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4年  第30卷  第1期

院士论坛
简要回顾中国烧伤医学发展——在纪念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成立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盛志勇
2014, 30(1): 1-2.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4.01.001
摘要:
半世纪风雨沧桑,五十载砥砺前行。辉煌成就举世瞩目,辉煌成就来之不易。
创面治疗中的转化医学:部分成果的研发和转化应用与思考
付小兵
2014, 30(1): 3-5.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4.01.002
摘要:
创伤是一种古老的疾病形式,创面贯穿于整个治疗的始终,是创伤治疗的核心之一。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创面治疗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已基本形成并逐步完善。20余年来,随着对创伤发生机制研究的深入和相关领域高科技的应用,特别是一些创面治疗理论的创新,使得创面治疗的技术和方法有了新发展,许多新理论和新技术的转化应用,有力促进了创面治疗水平的提高。。
消息
2014年第十一届全国烧伤救治专题研讨会征文通知
2014, 30(1): 2-2.
摘要:
由《中华烧伤杂志》编辑委员会及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主办、哈尔滨市第五医院承办,以“烧伤新技术新方法”为主题的“第十一届全国烧伤救治专题研讨会”(专题学术组稿会),定于2014年6月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召开。本研讨会为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将授予参会者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学分10分;符合要求的文稿优先刊登于《中华烧伤杂志》;被收入会议论文汇编后,可在当年“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中检索并阅读。
关于本刊论文授权书、基金项目书复印件及稿件处理费的说明
2014, 30(1): 14-14.
摘要:
为尊重审稿专家的辛勤劳动,作者投稿后应及时交纳稿件处理费100元(汇款或转款至本刊编辑部)。同时请邮寄按作者排名顺序署名并加盖单位公章的《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论文投送介绍信及授权书》及介绍信原件;标注有基金项目资助的论文,还需寄送带有项目编号的基金项目书复印件。
《中华烧伤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2014, 30(1): 14-14.
摘要:
《中华烧伤杂志》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的全国烧伤学术界权威刊物。目前已被美国《Medline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等重要检索机构收录,在国内外医学期刊中具有较大影响。本刊读者对象为从事烧伤治疗、烧伤整形和康复的临床医护人员,以及与烧伤医学有关的科研人员等。主要栏目包括:专家论坛、专家述评、指南与共识、论著、疑难病例析评、综述、经验交流、病例报告、科技快讯、海外发表论文选读,每期重点号内容丰富,针对性强,涵盖创面修复、感染、脏器损害、再生医学、营养代谢、瘢痕防治、烧伤康复及相关内容。烧伤病情复杂、并发症多,涉及学科范围广泛,既是烧伤也是整个外科的基本问题,特别是创面修复技术,已成为治疗非烧伤领域各类慢性难治性创面的主要手段。为反映烧伤及相关领域的新理论、新观点、新技术与新方法,探索新思路、新特点,充分发挥展示科研成果及增进学术交流的平台作用,本刊真诚向您邀约高质量稿件,尤其欢迎交叉学科学者积极介入。同时十H.希塑得到僚的宅赘膏卵..倬本刊百由Ⅱ贴沂僚的需喜.
《中华烧伤杂志》稿约
2014, 30(1): 93-94.
摘要:
一、来稿要求1.文体设计:论著、综述、讲座等一般不超过5000字,短篇论著、经验交流、病例报告等一般不超过1500字。2.文题:简明突出,尽量避免缩写词。中文不超过20个汉字,英文不超过10个实词。3.作者: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顺序排列,投稿后不应再作更改;可将其中1名标为通信作者。
读者·作者·编者
本刊可直接使用英文缩写的常用词汇
2014, 30(1): 5-5.
摘要:
已被公知公认的缩略语如CT、DNA、HBsAg、Ig、PCR、RNA,可不加注释直接使用。对本刊常用的以下词汇,也允许直接使用英文缩写(按首字母排序)。
文献类型和电子文献载体标志代码
2014, 30(1): 89-89.
摘要:
中华医学会杂志卒十要求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从2014年开始,文后参考文献著录,须于艾献题名项后增加标注义献类型标志项日,在方括号“[]”中列出、以下为文献类型和电子文献载体标志代码(按代码首字母排序).
专家论坛
对烧伤脓毒症相关问题的认识
张勤, 廖镇江
2014, 30(1): 6-8.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4.01.003
摘要:
目前,脓毒症仍然是导致烧伤患者救治失败的最主要原因。1989年,Balk和Bone在《CritCareClin}杂志中提出脓毒症定义设想,他们随后牵头,在1992年美国胸科医师协会/危重病医学会会议上正式发布脓毒症定义。该定义发布20余年来,为危重烧伤治疗带来了新的理念和方法,使得烧伤学与危重病学的结合愈加紧密。本文结合脓毒症定义与国际脓毒症治疗指南,进一步梳理危重烧伤脓毒症治疗过程中的相关问题。
烧伤感染
烧伤病房六年问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窦懿, 张勤
2014, 30(1): 9-14.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4.01.004
摘要:
目的 了解烧伤病房病原菌分布、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情况及常用抗革兰阴性杆菌药物使用情况,为指导经验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007年1月-2012年12月笔者单位7441例患者的创面分泌物、导管表面附着物、血液、大便、尿液、痰液标本,行细菌培养,共分离出2758株菌株。州API细菌鉴定板条及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鉴定菌株;采用K-B纸片扩散法,选择阿米卡譬、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等13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统计每年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亚胺培南、环丙沙星5种抗菌药物每千住院日规定日剂量频数作为其使州强度。采用WHONET5.6软件统计细菌分布情况及铜绿假单胞菌对13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铜绿假单胞菌对13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变化与年份的关系,铜绿假单胞菌占检m菌比例与阿米卡星等5种常用抗革兰阴性杆菌药物使用强度的关系,以及环丙沙星使用强度与铜绿似单胞菌对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耐药率变化的关系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1)6年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占检m菌比例(31%,865/2758)最高,但总体呈下降趋势。铜绿假单胞菌所占比例逐步上升且与鲍氏不动杆菌并列第2(总体均占17%,458/2758)。(2)6年问,铜绿似单胞菌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氨曲南、哌拉两林、头孢哌酮、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明显上升且与年份呈明显正相关(r值为0.844~0.988,P〈0.05或P〈0.01),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明显下降且与年份呈明显负相关(r=-0.836,P〈0.05)、,(3)6年问,阿米卡星(8.65~9J.44)、头孢哌酮/舒巴坦(9.62~63。56)、亚胺培南(7.63~157.25)、头孢他啶(18.39~86.11)、环丙沙星(0~19.77)的使用强度均有所上升。(4)铜绿假单胞菌占i检m菌比例与亚胺培南、环丙沙星的使用强度呈明显正相关(r值分别为0.849、0.933,P〈0.05或P〈0.01),与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使用强度相关性不强(r值分别为0.672、0.668、0.794,P值均大于O.05)。(5)环丙沙星使用强度与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耐药率均呈明显正相关(r值分别为0.878、0.934、0.928,P〈0.05或P〈0.01)。结论笔者单位2007-2012年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情况比较严重,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相关,可通过阶段性减少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的使用逐渐恢复菌株对它们的敏感性。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及同源性分析
