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5年  第21卷  第1期

卷首语
科学研究中的治学与修身
程天民
2005, 21(1): 1-3.
摘要:
编者按程天民院士的这篇文章,曾在2004年第七届全国烧伤外科学术会议上报告,结束时全体代表长时间为之鼓掌.作为特约稿,程院士重新整理成文.在此,我们将它作为2005年<中华烧伤杂志>的开篇献给读者.希望我国烧伤医学事业的同道能像老前辈那样,胸怀大志、脚踏实地,做事做人并举,治学修身相融,在成就伟业的同时成就自己.
编者的话
回顾与展望
汪仕良
2005, 21(1): 4-5.
摘要:
<中华烧伤杂志>出版、发行已5年了,若将创办<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作为起点,迄今已20年,可称进入了成年.5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及全体编委、常委的努力下,中华烧伤杂志编辑部团结奋进,杂志质量不断提高,发行量稳中有升.<中华烧伤杂志>已被<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Mediline数据库>、<化学文摘(CA)>等十几家国内外检索机构收录.2003年的影响因子从分刊初期的0.221跃升为1.105.2001年获中华医学会优秀期刊三等奖,2002、2004年获重庆市第三、四届期刊好作品奖.在2004年重庆市第三届期刊质量考评中,本刊被评为"优秀".
短篇论著
环境扫描电镜观察严重烧伤大鼠小肠黏膜的病理形态学改变
葛茂星, 王擎, 王剑华
2005, 21(1): 5-5.
摘要:
严重烧伤引发机体的应激反应,导致胃肠道血流量下降、组织缺血缺氧,肠黏膜可见明显的病理形态学改变[1].笔者单位应用环境扫描电镜(ESEM,XL-30 型,荷兰菲利浦公司)观察大鼠严重烧伤后小肠黏膜的病理形态学改变,现报告如下.
组织块HE染色法观察脱细胞真皮基质上接种细胞的生长情况
肖仕初, 杨珺, 刘志国, 朱世辉, 贲道锋, 郝京宁, 夏照帆
2005, 21(1): 64-64.
摘要:
在组织工程皮肤的体外构建中,及时观察脱细胞真皮基质(accllular dcrmal matrix,ADM)表面接种的表皮细胞或皮纤维细胞的形态和密度,对判断细胞存活情况、生长速度及融合程度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真皮组织不透明,在相差显微镜下无法直接观察接种细胞的生长情况。笔者拟利用组织块HE染色技术进行相应改进。
湿热环境下大鼠烫伤创面早期冷疗的病理学观察
张立颖, 李亚洁, 杨磊, 李亦蕾
2005, 21(1): 65-65.
摘要:
本实验模拟南方地区湿热环境制作大鼠浅Ⅱ度烫伤模型,伤后即刻予以冷疗,观察病理学改变,旨在评价冷疗对烧伤创面的降温治疗效果.
缺氧诱导肝细胞株中葡萄糖转运体1表达的变化
戚华兵, 王凤君, 汪仕良
2005, 21(1): 66-67.
摘要:
在以往的实验中笔者观察到,严重烧伤后早期肝脏葡萄糖转运蛋白1蛋白水平及其转录活性明显升高[1].本研究通过点突变等技术方法,构建不同的表达质粒,体外转染正常大鼠肝细胞株(BRL),在缺氧条件下诱导其表达,以期进一步阐明缺氧对膜糖蛋白葡萄糖转运体1(glucose transporter-1,GLUT-1)诱导的机制.
高能电子射线局部外照射致皮肤损伤的实验研究
王修珍, 陆兴安, 邓海珍, 彭淼, 吴士良
2005, 21(1): 67-69.
摘要:
一、材料与方法; 1.动物来源及分组:选取SD近交系雄性大鼠49只(本校实验动物中心),其中39只采用100 g/L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0.8 ml/200~250 g,周围以铅板屏蔽,以直线加速器发射高能电子射线一次性照射大鼠臀部皮肤,面积约4 cm×4 cm, 能量为6.4×10-13 J.根据照射剂量不同分为5、15、45 Gy 3组.5 Gy组14只,7只照射后2个月处死,7只3个月处死;15 Gy组15只,其中10只照射后2个月处死,5只3个月处死;45 Gy组10只,照射后2个月处死.余下10只作正常对照组,普通饲料喂养,不作任何处理.
救治Ⅲ度烧伤面积≥90%TBSA患者12例
王德昌, 王一兵, 徐国士, 陈存富, 张科军, 王明青, 薛文君, 霍然, 陈才远, 邱明昕
2005, 21(1): 69-69.
摘要:
Ⅲ度烧伤面积≥90%TBSA的患者治疗时间长、并发症多、病死率高,是临床救治的难点.1977-2003年,笔者单位救治此类患者12例,现总结如下.
专家论坛
生物医学工程学技术在创面修复领域的应用前景
周来生
2005, 21(1): 6-8.
摘要:
生物医学工程学的研究与开发已被国家列为2020年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重点内容,该领域中的生物材料学与技术、组织工程技术、生物纳米技术、生物感应技术、生物智能技术、生物光子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将在今后的20年内更密切地与临床医学结合,新的技术将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在应用科学的这一快速发展期,创伤修复领域也必将引入生物医学工程的知识和技术,使传统的创面修复技术得到创新发展.
深Ⅱ度烧伤创面治疗与愈合后的关系
陈璧
2005, 21(1): 9-11.
摘要:
深Ⅱ度烧伤为皮肤真皮深层的损伤,由于人体各部位真皮厚度不一烧伤程度不一故深Ⅱ度烧伤的临床变数较大.
病例报告
会阴部重度烧伤合并一氧化碳中毒一例
高民信, 马黎明, 董爱国
2005, 21(1): 8-8.
