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9年  第35卷  第6期

专家论坛
深度烧伤后瘢痕增生挛缩畸形的手术治疗
沈余明
2019, 35(6): 401-404.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9.06.001
摘要:
虽然烧伤救治技术较前有了长足的提高,但深度烧伤后瘢痕增生挛缩畸形的患者并未明显减少,有的患者畸形仍十分严重,不仅影响外观,还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对于瘢痕增生挛缩畸形的治疗,手术仍占主导地位。除皮片移植外,功能部位、暴露部位更多切除瘢痕后移植皮瓣,特别是扩张后皮瓣或穿支皮瓣、扩张后游离皮瓣或穿支皮瓣、预构皮瓣等,以做到既完美修复,又减少供区损伤。对瘢痕挛缩畸形的治疗在积极手术的基础上应兼顾术后康复,做到外形与功能的统一。
论著·瘢痕的手术治疗
扩张穿支皮瓣游离移植治疗儿童严重瘢痕挛缩畸形的效果
朱雄翔, 郑朝, 张冬梅, 朱镇森
2019, 35(6): 405-409.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9.06.002
摘要:
目的 探讨采用扩张穿支皮瓣游离移植治疗儿童严重瘢痕挛缩畸形的效果。 方法 2010年1月—2018年12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收治18例、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收治3例严重瘢痕挛缩患儿。这21例患儿中,男14例、女7例,年龄3~12岁,颈胸粘连15例、颏胸粘连5例、踝关节挛缩1例。根据瘢痕挛缩位置、预计松解后创面大小选定穿支皮瓣的供瓣区和扩张器容量,置入扩张器对皮瓣进行扩张。待扩张至适当容量后,切除松解挛缩瘢痕,依创面设计穿支皮瓣游离移植,皮瓣面积14 cm×6 cm~18 cm×15 cm。统计扩张皮瓣部位,扩张器个数、置入部位、额定容量及注射壶放置位置,皮瓣成活情况,并发症情况,供区修复情...
吻合血管的扩张皮瓣治疗大面积烧伤患者瘢痕挛缩畸形
张伟, 谢卫国, 张卫东, 杨飞, 陈斓
2019, 35(6): 410-416.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9.06.003
摘要:
目的 探讨吻合血管的扩张皮瓣治疗大面积烧伤患者瘢痕挛缩畸形的效果。 方法 2016年4月—2018年2月,笔者单位收治大面积烧伤所致严重瘢痕挛缩畸形患者9例,其中男7例、女2例;年龄23~54岁;共14处瘢痕挛缩畸形及功能障碍,其中面颈部8处、肘部2处、腕及手部4处。于胸腹部置入扩张器,按扩张器额定容量的2~3倍注射生理盐水扩张,扩张满意后手术切除瘢痕,松解挛缩畸形。根据受区缺损所需切取扩张后皮瓣移植,吻合供受区动静脉。观察和记录扩张器个数、注射生理盐水量及扩张时间,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并发症,皮瓣个数、面积、厚度、转移方式,供区修复方法,皮瓣成活情况;随访瘢痕挛缩畸形整复效果,随访时参照李克特量...
穿支皮瓣整复严重烧伤患者四肢大关节部位瘢痕增生挛缩畸形的效果
胡骁骅, 覃凤均, 李娟, 马春旭, 沈余明
2019, 35(6): 417-422.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9.06.004
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穿支皮瓣整复严重烧伤后四肢大关节部位瘢痕增生挛缩畸形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08年1月—2018年1月,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收治严重烧伤后四肢大关节部位瘢痕增生挛缩畸形伴功能障碍患者72例,其中男53例、女19例,年龄5~63岁,累及肩关节28例、肘关节15例、髋关节7例、膝关节17例、踝关节5例。本组患者瘢痕切除松解后创面面积为7 cm×6 cm~34 cm×12 cm,根据关节部位、软组织条件等情况分别采用相应的未经扩张的穿支皮瓣或扩张后穿支皮瓣修复,本组患者皮瓣切取面积为7 cm×6 cm~35 cm×14 cm。供瓣区中51例直接拉拢缝合,21例采用断层皮或网状皮修复。记...