刘洋, 余阳, 徐群飞, 万腊根, 邓琼, 曹先伟
2014, 30(1): 15-20.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4.01.005
摘要:
目的了解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及同源性。方法2012年1-9月,收集从笔者单位收治的烧伤、重症肺炎、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炎、心肌炎、肝移植、脑出血患者的痰液、尿液、血液、脓液、引流液中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经鉴定)812株。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测定菌株对哌拉两林、亚胺培南等15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针对碳青霉烯类抗牛素耐药菌株,采用亚胺培南一乙二胺四乙酸(EDTA)协同试验及亚胺培南-EDTA和头孢他啶-EDTA增效试验筛选产金属B内酰胺酶(MBL)菌株,改良Hodge试验筛选产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酶(KPC)菌株;PCR法检测菌株的碳青霉烯酶基因、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耐药(PMQR)基闲及可移动基因元件,对比分析碳青霉烯酶基闲阳性和阴性菌株PMQR基因携带水平;肠杆菌基闪间重复共有序列(ERIC)-PCR法对菌株进行基闲分型,分析同一谱型菌株的来源及耐药基因。对数据行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结果812株铜绿似单胞菌对头孢曲松和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高,分别为83.07%和88.19%;对其他l3种抗生素耐药率为17.30%~55.18%。共筛选出24株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其叶11l株产MBI.、2株产KPC。碳青霉烯酶基闶检测,检出1l株携带VIM-2酶基l矧blaVIM-2,占45.83%;2株携带KPC-2酶基因blakpc"占8.33%。PMQR基因检测,检出14株仅携带acc(6t)-Ib-Cr基因,占58.33%;3株(12.50%)同时携带aCC(6)-lb-cr、qnr基因(包括l株qnrAl、2株qnrB4)。可移动基因元件检测,检l叶J10株仅携带ISCRl基因,占41.67%;6株携带ISEep】基因,占25.00%;3株同时携带前2种基因,占12.50%;1株同时携带1类整合子基因、ISEepl荩斟,占4.17%。13株碳青霉烯酶基因阳性菌株中12株携带1或2种PMQR基因,显著高于碳青霉烯酶基川阴性菌株PMQR基因携带水平(仅5株携带1种,P=0.023)。ERIC-PCR分型显示24株铜绿似单胞菌共分成了6个谱型,A型13株占54.17%,标本主要来源于烧伤科,其中脓液和血液标本最多,8株同时携带blaVIM-2、(/CC简0-lb-er和ISCRI基闪;B型5株占20.83%,标本主要为ICU病区痰液标本,其中2株同时携带碳青霉烯酶基刚、PMQR基因、可移动基因元件;C、D型各2株,均^8.33%,各谱型菌株均来门不同科室,携带不同类型耐药基因;E、F型各l株,均占4.17%。结论笔者单位2012年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以产VIM-2的MBI。为主,其次为KPC-2;A型为最流行基凼型;碳青霉烯酶基因与PMQR基因存在共同携带现象,且多为克隆株的流行。
局部抗菌药物对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研究
崔胜勇, 常清璇, 刘琰, 章雄, 韩立中, 肖淑珍, 陈旭
2014, 30(1): 21-24.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4.01.006
摘要:
目的研究磺胺嘧啶银(sD-Ag)、萸匹罗星、克霉唑单用或联用对烧伤创面分离的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抗菌活性。方法收集2011年7-12月笔者单位收治的18例烧伤患者创面分泌物标本,共分离出18株连续、非重复MRSA。采用琼脂稀释的棋&格法检测sD-Ag、莫踞罗星、克霉唑单用,sD-Ag和莫旺罗星联用,sD-A卧莫匹罗星和克霉唑联用对MRSA的MIC、对50%菌株的MIC(MIC50)、对90%菌株的MIC(MIC90)。检测上述联用药物对MRSA的部分抑菌浓度(FIC)指数以判断抗菌效应,其中FIC指数小于或等于0.5为协同、大于0.5且小于或等于1.0为相加、大于1.0且小于或等于4.0为无关、大于4.0为拮抗,将协同和相加视为有效,无关和拮抗视为无效,计算有效比并与总体比(假设为0)进行比较。对数据行二项分布单侧检验分析。结果sD-Ag、莫匹罗星、克霉唑单用对MRSA的MIC分别为8、2、2μg/mL,MIC5()分别为8、16、2μg/mL,MIC90分别为16、64、2μg/mL。联合用药中各药物对MRSA的MIC较单用时降低3.1%~50.0%。sD-Ag和莫匹罗星联用时sD-Ag、莫匹罗星对MRSA的MIC。均较单用时降低75.O%,M1C。。,均较单用时降低87.5%;SD-Ag、莫匹罗星和克霉唑联用时sD-Ag、莫匹罗星和克霉唑对MRSA的MIC。分别较单用时降低75.O%、87.5%和50.0%,MIC9。分别较单用时降低87.5%、96.9%和50.0%。SD-Ag和莫肚罗星联用抗菌效果中协同9例、相加7例、无关2例,无拈抗现象;SD-Ag、莫匹罗星和克霉唑联用抗菌效果中相加16例、无关2例,无协同或拮抗现象。2种药物联用或3种药物联用对MRSA的抗菌有效比均明显高于总体比(P值均小于0.01)。结论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真菌混合感染的中、后期烧伤创面,应用较低剂量的sD-Ag或联合应用上述药物既可有效控制感染又可减少药物对创面愈合的不良影响。
烧伤病房亚胺培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及耐药基因分析
刘树华, 刘平洪, 薛晓东, 陈朝俊, 裴德翠
2014, 30(1): 25-29.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4.01.007
摘要:
目的分析烧伤病房亚胺培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IRPA)的耐药情况及携带的耐药基因。方法2011年6月一2012年6月,收集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烧伤住院患者创面分泌物、痰液和静脉导管表面附着物分离的30株IRPA。采用K—B纸片琼脂扩散法,测定菌株对头孢他啶、阿米卡星、环丙沙星等12种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采用亚胺培南-2,巯基乙醇协同试验筛选产金属B内酰胺酶菌株。提取IRPA质粒转化感受态细胞培养转化菌株,鉴定转化菌株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性和产金属p内酰胺酶情况。采用PCR法检测IRPA及转化菌株的blaIMP blaVIM、blaOXA-1、blaOXA-2和blaOXA-2。基因。总结产金属p内酰胺酶和OXA酶IRPA的耐药情况。结果30株IRPA对12种抗生素耐药率均较高,达到60.0%及以E。共筛选出6株产金属8内酰胺酶的IRPA。24株转化菌株对亚胺培南耐药,其中6株为产金属p内酰胺酶菌株。30株IRPA中6株携带blaVIM基因,其相应的转化菌株也携带blaVIM。基因;20株携带blaoxOXA-10基因,其相应的转化菌株也携带blaOXA-2,基闲;无携带blaVIM、blaOXA-1或blaOXA-2基闪菌株。2株IRPA及其转化菌株均同时携带blaVIM和blaOXA-10基因。单产金属p内酰胺酶或OXA酶的IRPA在耐药程度上没有明湿区别,对B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率均较高,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同时产前述2种酶的IRPA对12种抗生素均表现IfJ耐药性。结论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烧伤病房分离的IRPA为多药耐药菌株,主要产B、D类碳青霉烯酶。
