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2年  第28卷  第2期

指南与共识
烧伤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与防治指南(2012版)
《中华烧伤杂志》编辑委员会
2012, 28(2): 81-86.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2.02.001
摘要:
烧伤尤其是严重烧伤患者,是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高发人群。由于机体免疫功能紊乱、皮肤屏障破坏、气管切开插管、机械通气、广谱高效抗生素和肠外静脉营养的长期应用、有创监测措施的强化、
消息
《中华烧伤杂志》成功举办全国学术“云会议”
2012, 28(2): 86-86.
摘要:
云会议是基于云计算技术的一种高效、便捷、低成本会议形式。使用者只需通过互联网界面进行简单操作,便可与全球各地团队同步分享语音、数据及视频文件。2012年2月24日,《中华烧伤杂志》编辑部在编委会的大力支持下,牵头组织了一场全国视频学术会议即“云会议”。本次活动吸引了国内烧伤学术界的同行们特别是中青年学者踊跃参加,
《中华烧伤杂志》在重庆市第十一届期刊好作品评比中获奖多项
2012, 28(2): 100-100.
摘要:
重庆市第十一届期刊好作品评比结果近日揭晓。本刊固定栏目“专家论坛”及2010年新设栏目“标准与讨论”荣获自然科学类“好栏目”奖。在自然科学类“好稿”评比中,本刊论文获奖情况如下。
《中华烧伤杂志》在2011年编校质量审读中取得优异成绩
2012, 28(2): 105-105.
摘要:
2011年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综合评审结果近日揭晓,其中编辑出版质量评审下设版权目次、中文摘要、法定计量单位、文字表达、表格、参考文献、论文设计与统计、英文摘要、插图9个单项奖,《中华烧伤杂志》在前6项中因编校质量优异,
2012年第九届全国烧伤救治专题研讨会征文通知
2012, 28(2): 118-118.
摘要:
由《中华烧伤杂志》编辑委员会及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主办、解放军第二五三医院承办,以烧伤休克与复苏为主题的“第九届全国烧伤救治专题研讨会(专题学术组稿会)”,定于2012年7月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召开。本研讨会为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将授予参会者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学分10分;文稿被收入会议论文汇编后,可在当年“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中检索并阅读。
《中华烧伤杂志》网站“关爱烧伤儿童”栏目征文通知
2012, 28(2): 124-124.
摘要:
烧伤儿童是烧伤患者中的特殊群体。儿童烧伤多发生在Et常生活中,尤以低收入或缺乏安全生活常识、缺乏亲人关爱的家庭居多。严重烧伤患儿的病死率非常高,有相当一部分是因缺乏良好的就医条件所致,如有足够的医疗费用作保障,他们原本可以治愈并健康成长。
2012年《中华烧伤杂志》重庆地区编委会成功召开
2012, 28(2): 133-133.
摘要:
2012年2月16日,《中华烧伤杂志》重庆地区编委会在西南医院烧伤研究所8楼会议室召开,来自西南医院、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重庆市第七人民医院、万州区三峡中心医院、涪陵区中心医院的20多位编委、通讯编委、特约通讯员与编辑部全体成员参加了本次会议。
烧伤感染
烧伤患者2748株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彭代智, 刘小玲, 刘智勇, 舒文婷, 周新, 刘敬, 黄跃生, 吴军, 府伟灵
2012, 28(2): 87-95.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2.02.002
摘要:
目的 提供近年烧伤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状况的流行病学资料,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 方法选择2003年3月-2011年6月西南医院全军烧伤研究所478例患者1977份临床标本(血液、导管、创面分泌物等),共分离出病原菌2748株。用API细菌鉴定板条鉴定菌株;采用K-B纸片扩散法,选择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哌拉西林、阿米卡星等55种常用抗生素进行药物敏感试验。采用WHONET 5.3软件统计分析如下项目:各年度不同类型、不同标本来源的病原菌分布情况,主要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球菌、真菌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变化情况,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氏不动杆菌、白色念珠菌对多种抗生素的敏感率变化情况。 结果2748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1879株占68. 38%、革兰阳性球菌628株占22. 85%、真菌241株占8.77%。创面分泌物标本病原菌检出率最高(1022株占37. 19%),其次是呼吸道(995株占36. 210/0)和血液(421株占15. 32%),其他类型标本检出率较低。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最高,共996株占36. 24%,其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鲍氏不动杆菌,依次为495株占18. 01%,395株占14. 37%。