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外源性腐胺、尸胺对兔外周血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取40只普通级成年新西兰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生理盐水组、坏死组织匀浆液(简称匀浆液)组、腐胺组、尸胺组,每组10只。生理盐水组兔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mL/kg),匀浆液组兔腹腔注射匀浆液(1mL/kg),腐胺组兔腹腔注射浓度为10g/L的腐胺(1mL/kg),尸胺组兔腹腔注射浓度10g/L的尸胺(1mL/kg)。注射前及注射后2、6、12、24、30、36、48、60h经兔耳中央动脉抽血2mL,采用ELISA法动态观察血清标中TNF-α、IL-1、IL-6的含量变化。对数据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用Cubic模型曲线对各组炎症因子含量变化进行曲线拟合,并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1)各组兔血清炎症因子含量变化:①生理盐水组3种炎症因子含量无明显变化。与注射前比较,匀浆液组、腐胺组及尸胺组注射后大部分时相点3种炎症因子含量呈不同程度升高,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为3.49~13.58,P值均小于0.05)。②腐胺组血清TNF-α、IL-1、IL-6含量分别于注射后2、6、6h明显上升,此趋势与匀浆液组相似,但较尸胺组(均为注射后2h)延迟。③腐胺组血清TNF-α、IL-1、IL-6含量峰值分别为(339±36)、(518±44)、(265.9±33.5)pg/mL,显著低于尸胺组的(476±86)、(539±22)、(309.4±27.1)pg/mL,F值分别为5.11、1.90、5.56,P值均小于0.05。(2)各组兔血消炎症因子含量变化曲线拟合结果:①腐胺组3种炎症因子含量开始上升时间段(注射后3~4h)较尸胺组(注射后2h)延迟,各炎症因子含量达峰值时间段(注射后18~30h)显著晚于尸胺组(注射后12~30h),且峰值持续时间段(注射后18~30h)短于尸胺组(注射后12~30h)。②腐胺组3种炎症因子含量上升时间段和峰值持续时间段均与匀浆液组(分别为注射后3~5、18—30h)较为接近。③相天系数检验分析显示,腐胺组与匀浆液组炎症因子含量变化趋势呈显著相关(rTNF-α=0.933,P〈0.01;rIL-1=0.967,P〈0.01;rIL-6=0.950,P〈0.01),而尸胺组与匀浆液组仅IL-1、IL-6含量变化趋势有一定相关性(rIL-1=0.913,P〈0.01;rIL-6=0.883,P〈0.05)。结论外源性腐胺和尸胺均可引起机体炎症反应,其中腐胺与匀浆液诱导的机体炎症反应较为相似,提示其在坏死组织分解物诱导的炎症反应中可能起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