以旋肩胛动脉为蒂的肩胛区皮瓣整复烧伤后腋窝瘢痕挛缩的临床效果
李杉珊, 朱珊, 臧梦青, 陈博, 韩婷璐, 谢婷珺, 刘元波
2019, 35(6): 423-427.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9.06.005
摘要:
目的 探讨以旋肩胛动脉为蒂的肩胛区皮瓣整复烧伤后腋窝瘢痕挛缩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08年12月—2018年12月,笔者单位收治21例烧伤后腋窝瘢痕挛缩患者,其中男12例、女9例;年龄2~48岁,平均17.4岁;依据腋窝瘢痕挛缩的特点,分为Ⅰ型5例、Ⅱ型2例、Ⅲ型5例、Ⅳ型9例;术前肩关节外展角度为20~150°,平均68.33°。瘢痕挛缩切除、松解后创面面积为12 cm×4 cm~33 cm×11 cm,平均18.13 cm×5.41 cm,采用以旋肩胛动脉为蒂的肩胛区皮瓣修复,皮瓣面积为14 cm×5 cm~35 cm×14 cm,平均20.19 cm×7.71 cm。5例患者皮瓣修复术前...
科技快讯
烧伤后大面积不规则瘢痕性脱发的阶段性重建治疗
张慧君(译者), 沈余明(审校者)
2019, 35(6): 416-416.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9.06.101
摘要:
穿支增压转位皮瓣整复颈前瘢痕挛缩
张慧君(译者), 沈余明(审校者)
2019, 35(6): 422-422.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9.06.103
摘要: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行前额大面积扩张岛状皮瓣移植整复面颈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
程琳(译者), 沈余明(审校者)
2019, 35(6): 422-422.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9.06.102
摘要:
W成形术联合A型肉毒素注射治疗面部凹陷性瘢痕
程琳(译者), 沈余明(审校者)
2019, 35(6): 427-427.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9.06.104
摘要:
治疗气管切开后凹陷性瘢痕的一种新技术
张慧君(译者), 沈余明(审校者)
2019, 35(6): 433-433.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9.06.105
摘要:
论著
阿基米德悬吊系统在深度烧伤后膝关节屈曲功能障碍康复中的临床效果
茹天峰, 李菲虹, 袁林, 谢卫国
2019, 35(6): 428-433.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9.06.006
摘要:
目的 观察阿基米德悬吊系统对深度烧伤患者膝关节屈曲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效果。 方法 2015年3月—2017年12月,武汉大学同仁医院暨武汉市第三医院烧伤康复中心收治符合入选标准的37例深度烧伤后膝关节屈曲功能障碍住院患者,纳入本前瞻性对照研究。根据患者入院顺序编号,将18例奇数号、19例偶数号患者分别纳入常规治疗组[男13例、女5例,年龄(42±10)岁]和悬吊治疗组[男13例、女6例,年龄(37±10)岁]。常规治疗组患者常规进行膝关节关节松动治疗、持续被动运动器治疗以及压力治疗;悬吊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阿基米德悬吊系统进行仰卧位膝关节屈伸训练、阻力式微蹲短弧训练。2组患者均以...
脉搏轮廓心排血量监测技术指导大面积烧伤休克期补液的临床意义
蒋南红, 王德运, 李凤, 谢卫国
2019, 35(6): 434-440.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9.06.007
摘要:
目的 探讨脉搏轮廓心排血量(PiCCO)监测技术在临床大面积烧伤休克期补液治疗中的指导意义。 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8年12月笔者单位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大面积烧伤患者65例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根据患者入院顺序编号,将35例奇数号、30例偶数号患者分别纳入常规补液组(男25例、女10例)和PiCCO监测补液组(男21例、女9例),其年龄分别为(48±9)、(44±8)岁,均按第三军医大学休克期补液公式进行补液治疗。常规补液组根据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频率、尿量及患者的临床症状等休克的一般指标调节补液速度;PiCCO监测补液组行PiCCO监测,在常规补液组监测指标的基础上,...