摘要:
患者男,36岁.在蔬菜大棚内工作时使用蜂窝煤炉,一段时间后突然晕倒并坐压于炉上,导致会阴部烧伤,1 h后入院.查体:体温36.0 ℃,心率118次/min,呼吸32次/min,血压80/50 mm Hg(1 mm Hg=0.133 kPa).患者意识不清,躁动不安, 急性病容,痛苦表情,被动体位,口吐白沫,双颊及口唇呈樱桃红色,双侧瞳孔直径约4 mm,对光反射迟钝,四肢湿冷,肌张力增强.阴茎包皮有水疱形成,疱壁厚,内有淡红色积液,痛觉迟钝.阴囊、会阴部及双大腿内侧创面干瘪凹陷,痂硬不痛.诊断:(1)会阴部烧伤,总面积5%,其中深Ⅱ度1%、Ⅲ度4%TBSA.(2)重度一氧化碳(CO)中毒.
大面积烧伤并发破伤风二例
满中亚, 张桂平
2005, 21(1): 42-42.
摘要:
例1 男,36岁.被火焰烧伤双下肢及胸腹部,伤后在当地卫生院治疗,未见好转,1周后转入笔者单位.查体:体温39.9 ℃, 心率140次/min,呼吸15次/min.苦笑面容,颈项强直,四肢抽搐.诊断:(1)火焰烧伤,总面积51%TBSA,深Ⅱ度.(2)脓毒症.(3)破伤风.用体积分数3%的双氧水冲洗创面,静脉滴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盐1.0 g,2次/d;破伤风抗毒素(TAT)6万U,1次/d;冬眠合剂半量(盐酸哌替啶50 mg、氯丙嗪及异丙嗪各25 mg加入100 g/L的葡萄糖溶液500 ml中),1次/d.入院后6 h患者死亡.
烧伤合并慢性硬膜下血肿一例
阴凯, 秘西安, 解飞
2005, 21(1): 51-51.
摘要:
患者男,60岁.因摩托车热排气管压在右足跟部致烧伤,伤后在当地医院治疗.伤后31 d转入笔者单位.查体:患者意识清楚,头颅无异常,心肺正常.体温37 ℃,脉搏80次/min,呼吸13次/min,血压94/79 mm Hg(1 mm Hg=0.133 kPa).创面分布在右足内踝后侧,面积约10 cm×8 cm ,为肉芽组织伴坏死组织,跟腱外露,呈黑色坏死,脓性分泌物多,有臭味,创周红肿.入院后创面给予清创、换药.伤后38 d,患者精神不振,41 d时感头痛,血压130/90 mm Hg,瞳孔等大,对光反射灵敏,无呕吐.头颅CT检查显示:左颅颞顶部硬膜下积液,左脑明显受压,右脑疝形成.诊断:慢性硬膜下血肿.给予200 g/L甘露醇125 ml静脉滴注,2次/d,以降低颅内压.于伤后42 d在局部麻醉下行左颅颞顶部穿刺引流术,引出陈旧血性液体60 ml,患者头痛缓解.引流管保留5 d后拔除,共引出陈旧血性液体331 ml.颅内高压症状未复发,CT复查正常.于伤后55 d行植皮术,皮片成活,住院32 d患者痊愈出院.
治疗乙状结肠直肠烧伤一例
秦巍, 林海涛, 罗军复, 石团元, 杨艳清, 龚黎明, 陶文俊
2005, 21(1): 73-73.
摘要:
患者女,38岁,因子宫肌瘤拟行手术治疗.术前常规清洁灌肠时误将80 ℃软皂液(未兑冷水)500 ml灌入结肠内,患者当即感疼痛不适,但未引起医护人员重视,留置10 min后排便.当晚患者感下腹部剧痛,肛周皮肤可见水疱.此后连续数日自肛门排出大量淡红色血性液体,伤后1周行电子结肠镜检查见:乙状结肠距肛缘17 cm以下(含直肠)黏膜充血、水肿、糜烂,血管纹理模糊、溃疡,基底污秽(图1).患者体温36.8 ℃,心率76次/min,呼吸20次/min.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12.7×109/L,大便常规检查见高倍镜下脓细胞满视野.嘱患者进流质饮食,庆大霉素溶液(1 g/L)及复春散1号[通化昌源灼伤研究所,专卫消证字(2002)第023号]溶液各50 ml保留灌肠,1次/d.3 d后单独使用复春散1号50 ml保留灌肠,1次/d.16 d后患者自觉症状逐渐减轻,大便趋于正常.复行电子结肠镜检提示乙状结肠黏膜上皮化,直肠仅见散在溃疡(图2).3周后患者治愈出院.
孕妇特大面积烧伤一例
郑轲
2005, 21(1): 73-74.
摘要:
患者女,24岁.高压蒸气烫伤后50 min入院.查体:患者意识清楚,语言清晰,体温37 ℃,心率174次/min,呼吸28次/min,血压142/82 mm Hg(1 mm Hg=0.133 kPa).痛苦面容,孕妇体型,无咳嗽及声音嘶哑,查体欠合作.子宫底位于脐上四指,未查出胎体及胎心,阴道无溢血.全身表皮大部分撕脱,头部未烧伤,创面基底苍白或红白相间,渗出液较多,污染程度轻.诊断:(1)蒸气烫伤总面积97%,其中浅Ⅱ度8%、深Ⅱ度36%、Ⅲ度53%TBSA.(2)低血容量性休克.(3)28周孕,孕2产0.患者入院后采取补液抗休克、心电监护、持续吸氧、预防并发症等措施.静脉滴注头孢三嗪2.0 g(1次/8 h)、环丙沙星0.2 g(1次/12 h)行抗感染治疗.创面外用10 g/L磺胺嘧啶银保痂.经妇产科会诊,诊断:宫内死胎.即行引产:将催产素5 U加入50 g/L的葡萄糖溶液500 ml中行静脉滴注,并肌肉注射苯甲酸雌醇4 mg,1次/d.伤后第1个24 h输入胶体4 320 ml、电解质8 750 ml、50 g/L葡萄糖溶液7 250 ml,此期间患者总尿量2 940 ml,63 ml/h,未出现血红蛋白尿.休克期度过较平稳.伤后第3天,患者娩出体重2 000 g死婴1个,胎盘人工剥离完整,子宫收缩及止血良好.伤后第5天,行双下肢、右上肢切痂同种异体皮(液氮冻存)+自体微粒皮(头皮)移植术.伤后第12天,行左上肢切痂同种异体皮+自体微粒皮移植术.两次手术后微粒皮均存活.后期多次行残余创面植皮术.伤后47 d创面愈合.伤后207 d患者痊愈出院.
