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9年  第25卷  第2期

专家论坛
也谈严重烧伤感染治疗
张勤, 廖镇江
2009, 25(2): 81-83.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09.02.001
摘要:
烧伤感染往往与创面的存在密切相关,随着创面处理技术等综合治疗措施日趋成熟,烧伤脓毒症的发生率显著降低,但其病死率却未得以有效控制,这使同行们再次将目光转向如何认识和治疗严重烧伤感染。许多专家或同行对此已发表了极有见地的论文,笔者很赞同他们的观点。在此拟从外科感染治疗三原则方面,谈谈严重烧伤感染的治疗。
建立烧伤专科医师培养制度及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势在必行
贾赤宇
2009, 25(2): 84-86.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09.02.002
摘要:
实施专科医师培训是医学生毕业后医学教育的重要阶段。建立专科医师培养制度及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对造就高素质的临床医学人才、提高医疗水平极为关键。我国由于传统观念和经济等方面原因,还没有建立统一、科学、规范的专科医师培训与准入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已影响到临床医学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烧伤外科专业也是如此,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读者·作者·编者
本刊可直接使用英文缩写的常用词汇
2009, 25(2): 83-83.
摘要:
本刊编辑部工作人员联系方式
2009, 25(2): 105-105.
摘要:
本刊启用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
2009, 25(2): 125-125.
摘要: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从2009年开始标注数字对象惟一标识符
2009, 25(2): 136-136.
摘要:
本刊退修及校对环节已采用Email处理
2009, 25(2): 158-158.
摘要:
本刊对论文统计学处理的有关要求
2009, 25(2): 160-160.
摘要:
短篇论著
磺胺嘧啶银与纳米银抗菌凝胶治疗30例烧伤患者疗效分析
赵志伟, 雷晋, 段鹏, 郝振明, 孟艳斌
2009, 25(2): 86-86.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09.02.003
摘要: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法2008年4—9月笔者单位收治30例烧伤患者,其中男26例、女4例,年龄18~58岁[(29±14)岁],烧伤面积2%~10%TBSA[(5.7±1.3)%TBSA],其中浅Ⅱ度12例、深Ⅱ度10例、Ⅲ度8例。热水烫伤19例、火焰烧伤9例、电弧烧伤2例,患者均在伤后72h内人院。排除创面明显感染、磺胺类药物过敏、糖尿病和其他疾病患者。
脂质体介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促进大鼠皮瓣早期断蒂的观察
沈江涌, 吴银生, 陆安民, 姚明, 赵巍
2009, 25(2): 144-145.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09.02.022
摘要:
1材料与方法; 1.1重组质粒的制备pcDN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165(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杨操博士提供)含VEGF165基因片段,位于BamH I和EcoR I 2个酶切位点之间。将其转入大肠杆菌HB101感受态细胞,挑选抗氨苄西林克隆进行小量快速提取,
不同阶段烧伤死亡病例对比分析
张友来, 曾元临, 辛国华
2009, 25(2): 146-147.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09.02.023
摘要:
1988-2007年,我科收治各类烧伤住院患者16217例,死亡616例。笔者将有完整资料的死亡病例按每10年为1个阶段进行对比分析,总结烧伤救治经验教训,探讨进一步降低烧伤患者病死率的可能措施。
专家述评
烧伤感染防治对策
郇京宁, 高成金
2009, 25(2): 87-90.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09.02.004
摘要:
感染是严重烧伤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对于严重烧伤患者,抗生素的选择不容忽视,而抗生素的不当使用,加之全身免疫功能低下,会导致患者真菌感染。严重烧伤后脓毒症的治疗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除有效的抗休克治疗、早期肠道喂养、清除坏死组织、及早封闭创面外,合理有效的抗生素及抗真菌治疗,免疫调节治疗及防治凝血功能障碍等措施,对清除机体毒素有较好的作用。
病例报告
从一例严重酸烧伤患者的救治看第三间隙潴留药物返释现象
荣新洲, 王震, 黄晓桦
2009, 25(2): 90-90.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09.02.005
摘要:
严重烧伤后早期随着微血管通透性的增加,大量的血管内液渗出,引起第三间隙异常,部分渗出成分在此蓄积潴留。休克期后水肿液回吸收,蓄积在第三间隙的成分是否会返流入血,甚至对血液浓度产生明显影响?这是我们过去关注但没能在临床得到证实的问题。笔者单位救治了1例严重酸烧伤并发严重酸中毒和肌红蛋白尿患者,从中使我们对上述问题有所了解。
救治特重度烫伤30%TBSA新生儿一例
王公升, 王晓云, 张会堂, 马驰, 周海全, 王虎平, 王冬
2009, 25(2): 97-97.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09.02.008
摘要:
患儿女,体质量3.4kg。出生后11h不慎被热水烫伤,伤后3h收入笔者单位。心率150次/min,呼吸32次/min。创面暗红,腐皮大部分完整,分布于背、臀部及右上肢、双下肢后侧。总面积为30%,其中浅Ⅱ度8%、深Ⅱ度20%、Ⅲ度2%TBSA,渗出液不多。见图1。入院后给予补液、吸氧、抗休克治疗。伤后第2天将患儿放人暖箱中,
烧伤感染
烧伤患者真菌感染分析
罗高兴, 彭毅志, 聂志宏, 张晓兵, 庄颖, 袁志强, 张立辉, 周秘, 程文广, 吴军, 张家平, 罗奇志, 黄跃生
2009, 25(2): 91-93.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09.02.006
摘要:
目的了解烧伤患者真菌感染情况。方法2003年1月-2006年12月,笔者单位共收治3909例烧伤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对其中怀疑有真菌感染的467例患者,采集血液、痰液、气道灌洗液、动静脉导管、尿管、尿液、大便、创面分泌物等标本2271份,行真菌培养、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1例患者多个标本培养结果为同一真菌时计为1个阳性标本。并以创面分泌物、大便、尿液、痰液及气道灌洗液、动静脉导管或尿管、血液标本为升序,仅计最高级别标本为阳性;如同时查出2种以上不同真菌时,按不同标本计算。结果在送检的2271份标本中,有61份标本真菌培养阳性,阳性率2.69%。3909例患者中有36例(38份阳性标本)发生真菌感染,总阳性病例发生率为0.92%。36例真菌培养阳性患者中烧伤面积大于80%TBSA18例,50%~79%TBSA12例,30%~49%TBSA4例,小于30%TBSA2例。其真菌培养阳性时间为:烧伤后1周内发生2例,第2周发生6例,第3周发生16例,3周后发生12例。在36例真菌感染患者中有8例死亡,病死率为22.22%。在38份阳性标本中,培养检出最多的为热带假丝酵母菌及白色念珠菌。所检出的真菌除光滑球样酵母菌耐药较严重外,其他真菌对多数抗真菌药物如两性霉素B、氟康唑、伊曲康唑等敏感。念珠球样酵母菌对所有药物敏感,热带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酮康唑、5-氟胞嘧啶等敏感性较好。结论烧伤患者常有真菌感染,当临床怀疑有真菌感染时,应进一步检查确诊,并尽早开始抗真菌治疗。
2004-2006年瑞金医院烧伤病房病原菌分布及分子流行病学分析
王文奎, 韩立中, 杨莉, 倪语星
2009, 25(2): 94-97.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09.02.007
摘要:
目的了解瑞金医院烧伤病房院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耐药性和流行情况。方法2004年1月-2006年12月,从瑞金医院烧伤住院患者创面分泌物、静脉导管、血液、尿液、大便等标本中分离获得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17株,铜绿假单胞菌52株,鲍氏不动杆菌11株。分析3年间该烧伤病房病原菌的分布和药物敏感试验情况;采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对院内感染病原菌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是瑞金医院烧伤病房近年来的3种主要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占首位,而3年间MRSA在金黄色葡萄球菌中的比例分别为77%(63/82)、85%(63/74)、75%(74/99)。3年中MRSA的主要耐药模式为阿米卡星/庆大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左氧氟沙星;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模式为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哌拉西林/头孢他啶/头孢哌酮/氨曲南/亚胺培南;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模式为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哌拉西林/头孢他啶/亚胺培南/环丙沙星。3种细菌行RAPD同源性分析均为同一型别。结论笔者医院烧伤病房存在多种院内感染病原菌,细菌耐药情况严重,对这些细菌流行的控制应成为院内感染防治的重点。
烧伤病房鲍氏不动杆菌质粒介导的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及耐药性传递研究
刘天祥, 薛晓东, 魏莲花, 张永明
2009, 25(2): 98-102.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09.02.009
摘要:
目的调查烧伤病房鲍氏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了解是否存在介导高水平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耐药的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探讨传播机制。方法收集2006年5月-2007年12月从甘肃省人民医院烧伤病房分离的40株鲍氏不动杆菌,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其对20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琼脂稀释法测定其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奈替米星、异帕米星和卡那霉素6种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MIC;PCR扩增5种甲基化酶基因armA、rmtA、rmtB、rmtC、rmtD;阳性PCR产物纯化测序;碱裂解法提取质粒;接合实验及质粒转化实验确定耐药性传递方式。结果40株鲍氏不动杆菌对6种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72.5%、72.5%、70.0%、67.5%、70.0%、70.0%;对6种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全部耐药的菌株有25株占62.5%,其中armA基因阳性10株占40.0%,未检出rmtA、rmtB、rmtC、rmtD阳性菌株。10株转化子、10株接合子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均高度耐药,MIC≥256μg/mL者全部携带armA基因。结论烧伤病房鲍氏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耐药率极高,从中检出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armA且位于质粒染色体上。
烧伤创面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与可移动遗传元件的关系
胡锡浩, 许小敏, 糜祖煌, 范友芬, 冯伟云
2009, 25(2): 103-105.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09.02.010
摘要:
目的了解分离自烧伤患者创面的铜绿假单胞菌(PA)耐药性与菌株中质粒、转座子、整合子3种可移动遗传元件的关系。方法32株PA分离自宁波市第二医院烧伤患者创面分泌物标本。采用GNS-448药敏卡及K—B纸片扩散法测定PA的药物敏感性。采用PCR扩增及序列分析法,检测PA中质粒、转座子、整合子遗传标记基因traA、traF、tnpA、tnpU、rnerA和intI 1。结果32株PA对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43.7%、32.0%、46.8%、49.9%,对哌拉西林、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氨曲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均在56.0%以上。32株PA中17株携带了转座子和(或)整合子遗传标记,其中tnpA与merA同时阳性1株,merA与intI 1同时阳性8株;单独tnpA阳性1株,单独merA阳性2株,单独intI 1阳性5株。结论分离自宁波市第二医院烧伤患者创面的PA耐药情况严重,可能与其转座子和(或)整合子携带率较高有关。
血必净促进内毒素/脂多糖刺激调节性T淋巴细胞凋亡并介导辅助性T淋巴细胞漂移的作用
戴新贵, 姚咏明, 艾宇航, 于燕
2009, 25(2): 106-110.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09.02.011
摘要:
目的了解血必净注射液促进LPS刺激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细胞)凋亡过程及介导辅助性T淋巴细胞(Th)漂移的调节作用。方法免疫磁珠法分选获得大鼠脾脏CD4^+CD25^+Treg细胞,分为常规培养对照组、抗CD3/CD28组、抗CD3/CD28+LPS组、抗CD3/CD28^+血必净组和抗CD3/CD28+LPS+血必净组,培养3d后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reg细胞凋亡率及叉头翼状螺旋转录因子3(Foxp3)表达。将CD4^+CD25^+Treg细胞与CD4^+CD25^-T淋巴细胞1:1培养,伴刀豆球蛋白A刺激68h,检测上清液中Th1分泌的γ干扰素(IFN-γ)、Th2分泌的IL-4、Th17分泌的IL-17水平。结果抗CD3/CD28+LPS+血必净组Treg细胞凋亡率为(45.14±2.7)%,明显高于抗CD3/CD28+LPS组[(29.4±1.6)%,P〈0.01];2组Foxp3平均荧光强度分别为95±9、14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抗CD3/CD28+LPS+血必净组IFN-γ分泌水平显著高于抗CD3/CD28+LPS组(P〈0.01),IL4则呈相反变化(P〈0.05),抗CD3/CD28+LPS+血必净组IFN-γ/IL-4较对照组升高(P〈0.01);抗CD3/CD28+血必净组IL-17分泌水平较抗CD3/CD28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CD4^+CD25^+Treg细胞活化介导了Th1向Th2功能性极化;血必净对LPS诱导的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有重要调节作用,可促进CD4^+CD25^+Treg细胞凋亡并介导Th2向Th1漂移,从而缓解细胞免疫抑制状态。
