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9年  第25卷  第4期

专家论坛
成体干细胞在组织修复及再生中的治疗现状与展望
付小兵
2009, 25(4): 241-242.
摘要:
严重烧伤后骨骼肌消耗的机制与治疗前景思考
柴家科
2009, 25(4): 243-245.
摘要:
消息
2009年《中华烧伤杂志》工作会议成功召开
2009, 25(4): 245-245.
摘要:
2009年6月19日,《中华烧伤杂志》工作会议在西安市成功召开。中华医学会副会长白书忠、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游苏宁以及《中华烧伤杂志》第三届编委会成员(顾问、编委、通讯编委、特约通讯员)13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会上首先举行了隆重的《中华烧伤杂志》编委会换届仪式,中华医学会领导向杂志卸任编委颁发表彰状和纪念品,并向新任编委颁发聘书。白书忠副会长在会上做重要讲话,肯定了召开杂志工作会议的意义及《中华烧伤杂志》近几年来取得的成绩,特别强调:为了更好地顺应学科发展的需要和期刊市场的变化,
2010年第七届全国烧伤救治专题研讨会征文通知
2009, 25(4): 248-248.
摘要:
由《中华烧伤杂志》编辑委员会及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主办、解放军第二一○医院承办,以烧伤康复为重点的“第七届全国烧伤救治专题研讨会”(专题学术组稿会),定于2010年6月在大连市召开。该会是《中华烧伤杂志》组织优秀稿件、保持期刊学术水平处于领先地位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学术交流和学科发展的重要手段。
祝贺王凌峰、李宗瑜在本刊发表的文章获奖
2009, 25(4): 307-307.
摘要:
内蒙古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副院长、烧伤整形科王凌峰教授等,喜获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颁发的“科学技术三等奖”,该项成果的主要内容发表在本刊2007年第1期,题为《含钙镁生物敷料对氢氟酸烧伤的疗效》。哈尔滨市第五医院副院长、烧伤科李宗瑜教授等,喜获黑龙江省人民政府颁发的“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和哈尔滨市人民政府颁发的“科技进步三等奖”。成果的主要内容分别发表在本刊2003年第5期和2005年第2期,
组织修复
持续负压灌洗引流在糖尿病足合并足底脓肿清创术中的应用
韩军涛, 王洪涛, 谢松涛, 官浩, 韩夫, 李娜, 胡大海
2009, 25(4): 246-248.
摘要:
目的了解早期清创结合持续负压灌洗引流在糖尿病足合并足底脓肿患者保肢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糖尿病足合并足底脓肿患者10例共10只患足,实施手术清创后留置胃管进行持续负压灌洗引流7~14d,停止灌洗后维持负压吸引3~5d,拔除引流管,术后3周左右拆线。观察创面愈合情况。结果经上述处理,患者局部炎性反应明显减轻,创面愈合,足部功能恢复良好,外形不受影响。结论清创术结合局部持续负压灌洗引流,有利于糖尿病足合并足底脓肿的治疗,可保留患肢原始长度。
负压技术治疗复杂性和难愈性创面疗效观察
胡恺轩, 章宏伟, 周芳, 姚刚, 史京萍, 成智, 王立夫, 侯祚琼
2009, 25(4): 249-252.
摘要:
目的了解负压创面治疗技术(NPWT)治疗复杂性和难愈性创面的效果。方法选择2005年9月-2008年11月因复杂性和难愈性创面人住笔者单位治疗的67例患者,按随机化方法分为负压治疗组35例和常规治疗组32例。负压治疗组患者创面给予压力-16.63kPa行24h间断吸引,或以-10.64kPa压力行24h持续吸引。常规治疗组患者创面覆以凡士林纱布并加盖等渗盐水湿纱布及干纱布。比较2组患者治疗时间、手术次数、治疗费用及治愈方式。结果负压治疗组患者在治疗时间、手术次数、治疗费用上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负压治疗组治愈方式以自行愈合(40.0%)及游离皮片移植后愈合(40.0%)为主,常规治疗组则以带蒂组织瓣移植(66.7%)和游离皮片移植(23.3%)后愈合为主。结论与常规治疗相比,NPWT治疗复杂性和难愈性创面后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手术难度,减少手术次数及治疗费用等,值得推广。
两种负压创面治疗技术临床疗效比较
胡恺轩, 章宏伟, 周芳, 姚刚, 史京萍, 王立夫, 侯祚琼
2009, 25(4): 253-257.