烧伤后并发脑梗塞二例
董永盛, 余孔谋, 邱世国
2005, 21(1): 74-74.
摘要:
例1男,67岁.热水烫伤后1 h入院.查体:创面分布于右上下肢,烫伤面积11%TBSA,深Ⅱ度.患者伤前有癫痫病史30年,高血压病史7年,无脑梗塞及偏瘫病史.入院后给予患者补液、抗感染、换药等处理.伤后1-3d,尿量为1500~2 300 ml/d.
经验交流
氧化亚氮在烧伤镇痛中的应用
喻志宏, 王毅, 叶建峰
2005, 21(1): 11-11.
摘要:
笔者在氧化亚氮用于产妇无痛分娩的经验启示下,将该技术应用到大面积烧伤清创、大换药时的镇痛,取得良好效果.
治疗外敷中草药致皮肤烧伤七例
徐刚, 周荣芳, 张厚宝
2005, 21(1): 48-48.
摘要:
外敷新鲜中草药治疗风湿性关节痛所致的皮肤烧伤,临床少见.笔者单位1999年1月-2003年5月共收治此类患者7例,现报告如下.
高原地区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休克期液体复苏方案
王庆明, 保继珍, 赵杰, 何云邦, 张西联, 汪家莹, 王秀亮
2005, 21(1): 70-70.
摘要:
高原地区干燥、缺氧、高寒,加之久居高原的人特殊的生理变化,吸入性损伤患者的病情变化更为复杂,临床治疗与平原地区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为探讨适合高原地区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的休克期补液方案,作者对本单位1990-2002年收治的258例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中的96例复苏补液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203例重度烧伤治疗后期残余创面的处理
承宇, 闵文华
2005, 21(1): 71-71.
摘要:
临床资料:本组203例均为笔者单位1997-2001年收治的重度烧伤患者,占同期入院重度烧伤患者的72.0%,其中男127例、女76例,年龄10~67岁,烧伤总面积21%~94%,Ⅲ度面积15%~81%TBSA.治疗后期(伤后27-76 d)本组患者均有残余创面,每例2~37个,其中3例创面直径>5 cm.经进行134次残余创面细菌培养.检出铜绿假单胞菌51株占36.7%;金黄色葡萄球菌43株占30.9%(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40株);粪链球菌20株占14.4%;表皮葡萄球菌16株占11.5%;大肠杆菌5株占3.6%;其他菌4株占2.9%.
275例烧伤削切痂植皮术中止血方法的分析
蔡少甫, 郑庆亦, 陈锦河, 郑健生, 郭毅斌
2005, 21(1): 71-72.
摘要:
临床资料:选择2000年6月-2003年5月笔者单位烧伤后7 d内接受削切痂植皮术的患者275例.将其中电烧伤、热压伤或应激性溃疡出血的42例除外,余下233例随机分为A、B组,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相近(P>0.05),见表1.
84例儿童关节部位深度烧伤畸形的防治
马伟, 刘群, 孙国德
2005, 21(1): 72-72.
摘要:
一般资料:笔者单位于1999年9月-2003年6月收治关节部位深度烧伤患儿84例,其中男58例、女26例.<3岁35例占41.7%,3~14岁49例占58.3%.烧伤总面积3%~42%TBSA.手部烧伤71例次,肘关节烧伤17例次,肩关节、颈部各3例次,踝关节、膝关节各2例次.
专家述评
提高深Ⅱ度烧伤创面的处理水平
彭毅志
2005, 21(1): 12-13.
摘要:
深Ⅱ度烧伤伤及皮肤真皮网状层.由于身体各部位真皮的厚度不同,同等热力造成的烧伤程度深浅不一,深Ⅱ度创面可能部分接近浅Ⅱ度、部分临界Ⅲ度.偏浅的深Ⅱ度创面大多可自行愈合,而临界Ⅲ度的创面则需手术植皮才能愈合.目前临床上对烧伤深度的判断多较主观,加之烧伤部位、年龄、致伤原因、早期创面不断变化以及医生自身的经验等因素,在烧伤深度的判断方面容易出现混乱,处理上亦存在较大差异.
警钟
氯化钡熔浆烧伤致急性中毒死亡一例
杨玉昌, 朱世辉, 夏照帆, 郇京宁, 肖仕初
2005, 21(1): 13-13.
摘要:
患者男,26岁.工作时不慎被约600 ℃的氯化钡熔浆烧伤全身多处,随即用少量冷水冲洗创面约3 min.自感全身麻木、四肢乏力,恶心呕吐1次.在现场清创后用无菌敷料包扎,肌肉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1 500 U.伤后3 h转入笔者单位,入院后患者仍感乏力,出冷汗.查体:患者意识清楚,体温37.6 ℃,脉搏9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80/90 mm Hg(1 mm Hg=0.133 kPa),心律齐,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啰音.腹软,无压痛.烧伤创面位于颈、肩、背、左上肢及双足,部分腐皮脱落,基底红白相间,痛觉迟钝或消失.急诊查血钾1.1 mmol/L.诊断:(1)热液烧伤,总面积22%TBSA ,深Ⅱ、Ⅲ度.(2)急性氯化钡中毒.立即将4 g氯化钾加入1 000 ml平衡盐溶液中行静脉滴注.入院后5 min患者突然全身痉挛、呼吸困难,继之呼吸微弱,瞳孔对光反射迟钝,继续补钾.10 min后患者呼吸、心跳停止.立即予以气管插管,用呼吸机辅助呼吸.行胸外心脏按压,静脉推注肾上腺素、利多卡因并进行电除颤.经采取上述复苏措施,患者心跳恢复为窦性节律.继续应用利多卡因,在心电监护下加快补钾速度,静脉推注硫代硫酸钠5.12 g.患者血压维持在180/100 mm Hg,心率90~120 次/min.大约2 h后复查血钾为2.1 mmol/L,患者仍未恢复自主呼吸.
