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7年  第33卷  第2期

专家论坛
2010—2016年烧伤整形领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与资助情况分析
张召才, 窦豆, 王晓樱, 谢登辉, 闫章才
2017, 33(2): 65-67.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7.02.001
摘要:
进一步重视慢性难愈性创面成因分析与非手术治疗
吕国忠, 杨敏烈
2017, 33(2): 68-71.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7.02.002
摘要:
慢性难愈性创面
游离股前内侧穿支皮瓣修复口腔肿瘤根治术后缺损并用接力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供区创面的效果
宋达疆, 李赞, 周晓, 章一新, 彭小伟, 周波, 吕春柳, 杨丽嫦, 彭文
2017, 33(2): 72-76.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7.02.003
摘要:
目的 观察游离股前内侧穿支皮瓣修复口腔肿瘤根治术后缺损并用接力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供区创面的效果。 方法 2013年1月—2016年1月,笔者单位收治28例口腔肿瘤患者,行肿瘤根治术后形成6.5 cm×3.5 cm~11.0 cm×7.5 cm大小缺损,用面积为7.0 cm×4.0 cm~12.0 cm×8.0 cm游离股前内侧穿支皮瓣修复,术中将股前内侧穿支动脉与甲状腺上动脉吻合,将其伴行静脉与甲状腺上静脉或颈内静脉吻合。游离股前内侧穿支皮瓣供区创面采用面积为8.0 cm×3.5 cm~14.0 cm×7.5 cm接力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将皮瓣与创缘拉拢后分层间断缝合。术后卧床休息并采用胃管鼻饲,术后1周开始正常进食并行下肢运动。 结果 所有患者股前内侧和外侧穿支恒定存在,股前内侧穿支动脉伴行静脉与甲状腺上静脉端端吻合16例、与颈内静脉端侧吻合12例。术后2周左右皮瓣全部顺利成活,创面愈合良好。术后随访6~30个月,游离股前内侧穿支皮瓣修复处外形不臃肿,两点辨别觉距离为8~15 mm,舌运动未见明显受限,对患者说话、进食无明显影响;接力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处质地和色泽与周围皮肤接近,两点辨别觉距离为7~12 mm,大腿功能未见明显影响,患者可正常行走及进行相关日常活动。 结论 游离股前内侧穿支皮瓣修复口腔肿瘤根治术后缺损效果较好,游离股前内侧穿支皮瓣供区创面经接力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后外观及功能恢复较佳。
短暂高糖环境暴露对人真皮微血管内皮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乔亮, 杨惠忠, 李学川, 黄晓琴, 原博, 周增丁
2017, 33(2): 77-82.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7.02.004
摘要:
目的 观察短暂高糖环境暴露对体外培养人真皮微血管内皮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方法 本研究所有检测指标对应的细胞分组及处理如下:将第4代人真皮微血管内皮细胞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每组12孔。对照组细胞采用含5 mmol/L D-葡萄糖的完全培养液培养7 d;短暂高糖组细胞在含30 mmol/L D-葡萄糖的完全培养液中培养2 d,再改用含5 mmol/L D-葡萄糖的完全培养液继续培养5 d;长时高糖组细胞采用含30 mmol/L D-葡萄糖的完全培养液培养7 d。(1)采用倒置光学显微镜观察对照组和长时高糖组培养7 d以及短暂高糖组培养2、7 d细胞形态学变化。(2)培养0、2、4、7 d,采用细胞存活率分析计数器检测细胞增殖率。(3)培养2 d后进行划痕实验,划痕后继续培养,于划痕后0、24、48、72、96、120 h测量划痕面积,计算后5个时相点细胞迁移率。(4)培养0、2、4、7 d,采用细胞分析仪检测细胞凋亡率。(5)培养7 d后再在基质胶上培养24 h,采用倒置光学显微镜观察血管样结构形成情况,并计算血管样结构长度、分叉点数量。(6)培养2、4、7 d,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血管化相关基因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3(TIMP-3)mRNA表达。