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7年  第23卷  第6期

专家论坛
皮肤混合移植的现状和未来
彭代智
2007, 23(6): 401-403.
摘要:
皮肤移植是外科修复皮肤缺失的主要方法之一。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可供移植的自体皮有限,探索相应的皮肤移植技术成为烧伤医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烧伤感染术语及诊断标准的商榷
彭毅志, 袁志强
2007, 23(6): 404-405.
摘要:
消息
中华医学会第十一届全国营养支持学术会议通知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营养支持学组、浙江省医学会
2007, 23(6): 403-403.
摘要:
由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营养支持学组主办,浙江省医学会承办,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协办的第十一届全国营养支持学术会议,将于2008年4月18—21日在杭州休博园召开。本次大会的主题是“营养支持循证与团队实施”,大会将特邀黎介寿院士、郑树森院士、李兰娟院士等国内外知名专家作专题报告。
全国医学论文写作研修班会议通知
2007, 23(6): 408-408.
摘要:
《中华烧伤杂志》征订启事
2007, 23(6): 416-416.
摘要:
2008年第六届全国烧伤救治专题研讨会征文通知
2007, 23(6): 435-435.
摘要:
2006年本刊影响因子为0.734
中华烧伤杂志编辑部
2007, 23(6): 446-446.
摘要:
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最近发布的“2007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显示,2006年《中华烧伤杂志》影响因子为0.734。该机构有关专家分析:统计当年(2006年)的影响因子反映的是此前2年发表论文的被引用情况;在期刊扩版初期.影响因子与期刊载文量呈反向变化趋势。本刊自2005年第1期起由64页扩版至80页,载文量的大幅增加是2006年影响因子较2005年降低的直接原因。
烧伤免疫
肠内营养添加谷氨酰胺对烧伤患者的免疫调理作用
郭光华, 邓志云, 王艳霞, 邢娟娟, 彭燕, 李国辉
2007, 23(6): 406-408.
摘要:
目的了解烧伤后早期肠内营养添加谷氨酰胺(Gin)对患者免疫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24例烧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12例。标准营养(EN)组:给患者喂食标准肠内营养制剂能全力;免疫营养(EIN)组:喂食能全力+Gin。分别于伤后1、4、7、10d清晨空腹抽血,检测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转铁蛋白(TF)和免疫球蛋白IgG、IgA、IgM的浓度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和CD4^+/CD8^+的比值。结果伤后各时相点2组患者TP、ALB、TF、CD3^+、IgM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4、7、10d,EIN组患者PAB浓度分别为(90±14)、(92±16)、(106±21)mg/L,显著高于EN组(60±15)、(64±13)、(72±17)mg/L(P〈0.05)。伤后7、10d,EIN组CD4^+细胞百分比为(55±5)%、(56±5)%,明显高于EN组的(45±5)%、(49±5)%(P〈0.05);CD4^+/CD8^+比值为1.92±0.31和2.36±0.36,明显高于EN组的1.53±0.27和1.72±0.42(P〈0.05);IgA分别为(2.8±0.6)、(3.1±0.6)g/L,IgG为(12.1±1.3)、(14.2±1.3)g/L,显著高于EN组的IgA[(2.2±0.5)、(2.5±0.5)g/L,P〈0.05]和IgG[(9.8±1.2)、(10.4±1.3)g/L,P〈0.05]。结论添加Gin的肠内营养制剂可以促进免疫球蛋白IgA、IgG的合成并增加PAB浓度,改善患者营养状况,纠正免疫功能紊乱。
携带供者抗原的第三方树突状细胞诱导小鼠皮肤移植耐受的研究
王强, 彭毅志, 王逸涛, 王永权, 游波, 王元元, 赵晓辉
2007, 23(6): 409-412.