外源性一氧化碳释放分子2抑制脓毒症时组织因子的表达
孙炳伟, 石庚生, 张萍, 邹向前, 陈曦
2009, 25(2): 111-114.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09.02.013
摘要:
目的了解外源性一氧化碳释放分子2(CORM-2)对脓毒症时组织因子(TF)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并分为正常对照组、LPS组(用10μg/mL LPS孵育,浓度下同)、LPS+二甲亚砜组及LPS+10μmol/L CORM-2组、LPS+50μmol/LCORM-2组、LPS+100μmol/LCORM-2组,培养4h后检测HUVEC的TF活性、TF蛋白表达和核因子κB的活性。将45只雄性C57 BL/6小鼠随机分成健康对照组5只、盲肠结扎和穿孔术(CLP)组20只和CLP+CORM-2组20只。CLP+CORM-2组除伤后注射8.0mg/kg CORM-2外,其他处理与CLP组相同。于术后2、6、12、24h(每时相点5只小鼠)检测血浆TF、TF途径抑制物(TFPI)水平,同时检测健康对照组相应指标。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LPS组HUVEC的TF活性明显升高(P〈0.05),TF蛋白表达增加,核因子κB活性增强;LPS联合3种不同浓度CORM-2处理组的TF活性呈浓度依赖性下降,核因子κB活性、TF蛋白表达减弱。CLP组小鼠血浆TF水平从术后6h[(80.0±11.9)pg/mL]开始上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58.4±6.9)pg/mL,P〈0.05];术后24h开始下降,但仍高于健康对照组。CLP组血浆TFPI水平未见明显变化。与健康对照组[(12.4±2.8)ng/mL]比较,CLP+CORM-2组小鼠术后6、12h血浆TFPI水平[分别为(23.7±3.5)、(24.4±5.0)ng/mL]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外源性CORM-2能明显抑制TF活性,减少TF蛋白表达,抑制核因子κB活性;同时明显减少脓毒症时血浆TF水平,提高TFPI水平,有效防止凝血系统活化,维持促凝、抗凝系统的平衡。
CD14基因启动子区-159位点多态性在重度烧伤患者中的分布及意义
董宁, 姚咏明, 于燕, 曹玉珏, 盛志勇
2009, 25(2): 115-118.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09.02.014
摘要:
目的了解CD14基因启动子-159C/T基因多态性与严重烧伤患者CD14 mRNA表达及血浆可溶性CD14(sCD14)水平的关系。方法2004年6月-2006年6月,选择2个笔者单位收治的烧伤总面积大于或等于30%TBSA的患者77例,分别于伤后1、3、5、7、14、21、28d抽取患者静脉血,采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检测血浆CD14-159C/T基因多态性,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RT—PCR法检测患者血浆sCD14的含量及白细胞CD14 mRNA表达。结果77例患者的CD14基因C-159T基因型中,CC纯合子型7例占9.1%、TC杂合子型49例占63.6%、TT等位基因纯合子型21例占27.3%,T等位基因和C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分别为59.1%和40.9%。经检验表明,此研究群体达到了Hard—Weinberg平衡。7例CC纯合子型患者中并发脓毒症3例占42.9%,49例TC杂合子型并发该症38例占77.6%,21例TT等位基因纯合子型并发该症15例占71.4%。3例CC纯合子型脓毒症患者中,1例出现MODS;38例TC杂合子型脓毒症患者19例出现MODS占50.0%;15例TT等位基因纯合子型脓毒症患者10例出现MODS占66.7%。伤后7~21d TC杂合子型、TT等位基因纯合子型患者外周血CD14 mRNA表达明显高于CC纯合子型患者(P〈0.05或P〈0.01)。伤后7dTC杂合子型、TT等位基因纯合子型患者CD14 mRNA表达达高峰,分别为1.18±0.25、1.15±0.35。烧伤后TC杂合子型、TT等位基因纯合子型患者血浆中sCD14含量较高,伤后5d CC纯合子型患者血浆sCD14含量(85±46)μg/L显著低于TC杂合子型患者[(134±43)μg/L,P〈0.01];伤后21、28d TC杂合子型、TT等位基因纯合子型患者sCD14含量明显高于CC纯合子型患者(P〈0.01)。结论大面积烧伤后CD14基因启动子-159位点多态性TT基因型可能是烧伤感染患者发生MODS的主要基因标志物之一。携带TT基因型的烧伤脓毒症患者并发MODS概率高于其他基因型。
烧伤后真菌感染研究进展
罗高兴, 彭毅志, 吴军
2009, 25(2): 119-121.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09.02.015
摘要:
真菌是引起临床感染的重要病原微生物之一,临床血液培养结果显示,白色念珠菌在常见病原微生物中排位第4。近年来真菌感染发生率有进一步增高的趋势,一些条件性致病菌、腐生菌、罕见种属真菌感染越来越多见。虽然新的抗真菌药物不断出现,但深部真菌感染、全身性真菌感染的预后很差,患者病死率极高。因此,真菌感染受到广大临床工作者的高度重视。血液病学、肿瘤学、器官移植学等学科均对临床真菌感染进行了较系统、
消息
关于本刊推出科室简介的说明
2009, 25(2): 102-102.