对数据行析因设计方差分析、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检验。 结果 (1)对照组细胞培养7 d,细胞呈卵圆形,铺路石样排列。短暂高糖组细胞培养2 d,形态变细长,排列丧失铺路石样;培养7 d仍保持细长,丧失铺路石样排列。长时高糖组细胞培养7 d,形态变细长,排列丧失铺路石样。(2)培养0 d,3组细胞增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3,P>0.05)。培养2 d,短暂高糖组和长时高糖组细胞增殖率相近(P>0.05),且均低于对照组(P值均小于0.01);培养4、7 d,短暂高糖组和对照组细胞增殖率相近(P值均大于0.05),且均高于长时高糖组(P值均小于0.01)。(3)划痕后24~120 h,短暂高糖组和长时高糖组细胞迁移率均相近(P值均大于0.05),且均低于对照组(P值均小于0.01)。(4)培养0 d,3组细胞凋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78,P>0.05)。培养2 d,短暂高糖组和长时高糖组细胞凋亡率相近(P>0.05),且均高于对照组(P值均小于0.01);培养4、7 d,短暂高糖组和对照组细胞凋亡率相近(P值均大于0.05),且均低于长时高糖组(P值均小于0.01)。(5)短暂高糖组和长时高糖组细胞形成血管样结构长度分别为(1.84±0.10)×105、(1.82±0.11)×105 μm(P>0.05),均短于对照组的(2.75±0.23)×105 μm(P值均小于0.01);短暂高糖组和长时高糖组细胞形成血管样结构分叉点数量分别为(43±5)、(46±8)个(P>0.05),均少于对照组的(103±21)个(P值均小于0.01)。(6)培养2、4、7 d,短暂高糖组和长时高糖组细胞TIMP-3的mRNA表达量相近(P值均大于0.05),且均低于对照组(P值均小于0.05)。 结论 短暂高糖环境暴露能诱导体外培养的人真皮微血管内皮细胞形态、迁移和血管形成发生"代谢记忆"从而导致其产生持久的生物学行为变化,其机制可能与调控血管化相关基因发生改变有关。
采用滤纸片法检测细菌对诊断糖尿病足创面感染的意义
邹新华, 祝友鹏, 任国强, 李恭驰, 张静, 邹利军, 冯自波, 李炳辉
2017, 33(2): 83-88.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7.02.005
摘要:
目的 评价采用滤纸片法检测细菌对诊断糖尿病足创面感染的意义。 方法 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住院治疗且符合入选标准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18例,按德州大学糖尿病溃疡分级系统对糖尿病足溃疡创面进行分级,比较不同分级创面对应患者一般情况。分别取创面渗出液、创面组织,采用滤纸片法和组织活检法进行创面细菌检测。以组织活检法检测结果为对照,滤纸片法为待评价方法,检验2种方法检测结果的关联性、差异性、一致性。计算滤纸片法检测细菌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根据18例患者滤纸片法检测细菌的特异度和敏感度,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滤纸片法的检测效果。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针对经组织活检法检出细菌的患者,对组织活检法与滤纸片法检出细菌数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 结果 (1)德州大学糖尿病溃疡分级1、2、3级创面对应患者间年龄、糖尿病病程、创面病程、创面面积、踝肱指数、糖化Hb、空腹血糖、血小板计数、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AST、血肌酐、尿素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值为0.029~2.916,P值均大于0.05),白细胞计数、AL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688、6.833,P<0.05或P<0.01)。(2)组织活检法检测结果显示患者中有6例未检测出细菌;12例检测出细菌,其中10例细菌数大于1×105个/g,2例细菌数未达到1×105个/g。滤纸片法检测结果显示患者中有8例未检测出细菌;10例检测出细菌,其中7例细菌数大于1×105个/g,3例细菌数未达到1×105个/g。滤纸片法与组织活检法检测细菌同时阳性患者有7例,同时阴性患者有8例,滤纸片法阴性而组织活检法阳性患者有3例,组织活检法阴性的患者中未出现滤纸片法阳性。