摘要:
目的了解携带供者抗原的第三方树突状细胞(DC)是否具有与供者源未成熟DC相似的免疫功能。方法雌性C57 BL/6小鼠、BALB/c小鼠和昆明小鼠分别为皮肤移植的供者、受者和第三方。将40只BALB/c小鼠分为对照组、环磷酰胺组、供者源未成熟DC组、第三方未成熟DC组、携带供者抗原第三方DC组,每组8只。后4组大鼠皮肤移植术前4d用环磷酰胺(200mg/kg)预处理,对照组同法给予等量等渗盐水。后3组术前2d用1ml相应DC悬液(1×10^7个/m1)预处理,并在术后12d重复给予1mlDC悬液(1×10^7个/m1)1次;前2组于上述2个时相点同法给予等量等渗盐水。记录各组皮片平均成活时间(MST)并于术后5d对皮片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与对照组(16.1±3.5)d比较,供者源未成熟DC组和携带供者抗原第三方DC组小鼠移植皮片的MST明显延长,分别为(38.3±7.7)、(34.9±7.7)d(P〈0.01);携带供者抗原第三方DC组与供者源未成熟DC组皮片的MST相近(P〉0.05),但与第三方未成熟DC组(23.7±2.7)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镜下见携带供者抗原第三方DC组移植皮片结构较清楚、排列有序,与供者源未成熟DC组情况相近。结论携带供者抗原的第三方DC与供者源未成熟DC,均可在一定程度上建立抗原特异性免疫耐受。
四君子汤药膳对严重烫伤大鼠免疫功能紊乱的调理作用
詹剑华, 严济, 陶卫斌, 游浩元
2007, 23(6): 413-416.
摘要:
目的了解四君子汤药膳对严重烫伤大鼠免疫功能紊乱的调理作用。方法将90只健康Wistar大鼠造成30%TBSAⅢ度烫伤后,按照完全随机法分为药膳喂养组30只、肉汤喂养组30只、常规喂养组30只;另设对照组10只(模拟烫伤)。药膳喂养组大鼠烫伤后按常规复苏及处理创面,分笼饲养,并于伤后2h开始向胃内灌注37℃的四君子汤药膳,2mE/次、2次/d;肉汤喂养组除灌注肉汤外,其余处理同前;常规喂养组伤后常规处理,自由进食、饮水。前3组大鼠于伤后3、7、14d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和天然杀伤(NK)细胞的活性,血浆IgA、IgG、IgM、C3、C4水平,肠道分泌型IgA(sIgA)水平;对照组亦行相应检测。结果前3组大鼠伤后大部分时相点各项指标(除CD8’T淋巴细胞活性外)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伤后3~14d,药膳喂养组sIgA水平为(50±8)-(57±11)μg/ml,明显高于其他2个致伤组水平(P〈0.05或P〈0.01);其余免疫指标组间比较结果与此相似。结论四君子汤药膳可以改善严重烫伤大鼠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提高NK细胞活性,促进血浆IgA、IgM、IgG、C3、C4水平的恢复和肠黏膜细胞sIgA的分泌,从而改善机体免疫功能。
琥珀酸对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凋亡的影响
任利成, 黄晓元, 张丕红, 龙剑虹
2007, 23(6): 417-419.
摘要:
目的了解琥珀酸对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N)凋亡的影响,探讨其致病机制。方法体外孵育PMN,将PMN浓度调至5×10^6个/ml。在细胞中加入琥珀酸刺激,根据所加琥珀酸浓度分为5、10、20、30mmol/L琥珀酸组;对照组加入常规培养液。取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检测其活性氧含量。5、20mmol/L琥珀酸组细胞于处理前及处理后2、4、6、8、10h分别取细胞悬液1ml,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活性及细胞凋亡率检测。结果5、10、20、30mmol/L琥珀酸组活性氧含量(0.437±0.056、0.432±0.024、0.395±0.049、0.386±0.010)均低于对照组(0.505±0.028,P〈0.05)。随着孵育时间延长,各组细胞caspase-3活性均逐渐增加,但与对照组比较,5mmol/L琥珀酸组caspase-3活性降低,20mmol/L琥珀酸组则升高(P〈0.05)。对照组细胞处理前凋亡率为(6.1±1.1)%,处理后2h为(13.2±2.0)%,10h达(27.7±3.7)%;5mmol/L琥珀酸组细胞凋亡率除处理后4h外其余时相点均低于对照组(P〈0.05);20mmol/L琥珀酸组细胞处理后4~10h凋亡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浓度琥珀酸抑制PMN凋亡,而高浓度琥珀酸可促进PMN凋亡。细菌感染时,通过代谢产物琥珀酸抑制PMN免疫功能。
经验交流
治疗Ⅲ度烧伤面积≥80%TBSA患者19例
李淑荣
2007, 23(6): 412-412.
