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6年  第32卷  第6期

专家论坛
进一步重视特殊原因创面的精确评估
贾赤宇
2016, 32(6): 321-322.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6.06.001
摘要:
专家述评
建立多学科合作机制精准治疗特殊原因创面
刘毅
2016, 32(6): 323-325.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6.06.002
摘要:
科技快讯
局部应用抗生素可有效治疗猪Ⅲ度烧伤合并金黄色葡萄球菌或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张园园(译者), 贾赤宇(审校者)
2016, 32(6): 325-325.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6.06.101
摘要:
经颅直流电刺激对烧伤创面处理中疼痛引起焦虑的作用
张同威(译者), 贾赤宇(审校者)
2016, 32(6): 325-325.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6.06.102
摘要:
电烧伤后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和骨质疏松症
张园园(译者), 贾赤宇(审校者)
2016, 32(6): 330-330.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6.06.103
摘要:
特殊原因创面
外科干预治疗模式在窦道型结核性创面中的临床应用
贾赤宇, 李鹏程, 程琳, 郑梦利, 金文波, 吴玉家, 常春娟, 张园园, 舒彬, 尹斌
2016, 32(6): 326-330.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6.06.003
摘要:
目的 回顾性探讨外科干预治疗模式在窦道型结核性创面修复中的效果。 方法 2010年1月—2015年10月,笔者单位收治符合入选标准的43例窦道型结核性创面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和患者意愿,将患者分为试验组38例和对照组5例。试验组患者首先口服抗结核药物至少3周,采用磁共振成像结合三维重建软件精确评估创面;然后彻底切除窦道及其周围失活组织,并行VSD治疗(负压值为-26.6 kPa,持续吸引1~2周,每7天更换1次敷料);再通过直接缝合或移植皮片、皮瓣覆盖创面。对照组患者首先口服抗结核药物至少3周,然后于门诊常规换药处理,每3天更换1次敷料。2组患者均于治疗结束后口服抗结核药物至少6个月,并随...
富血小板血浆联合负压伤口疗法治疗患者开胸术后胸骨骨髓炎和窦道的效果
郝岱峰, 冯光, 李涛, 褚万立, 陈泽群, 李善友, 张新健, 赵景峰, 赵帆
2016, 32(6): 331-335.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6.06.004
摘要:
目的 观察应用富血小板血浆(PRP)联合持续负压伤口疗法(NPWT)治疗开胸术后切口不愈合伴胸骨骨髓炎和窦道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5年6月笔者单位收治的62例开胸术后切口不愈合伴胸骨骨髓炎和窦道患者,按是否采用PRP治疗,将2011年3月—2012年12月收治的22例患者纳入单纯NPWT组,2013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40例患者纳入联合治疗组。单纯NPWT组患者于清创手术后仅行持续NPWT(负压值为-15.96~-13.30 kPa);联合治疗组患者于清创手术后使用当天制备的PRP凝胶[PRP中血小板计数(1 450~1 800)×109/L,每次使用10~1...
痛风创面的综合治疗
王刚, 刘毅, 张鲜英
2016, 32(6): 336-337.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6.06.005
摘要:
目的 观察综合治疗痛风创面的疗效。 方法 2013年1月—2015年10月,笔者单位收治8例痛风患者共10处创面。创面大小2.5 cm×0.5 cm~3.5 cm×2.5 cm。采用口服药物降尿酸,待血尿酸水平接近正常水平、创基条件改善明显后行手术清创。术中彻底清除失活及不健康组织,再经直接缝合或移植自体皮片修复创面;对创基条件不理想者覆盖异体皮,通过换药促进创面愈合。术后继续行降尿酸对症治疗,并辅以红光照射。 结果 8处创面术后2周愈合;2处创面通过换药术后1个月余愈合。随访5~8个月,痛风创面均未复发。 结论 联合内科降尿酸、外科手术清创、换药及物理疗法等综合治疗痛风创面,能达到促进创面愈...
示指残端截骨牵引转位再造拇指一例
侯春胜, 刘庆叶, 雷晋
2016, 32(6): 338-339.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6.06.006
摘要:
晒黑灯致晒伤一例
王姗, 谢卫国
2016, 32(6): 340-340.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6.06.007
摘要:
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的诊疗进展
孙威, 闵定宏, 郭光华
2016, 32(6): 341-344.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6.06.008
摘要:
论著
乌司他丁对严重烧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李俊聪, 胡超, 杨红明, 姚咏明
2016, 32(6): 345-350.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6.06.009
摘要:
目的 初步评价乌司他丁对严重烧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笔者单位2013年3月—2015年10月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严重烧伤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并结合患者个人意愿分为常规治疗组20例和乌司他丁治疗组20例。常规治疗组患者入院后给予抗休克、抗感染、清创、植皮、营养支持等治疗,乌司他丁治疗组患者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入院后第1天开始静脉滴注乌司他丁,每日2次,每次8×105 U,连续7 d。治疗1、3、5、7 d,抽取2组患者外周静脉血;另选20名健康志愿者为健康对照组,于试验开始后第1天统一抽取其外周静脉血。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比例,酶标仪检测...