摘要:
目的比较2种负压创面治疗技术(NPWT)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卫生-经济成本的差异。方法选择44例急性、亚急性、慢性创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简易法组和常规法组。简易法组患者3种创面采用纱布+医院中心负压(-10.64kPa)24h持续吸引;常规法组3种创面采用海绵+专业负压吸引器(-16.63kPa)24h间断吸引。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创面大体情况、治疗时间、皮片和皮瓣移植成活率、创面菌种变化、治疗成本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简易法组和常规法组患者创面大体情况、治疗时间[(294±12)、(264±13)d,P〉0.05]、菌群种类、皮片移植成活率[(984±4)%、(984±4)%,P〉0.05]以及皮瓣移植成活率(98%、100%)相近。简易法组总治疗成本[(3744±134)元]明显低于常规法组[(98254±4956)元,P〈0.01],简易法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3.3%)明显高于常规法组(5.0%,P〈0.05)。结论简易法和常规法NPWT均可有效促进创面愈合。简易法不良反应偏多,存在院内感染风险,但使用方便、成本较低;常规法需降低成本,以便推广应用。
人角质形成细胞复合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三维培养的形态学观察
朱崇涛, 彭代智, 王丽华, 何斌, 郑必祥, 周新, 罗海水, 王勇, 刘敬
2009, 25(4): 258-260.
摘要:
目的建立组织工程皮肤三维培养方法,了解人永生化KC株(HaCaT)复合异种ADM培养的组织形态学变化。方法采用改良法制备sD大鼠ADM,培养HaCaT。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HaCaT按2×10^5个/cm^2密度接种存ADM上浸没培养5d,再转为气液相培养5d。扫描电镜观察ADM及其复合HaCaT培养第1天和第5天的细胞生长情况,HE染色观察ADM及其复合HaCaT培养1、5、10d的组织学变化。结果ADM为白色,外观平整质地柔软,胶原束完整,未见细胞残留。HaCaT接种于ADM培养1d即附着并伸出伪足,5d融合成片,10d增长至3~6层并有向ADM内生长的趋势。结论SD大鼠ADM有利于HaCaT黏附及培养液渗透,可以在10d内获得复层组织工程皮肤。
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基因转染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实验研究
张向荣, 刘德伍, 郭光华, 彭燕, 钟清玲
2009, 25(4): 261-264.
摘要:
目的建立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VEGF165)基因转染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的有效方法。方法体外分离培养MSC,设转染组:采用脂质体介导法将pShuttle—CMV/VEGF165质粒转染至MSC,空质粒组:转染pShuttle.CMV载体作对照,脂质体组:转染脂质体作对照,对照组:常规培养。用RT—PCR、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MSC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情况,用噻唑蓝法检测MSC对VEGF质粒转染的敏感性。结果转染组、空质粒组、脂质体组和对照组VEGF165基因mRNA表达量分别为0.89±0.03、0.34±0.04、0.40±0.03、0.30±0.03,转染组与后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VEGF165蛋白含量依次为(778±35)、(543±24)、(561±28)、(571±23)pg/mL,与后3组比较,转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转染后第7天表达至高峰,以后逐渐降低。转染组MSC中VEGF165蛋白表达电泳条带强度明显强于其他3组(P〈0.01),VEGF质粒转染对MSC增殖活性无影响。结论本研究建立了VEGF165基因对MSC的转染方法,能有效表达目的基因及其蛋白。
水蛭素抑制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实验研究
刘达恩, 李旋, 张国佑, 牛占国, 易成刚, 贾宇博, 夏炜, 郭树忠
2009, 25(4): 265-267.
摘要:
目的了解水蛭素对人增生性瘢痕Fb(HSFb)功能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SFb,在DMEM培养液中分别加入1、10、50kU/L水蛭素溶液,设定为相应浓度组,每组9孔;设常规培养为对照组。于培养后24、48、72h检测各组细胞抑制率,测定细胞分泌TGF—β1水平,以及细胞Ⅰ、Ⅲ型前胶原mRNA表达。结果10kU/L水蛭素作用24、48、72h后,HSFb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29.3±0.9)%、(30.1±0.3)%、(45.2±1.9)%,均高于对照组[(0.0±0.0)%,P〈0.05];其他浓度组部分时相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蛭素作用于HSFbd-8h后,1、10、50kU/L水蛭素组TGF—β1含量分别为(228.5±1.8)、(210.5±11.1)、(168.5±14.1)pg/mL,与对照组(265.0±1.5)pg/mL比较,后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50kU/L的水蛭素可抑制HSFbⅠ、Ⅲ型前胶原mRNA表达。结论10、50kU/L水蛭素溶液对HSFb增殖以及TGF—β1和胶原的分泌具有一定抑制作用。
胰岛素对脂肪干细胞生长因子分泌功能的影响
折涛, 胡大海, 张军, 刘佳琦, 张万福, 蔡维霞, 赵周婷, 汤朝武
2009, 25(4): 268-271.