鲍氏不动杆菌检出率呈逐年增加趋势,金黄色葡萄球菌呈逐年下降趋势,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较稳定。检出的葡萄球菌中以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共484株占17. 61%。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对多黏菌素E、多黏菌素B的耐药率低于30. 00%,鲍氏不动杆菌对米诺环素的耐药率仅为39. 68%,除此之外,这2种细菌对其他抗生素如第三代头孢菌素、B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等抗生素呈多药耐药,耐药率为57. 910/0-100. 00%。2004-2011年,铜绿假单胞菌对喹诺酮类抗生素敏感率呈逐年增加趋势,鲍氏不动杆菌对米诺环素、奈替米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妥布霉素和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的耐药率低于10.00%。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均为O。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奎奴普丁/达福普汀、米诺环素、夫西地酸和复方磺胺甲嗯唑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0.82%、9. 35%、2.21c70和31. 85c70;该菌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复方磺胺甲呱唑、四环素和米诺环素的敏感率呈还年增加趋势。真菌感染率很低,且对药物的耐药率不高;白色念珠菌对5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均低于15. 00%,除对5-氟胞嘧啶的敏感率略呈下降趋势外,对其他4种抗生素的敏感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 结论 近年引发西南医院烧伤研究所患者感染的病原菌中,居前3位的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鲍氏不动杆菌。所有分离菌株中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的多药耐药性尤为突出,鲍氏不动杆菌将可能取代铜绿假单胞菌成为烧伤感染死亡的主要致病菌。
烧伤患者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表型及同源性分析
刘小玲, 彭代智, 薛亮, 舒文婷, 周新, 刘敬
2012, 28(2): 96-100.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2.02.004
摘要:
目的 了解烧伤感染患者肺炎克雷伯菌( KPN)的耐药表型及同源性。 方法 收集2007年1月-2011年6月由西南医院全军烧伤研究所(简称本研究所)住院患者创面、血液、痰液、静脉导管、大便、口腔等分离的KPN共54株,经鉴定后采用K-B纸片扩散法检测菌株对氨苄西林、替卡西林等18种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根据菌株耐药性筛选m产超广谱B内酰胺酶(ESBL)的KPN,PCR法检测其耐药基因SHV、TEM、CTX-M阳性率,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及聚类分析法分析菌株同源性,另对各年检出的产ESBL的KPN进行同源性分析。 结果 (1)54株KPN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厄他培南的敏感率依次为96. 30%、92. 59%、81. 48%,对头孢替坦、头孢西丁的敏感率为70. 37%和64. 81%,对头孢他啶的敏感率为57. 41%,对其他抗生素的敏感率均低于40.00%。(2)共筛选出26株产ESBL的KPN,其SHV、TEM、CTX-M阳性率分别为96. 150/0( 25/26)、76. 92%( 20/26)、57. 69% (15/26)。同时携带前述3种基因的菌株检出率为42. 31%( 11/26),SHV和TEM取阳性菌株检出率为34. 62%( 9/26),仅携带单一基因的菌株检出率均小于10.00%。(3)产ESBL的KPN共分为9种基因型,A、B、C、D、E型分别占30. 77%( 8/26)、19.23% (5/26)、15. 38%( 4/26)、11.54%( 3/26)和7.69%( 2/26),F、G、H和I型均分别占3.85%( 1/26)。(4)2007、2010年产ESBL的KPN基因型均以A型为主,分别占2/3和1/2;2008年C、E、F型各1株;2009年以B型为主,占1/2;2011年A、D、H、I型各1株。 结论 本研究所烧伤感染患者KPN对临床常用抗生素耐药性高,可选择碳青霉烯类药物治疗。产ESBL的KPN大部分同时携带2种或者3种耐药基因,基因型以A型为主。
烧伤临床鲍氏不动杆菌分离株生物膜内菌abaI基因表达的变化
向军, 孙珍, 杨新刚, 郇京宁
2012, 28(2): 101-105.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2.02.005
摘要:
目的了解烧伤临床鲍氏不动杆菌分离株生物膜形成过程中,密度感应基因aba I表达变化及其对生物膜ECM和细菌耐药性的影响。 方法2011年1-10月,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烧伤住院患者创面、血液和静脉导管来源的鲍氏不动杆菌耐药菌6株、敏感菌5株。以鲍氏不动杆菌标准菌株ATCC 19606为参照。(1)临床分离株和标准菌株体外常规培养10、24、48 h后,经碘化丙啶染色,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生物膜厚度。(2)采用试管培养法,将临床分离株和标准菌株振摇培养10、24、48 h,培养液内漂浮细菌为游离菌,黏附于试管壁的生物膜内细菌为膜内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各菌株中aba I基因及pgaB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标准菌株基因表达丰度设为1)。对实验数据进行方差分析。 结果 (1)鲍氏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体外培养10、24、48 h,生物膜厚度均超过标准菌株,其中耐药菌株生物膜厚度分别为(28.8±0.6)、( 31.7±1.1)、(38.1 +3.l)pLm,明显高于敏感菌株[(17.1±0.4)、(20.1±1.6)、( 25.8±1.7) pLm,F值分别为1274. 38、206. 60,61. 73,P值均小于0.05]。(2)膜内菌:体外培养10、24、48 h,耐药菌株abaI表达量分别为6.6 +1.7、25.7±3.5、9.8+3.6,均高于敏感菌株(2.7+1.O、15.O+3.5、4.7 +3.2,F值分别为21. 82、25. 24、6.22,P值均小于0.05);耐药菌株pgaB的表达量分别为37.4±1.1、44.5±3.6、33.1 +11.5,明显高于敏感菌株(14.6 +0.8、20.O+6.9、18.7 +6.8,F值分别为1488. 44、57. 26、6.01,P值均小于0.05)。(3)游离菌:体外培养10、24、48 h,耐药菌株aba I表达量均与敏感菌株接近(F值分别为0. 24、2.33、0.11,P值均大于0.05);耐药菌株pgaB表达量分别为13.8±3.8、12.5±2.9、23.7±2.1,明显高于敏感菌株(7.O+5.9、5.O+1.3、15.6±6.7,F值分别为5.44、28. 42、7.76,P值均小于0. 05)。(4)膜内菌与游离菌的耐药菌株比较:膜内菌各时相点abaI表达量均多于游离菌(F值分别为43. 69、286. 61、9.98.P值均小于0.05),膜内菌pgaB表达量在10、24 h多于游离菌(F值分别为214. 26、283. 20,P值均小于0.05)。(5)膜内菌与游离菌的敏感菌株比较:膜内菌aba I表达量在培养24 h多于游离菌(F=70.28,P〈0.05),pgaB表达量在10、24 h多于游离菌(F值分别为8. 03、22. 62,P值均小于0.05)。 结论烧伤临床鲍氏不动杆菌分离株生物膜形成过程中,耐药菌株的密度感应基因aba I表达明显增多,可能引起pgaB基因表达上调,导致细菌ECM及生物膜形成增加、耐药性增强。
烧伤创面常用外用药对鲍氏不动杆菌生物膜内菌的影响
黄晓琴, 向军, 宋菲, 郇京宁
2012, 28(2): 106-110.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2.02.006
摘要:
目的观察烧伤创面常用外用药对鲍氏不动杆菌( AB)游离菌及生物膜内菌的抗菌活性,以及协同应用氨溴索对AB生物膜内菌的影响。 方法11株AB均分离白2005年8月-2007年4月笔者单位烧伤住院患者创面、呼吸道和血液标本(1)稀释法测定醋酸磺胺米隆溶液和醋酸氯己定溶液对AB游离菌(敏感株、标准株、耐药株)的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2)以LB或TSB培养液培养AB 12、24、48 h形成生物膜,采用MBC的上述2种外用药分别处理30 min(磺胺米隆组和氯己定组),以不加外用药处理的生物膜作为对照组,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生物膜厚度,计算生物膜内活菌比例。将每个外用药组生物膜混匀并接种于LB培养皿,观察有无细菌生长。(3)另以LB培养液培养AB 48 h形成生物膜,采用MBC的上述2种外用药单独(磺胺米隆组和氯己定组)及分别联合终浓度3. 75 mg/mL氨溴索溶液(氨溴索+磺胺米隆组和氨溴索+氯己定组)处理30 min,以不加任何药物处理的生物膜作为对照组,噻唑蓝法检测生物膜内菌增殖情况(数据以吸光度值表示)。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检验。 结果 (1)醋酸磺胺米隆溶液和醋酸氧己定溶液对AB游离菌的MIC分别为25. 00、0.03 mg/mL,且每种药物的MIC和MBC相同。(2)各组耐药株生; 物膜厚度于多数时相点大于敏感株。与对照组比较,2个外用药组各时相点下3种菌株生物膜厚度及膜内活菌比例均有所降低。各外用药组生物膜培养均可见大量细菌生长。(3)对照组耐药株吸光度值为0. 776 +0. 071,磺胺米隆组和氯己定组耐药株吸光度值分别为0.625±0.063、0.420±0.068;氨溴索+磺胺米隆组、氨溴索+氯己定组耐药株吸光度值分别为0. 174±0.089、0.178±0.044,显著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1. 823、16. 009,P值均为0.000)和对应的单独用药组(£值分别为9.248、6. 681,P值均小于0.叭)。 结论 耐药AB易形成生物膜,并可阻碍创面外用药物对细菌的杀灭作用,联合应用氨溴索与创面外用药能起到协同灭菌作用。
重度烧伤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10含量变化与脓毒症发生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周华, 涂家金, 黄毅, 陈星光, 邓勇军
2012, 28(2): 111-115.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2.02.008
摘要:
目的 观察重度烧伤患者血清IL-6、IL-10含量的变化,探讨其与脓毒症发生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选择2007年3月-2011年3月笔者单位收治的160例大面积严重烧伤成年患者,伤后(1.0±6.O)h入院。根据患者脓毒症发生及死亡情况,将其分为非脓毒症组112例、脓毒症存活组36例、脓毒症死亡组12例,后2组患者脓毒症发生时间为伤后(9±5)d,脓毒症死亡组于伤后(18±4)d死亡。另选择20例成年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统计比较4组受试人员的年龄、3组患者烧伤总面积和Ⅲ度烧伤面积。于各例患者入院后(伤后1 d)至伤后20 d每日采血分离血清,用ELISA法测定IL-6、IL-10含量;同法采集健康对照组人员血液检测此2项指标。受试者一般资料数; 据采用单凶素方差分析,IL-6、IL-10含量数据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及SNK法(q检验)。结果 (1)3组烧伤患者与健康对照组人员年龄接近(F=2.090,P〉0.05),2个脓毒症组患者烧伤总面积明显大于非脓毒症组(g检验P值均小于0. 05),脓毒症死亡组烧伤总面积明显大于脓毒症存活组(q检验P〈 0.05)。2个脓毒症组Ⅲ度面积明昱大于非脓毒症组(q检验P值均小于0.05)。(2)3组患者伤后1—20 d血清IL-6含量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伤后1~7 d3组患者IL-6含量接近(F值为0. 188~2.897,P值均大于0.05)。伤后第4天起非脓毒症组IL-6含量开始下降;13 d起脓毒症存活组IL-6含量逐渐下降,而同期脓毒症死亡组IL-6含量继续升高。伤后8d起,非脓毒症组; IL-6含量[第8天为(262±25) pg/mL]明显低于脓毒症存活组[第8天为(287 ±38) pg/mL,q检验P〈0. 05]和脓毒症死亡组[第8天为(299±22) pg/mL,q检验P〈0.05]。伤后13 d起,脓毒症存活组IL-6含量[第13天为(300 ±33) pg/mL]明显低于脓毒症死亡组[第13天为(338±22) pg/mL,q检验P〈 0.05]。(3)3组烧伤患者各时相点IL-10含量均高于健康对照组。伤后1—5 d,3组烧伤患者该指标水平接近(F值为1. 802~2.538,P值均大于0.05);第6天起,非脓毒症组IL-10含量明显低于脓毒症死亡组(q检验P值均小于0. 05)。伤后第8天,脓毒症存活组IL-10含量为(54±19) pg/mL.显著低于脓毒症死亡组[( 91 ±23) pg/mL,q检验P〈0.05],根据此结果计算出IL-10含量临界值设; 为77 pg/mL时,灵敏度(83. 33%,10/12)与特异度(91. 67%,33/36)之和减1值最大,可用于判断脓毒症结局。 结论在烧伤患者年龄相近的情况下,脓毒症的发生和结局与烧伤面积、深度有关。血; 清IL-6、IL-10含量在烧伤脓毒症发病机制中均起重要作用。早期IL-6含量不宜用于判断脓毒症患者预后;早期IL-10含量持续高于77 pg/mL提示患者预后不良。
颅骨全层高压电烧伤并脑挫裂伤及颅内感染的治疗
陈旭, 覃凤均, 陈忠, 张国安
2012, 28(2): 116-118.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2.02.009
摘要:
1病历摘要; 患者男,28岁。在约8m高处作业时双手不慎与10 kV高压电线接触,致身体多处烧伤并坠落,着地后昏迷约10 min。被送至当地医院治疗,CT检查示双侧枕部硬脑膜外血肿、左侧枕叶挫裂伤,给予抗休克、左上肢切开减张等治疗。伤后Sd转入我院。
插入式E试验监测烧伤创面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性的变化
高灵宝, 陈亚宝, 沙鸭云
2012, 28(2): 119-120.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2.02.010
摘要:
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细菌高耐药性问题日益凸显,成为抗生素治疗中的一大困扰。继国外学者报道在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中分离出万古霉素中度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VISA)以及万古霉素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VRSA)后,我同学者亦就MRSA对万古霉素的敏感性进行严密监测。
病例报告
小儿吸入性损伤一例
胡清泉, 张友来, 辛国华, 廖立新, 李国辉, 曾元临
2012, 28(2): 95-95.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2.02.003
摘要:
患儿女,3岁。2010年12月11日21时,于狭小封闭空间内吸入大量由棉絮燃烧产生的浓烟,2h后被救出。患儿无昏迷及恶心呕吐,咳嗽频繁且痰中带有黑色颗粒,气促、声嘶,无喘呜音,随即送当地医院救治,给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等处理。因病情危重,于伤后7d转入笔者单位治疗。
小儿烫伤合并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乏症二例
朱绍般, 边建民, 黄运严, 覃秋海, 陈杰, 李守春
2012, 28(2): 110-110.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2.02.007
摘要:
例1男,1岁半。2010年5月11日因热水烫伤双前臂、背部、臀部及左下肢,1h后入院。创面绝大部分红润,有较大水疱,左小腿部分创面红白相间。烫伤总面积10%,其中浅Ⅱ度8%、深Ⅱ度2%TBSA。入院后立即行补液抗休克、头孢他啶抗感染、创面外敷聚维酮碘乳膏等治疗。
阴道Ⅲ度硫酸烧伤一例
邵腾, 王震, 满中亚, 邵明庆
2012, 28(2): 156-156.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2.02.024
摘要:
患者女,23岁,于2010年12月18日被人强行将硫酸灌入阴道致阴道黏膜、会阴部及双侧大腿严重烧伤,1h后入院.查体见双侧大腿内侧、右大腿外侧及右臀部株黄色皮革样改变;
足趾剔骨皮瓣联合外踝后穿支皮瓣修复足部Ⅳ度烫伤一例
梁钢, 孙建平
2012, 28(2): 157-157.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2.02.025
摘要:
患者男,28岁,因交通伤致昏迷及全身多处外伤,伴左足多处排气管严重烫伤.伤后收入当地医院,诊治以“颅脑外伤、锁骨骨折”等为主,对左足创面仅予以换药治疗。
读者·作者·编者
本刊可直接使用英文缩写的常用词汇
2012, 28(2): 115-115.