静脉滴注琥珀酰胆碱引发高血钾致心搏骤停一例
程卓鑫, 赵晖, 周翔杰, 厉建华, 肖伯春
2005, 21(1): 23-23.
摘要:
患者男,39岁,于密闭空间内被汽油火焰烧伤,30 min后入院.查体:意识清楚,躁动,体温37 ℃,脉搏100次/min,呼吸30次/min,血压110/80 mm Hg(1 mm Hg=0.133 kPa),声音嘶哑、呼吸困难,双肺哮鸣音,创面分布于面、颈及四肢.诊断:(1)火焰烧伤,总面积40%,其中深Ⅱ度10%、Ⅲ度30%TBSA.(2)重度吸入性损伤.
婴儿重度烧伤后导尿管在尿道内盘结嵌顿一例
娄季鹤, 王志宇, 赵永清, 牛希华, 陈志坚, 强瑞州
2005, 21(1): 36-36.
摘要:
患儿男,10个月.热水烫伤半小时后收入笔者单位.查体:意识清楚,哭闹不安;体温 36.1 ℃, 呼吸34次/min, 心率196次/min;创面主要分布在双下肢及会阴.诊断:烧伤总面积 20%TBSA,深Ⅱ度.入院后予常规治疗,用8号硅胶双腔单囊带导丝儿童型导尿管(湛江事达实业有限公司)行导尿术,当尿管插入约 5 cm时出现阻力,立即退出尿管后再次试插仍有阻力;拟退出尿管但失败,能顺利拔除导丝.触诊阴茎根部腹侧(尿道球部)有硬结.经导尿管远端注入造影剂600 g/L泛影葡胺,成像显示尿管在尿道球部弯曲返折成"b"字型,球部以近至膀胱不显影.诊断:导尿管尿道球部嵌顿.急诊在氯胺酮(4 mg/kg,首次40 mg肌肉注射)麻醉下,尿管仍未拔出.于耻骨上缘沿腹纹线作一横行切口,经膀胱入路;用小号弯血管钳自尿道内口进入尿道球部,拉直已盘结的尿管 ,并将其放入患儿膀胱内顺利拔出尿管.重新插入同型号导尿管,操作顺利, 尿管气囊内注入等渗盐水3 ml,流出淡黄色尿液,分层缝合膀胱和皮肤.3 d后患儿病情稳定,拔出尿管,排尿顺利.随访6个月,排尿无异常.
外用湿润烧伤膏致创面脓毒症二例
王会军, 张捷, 蒋永能, 赵炳瑜, 鲁冰
2005, 21(1): 45-45.
摘要:
例1 男,8岁.头、面、颈、躯干及双上肢被火焰烧伤.伤后6 d在当地医院行双上肢切痂植皮术,躯干创面20%TBSA外用湿润烧伤膏(北京光明创疡研究所),2次/d.用药后3 d,患儿出现高热,躯干创面糜烂、发黑、恶臭,于伤后10 d转入笔者单位.查体:体温40 ℃,心率140次/min,患儿烦躁,谵妄,精神萎靡,胸、腹、背部创面发黑,痂皮溶解,可见大量脓性分泌物,脂肪液化.查血常规:白细胞26.2×109/L,中性粒细胞0.92,淋巴细胞0.08,血红蛋白92 g/L.血培养与创面细菌培养见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诊断:(1)特重度烧伤,总面积50%,其中Ⅲ度30%TBSA.(2)创面脓毒症.立即刮除躯干创面上的湿润烧伤膏,清除溶解的痂皮.创面经用体积分数0.1%新洁尔灭溶液清洗后,用抗生素纱布湿敷,排灯照射;同时辅以全身营养支持治疗,静脉滴注万古霉素和头孢他啶抗感染.患儿全身情况略有好转后,行躯干部清创后异种(猪)皮覆盖自体皮移植术,反复植皮6次,创面愈合.共住院72 d.
静脉滴注渗漏致局部损伤六例
刘小龙, 努尔兰, 王晓凤
2005, 21(1): 59-59.
摘要:
1998年1月-2003年3月,笔者单位收治的患者中,因静脉输注药物渗漏致局部损伤6例.其中2例新生儿因缺钙静脉注射10 g/L葡萄糖酸钙,致前额、左耳后皮肤变硬、发黑、破溃、皮下结晶.3例乳腺癌患者化疗时静脉滴注盐酸阿霉素与盐酸表柔比星,致足背软组织坏死,出现直径5~10 cm不等的皮肤缺损,创面组织坏死,达深筋膜层且无明显渗出,创周皮肤呈暗红色,甚至整块足背皮肤全层及部分肌腱坏死.另1例肺癌患者左前臂静脉滴注双酒石酸盐时渗漏致局部肿胀、青紫.
创面外用药不当致浅Ⅱ度烧伤区肉芽肿样改变六例
赵洪良, 李连贵, 卢长虹, 谢玉芳, 李志刚, 石慧, 张杰, 刘玉森
2005, 21(1): 75-75.
摘要:
本组患者中男5例、女1例.年龄1~53岁.烧伤面积1%~5%TBSA,均为浅Ⅱ度 .烧伤原因:热液烫伤5例,火焰烧伤1例.烧伤部位为四肢及颜面部.该组患者伤后均在同一诊所涂用自制药膏(药名及成分不详),伤后10 d左右创面出现肉芽肿样增生(图1、2),转来笔者单位治疗,病变面积(1 cm×2 cm)~(12 cm×23 cm).入院后取创面组织标本行病理学检查,结果为:表皮过度角化不全,伴皮下炎性肉芽组织及化脓性肉芽肿.4例患者在门诊换药治疗.2例患者住院后,全身应用敏感抗生素,局部外用磺胺嘧啶锌软膏,待炎症减轻后行手术治疗.术前用体积分数2%双氧水、0.1%新洁尔灭及等渗盐水清洗创面.术中用手术刀切除增生肿物,以见到新鲜脂肪颗粒为准.植皮后用庆大霉素盐水纱布、干纱布加压包扎.全身应用抗生素3-4 d.创面愈合后应用弹力套预防瘢痕增生.