2种方法检测结果存在方向性关联(P=0.004),即组织活检法结果阳性,滤纸片法结果也可能是阳性;2种方法检测结果不存在明显差异(P=0.250);2种方法检测结果一致性一般(Kappa=0.68,P=0.002)。(3)滤纸片法检测细菌的敏感度为70%、特异度为100%、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0.73、准确度为83.3%。18例患者滤纸片法检测细菌ROC曲线下总面积为0.919(95%置信区间为0~1.000,P=0.030)。(4)组织活检法共检出13株细菌,其中鲍氏不动杆菌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5株,铜绿假单胞菌、牛链球菌及鸟肠球菌各1株。滤纸片法共检出11株细菌,其中鲍氏不动杆菌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3株,铜绿假单胞菌、牛链球菌及鸟肠球菌各1株。除金黄色葡萄球菌外,滤纸片法检测其余4种细菌的敏感度、特异度均为100%。滤纸片法与组织活检法检测鲍氏不动杆菌的一致性较好(Kappa=1.00,P<0.01),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一致性一般(Kappa=0.68,P<0.05)。(5)滤纸片法与组织活检法检出创面细菌数总体无明显相关(r=0.257,P=0.419),其中2种方法检出德州大学糖尿病溃疡分级1、2级创面细菌数均显著相关(r值均为0.999,P值均为0.001),检出德州大学糖尿病溃疡分级3级创面细菌数无明显相关(r=-0.053,P=0.947)。 结论 滤纸片法检测结果在确定是否存在细菌感染方面与组织活检法检测结果具有一致性,对诊断糖尿病足创面局部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足背动脉踝前穿支蒂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11例
储国平, 吕国忠, 朱宇刚, 顾在秋, 杨敏烈, 秦宏波, 程佳
2017, 33(2): 89-90.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7.02.006
摘要:
急诊第2足趾联合足部皮瓣修复拇指缺如伴手部软组织缺损六例
崔满意, 王培吉
2017, 33(2): 91-92.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7.02.007
摘要: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联合腓骨短肌肌瓣治疗跟骨骨髓炎15例
覃凤均, 胡骁骅, 黎明, 沈余明
2017, 33(2): 93-94.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7.02.008
摘要:
带旋髂浅动脉和皮神经的髂腹股沟皮瓣修复股骨大转子严重骨外露27例
陈佳, 杨鹏飞, 杨世林, 匡安银, 代羽, 龙兴敬
2017, 33(2): 95-96.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7.02.009
摘要:
科技快讯
基质-血浆源性肽促进糖尿病猪组织特异性损伤反应和创面愈合
朱文静(译者), 吕国忠(审校者)
2017, 33(2): 76-76.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7.02.101
摘要:
温度敏感水凝胶缓释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加速糖尿病创面愈合
朱文静(译者), 吕国忠(审校者)
2017, 33(2): 125-125.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7.02.102
摘要:
加载姜黄素的黄芪胶/聚ε己内酯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对糖尿病大鼠创面愈合的作用
朱文静(译者), 吕国忠(审校者)
2017, 33(2): 125-125.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7.02.103
摘要:
论著
高频超声在深Ⅱ度烧伤患者磨痂术中的应用
臧成瑜, 曹永倩, 薛文君, 赵冉, 张敏, 张曰厚, 冯璋, 王一兵
2017, 33(2): 97-102.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7.02.010
