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6年  第32卷  第12期

专家论坛
应对挑战 再创辉煌:对我国烧伤外科困惑的认识
贾赤宇
2016, 32(12): 705-708.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6.12.001
摘要:
创面处理
髂腹股沟皮瓣整复大面积深度烧伤后会阴部闭锁畸形
沈余明, 马春旭, 覃凤均, 王成, 杜伟力, 张琮
2016, 32(12): 709-713.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6.12.002
摘要:
目的 探讨用髂腹股沟皮瓣整复大面积深度烧伤后会阴部闭锁畸形的效果。  方法 2010年1月—2015年6月,笔者单位收治5例大面积深度烧伤后会阴部闭锁畸形患者,烧伤总面积为35%~55%TBSA,Ⅲ~Ⅳ度,瘢痕病程6个月~3年。患者瘢痕累及双侧腹股沟、大腿内侧、阴阜、骶尾部及会阴中心区,双下肢外展成角30~65°,肛门口狭窄,排便困难。会阴部瘢痕松解后,创面大小为23 cm×12 cm~28 cm×24 cm。3例患者切取单侧髂腹股沟皮瓣整复;2例患者的会阴部创面巨大,其中1例切取双侧髂腹股沟皮瓣整复,1例切取单侧髂腹股沟皮瓣与股前外侧皮瓣联合整复。单侧髂腹股沟皮瓣面积为23 cm×12 cm~30 cm×20 cm、股前外侧皮瓣面积为21 cm×12 cm,在整复创面的同时行肛门口外形重建。腹部供瓣区部分缝合、部分游离移植自体头部刃厚皮或背部薄中厚皮,大腿供瓣区直接拉拢缝合。术后用石膏固定双下肢于外展位,严格制动。  结果 术后皮瓣全部成活,创面愈合良好。随访6~12个月,皮瓣外形良好、质地柔软、无挛缩,髋关节活动良好,双下肢外展成角110~135°,肛周外形良好、皮肤无炎症、排便正常,患者或家属对供瓣区外形表示可以接受。  结论 髂腹股沟皮瓣是整复烧伤后会阴部闭锁畸形的一种较好选择。
黄连膏对全层皮肤缺损小鼠创面愈合的影响及相关机制
张晓芬, 孙桂芳, 陈亚峰, 马骄阳, 高春芳, 盛霞, 奉典旭
2016, 32(12): 714-720.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6.12.003
摘要:
目的 观察黄连膏对全层皮肤缺损小鼠创面愈合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机制。  方法 取30只雄性C57BL/6J小鼠,在每只小鼠背部造成直径为7.5 mm的圆形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小鼠分为黄连膏组和基质组,每组15只。伤后1 d开始,黄连膏组和基质组小鼠创面分别涂抹黄连膏和基质,2次/d。每组选取5只小鼠,观察伤后0、3、7、10、14 d创面情况并计算创面愈合率。2组均于伤后3、7 d分别处死未行大体观察的10只小鼠中的5只,伤后14 d处死行大体观察后的5只小鼠,取创面组织及距创缘2 mm内皮肤组织,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进行组织学评分,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组织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Ki-67双阳性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表达,ELISA法检测组织中TGF-β和胶原蛋白的蛋白表达量。对数据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析因设计方差分析、两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Bonferronni检验或校正。  结果 (1)伤后0 d,2组小鼠创面均红肿;伤后3、7 d,2组小鼠创面均结痂、无红肿;伤后10 d,黄连膏组小鼠创面面积明显缩小,基质组小鼠创面缩小面积小于黄连膏组;伤后14 d,黄连膏组小鼠大部分创面愈合,基质组小鼠创面尚未完全愈合。伤后3、7 d,2组小鼠创面愈合率相近(t值分别为0.64和1.90,P值均大于0.05);伤后10、14 d,黄连膏组小鼠创面愈合率分别为(76±7)%、(93±5)%,显著高于基质组的(48±9)%、(68±11)%(t值分别为7.44和3.89,P值均小于0.01)。2组小鼠伤后7、10、14 d创面愈合率均显著高于组内前一时相点(P值均小于0.01)。(2)伤后3 d,2组小鼠创面组织学评分相近(t=-0.76,P>0.05);伤后7、14 d,黄连膏组小鼠创面组织学评分分别为(7.0±1.6)、(11.6±2.1)分,显著高于基质组的(4.2±1.3)、(7.2±1.3)分(t值分别为1.96和2.50,P<0.05或P<0.01)。2组小鼠伤后7、14 d创面组织学评分均显著高于组内前一时相点(P值均小于0.01)。