摘要:
目的了解不同浓度胰岛素对脂肪于细胞(ADSC)分泌生长因子功能的影响。方法获取人腹部脂肪组织分离培养ADSC,选择第3代细胞经免疫表型鉴定及脂源性诱导分化鉴定。根据培养液中胰岛素浓度,将ADSC分为1×10^-8、1×10^-7、1×10^-6mol/L3个实验组,常规培养至70%融合时,更换为含不同浓度胰岛素的无血清DMEM培养液培养3d。设无胰岛素培养液培养的ADSC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ADSC的血管内皮生长闪子(VEGF)、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分泌量;应用噻唑蓝比色法和羟脯氨酸比色法,检测ADSC上清液对Fb增殖及胶原合成的影响。结果1×10^-8、1×10^-7mol/L胰岛素组ADSC的VEGF、HGF分泌量分别为(471±41)、(762±66)ng/L和(643±64)、(930±67)ng/L,与对照组(286±47)、(577±84)ng/L比较,其含量显著增加(P〈0.05或P〈0.01);而1×10^-6mol/L胰岛素组ADSC的VEGF、HGF分泌量无明显变化(P〉0.05)。1×10^-8、1×10^-7mol/L胰岛素组ADSC培养上清液有明显的促Fb增殖及胶原合成作用,以1×10^-7mol/L组作用更显著(P〈0.05或P〈0.01)。结论1×10^-8、1×10^-7mol/L胰岛素能显著促进ADSC分泌VEGF和HGF。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瘢痕成纤维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1的影响
赖文, 卞徽宁, 郑少逸, 高辉, 熊兵, 刘族安, 孙传伟, 陈华德
2009, 25(4): 271-273.
摘要:
本研究通过建立增生性瘢痕Fb体外培养体系,观察不同浓度外源性bFGF对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表达的影响,初步分析前者对后者的调控作用。; 1对象与方法; 1.1主要试剂:FBS(杭州四季青生物工程材料有限公司),DMEM培养液、Trizol(美国Gibco公司),胰蛋白酶(美国Amerseo公司),Ⅲ型胶原蛋白多克隆抗体、链霉亲和素-生物素复合物(SABC)-Cy3试剂盒(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RT试剂盒(大连宝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手部氢氟酸烧伤106例临床分析
张元海, 叶春江, 刘利平, 蒋瑞明, 倪良方
2009, 25(4): 273-274.
摘要: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002年1月-2008年10月,笔者单位共收治手部氢氟酸烧伤患者106例,其中男93例、女13例。婴儿1例,成年人105例;职业性接触伤102例,生活伤4例。受伤当时患者无明显感觉,多数是自觉手部不适后方采取冲水措施。人院时间为伤后1h-9d,平均14.2h。单手烧伤97例、双手9例,共115只伤手。以拇指和示指烧伤为多见,其中伤及l指24例、2指49例、2指以上33例;9例伴手掌烧伤,7例伴其他部位烧伤。创面面积为3%~7%TBSA者7例,小于2%TBSA者99例。
读者·作者·编者
本刊可直接使用英文缩写的常用词汇
2009, 25(4): 252-252.
摘要:
从2009年第1期开始,本刊对大家较熟悉的以下常用词汇,允许直接使用英文缩写,即在文中首次出现时可不标注中文。
本刊启用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
2009, 25(4): 284-284.
摘要:
为端正学风、促进学术的繁荣与发展,2009年3月,我刊已经启用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设计的“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该系统以《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为全文对比数据库,可检索抄袭与剽窃、伪造、篡改、不当署名、一稿多投等各种形式的学术不端文献。编辑部利用AMLC检索所有来稿和即将排版付印的稿件。凡被发现有任何一种学术不端行为者,我们将与有关单位互通信息,并作出相应处理。
2009年第六届全国烧伤救治专题研讨会成功召开
2009, 25(4): 312-312.
摘要:
2009年6月20—23日,由《中华烧伤杂志》编辑委员会与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共同主办、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承办的第六届全国烧伤救治专题研讨会在两安市顺利召开。西京医院董新平政委、党金雪副院长,陕西省医学会秘书长赵岚,杂志总顾问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盛志勇院士等领导和专家出席了开幕式。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30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经验交流
瘢痕癌治疗八例
岳江涛, 徐强
2009, 25(4): 257-257.
