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9年  第35卷  第12期

标准与讨论
内镜技术治疗慢性窦道(腔)创面诊疗规范(试行版)
马先, 唐佳俊, 吴敏洁, 刘英开, 董炜, 奥布力阿西木·牙库普, 陆勇, 黄丽芳, 周景祺, 董叫云, 陆树良
2019, 35(12): 833-838.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9.12.001
摘要: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创面修复中心近期开展了"内镜支持下的窦道(腔)处理技术及其相关辅助方法的探索"的相关研究,该项技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在研究中得到证实,在临床上也取得了良好效果。为促进该项新技术进一步推广普及和相关研究深入开展,笔者团队将前期积累的理论认知和技术经验予以总结,并成文为《内镜技术治疗慢性窦道(腔)创面诊疗规范(试行版)》,包括内镜技术治疗创面适用对象、诊疗流程及分型标准、愈合标准、风险评估和预防措施4个部分,以利于内镜技术在创面修复领域的规范应用,充分发挥其技术优势、防范风险,并为将来正式版诊疗规范的形成提供参考。

科技快讯
1-磷酸鞘氨醇通过促进血管生成与炎性细胞聚集加速创面愈合及抑制瘢痕形成
陈巧儒(译者), 岑瑛(审校者)
2019, 35(12): 838-838.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9.12.101
摘要:
A型肉毒素注射剂对术后瘢痕预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
王哲翰(译者), 岑瑛(审校者)
2019, 35(12): 854-854.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9.12.102
摘要:
甲状腺切除术后早期A型肉毒素注射治疗瘢痕的合适时机:线性瘢痕研究
刘若琳(译者), 岑瑛(审校者)
2019, 35(12): 865-865.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9.12.104
摘要:
肿瘤抑制素M通过对抗TGF-β 1对纤维化标志物的诱导作用抑制瘢痕过度形成
黄嘉诚(译者), 岑瑛(审校者)
2019, 35(12): 865-865.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9.12.103
摘要:
专家论坛
瘢痕的研究新进展及临床治疗
岑瑛, 刘睿奇
2019, 35(12): 839-841.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9.12.002
摘要:

瘢痕形成是皮肤在受到损伤之后的异常愈合过程。瘢痕形成的机制尚未明确,且多项研究表明其受多种因素影响。基于瘢痕中存在的胶原过度沉积,众多学者展开了包括瘢痕机制、病理表现、治疗方法等多方面的研究。在瘢痕治疗方面,多种传统治疗方法与新型治疗方法的结合成为一种趋势,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了解瘢痕研究的新进展,并将其与临床治疗转化结合,有利于在工作中更好地制订预防瘢痕形成的策略和治疗方案。

细菌生物膜与慢性创面感染
于家傲, 高欣欣
2019, 35(12): 842-847.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9.12.003
摘要:

细菌通常以生物膜的形式在慢性创面上定植、繁殖和侵袭性生长。有别于游离细菌,生物膜内的细菌在表观遗传学、生物学行为,特别是对抗抗生素和宿主免疫等方面均展现出独特的机制。本文介绍了细菌生物膜的组成和结构功能,阐述了细菌生物膜的耐药机制,论述了细菌生物膜感染创面的临床表现特点及生物膜的诊断方法,分析了针对细菌生物膜的治疗策略。谨以此文提示临床医师重视细菌生物膜感染,提倡对细菌生物膜进行深入研究,以提高慢性创面的治疗质量。

论著·瘢痕防治
带血管蒂的邻位动脉穿支轴型皮瓣修复患者面颈部瘢痕畸形的效果
于东宁, 沈余明, 陈欣
2019, 35(12): 848-854.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9.12.004
摘要:

目的 探讨带血管蒂的邻位动脉穿支轴型皮瓣修复患者面颈部瘢痕畸形的效果。 方法 2010年1月—2018年6月笔者单位收治38例面颈部深度烧伤后瘢痕畸形患者,其中男22例、女16例,年龄5~56岁,入院时间为伤后7个月~19年,瘢痕组织松解后创面大小为7.0 cm×4.0 cm~20.0 cm×10.0 cm。19例患者采用上胸部胸廓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皮瓣大小为7.0 cm×5.0 cm~18.0 cm×8.5 cm,其中16例为预扩张皮瓣,3例皮瓣直接使用,胸部置入的扩张器额定容量为300~500 mL,注水扩张1.8~3.1倍;12例患者采用颈横动脉穿支皮瓣修复,皮瓣大小为7.0 cm×4...