(3)伤后3、7 d,黄连膏组小鼠创面组织中α-SMA和Ki-67双阳性细胞百分比分别为(35±12)%、(62±10)%,显著高于基质组的(17±12)%、(34±6)%(t值分别为-2.48和-5.25,P<0.05或P<0.01);伤后14 d,黄连膏组小鼠创面组织中α-SMA和Ki-67双阳性细胞百分比为(25±5)%,明显低于基质组的(44±17)%(t=2.50,P<0.05)。黄连膏组小鼠伤后7 d创面组织中α-SMA和Ki-67双阳性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组内伤后3、14 d(P值均小于0.01),基质组小鼠伤后7、14 d创面组织中α-SMA和Ki-67双阳性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组内前一时相点(P值均小于0.05)。(4)伤后3、7 d,黄连膏组小鼠创面组织中TGF-β蛋白表达量分别为(396±45)、(722±96)pg/mL,显著高于基质组的(290±42)、(382±62)pg/mL(t值分别为-8.17和-6.65,P值均小于0.01);伤后14 d,2组小鼠创面组织TGF-β蛋白表达量相近(t=1.60,P>0.05)。黄连膏组小鼠伤后7 d创面组织中TGF-β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组内伤后3、14 d(P值均小于0.01),基质组小鼠伤后7、14 d创面组织中TGF-β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组内前一时相点(P值均小于0.05)。伤后3 d,2组小鼠创面组织中胶原蛋白的蛋白表达量相近(t=1.99,P>0.05);伤后7、14 d,黄连膏组小鼠创面组织中胶原蛋白的蛋白表达量分别为(47±10)、(70±14)ng/mL,显著高于基质组的(34±10)、(42±12)ng/mL(t值分别为3.15和3.52,P<0.05或P<0.01)。2组小鼠伤后7、14 d创面组织中胶原蛋白的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高于组内前一时相点(P<0.05或P<0.01)。  结论 黄连膏可能通过促进肌成纤维细胞生成,提高TGF-β、胶原蛋白的蛋白表达量,从而促进全层皮肤缺损小鼠创面愈合。
激光散斑血流成像在预测烧伤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中的应用
蒋梅君, 褚志刚, 谢琼慧, 黄文卫, 阮晶晶, 谢卫国
2016, 32(12): 721-724.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6.12.004
摘要:
目的 探讨激光散斑血流成像技术在预测烧伤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对2014年5—12月在武汉大学同仁医院暨武汉市第三医院烧伤科住院的84例成年烧伤患者,在伤后24~72 h进行激光散斑血流成像检测创面血流值,并记录创面愈合时间。根据愈合时间将128个创面分为浅度组(小于或等于14 d愈合)57个和深度组(大于14 d且小于或等于28 d愈合)71个。比较2组创面的血流值。对数据行t检验、χ2检验。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结合约登指数得出2组创面愈合时间的最佳临界血流值,经Kappa一致性检验分析,评估该临界值的有效性。 结果 (1)浅度组创面的血流值为(6.8±1.8)灌注单位(PU),明显高于深度组的(3.5±1.3)PU(t=11.404,P<0.01)。(2)预测创面愈合时间的血流值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31(95%置信区间为0.887~0.975,P<0.01),结合约登指数,2组创面愈合时间的最佳临界血流值为5.52 PU,其敏感度为76.9%、特异度为94.7%。(3)经预测,愈合时间小于或等于14 d的有44个创面、大于14 d且小于或等于28 d的有84个创面,实际愈合小于或等于14 d的有57个创面,大于14 d且小于或等于28 d的有71个创面,二者一致性检验的Kappa系数为0.754(P<0.01)。  结论 激光散斑血流成像技术可较好地预测烧伤创面愈合时间。
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治疗糖尿病足溃疡临床效果荟萃分析
薛春利, 胡志成, 杨祖贤, 李孝建
2016, 32(12): 725-729.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6.12.005
摘要:
目的 应用荟萃分析方法系统评价异体ADM治疗糖尿病足溃疡(DFU)的临床效果。 方法 以"diabetic foot、diabetic ulcer、diabetic wound、acellular dermal matrix、acellular dermal regenerative tissue matrix、acellular regenerative tissue matrix、AlloDerm、SureDerm、KaroDerm、Graftjacket、Hyalomatrix PA、Hyalograft 3D"为检索词检索《PubMed》《Cochrance Library》《Embase》《OVID EBM Reviews》数据库,以"糖尿病足、糖尿病足溃疡、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真皮基质"为检索词检索《中国生物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对1990年1月—2015年7月公开发表的有关异体ADM治疗糖尿病足的研究文献进行荟萃分析。结局指标为:创面缩小率、创面愈合率、创面完全上皮化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应用RevMan 5.2统计软件进行荟萃分析。   结果 共纳入5篇文献426例DFU患者,包括接受异体ADM治疗的ADM组224例和接受传统湿性治疗的传统治疗组202例。ADM组与传统治疗组患者创面缩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数差为20.34(95%置信区间为-25.27~65.94,P=0.38)。ADM组患者创面愈合率高于传统治疗组,相对危险度(RR)为1.90(95%置信区间为1.29~2.80,P<0.01)。ADM组与传统治疗组患者创面完全上皮化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数差为1.20(95%置信区间为-2.93~0.52,P=0.17)。ADM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治疗组,RR=0.54(95%置信区间为0.38~0.76,P<0.001)。创面缩小率、创面完全上皮化时间、创面愈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可能存在发表偏倚。  结论 与传统湿性治疗相比,异体ADM能显著促进DFU患者创面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双通路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肛周坏死性筋膜炎六例
赵耀华, 袁东亮, 熊伟, 黄伟琪, 邓海涛, 徐丽红
2016, 32(12): 730-732.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6.12.006
摘要:
新型拉杆式皮肤牵张器在修复26例患者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苑博, 王寿宇, 梁海东, 童致虹
2016, 32(12): 732-734.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6.12.007
摘要:
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与创面愈合
刘洋, 刘德伍
2016, 32(12): 735-739.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6.12.008
摘要:
论著
中国大陆地区六年间公交车起火事件调查
王新刚, 刘勇, 岑瑛, 吴攀, 周晗磊, 韩春茂
2016, 32(12): 740-743.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6.12.009
摘要:
目的 回顾性分析中国大陆地区6年间公交车起火事件特点。  方法 通过百度搜索引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以"公交车" 、 "起火/纵火"作为关键词,结合中国大陆省、自治区及直辖市名称,检索2009年1月—2014年12月发生在中国大陆地区的公交车起火事件,记录事件发生的时间、地区、起火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并进行相关分析。用Microsoft Excel软件处理数据。  结果 共检索到公交车起火事件287起,其中2009年发生49起,2010、2011、2012年分别发生36、35、37起,2013和2014年均发生65起;事件集中发生在6、7月,分别为49、39起。在公交车起火事件发生地区分布中,华东地区78起,占27.18%;东北地区52起,占18.12%;华北及华南地区均为41起,占14.29%。在公交车起火事件起火原因中,排第1位的是公交车自燃(267起,占93.03%);其次为纵火(13起,占4.53%),其中7起发生在16:00—20:00,3起发生在8:00—10:00。27起(9.41%)公交车起火事件有人员伤亡,其中13起(48.15%)由公交车自燃所致,10起(37.04%)由纵火所致,4起(14.81%)由交通事故所致。纵火共造成至少287人受伤、88人死亡,公交车自燃造成至少140人受伤、35人死亡,交通事故造成至少20人受伤、9人死亡。  结论 近年来中国大陆地区公交车起火事件发生频率明显增高,且在6、7月最常见;公交车自燃是造成起火事件的主要原因,其次为纵火。纵火引起的公交车起火事件常发生于城市交通的早晚高峰时段,其发生率虽然不高,但造成的人员伤亡情况最为严重。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蛋白1对大鼠缺氧心肌细胞保护作用的机制