摘要: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在深Ⅱ度烧伤患者磨痂术中的应用。 方法 2015年3月—2016年3月,笔者单位收治符合入选标准的深Ⅱ度烧伤患者26例,均行磨痂术。采用高频超声检测患者磨痂术前健侧正常皮肤、创面,以及术后即刻与术后1、3、5、7、10、14、21 d创面皮肤组织结构和血流信号,计算血流信号百分比。根据术前创面血流信号百分比与正常皮肤血流信号百分比的对比结果,将患者分为无明显降低组19例和明显降低组7例。记录2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对数据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LSD检验、t检验和χ2检验,对26例患者术前创面血流信号百分比和创面愈合时间行Spearman相关分析。 结果 (1)2组患者术前正常皮肤表皮层呈连续平滑线状强回声,真皮层回声弱于表皮层,真皮-皮下组织分界呈较真皮层强的不连续线状回声,逐渐过渡到皮下组织。无明显降低组患者术前创面表皮层呈不连续的不光滑线状回声,回声弱于正常皮肤表皮层;真皮-皮下组织分界未见明显异常。术后即刻及术后1 d,未见表皮层线状强回声,表皮层完全脱失;真皮层及皮下组织回声较术前未见明显改变,真皮层表面平整伴有真皮浅层部分磨失,但真皮组织总体保存较完好。术后3、5 d可见表皮层呈不连续线状强回声,不连续表皮层再生。术后7、10 d可见表皮层呈部分连续线状强回声,部分连续表皮层再生。术后14 d,再生的表皮层厚于正常皮肤表皮层且呈不光滑线状强回声,厚度不均匀。术后21 d,再生的表皮层厚于正常皮肤表皮层,呈较光滑线状强回声,厚度较均匀。明显降低组患者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1 d,创面表皮层和真皮层组织结构与无明显降低组大体相似,但真皮-皮下组织分界回声呈不同程度减弱;术后3、5 d未见表皮层线状强回声,未见表皮层再生;术后7、10 d可见不连续表皮层再生,呈不连续线状强回声;术后14、21 d可见表皮层呈部分连续线状强回声,部分连续表皮层再生。(2)无明显降低组患者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 d创面血流信号百分比分别为(3.1±1.3)%、(6.5±2.0)%、(5.3±1.9)%,明显高于明显降低组的(0.9±1.1)%、(3.5±1.3)%、(3.6±0.9)%(P<0.05或P<0.01);2组患者其余时相点创面血流信号百分比相近(P值均大于0.05)。与组内正常皮肤的(3.2±0.7)%比较,无明显降低组患者术后即刻、术后1 d创面血流信号百分比明显升高(P值均小于0.01),其余时相点创面血流信号百分比无明显变化(P值均大于0.05)。明显降低组患者术前创面血流信号百分比明显低于组内正常皮肤的(2.8±0.6)%(P<0.01),术后各时相点创面血流信号百分比与组内正常皮肤相近(P值均大于0.05)。(3)无明显降低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为(16.2±2.5)d,短于明显降低组的(30.9±2.9)d(t=12.67,P<0.01)。26例患者术前创面血流信号百分比与创面愈合时间呈明显负相关(r=-0.77,P<0.01)。 结论 高频超声可较好地观察深Ⅱ度烧伤患者磨痂术前后创面影像学特点,为深Ⅱ度烧伤患者行磨痂术提供客观的影像学依据。
含纳米银的胶原蛋白-丝素蛋白支架对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真皮再生的影响
有传刚, 张莉萍, 王新刚, 周晗磊, 郭松雪, 吴攀, 韩春茂
2017, 33(2): 103-110.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7.02.011
摘要:
目的 探讨含纳米银的胶原蛋白-丝素蛋白支架对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真皮再生的影响。 方法 采用冷冻干燥法分别制备81个含纳米银的胶原蛋白-丝素蛋白支架(纳米银质量浓度为10 mg/L)及81个不含纳米银的胶原蛋白-丝素蛋白支架,分别归为纳米银支架组和对照支架组。每组取9个支架加入人Fb培养,于培养2、12、24 h每组取3孔支架,计数2组支架区域黏附人Fb。于36只SD大鼠背部各制作4个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将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纳米银支架组和对照支架组,创面分别移植含纳米银的胶原蛋白-丝素蛋白支架和不含纳米银的胶原蛋白-丝素蛋白支架。于术后1、2、4周,每组分别取6只大鼠处死,对创面进行大体观察,HE染色观察组织结构、炎性细胞浸润及胶原沉积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计数CD68阳性细胞,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创面IL-6和IL-10的mRNA表达。