福州某医院烧伤住院患儿流行病学调查
李琳, 林仁琴, 许乐, 潘琼, 戴嘉喜, 江美云, 陈昭宏
2016, 32(6): 351-355.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6.06.010
摘要:
目的 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烧伤住院患儿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完善及时有效的儿童烧伤防治系统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12年7月—2015年6月烧伤科收治的14岁及以下烧伤住院患儿的病历资料,统计性别和年龄、致伤地点和原因、致伤时间、伤情、伤后入院时间和现场处理、住院天数和治疗情况等。另将患儿分为4个年龄段:小于或等于1岁、大于1岁且小于或等于3岁、大于3岁且小于或等于7岁、大于7岁且小于或等于14岁,统计各年龄段患儿性别和致伤原因。将患儿受伤入院月份划分为春季(3—5月)、夏季(6—8月)、秋季(9—11月)及冬季(12月—次年2月),统计各季节中患儿致伤原因。统计男女患儿烧伤严重程度,不...
负压伤口疗法联合猪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四肢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疗效
刘伟, 李峰, 陈鑫, 潘青
2016, 32(6): 356-362.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6.06.011
摘要:
目的 观察负压伤口疗法(NPWT)联合猪ADM敷料修复非手术治疗患者四肢深度烧伤创面的效果。 方法 2012年6月—2015年12月,笔者单位收治符合入选标准的32例深Ⅱ~Ⅲ度四肢烧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并结合患者个人意愿分为NPWT组(应用间歇式负压吸引模式治疗,负压值为-16.6 kPa)10例、ADM组(应用猪ADM敷料治疗)7例和NPWT+ADM组(同前联合间歇式负压吸引与猪ADM敷料治疗)15例,治疗21 d后,残余创面采用磺胺嘧啶银常规换药处理。于治疗7、14、21 d,行创面大体观察、记录创面引流液量、计算创面愈合率;于治疗前和治疗21 d分别进行创面分泌物细菌学培养,统计细菌...
大鼠坐骨神经电损伤后背根神经节中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表达变化及其对感觉传导功能的影响
王广宁, 李学拥, 徐晓丽, 任盼
2016, 32(6): 363-369.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6.06.012
摘要:
目的 研究大鼠坐骨神经电损伤后脊髓背根神经节(DRG)中大电导钙激活钾(BKCa)通道表达变化及其对感觉传导功能的影响。 方法 取成年SD大鼠136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8只,假电伤组及75、100、125 V电伤组各32只。正常对照组大鼠不做处理,假电伤组大鼠仅行左侧坐骨神经主干钝性分离,75、100、125 V电伤组大鼠左侧坐骨神经主干造成相应电压电损伤。正常对照组大鼠于饲养1周时,假电伤组及各电伤组大鼠于伤后3 d及1、2、3周,每组各取8只测定大鼠机械缩足反射阈值(PWMT),其中100 V电伤组大鼠伤后1周行前述检测后于鞘内注射NS1619,注射后3 h内每隔30分钟测定...
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液对人成纤维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
吴骐而, 吕璐, 辛海明, 罗亮, 童亚林, 莫永亮, 岳毅刚
2016, 32(6): 370-375.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6.06.013
摘要:
目的 探讨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hAMSC)培养上清液(hAMSC-CS)对人Fb生物学功能的影响。 方法 (1)取废弃胎盘新鲜羊膜组织,分离hAMSC,并进行传代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培养3 d及第3代hAMSC形态。(2)取2批次第3代hAMSC,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波形蛋白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CD90、CD73、CD105及CD45表达。(3)收集培养72 h的第3代hAMSC-CS,ELISA法检测其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EGF、bFGF的含量。(4)取包皮环切术后废弃包皮,分离人Fb,并进行传代培养。采用第3代人Fb进行以...
经验交流
自制简易负压封闭引流装置用于大张自体皮移植术后固定44例
曹胜军, 王凌峰, 巴特
2016, 32(6): 376-377.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6.06.014
摘要:
护理专栏
21例昆山爆炸事故患者救治中多学科协作护理管理经验
吴红, 谢卫国, 王德运, 张伟, 丁晶
2016, 32(6): 378-380.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6.06.015
摘要:
成批烧伤救护中分层-工作坊联合教学模式在护士翻身床使用培训中的应用
陈超, 马丽梅, 张昕屏, 刘艳, 简春梅, 王冬梅, 董利艳, 张波
2016, 32(6): 380-381.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6.06.016
摘要:
综述
乙酸抗细菌生物膜作用的研究进展
高欣欣, 金正花, 陈欣欣, 于家傲
2016, 32(6): 382-384.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6.06.017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