摘要:
1临床资料; 2005年1月-2009年1月笔者单位收治瘢痕癌患者8例,其中男7例,女1例,年龄39~69岁。发病部位:肩胛间区1例、左臀部1例、右腋部1例、胭周或踝周部5例。所有病例均为在瘢痕部位形成慢性难愈性溃疡,病灶直径3.0~8.0cm,溃疡较表浅,基底凹凸不平,边缘隆起外翻,质地脆易出血,创基灰色或暗红色,有污垢样坏死组织,常有黄绿色分泌物,恶臭。3例溃疡周围瘢痕皮肤质硬或伴有不同程度的色素沉着。溃疡形成和发展期间患者无特殊自觉症状。从溃疡形成到癌变的时间为16~67年,病程6个月~2年,
本刊编辑部工作人员联系方式
2009, 25(4): 293-293.
摘要:
烧伤患者家属康复知识调查分析与健康教育对策
夏冬云
2009, 25(4): 308-308.
摘要:
烧伤患者生理、心理上承受着巨大痛苦,治疗后期的康复护理是一个长期过程,家属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针对性地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使之积极参与到整个康复护理过程中,可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改善其身体功能和情绪,提高生活质量。为此笔者进行了如下调查,以期为烧伤患者的康复研究提供参考。
拇指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拇指Ⅳ度烧伤五例
梁钢, 孙建平, 王永军, 娄玉兰
2009, 25(4): 309-310.
摘要:
近年来,应用拇指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拇指创伤性软组织缺损的报道较多,而应用其修复拇指Ⅳ度烧伤创面的报道较少见。2003年6月-2008年9月,笔者应用远端蒂拇指桡背侧或尺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以下简称拇指桡背侧或尺背侧皮瓣)修复拇指Ⅳ度烧伤5例,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重度烧伤后并发胸腔积液17例
蒋章佳, 涂红波, 余毅, 刘友红, 沈辉
2009, 25(4): 311-312.
摘要:
2006年笔者单位收治过重度烧伤后早期并发腹腔间隙综合征与胸腔积液患者。此后我们对严重烧伤患者尽量避免过量补液、采用“边补边脱”等处置方式,腹腔间隙综合征的发生有所减少,但胸腔积液并发率呈增多倾向。2006年1月-2008年10月,我科共收治重度以上烧伤患者194例,其中发生胸腔积液17例。现将诊治情况总结如下。
病例报告
接触六氟化硫烧伤一例
邓海涛, 赵耀华, 徐丽红, 沈耀明
2009, 25(4): 264-264.
摘要:
患者男,46岁。因右手疼痛收入笔者单位。自诉90min前右手戴棉线手套在充满六氟化硫的容器中工作,约10min后有灼痛感并进行性加重,当时用自来水冲洗右手约2min。人院时检查:患者呈痛苦面容,右手背肿胀,未见明显水疱,右手示指、中指背苍白,触痛强阳性,为Ⅲ度烧伤创面。人院后创面立即用流动自来水持续冲洗创面2h,烫伤膏(江阴市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苏食药械准字2005第2640125)外涂包扎,静脉滴注头孢美唑钠抗感染,同时口服止痛片,但疼痛未缓解,患者坐卧不安,感深部疼痛难忍。
严重电烧伤致脊髓损伤合并双眼白内障一例
杨金存, 王海涛, 冯永强, 王德昌, 胡南, 张诚, 李霞
2009, 25(4): 288-288.
摘要:
患者男,40岁。10kV高压电击伤右上肢及枕部,电弧烧伤面颈部、胸部后1h入院。患者烦躁不安,体温35.7℃,脉搏56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22/86mmHg(1mmHg=0.133kPa)。左、右眼视力分别为0.5、0.3。右手为电击伤人口,已炭化,深达肌肉、肌腱,右拇指指骨外露。右上肢皮肤凝固性坏死,形成焦痂,痛觉消失,呈蜡白色或焦黄色,痂下可见树枝状栓塞的血管枝。枕项部为电击伤出口,面积约25cm×20cm,为Ⅲ度。面颈部、胸部电弧烧伤创面红润或红白相间,疼痛明显,伴有水疱形成。左上肢及双下肢感觉良好,肌力5级,活动正常。
掌背轴型岛状皮瓣修复二例手指热损伤创面
邓向东, 王静, 孙曙光
2009, 25(4): 313-313.