烧伤并发需氧芽孢杆菌菌血症二例
冯晓玲, 易传勋, 辛时林
2005, 21(1): 75-76.
摘要:
例1 男,67岁.热水烫伤后1 h入院.查体:创面分布于右上下肢,烫伤面积11%TBSA,深Ⅱ度.患者伤前有癫痫病史30年,高血压病史7年,无脑梗塞及偏瘫病史.入院后给予患者补液、抗感染、换药等处理.伤后1-3 d,尿量为1 500 ~2 300 ml/d.伤后第2天,患者出现右侧肢体偏瘫,右上肢肌力Ⅰ级,右下肢肌力Ⅲ级.头部CT显示:多发性腔隙样脑梗塞.给予补液防止血液浓缩、降血压疏通血管、营养脑组织、创面换药及物理治疗等处理.伤后28 d患者创面愈合,右上肢肌力恢复至Ⅲ级,右下肢肌力恢复至Ⅳ级.
烧伤愈合创面继发化脓性肉芽肿样病变四例
侯松治, 李慧, 赵学兰, 彭馈英
2005, 21(1): 76-76.
摘要:
1999年4月-2002年3月,笔者单位收治浅度烧伤创面愈合后局部皮肤继发化脓性肉芽肿样病变的男性患者4例,年龄5~26岁.烧伤面积1%~5%TBSA,均为浅Ⅱ度.伤后均在院外治疗,创面外用药为偏方(成分不详)或湿润烧伤膏.病变部位均为已愈合创面皮肤,其中上肢3例、面部1例.发病后因诊断不明或怀疑为恶性肿瘤而来笔者单位就诊.4例均在门诊治疗,其中1例行手术治疗,3例采用非手术治疗,全部治愈.
深Ⅱ度烧伤创面的处理
大鼠深Ⅱ度烧伤创面保留变性真皮并覆盖自体皮疗效观察
刘英, 黄晓元, 杨兴华
2005, 21(1): 14-16.
摘要:
目的为探讨自体皮覆盖变性真皮修复深Ⅱ度烧伤创面的可行性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在大鼠背部造成直径3.5 cm深Ⅱ度烧伤创面.伤后2-5 d行创面浅层削痂保留变性真皮,同时在局部移植大张自体断层皮片.移植前和移植后不同时相点分别切取植皮区全层皮肤,光镜下观察其形态学及胶原纤维变化,并检测其生物力学改变.取移植大鼠同体背部正常皮肤作为对照指标. 结果 (1)保留的变性真皮为玻璃样变性.(2)大鼠自体皮移植术后7 d,皮片与创面融合无法分离,光镜下可见真皮乳头及网状层.术后21 d移植部位皮肤厚度、结构、形态与正常组织相似,有萎缩毛囊,胶原纤维条索密度逐渐增大接近融合.(3)鼠皮抗拉强度、最大应变值在术后逐渐增大,至60 d时接近正常. 结论将自体皮覆盖于变性真皮上用以修复深Ⅱ度烧伤创面,变性真皮能够逐渐复苏,使其结构、形态接近正常.
几种深Ⅱ度烧伤创面处理方法的回顾及改善创面微循环的初步实验研究
孙永华, 于东宁, 陈旭, 胡骁骅, 张国安, 阎汝蕴, 覃凤均
2005, 21(1): 17-20.
摘要:
目的回顾性分析几种深Ⅱ度烧伤创面的修复方法,探讨改善创面微循环对创面愈合的意义. 方法 (1)对于笔者单位烧伤患者的深Ⅱ度创面,应用削痂疗法治疗614例、磨痂疗法治疗32例、清创后异体皮覆盖86例、外用磺胺嘧啶银后创面暴露1 836例、外用中药京万红烫伤膏包扎治疗408例.统计、分析各种疗法的治疗效果.(2)制作大鼠深Ⅱ度烫伤模型.伤后5 min内分别由其尾静脉注入等渗盐水(对照组,10只)、巴曲酶(治疗组,10只),创面均外用磺胺嘧啶银.测定两组大鼠伤前及伤后0.5-72.0 h的创面皮肤血流灌注单位,计算其伤后14、18 d的创面愈合率、收缩率及创面愈合时间.用组织学方法观察两组大鼠创面愈合后的皮肤毛囊数. 结果 (1)削痂疗法:术后2-3周创面愈合,其中烧伤总面积50%~79%TBSA的患者治愈率94.8%,总面积80%~98%TBSA者治愈率93.4%.磨痂疗法:磨痂+异体皮覆盖术后(13.8±2.1)d创面愈合,无瘢痕形成.清创后异体皮覆盖:其中82例患者术后(18.0±2.3)d创面愈合.外用磺胺嘧啶银后暴露:其中1 658例患者用药后(26.0±3.2)d痂下愈合.外用京万红烫伤膏后包扎:患者多有细菌感染,其中下肢创面愈合时间为(26.0±2.8)d.(2)治疗组大鼠伤后2.0-72.0 h创面局部血流灌注单位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伤后14、18 d,治疗组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但两组创面收缩率接近(P>0.05).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伤后30 d,对照组大鼠真皮层中残存少量毛囊,数量明显少于治疗组(P<0.01). 结论深Ⅱ度烧伤后早期采用削痂、磨痂或清创后覆盖异体皮的方法处理创面,可减轻感染、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和愈合质量.使用巴曲酶可改善深Ⅱ度烧伤创面微循环,加快愈合速度.
复合皮混合移植治疗深Ⅱ度烧伤患者创面疗效观察
朱家源, 朱斌, 李新强, 唐冰, 钟展芳, 陈东, 张伟
2005, 21(1): 21-23.