分离自烧伤患者耐药弗氏柠檬酸杆菌的耐药基因分析
许小敏, 胡锡浩, 范友芬, 冯伟云, 粱珊燕, 方志敏
2014, 30(1): 30-32.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4.01.008
摘要:
目的分析分离自烧伤患者的2株耐药弗氏柠檬酸杆菌的耐药基因,了解菌株对B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方法笔者单位烧伤科分别于2012年6、8月收治1例分离出弗氏柠檬酸杆菌的大面积烧伤患者(每例患者分离1株菌),应用药敏卡AST-GNl3检测分离出的菌株对阿米卡星、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氨曲南、头孢唑林、头孢吡肟、头孢替坦、头孢他啶、头孢曲松、环丙沙星、厄他培南、庆大霉素、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左氧氟沙星等20种抗生素的敏感性;采用PCR法检测35种B内酰胺酶编码基因、15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编码基因、6种16s核糖体RNA甲基化酶编码基因、2种氟喹诺酮类药物作用靶位编码基因和3种氟喹诺酮类药物作用靶位保护蛋白编码基因的表达,选取阳性表达基因进行DNA测序。结果2株弗氏柠檬酸杆菌对检测的13种B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均耐药,对3种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均耐药,对2种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1株弗氏柠檬酸杆菌对复方磺胺甲嗯唑耐药,2株弗氏柠檬酸杆菌均对呋喃妥因敏感。2株弗氏柠檬酸杆菌检出blaTEM、blaSHV和blaIMP3种p内酰胺酶编码基因,检出aac(3)-Ⅱ和ooc(6)-Ⅰb2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编码基因,检出氟喹诺酮类药物作用靶位DNA回旋酶及拓扑异构酶编码基因gyrA、parC。经DNA测序分析,菌株在氟喹诺酮耐药决定区序列存在有义突变,gyrA编码基因第83位密码子由丝氨酸突变为异亮氨酸,parC编码基因第80位密码子由丝氨酸突变为异亮氨酸。结论2株弗氏柠檬酸杆菌检出blaTEM、blaTEM和blaIMP3种D内酰胺酶编码基因以及acc(3)-Ⅱ。aac(6)-Ⅰb氨基糖苷类修饰酶编码基因,可解释其对全部B内酰胺类(含碳青霉烯类)药物、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的机制。氟喹诺酮耐药决定区存在有义突变是该2株弗氏柠檬酸杆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的遗传学基础。
行机械通气烧伤患者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情况分析
汤文彬, 李孝建, 邓忠远, 张志, 钟晓曼, 张涛, 张旭辉, 鲍强, 何梦龙
2014, 30(1): 32-34.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4.01.009
摘要:
目的探讨行机械通气烧伤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情况与影响因素以及病原学情况。方法笔者单位2005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198例总面积(64±27)%、Ⅲ度面积(41±28)%TBSA的严重烧伤患者,均行机械通气48h以上。回顾性统计患者存活情况,VAP发生情况,发生与未发生VAP患者年龄、烧伤总面积、头面部烧伤情况、吸人性损伤情况、机械通气时间,VAP患者痰液微生物培养情况。对数据进行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Ⅳ。检验或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98例患者中死亡15例,其中窒息死亡1例、并发MODS死亡9例、因脓毒症死亡3例、因家属放弃治疗死亡2例。29例患者发生VAP,占14.65%。发生与未发生VAP患者年龄、烧伤总面积、头面部烧伤情况相近(Z=0.16,t=1.083X2=0.39,P值均大于0.05)。发生VAP的患者中1例无吸人性损伤,另外28例合并吸人性损伤患者中1例为轻度、27例重度;未发生VAP的患者中35例无吸人性损伤,另外134例合并吸人性损伤患者中123例为轻度、11例重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8.46,P=0.001)。发生与未发生VAP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18±9)、(12±10)d(Z=2.23,P=0.042)。吸人性损伤(优势比为18.70,95%置信区间为5.55-62.97,P〈0.01)与机械通气时间(优势比为1.05,95%置信区间为1.00-1.11,P:0.042)为VAP的危险因素。VAP患者感染的病原菌共57株,其中铜绿假单胞菌20株占35.1%,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4株占24.6%。结论本组烧伤患者VAP发生率较低,吸人性损伤情况与机械通气时间是其危险因素。VAP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
科技快讯
右旋美托咪定应用于烧伤患者镇痛和镇静效果的荟萃分析
2014, 30(1): 20-20.
摘要:
烧伤患者的镇静方式有多种选择,右旋美托咪定(DEX)已进入镇静药物库。该药为仪,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具有镇痛和镇静作用,许多研究已经描述过DEX对烧伤患者的有利作用。本研究应用现有文献进行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确定DEX对烧伤患者的镇痛和镇静作用。搜索匹配关键字为“dexmedetomidine”和“burn”且是2012年10月1日之前发表的论文,研究方法的质量评估使用牛津循证医学中心推荐方式。笔者共获得11篇符合标准的文献,其中4个研究(266例患者)达到了DEX对烧伤患者镇痛和镇静作用的人选标准,未见已经发表且达到笔者收入标准的荟萃分析文章。就检索到的少数相关临床试验文献,荟萃分析显示在烧伤治疗过程中,DEX作为一种辅助用药,能产生更深、更好的镇静效果,起到预防术中高血压的作用,但无证据表明其可以同时减轻疼痛程度。笔者希望未来能有前瞻性、随机、对照、多中心、大样本试验,来进一步阐明DEX在烧伤患者治疗中的潜在有利作用。
从某烧伤中心工作人员和患者中分离出对莫匹罗星高度耐药的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茵群的流行情况
2014, 30(1): 29-29.
摘要:
全球范围内,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菌株越发泛滥,烧伤中心愈发严重。检测从烧伤中心工作人员中分离出的对莫匹罗星耐药的MRSA菌株,将有助于制订策略控制这一趋势。作者从伊朗AhvazTaleghani医院收治的烧伤患者和该院工作人员的鼻孔中分离出11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通过复合扩增mecA和ileS-2基因筛查,测出甲氧西林耐药菌群和莫匹罗星耐药菌群,观察到mecA基因存在于80%的分离菌群中。在从工作人员和烧伤患者分离出来的菌株中,莫匹罗星耐药菌株分别占70%和6%。在从工作人员中分离出的菌株中,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对莫匹罗星高度耐药的MRSA分别占40%、34%和28%。患者中的MRSA菌株情况提示烧伤中心可能会发生该菌的暴发流行,同时监测MRSA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具有重要意义。医院工作人员是对莫匹罗星高度耐药MRSA菌株流行的源头,提示需要严密监测医疗系统尤其是烧伤中心工作人员的MRSA流行情况。
烧伤患者血小板计数变化时间曲线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
2014, 30(1): 34-34.