摘要:
已被公知公认的缩略语如DNA、RNA、HBsAg、CT、Ig、PCR,可不加注释直接使用。对本刊常用的以下词汇,也允许直接使用英文缩写。
关于表图中角码符号标注顺序及文字注释的说明
2012, 28(2): 147-147.
摘要: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编排规范》规定,表格中注释用角码a、b、c、d等应标注在数据右上方,按先纵后横的顺序出现,即先标注第1纵列,从上到下,再标注第2纵列,以此类推依次标注a、b、c、d等。表格下方对a、b、c、d等的说明按照各字母在表格中出现的顺序(同前,先纵后横)进行相关描述。见表1。
论著
烧伤大鼠淋巴液细胞因子及淋巴结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王坤, 张玉玲, 王德昌, 冯永强
2012, 28(2): 121-124.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2.02.011
摘要:
目的 观察烧伤对大鼠淋巴液细胞凶子及淋巴结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方法取18只Wistar大鼠,将每只鼠单侧后腿浸于70℃热水30 s,造成约4% TBSA深Ⅱ度烫伤(烧伤组);对侧后腿浸于22℃温水30 s模拟烫伤(假伤组)。分别于伤后6、24、72 h按随机数字表法取6只大鼠,收集2组髂总淋巴结及其输出淋巴管内的淋巴液,ELISA法检测淋巴液中TNF-α、吖干扰素、IL-4水平并计算叫干扰素111-4比值,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结中CD4+、CD8 +T淋巴细胞百分比并计算CD4 +/CD8+比值。对数据进行z检验。 结果 (1)大鼠伤后6、24、72 h,烧伤组淋巴液TNF-α水平分别为(51.6±5.4)、(27.4±2.6)、(23.O±2.7)pg/mL,明显高于假伤组的(17.8±1.6)、(16.4±1.2)、(17.2 +2.0) pg/mL,t值分别为15. 346、11. 854、4.189,P值均小于0.叭。(2)伤后6、24、72 h,烧伤组与假伤组吖干扰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 059、-0. 805、-0. 415,P值均大于0. 05);烧伤组IL-4水平明显高于假伤缉(t值分别为9.141、11. 669、6.940,P值均小于0.01),吖干扰素/IL-4比值(2.27 +0. 34、1.54±0.19、1.60±0.16)明显低于假伤组(3. 33±0.25、3.34±0.22、2. 52±0.24,t值分别为-6. 298、- 11. 313、-8. 893,P值均小于0.01)。(3)伤后6、24 h,烧伤组与假伤组CD4+、CD8 +T淋巴细胞百分比及CD4 +/CD8+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为-2. 48-0. 215,P值均大于0.05)。伤后72 h,烧伤组CD4 +T淋巴细胞百分比及CD4 +/CD8+比值分别为(38.6±2.3)%、2. 13±0.16,明显低于假伤组的(48.9±2.9)%、2. 68±0.12,t值分别为-7.551、-5. 068,P值均小于0.01;CD8 +T淋巴细胞百分比与假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45,P〉0. 05)。 结论 烧伤能够引起大鼠局部引流淋巴液吖干扰素/IL-4比值和局部引流淋巴结内CD4 +/CD8+比值降低,抑制其局部免疫功能。
一氧化氮对体外培养人表皮干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詹日兴, 孙薇, 姚志慧, 崔艳艳, 杨思思, 谭江琳, 周俊峄, 王颖, 杨俊杰, 张小容, 胡晓红, 吴军, 罗高兴
2012, 28(2): 125-129.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2.02.012
摘要:
目的观察外源性NO对人表皮干细胞(ESC)脱黏附、增殖以及迁移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Ⅳ型胶原快速黏附法分离、培养人ESC,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蛋白质印迹法和免疫荧光法观察ESC标志物整合素p,和细胞角蛋H 19( CK19)的表达。对贴壁生长的ESC行划痕处理,用O(对照)、1、10、100、500 μmolL NO供体S-亚硝基-N-乙酰-DL-青霉胺(SNAP)作用细胞12、24 h,检测细胞迁移率;Transwe11实验检测SNAP(浓度同上)对ESC趋化能力的影响(计数转膜细胞)。采用0、10、100、500 μmolL SNAP作用细胞1 h,黏附实验检测SNAP对ESC黏附功能的影响,计算黏附抑制率;于上述4种浓度SNAP作用O(即刻)、12、24、48 h,采用酶标仪检测ESC增殖水平,; 数据以吸光度值表示。对数据进行单凶素方差分析和Dunnett z检验。 结果 (1)倒置相差显微镜下可见,细胞培养5-9 d形成小克隆;培养10 -14 d,细胞增殖明显加快。蛋白质印迹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结果显示,所分离的细胞均能表达CK19和整合素p.。由此鉴定该细胞为ESC。(2)与O μmolL SNAP怍用12、24 h后细胞迁移率[(35.7±0.3)%、(45.7 +5.0)%]比较,1-100 μmolLSNAP均能促进ESC迁移,其中100 μmolL SNAP作用后细胞迁移率达峰值[(48.8±2.7)%、(82.1±15.8)%,P值分别为8. 34、5.10,P值均小于0.01]。100 y,mo1/L SNAP作用后转膜细胞数显著多于O μmolL SNAP作用后(t=9. 24,P=0.00)。100、500 μmolL SNAP作用后,ESC黏附能力明显低于OμmolL SNAP作用后(t值分别为4.30、4.67,P值均为0.00)。100、500 μmolL SNAP作用24、48 h,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强于OμmolL SNAP作用后(t值为2.84-8.17,P值均小于0.05)。 结论适宜浓度的外源性NO对体外培养人ESC的迁移功能有促进作用。外源性NO对体外培养人ESC具有脱黏附、促增殖作用。
