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3年  第19卷  第Z1期

论著
聚乳酸-羟基乙酸胶原膜生物相容性的实验研究
田建广, 白东海, 刘志国, 唐洪泰, 夏照帆
2003, 19(Z1): 1-4.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03.Z1.101
摘要:
目的 评价海绵状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胶原膜作为真皮支架材料的生物相容性。 方法 利用SD大鼠和培养的人表皮细胞、成纤维细胞,观察PLGA胶原膜在体内的降解过程和在体外的细胞毒性、溶血性以及与人体细胞的亲和性。 结果 PLGA胶原膜在体内具有适当的降解速率,9周可完全降解;置人皮下3周后可见血管化,新生组织不断长人,未见明显的炎症反应。浸泡液对培养细胞没有明显的毒性作用,不发生溶血反应。成纤维细胞和表皮细胞在PLGA胶原膜上可快速黏附、增殖。 结论 PLGA胶原膜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细胞亲和性,具有适当的降解速率,符合作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要求。
凝血酶受体激活肽和凝血酶对人成纤维细胞释放TGF-β和VEGF的影响
黄跃生, 杨宗城
2003, 19(Z1): 5-7.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03.Z1.102
摘要:
目的 探讨凝血酶受体激活肽TP508和α-凝血酶对体外培养的人成纤维细胞Lu13释放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以了解其促进创面愈合的部分机制 方法 在体外培养融合的Lu13中,加入不同浓度的凝血酶和TP508,置培养箱培养一定时间后,收集上清液离心,采用ELISA法测定TGF-β1、TGF-β2和VEGF的含量。 结果 α-凝血酶能显著促进Lu13释放TGF-β1;单纯TP508使Lu13释放TGF-β1,显著减少(P <0.01),与小剂量凝血酶复合应用,对Lu13释放TGF-β1,有一定协同作用。经凝血酶处理后,Lu13释放TGF-β2也显著增高(P <0.05)。在较大剂量(100 μg/ml)时,TP508对Lu13释放TGF-β2呈轻度抑制作用(P>0.05)。经凝血酶处理后,VEGF释放量显著增加,TP508使Lu13释放VEGF减少。 结论 凝血酶可刺激Lu13释放TGF-β1,、TGF- β1,和VEGF,TP508抑制上述生长因子释放。TP508对TGF-β1,释放的抑制作用,可能有助于减少瘢痕形成,提高创面愈合质量。
烧伤后瘢痕局部应用辣椒素治疗的初步临床观察
许明火, 柴家科, 卢军玲, 陈宝驹, 盛志勇, 王世岭
2003, 19(Z1): 8-10.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03.Z1.103
摘要:
目的 观察局部外用辣椒素对增生性瘢痕的治疗效果。 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自身对照法。治疗组瘢痕表面涂抹0.05%的辣椒素霜,对照组涂抹不含辣椒素的霜剂,3次/d,使用6周。观察用药前后的瘙痒情况和药物不良反应,并采用常规病理、免疫组化和胶原纤维染色等方法观察辣椒素的止痒作用以及对瘢痕增生的影响 结果 辣椒素具有明显的止痒作用,其作用与P物质的减少有关,但用药后两组在瘢痕的色泽、软硬度、厚度及胶原纤维的形态分布上,未见有明显差异。 结论 辣椒素可用于增生性瘢痕的止痒,效果好,无明显不良反应,但其抑制瘢痕增生的作用不显著。
L-精氨酸对糖尿病烧伤创面促愈作用的研究
葛奎, 陆树良, 青春, 谢挺, 牛轶雯, 戎柳, 王敏骏, 林炜栋, 金曙雯, 花兰女
2003, 19(Z1): 11-14.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03.Z1.105
摘要:
目的 探讨精氨酸对糖尿病烧伤创面修复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 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糖尿病对照组(B组)、糖尿病精氨酸干预组(C组)和糖尿病甘氨酸对照组(D组)。糖尿病模型通过腹腔注射STZ建立,然后喂养8周后给予深Ⅱ度烫伤,于伤后0、1、3、7、14、21 d时相点对创面愈合面积、组织形态学改变、创面组织糖含量、羟脯氨酸(OHP)含量及局部组织释放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含量进行检测。 结果 应用精氨酸后,皮肤组织糖含量降低,创面局部炎症反应出现较早,坏死组织脱落及上皮匍行提前,OHP含量、组织释放TGF-β1能力均增加,创面愈合明显加快(P<0.05~0.01)。 结论 L-精氨酸可通过降低皮肤组织糖含量及增加TGF-β1,的合成和释放,促进糖尿病烧伤创面愈合。
微管失稳剂oncoprotein18/stathmin基因在深Ⅱ度烧伤愈合前创面及增生性瘢痕中的表达
姚庆君, 贾赤宇, 陈璧, 卢宁, 徐明达, 刘新平, 药立波, 王树森
2003, 19(Z1): 15-17.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03.Z1.107
摘要:
目的 观察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前及愈合后增生性瘢痕组织中微管失稳剂oncoprotein18/stathmin(Opl8)基因的表达。 方法 提取临床深Ⅱ度烧伤愈合前与愈合后不同时期增生性瘢痕中的总RNA,以GADPH基因表达为内参照,采用逆转录酶-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 方法,半定量检测上述基因表达水平。 结果 与正常组织比较,伤口愈合前Op18基因表达显著降低(P<0.05),愈合后表达迅速增高(P <0.05),在4~32个月增生性瘢痕中Op18基因稳定高表达。 结论 在伤后早期Op18基因的表达水平降低与细胞增殖、组织修复的需要相适应,在增生性瘢痕组织中通过Op18基因高表达来抑制瘢痕增生。
乌司他丁对严重烧伤小型猪肠黏膜损伤的影响
胡骁骅, 葛艳玲, 辛动, 李海波, 张会英, 孙永华
2003, 19(Z1): 18-21.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03.Z1.108
摘要:
目的 探讨蛋白酶抑制剂乌司他丁(Ulinastatin,UTI)对大面积烧伤后早期炎性介质、氧自由基产生和肠黏膜通透性改变的保护作用。 方法 贵州三系雄性小型猪12只,造成背部35% TBSA Ⅲ度烧伤模型,随机分为烧伤对照组(A组,6只)、UTI治疗组(B组,6只)。B组动物于伤后1 h给予UTI 5 000U/kg,缓慢静脉滴入;A组动物给予等量等渗盐水,3次/d,直至动物处死。分别于动物烧伤前(A、B两组各随机选取4只动物抽取静脉血作为正常对照)、伤后6 、24、48、72 h抽血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清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含量。 结果 伤后6 h,各组动物血清TNFα含量较伤前显著升高,尤以A组明显,高峰为伤后24 h,随后呈下降趋势。B组各时相点TNFα含量均低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IL-6的改变与TNF-α基本一致。A组动物伤后6~72 h血清MDA较伤前显著升高,SOD消耗明显增多。B组各时相点MDA含量均低于A组,SOD消耗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伤后小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明显,血清DAO活性及D-乳酸含量显著升高。B组肠道功能明显改善,功能特异性酶含量明显减少。 结论 UTI能显著抑制过度的炎性反应,减少氧自由基释放,降低SOD消耗,从而减轻对肠黏膜屏障的损伤和肠通透性增高的程度。
高氧复方氯化钠溶液用于大鼠烧伤后休克的观察
孙永华, 胡骁骅, 陈忠, 程安源, 钟穗航
2003, 19(Z1): 22-26.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03.Z1.110
摘要:
目的 观察并探讨高氧复方氯化钠溶液对烧伤休克的防治作用。 方法 (1)将Wistar大鼠分为6组,A组:正常对照组;B组:制作30% TBSA Ⅲ度烧伤模型,伤后1 h补充复方氯化钠溶液;C组:致伤后6 h补充复方氯化钠溶液;D组:伤后1 h补充高氧复方氯化钠溶液;E组:伤后6h补充高氧复方氯化钠溶液;F组:致伤后不治疗。动态观察各组大鼠内毒素(LPS)、白细胞介素6(IL-6)、二胺氧化酶(DAO)活性、D-乳酸,丙二醛(MDA)的变化(2)选择烧伤面积为50% ~69%TBSA、伤后3 h内入院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补充高氧复方氯化钠溶液;对照组:补允复方氯化钠溶液。观察患者休克期变化、经皮氧分压、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及有无并发症等。 结果 大鼠伤后各组监测指标水平均较A组显著升高,呈逐步上升趋势,F组更加明显,其顺序为F组> C组> B组>E组>D组(P <0.05)。烧伤患者治疗组较对照组休克期度过平稳,补液量减少,氧分压明显升高,并发症少,但血氧饱和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结论 早期应用高氧复方氯化钠溶液,对防治烧伤休克有较好的疗效。
烧伤后肠道营养中三大营养素配比的实验研究
张剑, 陆树良, 廖镇江, 金曙雯, 王欣, 池田重雄, 齊藤英昭, 史济湘
2003, 19(Z1): 27-30.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03.Z1.112
摘要:
目的 前瞻性观察按不同比例摄入蛋白质、糖、脂肪三大营养素对大鼠烧伤后营养代谢水平、免疫功能和创面愈合的作用。 方法 SD大鼠21只,经行胃造瘘置管术后,造成背部30%深Ⅱ度烫伤模型,随机分为低脂低蛋白饮食组(A组)、高脂低蛋白饮食组(B组)和低脂高蛋白饮食组(C组)。实验动物营养摄入按732kJ•kg-1•d-1计算,3种营养配方均为等体积、等热卡,由恒量输液泵经造瘘管在24h内均匀输入。于伤后10 d检测脾淋巴细胞对刀豆蛋白A(ConA)的反应性、前列腺素E2(PGE2)水平、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血浆白蛋白水平、血浆转铁蛋白水平、肝脏含氮量、空肠黏膜含氮量、血浆皮质醇水平、血浆胰高血糖素水平、24 h尿香草扁桃酸含量、创面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和创面组织Ⅰ型和Ⅲ型胶原比例。 结果 烫伤后10 d,C组血浆白蛋白水平和肝脏含氮量均显著高于A组及B组;C组的脾淋巴细胞对ConA的反应性显著高于A组和B组,C组IL-2分泌水平显著高于A组,而C组腹腔巨噬细胞PGE2的分泌水平显著高于A组和B组;C组创面组织羟脯氨酸含量显著高于A组,C组和B组的Ⅰ/Ⅲ型胶原比例均显着低于A组,3组实验动物的血浆皮质醇水平、血浆胰高糖素水平以及尿香草扁桃酸含量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0.05)。 结论 C组营养配方实施有利于伤后的蛋白质合成、免疫功能改善和创面愈合。