摘要:
1986年5月-2006年5月,笔者单位共收治19例Ⅲ度面积≥80%TBSA的烧伤患者,其中8例救治成功,现总结如下。
大张扩张全厚皮治疗瘢痕挛缩五例
孟杰, 张维鹏, 张义民, 夏双印
2007, 23(6): 443-443.
摘要:
1临床资料; 2003年3月-2007年5月,笔者单位采用皮肤扩张技术。获得大张全厚皮片移植修复瘢痕挛缩畸形患者5例,其中男2例、女3例.烧伤面积68%~87%TBSA。壤痕部位:2例为双膝父节,1例为双髋关节,2例为双手,扩张部位:双侧胸壁3例、腰臀部1例、右大腿1例。
烧伤患者652株检出菌耐药性分析
王凌峰, 张丽华, 孟昭彦, 于庆萍, 高柏青, 巴特, 王晓冬, 马文慧, 李跃宇, 张军
2007, 23(6): 456-457.
摘要:
1细菌来源; 2001年1月-2006年11月,笔者单位2110例住院烧伤患者创面分泌物、血液、痰等标本共检出细菌652株,其中创面分泌物标本587个占90.0%,痰标本52个占8.0%,血液标本11个占1.7%,尿标本2个占0.3%。
治疗小指瘢痕挛缩畸形67例
郑健生, 郑庆亦, 陈锦河, 蔡少甫
2007, 23(6): 458-458.
摘要: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中男35例、女32例,年龄1~25岁。热力烫伤46冽、化学烧伤12例、机械损伤9例。患者小指掌侧均有线状或蹼状瘢痕.掌指关节、指间关节中度或重度屈曲挛缩。患指不同程度地向尺侧屈曲,近指间关节较为明显。
精神神经症状在烧伤脓毒症病原菌初步判断中的意义
杨晓东, 赵广贺, 焦秋云, 林国安
2007, 23(6): 459-459.
摘要:
1临床资料; 1958-2004年笔者单位共收治烧伤患者25780例,符合脓毒症诊断标准^[1]且血培养阳性者共937例占3.63%,其中男674例(71.93%)、女263例(28.07%),年龄1个月~81.0岁,平均21.4岁。烧伤总面积1.0%~100.0%,
异体脱细胞真皮联合自体刃厚皮修复创面14例
首家保, 杨小辉, 毛庆龙, 唐哲明
2007, 23(6): 460-460.
摘要: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共14例,其中男10例、女4例,年龄16-57岁。患者中火焰烧伤6例,总面积42%-60%,其中Ⅲ度10%-15%TBSA,共移植10块复合皮片。余下8例为瘢痕切除患者,共移植8块复合皮片,其中关节瘢痕切除者5例。
读者·作者·编者
本刊对军人身份作者照片的新要求
2007, 23(6): 416-416.
摘要:
中华医学会关于论文采用不同文种进行再次发表的规定
2007, 23(6): 419-419.
摘要:
本刊编辑部工作人员联系方式
2007, 23(6): 465-465.
摘要:
本刊编辑部电子邮箱已恢复通畅
2007, 23(6): 465-465.
摘要:
诚征2000-2006年本刊已发表论文获奖材料
2007, 23(6): 468-468.
摘要:
<正>年终将近,为了解2000—2006年本刊所发表论文的社会效益及其在医疗科研工作中的重要价值,评估杂志学术质量,并进行有关数据收集统计工作,特面向广大作者朋友征集此7年间在本刊所发表论文的科技成果获奖情况,包括国家、省、部级
论著
烧伤病房728株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邓津菊, 魏莲花, 邹凤梅, 司小强, 刘刚, 高育新, 刘军
2007, 23(6): 420-423.
摘要:
目的了解笔者单位近5年烧伤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方法收集2001-2006年笔者单位306例烧伤患者创面分泌物等标本中分离的病原菌,对其菌种分布特点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革兰阳性菌378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菌株数居首位,尤以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居多,表皮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的菌株数分别位居第2、3位。革兰阴性杆菌338株,其中鲍氏不动杆菌的菌株数居首位,阴沟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菌株数分别位居第2、3位。检出真菌12株。结论笔者单位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可能与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呈多重耐药性以及鲍氏不动杆菌产生各种类型的β内酰胺酶有关。
D-氨基半乳糖致敏小鼠内毒素性休克模型的建立
高宏富, 肖光夏, 任建东, 夏培元
2007, 23(6): 424-427.