摘要:
例1男,35岁,左手中指热压伤后1h入院,创面3.0cm×2.0cm,表面呈皮革状。X线片检查未见骨骼受损。人院后第2天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清创,见左中指中、近节指背皮肤缺损约3.5cm×2.3cm,基底为伸指肌腱。设计第2掌背皮神经营养皮瓣:以第2、3掌骨基底间至第2指蹼中点为轴心线,第2指蹼中点背侧为旋转点,皮瓣4.0cm×2.5cm。按设计由伸肌腱膜浅层掀起皮瓣,蒂部皮神经和浅静脉两侧保留0.5cm宽筋膜组织。切开旋转点与皮肤缺损之间的皮肤,皮瓣旋转180°与受区低张力缝合,供瓣区直接拉拢缝合。术后2周拆线,患者创面封闭,外形及功能良好。
大面积烧伤并发肾病综合征三例
曾明, 罗高兴, 林海波, 杨世伟, 周敬松, 张帅, 彭毅志, 胡嘉念
2009, 25(4): 314-315.
摘要:
例1男,30岁。火焰烧伤后28h收入笔者单位,创面分布于全身多处,烧伤总面积95%,其中深Ⅱ度25%、Ⅲ度70%TBSA。患者人院时尿色深红。入院后给予抗休克、抗感染、创面涂磺胺嘧啶银等治疗。伤后第2个24h总尿量为1758mL,平均73.25mL/h,尿色清亮。伤后4d行双下肢切痂、微粒皮移植术。经过7次植皮手术,伤后81d患者创面基本治愈。伤后90d查尿常规示:蛋白(+++),血尿(+++);查血肌酐144μmol/L、血尿素氮17.6mmol/L;测血压为160/100mmHg(1mmHg=0.133kPa)。
危重烧伤早期处理
不同免疫调节方式对烧伤脓毒症大鼠炎性反应的影响
窦懿, 张勤, 章雄, 董叫云, 唐佳俊, 廖镇江
2009, 25(4): 275-280.
摘要:
目的了解胸腺素和生长激素对烧伤及烧伤并发脓毒症大鼠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按完全随机法分为8组,每组8只。(1)正常对照组。(2)未烧伤脓毒症组:正常大鼠注射LPS。(3)未烧伤脓毒症胸腺素组:正常大鼠先后注射胸腺素和LPS。(4)未烧伤脓毒症生长激素组:正常大鼠先后注射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和LPS。(5)烧伤组。(6)烧伤脓毒症组:大鼠烧伤后注射LPS。(7)烧伤脓毒症胸腺素组:大鼠烧伤后依次注射胸腺素和LPS。(8)烧伤脓毒症生长激素组:大鼠烧伤后依次注射rhGH和LPS。取各组大鼠脾脏组织及外周血标本,检测脾脏淋巴细胞人白细胞DR抗原(HLA—DR)表达情况,观察脾脏炎性细胞浸润情况(计分),测定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4(TLR4)表达情况及血清TNF-α、IL-4、IL-6、IL-10水平。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未烧伤脓毒症组大鼠除血清IL-10水平明显降低之外(P〈0.01),其余指标均明显增高(P〈0.01)。未烧伤脓毒症胸腺素组大鼠HLA-DR、TLR4表达及血清TNF—α水平与未烧伤脓毒症生长激素组相近(P〉0.05);但前一组大鼠脾脏炎性细胞浸润程度为(1.50±0.76)分,IL-6、IL-4、IL-10水平分别为(0.0064±0.0012)、(0.0058±0.0024)、(0.0230±0.0021)μg/mg,与后一组大鼠[(2.87±0.04)分,(0.0083±0.0018)、(0.0102±0.0021)、(0.0310±0.0027)μg/mg]比较明显降低(P〈0.01)。(2)烧伤组大鼠HLA-DR、TLR4表达和脾脏炎性细胞浸润程度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低于烧伤脓毒症组;烧伤组TNF-α、IL-6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IL-4、IL-10明显减少(P〈0.01)。烧伤脓毒症生长激素组HLA—DR及IL-6水平与烧伤脓毒症胸腺素组接近(P〉0.05);但与后组相比,前组大鼠脾脏炎性细胞浸润程度、TLR4表达和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1),IL-4、IL-10水平明显增高(P〈0.01)。结论有创伤与无创伤条件下,胸腺素与生长激素干预脓毒症过度炎性反应的效果接近;有创伤因素存在时,生长激素更能抑制该炎性反应。
中小面积烧伤患者早期发生低蛋白血症多因素分析
李峰, 柴家科
2009, 25(4): 280-281.
摘要:
2006年5月和2008年4月,我科分别收治了1批火焰烧伤患者。2批患者中多数烧伤总面积不超过30%TBSA,但人院后均发生了低蛋白血症,且难以纠正。中小面积烧伤患者多人发生低蛋白血症令人费解,为此笔者对其发生原因进行了分析,以加深对烧伤后早期损害的认识。
严重烧伤患者早期行连续性肾替代治疗效果观察
成剑, 雷晋, 赵志伟, 段鹏, 明志国, 焦海梅, 张巧萍, 郝小燕
2009, 25(4): 281-282.