摘要:
《中华烧伤杂志》征订启事
2009, 25(2): 102-102.
摘要:
2009年第六届全国烧伤救治专题研讨会通知
2009, 25(2): 114-114.
摘要:
由《中华烧伤杂志》编辑委员会及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主办、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承办的“第六届全国烧伤救治专题研讨会”(专题学术组稿会),定于2009年6月19—23日在西安市召开。该会是《中华烧伤杂志》组织优秀稿件、保持期刊学术水平处于领先地位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学术交流和学科发展的重要手段。
本刊提供抽印本/单行本印制服务
2009, 25(2): 132-132.
摘要:
第二十一届全军烧伤外科学术会议征文通知
2009, 25(2): 152-152.
摘要:
警钟
静脉注射奥美拉唑致烧伤患者精神异常二例
梁钢, 孙建平, 娄玉兰, 金伟英
2009, 25(2): 110-110.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09.02.012
摘要:
例1男,30岁,火焰烧伤全身多处,伤后1h收入笔者单位。创面分布于躯干、臀部、左上下肢,总面积28%,其中深Ⅱ度8%、Ⅱ度20%TBSA。入院后给予液体复苏、静脉注射奥美拉唑(西安利君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54206,下同)40mg,2次/d等处理。伤后3d患者出现精神异常,表现为易激动、谵语、幻觉、失去自控力等,
快速通道
人角质形成细胞基因导入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
王丽华, 彭代智, 周新, 刘敬, 王勇, 何升东, 何斌, 郑必祥, 董征学
2009, 25(2): 122-125.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09.02.016
摘要:
目的了解不同大小质粒和不同基因转染法对人KC基因导入效率的影响。方法采用脂质体转染法、阳离子多聚物转染法、电穿孔联合细胞核转染试剂转染法、慢病毒感染法,分别将不同大小的质粒[pSUPER-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pEGFP—N2、pHSER-绿色荧光蛋白(GFP)、ploxP-EGFP]导入人永生化KC株HaCaT细胞和人胚肾细胞株293FT细胞(后者为对照)。于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GFP的表达,计算转染率。结果(1)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可将4种质粒导入HaCaT细胞(转染率1.0%~3.3%)及293FT细胞(转染率80.0%~84.7%)。(2)阳离子多聚物转染法亦可将4种质粒导入HaCaT细胞(转染率为1.0%~3.7%)和293FT细胞(转染率81.3%~86.7%)。(3)采用电穿孔联合细胞核转染试剂转染法,可以将2种较小片段质粒pSUPER—EGFP和pEGFP-N2导入HaCaT细胞,转染率分别为22.3%和19.0%;而2种较大片段质粒pHSER-GFP和ploxP-EGFP的转染率分别为4.0%和3.3%。(4)pHSER-GFP经慢病毒包装后,导入HaCaT细胞的转染率高达97.0%,明显优于前3种转染法。结论脂质体转染法、阳离子多聚物转染法较难将外源性基因导入人KC,慢病毒感染法的转染率明显优于电穿孔联合细胞核转染试剂转染法;不同大小质粒对转染率有明显影响
论著
瘢痕疙瘩分泌性卷曲相关蛋白2与骨母细胞特异性因子2的相互作用
王珍祥, 陶熹, 李世荣
2009, 25(2): 126-128.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09.02.017
摘要:
目的验证分泌性卷曲相关蛋白2(SFRP2)与骨母细胞特异性因子2(OSF-2)的相互作用。方法构建能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带人膜联蛋白(HA)标签的OSF-2融合蛋白重组载体pCMV—HA—OSF-2,经酶切鉴定确认后,与Myc—SFRP2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MV-HA-SFRP2单独或共转染人HK293细胞,利用免疫共沉淀技术及蛋白质印迹法验证OSF-2与SFRP2的相互作用。结果重组载体经酶切电泳后,显示近800bp处的条带为酶切后的目的片段SFRP2编码基因,近2500bp处的条带为酶切后目的基因OSF-2。表明pCMV-Myc-SFRP2和pCMV-HA—OSF-2均构建成功。HK293细胞单独转染pCMV—Myc—SFRP2或pCMV-HA-OSF-2后,未检测到HA—OSF-2的表达;当pCMV—Myc—SFRP2和pCMV—HA,OSF-2共转染后,经Myc抗体进行免疫沉淀可见HA—OSF-2表达。结论HA—OSF-2的重组载体能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HA—OSF-2与SFRP2间存在相互作用。