没药提取物对人成纤维细胞增殖与胶原mRNA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白晓智, 胡大海, 白丽, 刘洋, 苏映军, 汤朝武
2012, 28(2): 130-133.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2.02.013
摘要:
目的观察没药提取物对人皮肤Fh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探讨其促进创面愈合的可能机制。 方法从人正常包皮组织中分离并培养Fb,取第3-5代细胞用于实验。(1)将Fh接种至96孔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10-4、1×10 1、1×10-3、1×10-21、1、10、1×102 g/L没药水提取物组以及上述7种浓度的没药醇提取物组。对照组用含体积分数0. 25%小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简称低浓度血清培养液)培养,各浓度没药水及没药醇提取物组分别用含相应终浓度2种没药提取物的低浓度血清培养液培养。培养48 h,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噻唑蓝法测定各组Fh增殖活性(以吸光度值表示)。(2)将Fh分别接种于培养瓶和培养皿中,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1 g/L没药水提取物组,用含终浓度1 g/L没药水提取物的低浓度血清培养液培养;对照组,采用低浓度血清培养液培养。培养72 h,分别采用流式细胞仪、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Fb周期与I、Ⅲ型胶原mRNA的表达。对数据进行LSD-t检验。 结果 (1)各组细胞均呈长梭形生长,1 g/L没药水提取物组细胞融合较对照组更显著。1×10-3、1×10-2、1×10-11,1、10 g/L没药水提取物组Fb吸光度值分别为0. 378±0.032、0.402±0.007、0.390±0.038、0.453±0.036、0.390±0.037,均高于对照组的0. 332±0.044,t值分别为2.24、2.93、2.69、5.73、2.71,P值均小于0.05。1×10-3、1×10-2 g/L没药水提取物组吸光度值分别为0.312±0.048、0.154±0.009,前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t=2.84,P〉0.05);后者显著低于对照组(t=7. 17,P〈0.05)。1×10。3、1×10。1、1、10、1×102 g/L没药醇提取物组Fh吸光度值显著低于对照组(z值为2.30 24. 79,P值均小于0. 05)。(2)1 g/L没药水提取物组CO/G1期细胞百分比为(74.3±6.3)%,明显少于对照组的(82.2 ±7.9)010,z=6.77,P〈0.05;S期及G2/M期细胞百分比分别为(16.6±3.4)%、(9.1±1.6)%,明显多于对照组的(13.3±2.3)%、(4.5±0.8)%,t值分别为7. 53、6.34,P值均小于0.05。1g/L没荮水提取物组Fb中I型胶原mRNA相对表达量(0.89 ±0.08)与对照组(1.00 ±0.0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7,P〉0.05);Ⅲ型胶原mRNA相对表达量(1.38±0.12)显著高于对照组(1. 00±0.05,t=3.81,P〈0.01)。 结论 没药水提取物能显著促进Fb增殖,加快Fb细胞周期进程,上调Fb中Ⅲ型胶原mRNA表达,可能与其促进创面愈合的机制相关。
缺氧血管内皮细胞Rho激酶信号通路活化与通透性的关系
刘琛, 王裴, 王凤君
2012, 28(2): 134-137.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2.02.014
摘要:
目的探讨缺氧时血管内皮细胞Rho激酶信号通路活化与通透性的关系。 方法 (1)将人血管内皮细胞株VE细胞接种于6孔板Transwell小室上,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未行缺氧处理)及缺氧1、2、3、6、12 h组(分别缺氧处理相应时间),每组5孔。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中Rho激酶Ⅰ、Ⅱ及肌球蛋白轻链磷酸酶靶亚单位1(MYPT1)、磷酸化MYPT1( p-MYPT1)、肌球蛋白轻链( MLC)、p-MLC的蛋白表达,计算p-MYPT1/MYPT1、p-MLC/MLC比值。(2)将VE细胞接种于24孔板Transwell小室上,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未行缺氧处理)与缺氧6h组(缺氧处理6h),每组5孔,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单层细胞通透性。