摘要:
在创伤和危重患者中血小板减少症较为常见,一般预示患者预后较差。作者通过对244例住院烧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烧伤患者的血小板浓度变化过程与各种影响因素,以及血小板计数对患者预后判断的可能价值。收集患者伤后50d内的血小板计数、烧伤总面积、脓毒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多层次多变量分析研究各变量对血小板变化过程的影响,采用Cox回归分析研究各变量对病死率的预测价值。研究表明,血小板计数最低值出现在伤后第3天,最高值出现在伤后第15天,此时血小板计数一过性增高。烧伤总面积和年龄影响着这一变化过程(P值均小于0.05)。感染性脓毒症和死亡患者平均血小板计数的最低值更低。此外,高龄、烧伤总面积和血小板计数低谷值对50d病死率具有预测意义(P值均小于0.05)。烧伤后血小板数量遵循独特的变化过程,受到烧伤总面积和年龄影响,这些因素与血小板计数低谷值可以用来预测患者病死率。
论著
严重烧伤对小鼠生长发育及生长激素水平的影响
王飞, 邱林, 刘翠苹, 田晓菲, 肖军
2014, 30(1): 35-39.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4.01.010
摘要:
目的分析小鼠严重烧伤后体格发育、学习记忆能力和运动能力的改变,以及体内生长激素(GH)水平的变化趋势、、方法取104只3~4周龄的健康清洁级BALB/c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7s烧伤组(背部造成20%TBSA深Ⅱ度烧伤)、10s烧伤组(背部造成20%TBSAIII度烧伤)、阴性对照组(模拟烧伤组处理过程但不致伤),每组26只。伤前测量各组8只小鼠体质量、体长、尾长、伤后l、3、7d2个烧伤组分别选取6只小鼠采血并处死,采用ELISA试剂盒测定m清巾GH水平。将2个烧伤组剩余的8只小鼠饲养至成年,伤后62d再次测量小鼠的体质量、体k、尾长.计算其增长百分比;伤后66、67、68d检测小鼠逃避潜伏期,伤后69d检测小鼠跨越原平行位置次数、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以测试小鼠学习记忆能力;伤后70d检测小鼠负蕊游泳时间和爬杆时间,测试小鼠运动能力。2个对照组小鼠于相同时相点进行上述检测。,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行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不齐则行Welch检验。结果(1)7s烧伤组小鼠伤后1d血清中GH水平为(3021±506)pg/mL,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3728±412)pg/mL,t=2.656,P〈0.05];伤后3、7d血清中GH水平分别为(3098±503)、(3199±275)pg/mL,与正常对照组[(3872±785)、(3301±600)pg/mL]接近(t值分别为2.033、0.379,P值均大于0.05)。10s烧伤组小鼠伤后1、3、7d血清中GH水平分别为(28594-447)、(2707±151)、(2666±222)pg/mL,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值分别为3.504、3.57l、2.429,P〈0.05或P〈0.01).、(2)7s烧伤组和10s烧伤组小鼠的体质量增长百分比分别为(112±57)%、(106±36)%,体长增长百分比分别为(32±12)%、(30±8)%,尾长增长百分比分别为(40±15)%、(32±7)%;正常对照组小鼠的体质量、体长、尾长增长百分比分别为(155±22)%、(46±6)%、(63±10)%。除7s烧伤组体质量增长百分比与正常对照组接近外(t=1.997,P〉0.05).2个烧伤组小鼠各项指标增长百分比均明显低于于正常对照组(£值为3.092~6.910,P值均小于0.01)。(3)10s烧伤组小鼠伤后67、68d逃避潜伏期分别为(33±12)、(33±11)s,明混长于正常对照组[(20±8)、(20±7)s,t值分别为2.421、2.692,P值均小于0.05];伤后69d跨越原平台位置次数[(1.6±1.8)次]与正常对照组[(3.2±1.5)次]接近(t=1.989,P〉0.05);伤后69d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28±7)%]明湿低于正常对照组[(48±16)%,t=3.076,P〈0.01]。7s烧伤组小鼠伤后67d逃避潜伏期为(30±7)s,较正常对照组明硅延长(t=2.659,P〈0.05);伤后69d跨越原平台位置次数[(2.0±1.1)次]和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36±11)%]与正常对照组接近(t值分别为1.930、1.670,P值均大于0.05)。(4)伤后70d,10S烧伤组小鼠的爬杆时间、负重游泳时间分别为(30±11)s、(38±39)rain,较正常对照组[(47±11)s、(122±74)rain]明最缩短(t值分别为3.108、2.868,P〈0.05或P〈0.01)。7S烧伤组小鼠爬杆时间为(33±14)s,接近正常对照组水平(t=2.044,P〉0.05);负重游泳时间为(47±12)min,明显短于正常常对照组(t=2.855,P〈0.05)。结论严重烧伤可导致小鼠体格发育不良、学习记忆能力和运动能力下降,同时使体内GH水平明显降低。
热刺激后小鼠皮肤角质形成细胞表面柯萨奇一腺病毒受体表达及该受体对树突状表皮T淋巴细胞的作用
邓向东, 陈复兴, 刘军权, 周忠海, 贾赤宇
2014, 30(1): 40-45.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4.01.011
摘要:
目的了解热刺激对小鼠皮肤KC表面柯萨奇-腺病毒受体(CAR)表达的影响及CAR对树突状表皮T淋巴细胞(DETC)分泌细胞生长因子的作用、,方法(1)取20只BALB/c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热刺激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热刺激组小鼠用经100℃热水浸泡约3rain后拧千的湿纱布作用于背部脱毛区l~3s造成不超过I度烫伤的损伤;对照组小鼠川经室温水浸泡后拧f:的湿纱布作用于背部脱毛区l~3S致似伤。留取脱毛J)(中央2.0c-X2.0cn,方形全层皮肤,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皮肤组织切片巾CAR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RT—PCR、蛋白质印迹法分刖测定小鼠皮肤组织r11CAR的mRNA和蛋rI表达水平、(2)取2只BALB/c胎鼠,切取躯f全层皮肤,分离培养KC,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热刺激组和对照组,每组设5个复孔,对照组置于常规培养箱中培养1h,热刺激组置于42℃、体积分数5%二氧化碳培养箱巾培养lh,随后均于常规环境中继续培养6h,用流式细胞仪检测KC的凋r二率千¨CAR的表达。(3)取5只BALB/c小鼠断颈处死,切取躯干全层皮肤,分离培养捉纯小鼠DETC,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7组,对照组不加任何刺激闪素,0.5、1.0、2.0、4.0、8.0、16.0mg/I.CAR组培养液111添加相应浓度的重组鼠CAR,每组设5个复孔,川EI。ISA法测定胰岛素样生长闪子I(IGF-I)、角质形成细胞生长因子(KGF)浓度。对数据行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太l素方差分析。结果(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对照组小鼠皮肤组织切片有轻度阳性染色,热刺激组小鼠皮肤组织切片阳性染色明显加深,均主要集中在表皮KC、毛囊、汗腺k皮细胞上,FI,未见阳性染色。