摘要:
目的建立适用于拮抗内毒素/脂多糖(LPS)药物研究的昆明小鼠内毒素性休克模型。方法将不同剂量的D-氨基半乳糖(D-Gal)及LPS先后注射于小鼠腹腔,根据注射药物不同分为1组:等渗盐水(NS)+LPS80ms/kg;2组:NS+LPS90ms/kg;3组:D—Gal 500mg/kg+NS;4组:D-Gal 500ms/kg+LPS25μg/kg;5组:D—Gal500ms/kg+LPS50μg/kg;6组:D-Gal500ms/kg+LPS 250μg/kg;7组:D-Gal600mg/kg+NS;8组:D-Gal600ms/kg+LPS10μg/kg;9组:D-Gal600ms/kg+LPS25μg/kg;10组:D-Gal600mg/kg+LPS50μg/kg。观察注射后小鼠死亡情况,计算其死亡率。选择死亡率100%的剂量组合刺激小鼠,分为对照组:注射D—Gal600mg/kg+NS;LPS组:注射D-al600ms/kg+LPS50μg/kg。于注射后30、75、120min取小鼠静脉血,检测其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另取小鼠10只,同前分组,于注射后5h处死,取其肺、肝、小肠行病理学观察。结果2、6、10组小鼠死亡率达100%(P〈0.01)。对照组小鼠血清TNF-α含量保持在较低水平;LPS组伤后各时相点TNF.Ot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注射后75min时达高峰(6365±2087)ng/L。LPS组小鼠肺、肝、小肠出现明显炎性反应;对照组仅肝脏有轻微病理改变。结论D-Gal致敏小鼠对LPS的反应符合内毒素性休克的特征,该小鼠模型适用于拮抗LPS的药理学研究。
胰岛素对烫伤大鼠肝脏氧自由基损伤的保护作用
王耘川, 贾赤宇, 张万福, 吕根法, 董茂龙, 汤朝武, 胡大海
2007, 23(6): 428-431.
摘要:
目的了解大鼠严重烫伤后早期应用胰岛素对肝脏氧自由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84只,随机分为正常组、盐水组、胰岛素组,每组各28只。后2组大鼠在背部造成30%TBSAⅢ度烫伤,伤后立即腹腔注射等渗盐水40ml/kg或皮下注射胰岛素3U/kg。伤后6、12、24、48h,检测盐水组和胰岛素组大鼠肝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氧(ROS)及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含量,同时检测肝脏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肝细胞形态学改变。正常组大鼠亦作相应检测。结果与正常组比较,盐水组大鼠伤后6h肝脏T—AOC、SOD明显降低,ROS明显升高(P〈0.05或P〈0.01);伤后12~48h血清ALT及ICAM-1均高于正常组(P〈0.01)。伤后24h,胰岛素组大鼠肝脏T-AOC、SOD分别为(386±75)、(210±39)U/g,较盐水组(124±18)、(111±9)U/g明显升高(P〈0.01);ROS为(154±29)U/g,较盐水组(351±41)U/g明显降低(P〈0.01)。伤后48h,胰岛素组大鼠血清ALT及肝脏ICAM-1与盐水组比较呈下降趋势(P〈0.01)。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胰岛素可减轻烫伤后肝细胞损伤程度。结论严重烫伤后早期用胰岛素干预,可增强大鼠肝脏抗氧化损伤能力,对肝脏有保护作用。
高迁移率族蛋白B1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凋亡的受体机制
刘峰, 姚咏明, 董宁, 徐珊, 盛志勇
2007, 23(6): 432-435.
