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  第32卷  第9期

专家论坛
烧伤细菌感染的噬菌体治疗
彭毅志, 黄广涛
2016, 32(9): 513-516.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6.09.001
摘要:
烧伤感染
严重烧伤患者创面分离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噬菌体的建库及相关特征分析
杨子晨, 邓柳洋, 龚雅利, 殷素鹏, 姜北, 黄广涛, 彭毅志, 胡福泉
2016, 32(9): 517-522.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6.09.002
摘要:
目的 建立烧伤ICU住院患者创面分离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噬菌体库并分析相关特征。 方法 2014、2015年,重庆市1家医院烧伤ICU住院患者创面分离出131株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2015年,广东省6家医院烧伤ICU住院患者创面分离出98株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收集前述229株菌进行如下实验。(1)分析重庆市、广东省来源菌株的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2)采用污水共培养法选用上述菌株及两地来源污水分离噬菌体,记录分离噬菌体的数量及成功次数、失败次数。(3)根据2015年重庆市和广东省分型比例最大的菌株,选用其对应噬菌体与来源地所有菌株进行交叉感染,观察噬菌体与同型或不同型菌株交叉感染时的裂解情况并计算裂解比。(4)任取一型别噬菌体液等分为3份,通过倍比稀释法测定噬菌体的滴度。将每份噬菌体液再分为3小份,分别于-20 ℃、4 ℃、室温条件下采用LB液体培养基保存,保存1、2个月时检测噬菌体滴度,评价噬菌体的稳定性。对数据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χ2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 (1)2014年重庆市来源的菌株以序列型368(45%,31/69)为主,2015年重庆市来源的菌株以序列型75(26%,16/62)、序列型195(24%,15/62)为主。2015年广东省来源的菌株以序列型977(46%,45/98)为主。(2)以重庆市来源的菌株为基础使用当地来源的污水分离噬菌体的效果(成功分离8次、分离失败1次、分离9株噬菌体)明显优于使用广东省来源的污水(成功分离1次、分离失败7次、分离1株噬菌体),以广东省来源的菌株为基础使用当地来源的污水分离噬菌体的效果(分离8次均成功,分离6株噬菌体)明显优于使用重庆市来源的污水(分离7次均失败,分离0株噬菌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以两地来源菌株为基础使用各自来源地的污水分离噬菌体的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序列型75、序列型977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噬菌体对同型菌株的裂解比分别为13/16、8/9,均明显高于它们对不同型菌株的裂解比(分别为11/115、3/53, χ2值分别为48.23、68.46,P值均小于0.001)。(4)与保存前比较,-20 ℃、4 ℃和室温条件保存1个月噬菌体滴度降低约1个数量级,保存2个月噬菌体滴度降低约2个数量级。保存1、2个月,3种储存条件噬菌体的滴度相近(F值分别为1.29、1.07,P值均大于0.05)。 结论 本研究成功建立229株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噬菌体库。不同地域、不同时间的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MLST各异,使用与菌株同一地区来源的污水分离噬菌体的效果好,噬菌体的裂解能力与菌株MLST关系密切,可按照地域划分建立噬菌体库。此外,噬菌体在LB液体培养基中稳定性良好且对储存条件无特殊要求。
噬菌体治疗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所致脓毒症小鼠的效果
邓柳洋, 杨子晨, 龚雅利, 黄广涛, 殷素鹏, 姜北, 彭毅志
2016, 32(9): 523-528.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6.09.003
摘要:
目的 研究噬菌体对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所致脓毒症小鼠的治疗效果。 方法 (1)将60只BALB/c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脓毒症对照组、抗生素治疗组、噬菌体治疗组、噬菌体对照组,每组12只。空白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部位下同)注射生理盐水1 mL;脓毒症对照组、抗生素治疗组、噬菌体治疗组小鼠注射5×107 CFU/mL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菌株分离自笔者单位收治的严重烧伤患者血液)1 mL建立脓毒症模型,2 h后,脓毒症对照组、抗生素治疗组、噬菌体治疗组小鼠分别注射1 mL生理盐水、1 mg/mL亚胺培南/西司他丁、1×108噬斑形成单位(PFU)/mL根据前述鲍氏不动杆菌筛选的噬菌体(下同);噬菌体对照组小鼠注射1×108 PFU/mL噬菌体1 mL。