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3年  第29卷  第6期

指南与共识
烧伤康复治疗指南(2013版)
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烧伤科医师分会
2013, 29(6): 497-504.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3.06.001
摘要:
专家论坛
中国烧伤康复治疗的现状与思考
吴军, 陈建
2013, 29(6): 505-508.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3.06.002
摘要:
回顾我国现代烧伤医学发展史,虽然仅有短短50多年,但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外增压颞浅动脉额支前额扩张皮瓣在单侧面部大面积瘢痕挛缩重建中的应用
2013, 29(6): 508-508.
摘要:
颞浅动脉前额皮瓣已被广泛应用于面部修复,但这种传统皮瓣可切取面积有限、长度较短。而远端外增压技术的应用能克服这些不足,在颞部烧伤的情况下也能延长皮瓣长度,
全厚皮片与刃厚皮片修复小儿烧伤手掌功能及外观效果比较
2013, 29(6): 508-508.
摘要:
手掌烧伤是常见的小儿损伤类型,对小儿的手掌功能、外形及心理健康有长期影响。全厚皮片与刃厚皮片对烧伤手掌功能及外观恢复的效果,哪种更佳一直有争论。选择2008年1月-2009年12月在本中心接受皮肤移植手术的手掌烧伤患儿(全厚皮片组与刃厚皮片组)。
姜黄素:一种控制烧伤疼痛及促进创面愈合的新药物
2013, 29(6): 553-553.
摘要:
烧伤导致的疼痛及创面的处理,仍是目前临床面临的主要难题。使用阿片类药物、非甾体抗炎药、抗抑郁药和抗惊厥药,仍是常用的镇痛方法。然而,这些药物的长期使用常导致剂量升级及严重的不良反应。此外,严重烧伤创面不仅易形成瘢痕且容易感染。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姜黄中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姜黄素,
海肤康人工皮膜
2013, 29(6): 553-553.
摘要:
海肤康人工皮膜是以甲壳胺为主要原料制成的烧伤创面覆盖材料。透气、透湿,结构强度高,生物相容性好。具有保护创面、促进皮肤细胞增殖的作用。使用方法简单,无需更换,创面愈合后自行脱落。愈合创面平整,少留瘢痕,无过敏和排斥反应。适应证:(1)供皮区创面;(2)浅Ⅱ度烧伤创面;(3)深Ⅱ度脱痂或削痂创面;(4)网状植皮和小皮片(或条状)植皮创面;
中国烧伤康复治疗现状
陈建, 李曾慧平, 颜洪, 梁光萍, 谭江琳, 杨思思, 吴军
2013, 29(6): 576-576.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3.06.024
摘要:
我国烧伤创面的治疗有着悠久的历史,但直到1958年才成立第1个专门的烧伤治疗单位。在过去50多年里,我国烧伤治疗水平取得很大进展,尤其表现在重度烧伤患者的存活率上,在一些烧伤中心可达98.9%。
烧伤康复
压力疗法对烧伤患者增生性瘢痕中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谭加, 付晋凤
2013, 29(6): 509-515.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3.06.003
摘要:
目的探讨压力疗法对烧伤患者增生性瘢痕(HS)中细胞增殖亡的影响,方法笔街尊位2010年9月-2012年9月收治的20例患者,深Ⅱ~Ⅲ度烧伤创向愈合后2周(HS形成初期)开始,每天穿戴由笔者单位康复医师跹身定做的压力衣20h以上,将其设为压力治疗组。另将笔者单位同期收治的深Ⅱ~Ⅲ度烧伤后HS形成3、6、12、24个月未接受任治疗的患者各5例,设为对照组。取压力治疗组治疗后3、6、12、24个月瘢痕切除植皮术中切除弃用的四肢、面部等处HS组织(每个时相点5例患者),取对照组患者入院后2~3d瘢痕切除植皮术中切除弁用的四肢、面部等处HS组织。按照随机数字农法选取前述40例患者中5例患者,取其术中弃用的腹部及大腿正常皮肤组织作为止常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HS及正常皮肤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P57^kip2和细胞周期蛋白E的mRNA表达。对数据进行t检验、单因素方筹分析或LSD检验。结果(1)在正常皮肤组织中,仅可于表皮基底层及棘细胞层见PCNA阳性细胞;压力治疗组和对照组可于HS表皮基底层、棘细胞层、颗粒细胞层中下部及真皮中见到PCN阳性细胞。压力治疗组治疗后3、6、12个月HS中PCNA阳性细胞百分比分别勾(40.4±2.9)%、(28.2±6.2)%、(9.9±0.7)%,明显低下对照纰形成3、6、12个月HS中的(48.3±4.7)%、(36,2±3.2)%、(11.4±0.9)%(t值分别为3.186、2.559、2.880,P价均小于0.05)。(2)在正常皮肤组织中,仅可于表皮雎底细胞层见凋亡细胞;压力治疗绀及对照组HS表皮各层均可见捌亡细胞。压力治疗组治疗后6、12、24个月HS中凋亡指数分别为(20.4±1.2)%、(26.1±0.4)%、(26.6±1.0)%,明显高于对照绀形成6、12、24个川Hs的(16.2±1.5)%、(23.1±2.0)%、(24.8±J.1)%(t值分另Ⅱ为一4.904、一3.366、一2.606,,】〈0.05或P〈0.01)。(3)ni力治疗组治疗后3、6、12个月HS中P57kli,2mRNA的表达节分别为3.87±0.20、8.60±0.78、10.00±0.57,明显高j:对照组肜成3、6、12个川HS的3.34±0.15、6.36±0.29、9.34±0.12(t值分刖为一4.880、一6.014、一2.375,P〈0.05或P〈0.01)。正常皮肤组织P57kip2mRNA表达量与压力治疗绀治疗后12、24个月及对照组形成12、24个月HS中P57^kip2 mRNA农达髓相近(P觚均大于0.05).,(4)压力治疗组治疗后3、6、12个川HS中细胞删期货白EtuRNA的表达量分别为19.30±0.18、12.77±0.30、9.2l±0.18,明显低于对照组形成3、6、12个月HS的19.79±0.34、154l±0.26、9.47±0.17(t值分别为3.186、2.559、2.880,P〈0.05或P〈0.01)。正常皮肷绀织绌胞圳期篮白EmRNA我达堪与压力治疗组治疗后12、24个月及对照组肜成12、24个JJIIsLfJ细胞川期蚩白EtuRNA表达最相近(P值均大于0.05)。结论压力疗法能通过有效抑制HS中细胞增殖同时促进其凋亡,从而加速HS的演变进程,起到抑制瘢痕增生的目的.
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2013年学术年会纪要
贾赤宇, 唐洪泰
2013, 29(6): 515-515.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3.06.004
摘要:
西山红叶好,霜重色愈浓。在这充满诗意、丹桂飘香的时节,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简称烧伤分会)主办,解放军第三0九医院、中国医师协会烧伤科医师分会和《中华烧伤杂志》编辑委员会共同承办的“烧伤分会2013年学术年会”于11月14—17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今年恰逢烧伤分会成立30周年,
矫形器在烧伤后瘢痕挛缩处理中的重要作用
易南, 胡大海, 王冰水
2013, 29(6): 516-519.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3.06.005
摘要:
深度烧伤累及关节部位时,会造成外观的毁损、关节挛缩和畸形、肢体功能障碍等,使患者丧失生活和工作能力,出现心理障碍。随着严重烧伤患者救治存活率的显著提高,人们更加关注患者的功能恢复,能否预防性使用矫形器,将直接影响患者关节部位瘢痕后期的功能恢复水平。
烧伤功能障碍综合康复治疗的国内现状