向飞, 张东霞, 马思远, 黄跃生
2016, 32(12): 744-751.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6.12.010
摘要: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蛋白1(TRAP1)对大鼠缺氧心肌细胞保护作用的机制。  方法 取1~3 d龄SD大鼠乳鼠,分离培养心肌细胞,用于以下实验。(1)取细胞,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方法下同)分为TRAP1组和对照组,提取细胞总蛋白。TRAP1组细胞总蛋白加入小鼠抗大鼠TRAP1单克隆一抗,对照组细胞总蛋白加入小鼠来源的同型IgG,免疫共沉淀法和蛋白质谱分析检测TRAP1可能作用的蛋白。(2)取细胞,分为常氧空白对照组、常氧+TRAP1干扰对照组、常氧+TRAP1干扰组、常氧+TRAP1过表达对照组、常氧+TRAP1过表达组,每组1孔。常氧空白对照组细胞常规培养,后4组细胞分别加入TRAP1 RNA干扰空病毒载体、TRAP1 RNA干扰腺病毒载体、TRAP1过表达空病毒载体、TRAP1过表达腺病毒载体。另取细胞,分为常氧空白对照组、缺氧空白对照组、缺氧+TRAP1干扰对照组、缺氧+TRAP1干扰组、缺氧+TRAP1过表达对照组、缺氧+TRAP1过表达组,每组1孔。各缺氧组细胞同前对应的常氧组细胞处理后,缺氧6 h。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各组细胞中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Ⅱ(COXⅡ)mRNA表达。本实验重复3次。(3)取细胞,分为常氧空白对照组、缺氧空白对照组、缺氧+TRAP1过表达对照组、缺氧+TRAP1过表达组、缺氧+TRAP1过表达+COXⅡ干扰对照组、缺氧+TRAP1过表达+COXⅡ干扰组,每组3孔。前4组细胞的处理同(2),后2组细胞分别加入COXⅡ RNA干扰空病毒载体、COXⅡ RNA干扰腺病毒载体转染后,再分别加入TRAP1过表达腺病毒载体。细胞计数试剂盒8及酶标仪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碘化丙啶和Hoechst 33342染色检测细胞死亡率。另取细胞,分为常氧空白对照组、缺氧空白对照组、缺氧+TRAP1干扰对照组、缺氧+TRAP1干扰组、缺氧+TRAP1干扰+COXⅡ过表达对照组、缺氧+TRAP1干扰+COXⅡ过表达组,每组3孔,前4组细胞的处理同(2),后2组细胞均加入TRAP1 RNA干扰腺病毒载体转染后,再分别加入COXⅡ过表达空病毒载体、COXⅡ过表达腺病毒载体,同前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和死亡率。本实验重复3次。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检验。  结果 (1)TRAP1组细胞有TRAP1表达,对照组细胞未见TRAP1表达。TRAP1可能作用的3个蛋白是角蛋白、COX Ⅱ和预测分子量为13×103的未知蛋白。(2)与常氧空白对照组比较,常氧+TRAP1干扰对照组、常氧+TRAP1过表达对照组细胞COXⅡ mRNA表达量无明显变化(P值均大于0.05),常氧+TRAP1干扰组细胞COXⅡ mRNA表达量明显降低(P<0.01),常氧+TRAP1过表达组细胞COXⅡ mRNA表达量明显升高(P<0.01)。缺氧空白对照组细胞COXⅡ mRNA表达量较常氧空白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与缺氧空白对照组比较,缺氧+TRAP1干扰对照组、缺氧+TRAP1过表达对照组细胞COXⅡ mRNA表达量无明显变化(P值均大于0.05),缺氧+TRAP1干扰组细胞COXⅡ mRNA表达量明显下降(P<0.01),缺氧+TRAP1过表达组细胞COXⅡ mRNA表达量明显升高(P<0.01)。(3)常氧空白对照组、缺氧空白对照组、缺氧+TRAP1过表达对照组、缺氧+TRAP1过表达组、缺氧+TRAP1过表达+COXⅡ干扰对照组、缺氧+TRAP1过表达+COXⅡ干扰组细胞增殖活性分别为0.498±0.022、0.303±0.018、0.313±0.032、0.456±0.031、0.448±0.034、0.335±0.026,细胞死亡率分别为(4.7±1.5)%、(24.7±3.1)%、(26.0±2.7)%、(13.3±2.5)%、(12.7±2.1)%、(21.0±1.7)%。与常氧空白对照组比较,缺氧空白对照组细胞增殖活性降低、细胞死亡率增加(P值均小于0.01)。与缺氧空白对照组比较,缺氧+TRAP1过表达对照组细胞增殖活性、细胞死亡率均无明显变化(P值均大于0.05),缺氧+TRAP1过表达组细胞增殖活性升高、细胞死亡率降低(P值均小于0.01)。