摘要:
目的了解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受体机制。方法分离培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在巨噬细胞中加入不同的刺激物,分为HMGB1组:加入10μg/ml的HMGB1;HMGB1+抗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组:先加入RAGE多克隆抗体5μg/ml孵育2h后,再加入HMGB1;HMGB1+重组鼠(rm)RAGE/Fc组:将10μg/ml的HMGB1与10μg/ml的rmRAGE/Fc混合作用2h后,再加入巨噬细胞;对照组:加入磷酸盐缓冲液。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RAGE的表达强度。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HMGB1组RAGE阳性细胞率(54±12)%明显高于对照组[(13±5)%,P〈0.01],其荧光强度(126±10)也显著高于对照组(34±8,P〈0.01)。HMGB1+rmRAGE/Fc组、HMGB1+抗RAGE组凋亡细胞明显多于对照组,而HMGB1组晚期凋亡及坏死细胞明显多于其他3组。HMGB1组细胞凋亡率(39.5±2.3)%高于HMGB1+rmRAGE/Fc组[(17.3±3.6)%]、HMGB1+抗RAGE组[(14.8±4.8)%]及对照组[(5.4±2.3)%,P〈0.01]。结论HMGB1可诱导RAGE表达上调,RAGE是HMGB1诱导巨噬细胞凋亡的主要受体之一。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对大鼠缺血缺氧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宋华培, 颜洪, 张东霞, 褚志刚, 张琼, 黄跃生
2007, 23(6): 436-439.
摘要:
目的了解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I)对缺血缺氧致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其调控机制。方法分离培养SD乳鼠的心肌细胞。于制备缺血缺氧心肌细胞模型(缺血缺氧组)前1h,用IGF—I(200μg/L)进行干预(干预组),以缺血缺氧组致伤前测定结果为正常对照(对照组)。观察不同时相点心肌细胞凋亡的吸光度(A)值、线粒体膜电位变化及磷酸化Akt蛋白表达变化。结果对照组心肌细胞凋亡A值为0.18±0.03;缺血缺氧后1、3、6、12h分别为0.33±0.05、0.614-0.06、1.17±0.08、2.25±0.1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上述时相点的A值分别为0.26±0.04、0.49±0.05、0.84±0.06、1.63±0.09,与缺血缺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缺血缺氧6、12h,心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荧光强度较对照组40.2±10.1下降,分别为18.7±5.1、6.3±1.9(P〈0.01),干预组较缺血缺氧组相对增高,分别为28.8±6.2、12.5±3.1(P〈0.05)。与对照组比较,其余各组缺血缺氧后6h磷酸化Akt蛋白表达量增加。结论IGF-I对缺血缺氧心肌细胞具有抗凋亡作用,其机制可能与IGF-I激活磷脂酰肌醇3-激酶/Akt、增加磷酸化Akt表达、减少细胞色素c的释放有关。
鼠神经生长因子促进大张移植皮片感觉康复的临床研究
吴志宏, 黄静, 高微虹, 王爱丽, 贾卿, 陈波, 徐顺, 顾耀辉
2007, 23(6): 440-443.
摘要:
目的观察局部应用鼠神经生长因子(NGF)对大张移植皮片感觉神经末梢再生过程的影响。方法选择中小面积烧伤和需行瘢痕整形术的成年患者48例共60处创面,随机分为NGF组、对照组(各30处)。NGF组术前采用含鼠NGF的等渗盐水(9000 AU/100m1)纱布包裹皮片,术后用100ml该盐水行皮片下冲洗;术后20d起,于移植皮片下多点微量注射NGF,隔日1次,持续1个月。对照组单纯用等量等渗盐水作相同处理。检测术后12个月内移植皮片的两点辨别比并行皮片感觉功能评级。采集再次行整形术患者的术区组织标本行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神经末梢再生和分布情况。结果术后12个月,NGF组17处皮片达S4级、两点辨别比为1.11±0.14,而对照组仅5处皮片达S4级、两点辨别比为1.56±0.73(P〈0.05或P〈0.01);其余各时相点2项指标组间差异与之相似。术后6个月,NGF组可在皮片移植区的微血管床、瘢痕结节旁的疏松组织间隙和移植皮片下的瘢痕组织中,见到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附件结构也较为完整;对照组上述组织中神经末梢纤细,稀少。结论局部应用NGF可加速感觉神经末梢的再生,促进移植皮片的感觉恢复。
增生性瘢痕中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因子基因的表达
谢晓繁, 贺立新, 郝晓凤, 陈璧, 贾赤宇, 孙志刚, 曹玉珏, 李冬海
2007, 23(6): 444-446.