内窥镜联合造影检查在邻近体腔的慢性窦道创面诊疗中的临床获益研究
马先, 陶贵录, 奥布力阿西木·牙库普, 蒋旻菲, 吴敏洁, 唐佳俊, 刘英开, 陆勇, 王晗琦, 孙晶, 黄丽芳, 陆树良
2019, 35(6): 441-445.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9.06.008
摘要:
目的 探讨内窥镜联合造影检查在邻近体腔的慢性窦道创面的临床诊疗中的优势。 方法 选择笔者单位创面修复中心门诊2017年10月—2019年3月收治的32例(男14例、女18例,年龄17~87岁)接受内窥镜联合造影检查(CT或磁共振成像)诊疗的、邻近体腔的慢性窦道创面患者,对其诊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以下指标:(1)涉及体腔的窦道创面和瘘管发生率。(2)一般检查和内窥镜联合造影的涉及体腔的窦道创面检出率。(3)一般检查和内窥镜联合造影的创面深部病理特征检出率。(4)一般检查和内窥镜联合造影检查后获益患者比例。对数据行配对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 结果 (1)本组患者的涉及体腔的窦...
削痂后Ⅱ期于脂肪组织层行Meek植皮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的临床效果及机制
李峰, 王宏伟, 尹会男, 迟云飞, 胡泉, 刘伟, 陈琦, 张勤学, 陈鑫, 梁占领, 孙英杰, 马啸峰
2019, 35(6): 446-450.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9.06.009
摘要:
目的 观察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削痂后于脂肪组织层行Ⅱ期Meek植皮的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烧伤整形科2015年5月—2017年12月收治的26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的病历资料,将患者按采用的治疗方法分为Ⅰ期植皮组14例(男10例、女4例,年龄为27~75岁)、Ⅱ期植皮组12例(男10例、女2例,年龄为31~76岁)。2组患者均行削痂术清创,保留健康脂肪组织。Ⅰ期植皮组患者在削痂后即行Meek植皮术;Ⅱ期植皮组在削痂后采用猪脱细胞真皮基质(ADM)覆盖创面,3 d后揭去猪ADM再行Meek植皮术。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补充植皮次数、创面基本愈合时间...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凝胶在慢性伤口修复中的临床效果
冯光, 郝岱峰, 姚丹, 张新健, 杨义
2019, 35(6): 451-455.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9.06.010
摘要:
目的 探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凝胶在各类慢性伤口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2015年1月—2018年1月,笔者单位收治各类慢性伤口患者76例,其中男39例、女37例,年龄28~75(52±6)岁。术前伤口面积为2.0 cm×0.5 cm~17.0 cm×5.0 cm,深度1~6 cm,创基面积3 cm×3 cm~17 cm×8 cm,深部腔隙容积为7~55 mL。入院后2~7 d进行手术,单次采集自体血小板220~250 mL,制作PRP 10~50 mL。注射1~3次PRP凝胶,完全填充腔隙。根据伤口具体情况直接缝合或采用局部旋转皮瓣等方式覆盖。Ⅰ期未闭合伤口行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治疗...
烧伤伴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患者流行病学调查和发生脓毒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任海涛, 韩春茂, 张晶晶, 胡行, 张嵘
2019, 35(6): 456-458.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9.06.011
摘要:
目的 分析2015—2017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烧伤科(以下称笔者科室)肺炎克雷伯菌(KP)感染的流行趋势并筛选烧伤伴KP感染患者发生脓毒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方法 收集笔者科室2015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烧伤伴KP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细菌学资料,统计分析3年间患者KP和抗碳青霉烯类抗生素KP(CRKP)感染率的变化趋势,对数据行χ2检验。对临床资料进行二分类logisitic回归分析,筛选烧伤伴KP感染患者发生脓毒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 (1)2015—2017年笔者科室确诊为KP感染的患者共91例(男50例、女41例,年龄15~90岁),其中CRKP阳性65例,碳青霉...