与缺氧+TRAP1过表达组比较,缺氧+TRAP1过表达+COXⅡ干扰对照组细胞增殖活性、细胞死亡率均无明显变化(P值均大于0.05),缺氧+TRAP1过表达+COXⅡ干扰组细胞增殖活性降低、细胞死亡率增加(P值均小于0.01)。(4)常氧空白对照组、缺氧空白对照组、缺氧+TRAP1干扰对照组、缺氧+TRAP1干扰组、缺氧+TRAP1干扰+COXⅡ过表达对照组、缺氧+TRAP1干扰+COX Ⅱ过表达组细胞增殖活性分别为0.444±0.025、0.275±0.016、0.283±0.021、0.150±0.009、0.135±0.011、0.237±0.017,细胞死亡率分别为(3.7±0.6)%、(21.0±2.7)%、(20.3±3.1)%、(31.7±2.5)%、(33.3±3.2)%、(19.3±1.5)%。与缺氧空白对照组比较,缺氧+TRAP1干扰对照组细胞增殖活性、细胞死亡率均无明显变化(P值均大于0.05)。与缺氧空白对照组和缺氧+TRAP1干扰对照组比较,缺氧+TRAP1干扰组细胞增殖活性降低、细胞死亡率增加(P值均小于0.01)。与缺氧+TRAP1干扰组比较,缺氧+TRAP1干扰+COXⅡ过表达对照组细胞增殖活性、细胞死亡率均无明显变化(P值均大于0.05),缺氧+TRAP1干扰+COXⅡ过表达组细胞增殖活性升高、细胞死亡率降低(P值均小于0.01)。  结论 TRAP1能够正向调节COXⅡ mRNA表达, COXⅡ是TRAP1保护缺氧心肌细胞的下游效应分子。
艾塞那肽4对严重烫伤早期大鼠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
赵东旭, 马丽, 申传安, 李大伟, 尚玉茹, 尹凯, 程文凤, 王鑫, 刘兆兴
2016, 32(12): 752-758.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6.12.011
摘要:
目的 观察严重烫伤早期大鼠胰岛β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变化,探讨艾塞那肽4对严重烫伤大鼠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  方法 将36只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纯假伤组、假伤+艾塞那肽4组、单纯烫伤组、烫伤+艾塞那肽4组,每组9只。单纯烫伤组、烫伤+艾塞那肽4组大鼠在94 ℃热水中浸浴背部12 s、腹部6 s,造成50%TBSA Ⅲ度烫伤;单纯假伤组、假伤+艾塞那肽4组大鼠在37 ℃温水中浸浴背腹部模拟致伤。假伤+艾塞那肽4组、烫伤+艾塞那肽4组大鼠伤后皮下注射艾塞那肽4(4 μg/kg),2次/d;单纯假伤组、单纯烫伤组大鼠伤后皮下注射等体积灭菌注射用水。于伤后72 h,进行如下检测。每组取8只大鼠剪尾法检测空腹血糖水平;ELISA法检测血浆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水平、血清胰岛素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每组取6只大鼠分离的胰岛,分别采用含2.8 mmol/L葡萄糖和16.7 mmol/L葡萄糖的RPMI 1640培养基培养,用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胰岛素含量,并计算胰岛素分泌指数(SI),每组样本数为6。每组取3只大鼠分离的胰岛,采用透射电镜观察胰岛β细胞超微结构,并计算每10微米细胞膜上附着颗粒的数量及胰岛素空泡占胰岛素颗粒总数的比例,每组样本数为3。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检验。  结果 (1)与单纯烫伤组比较,单纯假伤组、假伤+艾塞那肽4组、烫伤+艾塞那肽4组大鼠空腹血糖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2)与单纯假伤组比较,假伤+艾塞那肽4组大鼠血浆GLP-1水平明显升高(P<0.05),血清胰岛素水平、HOMA-IR差异不明显(P值均大于0.05);单纯烫伤组和烫伤+艾塞那肽4组大鼠血浆GLP-1水平均降低(P值均小于0.01),血清胰岛素水平、HOMA-IR均升高(P值均小于0.01)。与假伤+艾塞那肽4组比较,单纯烫伤组和烫伤+艾塞那肽4组大鼠血浆GLP-1水平均明显降低(P值均小于0.01),血清胰岛素水平、HOMA-IR均升高(P值均小于0.01)。与单纯烫伤组比较,烫伤+艾塞那肽4组大鼠血浆GLP-1水平、血清胰岛素水平均升高(P值均小于0.01),HOMA-IR降低(P<0.05)。(3)采用2.8 mmol/L葡萄糖刺激时,4组大鼠的胰岛素分泌量组间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16.7 mmol/L葡萄糖刺激时,与单纯假伤组比较,假伤+艾塞那肽4组和烫伤+艾塞那肽4组大鼠胰岛素分泌量增加(P<0.05或P<0.01),单纯烫伤组大鼠胰岛素分泌量减少(P<0.05);与假伤+艾塞那肽4组比较,单纯烫伤组大鼠胰岛素分泌量减少(P<0.01);与单纯烫伤组比较,烫伤+艾塞那肽4组大鼠胰岛素分泌量明显增加(P<0.01)。