摘要:
目的了解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又称明胶酶A)、MMP-9(又称明胶酶B)及其金属蛋白酶1组织抑制因子(TIMP-1)在增生性瘢痕不同形成时期的基因表达。方法提取16例人体不同时期增生性瘢痕样本和8例正常皮肤样本总RNA,分离mRNA,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MMP-2、MMP-9和TIMP-1基因在不同样本中的表达。结果在正常皮肤中MMP-2、MMP-9和TIMP-1基因转录产物的灰度比值分别为(3.8±0.7)%、(5.8±4.4)%、(30.3±3.0)%,在增殖期瘢痕中分别为(13.5±4.5)%、(18.4±4.7)%、(37.7±4.3)%,明显高于正常皮肤(P〈0.05)。成熟期瘢痕MMP-2和MMP.9基因表达量已恢复至正常水平,但TIMP-1基因较正常皮肤仍持续高表达(P〈0.05)。结论MMP.2、MMP-9和TIMP-1基因表达增强可能是增生性瘢痕形成的机制之一,MMP-2和MMP-9基因表达降低可能与增生性瘢痕达到相对稳定的成熟状态有关。
胎儿附属物来源细胞的培养冻存
余旭明, 薛志刚, 戴国胜, 徐旭, 陈万安, 范锟铻, 梁德生, 夏家辉
2007, 23(6): 447-450.
摘要:
目的研究从胎儿附属物中分离培养及冻存细胞的较佳方法,以期为组织工程、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提供种子细胞。方法取足月产胎儿脐带和胎盘,用酶消化法获得细胞,用相应培养液进行培养传代。将胎盘、脐带组织块冻存,检测加入不同浓度抗冻剂二甲亚砜的组织复苏后的活细胞率,透射电镜下观察其超微结构,并与新鲜组织进行比较;冻存培养所得人脐带血管周细胞和胎膜贴壁细胞的原代细胞,用免疫化学法检测冻存前后各自免疫表型的表达。结果新鲜脐带组织活细胞率为67.0%,抗冻剂体积分数为5%、10%、15%、20%时,冻存复苏脐带组织的活细胞率分别为23.4%、55.5%、48.8%、31.8%。抗冻剂体积分数为10%时,冻存复苏组织与新鲜组织活细胞率最接近(P〉0.05),体积分数为5%和20%时与新鲜组织该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透射电镜观察结果与之吻合。胎盘组织与脐带组织的情况类同。细胞冻存后免疫表型无明显变化。结论本方法可以从胎儿附属物中分离培养出大量种子细胞,冻存复苏后细胞免疫表型未发生改变,抗冻剂体积分数为10%时效果最好。
病例报告
特重度烫伤并发尿崩症一例
汤培, 谢加水, 黄道强
2007, 23(6): 423-423.
摘要:
患者男,30岁,全身多处被热水泥烫伤,伤后在外院曾行清创包扎及抗休克处理,伤后3d转入笔者单位。入院查体:体温37.7℃、脉搏128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60/105mmHg(1mmHg=0.133kPa),患者意识清楚,无呼吸困难。诊断:(1)烫伤总面积75%,其中深Ⅱ度15%、Ⅲ度60%TBSA。(2)双眼烧伤。(3)高血压。入院后继续行抗休克、抗感染、
特重度烧伤并发克柔念珠菌菌血症一例
吴抽浪, 崔可, 章伏生, 沈春莲, 林荣海
2007, 23(6): 431-431.
摘要:
患者男,41岁,因火焰烧伤全身多处,伤后3.5h入院。诊断:(1)头、面、颈、躯干、臀部及四肢烧伤,总面积80%,其中浅Ⅱ度6%、深Ⅱ度43%、Ⅲ度31%TBSA。(2)吸人性损伤。入院后给予液体复苏、抗感染、营养支持、预防性气管切开及机械通气等治疗,并行四肢切削痂+微粒皮移植+异种(猪)皮覆盖术,同时头、面、颈、躯干及臀部创面换药(外用磺胺嘧啶银、磺胺米隆、碘伏、
大网膜加皮片移植修复全层腹壁缺损一例
赵利, 王成传, 刘昭鑫, 付文健, 董芳
2007, 23(6): 439-439.