孙天宝, 郭钦, 黄伟艺, 方璐, 饶伶娟
2013, 29(6): 519-522.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3.06.006
摘要:
烧伤是一种常见的意外伤害,常因火焰、热液、化学品和电击引起。中国每年约有35万例患者因烧伤而需要住院治疗。
自制项圈式可调压力支具治疗颈部烧伤瘢痕挛缩13例
谢丽华, 梅杜, 严刚, 魏亚婷, 李武全, 蒋红艳, 付晋凤, 李曾慧平
2013, 29(6): 523-525.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3.06.007
摘要:
面颈部的解剖结构比较特殊,烧伤后易发生挛缩畸形,通常采川涂抹抑制瘢痕药物、贴硅胶片、使用弹力套及颈部支具等方法治疗,低温热塑板颈支具因可塑性好,接近人体颈部的生理曲线,能起到良好支撑和矫正作用,使用方便、便于清洁,
沦著
成功救治氯乙酸烧伤一例
李艳红, 李文贤, 左丽君, 付立虎, 温国军, 刘建春, 李栋梁, 赵丽琴, 李茂桢
2013, 29(6): 525-525.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3.06.008
摘要:
患者男,40岁,被约40℃氯乙酸原液烧伤全身多处,伤后立即用凉水冲洗10 min后未行其他处理,伤后30min急诊入院。入院时检查:患者意识清楚,面容痛苦,生命体征平稳,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哕音,创面分布于头、面、颈、双上肢、双下肢、躯干,表皮坏死脱落,皮肤呈灰色、弹性差。
糖尿病足患者坏死组织与血液及尿液中多胺含量测定与相关分析
刘思容, 荣新洲, 樊桂成, 李庆辉, 魏亚明
2013, 29(6): 526-530.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3.06.009
摘要:
目的研究牯尿病足患并坏死组织、血液攻尿液中腐胺、尸胺千组胺的含量许分析其相天性、方法将笔者单位2011年l1-2012年1月收治的10例严重湿性坏死性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精尿病足组,10例尢糖尿病史或皮肤溃疡的瘢痕整形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取糖尿病足纰患者足部溃疡坏死组织、组患者瘢痕整形手术切取弃用的四肢正常皮肤组织及2组患行m液和24h眯液,均留取10mL样本。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检测样本中腐胺、胺及组胺的含戢。对组织纠浆柃测数据行Wilcoxon秩和检验,m液、尿液检测数据行,检验,对精尿病足组内坏死组织与血液、m液与尿液间多胺含量进行简单线性相关分析。结果(1)糖尿痫足组患暂坏死组织中腐胺、尸胺及组胺的含时分别为(186.1±26.8)、(78.553±12.441)、(33±10)mg/kg,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2±1.2)、(1.168±0.014)、0mg/kg(z值分别为一3.780、一3.781、一4.038,P值均小于0.01)。糖尿病足组患者坏死组织中腐胺含量显著高于尸胺与组胺(z值分别为一3.780、一3.630,P值均小于0.01)。(2)糖尿病足组患者血液中腐胺、尸胺及组胺的含量分别为(0.075±0.013)、(0.022±0.003)、(0.0524-0.014)m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014±0.009)、(0.0l3±0.003)、(0.016±0.008)mg/L(t值分刖为6.59l、2.207、3.568,P〈0.05或P〈0.01)。糖尿病足组患者血液中腐胺含量高于尸胺与组胺(t值分别为13.204、3.096,P值均小于0.01)。
《中华烧伤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2013, 29(6): 530-530.