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严重烧伤小鼠早期肠屏障功能损害评估中的意义
王裴, 冯燕海, 王顺宾, 王颖, 黄亚兰, 王凤君
2019, 35(6): 459-463.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9.06.012
摘要:
目的 探讨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在严重烧伤小鼠早期肠屏障功能损害评估中的意义。 方法 取36只雄性8周龄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6只及烫伤组30只。将烫伤组小鼠背部置于90 ℃热水中10 s造成30%体表总面积Ⅲ度烫伤(以下称烧伤),正常对照组小鼠不致伤。取正常对照组6只小鼠并于伤后1、2、6、12、24 h分别取6只烫伤组小鼠,取门静脉血,分离血浆,用异硫氰酸荧光素-葡聚糖荧光探针示踪法检测肠道通透性,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浆IFABP含量。取正常对照组和烫伤组小鼠伤后各时间点回肠末段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后观察肠黏膜组织形态。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SN...
短篇论著
抗生素骨水泥在糖尿病足溃疡创面应用的临床效果
黄红军, 牛希华, 杨冠龙, 王丽英, 石凡超, 徐绍君, 徐林刚, 李永林
2019, 35(6): 464-466.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9.06.013
摘要:
目的 探讨采用抗生素骨水泥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效果。 方法 根据采用的治疗方式,将笔者单位2016年1月—2017年1月、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各18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分别纳入传统组(男11例、女7例,年龄53~79岁)、骨水泥组(男11例、女7例,年龄55~80岁)。传统组患者行常规清创+负压封闭引流,骨水泥组患者行常规清创+抗生素骨水泥覆盖。回顾性统计2组患者入院时及术后3、6、9、15 d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患者数,住院时间,手术次数,创面完全愈合时间。对数据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 结果 与传统组[(29±10)d、(4.6±1.2...
综述
代谢组学在危重烧创伤救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丁泓帆, 郑兴锋, 夏照帆
2019, 35(6): 467-471.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9.06.014
摘要:
代谢紊乱是危重烧创伤患者最明显的病理生理特征之一,也是导致危重烧创伤患者高病死率的重要因素之一。代谢组学是一门新发展起来的学科,为研究机体代谢在疾病状况下的改变提供了新的理念和思路。代谢组学技术以组群指标分析为基础,不仅有助于系统研究代谢产物的变化规律,从而进一步阐明烧创伤的病理生理机制;还可以帮助发现某些具有重要临床价值的生物标志物,从而为烧创伤的治疗提供方向。本文就近年来代谢组学在危重烧创伤救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皮肤牵张器在创面闭合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谭元, 汪虹, 支燕, 林晓莹
2019, 35(6): 471-474.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9.06.015
摘要:
皮肤牵张器作为目前临床上闭合创面的新兴治疗方法,已经获得多学科领域的认可,其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历经不断改善和调整,已经在部分科室取得了显著疗效。本文主要就皮肤牵张器的基础理论、历史、分类及应用等进行综述。
pH值对慢性创面愈合的影响研究进展
王越, 李贤, 赵伟, 高占红, 郑美洁, 庞玉灵, 陈紫叶
2019, 35(6): 474-476.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9.06.016
摘要:
慢性创面具有持续时间长、无法及时愈合的特点,是临床工作的一个难题。在慢性创面愈合过程中,创面pH值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就创面pH值与创面微环境相关研究进行梳理,总结创面pH值与慢性创面愈合之间的潜在关系及改变慢性创面pH值的方法,以期为临床慢性创面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蛆虫疗法在慢性创面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韩心怡, 吕国忠
2019, 35(6): 477-480.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9.06.017
摘要:
蛆虫疗法是利用蛆虫食用,以清除创面坏死组织,而对有血运的活体组织无任何不良影响的一种生物疗法。该疗法可通过多种机制促进创面愈合,早在几百年前就被用于创面的清创与治疗。随着抗生素的发现及应用,蛆虫疗法曾淡出医学界,但随着近年来抗生素的滥用及细菌的耐药性日渐增强,蛆虫疗法再次引起临床医师的广泛关注。本文对蛆虫疗法在慢性创面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