褪黑素对烫伤大鼠毛囊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
张军, 胡大海, 陈刚, 白晓智, 汤朝武
2009, 25(2): 129-132.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09.02.018
摘要:
目的了解早期应用褪黑素对烫伤大鼠皮肤残留毛囊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8只雄性SD大鼠分为烫伤组、治疗组和假伤组,每组6只。在烫伤组和治疗组大鼠背部造成30%TBSA的深Ⅱ度烫伤,假伤组浸入37℃水中25S致假伤。烫伤组和治疗组大鼠在伤后1h补充平衡盐液抗休克,假伤组不补液。治疗组大鼠伤后1min和8、16h腹腔注射褪黑素溶液(10mg/kg)。烫伤组和假伤组腹腔注射相同剂量的乙醇-等渗盐水溶液(两者体积比为1:99)。于伤后6、12、24h采集各组大鼠致伤区皮肤组织,检测丙二醛(MD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采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致伤区皮肤组织残留毛囊细胞凋亡情况。结果烫伤组大鼠伤后各时相点皮肤组织MDA含量均显著高于假伤组(P〈0.01),且伤后12h升高达峰值;治疗组MDA含量较烫伤组明显降低(P〈0.05)。GSH的变化情况与MDA相反。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见残留的毛囊细胞呈蓝色,凋亡细胞呈绿色。烫伤组伤后6、12、24h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0.2±3.4)%、(31.2±3.6)%、(22.4±2.7)%,均明显高于假伤组[(4.3±2.3)%、(5.1±2.5)%、(4.1±2.4)%,P〈0.01]。治疗组伤后6、12、24h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0.9±3.2)%、(19.1±3.7)%、(13.1±3.4)%,均明显低于烫伤组(P〈0.05)。烫伤组各时相点caspase-3阳性细胞评分均高于假伤组(P〈0.01),而治疗组均低于烫伤组(P〈0.05)。结论大面积深Ⅱ度烫伤后,大鼠氧化应激水平与毛囊细胞凋亡率关系密切;早期应用褪黑素,可以改善机体的氧化应激程度,进而对皮肤残留的毛囊细胞产生抗凋亡作用。
膨体聚四氟乙烯覆盖创面的实验研究
田田, 李英春, 周斌, 张培建
2009, 25(2): 133-136.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09.02.019
摘要:
目的了解高分子材料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作为创面覆盖材料的可行性。方法将45只SD大鼠背部制成全层皮肤至筋膜层损伤创面后分为:自体移植组,创面行自体皮片回植;异体移植组,以15只Wistar大鼠为供皮鼠,将皮片移植于SD大鼠创面;实验组,在创面上覆盖ePTFE。每组15只SD大鼠。肉眼观察各组大鼠创面愈合情况。于术后3、7、14d切取各组大鼠创面组织标本行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组织切片中巨噬细胞、Fb、淋巴细胞数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γ干扰素(IFN-1)和IL-2表达水平。结果自体移植组、实验组大鼠创面愈合良好,未见红肿及感染征象;异体移植组大鼠术后8d出现排斥反应,表皮有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创缘红肿。各时相点异体移植组镜下可见巨噬细胞、Fb、淋巴细胞数量均高于实验组和自体移植组(P〈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见,术后7d异体移植组IFN-γ和IL-2表达的平均灰度值分别为129±7、113.7±2.7,均明显低于自体移植组(189±6、180.3±3.7,P〈0.01)和实验组(144±8、137.5±1.9,P〈0.01)。结论ePTFE可引起较小的炎性反应及异物反应,置于受损创面上未见不良反应,可以将其作为创面覆盖材料。