摘要:
目的观察深Ⅱ度烧伤患者创面削痂术后应用复合皮混合移植治疗的效果. 方法对23例烧伤患者的30个深Ⅱ度烧伤肢体在伤后3 d内分次行削痂术,削至浅筋膜后移植大张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然后切取大张自体刃厚皮(0.10~0.25 mm)覆盖于其上.术后10-12 d计算移植皮片的存活率,记录创面愈合时间.观察随访3-6个月时患者的肢体外观及功能恢复情况.取1例患者随访3个月时的愈合创面皮肤标本,行病理学观察.结果本组患者复合皮片成活率为93%,7%的皮片因术中固定较差,移植后自体刃厚皮与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分离致皮片坏死,或因感染致皮片溶解.随访3-6个月,移植部位皮肤外观、弹性及功能恢复良好.病理学观察显示,成活皮片表皮、真皮结构正常. 结论烧伤后早期削痂立即移植复合皮是治疗深Ⅱ度创面的有效方法.
烧伤后24小时内削痂对深Ⅱ度创面局部炎症反应的影响
陆树良, 廖镇江, 向军, 王志勇, 杨丽英, 金曙雯, 史济湘
2005, 21(1): 24-26.
摘要:
目的探讨烧伤后24 h内行削痂手术对深Ⅱ度创面局部炎症反应以及组织损害的影响. 方法选择12例烧伤患者,伤后24 h内对深Ⅱ度创面行削痂手术,将患者同一创面分为3个标本采集区,即手术前、手术后和未手术区.手术前标本取自削痂术前创面,手术后和未手术区创面标本于伤后5-7 d获取.采用组织培养和比色法测定创面组织释放白细胞介素(IL)8、髓过氧化物酶(MPO)和丙二醛(MDA)的水平,通过HE和Masson染色对创面组织坏死程度进行形态学观察. 结果削痂手术后,患者创面组织局部释放IL-8、MPO、MDA的水平分别为(6.83±1.85)μg/L、(4.07±0.87)U/g、(8.94±5.66)μmol/g,与未手术创面比较明显降低(P<0.01).形态学观察显示,手术前创面有凝固性坏死灶;未手术创面炎症反应明显,坏死组织范围扩大;削痂手术后创面局部的炎症反应得到改善,未见坏死组织范围扩大. 结论伤后24 h内行削痂手术,可以改善深Ⅱ度烧伤创面局部的炎症反应,防止创面进行性加深,有利于创面及早愈合.
保留变性真皮并移植大张自体皮修复手部深度烧伤的远期疗效观察
杨兴华, 黄晓元, 雷少榕, 张丕红, 张明华, 肖目张, 曾纪章, 龙剑虹
2005, 21(1): 27-29.
摘要:
目的观察保留变性真皮并移植大张自体皮修复手部深度烧伤的远期疗效. 方法对86例患者的152只深度烧伤手经削刮痂保留变性真皮后,行大张自体皮移植术.术后观察疗效并作随访,时间为3个月-3年,对手部皮肤的颜色、弹性、挛缩程度及功能进行评级. 结果 152只手中外观及功能优良者141只,占92.8%. 结论保留变性真皮并移植大张自体皮修复手部深度烧伤,术后外观及功能恢复较好,是修复手部深度烧伤创面的较佳选择.
论著
人端粒酶蛋白催化亚单位基因转染对人胚胎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
梁光萍, 罗向东, 杨宗城
2005, 21(1): 30-32.
摘要:
目的探讨外源性人端粒酶蛋白催化亚单位(hTERT)基因转染对人胚胎成纤维细胞(hEF)增殖的影响. 方法体外培养hEF.应用脂质体转染法将pIRES2-增强性绿色荧光蛋白(EGFP)-hTERT正义重组质粒及pIRES2-EGFP空载质粒分别导入hEF中,相应称为hEF-hTERT 和hEF-EGFP.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正常hEF、hEF-hTERT、hEF-EGFP中hTERT蛋白、分化抑制因子Id1、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Ⅰ、Ⅲ型胶原的表达水平.用噻唑蓝(MTT)法测定3种细胞的生长曲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并计算增殖指数(PI). 结果 (1)Western blot:与hEF-EGFP和hEF比较,hEF-hTERT中的hTERT蛋白、Id1、PCNA和Ⅰ、Ⅲ型胶原表达水平均较高.(2)MTT法:细胞接种后第4-6天,hEF-hTERT的吸光度(A)值明显高于hEF和hEF-EGFP(P<0.05),接种后1-6 d hEF与hEF-EGFP的A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细胞周期:与hEF-EGFP和hEF比较,hEF-hTERT G0/G1期细胞较少,S、G2/M期细胞较多;其PI为57.47%,高于hEF-EGFP(13.13%)和hEF(17.38%). 结论外源性hTERT基因转染可使hEF增殖能力增强.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基因修饰的人工复合皮移植大鼠创面效果观察
陈曦, 谭谦, 梁志为, 浦跃朴, 林子豪, 吴建明
2005, 21(1): 33-36.
摘要:
目的观察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PDGF-B)基因修饰的人工复合皮移植大鼠创面后的效果. 方法构建PDGF-B真核表达质粒,在脂质体介导下转染大鼠成纤维细胞.分别构建复合皮1(角质形成细胞+猪脱细胞真皮基质+PDGF-B基因转染的成纤维细胞)和复合皮2(角质形成细胞+猪脱细胞真皮基质+未转染的成纤维细胞),移植于大鼠背部全层皮肤缺损创面,相应设为转染组、未转染组(各18只).以不作皮肤移植的8只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为对照组.术后2周观察大鼠创面移植皮片存活情况.术后2、4、6周观察大鼠创面大体情况,计算创面收缩率,并取创面组织标本进行组织学观察. 结果 (1)术后2周,转染组大鼠中皮片完全存活者14只、部分存活者3只、未存活者1只;未转染组大鼠中皮片完全存活者10只、部分存活者4只、未存活者4只.(2)术后2周,对照组创面结痂.术后6周转染组移植皮片表面光滑,有弹性,抗磨擦性强,愈合效果优于其他两组.(3)术后2、4、6周,对照组大鼠创面收缩率均高于其他两组,转染组创面收缩率低于未转染组(P<0.05).(4)术后2周转染组移植皮片内可见较多毛细血管分布;6周时表皮细胞分化达7~10层,纤维排列致密整齐,毛细血管分布均匀. 结论用含PDGF-B基因的人工复合皮移植修复创面,可明显提高创面愈合质量.