各组存活小鼠连续注射7 d,每天观察存活情况并统计1周存活比。(2)另取60只BALB/c小鼠,同实验(1)分组处理,各组存活小鼠连续注射5 d。实验第2、4、6天,每组选3只小鼠(取材时存活小鼠不足3只组,取所有存活小鼠),每只鼠取血检测白细胞计数,各组各时相点样本数为3。实验第2天取血小鼠,另取血行细菌培养;另取小鼠肺、肝、肾、脾组织,匀浆、稀释后加入LB固体培养基中行细菌培养,行菌落计数后计算细菌含量。对数据行Wilcoxon秩和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检验及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 结果 (1)实验第7天,空白对照组、脓毒症对照组、抗生素治疗组、噬菌体治疗组、噬菌体对照组小鼠存活数分别为12、0、8、10、12只。与脓毒症对照组比较,其余4组小鼠存活比明显升高(Z值为55.635~106.593,P值均小于0.05);噬菌体治疗组小鼠存活比稍高于抗生素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2.797,P>0.05)。(2)实验第2天,空白对照组、噬菌体治疗组、噬菌体对照组小鼠白细胞计数相近,分别为(5.60±0.94)×109/L、(5.16±0.36)×109/L、(5.26±1.89)×109/L,3组均明显低于脓毒症对照组的(8.64±0.64)×109/L(P<0.05或P<0.01),且后2组明显低于抗生素治疗组的(7.80±1.76)×109/L(P值均小于0.05)。实验第4天,抗生素治疗组、噬菌体治疗组、噬菌体对照组小鼠白细胞计数相近,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或P<0.01),前述4组白细胞计数均明显低于脓毒症对照组(P值均小于0.01)。实验第6天,空白对照组、抗生素治疗组、噬菌体治疗组、噬菌体对照组小鼠白细胞计数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128,P>0.05)。实验第2天,空白对照组、脓毒症对照组、抗生素治疗组、噬菌体治疗组、噬菌体对照组分别有0、12、7、2、0只小鼠血细菌培养结果为阳性。空白对照组、噬菌体治疗组、噬菌体对照组小鼠血细菌培养阳性比显著低于脓毒症对照组(χ2值为-30.000~30.000,P值均小于0.01)。抗生素治疗组小鼠血细菌培养阳性比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和噬菌体对照组(χ2值分别为17.500、-17.500,P值均小于0.05)。实验第2天,除噬菌体治疗组小鼠肾组织外,空白对照组、噬菌体治疗组、噬菌体对照组小鼠各脏器组织细菌含量均显著低于脓毒症对照组(χ2值为-9.000~9.000,P值均小于0.01);抗生素治疗组小鼠肾组织细菌含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和噬菌体对照组(χ2值分别为-7.500、7.500,P值均小于0.05)。 结论 噬菌体治疗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所致脓毒症小鼠,能明显提高其存活比,控制其炎症反应,有效清除肺、肝、脾、肾中细菌。
162例严重烧伤血流感染患者病原学特征分析
龚雅利, 杨子晨, 殷素鹏, 刘美希, 张成, 罗小强, 彭毅志
2016, 32(9): 529-535.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6.09.004
摘要:
目的 对严重烧伤血流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耐药性进行分析,为此类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收集笔者单位烧伤ICU 2011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62例严重烧伤(含特重度烧伤120例)血流感染患者的血液标本,采用全自动血培养仪进行病原菌培养,API细菌鉴定板条进行病原菌鉴定。采用K-B纸片扩散法检测主要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替考拉宁等37种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万古霉素采用E试验检测),以及真菌对伏立康唑、两性霉素B等5种抗生素的耐药情况。采用改良Hodge试验进一步确认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肺炎克雷伯菌,采用D试验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红霉素诱导克林霉素耐药情况。用WHONET 5.5软件统计病原菌分布及常见病原菌耐药率、特重度烧伤患者和非特重度烧伤患者的病死率及感染病原菌种类。对数据行Wilcoxon秩和检验。 结果 (1)4年中共送检血液标本1 658份,检出病原菌339株(20.4%),其中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真菌的检出率分别为68.4%(232/339)、24.5%(83/339)、7.1%(24/339)。