腹内压对大鼠生理指标的影响及腹压监测法相关性研究
葛亮, 何谦, 张少波, 程君涛, 张诚华
2009, 25(2): 137-139.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09.02.020
摘要:
目的了解腹内压(IAP)对大鼠呼吸、循环、肾功能的影响,以及间接测压法是否具有与直接测压法同样的意义。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健康对照组、IAP1-5组(IAP值分别为5、10、15、20、25mmHg,1mmHg=0.133kPa),每组10只大鼠。记录各组大鼠呼吸、循环、肾功能的生理指标以及IAP检测值,并将经下腔静脉及膀胱测得的间接测压值与直接测压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IAP1组大鼠与健康对照组各指标接近;IAP2组PaO2显著降低(P〈0.05),血清肌酐、尿素氮含量显著升高(P〈0.05);IAP3组、IAP4组除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外,其余指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IAP5组PaO2、平均动脉压显著降低(P〈0.01),其余指标升高(P〈0.05或P〈0.01)。2种间接测压值与直接测压值均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937、0.955,P〈0.01)。结论IAP对大鼠呼吸、循环、肾功能均有影响,但程度不同;经下腔静脉、膀胱间接测压法可替代损伤较大的直接测压法。
早期肠内免疫营养对烫伤小鼠肠道免疫功能的影响
范骏, 孟庆延, 郭光华, 谢勇, 李悦, 胡复荪, 修一平, 李泰然, 马靓
2009, 25(2): 140-143.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09.02.021
摘要:
目的了解早期免疫强化肠内营养对烫伤小鼠肠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4只雄性BALB/c小鼠制作20%TBSA Ⅲ度烫伤模型,采用简单随机法分成2组,每组12只。普通营养组:于伤后2h开始经口灌喂普通肠内营养剂;免疫营养组:方法同前,在普通营养剂基础上加入谷氨酰胺和精氨酸。2组营养剂糖、脂肪、蛋白质供热比均为82:3:15,热量与氮之比为150:1。每只小鼠营养摄入按732.2kJ·kg^-1·d^-1计算,第1天摄入标准量的1/3,第2天摄入标准量的1/2,第3天起摄入全量,每天的计划量分4~6次喂完。2组营养摄入为等氮、等热量、等体积。小鼠连续灌喂7d后处死,取全段小肠。另取10只同品系小鼠作为健康对照组,同法取材。记录肠集合淋巴结细胞总数,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结中CD3^+、CD4^+、CD19^+及凋亡细胞变化,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肠IgA变化。结果健康对照组、普通营养组、免疫营养组小鼠肠道淋巴结细胞总数分别为(4.5±0.6)×10。、(2.3±0.4)×10^6、(3.8±0.5)×10^6个,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后2组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但免疫营养组高于普通营养组(P〈0.05);3组小鼠肠道淋巴结CD3^+、CD4^+、CD19^+细胞数比较情况类似于淋巴结细胞总数。健康对照组、普通营养组、免疫营养组淋巴细胞凋亡率分别为(4.8±2.1)%、(12.7±2.4)%、(8.0±1.7)%,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后2组小鼠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P〈0.05),但免疫营养组低于普通营养组(P〈0.05)。健康对照组、普通营养组、免疫营养组肠IgA水平分别为(42±7)、(35±6)、(38±6)μg/cm,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后2组水平明显减低(P〈0.05),但免疫营养组高于普通营养组(P〈0.05)。结论用强化免疫营养剂进行早期肠内营养,可以改善烫伤小鼠肠道免疫功能。
产品信息
海肤康人工皮膜
2009, 25(2): 143-143.