摘要: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06年2月-2008年2月山西省烧伤救治中心收治的严重烧伤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1)连续性肾替代治疗(CRRT)组,男15例、女5例,年龄18~56岁[(34±16)岁];烧伤总面积48%-99%[(70±21)%],其中Ⅲ度27%~93%[(73±24)%]TBSA。(2)对照组,男17例、女3例,年龄21~50岁[(35±13)岁];烧伤总面积41%~93%[(72±23)%],其中Ⅲ度26%~83%[(69±26)%]TBSA。将2组患者以上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致伤原因:火焰烧伤23例,热水、废热渣烫伤12例,钢水烫伤3例,锅炉爆炸烧伤2例;合并吸人性损伤27例、休克21例。2组患者人院时间为伤后30min~2d。所有患者伤前无恶性肿瘤、代谢性疾病,亦无心、肝、肾疾病。
不同时期入院的严重烧伤患者并发症及预后对比分析
申传安, 柴家科, 盛志勇, 杨红明, 贾晓明, 贾赤宇, 李利根, 郝岱峰, 李锋, 曹卫红
2009, 25(4): 283-284.
摘要:
治疗措施不规范、休克期度过不平稳,往往为各种烧伤并发症的发生埋下隐患,增加后续治疗难度。本研究分析了严重烧伤患者伤后是否得到有效治疗以及对并发症和预后的影响,旨在为提高大面积烧伤的救治质量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02-2005年,笔者单位收治的135例严重烧伤患者,按照伤后入院时间分为:(1)小于6h组,其中男47例、女10例,年龄(36±13)岁。致伤原因为热液烫伤5例、火焰烧伤51例、电击伤1例,伤后(3.0±1.5)h入院。烧伤总面积(65±18)%、Ⅲ度面积(33±13)%TBSA。
危重烧伤合并脓毒症一例
曾丁, 陶白江, 孙可, 胡晓春, 吕广平
2009, 25(4): 285-285.
摘要:
患者男,15岁,体质量95kg。全身多处汽油火焰烧伤,伤后2h送往当地市级医院救治,伤后第7天行削痂异种皮覆盖术,伤后第14天行清创自体微粒皮移植术。术后创面感染严重,微粒皮成活不良,未行浸浴治疗。伤后36d转入我院。查体:体温39.5℃,脉搏153次/min,呼吸32次/min,血压110/70mmHg(1mmHg=0.133kPa)。患者精神萎靡,食欲缺乏、腹胀,已行气管切开。烧伤总面积为95%TBSA。四肢末端可见黑色焦痂,其余均为感染肉芽创面,恶臭、有大量黄绿色脓性分泌物,部分异种皮溶解脱落,
论著
两种植皮方式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的经济学评价
林才, 陈更新, 张鹏, 卢才教, 徐建军, 罗旭, 刘政军
2009, 25(4): 286-288.
摘要:
目的评价Meek植皮术和自体微粒皮混合大张异体皮移植(简称微粒皮移植)术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的经济学意义。方法选择笔者单位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2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Meek植皮组、微粒皮移植组,每组12例。在创面愈合时间、一次性专用敷料费用、住院总费用、后期康复费用方面进行统计学比较,初步分析不同移植方式的治疗效果与成本。结果Meek植皮组创面愈合时间、一次性专用敷料费用、住院总费用、后期康复费用分别为(14.4±1.9)d、(16590±521)元、(421628±145)元、(39571±225)元,微粒皮移植组上述指标依次为(25.6±4.2)d、(136441±356)元、(539527±686)元、(55853±794)元;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一定的烧伤面积范围内,Meek植皮术的治疗成本与效果明显优于微粒皮移植术。
高原地区烧伤后延迟复苏氧化应激对大鼠肠上皮细胞凋亡及bax和bcl-2基因表达的影响
周文军, 张诚, 刘毅, 刘萍, 马明, 张世范
2009, 25(4): 289-293.