对照组和热刺激组小鼠皮肤组织中CAR的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157±0.027和0.773±0.029,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52,P〈0.01);CAR的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23±0.09和0.89±0.14,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56,P〈0.05)。。(2)对照组和热刺激组小鼠KC凋广率分别为(5.7±1.3)%和(7.4±1.7)%,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464,P〉0.05);KC表丽CAR的表达率分别为(48±6)%和(80±8)%,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85,P〈0.05)。、(3)对照组DETC培养上清液叶1IGF—I浓度为(23.1±1.8)斗g/L,0.5、1.0、2.0、4.0、8.0、16.0mg/I。CAR组DETC培养k清液中IGF—I浓度分别为(22.5±2.1)、(31.2±2.5)、(39.7±2.3)、(61.8±3.5)、(45.1±2.8)、(29.0±2.0)tLg/L,组间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14,P〈0.05)。对照组DETC培养上清液中KGF浓度为(131±9)ng/I.-,0.5、I.0、2.0、4.0、8.0、16.0mg/L.CAR纰KGF浓度分别为(217±12)、(355±21)、(5634-21)、(535±34)、(292±20)、(245±10)ng/I。,组问总体比较差异何统计学意义(F=5.063,P〈0.01)。结论热刺激后小鼠皮肤KC表面CAR表达上调,且CAR促进DETC分泌IGF-I、KGF的最佳浓度较低。
外源性腐胺对大鼠肝功能和肝细胞凋亡的影响
周岳平, 荣新洲, 樊桂成, 刘思容, 魏亚明
2014, 30(1): 46-50.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4.01.012
摘要:
目的探讨外源性腐胺对大鼠肝功能和肝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90只健康清洁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对照组10只(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mL)、低剂量腐胺组40只、高剂量腐胺组40只。后2组大鼠分别按25、50μg/g剂量,腹腔注射2.5、5.0g/L腐胺溶液约2mL。对照组于注射后24h,另2组分别于注射后24、48、72、96h,每组取10只大鼠处死,心脏采咀测定血清中ALT、AST含量;摘取肝脏大体观察并行li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肝细胞凋亡情况并计算细胞凋亡指数(AI)。对数据行3组间及组内各时相点单因素方差分析或Welch检验,两两比较行LSD或DunnettT3检验;另行低、高剂量腐胺组两因素析因设计方差分析。结果(1)3组大鼠肝脏大体观察无明显异常。对照组大鼠肝组织形态正常;低、高剂量腐胺组大鼠肝组织偶见轻微水肿,未见坏死细胞。(2)低剂量腐胺组大鼠注射后24、48、96h的ALT含量与注射后72、96h的AST含量分别为(38±10)、(45±6)、(34±4)、(207±18)、(196±19)U/L,高剂量腐胺组大鼠注射后72、96h的ALT含量与注射后24、72、96h的AST含量分别为(58±6)、(48±5)、(213±43)、(209±40)、(230±29)U/L,均分别明显高于对照组注射后24h的(29±5)、(163±42)U/L(P值均小于0.01)。低、高剂量腐胺组大鼠注射后48、72、96hALT含量以及注射后96hAST含量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与组内注射后24h比较,低剂量腐胺组大鼠注射后48h与高剂量腐胺组大鼠注射后96hALT含量显著增高(P值均小于0.05),低剂量腐胺组大鼠注射后48、72、96h与高剂量腐胺组大鼠注射后48hAST含量显著增高或降低(P值均小于0.05)。低、高剂量腐胺组析图分析显示,不同腐胺浓度对ALT含量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l,P=0.974),但对AST含量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F=12.21,P=0.001)。(3)低剂量腐胺组大鼠注射后24、48、72h的AI值分别为(5.69±0.38)%、(13.80±1.66)%、(11.56±1.74)%,高剂量腐胺组大鼠注射后72、96h的AI值分刖为(10.29±1.43)%、(15.29±1.4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注射后24h的(3.50-4-0.30)%(P值均小于O.01)。低、高剂量腐胺组大鼠注射后24、48、96hAI值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与组内注射后24h比较,低、高剂量腐胺组大鼠注射后48、72、96hAI值显著增高或降低(P值均小于0.05)。低、高剂量腐胺组析因分析显示,不同腐胺浓度及作用时间对AI值的影响均存在明显差异(F值分别为22.95、130.44,P值均小于0.01)。结论按25、50pμg/g剂量腹腔注射外源性腐胺可导致大鼠一定程度的肝功能损害,诱导肝细胞异常凋亡。腐胺剂量越高,作用时间越长,造成的损害和凋亡程度越明显。
不同体位高频振荡通气对重度烟雾吸人性损伤犬氧合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朱峰, 廖新成, 刘名倬, 郭光华, 曾能初, 罗源李, 冯贺德
2014, 30(1): 51-55.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4.01.013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体位高频振荡通气(HFOV)对重度烟雾吸人性损伤犬氧合及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将12只行常规机械通气后犬制成重度烟雾吸人性损伤模型,行HFOV 30min,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俯卧位HFOV组和仰卧位HFOV组,每组6只,分别行相应体位HFOV8h。于伤前、致伤后即刻及分组后治疗2、4、6、8h分别测定2组犬血气分析指标pH值、PaO2、PaCO2并计算氧合指数(OI),记录血流动力学参数心率、平均动脉压(MAP)、心排血量(CO)。对数据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LSD-f检验。结果(1)治疗8h,俯卧位HFOV组犬pH值明导高于仰卧位HFOV组(t=3.057l,P〈0.05)。与组内致伤后即刻比较,除仰卧位HFOV组治疗2、4h(t值分别为2.0665、1.4407,P值均大于0.05)外,2组犬其余各治疗时相点pH值均显著降低(£值为2.4495~3.9853,P〈0.05或P〈0.01)。,治疗2、4、8h,俯卧位HFOV组犬PaO,分别为(13I±26)、(150±40)、(112±30)mrnHg(ImmHg=0.133kPa),均明屁高于仰卧位HFOV组的(81±15)、(96±5)、(83±6)mmHg(t值为2.3664~4.0835,P〈0.05或P〈0.01)。仰卧位HFOV组和俯卧位HFOV组犬致伤后即刻PaO,分别为(55±15)、(48±11)mmHg,显著低于2组犬各治疗时相点PaO,水平(t值为2.4736~7.23l0,P〈0.05或P〈0.01)。