扩张后额部皮瓣修复面中部病损的临床效果
彭湃, 丁健科, 刘士强, 唐银科, 楚菲菲, 王占统, 董琛, 陈淑强, 马显杰
2019, 35(12): 855-858.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9.12.005
摘要:

目的 探讨扩张后额部皮瓣修复面中部病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03年1月—2018年12月,笔者单位收治19例面中部病损患者,其中男8例、女11例,年龄为7~52岁。Ⅰ期行扩张术,在患者额部置入1个额定容量为100~170 mL的圆柱形扩张器,注水1~2个月,总注水量为扩张器额定容量2倍左右。Ⅱ期面中部病损切除后创面面积为4 cm×2 cm~9 cm×5 cm,采用以滑车上动脉为蒂或颞浅动脉额支为蒂的额部扩张皮瓣修复面中部病损,患者皮瓣切取面积为5 cm×2 cm~16 cm×6 cm,供区直接拉拢缝合,3周后断蒂。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皮瓣转移、断蒂后血运情况和术后随访治疗效果。 结果 本组...

人脂肪来源干细胞胶治疗皮肤凹陷性瘢痕患者的作用及其机制
欧令东, 张爱君, 李昂, 陶胜军, 徐曼曼, 李强, 金培生
2019, 35(12): 859-865.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9.12.006
摘要:

目的 观察人脂肪来源干细胞胶(SVF-GEL)中细胞因子含量及其体外对表皮、真皮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和临床疗效。 方法 (1)收集笔者单位行脂肪抽吸术获取的女性腹部脂肪抽吸液制备SVF-GEL。取1 mL SVF-GEL和1 mL DMEM高糖培养基,均用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10 g/L青霉素、10 g/L链霉素的DMEM高糖培养基培养24 h,分别设为SVF-GEL组和阴性对照组,样本数均为6,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上清液中表皮生长因子(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2)选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5×105个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SF)、HaCaT细胞分别接种于Transw...

论著
历年烧伤整形学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与资助情况浅析
龚翔, 谢卫国
2019, 35(12): 866-871.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9.12.007
摘要:

目的 了解历年烧伤整形学科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简称科学基金)项目申请和资助情况,为后续基金申请及寻找学科新的研究方向提供参考。 方法 笔者采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年度资助项目统计报告、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查找烧伤整形学科科学基金项目的申请与资助概况,查询时间范围设定为1986—2018年。统计烧伤整形学科2009年—2018年科学基金相关情况,包括科学基金申请与资助数量、资助率及经费,探索、人才、工具、融合等系列各类型项目的申请与资助数量、资助率及经费、资助强度,主要资助科学基金的逐年资助情况,以及烧伤整形学科不同研究方向的资助情况。 结果 (1)33年间,烧伤整形学科科学基金申请和资助数量...

短篇论著
负压伤口疗法结合延期修复治疗会阴部Fournier坏疽
张诚, 刘毅, 孙晓晨, 陈黎明, 肖斌, 徐承新
2019, 35(12): 872-875.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9.12.008
摘要:

目的 探讨负压伤口疗法(NPWT)结合延期修复治疗会阴部Fournier坏疽的疗效。 方法 2010年7月—2018年9月,笔者单位收治16例会阴部Fournier坏疽患者,其中男13例、女3例,年龄30~76岁。Ⅰ期根据病变累及范围彻底清除创面坏死组织后予以NPWT治疗,术后予以全身抗感染及营养支持治疗。Ⅱ期根据创基具体情况选用邻位皮瓣、游离皮瓣及皮片移植的方法修复创面。记录患者平均住院时间、病理诊断结果、皮片和皮瓣存活情况及随访情况。 结果 16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平均住院29.6 d,病理诊断均为坏死性炎症。单纯行NPWT治疗的1例患者经治疗后创面直接愈合;NPWT结合延期修复治疗的5例...