对数据行析因设计方差分析、t检验及Bonferroni校正。 结果 (1)培养2、12、24 h,纳米银支架组和对照支架组支架区域人Fb黏附数量相近(t值为1.77~2.60,P值均大于0.05)。(2)术后1周,纳米银支架组大鼠创面及创缘未见明显感染迹象,支架血管化明显;对照支架组大鼠创面出现明显感染迹象,小部分支架脱落。术后2周,纳米银支架组大鼠创面移植支架与创面贴附牢固;对照支架组大鼠创面挛缩明显,大部分支架已脱落。术后4周,纳米银支架组大鼠创面移植支架已成功覆盖创面,支架表面已明显上皮化;对照支架组大鼠创面移植支架完全脱落,残余创面明显收缩。(3)术后1、2周,与对照支架组比较,纳米银支架组大鼠创面胶原分泌及组织再生更多,支架内部炎性细胞浸润较少。术后4周,纳米银支架组大鼠创面已明显上皮化;而对照支架组大鼠创面仍有炎性细胞浸润,未见明显上皮化。(4)术后1周,纳米银支架组大鼠创面CD68阳性细胞数为(54±10)个/mm2,与对照支架组的(78±7)个/mm2无明显差异(t=1.52,P>0.05)。术后2、4周,纳米银支架组大鼠创面CD68阳性细胞数分别为(154±10)、(77±7)个/mm2,均明显少于对照支架组的(268±16)、(136±13)个/mm2(t值分别为7.31和3.83,P值均小于0.01)。(5)除术后4周(t=1.23,P>0.05)外,术后1、2周纳米银支架组大鼠创面IL-6的mRNA表达量均明显低于对照支架组(t值分别为13.12和4.65,P值均小于0.01)。除术后1周(t=3.08,P<0.05)外,术后2、4周2组大鼠创面IL-10的mRNA表达量均相近(t值分别为2.14和0.49,P值均大于0.05)。 结论 含纳米银的胶原蛋白-丝素蛋白支架不仅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同时具有明显的炎症调节作用,可加快胶原蛋白-丝素蛋白支架诱导真皮再生,促进创面修复。
短篇论著
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削痂植皮失血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李培龙, 王芳, 宋国栋, 辛乃军, 贾军, 马印东, 石文, 孙岳, 刘新庄
2017, 33(2): 111-114.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7.02.012
摘要:
目的 对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削痂植皮失血情况进行量化,分析其影响因素。 方法 2008年7月—2014年6月,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中心医院收治96例成年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其伤后14 d内共行110次削痂植皮术,均平稳度过围手术期。采用Budny公式计算各次手术每1%TBSA削痂面积失血量。应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性别、年龄、体质量、烧伤总面积、深Ⅱ度面积、Ⅲ度面积、是否合并吸入性损伤、削痂开始时间、削痂面积(同时取皮者将取皮面积计入,下同)、四肢削痂是否使用止血带、创面移植物种类和手术持续时间对手术总失血量的影响;选取P值小于0.05者,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的后退逐步回归法分析手术总失血量的独立影响因素。将所有手术按削痂开始时间分为伤后2 d或3 d组17次、伤后4~6 d组61次、伤后7~14 d组32次,将四肢手术按削痂是否使用止血带分为非止血带组53次和止血带组42次,统计各组手术每1%TBSA削痂面积失血量。将所有手术按削痂面积分为小于21%TBSA组、21%~30%TBSA组、31%~40%TBSA组以及大于40%TBSA组,手术次数分别为11、27、39、33次,统计各组手术总失血量及每1%TBSA削痂面积失血量。对数据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检验。 结果 本组手术每1%TBSA削痂面积失血量为61~240(122±27)mL。烧伤总面积、Ⅲ度面积、削痂开始时间、削痂面积、创面移植物种类、手术持续时间对手术总失血量有明显影响(t值为-3.333~14.417,P<0.05或P<0.01),其余指标对手术总失血量影响不明显(t值为-0.603~1.482,P值均大于0.05)。Ⅲ度面积、削痂面积是手术总失血量的独立影响因素(t值分别为3.710、15.248,P值均小于0.01)。伤后2 d或3 d组、伤后4~6 d组、伤后7~14 d组手术每1%TBSA削痂面积失血量相近(F=2.987,P=0.055)。