与单纯假伤组(2.25±0.20)比较,烫伤+艾塞那肽4组大鼠胰岛素SI(2.68±0.24)升高(P<0.05);与假伤+艾塞那肽4组(2.47±0.18)比较,单纯烫伤组大鼠胰岛素SI(2.11±0.28)降低(P<0.05);与单纯烫伤组比较,烫伤+艾塞那肽4组大鼠胰岛素SI明显升高(P<0.01)。(4)与单纯假伤组比较,烫伤+艾塞那肽4组大鼠胰岛β细胞内每10微米细胞膜附着颗粒的数量明显增多(P<0.05);单纯烫伤组大鼠胰岛β细胞内胰岛素空泡比例增加(P<0.01)。与假伤+艾塞那肽4组比较,单纯烫伤组大鼠胰岛β细胞内每10微米细胞膜附着颗粒的数量明显减少(P<0.01),胰岛素空泡比例明显增加(P<0.05)。与单纯烫伤组比较,烫伤+艾塞那肽4组大鼠胰岛β细胞内每10微米细胞膜附着颗粒的数量明显增多(P<0.01),胰岛素空泡比例明显减少(P<0.05)。  结论 严重烫伤早期大鼠体内GLP-1水平下降,胰岛β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受损,补充长效GLP-1类似物艾塞那肽4能显著改善烫伤大鼠胰岛β细胞的胰岛素分泌功能。
短篇论著
特重度烧伤脓毒症患者预后评价指标分析
金新源, 苏建东, 吴云清, 章杰, 王志学, 邵小南
2016, 32(12): 759-761.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6.12.012
摘要:
目的 回顾性分析特重度烧伤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价指标。  方法 选择2014年8月苏州市立医院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18例特重度烧伤脓毒症患者资料,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将其分为死亡组11例和存活组7例。比较2组患者性别、年龄、烧伤总面积、Ⅲ度面积、脓毒症确诊时间,入院时与脓毒症确诊时的体温、心率、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计数、血钠、血糖、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PaCO2,入院时、脓毒症确诊时、脓毒症确诊后1~8 d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对数据行t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绘制18例患者年龄、脓毒症确诊时血小板计数、脓毒症确诊后1~8 d PCT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 结果 2组患者性别、烧伤总面积、Ⅲ度面积、脓毒症确诊时间相近(t值为-0.814~1.557,P值均大于0.05),死亡组患者年龄明显大于存活组(t=2.637,P<0.05)。2组患者入院时与脓毒症确诊时体温、心率、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血钠、血糖、血清CRP水平、PaCO2及入院时血小板计数均相近(t值为-1.039~1.954,P值均大于0.05),死亡组患者脓毒症确诊时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存活组(t=-3.734,P<0.01)。入院时及脓毒症确诊时,2组患者血清PCT水平相近(Z值分别为-1.414、-0.730,P值均大于0.05);脓毒症确诊后1~8 d,死亡组患者血清PCT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Z=-2.344,P<0.05)。18例患者死亡预测的年龄、脓毒症确诊时血小板计数、脓毒症确诊后1~8 d PCT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7、0.857、0.843(95%置信区间分别为0.584~1.000、0.619~1.000、0.652~1.000,P值均小于0.05),最佳阈值分别为36岁、138×109/L、2.39 ng/mL,敏感度分别为70.0%、90.9%、80.0%,特异度均为85.7%。  结论 年龄、脓毒症确诊时血小板计数及脓毒症确诊后1~8 d的PCT是特重度烧伤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价指标。
综述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来源的多潜能细胞的研究进展
解英, 陈斌, 汪虹, 王宽, 李冉
2016, 32(12): 762-764.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6.12.013
摘要:
脓毒症应激反应的研究进展
邱敏珊, 尹海燕
2016, 32(12): 765-768.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6.12.014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