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观察重度烧伤患者血清IL-6、IL-10含量的变化,探讨其与脓毒症发生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选择2007年3月-2011年3月笔者单位收治的160例大面积严重烧伤成年患者,伤后(1.0±6.O)h入院。根据患者脓毒症发生及死亡情况,将其分为非脓毒症组112例、脓毒症存活组36例、脓毒症死亡组12例,后2组患者脓毒症发生时间为伤后(9±5)d,脓毒症死亡组于伤后(18±4)d死亡。另选择20例成年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统计比较4组受试人员的年龄、3组患者烧伤总面积和Ⅲ度烧伤面积。于各例患者入院后(伤后1 d)至伤后20 d每日采血分离血清,用ELISA法测定IL-6、IL-10含量;同法采集健康对照组人员血液检测此2项指标。受试者一般资料数; 据采用单凶素方差分析,IL-6、IL-10含量数据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及SNK法(q检验)。结果 (1)3组烧伤患者与健康对照组人员年龄接近(F=2.090,P〉0.05),2个脓毒症组患者烧伤总面积明显大于非脓毒症组(g检验P值均小于0. 05),脓毒症死亡组烧伤总面积明显大于脓毒症存活组(q检验P〈 0.05)。2个脓毒症组Ⅲ度面积明昱大于非脓毒症组(q检验P值均小于0.05)。(2)3组患者伤后1—20 d血清IL-6含量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伤后1~7 d3组患者IL-6含量接近(F值为0. 188~2.897,P值均大于0.05)。伤后第4天起非脓毒症组IL-6含量开始下降;13 d起脓毒症存活组IL-6含量逐渐下降,而同期脓毒症死亡组IL-6含量继续升高。伤后8d起,非脓毒症组; IL-6含量[第8天为(262±25) pg/mL]明显低于脓毒症存活组[第8天为(287 ±38) pg/mL,q检验P〈0. 05]和脓毒症死亡组[第8天为(299±22) pg/mL,q检验P〈0.05]。伤后13 d起,脓毒症存活组IL-6含量[第13天为(300 ±33) pg/mL]明显低于脓毒症死亡组[第13天为(338±22) pg/mL,q检验P〈 0.05]。(3)3组烧伤患者各时相点IL-10含量均高于健康对照组。伤后1—5 d,3组烧伤患者该指标水平接近(F值为1. 802~2.538,P值均大于0.05);第6天起,非脓毒症组IL-10含量明显低于脓毒症死亡组(q检验P值均小于0. 05)。伤后第8天,脓毒症存活组IL-10含量为(54±19) pg/mL.显著低于脓毒症死亡组[( 91 ±23) pg/mL,q检验P〈0.05],根据此结果计算出IL-10含量临界值设; 为77 pg/mL时,灵敏度(83. 33%,10/12)与特异度(91. 67%,33/36)之和减1值最大,可用于判断脓毒症结局。 结论在烧伤患者年龄相近的情况下,脓毒症的发生和结局与烧伤面积、深度有关。血; 清IL-6、IL-10含量在烧伤脓毒症发病机制中均起重要作用。早期IL-6含量不宜用于判断脓毒症患者预后;早期IL-10含量持续高于77 pg/mL提示患者预后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