摘要:
《中华烧伤杂志》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的全国烧伤学术界权威刊物。目前已被美国《Medline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等重要检索机构收录,在国内外医学期刊中具有较大影响。本刊读者对象为从事烧伤治疗、烧伤整形和康复的临床医护人员,以及与烧伤医学有关的科研人员等。主要栏目包括:专家论坛、专家述评、指南与共识、论著、疑难病例析评、综述、经验交流、病例报告、科技快讯、
氯化镧对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的核因子KB抑制因子激酶β活化的调控作用
郭菲, 何凤, 修敏, 娄远蕾, 谢安, 刘芬, 李国辉
2013, 29(6): 531-536.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3.06.010
摘要:
目的分析氯化镧对TNF—α诱导的NF—KB抑制因子(IKB)激酶B(IKKβ)活化的调控作用。方法(1)体外培养Hela细胞,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NF-α对照组,以含20ng/mL TNF-α【的无血清RMPI1640培养液恒温培养30min;小剂量氯化镧+TNF-α组、中等剂量氯化镧+TNF-α组、大剂量氯化镧+TNF-α组,3组细胞分别以含5、25、100txmol/L氯化镧的无血清RMPI1640培养液恒温培养4h后,加入含20ng/mLTNF-α的无血清RMPI1640培养液继续培养30min;氯化镧对照组,以含100Ixmol/L氯化镧的无血清RMPI1640培养液恒温培养30min;空白对照组,以无血清RMPI1640培养液恒温培养30rain,各组样本数均为3。收集各组细胞,免疫细胞荧光染色观察NF—KB/p65蛋白转位情况。(2)另取Hela细胞,同上分为5组,即TNF-α【对照组、小剂量氯化镧+TNF.a组、中等剂量氯化镧+TNF-α组、大剂量氯化镧+TNF-α,组、空白对照组并行相同处理,各组样本数均为3,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胞核中NF—KB/p65蛋白表达以及胞质中IKBtx、IKKD与磷酸化IKKβ、IKKp(p-IKKβ、p-IKKp)蛋白表达;采用NF—KB/p65转录因子试剂盒检测胞核中NF—KB/p65蛋白与靶基因结合的活性,数据以吸光度值表示。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LSD—t检验。结果(1)空白对照组胞质中NF—KB/p65表达较强;TNF-α对照组胞核中NF-KB/p65表达较强;氯化镧对照组胞质中NF—KB/p65较空白对照组减弱;3种剂量氯化镧+TNF一“组间比较,胞核和胞质中的NF—KB/p65表达量随着氯化镧浓度的升高而减弱,总体表达明显弱于TNF-“对照组。(2)空白对照组胞核中也有一定量的NF.KB/p65蛋白表达,TNF-α对照组胞核中NF—KB/p65蛋白表达强于空白对照组;3种剂量氯化镧+TNF-α组间比较,胞核中NF.KB/p65蛋白表达随着氯化镧浓度升高逐渐减弱。TNF-α对照组IKBCt表达水平较空白对照组明显下降,而p-IKKβ明显上升;3种剂量氯化镧+TNF-α组间比较,随着氯化镧浓度的升高,IKBct表达水平逐步升高,而p-IKKβ水平逐渐降低。IKKβ的表达在各组无明显差异。空白对照组p-IKKβ几乎不表达,TNF-α对照组p-IKKβ水平明显升高;3种剂量氯化镧+TNF-α组间比较,随着氯化镧浓度的升高,p-IKKβ水平逐渐下降。TNF-α对照组NF—KB/p65蛋白与靶基因结合的活性为0.394-0.03,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0,t=-7.23,P〈0.01);小剂量氯化镧+TNF-α组、中等剂量氯化镧+TNF-α.组、大剂量氯化镧+TNF-α组NF—KB/p65蛋白与靶基因结合的活性分别为0.17-I-0.03、0.154-0.03和0,均显著低于TNF-α对照组(t值分别为一6.54、一5.92、一7.23,P值均小于0.01)。结论氯化镧能通过阻断Hela细胞中IKKβ磷酸化,进而阻断NF-KB信号通路的活化。
稀释氧化亚氮吸入在烧伤患者创面换药中及换药后的镇痛镇静研究
李玉香, 唐洪泰, 周万芳, 胡晓燕, 肖仕初, 牛希华, 李延仓, 吴银生, 姚明, 王海霞, 夏照帆, 赵继军
2013, 29(6): 537-540.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3.06.011
摘要:
目的探讨稀释氧化亚氮吸入在烧伤患者创面换药中及换药后的镇痛、镇静作用。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9月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全军烧伤研究所、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科和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240例烧伤患者进入本研究。采用计算机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创面换药中吸入氧气)60例、治疗组(创面换药中吸人体积分数为65%的氧化亚氮)180例,2组患者其余治疗相同。于换药前、换药中、换药后记录患者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SO2,记录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采用汉化版烧伤专用疼痛-焦虑量表(C—BSPAS)进行镇静评分,观察患者有无不良反应,.对数据进行协方差分析、x^2检验、方差分析及秩和检验。结果换药前2组患者心率、收缩压、舒张胝和SO,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0.76、0.06、1.11和0.70,P值均大于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换药中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和SO,明显改善(F值分别为81.78、146.36、226.44、205.62,P值均小于0。01)。2组患者换药后舒张压值接近(F=0.31,P〉0.05),心牢、收缩压和SO,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值分别为7.02、8.69、12.23,P〈0.05或P〈0.01)。换药前2组患者的VAS评分接近(Z=0.2l,P〉0.05)。与对照组[(9.4±0.7)、(I.7±2.5)分]比较,治疗组患者换药中以及换药后的VAS评分[(1.6±1.3)、(0.7±1.1)分]均明娃降低(Z值分别为I1.84、3.35,P值均小于0.01)。换药前2组患者的C—BSPAS评分接近(Z=0.62,P〉0.05);0对照组[(75±13)、(73±12)分]比较,治疗组患者换药中及换药后C—BSI,As评分[(9±15)、(9±14)分]明显降低(z值分别为11.9l、12.28,P值均小于0.01)。2组患者在换药前、换药中、换药后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稀释氧化弧氮吸入在烧伤创面换药中具有明显的镇痛、镇静作用,可应用于日常烧(创)伤创面换药处理。
2014年第十一届全国烧伤救治专题研讨会征文通知
2013, 29(6): 540-540.
摘要:
由《中华烧伤杂志》编辑委员会及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主办、哈尔滨市第五医院承办,以“烧伤新技术新方法”为主题的“第十一届全国烧伤救治专题研讨会”(专题学术组稿会),定于2014年6月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召开。本研讨会为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将授予参会者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学分10分;符合要求的文稿优先刊登于《中华烧伤杂志》;被收入会议论文汇编后,可在当年“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中检索并阅读。
微孔化猪脱细胞真皮基质与大鼠骨髓间充质细胞对裸鼠皮肤附件细胞再生的作用
罗旭, 辛国华, 曾逃方, 林才, 曾元临, 李郁葱, 邱泽亮
2013, 29(6): 541-547.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3.06.012
摘要:
目的观察微孔化猪ADM复合含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的大鼠骨髓间充质细胞群对裸鼠部分皮肤附件细胞再生的作用。方法将1只清洁级健康小白猪处死,切取制作面积约20cm×10Cll、0.3mm厚断层真皮片,通过激光打孔、高渗盐溶液脱细胞、交联等处理制作激光微孔化猪ADM(LPADM),无孔猪ADM仅行脱细胞、交联等处理,进行外观、组织学、扫描电镜观察。将1只SD大鼠处死,取股骨和胫骨,分离培养骨来源的骨髓间充质细胞群,取第3代贴擘细胞进行成骨、成脂肪细胞分化实验。之后将其接种于LPADM、无孔猪ADM上,构建骨髓间充质细胞一LPADM和骨髓间充质细胞一无孔猪ADM。取21只健康裸鼠随机区组分为骨髓间充质细胞一LPADM+无孔猪ADM组(简称A组,6只)、LPADM+刃厚皮片组(简称B组,6只)、骨髓间充质细胞一I。PADM+刃厚皮片组(简称C组,6只)、骨髓间允质细胞一无孔猪ADM+刃厚皮片组(简称D组,3只),麻醉后在其背部正中做一2cin×2cm的全层皮肤缺损创面,达深筋膜,同时切取相同大小刃厚皮片备用,并分别移植相应材料覆盖创面..于移植术后5、7、14d观察裸鼠局部情况及不良反应,各组分别处死1只裸鼠切取全部移植物,HE染色观察其组织结构;移植术后7、14d透射电镜下观察相应复合物中新生皮肤附件情况。结果(1)LPADM、无孔猪ADM呈瓷白色,柔软、有弹性,组织学观察显示真皮基质末见细胞成分;扫描电镜示孔径中胶原纤维排列有序;LPADM还有微孔结构。(2)细胞传至第3代时,形态趋于一致,呈Fb样,生长较快。,(3)诱导分化实验表明,细胞可向成骨细胞、成脂肪细胞分化。(4)移植术后5d,A组无孔猪ADM局部干燥,I)组皮片局部干燥坏死,A、D组均未见感染及炎症反应;B、c组移植皮片成活。移植术后7、14d,A组表面的覆盖物局部色泽发黑,干燥发硬;D组皮片出现完全变黑十燥坏死,皮下可见淡黄色清亮渗液;A、D组均未见明硅脓性分泌物。B、c组皮片外观与周围皮肤颜色接近。