检出率居于前3位的病原菌从高到低依次为鲍氏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2)鲍氏不动杆菌除对米诺环素和多黏菌素B耐药率较低外,对其余抗生素耐药率均较高,为81.0%~100.0%。铜绿假单胞菌对多黏菌素B不耐药,对其余抗生素的耐药率为57.7%~100.0%。阴沟肠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不耐药,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为25.0%~49.0%,对其余抗生素耐药率为66.7%~100.0%。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低,为5.9%~15.6%(2株亚胺培南及美罗培南耐药株经改良Hodge试验进一步确认);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头孢西丁、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为35.3%~47.1%;对其余抗生素耐药率为50.0%~100.0%。(3)抗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对大部分抗生素的耐药率高于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MRSA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不耐药,对复方磺胺甲唑、克林霉素、米诺环素、红霉素耐药率为5.3%~31.6%,对其余抗生素耐药率为81.6%~100.0%。MSSA菌株除了对青霉素G、四环素完全耐药外,对其余抗生素不耐药。1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出现对红霉素诱导克林霉素耐药现象。肠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不耐药;对利奈唑胺、氯霉素、呋喃妥因、高单位庆大霉素耐药率较低,为10.0%~30.0%;对环丙沙星、红霉素、米诺环素、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较高,为60.0%~80.0%;对利福平完全耐药。(4)真菌对两性霉素B不耐药,对伏立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酮康唑的耐药率为7.2%~12.5%。(5)特重度烧伤患者病死率高于非特重度烧伤患者。特重度烧伤患者感染病原菌种类明显多于非特重度烧伤患者(Z=-2.985,P=0.005)。 结论 严重烧伤血流感染患者病原菌种类广泛,以鲍氏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铜绿假单胞菌为主,且耐药情况严峻。特重度烧伤血流感染患者病原菌种类更为复杂,其病死率高于非特重度烧伤患者。
革兰阴性菌群体感应系统中LuxR家族蛋白的研究进展
陈征, 向军
2016, 32(9): 536-538.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6.09.005
摘要:
多药耐药细菌感染的治疗研究进展
彭源, 傅跃先
2016, 32(9): 539-541.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6.09.006
摘要:
科技快讯
Wnt1诱导信号通道蛋白1-αvβ3整合蛋白信号通路在脓毒症诱发的急性肺损伤中正向调控Toll样受体触发的炎症反应
刘馨竹(其他), 彭毅志(审校者)
2016, 32(9): 528-528.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6.09.101
摘要:
从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患者体内分离的化脓性链球菌自发突变株对菌株毒力的影响
刘馨竹(其他), 彭毅志(审校者)
2016, 32(9): 535-535.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6.09.102
摘要:
应用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脓毒症引起的长期肌肉干细胞线粒体及代谢功能障碍
刘馨竹(其他), 彭毅志(审校者)
2016, 32(9): 548-548.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6.09.103
摘要:
脓毒症免疫麻痹中的白细胞能量代谢缺陷
刘馨竹(其他), 彭毅志(审校者)
2016, 32(9): 559-559.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6.09.104
摘要:
论著
外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凝胶制剂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Ⅳ期临床研究
刘健, 廖镇江, 张勤
2016, 32(9): 542-548.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6.09.007
摘要:
目的 临床评价外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凝胶制剂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的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 2010年11月—2012年7月,包括笔者单位在内的全国68家医院针对符合入选标准的深Ⅱ度烧伤患者进行rhGM-CSF凝胶制剂的Ⅳ期临床研究。研究采用多中心、随机、阳性异体对照及开放性研究的方法,分为由10家医院完成的阳性异体对照试验和余58家医院完成的开放性试验2个部分。(1)对照试验。采用分段随机化方法,将患者按1∶1比例分入rhGM-CSF组和常规治疗组。rhGM-CSF组患者创面外涂rhGM-CSF凝胶制剂,常规治疗组患者创面使用碘伏浸湿纱布覆盖。对治疗前及治疗第2、4、8、10、14、20、28天创面分泌物、创缘反应进行常规评分。计算治疗第8、10、14、20、28天创面愈合率。记录开始用药至创面完全愈合的时间及治疗28 d总疗效包括痊愈、显效、进步、无效情况。观察安全性指标包括治疗前及治疗期间生命体征、实验室检查指标变化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2)开放性试验。患者创面均外涂rhGM-CSF,同对照试验观察创面完全愈合时间、总疗效及安全性指标。对数据行CMH-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符号秩和检验、配对t检验、Log-Rank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 结果 (1)对照试验。10家医院共入选366例患者,完成治疗358例,其中rhGM-CSF组177例、常规治疗组181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伤情及合并用药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510,t值为0.458~0.820,P值均大于0.05)。治疗前及治疗第2、20、28天,2组患者创面分泌物评分相近(t=0.420,Z值为0.735~1.939, P值均大于0.05)。治疗第4、8、10、14天,rhGM-CSF组创面分泌物评分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Z值为2.054~2.580, P值均小于0.05)。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各时相点创缘反应评分相近(t=0.340,Z值为-1.147~1.874,P值均大于0.05)。rhGM-CSF组患者治疗各时相点的创面愈合率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Z值为2.630~5.235,P值均小于0.01)。rhGM-CSF组患者创面完全愈合时间为(16.93±0.40)d,明显短于常规治疗组的(19.88±0.41)d(χ2=26.732,P<0.001)。rhGM-CSF组患者中痊愈171例,占96.61%;显效、进步、无效分别为3、1、2例,分别占1.69%、0.56%、1.13%。常规治疗组患者中痊愈161例,占88.95%;显效、进步、无效分别为11、5、4例,分别占6.08%、2.76%、2.21%。rhGM-CSF组患者总疗效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χ2=5.784,P<0.05)。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期间各项生命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指标水平相似。2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及与研究药物相关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2)开放性试验。共入组2 380例患者,完成治疗2 329例。创面完全愈合时间为(16.28±0.10)d。患者中痊愈2 257例,占96.91%;显效、进步、无效分别为36、16、20例,分别占1.55%、0.69%、0.86%。患者治疗期间生命体征、实验室检查指标与用药前相似。共44例患者发生与研究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9%。 结论 rhGM-CSF凝胶制剂外用于深Ⅱ度烧伤创面可促进创面愈合,临床应用安全。
水动力清创系统在严重烧伤患者大面积残余创面清创中的应用效果
刘功成, 阚朝辉, 盛嘉隽, 李海航, 李磊, 孙瑜, 纪世召, 朱世辉
2016, 32(9): 549-554.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6.09.008
摘要:
目的 前瞻性探讨水动力清创系统(简称水刀)在严重烧伤患者大面积残余创面清创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2012年5月—2015年11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烧伤外科收治76例严重烧伤经治疗后遗留大面积残余创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水刀清创组34例和传统清创组42例,分别采用水刀和常规手术器械对残余创面进行清创,2组患者残余创面清创后均取自体刃厚皮制成邮票皮进行移植修复,如有必要同前行二次清创植皮。比较2组患者首次手术中每1%TBSA创面清创时间、首次手术后3 d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率、首次手术后7 d植皮成活率、二次清创百分比、创面愈合时间。