摘要:
目的了解高原地区大鼠严重烧伤后延迟复苏氧化应激反应对小肠上皮细胞凋亡率及凋亡相关基因bax和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20只大鼠背部制成30%TBSAHI度烫伤后,根据海拔进行分组。高原实验组(海拔3840m):高原即时复苏组,伤后立即腹腔注射等渗盐水40mL/kg;高原延迟复苏组,伤后6h腹腔注射等渗盐水40mL/kg。兰州实验组(海拔1517m):兰州即时复苏组,伤后立即腹腔注射等渗盐水40mL/kg;兰州延迟复苏组,伤后6h腹腔注射等渗盐水40mL/kg。另取12只大鼠分为高原假伤组、兰州假伤组,每组6只,以37℃水浴模拟烫伤15S,伤后不补液。分别于伤后6、12、24、48、72h处死大鼠,取小肠标本检测肠组织丙二醛(MDA)和总巯基(TSH)含量;采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肠上皮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bax、bcl-2基因的表达。同时留取2个假伤组小肠标本检测MDA、TSH。结果两延迟复苏组大鼠伤后肠组织中MDA含量均高于两即时复苏组(P〈0.05或P〈0.01);伤后24h兰州延迟复苏组MDA含量为(9.8±4.0)nmol/mg、高原延迟复苏组为(10.2±1.3)nmol/mg,均分别高于兰州即时复苏组(9.54±2.7)nmol/mg和高原即时复苏组[(9.6±1.1)nmol/mg,P〈0.05]。高原实验组肠组织中TSH含量均显著低于兰州实验组;高原延迟复苏组低于兰州即时复苏组(P〈0.05)。高原延迟复苏组伤后6、12h可见大量阳性凋亡细胞,高原即时复苏组、高原延迟复苏组、兰州延迟复苏组各时相点吸光度值均高于兰州即时复苏组(P〈0.05或P〈0.01)。高原延迟复苏组伤后6、12h,肠黏膜可见大量bax阳性细胞。高原实验组大鼠bcl-2基因表达均为阴性,兰州即时复苏组和兰州延迟复苏组伤后6、12h表达均为阴性,其他时相点为弱阳性表达。结论高原地区大鼠烧伤延迟复苏后,肠黏膜的严重氧化应激反应导致肠上皮细胞bax基因表达增强,而bcl-2表达减弱,可能是肠上皮细胞凋亡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β在表皮生长因子抑制HaCaT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周捷, 梁鹏飞, 蒋碧梅, 黄晓元
2009, 25(4): 294-297.
摘要:
目的了解EGF通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β(PPARβ调控HaCaT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将培养的HaCaT细胞根据培养液中所加物质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培养);TNF-α组(加入10ng/mL TNF-α);EGF组(加入20ng/mL EGF);EGF+TNF-α组(用20ng/mL EGF预处理后4h,再予以10ng/mL TNF—α处理60min)。采用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法(EMSA)及荧光素酶基因分析法检测各组细胞中PPARβ的结合活性及转录活性;将细胞转染错义寡核苷酸(scrODN)及反义寡核苷酸(asODN)后,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PARβ蛋白的表达;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活性及细胞凋产率。结果EMSA及荧光素酶基闰分析显示,各实验组PPARβ的DNA结合活性及转录性增强;蛋白质印迹法显示,与转染scrODN的各组细胞比较,转染asODN的各组PPARβ蛋白表达明显被抑制。转染asODN的TNF-α组及EGF+TNF-α组caspase-3活性明显高于转染scrODN的TNF-α组及EGF+TNF-α组(P〈0.01)。转染scrODN的对照组、EGF组、TNF-α组和EGF+TNF-α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7.31±0.45)%、(7.43±0.21)%、(39.78±0.65)%、(28.34±0.54)%,转染asODN的对照组、EGF组、TNF-α组、EGF+TNF-α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8.22±0.51)%、(7.83±0.67)%、(46.78±0.48)%、(44.69±0。83)%,其中转染asODN的TNF-α组、EGF+TNF—α组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转染scrODN的TNF-α组、EGF+TNF-α组(P〈0.01)。结论EGF通过PPARβ依赖的方式抑制炎性因子TNF—α,导致HaCaT细胞凋亡。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对体外培养肌腱细胞增殖的影响
梁红伟, 林樾, 李云剑, 陈曦, 周宏礽, 谭谦
2009, 25(4): 298-300.
摘要:
目的了解不同浓度的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DGF—BB)对体外培养的肌腱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并鉴定大鼠肌腱细胞,用含不同浓度的PDGF—BB培养液培养肌腱细胞,根据培养液中所加PDGF-BB浓度不同分为1、5、10、20、50、100、150、200、250ng/mL PDGF—BB组,分别用含以上终浓度的PDGF及体积分数0.5%FBS的培养液培养。对照组,用含体积分数0.5%FBS的培养液培养。以噻唑蓝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丁加入PDGF—BB培养前(0h)以及培养后12、24、36、48、60、72h,检测20ng/mL PDGF—BB组及对照组肌腱细胞的吸光度值。结果分离培养的细胞Ⅰ型胶原染色呈阳性,Ⅲ型胶原染色呈阴性,证明为大鼠肌腱细胞。与对照组相比,除250ng/mLPDGF—BB组外,其他各组细胞的吸光度值均升高(P〈0.05或P〈0.01)。随着PDGF—BB浓度的增加,其吸光度值先逐渐增大,达一定浓度(20ng/mL)后又逐渐减小。20ng/mL PDGF—BB组培养12h肌腱细胞开始增加,至48h达高峰(0.53±0.04),24~72h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PDGF—BB在一定浓度和时间范周内具有促进肌腱细胞增殖的作用。
深Ⅱ度烧伤创面汗腺干细胞标志物的变化规律
姜笃银, 宗宪磊, 付小兵, 王魏, 单菲
2009, 25(4): 301-304.