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或£检验,多组间两; 两比较采用Newman-Keuls法。 结果 (1)对照组及缺氧1、2、3、6、12 h组细胞Rho激酶I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 63 +0. 14及0.36±0.08、1.25±0.21、1.98±0.16、1.49±0.38、0.79±0.24(F=36. 52,; P 〈0.01),其中缺氧2、3、6h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小于0.01)。各组细胞Rho激酶Ⅱ蛋白表达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 17. 84,P〈0.01),其中缺氧2h组为1.33±0.1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5 +0.04(P〈0.01)。对照组及缺氧1、2、3、6、12 h组细胞p-MYPT1/MYPT1比值分别为0. 62±0.13及0.62±0.11、0.65±0.10、1.06±0.23、1.37±0.16、1.91 +0.32(F=37.41,P〈0.01),其中缺氧3、6、12 h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小于0.01)。对照组及缺氧1、2、3、6、12 h组细胞p-MLC/MLC比值分别为0.72±0.19及0.83±0.17、0.91±0.15、1.39±0.16、2.02±0.15、0.90±0. 25(F=36. 92,P〈0.01),其中缺氧3、6h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小于0.01)。(2)缺氧6h组单层细胞通透性为36.1 +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1 +2.1(z=7.30,P〈0.01)。 结论 Rho激酶信号通路活化可能参与了缺氧引起的血管内皮通透性增加的发生。
不同方式修复猪Ⅲ度烧伤阴囊对生精细胞凋亡及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
唐修俊, 魏在荣, 孙广峰, 黄朝晖, 朱晶晶, 邓呈亮, 王达利
2012, 28(2): 138-141.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2.02.015
摘要:
目的观察不同方式修复猪Ⅲ度烧伤阴囊对睾丸生精功能的影响。 方法将20只雄性贵州小型香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自然愈合组、皮瓣修复组、植皮修复组,每组为5只。正常对照组不致伤,将后3组猪阴囊制成Ⅲ度烧伤。白然愈合组创面不行特殊处理,任其白行愈合;皮瓣修复组取腹股沟皮瓣修复创面;植皮修复组取下腹部全厚皮修复创面。观察后3组猪伤后即刻及伤(术)后3个月阴囊外观;伤(术)后3个月,取后3组猪双侧睾丸标本,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生精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 cl-2蛋白表达。同法观察或检测正常对照组猪以上指标。对数据行单凶素方差分析及LSD检验。 结果 (1)正常对照组猪阴囊皮肤有皱褶,具备收缩功能。其余3组猪阴囊烧伤后即刻呈皮革样改变,质硬。伤(术)后3个月,白然愈合组创面呈瘢痕愈合,睾丸被挤入腹股沟区;皮瓣修复组重建阴囊皮肤较厚,睾丸位于皮瓣内;植皮修复组重建阴囊皮肤薄,睾丸位于阴囊内。(2)正常对照组各级生精细胞排列规则,少量精母细胞和精子细胞凋亡;自然愈合组、皮瓣修复组、植皮修复组生精上皮变薄,大部分生精细胞凋亡,以精原细胞和精母细胞为主。自然愈合组、皮瓣修复组、植庋修复组、正常对照组生精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46.3±3.3)%、(40.9±3.5)%、(20.6±2.3)%、(7.5±1.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405. 65,P〈0.01)。前3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1)。(3)自然愈合组、皮瓣修复组、植皮修复组、正常对照组的b cl-2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52±5)%、(53±4)%、(64±5)%、(75±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56. 63,P〈0.01)。自然愈合组与皮瓣修复组该指标水平相近(P=0.66),均显著低于植皮修复组(P值均小于0.01)。 结论 无论瘢痕化愈合还是用皮瓣移植或者植皮方式修复猪阴囊Ⅲ度烧伤创面,对生精功能均有抑制作用,其中植皮修复造成的影响相对较小。
综述
伤口护理理论与技术进展
王庆梅, 唐艳光
2012, 28(2): 142-144.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2.02.016
摘要:
伤口指皮肤组织的完整性受到破坏,常伴有机体物质的缺失。伤口护理是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处置理念和处置手段都发生了变化:从简单的伤口消毒到选择治疗性创面敷料,从传统的保持伤口干燥逐渐转变为维持局部微湿环境。本文以伤口愈合理论、伤口敷料以及伤口护理技术为例,综述当前研究进展。
短篇论著
冷沉淀物治疗烧伤后残余创面的临床观察
林莉, 霍然, 吕仁荣, 郭璇