大于40%TBSA组手术总失血量较31%~40%TBSA组明显增加(P<0.01),且2组手术各自的总失血量均明显多于小于21%TBSA组和21%~30%TBSA组(P值均小于0.01);小于21%TBSA组手术每1%TBSA削痂面积失血量明显多于另3组(P值均小于0.01),21%~30%TBSA组手术每1%TBSA削痂面积失血量均明显多于31%~40%TBSA组(P<0.05)。非止血带组和止血带组四肢手术每1%TBSA削痂面积失血量相近(t=0.271,P=0.787)。 结论 本组成年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削痂植皮手术中每1%TBSA削痂面积失血量为(122±27)mL,手术总失血量影响因素包括烧伤总面积、Ⅲ度面积、削痂开始时间、削痂面积、创面移植物种类、手术持续时间,其中Ⅲ度面积和削痂面积为手术总失血量独立影响因素。
不同剂量多巴胺对严重烫伤大鼠早期血流动力学及心肌力学的影响
王子恩, 陈昭宏, 陈晓东, 江琼, 王顺宾
2017, 33(2): 115-118.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7.02.013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多巴胺对严重烫伤大鼠早期血流动力学及心肌力学的影响,并寻找合适作用剂量。 方法 将32只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假伤组、单纯复苏组、小剂量组及中剂量组,每组8只。假伤组大鼠模拟致伤后不行其他处理,单纯复苏组、小剂量组及中剂量组大鼠背部造成30%TBSAⅢ度烫伤。伤后即刻,烫伤大鼠均按Parkland公式,采用微量注射泵补液,单纯复苏组输注生理盐水;小剂量组和中剂量组生理盐水中加入多巴胺,分别按1.25、6.00 μg·kg-1·min-1剂量输注。伤后1、3、6、9、12 h,心功能分析系统监测各组大鼠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MAP)、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舒张末期压(LVEDP)、左心室压力最大上升速率、左心室压力最大下降速率、心肌供氧指数及心肌耗氧指数。对数据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LSD检验。 结果 伤后各时相点,假伤组大鼠各监测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或P<0.01)。伤后6、9、12 h,中剂量组大鼠收缩压、舒张压和MAP显著高于单纯复苏组和小剂量组(P值均小于0.05);单纯复苏组大鼠舒张压、MAP显著高于小剂量组(P值均小于0.05)。伤后6、9、12 h,中剂量组大鼠LVSP分别为(87.1±4.7)、(98.6±8.4)、(105.2±9.4)mmHg(1 mmHg=0.133 kPa),显著高于单纯复苏组的(81.6±3.4)、(85.3±3.3)、(88.2±4.6)mmHg和小剂量组的(77.7±2.7)、(84.0±3.2)、(92.6±3.1)mmHg(P值均小于0.05)。伤后6、9、12 h,单纯复苏组大鼠LVEDP显著高于小剂量组和中剂量组(P值均小于0.05)。伤后6、9、12 h,单纯复苏组大鼠左心室压力最大上升速率及左心室压力最大下降速率均显著高于小剂量组(P值均小于0.01),2组大鼠该2项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中剂量组(P值均小于0.01)。伤后6、9、12 h,中剂量组大鼠心肌供氧指数及心肌耗氧指数均显著高于单纯复苏组和小剂量组(P值均小于0.01)。 结论 在有效的液体复苏下,中剂量多巴胺能改善严重烫伤大鼠血流动力学及心脏舒缩功能,增加心肌的供氧,降低氧耗。
经验交流
小儿口咽部热液烫伤36例
李梦芸, 刘德伍, 毛远桂
2017, 33(2): 119-120.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7.02.014
摘要:
综述
纳米银的抗菌作用及其在烧伤治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刘名倬, 刘苗星, 王小磊, 郭光华
2017, 33(2): 121-125.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7.02.015
摘要:
国外见闻
澳大利亚烧伤治疗观感
陈建, Li Frank
2017, 33(2): 126-128.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7.02.016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