2组犬各时相点PaCO,比较,均无明显差异(t值为0.6610~2.14l9,P值均大于O.05);2组犬组内致伤后即刻与各治疗时相点PaO,比较,均无明显差异(t值为0.1262~1.7683,P值均大于0.05)。(2)治疗2、4、8h,仰卧位HFOV组犬0I值均明显高于俯卧位HFOV组(t值为3.0919~3.7916,P〈0.05或P〈0.01)。与组内致伤后即刻比较,2组犬各治疗时相点0I值均显著降低(t值为2.7020~5.9693,P〈0.05或P〈0.01)。(3)治疗6、8h,俯卧位HFOV组犬心率显著高于仰卧位HFOV组(t值分别为4.2559、4.7659,P值均小于0.01)。与组内致伤后即刻比较,仰卧位HFOV组除治疗2h(t=1.9382,P〉0.05)外,其余各治疗时相点心牢均显著降低(£值为3.0062~5.1355,P〈0.05或P〈0.01);俯卧位HFOV组各治疗时相点心率均无明显差异(t值为0.7865~1.5258,P值均大于0.05)。2组犬各时相点MA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为0.0458~1.7834,P值均大于0.05)。与组内致伤后即刻比较,仰卧位HFOV组治疗8hMAP明显降低(t=2.3683,P〈0.05);俯卧位HFOV组治疗2hMAP最著降低(t=3.5801,P〈0.01)。治疗2、4h,仰卧位HFOV组犬CO显著高于俯卧位HFOV组(t值分别为2.3103和4.5265,P值均小于0.01)。与组内致伤后即刻比较,除仰卧位HFOV组治疗2h(t:1.294l,P〉0.05)外,2组犬其余各治疗时相点CO均明屁降低(t值为2.2470~4.0678,P〈0.05或P〈0.01)。结论俯卧位行HFOV有利于改善重度烟雾吸人性损伤犬氧合,且无明最CO2潴留,对主要血流动力学参数无不良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综述
烧伤后血小板流变行为及其调节研究进展
张庆富
2014, 30(1): 56-60.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4.01.014
摘要:
烧伤引起局部创面及远隔组织微循环障碍,导致机体组织和器官缺血、缺氧,从而影响烧伤病情发展变化及预后”。血小板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流变行为异常既影响徽循环血液流动又影响微血管结构和功能。因而,血小板流变行为异常在烧伤微循环障碍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研究烧伤后血小板流变行为变化及其调节,对于分析判断烧伤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烧伤后血小板形态结构及黏附、聚集、收缩功能与释放反应等变化及其调节进行综述。
短篇论著
经鼻盲探气管插管在严重烧伤合并中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救治中的作用
段晨旺, 张晓明, 徐刚
2014, 30(1): 61-62.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4.01.015
摘要:
目的回顾性探讨经鼻盲探气管插管在严重烧伤合并中重度吸人性损伤患者救治中的作用。方法收集1994年5月-2002年12月以及2003年1月-2012年12月笔者单位收治的严重烧伤伴中重度吸人性损伤患者资料(2个时间段各100例),分别设为对照组和早期插管组。对照组患者未在伤后早期进行气管插管,早期插管组患者伤后3~10h进行经鼻盲探气管插管,患者均常规进行雾化吸人及气道湿化等处理。统计2组患者发生低氧血症、翻身俯卧位窒息的情况,行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情况,以及呼吸衰竭死亡情况。对数据行t检验或X2检验。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早期插管组发生低氧血症、翻身俯卧位窒息,需行气管切开以及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数量均明显下降(y。值分别为45.94、16.22、24.56、18.01,P值均小于0.01)。早期插管组中因呼吸衰竭死亡的患者数为22例,明显少于对照组(58例,Y。=27.00,P〈0.01)。结论经鼻盲探气管插管可以明显提高严重烧伤合并中重度吸人性损伤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磨痂术联合人工皮膜在中小面积深Ⅱ度烧伤早期治疗中的应用
王静, 徐炜志, 葛秀峰, 狄青海, 刘雪
2014, 30(1): 63-64.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4.01.016
摘要:
目的回顾性探讨早期应用磨痂术联合人工皮膜治疗中小面积深Ⅱ度烧伤创面的J临床效果。方法收集笔者单位2009年9月-2012年10月收治的40例深Ⅱ度烧伤、总面积(18±8)%TBSA的患者资料,设为磨痂+人工皮膜组。患者于伤后24-48h行创面磨痂术,术后贴敷人工皮膜,用紫草油纱及无菌纱布包扎。视创面渗出情况更换外层敷料,平均每3天换药1次,直至创面上皮化、人工皮膜自行脱落。另收集同期40例深Ⅱ度烧伤、总面积(16±7)%TBSA的患者资料,设为对照组。患者清创后仅用紫草油纱及无菌纱布包扎,隔日换药,直至创面愈合。观察2组患者换药时的疼痛程度并评分,记录创面愈合时间。随访1年,观察有无色素沉着及瘢痕增生。对数据行t检验或X。检验。结果磨痂+人工皮膜组患者换药时疼痛评分为(2.5±0.7)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4.6±0.7)分(t=13.00,P〈0.05);创面愈合时间为(19.1±2.6)d,较对照组的(23.7±2.4)d明显缩短(t=7.42,P〈0.05)。随访1年,磨痂+人工皮膜组、对照组色素沉着患者数分别为11、10例(Y。=0.046,P〉0.05);磨痂+人工皮膜组无瘢痕增生的患者数为36例,显著多于对照组的21例(Y。=13.729,P〈0.05)。结论磨痂术联合人工皮膜在中小面积深Ⅱ度烧伤早期的应用中有一定治疗优势,值得推广。
腕部软组织缺损的皮瓣修复
粱钢, 赵耀华, 魏盼杰
2014, 30(1): 65-67.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4.01.017
摘要:
目的探讨4种皮瓣修复腕部软组织缺损的适应证和效果。方法2004-2012年,笔者应用4种皮瓣修复16例患者的腕部软组织缺损,其中尺动脉腕上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4例、改良骨间后动脉逆行皮瓣修复5例、带蒂胸脐穿支超薄皮瓣修复6例、股前外侧游离复合组织瓣修复1例。皮瓣切取面积为7.0cm×4.0cm-23.0cm×13.0cm。供瓣区创面移植中厚或全厚皮片修复。结果1例患者采用带蒂胸脐穿支超薄皮瓣修复后,因蒂部皮管卷得略紧而出现轻度静脉危象,经敞开皮管并行皮瓣按摩后缓解。15例患者术后皮瓣顺利成活,切口均愈合良好,未发生血管危象,也未发生伴行神经损伤或切口感染等并发症。10例患者随访2个月~2年,皮瓣的色泽、质地均较好,厚薄适中。大多数患者手腕部及供瓣区外形及功能恢复较佳。结论对仅伴有桡动脉或尺动脉受损的腕部小面积缺损,首选尺动脉腕上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其次可选用改良骨间后动脉逆行皮瓣修复;对仅伴有1条桡或尺动脉受损的腕部较大联合缺损,选用带蒂胸脐穿支超薄皮瓣修复;对桡、尺动脉均受损的腕部较大联合缺损,选取股前外侧游离复合组织瓣修复。
葡萄糖酸钙凝胶治疗手足部氢氟酸烧伤的疗效观察
刘利平, 张元海, 蒋瑞明, 叶春江, 倪良方, 夏文豪
2014, 30(1): 67-69.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4.01.018
摘要:
【摘要】目的探讨外用葡萄糖酸钙凝胶治疗手、足部氢氟酸烧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笔者单位2012年8月-2013年1月收治的18例手、足部氢氟酸烧伤患者,烧伤总面积为0.1%~2.O%TBSA,深度为Ⅱ~Ⅳ度。创面局部外涂葡萄糖酸钙凝胶,涂药剂量0.25~0.50g/cm。,厚度1~2mm,每隔10-15min涂1次,疼痛评分低于3分后改为每小时涂1次,共用药24h。于用药前及用药1、2、3、4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疼痛程度评分。于人院时和用药4、8、12、24h,采用离子选择电极法检测患者尿氟动态变化。于入院时和用药24h,采用邻甲酚酞络合酮法检测患者的血钙水平。观察并记录创面愈合时间、不良反应及治疗结果。对数据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LSD.t检验。结果患者用药前及用药1、2、3、4h的VAS评分分别为(3.9±2.2)、(3.1±2.3)、(2.8±2.1)、(2.6±2.2)、(2.2±2.1)分,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58,P〈0.01)。与用药前比较,用药1、2、3、4hVAS评分均明显降低(t值分别为2.5862、2.5287、2.8292、3.0319,P〈0.05或P〈0.01)。与用药1h比较,用药2、3hVAS评分无明显差异(t值分别为1.6969、1.8478,P值均大于0.05),用药4hVAS评分明显降低(t=2.9911,P〈0.01)。与用药2h比较,用药3hVAS评分无明显差异(t=0.9719,P〉0.05),用药4hVAS评分明显降低(t=3.1921,P〈0.01)。与用药3h比较,用药4hVAS评分明显降低(t=3.2032,P〈0.01)。入院时,本组患者尿氟水平为(3.3±3.8)mg/L(有14例患者尿氟水平高于正常值1.7mg/L),用药4、8、12、24h尿氟水平分别为(1.6±0.9)、(1.2±0.5)、(0.9±0.3)、(0.9±0.4)mg/L,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346,P〈0.05)。与入院时比较,用药4、8、12、24h尿氟水平均降低(t值分别为2.7856、2.4137、2.6291、2.6899,P值均小于0.05)。与用药4h比较,用药8h尿氟水平无明显差异(t=1.8421,P〉0.05),用药12、24h尿氟水平均明显降低(t值分别为2.8741、2.9304,P〈0.05或P〈0.01)。与用药8h比较,用药12、24h尿氟水平均明显降低(t值分别为2.5201、2.8034,P值均小于0.05)。与用药12h比较,用药24h尿氟水平无明显差异(t=1.0049,P〉0.05)。患者人院时血钙水平为(2.23±0.18)mg/L,用药24h为(2.27±0.21)mg/L,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516,P〉0.05)。本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为3~24(8±7)d,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本组患者中15例经过换药治疗创面愈合,3例行皮瓣修复治愈。结论手、足部氢氟酸烧伤患者使用葡萄糖酸钙凝胶治疗疗效确切,用药后疼痛显著减轻,尿氟水平下降,适合在现场救治时应用及临床推广使用。
三种带蒂岛状皮瓣修复会阴部创面效果分析
夏成德, 连鸿凯, 狄海萍, 薛继东, 李晓亮, 李强, 牛希华
2014, 30(1): 70-72.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4.01.019
摘要:
目的比较腹股沟、股前外侧和脐旁3种带蒂岛状皮瓣修复会阴部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3月-2012年6月,笔者单位收治会阴部原发或继发创面患者25例,其中男16例、女9例,年龄3~76岁。瘢痕挛缩13例、Ⅲ-Ⅳ度烧伤9例、外伤3例,创面面积8amx7cm-22emx15cm。根据伤情、供瓣区条件、年龄和性别等因素,分别采用腹股沟皮瓣(14例)、股前外侧皮瓣(6例)或脐旁皮瓣(5例)等3种带蒂岛状皮瓣修复,均为单侧皮瓣,皮瓣面积10emx8cm~25cm×17cm。术后随访患者,观察供受瓣区外形变化、瘢痕增生及大腿功能情况。结果22例患者移植的皮瓣一次性成活。另外1例患者股前外侧皮瓣术后出现静脉回流障碍、2例患者腹股沟皮瓣远端坏死约2cm,经对症处理后创面愈合。10例皮瓣经过再次修整手术。19例患者随访6个月~2年,移植皮瓣外观及重塑阴囊形态良好、不臃肿,大腿外展功能明显改善;其中5例患者供瓣区有瘢痕增生但无继发畸形。结论修复会阴部创面,腹股沟皮瓣效果较佳可作为首选,创面面积较大时可选择股前外侧皮瓣,脐旁皮瓣不足之处较多应慎重选用。
不同方法治疗患者慢性窦道的效果比较
李中华, 王海琴, 杨波, 王一民, 张安刚, 孙玉生
2014, 30(1): 72-75.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4.01.020
摘要:
目的回顾性比较不同处理方法对慢性窦道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07年1月-2013年2月在2家笔者单位住院的125例慢性窦道患者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传统敷料组(41例)、湿性敷料组(42例)和负压治疗组(42例)。在清创后的每次换药中,传统敷料组创面覆以凡土林纱布及干纱布;湿性敷料组覆以藻酸盐敷料和水胶体敷料;负压治疗组覆以聚乙烯醇海绵引流材料,接中心负压(-53~-27kPa)持续吸引治疗。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0d时的肉芽生长、创面细菌检出情况,更换内层敷料时和静息状态下采用数字分级法评估创面疼痛程度,观察和记录患者创面并发症、换药次数、创面转归、愈合时间及治疗费用。对变量资料数据行方差分析、秩和检验,组间两两比较行Newman-Keuls检验或Nemenyi检验,分类资料行一。检验。结果治疗前,传统敷料组、湿性敷料组、负压治疗组患者创面肉芽生长情况评分分别为(1.4±1.2)、(1.6±1.4)、(1.5±1.3)分(F=0.244,P〉0.05)。治疗10d,传统敷料组、湿性敷料组、负压治疗组患者创面肉芽生长情况评分分别为(3.0±1.1)、(3.5±1.3)、(4.4±0.8)分(日=36.892,P〈0.01)。更换内层敷料时,传统敷料组、湿性敷料组、负压治疗组患者创面疼痛评分分别为(5.3±2.1)、(3.1±1.9)、(2.9±1.5)分(F=21.461,P〈0.01)。静息状态下,传统敷料组、湿性敷料组、负压治疗组患者创面疼痛评分分别为(3.2±1.1)、(1.1±0.9)、(3.5±1.3)分(F=57.918,P〈0.01)。治疗前和治疗10d,3组间细菌阳性率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一。值分别为1.400、1.018,P值均大于0.05)。传统敷料组、湿性敷料组、负压治疗组患者创面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9.5%(8/41)、9.5%(4/42)、11.9%(5/42),3组间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916,P〉0.05)。传统敷料组、湿性敷料组、负压治疗组创面换药次数、愈合时间以及直接愈合和手术治疗所占比例分别为(15.6-4-4.4)次、(42±9)d、9.8%(4/41)、90.2%(37/41),(6.6±2.3)次、(34±6)d、28.6%(12/42)、71.4(30/42),(3.0±1.2)次、(27±6)d、50.O%(21/42)、50.0%(21/42),3组问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日值分别为99.067、51.164,Y。=16.157,P值均小于0.01)。传统敷料组、湿性敷料组、负压治疗组患者敷料费用、抗生素费用、住院总费用分别为(2678±1876)、(2436±446)、(21469±6752)元,(5156±1979)、(2186±386)、(18936±5536)元,(7029±2024)、(1979±426)、(15656±4727)元(F值为10.773~51.305,P值均小于0.叭)。结论与传统敷料和湿性敷料相比,负压治疗能明显缩短患者治疗时间,降低总住院费用,但敷料材质有待改进。