(5)移植术后5、7d,A、B、C组真皮基质的微孔结构『f|已见血管化,其内可见有形红细胞;D组移植皮片部分干燥坏死。移植术后14d,A、B、C组真皮基质的微孔结构中已完全血管化,其内可见大量的红细胞。纵切片中,A组微孔真皮基质成活,但与其上所覆盖的无孔猪ADM未紧密结合;B、c组皮片与真皮摹质间连接紧密,皮片中均未见皮肤附属器,c组创面皮片与真皮基质交接处可见特殊的单层细胞。(6)D组移植皮片未能成活,故放弃电镜观察。移植术后7cl,A、B、C组透射电镜图片未见明显差别。移植术后14d,A、B组移植物中未见皮脂腺样及汗腺样细胞,也未见新生神经末梢,仅见F11迁人。c组创面刃厚皮与真皮基质交接处可见大量新生毛细血管增生,Fb粗面内质网分裂增殖旺盛,可见新生的无髓神经末梢;在真皮基质浅层,出现单个游离的皮脂腺样及汗腺样细胞。结论LPADM为骨髓间充质细胞群的迁移和分化提供了“干细胞龛”样微环境,联合刃厚皮片移植可在体诱导外源性BMSC分化,实现部分皮肤附件的重建。
读作编"面对面"之后精彩续盼您的参与
2013, 29(6): 547-547.
摘要:
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简称烧伤分会)2013年学术年会如期在北京成功召开,这次盛大的聚会因恰逢烧伤分会成立30周年而显得格外隆重。《中华烧伤杂志》编辑部积极参与,在会场中时时可见编辑们活跃的身影。
海螵蛸一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材料对骨缺损大鼠成骨及再血管化的影响
刘源, 于江, 白洁, 顾劲松, 蔡斌, 周霞
2013, 29(6): 548-553.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3.06.013
摘要:
目的研究海螵蛸一骨肜态发生蟹白(BMP)复合材料对骨缺损大鼠成骨及再血管化的影响、方法将海螺蛸去外壳,制成圆柱体(直径约5mm,高约2toni),浸泡于重组入骨形态发生蛋白2溶液flI制作海螵蛸-BMP复合材料。将30只SD大鼠制成颅骨缺损模剂,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海螵蛸一BMP纰与单纯海螵蛸组,每组15只,分别植入相应材料修复颅骨缺损。移植术后4、6、8蚓,2组各取5只大鼠.分批放血处死同时行墨汁灌注。ld后取出全部植入物和周围部分颅骨同时进行植入区大体观察,制作切片行Hf£及Masson染色,通过组织病理学技术、图像采集系统,观察、分析做血锊面积卡¨新生骨面积。对数据行两因素析因设计方差分析和LSD检验,并对海螵蛸一BMP组入鼠做I血管面积和新生骨面积的相关性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1)植入区大体观察可见植入物被纤维结缔组织包膜包裹,移植术后4周包膜质地柔软、较厚;移植术后6、8周包膜质韧、薄,但较致密。植人物移植术后4同时转为胶冻样物质,移植术后6、8同时与软骨组织类似。(2)组织学观察显示.移植术后4周,2组大鼠植入物结构均遭到破坏,并可见中等数量的炎性细胞浸润;海螵蛸一BMP组初级骨小梁、微血管数量明显多于单纯海螵蛸组,破骨细胞数鼠则少于单纯海螵蛸组。移植术后6周,2组大鼠植入物炎性细胞明显减少,海螵蛸进一步降解,新生微血管更加丰富,植人物周边均彤成明显的成熟骨小梁,但海螵蛸一BMP组在降解后的海螵蛸一BMP中也出现了成熟骨小梁。移植术后8周,2组大鼠植入物炎症反应消失,成熟’目r,J、梁显著增多,海螵蛸的网格状结构基本被破坏,单纯海螵蛸组的成熟骨小梁仍分布在海螵蛸周边;而海螺蛸一BMP组中,海螵蛸.BMP中央、周围均可成熟骨小梁,徽血管数量仍多于单纯海螵蛸组。(3)移植术后4~8周,海螵蛸一BMP组微血管面积[(63±4)、(136±36)、(347±3】)μm^2]大于单纯海螵蛸组[(44±7)、(73±4)、(268±42)un1。,P〈0.05或P〈0.01];新,£骨甬i积[(236±26)、(339±42)、(553±40)斗m!]人于嗨纯海螵蛸组[(137±15)、(243±21)、(445±29)仙m。,P值均小于0.0I]..(4)海螵蛸-BMP纰做血管面积与新生骨积‘士娃菩止州关(r=0.948,P:0.001)..结论海蝶蛸.1{MP复合材料对骨缺于fIj大鼠具有较好的成骨及阿血管化作¨j,是骨组织1科优良的三维支架和找体材料。
综述
烧伤液体复苏及其监测研究进展
余水秀, 王仙园, 张家平, 周娟
2013, 29(6): 554-557.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3.06.014
摘要:
休克是烧伤早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研究显示,患者烧伤总面积超过15%TBSA就有发生休克的危险[1]。早期及时有效地补液复苏,对预防烧伤后早期感染、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和MODS等至关重要,本文就目前国内外烧伤液体复苏和复苏监测的现状、存在问题与可能发展方向进行综述。
短篇论著
烧伤患者创面1246株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分析
刘颖, 张会英, 葛艳玲, 王艳, 孟昭阳
2013, 29(6): 558-560.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3.06.015
摘要:
目的了解近年烧伤患者创面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方法选择2006年1月一2011年12月笔者单位烧伤科559例患者1422份创面分泌物标本,共分离出病原菌1246株。应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仪及配套试剂进行菌种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采用EpiCenter微生物管理软件,统计分析各年度烧伤创面病原菌分布情况及主要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球菌对抗生素的敏感率变化情况。结果1246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696株占55.86%,革兰阳性球菌530株占42.54%。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最高,共249株占19.98%,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152株占12.20%。6年间,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较稳定,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呈上升趋势。检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中,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甲氧西林耐药表皮葡萄球菌分别占63.45%(158/249)和75.00%(54/72)。未检出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检出的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中,万古霉素耐药率分别为5.19%和12.90%。检出的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美罗培南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大于60.00%。检出的鲍氏不动杆菌、鲍氏醋酸钙复合不动杆菌对10种常见抗生素的敏感率为2.50%~40.00%。检出的肠杆菌科细菌,主要包括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阴沟肠杆菌,3种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敏感率均为100.00%。产超广谱B内酰胺酶(ESBL)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为59.78%(55/92),对阿米卡星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大于80.00%;产ESBL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为50.00%(27/54),对左氧氟沙星与阿米卡星敏感率大于60.00%;阴沟肠杆菌对阿米卡星敏感率大于80.00%。结论笔者单位烧伤科2006—2011年烧伤创面病原菌中,居前5位的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鲍氏醋酸钙复合不动杆菌、鲍氏不动杆菌,其中后2种细菌对所有抗生素的敏感率极低。
四家医院烧伤科临床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毒力因子分析
陈旭, 顾飞飞, 王文奎, 杨沛螂, 崔胜勇, 刘琰, 韩立中, 倪语星
2013, 29(6): 561-563.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3.06.016
摘要:
目的对4家医院烧伤科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菌株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及毒力因子分析。方法2009年1—12月,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烧伤科住院患者创面分离的8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采用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和mecA基因扩增筛选和确认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挑选出不同克隆的菌株,采用PCR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sT),采用eBURST软件进行克隆复合群(CC)分析,根据生物化学反应检测菌株的脲酶与酯酶,PCR检测菌株是否携带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的17种毒力基因。对数据行∥检验或Fisher’S确切概率法。