摘要:
目的了解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过程中汗腺上皮细胞增殖并向表皮细胞转化的规律,探讨其机制。方法选择2004年1月-2007年12月,江苏省泰州市第四人民医院和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四肢与躯干烧伤患者28例。收集患者深Ⅱ度烧伤创面组织标本37块、浅Ⅱ度烧伤创面组织标本21块、正常皮肤标本10块。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双染色法,观察细胞角蛋白10(CK10)、CK14、CKl9、bcl-2和P63在深、浅Ⅱ度烧伤创面及正常皮肤汁腺分泌部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皮肤汗腺分泌部上皮细胞中等强度表达CK19、CK14和CK10,基底层肌上皮细胞做弱表达P63和CK14,CK10表达阳性的终末分化细胞不表达bcl-2和P63。浅Ⅱ度烧伤创面修复过程中,其汗腺分泌部结构及上述蛋白表达未见异常。深Ⅱ度烧伤后7d创面汗腺分泌部上皮细胞P63和bcl-2表达增强;伤后8~10d创面基底细胞增殖、迁移和鳞状七皮化,形成bcl-2、P63、CK19和CK14表达强阳性的实心岛状上皮结构,并随肉芽组织向创面浅层迁移,经鳞状上皮增殖完成创面再上皮化。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后13~30d,超常增殖的表皮基底层和基底上层细胞仍强烈表达bcl-2、CK14、CK19和P63。结论干细胞和短暂扩充细胞逆分化过程导致上皮生长滞后和肉芽组织过度增殖,这种失衡现象可能是导致深Ⅱ度烧伤创面修复失控的重要机制之一。
短篇论著
琥珀酸抑制人中性粒细胞黏附功能的实验研究
任利成, 黄晓元
2009, 25(4): 305-306.
摘要:
中性粒细胞是机体天然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黏附作用是其发挥各项生理功能的第一步。琥珀酸是脆弱拟杆菌等厌氧菌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短链脂肪酸,临床感染标本及体外培养基中浓度均较高。这些短链脂肪酸能使局部环境中氧化还原电势和pH值下降,抑制细胞的分裂增殖。本实验中,笔者拟通过观察琥珀酸对体外孵育的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黏附功能的影响,探讨其在脆弱拟杆菌致病中的作用。
老年烧伤住院患者死亡因素分析
蔡少甫, 郑庆亦, 郭毅斌, 陈锦河, 郑健生, 蔡林碧珍, 邹紫红
2009, 25(4): 306-307.
摘要: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老年烧伤患者人数有增加的趋势。为此,笔者对本单位1996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216例65岁以上老年烧伤患者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分析其特点及影响死亡的因素。;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216例,其中男115例、女101例,年龄65~92岁[(71±6)岁]。烧伤总面积1%~91%[(19±22)%],Ⅲ度(8±15)%TBSA。
产品信息
海肤康人工皮膜
2009, 25(4): 310-310.
摘要:
海肤康人工皮膜是以甲壳胺为主要原料制成的烧伤创面覆盖材料。透气、透湿,结构强度高,生物相容性好。具有保护创面、促进皮肤细胞增殖的作用。使用方法简单,不需更换,直至创面愈合自行脱落。愈合创面平整,少留瘢痕,无过敏和排斥反应。适应证:(1)供皮区创面;(2)浅Ⅱ度烧伤创面;(3)深Ⅱ度脱痂或削痂创面;(4)网状植皮和小皮片(或条状)植皮创面;(5)后期残余小创面。
综述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烧伤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张道坤, 郑国平, 杨建秋, 金信良, 吴继炎
2009, 25(4): 316-318.
摘要:
集落刺激因子是一组控制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和部分造血细胞增殖分化的糖蛋白,根据不同的分化阶段和造血祖细胞,可以将其分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以及多潜能集落刺激因子(Multi—CSF)、IL-3、红细胞生成素、血小板生成素及干细胞因子(SCF)等。重组人GM-CSF(rhGM-CSF)是一种由127个氨基酸组成、相对分子质量22×10^3的糖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