摘要:
患者男.42岁.不慎被10kV高压电击伤胸腹部、会阴、四肢.烧伤总面积60%TBSA,均为Ⅲ度。患者腹部正中有一8cm×6cm的电击伤口,其基底组织炭化、,伤后第6天行胸腹部切痂,术中见电击伤口处腹壁全层坏死,保留坏死腹膜并用异体皮覆盖,
头皮扩张修复颅部大面积电烧伤一例
林源
2007, 23(6): 461-461.
摘要:
患者女,16岁,双手把持不锈钢条晾晒农物时不慎触及10kV高压电线.随即倒地,未昏迷?经当地医院简单处理,于2005午2月26日(伤后36h)转入笔者单位?查体:创而分布于双上肢、头部、右大腿,
重度烧伤并发难控性高血糖一例
陈炯, 韩春茂, 苏国良, 廖海
2007, 23(6): 462-463.
摘要:
患者男,43岁,身高184cm,体质量98kg,火焰烧伤后2h收入笔者单位.入院查体:体温37.1℃、心率98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31/95mmHg(1mmHg=0.133kPa)、血糖6.08mmol/L,
大面积烧伤并发急性白细胞减少症一例
弓晓媛, 李正勇, 许学文, 岑瑛
2007, 23(6): 463-463.
摘要:
患者男,38岁,因火药爆炸烧伤,伤后1h入院。患者既往身体健康,无药物过敏史。入院查体:体温36.7℃、脉搏90次/min、呼吸20次/min,意识清楚,全身除头部、会阴、臀部、双足背及踝关节外均被烧伤,部分表皮脱落,创基大部分红白相间。血常规:红细胞计数(RBC)5.02×10^12/L,血红蛋白147g/L,WBC13.30×10^9/L,中性粒细胞0.820,
小腿后侧逆行筋膜蒂皮瓣修复足踝部烧伤五例
巴特, 王凌峰, 曹胜军, 张军, 荣志东, 王宏, 侯智慧, 孙晶
2007, 23(6): 464-465.
摘要:
1临床资料; 2005年11月-2007年4月,笔者单位收治5例踝部肌腱组织损伤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1~35岁。其中烧伤2例、热压伤2例、电损伤1例。创面面积6cm×4cm~cm×8cm。手术时间为伤后48h~10d.
小儿烫伤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二例
丁楠, 齐鸿燕
2007, 23(6): 475-475.
摘要:
例1女,1岁6个月。热面汤烫伤后5d(无尿33h)收入笔者单位。查体:体温37.5℃,脉搏149次/min,呼吸40次/min,血压96/61mmHg(1mmHg=0.133kPa);
技术与方法
自制弹力“不”字状包扎止血带
赵耀华, 牛希华, 景福琴, 孙聪北, 杨国艳, 狄海萍
2007, 23(6): 427-427.
摘要:
头皮取皮术在烧伤治疗中已普遍应用,但取皮结束时需对头部进行加压包扎,医师按传统方法操作常感不便,而且将全身麻醉患者的颈部频繁转动会带来一定的风险。笔者自制了一种弹力“不”字带,配合尼龙扣粘贴,可起到加压止血的作用.且应用方便。
正常人皮肤Ⅰ型Ⅲ型胶原定量测定
王成, 张国安, 荣艳华
2007, 23(6): 466-467.
摘要:
目前已有几种较常用的胶原蛋白测定方法.但仅为定性或半定量分析,结果有失精确,操作较复杂,对实验设备要求较高:笔者将羟脯氨酸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相结合(以下简称结合法)测定正常人皮肤Ⅰ、Ⅲ型胶原蛋白的含量,并校正相对粗略的盐析法结果,以期建立一种操作简便、精确度高、重复性好的Ⅰ、Ⅲ型胶原蛋白测定法。
喷吸组合盘在创面清洗中的应用
王年云, 郭光华, 史南玫
2007, 23(6): 467-468.
摘要:
1对象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单位收治的胸、背部开水烫伤患者男6例、女3例,午龄20~55岁,烫伤总面积(24±16)%TBSA,深Ⅱ度,LH080Y型氧化电位水生成设备购自江西林河实业有限公司用无菌等渗盐水与氧化电位水作为清洗液,
短篇论著
黄嘌呤氧化酶在人病理性瘢痕表皮中的表达
李伟人, 岑瑛, 于蓉, 廖殿英
2007, 23(6): 451-452.