结果8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有44株MRSA和41株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脲酶阳性菌株中,MRSA43株(97.7%)、MSSA29株(70.7%);酯酶阳性菌株中,MRSA2株(4.5%)、MSSA33株(8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值分别为11.94、47.45,P值均小于0.01)。分子特征分析表明ST239一CC239是烧伤科MRSA的流行克隆,一般携带毒力基因sea、hla、hlg;ST464一CC97是MSSA中主要的序列型别,一般携带溶血素基因hla。MRSA和MSSA间毒力基因的携带率比较,只有肠毒素sea基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7.34,P〈0.01)。此外,还检测到1株毒力较强的社区相关MRSA(ST338.CC59)以及1株无毒力的家畜相关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ST804·CC398)。结论ST239为本研究中4家医院烧伤科流行MRSA克隆,一般携带sea、hla、hlg毒力基因。
经验交流
救治三岁以下小儿烧伤合并呼吸障碍11例
刘晓虹, 孙亚楠, 王瑜慧, 王文博, 鲍志野
2013, 29(6): 564-565.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3.06.017
摘要:
小儿烧伤病情进展快,易发生并发症,救治难度大。2005年2月-2012年3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救治3岁以下烧伤患儿伴呼吸障碍11例,效果佳,现介绍如下。
带趾骨拇甲瓣联合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严重手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伴拇指部分缺损八例
庄振华, 黄平, 王运增, 姜雪松
2013, 29(6): 565-567.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3.06.018
摘要:
1临床资料2009--2012年,笔者单位收治8例手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伴拇指部分缺损患者,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25~45岁。致伤原因:机器压砸伤3例,热压伤2例,
容易混淆的常用词语
2013, 29(6): 567-567.
摘要:
一宇线后为正确用词:1%饿酸-1%锇酸5-羟色氨-5-羟色胺
创缘丝线持续牵引法治疗Ⅳ期压疮48例
万里, 牛占国, 张红安, 黄晓栋, 陈晓武, 周雪
2013, 29(6): 568-569.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3.06.019
摘要:
压疮是指南长期卧床使身体突出部位过度受压而导致的局部软组织坏北,多见于年老体衰、躯体活动受限的患者。由于亲属和(或)陪护人员缺乏对压疮的认识,
颞浅筋膜组织瓣修复头面部鳞状细胞癌切除后缺损六例
韩飞, 胡大海, 朱雄翔, 官浩, 王洪涛, 张剑锋, 徐志刚
2013, 29(6): 569-571.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3.06.020
摘要:
头面部鳞状细胞癌切除术后造成的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较难一次性修复。颞浅筋膜组织瓣的血管位置稳定,血运丰富,安全可靠,适用于修复头面部软组织缺损。2011年1月-2012年4月,笔者单位采用颞浅动脉顶支支配的跨区筋膜组织瓣修复头面部鳞状细胞癌切除后缺损,达预期效果。
同指组合皮瓣修复拇指末节脱套伤34例
江起庭, 杨丽娜, 王钰, 江志伟
2013, 29(6): 571-572.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3.06.021
摘要:
拇指未节软组织脱套性缺损修复方法较多,町截骨后残端闭合或采用本指带蒂岛状皮瓣或推进皮瓣、邻近或远位带蒂皮瓣、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修复,但均存在较多不足。
病例报告
救治严重高压电烧伤并发脑疝一例
刘政军, 卢才教, 郭海雷, 吴广宇
2013, 29(6): 573-574.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3.06.022
摘要:
患者男,53岁,2011年12月28日被380V高压电烧伤头部和左上肢4h入院。体格检查示:体温36.5℃,
压疮致会阴部及下腹部坏死性筋膜炎一例
石凯, 赵景春, 吴巍巍, 金正花, 王岩, 谢春晖, 于家傲
2013, 29(6): 574-575.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3.06.023
摘要:
患者男,30岁,双下肢瘫痪,右臀部皮肤约1年前开始逐渐破溃,自行消毒换药处理,病情反复。近1周前破溃面积逐渐扩大,伴有发热,体温最高达41℃,急诊入我院IC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