刃厚头皮与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复合移植修复特大面积烧伤患者手部深度创面
郭海雷, 凌翔伟, 刘政军, 徐建军, 林才, 卢才教
2019, 35(12): 876-878.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9.12.009
摘要:

目的 探讨采用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ADM)联合刃厚头皮移植修复特大面积烧伤患者手部深度创面的临床效果。 方法 笔者单位2014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特大面积烧伤合并手深度烧伤患者6例,其中男4例、女2例,年龄21~58岁,烧伤总面积为85%~95%体表总面积(TBSA),深Ⅱ度和Ⅲ度创面之和均>50%TBSA。伤后4~6周在全身麻醉下,对10只手背侧深度创面采用大张刃厚头皮与异体ADM联合移植修复,植皮范围超过掌指关节,包括部分指背深度创面。观察记录手背创面植皮存活情况,手外形及功能恢复的随访情况。 结果 6例患者均救治成功。10只手背侧深度创面移植复合皮术后均存活良好,未出现感...

综述
胸骨切开术后裂开及组织瓣移植修复研究进展
张熠杰, 陈刚, 官浩, 胡大海
2019, 35(12): 879-883.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9.12.010
摘要:

胸骨切开术是心脏、肺脏及纵隔手术中常规的手术路径,而胸骨切开术后裂开是胸骨切开术的常见并发症,其中胸骨切开术后裂开感染是胸心外科常见的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以往胸骨切开术后裂开多采用常规换药、负压伤口疗法、皮肤牵张器等治疗,但这些方法单独应用疗效欠佳,给患者及其家庭造成巨大的痛苦和负担。近几年,采用具有丰富血供的组织瓣修复胸骨切开术后裂开因创面覆盖良好、胸廓重建稳固、感染复发率低及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备受关注。本综述回顾了胸骨切开术后裂开的流行病学特点,并且总结了胸骨切开术后裂开的各种分类方法、不同组织瓣修复术的治疗效果。希望通过本综述,为进一步构建胸骨切开术后裂开治疗体系、形成具体救治指南提供依...

危重烧伤相关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研究进展
沈拓, 常菲, 朱峰
2019, 35(12): 884-887.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9.12.011
摘要:

尽管危重症相关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CIRCI)在诊疗方面已取得较大进步,但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在危重烧伤患者中是否普遍存在,其临床诊治和研究进展如何尚不清楚。危重烧伤是一个累及全身多器官损害的全身性疾病,病程较长,往往存在持续炎症反应、免疫抑制和分解代谢。本文在CIRCI研究基础上,对危重烧伤相关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SBRCI)的流行病学证据、可能作用机制、可疑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等进行简单综述,以期对SBRCI的临床诊治有所帮助。

牙源性干细胞在神经组织工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王鹏, 肖妍, 张红艳
2019, 35(12): 887-890.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9.12.012
摘要:

牙源性干细胞(DSC)是一类从牙体或牙周组织中分离得到的干细胞,包括恒牙牙髓干细胞、脱落乳牙牙髓干细胞、根尖乳头干细胞、牙周膜干细胞、牙囊前体干细胞等,DSC作为种子细胞为神经组织工程研究提供安全有效的细胞来源。本文就这些DSC促进神经修复再生的特点以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纳米氧化锌抗菌性能及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吴宝林, 刘毅
2019, 35(12): 890-893.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9.12.013
摘要:

因具有优良的抗菌性能、生物相容性、抗肿瘤等特性,纳米氧化锌已成为目前组织工程材料研究的新热点。本文对现有纳米氧化锌抗菌性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归纳和分析,深入探讨了纳米氧化锌的抗菌机制,并介绍了当前最新研制出的纳米氧化锌复合材料的抗菌特性及其优点,进一步对纳米氧化锌的未来应用进行了展望。

学术信息
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2019年学术年会纪要
李少珲, 钟宁, 舒斌, 官浩
2019, 35(12): 894-896.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9.12.014
摘要:

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主办的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2019年学术年会于2019年11月6—9日在广东珠海顺利召开。本次年会的主题为"一个中国,一个标准——数据标准化和国家烧伤数据平台建设"。会议共收到投稿2 035篇、电子壁报1 749篇,注册代表1 097人,来自9个国家和地区近2 00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围绕主题,采用青年医师授课大赛、多学科讨论、研习会(workshop)、手术直播等多种新颖形式探讨了烧伤重点领域问题,并着眼人文关怀和创新引领进行了多学科融合探讨,会议现场气氛热烈。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2020年学术年会定于南昌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