吸入性损伤早期应用高氧平衡盐溶液的临床疗效观察
贾赤宇, 黄立锋, 陈剑
2003, 19(Z1): 31-32.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03.Z1.114
摘要:
目的 观察吸人性损伤早期应用高氧平衡盐溶液的临床治疗效果,探讨液体给氧这一临床治疗新途径在烧伤早期的治疗作用。 方法 随机选取烧伤总面积>30% TBSA、伴中度吸人性损伤的患者8例,设为治疗组;对照组选病情相似者4例。治疗组患者伤后每日静脉输入高氧平衡盐溶液1 500 ml,连续7 d,对照组静脉输入等量的单纯平衡盐溶液。观察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血生化指标和血气分析。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生命体征较平稳,血生化指标变化幅度轻,动脉氧分压高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 结论 吸入性损伤早期应用高氧平衡盐溶液有明确的疗效,这种液体给氧方式在烧伤早期救治中可能成为一种新的有效的治疗途径。
早期肠内营养联合重组人生长激素对严重烫伤大鼠的治疗作用
郭光华, 吴抽浪, 李国辉, 余於荣, 蔡晨
2003, 19(Z1): 33-36.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03.Z1.115
摘要: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EN)联合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严重烫伤大鼠的治疗作用。 方法 Wistar大鼠13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N组,10只)、对照组(C组,40只)、EEN组(40只)、EEN+rhGH组(40只),后3组均给予背部30% TBSA Ⅲ度烫伤,于伤后第1、3、5、9天4个时相点称重后处死取血,检测白细胞数量及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浓度,分离血清测定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并取部分回肠肠管行形态学观察。另测定N组以上各指标,作为对照。 结果 (1)体重:与各组的伤前值比较,伤后C组体重下降最明显(P <0.05),EEN+rhGH组回升最快。(2)血清内毒素水平:EEN组和EEN+rhGH组在各时相点显著低于C组(P <0.01 );EEN+rhGH组在各时相点低于EEN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3) TNFα水平:EEN组和EEN + rhGH组在各时相点显著低于C组(P <0.05 ~0.01);EEN+rhGH组在伤后第3、9天显著低于EEN组(P <0.05~0.01)。(4)总蛋白浓度:伤后9 d EEN+rhGH组显著高于EEN组(P<0.05)。(5)白蛋白、血红蛋白浓度:各组在各时相点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6)C组肠黏膜坏死脱落,EEN组肠黏膜出现炎症反应,EEN+rhGH组绒毛高度明显高于其他组。 结论 严重烫伤后施行EEN可维护肠道结构和功能,降低高代谢反应,EEN+rhGH优于单纯EEN。
冰石愈伤软膏治疗Ⅱ度烧伤患者的Ⅱ期临床试验
黄跃生, 孙永华, 徐明达, 张振信, 李学成, 王章阳, 彭毅志, 贾赤宇, 罗奇志
2003, 19(Z1): 37-39.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03.Z1.116
摘要:
目的 观察应用冰石愈伤软膏治疗Ⅱ度烧伤创面及残余小创面的临床有效性与安全性。 方法 采用平行、单盲、完全随机分组方法,共观察病例200例,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选用京万红软膏,试验组选用冰石愈伤软膏。观察用药后的疗效和安全性指标。 结果 (1)浅Ⅱ度创面用药后第7天愈合率和愈合时间:试验组分别为67.35%和10.08 d,对照组分别为45.01%和12.66 d。(2)深Ⅱ度创面用药后第15天愈合率和愈合时间:试验组各为87.75%和15.87 d,对照组各为70.90%和18.81 d。试验组和对照组平均愈合时间分别为12.53 d和15.11 d,试验组未见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结论 冰石愈伤软膏用于Ⅱ度烧伤创面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吸入一氧化氮对吸人性损伤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齐顺贞, 赵洪良, 赵连魁, 孙卫海
2003, 19(Z1): 40-43.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03.Z1.117
摘要:
目的 观察吸入一氧化氮(NO)对吸人性损伤患者心功能的疗效,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 选择12例烧伤伴中度以上吸人性损伤的成年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C组)6例,按常规治疗;治疗组(T组)6例,行常规治疗+吸人体积分数1x10-6的NO。两组患者均留置各种导管。于治疗前及治疗后6、12、24、48和72 h观察两组患者各项心功能指标和血浆内皮素(ET)及NO含量的变化,对T组患者ET、NO的变化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T组心排出量(CO)和心搏出量(SV)在24 h后显著高于治疗前,其变化早于C组(P< 0.05~0.01)。T组左室每搏功指数(LVSWI)和右室每搏功指数(RVSWI)与C组相比均改善较早,且两组RVSWI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与C组比较,T组ET水平明显降低(P < 0.05~0.01),而血浆NO水平明显升高(P<0.01),此两项指标呈负相关(r=-0.98,P <0.01)。 结论 吸人体积分数1×10-6的NO可以改善吸人性损伤患者的心功能,其机制可能是NO对肺血管平滑肌张力具有调节作用。
体外培养组织工程皮肤几种活性肽及细胞外基质的表达
肖仕初, 夏照帆, 杨珺, 刘志国, 贲道锋, 俞为荣, 杨勇, 朱世辉
2003, 19(Z1): 44-46.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03.Z1.119
摘要:
目的 观察体外培养组织工程皮肤的生物学活性。 方法 将表皮细胞和(/或)成纤维细胞种植于脱细胞真皮表面,经培养后形成各种皮肤替代物,分别于接种后3、7 d时收集培养上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白细胞介素(IL)-6、IL-8和转化型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含量,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层粘连蛋白、透明质酸、Ⅰ型和Ⅲ型胶原的含量。 结果 各皮肤替代物上清中均可检测到一定量的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和细胞外基质成分,培养7 d与3 d时相比,除TGF-β1,外,其余各指标的含量均明显上升(P <0.01)。含表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皮肤替代物与单纯含成纤维细胞的皮肤替代物相比,培养上清中Ⅰ、Ⅲ型胶原含量明显减少(P <0.01)。 结论 体外培养的皮肤替代物具有较强的生物学活性,种植表皮细胞对成纤维细胞的功能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经验交流
喷洒法皮粒播植术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六例
田诗政, 王建国, 余锦强, 王鹏, 黄芳
2003, 19(Z1): 10-10.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03.Z1.104
摘要:
137例小儿烧伤创面处理分析
周玉新, 张林, 陈明星, 员科, 庞书琴
2003, 19(Z1): 30-30.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03.Z1.113
摘要:
颞肌筋膜瓣与自体全厚皮片移植修复面颊部严重组织缺损
李向云
2003, 19(Z1): 43-43.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03.Z1.118
摘要:
老年糖尿病患者深度烧伤治疗体会
赵遵江, 薛忠信, 李传勇, 章荣涛, 罗正军
2003, 19(Z1): 52-52.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03.Z1.124
摘要:
生长激素治疗烧伤的系统评价
周勇, 伍晓汀, 庄文
2003, 19(Z1): 53-53.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03.Z1.125
摘要:
小儿烧伤休克期补液的体会
肖晓兰, 何友德, 田晓冬, 张玲
2003, 19(Z1): 54-54.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03.Z1.126
摘要:
小儿烧伤后高热163例原因分析
刘大海, 汪涛, 林遐
2003, 19(Z1): 55-55.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03.Z1.127
摘要:
99mTc-MDP核素显像在高压电损伤组织活性判断中的应用
刘天一, 毕波, 朱志祥, 许晓光, 朱志军, 徐国士, 邱明昕, 王野, 许庆健, 周翔
2003, 19(Z1): 56-56.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03.Z1.128
摘要:
烧伤患者水疗方法的改进
刘久春, 孙海宁, 于治洲, 张景华, 祁锋, 包立杰, 田福泉
2003, 19(Z1): 57-57.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03.Z1.129
摘要:
病例报告