真皮替代物移植后的血管化过程及组织学变化的实验研究
谢卫国, 谭红, 赵超莉, 王晖
2005, 21(1): 37-39.
摘要:
目的了解不同种类真皮替代物移植后的血管化过程及组织学变化. 方法将21只SD大鼠根据其皮下埋植不同的真皮替代物分为猪脱细胞真皮基质(sADM)组、人脱细胞真皮基质(hADM)组及人工真皮(Integra)组.于埋植后2、3、4、7、10、14、21、30、60、90、120、150、180 d行移植物大体观察,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移植物的血管化过程及组织学变化. 结果大体观察:术后各组大鼠创口周围皮肤无明显红肿及炎性反应,切口愈合良好,移植物与创面接触紧密.90 d后各组移植物不易从体表触及.180 d时,部分移植物面积缩小、厚度变薄甚至难以辨认.组织学观察:移植术后2 d起可见成纤维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侵入移植物内,3 d时与受床组织连接处可见长入的新生毛细血管芽.30-60 d,移植物内形成丰富的血管网.150 d后近似正常真皮结构.180 d后部分移植物有不同程度吸收退化. 结论 3种真皮替代物移植后均能很快建立与受床组织的血液循环,并长时间存留于创面,但有一定程度的吸收退化.
家兔氢氟酸烧伤后早期不同处理方式的比较
杨顺江, 张元海, 刘利平, 蒋瑞明
2005, 21(1): 40-42.
摘要:
目的观察家兔氢氟酸烧伤后早期用不同方式处理的效果. 方法 33只家兔均用550 g/L氢氟酸造成5%TBSA烧伤创面,随机分为3组.A组13只,静脉输注等渗盐水5 ml*kg-1*h-1;B组10只,给予等渗盐水的同时在不同时相点静脉注射50 g/L葡萄糖酸钙,每次20 mg/kg;C组10只,处理方法同B组并于伤后0.5 h手术切痂.各组兔均于伤前及伤后不同时相点抽静脉血检测血氟、血钙,统计其死亡率. 结果 (1) A、B组家兔伤后1.0 h血氟浓度达峰值,分别为(8.37±2.62)、(8.59±2.25)mg/L,B组是伤前值的107倍.24.0 h后B组低于A组(P﹤0.05).C组伤后1.0 h血氟浓度明显下降为(6.20±0.23)mg/L,与A、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各组家兔血钙浓度伤后呈下降趋势,8.0或12.0 h为低谷.与伤前值比较,12.0 h时A组下降了46%,B组下降32%,C组下降26%,C组与A、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4.0 h后各组血钙浓度开始回升.(3)A、B、C组家兔72 h内死亡率分别为30.8%、12.5%、0.0%.结论家兔氢氟酸烧伤后早期采用补钙+切痂术,可以迅速降低体内血氟浓度,逆转氟中毒致死性低钙血症及多系统毒性损伤.
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RNA表达的临床研究
杨勇, 韦多, 夏照帆
2005, 21(1): 43-45.
摘要:
目的观察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动态表达情况. 方法术中切取23例深Ⅱ度烧伤患者创面自然愈合后形成的早、中、晚期增生性瘢痕组织23块.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MMP-2 mRNA在各期瘢痕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并计算MMP-2的阳性细胞百分比.结果 MMP-2主要由瘢痕组织中的成纤维细胞表达.早期瘢痕组织中MMP-2 mRNA阳性表达少,其阳性细胞百分比为(13.9±3.6)%;中期瘢痕组织中MMP-2 mRNA阳性表达增多,其阳性细胞占(68.7±5.2)%;晚期瘢痕组织中MMP-2 mRNA表达极低,其阳性细胞仅占(2.0±0.9)%. 结论MMP-2与瘢痕组织重塑过程密切相关.
同种异基因肝脏非实质细胞对小鼠移植皮片存活的影响
李宁, 袁育康, 丁小明
2005, 21(1): 46-48.
摘要:
目的 探讨输注同种异基因肝脏非实质细胞(NPC)对小鼠移植皮片存活的影响及其机制. 方法 选用123只近交系小鼠,其中C3H小鼠65只、C57BL/6小鼠58只.20只C3H小鼠作移植供体;40只C3H小鼠肝脏为NPC来源;余下5只C3H小鼠作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LC)的刺激物,由每分钟放射性荧光闪烁计数(cpm)值表示.58只C57BL/6小鼠分为实验组50只、对照组8只.对照组小鼠仅作皮肤移植,未行NPC输注.实验组50只小鼠尾静脉输入由40只C3H小鼠肝脏制备的2×107个NPC,48 h后腹腔注射环磷酰胺200 mg/kg,并接受C3H小鼠皮片移植.于NPC输注前及输注后各时相点处死实验组小鼠,每时相点5只.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4水平、脾淋巴细胞嵌合体水平及cpm值,并观察2组小鼠的存活时间. 结果 实验组小鼠皮片存活时间为(70.0±17.2)d明显长于对照组;NPC输注后IL-4、嵌合体水平逐渐上升,而cpm值逐渐降低.NPC输注后60 d实验组小鼠IL-4为(251.5±11.0)ng/L,脾脏嵌合体水平达到(26.30±1.04)%. 结论 IL-4、嵌合体水平的升高对诱导和保持免疫耐受起着重要的作用.
烧伤患者创面水分丢失量实用计算法
张明良, 王浩, 陈辉, 陈旭, 周光峰
2005, 21(1): 49-51.
摘要:
目的探讨更为简便、实用的烧伤创面水分丢失量计算方法.方法 85例成年烧伤患者,烧伤面积均在50%TBSA以上,测算休克期后(伤后3 d)患者24 h WWL(ml·%TBSA-1·kg-1)=[入量(ml/24 h)-尿量(ml/24 h)-500 ml]÷实际创面面积(%TBSA)÷体重(kg),同时与其他公式(Davies、S.M.S.P、Lamke)及手掌测量法进行比较.结果 烧伤患者休克期后每日WWL为(0.9±0.1)ml·%TBSA-1·kg-1,几种计算公式结果相近.体重60 kg左右患者的WWL计算方法可以进一步简化为手掌法.结论 利用推荐公式及手掌法进行WWL计算,方法简单便于记忆,适合在临床应用.