对数据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 结果 水刀清创组患者首次手术中每1%TBSA创面清创时间为(1.2±0.3)min,显著短于传统清创组的(1.9±0.4)min(t=-9.098,P<0.001)。首次手术后3 d,水刀清创组患者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率为11.76%(4/34),较传统清创组的38.10%(16/42)显著降低(χ2=6.718,P=0.010)。首次手术后7 d,水刀清创组患者植皮成活率为(90±8)%,显著高于传统清创组的(83±15)%(t=2.334,P=0.022)。水刀清创组患者二次清创百分比为5.88%(2/34),较传统清创组的23.81%(10/42)显著降低(χ2=4.542,P=0.033)。水刀清创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为(10.6±1.5)d,较传统清创组的(13.3±2.5)d显著缩短(t=-5.442,P<0.001)。 结论 水刀用于严重烧伤患者大面积残余创面清创,高效、彻底,有利于提高植皮成活率,加快创面愈合。
自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联合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覆盖对猪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的影响
邱宇轩, 张国安, 万江波, 赵筱卓
2016, 32(9): 555-559.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6.09.009
摘要:
目的 探讨自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联合异种ADM覆盖对猪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的影响。 方法 取6只中国实验用小型猪,于每只猪背部脊柱两侧对称制作共4个10 cm×10 cm大小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均移植自体微粒皮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每只猪背上的4个创面分为4组,每组6个创面。异体皮组,6只猪均取非本猪全层皮肤移植覆盖;异种皮组,采用羊全厚皮覆盖;异种ADM组,采用羊ADM覆盖;联合组,采用羊ADM联合自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覆盖。创面加压包扎,每7天更换1次敷料。分别于术后7、14、21、28、35、42 d更换敷料时,观察创面及微粒皮上覆盖物脱落情况,记录微粒皮上覆盖物完全脱落时间。计算术后28、35、42 d各组创面愈合率。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SNK检验。 结果 (1)术后7 d,异体皮组及联合组覆盖物下未见积液,异种皮组与异种ADM组覆盖物下存在较多积液。术后14~35 d,异体皮组猪全层皮大部分仍未脱落;异种皮组羊全厚皮于术后14 d完全脱落,创面表面存留较多痂皮;异种ADM组术后14 d时羊ADM大部分已与创基脱离,痂皮逐步干燥脱落;联合组术后35 d时羊ADM完全脱落,大部分创面愈合。术后42 d,异体皮组猪全层皮完全脱落,大部分创面仍未愈合;异种皮组与异种ADM组痂皮完全脱落,大部分创面愈合;联合组全部创面愈合。(2)与联合组的(32.7±3.3)d比较,异种皮组[(15.2±4.8)d]和异种ADM组[(22.2±6.3)d]的微粒皮上覆盖物完全脱落时间明显缩短(P值均小于0.05),异体皮组[(44.8±2.7)d]微粒皮上覆盖物完全脱落时间明显延长(P<0.05)。(3)术后28、35、42 d,异种皮组和异种ADM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21.2±2.6)%、(51.4±2.4)%、(89.6±2.8)%,(23.7±3.4)%、(53.6±6.3)%、(91.3±4.9)%,均较联合组的(35.1±3.4)%、(62.1±6.7)%、(98.8±1.0)%明显降低(P值均小于0.05);术后42 d,异体皮组创面愈合率为(44.0±3.8)%,明显低于其余3组(P值均小于0.05)。 结论 自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联合羊ADM作为猪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微粒皮移植覆盖物延长了羊ADM在创面上的存留时间,促进了创面愈合。
低能量633纳米红光刺激对人表皮细胞株HaCaT增殖及活性氧水平的影响
陈志勇, 李栋梁, 段小冬, 彭代智
2016, 32(9): 560-565.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6.09.010
摘要:
目的 观察低能量633 nm红光照射人表皮细胞株HaCaT后,细胞增殖活性及细胞内活性氧水平的变化。 方法 预实验选择照射距离。采用含体积分数10% FBS、100 U/mL青霉素、100 μg/mL链霉素的RPMI 1640培养液常规传代培养HaCaT细胞。采用第3代细胞进行以下实验。(1)取细胞,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和0.082、0.164、0.245、0.491、1.472、2.453、4.910、9.810 J/cm2照射组,每组3孔。空白对照组细胞不照光,后8个照射组细胞依次照633 nm红光10、20、30、60、180、300、600、1 200 s,每8小时重复照射1次。照射组照射48 h(6次)后,9组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和酶标仪检测细胞增殖活性(以吸光度值表示)。(2)另取细胞,分组及照光方法同实验(1),照射组照光1次后9组均加入活性氧检测试剂,常规培养60 min。分别于培养后0(即刻)、30、60、120 min,采用酶标仪检测细胞内活性氧水平(以吸光度值表示)。(3)另取细胞,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0.082、0.491、2.453、9.810 J/cm2照射组及阳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细胞不照光(阳性对照组另加入活性氧阳性对照试剂),照射组细胞按实验(1)方法照光1次。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内活性氧表达。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重复测量方差分析、t检验。 结果 (1)照射距离为10 cm。空白对照组以及0.082、0.164、0.245、0.491、1.472、2.453、4.910、9.810 J/cm2照射组细胞增殖活性分别为1.000、1.116±0.031、1.146±0.016、1.162±0.041、1.179±0.016、1.207±0.016、1.247±0.040、1.097±0.059、0.951±0.118。与空白对照组比较,0.082~2.453 J/cm2照射组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增强(t值为-22.803~-6.779,P值均小于0.05)。4.910、9.810 J/cm2照射组细胞增殖活性与空白对照组相近(t值分别为-2.854、0.711,P值均大于0.05)。(2)培养后0、30 min,与空白对照组比较,0.164~2.453 J/cm2照射组细胞内活性氧水平明显增高(t值为-12.453~-4.684,P<0.05或P<0.01),0.082、4.910、9.810 J/cm2照射组细胞内活性氧水平无明显变化(t值为-3.925~-0.672,P值均大于0.05)。培养后60 min,与空白对照组比较,0.082~2.453 J/cm2照射组细胞内活性氧水平明显增高(t值为-11.387~-4.717,P<0.05或P<0.01)。培养后120 min,与空白对照组比较,0.491~2.453 J/cm2照射组细胞内活性氧水平明显增高(t值为-10.657~-6.644,P<0.05或P<0.01)。(3)与空白对照组比较,0.082、0.491、2.453 J/cm2照射组和阳性对照组细胞内活性氧的表达均增强。9.810 J/cm2照射组细胞内活性氧的表达较其他照射组明显减弱。各组细胞内活性氧均表达于线粒体中。 结论 低能量633 nm红光照射对人表皮细胞株HaCaT增殖具有促进作用,该促进作用与红光照射刺激细胞线粒体产生活性氧关系密切。
短篇论著
腹部股动脉穿支双叶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手部多处电烧伤创面疗效观察
高华伟, 雷英, 田超, 肖文明, 张兰芳, 李凌云, 蒋婷
2016, 32(9): 566-568.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6.09.011
摘要:
目的 探讨腹部股动脉穿支双叶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手部多处电烧伤创面的疗效。 方法 2009年7月—2015年9月,笔者单位收治手部多处电烧伤患者20例。单处电烧伤创面面积1.8 cm×1.8 cm~7.6 cm×5.8 cm,切痂后采用以同侧腹部股动脉穿支为蒂、中远端修薄的双叶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皮瓣单叶面积2.5 cm×2.0 cm~10.0 cm×8.0 cm。带蒂皮瓣移植术后3 d即行患指、虎口渐进性功能锻炼。术后14 d左右断蒂,断蒂术后加强功能锻炼。 结果 19例患者皮瓣术后成活;仅1例患者皮瓣远端坏死,经换药后愈合。腹部供瓣区均愈合良好。术后随访3个月~2年,皮瓣不臃肿,虎口开大、手指屈伸功能均较佳。 结论 腹部股动脉穿支双叶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手部多处电烧伤,术后患者虎口、手指活动度好,且手部外观形态佳。
经验交流
多个掌背动脉穿支皮瓣逆行转移修复12例患者手部多处深度创面
朱海涛, 贺立新, 李冬海, 曹玉珏, 屠海霞
2016, 32(9): 569-571.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6.09.012
摘要:
综述
相对低热烧伤治疗现状与思考
雷万军, 景爱华
2016, 32(9): 572-574.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6.09.013
摘要:
水动力清创系统在各类烧伤创面清创手术中的应用
李梦芸, 毛远桂, 郭光华, 刘德伍
2016, 32(9): 574-576.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6.09.014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