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真皮及脂肪穹隆结构与烧伤后增生性瘢痕形成关系的临床研究

李宗瑜 苏海涛 陆树良 黄丽滨 杨心波 邵铁滨 李宜姝 曲滨 王成刚 张秀英 杨嵩峰 孙佳新 徐炳州 孙曼 向军

陈宗华, 蔡永捍, 付晋凤. 头部电烧伤致颅骨长期外露一例[J]. 中华烧伤杂志, 2007, 23(4): 313-314.
引用本文: 李宗瑜, 苏海涛, 陆树良, 等. 真皮及脂肪穹隆结构与烧伤后增生性瘢痕形成关系的临床研究[J]. 中华烧伤杂志, 2004, 20(6): 343-346.
LI Zong-yu, SU Hai-tao, LU Shu-liang, et al. Clinical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dermis, fat dome and postburn hyperplastic scar formation[J]. Chin j Burns, 2004, 20(6): 343-346.
Citation: LI Zong-yu, SU Hai-tao, LU Shu-liang, et al. Clinical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dermis, fat dome and postburn hyperplastic scar formation[J]. Chin j Burns, 2004, 20(6): 343-346.

真皮及脂肪穹隆结构与烧伤后增生性瘢痕形成关系的临床研究

基金项目: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资助项目(GI999054205)

Clinical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dermis, fat dome and postburn hyperplastic scar formation

  • 摘要: 目的探讨烧伤后创面真皮组织缺损、脂肪穹隆结构破坏对增生性瘢痕形成的影响.方法选择四肢部位需要削痂的深Ⅱ度烧伤患者24例,共54个创面.削痂术中根据创面真皮脂肪颗粒的暴露程度分为3组:脂肪不暴露为A组,脂肪暴露少为B组,脂肪暴露多为C组;再根据削痂后创面是否植皮又相应分组:A组未植皮组、植刃厚皮组,B组未植皮组、植刃厚皮组,C组植刃厚皮组、植中厚皮组;每小组9个创面.用KS400型图像分析仪测量各组患者的真皮厚度及脂肪颗粒暴露率;术后6个月,用温哥华瘢痕评估量表评估患者瘢痕随访情况.结果各组患者的真皮厚度及脂肪暴露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或0.01);随着真皮缺损的增加,创面脂肪暴露率也相应增加,两者呈正相关(γ=0.554,P《0.05).A组瘢痕温哥华评分明显低于B、C组(P《0.05);B组未植皮组评分为3.714±0.498,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创面移植与缺损厚度近似的真皮,其瘢痕评分相应减少;随着脂肪暴露率增加,其瘢痕评分也增加(P《0.05).结论烧伤后,真皮组织缺损程度与增生性瘢痕的增生程度密切相关,而脂肪穹隆结构的破坏也是瘢痕形成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之一.

     

  • 参考文献(0)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21
  • HTML全文浏览量:  28
  • PDF下载量:  0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网络出版日期:  2021-10-28
  • 刊出日期:  2004-12-2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