真皮模板对深度烧伤患者创面愈合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β1及其受体和信号转导蛋白Smad3表达的影响
向军, 王西樵, 青春, 廖镇江, 陆树良
2005, 21(1): 52-54.
摘要:
目的观察真皮模板对深度烧伤创面愈合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及其受体和信号转导蛋白Smad 3表达的影响. 方法 20例烧伤患者四肢Ⅲ度创面切痂后分为两部分,进行同体对照试验:其一移植真皮模板(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自体刃厚皮片,设为模板干预组;另一部分单纯移植自体刃厚皮片,为对照组.分别在术后1、2、3、4周取患者移植创面组织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采用图像分析系统测定标本中 TGF-β1、TGF-β1受体(TβR)Ⅰ、TβRⅡ及Smad 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 结果移植术后1-4周两组创面组织切片中均可见TGF-β1、TβRⅠ、TβRⅡ、Smad 3蛋白呈阳性表达.随着创面逐渐愈合,四者的阳性表达率均逐渐减少,术后1周模板干预组TGF-β1的表达率为(13.08±4.65)%,4周时为(9.03±1.89)%.相同时相点下模板干预组各项指标的阳性表达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真皮模板与自体刃厚皮复合移植可降低深度烧伤创面TGF-β1、TβRⅠ、TβRⅡ、Smad 3蛋白的表达水平,这可能是真皮模板减轻创面瘢痕增生的机制之一.
烫伤大鼠复苏前后小肠组织凋亡基因表达的变化
陈静, 王甲汉, 任加良
2005, 21(1): 55-56.
摘要:
目的观察烫伤大鼠复苏前后小肠组织中原癌基因c-fos、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凋亡促进基因Bax蛋白等表达的变化规律. 方法采用Wistar大鼠30%TBSAⅢ度烫伤模型,根据伤后观察时间分为复苏前(伤后2.0 h,未补液)、复苏后0.5 h(伤后2.5 h)、2.0 h(伤后4.0 h)、4.0 h(伤后6.0 h)组,每组8只.伤后2.0 h开始,后3组大鼠常规补液抗休克.4组大鼠于不同时相点放血致死,留取小肠组织标本用以检测c-fos、PCNA及Bax的表达. 结果 c-fos、PCNA及Bax在烫伤大鼠复苏前的表达水平分别为(65.8±4.2)%、(74.5±2.4)%、(26.3±5.7)%;复苏后0.5、2.0 h 3种基因表达均有明显增加,其中0.5 h达高峰,分别为(92.4±5.7)%、(85.6±4.5)%、(67.1±6.6)%,与复苏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复苏后4.0 h各基因表达与复苏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严重烫伤复苏早期,大鼠小肠组织凋亡基因表达显著增加.
小型猪烧伤后早期切痂时机的选择
徐刚, 段晨旺, 陈树强, 刘军, 李凤山, 冯玉柱, 刘冬梅, 杜秀红
2005, 21(1): 57-59.
摘要:
目的探讨小型猪严重烫伤后最佳切痂的时机. 方法制作小型猪35%TBSAⅢ度烫伤模型,随机分两组:伤后6 h切痂为A组,伤后24 h切痂为B组,每组7只.分别于伤前及伤后不同时相点检测两组猪的血液动力学、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及血清中细胞因子含量. 结果与B组比较,A组猪血液动力学指标改善明显,心输出量(CO)及右心房压(RAP)伤后48 h已恢复伤前水平,分别为(2.23±0.02)L/min、(4.54±0.04)mm Hg.两组猪血液流变学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伤后1周细胞因子含量均降至伤前水平;B组仍高于伤前水平及A组(P<0.05或0.01). 结论小型猪大面积严重烧伤后6 h切痂安全可行,能有效预防远期并发症.
高氧液对大鼠烫伤后肠黏膜下调蛋白质的影响
王晓军, 孙永华, 王建宁, 丁勤学, 张莉萍, 宋国成, 肖宏
2005, 21(1): 60-62.
摘要:
目的观察高氧液对烫伤大鼠肠黏膜下调蛋白质的影响,为伤后早期应用高氧液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制作大鼠35%TBSAⅢ度烫伤模型,设烫伤后普通补液组(烫伤组)、伤后输入高氧液为干扰因素组(高氧液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6只.利用高分辨双向电泳(2-DE)对肠黏膜组织进行蛋白质分离,采用Image master 2D Elite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应用生物质谱、蛋白质库及文献分析等方法研究高氧液对大鼠烫伤后肠黏膜下调蛋白质的影响. 结果烫伤组大鼠明确下调的34个蛋白质点中,高氧液组出现明确上调的蛋白质点数为9.它们是线粒体乌头酸酶、丙酰辅酶A羧化酶、短链羟酰基辅酶A脱氢酶、雌二醇安息香酸盐转录因子、磷酸丙糖异构酶1、T淋巴细胞受体-V-δ6和类动力蛋白-5. 结论高氧液可以上调大鼠严重烧伤后早期肠黏膜中的下调蛋白质,进而部分恢复肠黏膜的屏障功能.
快速通道
烧伤合并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二例
赵洪良, 李连贵, 卢长虹, 张文生, 张瑞臣, 李梅, 王江涛
2005, 21(1): 63-63.
摘要:
儿童烧伤十分常见,但其重度烧伤合并先天性心脏病较罕见,2004年笔者单位成功救治重度烧伤合并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的儿童2例,现报告如下.
讲座
免疫营养基础与临床研究的进展
邓诗琳, 曹丽萍
2005, 21(1): 77-78.
摘要:
危重患者处在高分解代谢状况下,易造成机体营养不良并产生非特异性免疫缺陷,使得传统临床营养支持难以发挥作用.近十年来随着临床营养学的发展和对机体代谢的深入认识,有学者提出了免疫营养(immunonutrition)或营养药理学的概念[1,2].它根据脏器组织不同的代谢特征进行代谢调理,并强调特殊营养素的营养效应,利用其药理作用达到调节机体代谢和提高免疫功能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