烧伤后并发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一例
王浩
2003, 19(Z1): 14-14.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03.Z1.106
摘要:
小面积烧伤合并急性肺栓塞死亡一例
王会军, 张捷, 蒋永能, 赵炳瑜, 鲁冰
2003, 19(Z1): 21-21.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03.Z1.109
摘要:
硬膜外注射药物治疗高压电击伤合并脊髓损伤一例
冯志刚, 张筑, 李敬录, 唐恺森
2003, 19(Z1): 58-59.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03.Z1.131
摘要:
治愈烧伤面积95% TBSA并发侵袭性感染和高钠氯血症一例
秦瑞雨, 方海燕, 张大为, 郑贵
2003, 19(Z1): 58-58.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03.Z1.130
摘要:
烧伤创面大面积使用纳米银敷料一例
陈炯, 韩春茂
2003, 19(Z1): 59-60.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03.Z1.132
摘要:
游离腹直肌肌皮瓣修复头部慢性溃疡致癌变一例
李岩, 郑鲁, 张志华
2003, 19(Z1): 60-60.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03.Z1.133
摘要:
救治新生儿特重度烫伤一例
潘文东, 刘勇, 周明, 夏江南, 李莉
2003, 19(Z1): 62-62.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03.Z1.135
摘要:
烧伤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七例
薛铁所, 薛琨
2003, 19(Z1): 78-78.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03.Z1.141
摘要:
论著摘要
康肤霜促进兔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的实验研究
童亚林, 缪洪城, 朱金红
2003, 19(Z1): 26-26.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03.Z1.111
摘要:
复方消疤口服液抑制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实验研究
董永洪, 李卫华, 刘洪琪, 包海芬, 李艳艳
2003, 19(Z1): 47-48.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03.Z1.120
摘要:
烧伤患者抑郁障碍现况调查分析
陈新龙, 张丹萍, 徐丽琴, 余明星, 张平, 李彦平, 张玮
2003, 19(Z1): 48-49.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03.Z1.121
摘要:
口服左旋精氨酸对烫伤大鼠肠道损害的保护作用
陈斌, 付晋凤, 陈宗华, 许琰, 汪虹, 李翠萍
2003, 19(Z1): 49-51.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03.Z1.122
摘要:
硝酸铈复合制剂在烧伤创面的临床应用
陈国华, 严根荣, 郭瑜峰
2003, 19(Z1): 51-52.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03.Z1.123
摘要:
讲座
重视抗生素在烧伤临床的合理应用
柴家科
2003, 19(Z1): 61-62.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03.Z1.134
摘要:
烧伤休克防治措施的探讨
郭振荣
2003, 19(Z1): 63-65.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03.Z1.136
摘要:
综述
无细胞异种真皮基质的研究进展
姜笃银, 陈璧
2003, 19(Z1): 66-68.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03.Z1.137
摘要:
重度烧伤对骨及骨生长的影响
黄立锋, 贾赤宇
2003, 19(Z1): 69-71.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03.Z1.138
摘要:
皮肤组织工程进展
陆新, 韩春茂
2003, 19(Z1): 72-74.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03.Z1.139
摘要:
生物合成支架材料的研究进展
田建广, 夏照帆
2003, 19(Z1): 75-78.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03.Z1.140
摘要:
消息
缅怀方之扬同志
2003, 19(Z1): 81-81.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03.Z1.142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