摘要:
自由基增多存动脉粥样硬化、肝纤维化、慢性间质性肺炎和肺肉芽肿等多种纤维化疾病的发病中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病理性瘢痕的发生也与自由基增多有关^[1-3].
不同时期瘢痕bcl-2、Bax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
刘军, 邓津菊, 薛晓东
2007, 23(6): 453-454.
摘要:
增生性瘢痕(HS)是创伤后成纤维细胞增殖失控、胶原过度合成沉积导致的真皮纤维化过度修复,其发生机制尚不清楚,有研究证实其产生与细胞凋亡有密切的关系^[1]细胞凋亡是细胞生物学行为中一种复杂的主动过程,其发生和发展受细胞内凋亡相关基因编码的蛋白调控^[2]。Bax能够促进细胞凋亡,而bcl-2则抑制凋亡的发生。研究表明,
三种方法制作人脱细胞真皮基质的生物学特性比较
孙红, 车鹏程, 戚孟春, 闫博
2007, 23(6): 454-455.
摘要:
1材料与方法; 1.1主要试剂; 鼠抗人Ⅰ、Ⅲ型胶原蛋白抗体,鼠抗人波形蛋白抗体,鼠抗人结蛋白抗体均购自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dispaseⅡ、Ⅰ型胶原酶、噻唑蓝(MTT)购白美国Sigma公司。
基层园地
救治重度烧伤五例
王忠新, 李庆镇, 于海龙, 杜峰, 赵峰, 张红旗, 戴承旺
2007, 23(6): 469-469.
摘要:
1临床资料; 本组5例男性患者为笔者单位2000-2005年收治,年龄28~36岁[(31.4±2.4)岁],均为天然气火焰烧伤,伤后2h内人院入院.
任意筋膜皮瓣修复高压电击伤12例
李传吉, 李俊, 吴少军, 高华, 张龙
2007, 23(6): 470-471.
摘要:
1临床资料; 2000年2月-2007年3月.笔者单位收治侧颈部、小腿部高压电击伤患者12例,其中男11例、女1例,年龄(39±12)岁.烧伤总面积(5.2±2.2)%,其中Ⅲ度面积为(1.5±0.9)%、Ⅳ度(4.7±1.9)%TBSA。
救治烧伤合并硝基氯苯中毒五例
何祥辉, 范友芬, 张淳, 陈维亚
2007, 23(6): 471-471.
摘要: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5例,均为男性,年龄29~44岁。4例因硝基氯苯爆炸致伤,1例被硝基氯苯粉剂喷中致伤。患者均于伤后2h收入笔者单位,其中1例已在当地医院行气管切开。入院时患者均意识不清、烦躁不安、呼吸困难、口唇青紫、肢端发绀。4例患者烧伤创面有黑灰样物沾染,
综述
严重烧伤疼痛治疗研究进展
周湘桂, 辛国华
2007, 23(6): 472-475.
摘要:
烧伤后疼痛与伤后治疗会给患者造成严重的身心负担,疼痛在严重烧伤治愈后还可以持续1年以上。很多大面积严重烧伤患者由于创面换药疼痛而对换药产生恐惧心理,甚至拒绝换药治疗。烧伤患者迫切需要有效的镇痛措施。
脂肪细胞因子的免疫功能研究进展
杨崇志, 胡大海
2007, 23(6): 476-478.
摘要:
长期以来脂肪组织被认为是储存体内剩余能量的器官。自从发现脂肪细胞能够分泌细胞因子和激素后,人们认识到脂肪组织具有重要的内分泌功能,并把由脂肪细胞分泌的生物活性物质统称为脂肪细胞因子。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了解到脂肪组织与免疫反应亦有密切联系,
烧创伤后免疫功能障碍识别研究进展
于燕, 杨红明, 姚咏明
2007, 23(6): 478-480.
摘要:
脓毒症是烧(创)伤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欧洲一组临床流行病学资料显示,2527例全身炎性反应患者中,脓毒症发生率为26.0%,病死率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