2012, 28(2): 145-146.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2.02.017
摘要:
有报道证实,冷沉淀物具有促进皮肤黏膜创而愈合的作用。也有将冷沉淀物用于治疗烧伤患者的报道,如大面积烧伤患者静脉补充冷沉淀物及早期新鲜烧伤创面外用冷沉淀物,效果均明显.目前鲜见,订冷沉淀物处理烧伤后残余创面的报道,笔者对此进行观察并探讨其可行性。
Barthel指数与Fugl-Meyer量表在烧伤患者功能评定中的应用
曹蕾, 陈建, 付青青, 黄玲, 陈南, 周亚琴, 吴军
2012, 28(2): 146-147.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2.02.018
摘要:
烧伤救治水平的提高,使重度烧伤患者的康复质量逐渐成为关注热点”并受到临床重视。康复治疗离不开检测评定,但目前有关报道较少。本研究选取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Barthel指数和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对本单位的住院患者进行评定,并将结果进行比较。
经验交流
大张上臂内侧全厚皮移植修复面颈部烧伤瘢痕21例
吴玉家, 周国勇, 常春娟, 贾赤宇
2012, 28(2): 148-149.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2.02.019
摘要:
1临床资料; 笔者单位于2008-2011年,收治21例面颈部烧伤后瘢痕患者,其中男7例、女14例,年龄15~32岁。瘢痕分布位置:额部5例、颏部4例、下颌缘部2例、颈部10例瘢痕均呈现不同程度增生,大部分伴有色素沉着,少部分色素脱失,
颞浅动脉供血的耳后乳突区反流轴型皮瓣修复面颊部缺损九例
程宏宇, 王一兵, 王光军, 杨卫玺, 熊猛
2012, 28(2): 150-151.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2.02.020
摘要:
1临床资料2007年2月-2010年10月.笔者单位收治9例面颊部缺损患者,其中男7例、女2例,年龄为9~45岁;烧伤瘢痕患者2例,因外伤引起皮肤软组织缺损者5例,血管瘤患者2例。创面大小为3.0cm×2.0cm~5.0cm×4.0cm.
以尺动脉腕上皮支下行支为蒂的超长皮瓣修复手背缺损七例
赵风景, 姚建民, 马亮, 张兴群, 张龙春, 陈莹, 杨伟渊
2012, 28(2): 151-152.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2.02.021
摘要:
手背软组织缺损是手外科的常见创伤,多伴肌腱、骨与关节外露,需用皮瓣进行修复。采用传统的带蒂皮瓣、皮管以及各种岛状皮瓣虽可达到修复创面的目的,但功能与外形欠佳。2009年1月-2010年12月,我们采用以尺动脉腕上皮支下行支为蒂的超长皮瓣修复手背皮肤软组织缺损7例,取得预期效果,现介绍如下。
旋髂浅动脉岛状分叶皮瓣修复下腹部及会阴区瘢痕挛缩22例
韩军涛, 谢松涛, 陶克, 计鹏, 张万福, 胡大海
2012, 28(2): 153-154.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2.02.022
摘要:
患者下腹部(含耻骨联合区)、会阴区深度烧伤后易发生创面感染并加深,愈合后出现搬痕增生及挛缩。以旋髂浅动脉为蒂的腹股沟皮瓣已广泛用于手等多个部位损伤与畸形的修复。
高压氧在深Ⅱ度烧伤创面削痂术后的临床应用
孙凯, 贺立新, 李冬海, 曹玉珏, 郑介飞, 王娟, 赵鹏亮
2012, 28(2): 154-155.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2.02.023
摘要:
1临床资料; 2010年5月-2011年7月.选择在笔者单位急诊入院的深Ⅱ度烧伤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1)高压氧组40例,其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14~63岁,平均36岁。烧伤总面积5.0%~43.0%TBSA,
技术与方法
气管内反流物冲吸装置制作与应用
童亚林
2012, 28(2): 158-159.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2.02.027
摘要:
口咽部分泌物与消化道反流物(统称为反流物)误吸是烧伤后肺部感染原因之一,因其难以统计而在临床工作中被忽视。笔者的临床观察提示,随着气管切开时间延长、
介绍一种自制翻身床床栏
金伟英, 孙建平
2012, 28(2): 158-158.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2.02.026
摘要:
目前烧伤病房使用的翻身床无床栏。为降低患者坠床的风险,常使用床档,实行专人看护。笔者单位1999年开始将自制护架应用于翻身床,并由最初的木制护架改良为插入式不锈钢床栏,发挥了有效的防护作用,现介绍如下。
学术信息
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常务委员会纪要
唐洪泰
2012, 28(2): 160-160.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2.02.028
摘要:
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第八届委员会于2011年11月在西安成立,由60名委员组成。经过全委会选举产生21名常务委员,其中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胡大海教授为候任主任委员,北京积水潭医院张国安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