摘要:
海肤康人工皮膜是以甲壳胺为主要原料制成的烧伤创面覆盖材料。透气、透湿,结构强度高,生物相容性好。具有保护创面、促进皮肤细胞增生的作用。使用方法简单,不需更换,直至创面愈合自行脱落。愈合创面平整,少留瘢痕,无过敏和排斥反应。
经验交流
大面积烧伤患者微粒皮移植术后异体皮占位三例
周劲松, 罗高兴, 林海波, 曾明, 杨世伟, 张帅, 彭毅志, 胡嘉念
2009, 25(2): 147-147.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09.02.024
摘要:
微粒皮移植术已广泛应用于大面积深度烧伤的治疗。为了有利于所移植自体微粒皮在创面的成活、生长及扩展,常需应用异体(种)皮覆盖以保证治疗效果。优良的异体皮是烧伤创面自体微粒皮移植后较佳覆盖物,但移植后的免疫排斥反应往往使异体皮在短时间内被排斥,
烧伤诱发IgA肾病14例
李小毅, 王浩, 季天海, 冯智, 程君涛
2009, 25(2): 148-149.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09.02.025
摘要:
IgA肾病(IgAN)为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之一,是具有同一免疫特征而病理及临床表现多样的症候群。机体烧伤后,休克、创面渗出感染、坏死组织感染等因素导致血液循环中高浓度免疫复合物沉积,诱发IgAN。近30年来虽有不少研究报道阐释IgAN发病机制,但尚未明了。
逆行胫后动脉皮支蒂隐神经-大隐静脉复合瓣修复足底创面11例
黄永新, 詹新华, 傅福仁, 刘世康, 谢洋春, 范金财, 朱剑仙, 吴祖煌
2009, 25(2): 149-151.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09.02.026
摘要:
2006年5月-2008年5月,笔者应用逆行胫后动脉皮支蒂隐神经-大隐静脉复合瓣修复足底部软组织缺损患者11例,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Ⅳ度烧伤15例
梁钢, 孙建平, 张庆洋, 张水良, 王永军
2009, 25(2): 151-152.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09.02.027
摘要:
近年来随着临床解剖学研究的深入及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穿支皮瓣越来越受到关注,并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2006年1月-2008年6月,笔者应用小腿及足部穿支皮瓣逆转修复足踝部Ⅳ度烧伤创面15例,现介绍如下。
足内侧皮瓣修复拇趾掌侧电击伤六例
李栋梁, 李庆霞, 彭毅志
2009, 25(2): 155-155.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09.02.029
摘要:
本组患者6例,其中男5例、女1例,年龄18~36岁,平均27岁。均为足部拇趾掌侧电击伤,面积4cm×3cm~7cm×6cm。伤后5~7d行手术治疗。
国外医学信息
德国烧伤外科简况
唐洪泰
2009, 25(2): 153-155.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09.02.028
摘要:
2006年7月-2008年3月,笔者作为我军近年来首位派往德国的军事医学留学生,在德国进行了为期21个月的学习和工作。此间有幸先后在3家烧伤中心参加临床工作,并在1家烧伤中心进行了短期学习交流,参加3次国际学术交流会、1期烧伤专修班及1期战创伤急救培训班。通过临床工作、学术交流和对德文文献资料的研究,对德国烧伤外科的情况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现整理成文供国内同行参阅。
综述
毛囊干细胞及其增殖分化研究进展
胡孝辉, 方勇
2009, 25(2): 156-158.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09.02.030
摘要:
毛囊能够提高皮肤创伤愈合速度及质量,减少瘢痕形成。毛囊干细胞(HSC)是构建组织工程皮肤的理想种子细胞,参与组织损伤的修复并具有分化为包括表皮、皮脂腺和汗腺在内的全部皮肤上皮细胞的潜能,同时具有定向形成软骨和神经的能力。
书评
瘢痕学“百科全书”——《现代瘢痕学》第2版
孙永华
2009, 25(2): 159-160.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09.02.031
摘要:
由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蔡景龙教授主编,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李荟元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刘伟教授、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李世荣教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高建华教授、山东省立医院王德昌教授等专家任副主编,中国工程院张涤生院士和王正国院士作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