经验交流
胫后动脉穿支蒂皮瓣修复下肢创面19例
胡长青, 张志桐, 王顺义, 马战备, 李辉, 史占雷, 孙建涛
2014, 30(1): 76-77.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4.01.021
摘要:
小腿内侧及足部结构特殊,外伤后容易发生软组织缺损、骨外露或形成贴骨瘢痕,且该部位结构紧密无法靠局部转移皮瓣解决问题。由于小腿部常用的腓动脉穿支皮瓣及腓肠神经营养皮瓣蒂部位于外踝上方,旋转后也不适合下肢内侧组织的修复。2009年10月-2012年9月,笔者单位采用.I}恒定带的胫后动脉穿支带皮瓣修复足部及小腿内侧创面19例,取得良好效果。
邻指指动脉逆行带蒂岛状皮瓣修复手指难愈性创面五例
侯桥, 曾林如, 任国华, 许良, 陈城, 许世超
2014, 30(1): 78-79.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4.01.022
摘要:
2008年8月-2012年5月,笔者单位收治手指难愈性创面患者5例(5个患指),均为女性。年龄27~42岁,平均34岁.缺损面积:1.7cm×1.7cm~3.5cm×2.2cm,创面伴肌腱或骨外露。,致伤原闵及部位:巾指挤压伤后远节及中节远端指掌侧缺损l例,中指再植术后中节指背侧皮肤软组织坏死缺损3例,环指热压伤后中节桡侧半环形皮肤软组织坏死缺损1例。
端侧吻合动脉髂腹股沟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七例
王相, 张威凯, 毛根莲, 王海兵, 何涛
2014, 30(1): 79-80.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4.01.023
摘要:
足踝部软组织缺损临床较多见,由于其特定的解剖结构,软组织少,受伤以后常伴有骨与肌腱外露,需要采用皮瓣进行修复。2008年5月-2011年12月,笔者单位采用端侧吻合动脉的游离髂腹股沟皮瓣修复7例患者足踝部创面,取得预期效果,现介绍如下。
12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负压疗法的应用时机
王爽, 刘子健, 李小兵, 刘光晶, 杨雷钧
2014, 30(1): 81-82.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4.01.024
摘要:
2008年1月-2013年1月,笔者科室收治12例本院其他科摩应用VSD治疗失败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OCS)患者,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51~8l(66±10)岁。9例为单纯性ASO,3例为ASO伴下肢动脉m栓形成。
切开减张治疗小面积氢氟酸烧伤13例
冯国友, 程翔, 金汉宏, 郑国平, 刘丹
2014, 30(1): 82-83.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4.01.025
摘要:
选择2005年4月-2012年11月笔者单位收治的氢氟酸烧伤患者13例,其中男12例、女1例,年龄16~56(35±6)岁。
病例报告
大面积烧伤并发肝细胞性黄疸一例
李宜姝, 李宗瑜, 苏海涛, 李昕
2014, 30(1): 84-85.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4.01.026
摘要:
患者男,41岁,2010年10月2日因气泵意外爆炸导致全身87%TBSA烧伤伴轻度吸人性损伤,其中深Ⅱ度、Ⅲ度、Ⅳ度面积分别为6%、78%、3%TBSA,伤后5h人院。人院后立即给予容量复苏抗休克、头孢哌酮/舒巴坦抗感染、奥美拉唑预防应激性溃疡、复方氨基酸与能量合剂行免疫营养支持,同时行气管切开、左前臂与双小腿切开减张、创面清创换药(磺胺嘧啶银、银锌霜)等治疗。
氯化钡熔浆烧伤致急性中毒一例
陈传俊, 李罗珠, 罗斌杰, 田甜, 孙超
2014, 30(1): 85-86.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4.01.027
摘要:
患者女,44岁,于2012年11月6日工作时不慎被约600℃氯化钡熔浆烧伤全身多处,患者感疼痛剧烈,大声呼救,经口鼻摄人部分氯化钡熔浆,未行特殊处理,伤后1h入院。患者述入院途中感恶心并多次呕吐胃内容物,多次腹泻。体格检查:体温36.3℃,心率113次/rain,呼吸21次/min,血压183/109mmHg(1mmHg=0.133kPa),脉搏血氧饱和度(SpO,)为0.94。头面颈部、前胸及右上肢创面总面积约13%TBSA,创面表皮破溃,附着较多异物。干纱布去除创面表面异物后,可见约8%TBSA创面基底红白相间,触痛迟钝;约5%TBSA创面基底苍白,触痛消失。口周及舌体肿胀,咽部红肿,声音嘶哑。双眼睑高度肿胀,难以观察双眼球情况,颈软无抵抗。入院诊断:(1)热液烧伤,总面积为13%TBSA,深Ⅱ~Ⅲ度。(2)急性氯化钡中毒。(3)中度吸人性损伤。
警钟
头颅电烧伤晚期并发颅内感染一例
张立森, 肖仕初, 房贺, 郑兴峰, 孙瑜, 贲道锋, 夏照帆
2014, 30(1): 87-88.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4.01.028
摘要:
患者男,28岁,2012年11月15日因接触1万V高压电,自4.5m高处坠落。,伤后立即送至当地医院,患者昏迷,舣侧瞳孔散大,创而呈黑色焦痂佯。急诊CT示:脑疝和硬脑膜外血肿.诊断为:(1)电烧伤四肢、头颅、骶尾部,总面积15%‘FBSA,深度Ⅲ~Ⅳ度。(2)脑疝。(3)硬脑膜外血肿急诊行女除右侧额颞部骨瓣减压和硬脑膜外m肿清除术.术后患者意识逐渐恢复,病情稳定。伤后10~18d,四肢Ⅲ度创丽经多次扩创、植皮手术后大部分愈合,头颅部残余大小约6cm×5cm全层皮肤坏死,清创后颅骨外露,骨质无明屁缺损,.伤后2ld行头部扩张器置入术,放簧部位距颅骨外露创面约2cm。
瘢痕癌侵袭股骨和髌骨一例
赵洪良, 赵连魁, 郑文立, 李冬军, 李明, 杨高松
2014, 30(1): 88-89.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4.01.029
摘要:
患者男,51岁,1988年因钢水致全身特大面积烧伤。首次入院诊断:(1)烧伤总面积100%,其中Ⅲ度96%TBSA、Ⅱ度4%TBSA。(2)休克。(3)重度吸人性损伤…。经第1家医院积极抢救度过休克期,行防治感染、营养支持和多次清创植皮手术,创面封闭。之后全身瘢痕愈合并间断出现残余创面,在该医院行创面换药和溃疡切除自体皮移植手术。该患者右大腿内侧分别于2000、2004年出现2次癌变(高分化鳞状细胞癌),行手术切除植皮后痊愈无复发。
海外发表论文选读
钠氢交换蛋白1抑制剂卡立泊来德对烧伤诱导的肠道损伤的影响
杨薛康, 陈吉, 柏桦, 陶克, 周琴, 侯宏义, 胡大海
2014, 30(1): 90-91.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4.01.030
摘要:
烧伤后肠道损伤的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但大量临床和实验室研究均显示,炎症反应在烧伤后肠道损伤中发挥关键作用。钠氢交换蛋白(NHE)是一种跨膜蛋白,广泛存在于所有真核细胞表面,其主要功能是将氢离子泵出细胞外,并获得钠离子,进而调节细胞内外的pH值。
北京积水潭医院1974例烧伤住院患者流行病学调查
王成, 荣艳华, 宁方刚, 社伟力, 张国安
2014, 30(1): 91-92.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4.01.031
摘要:
目前烧伤仍是一个全球性问题,烧伤的发病率和致病原因与社会的经济水平密切相关,要预防烧伤首先要对其流行病学特征及危险因素有充分的了解。我国上海、重庆和香港等地已有烧伤相关的单中心流行病学调查,其中重庆的调查仅针对老年烧伤患者,北京目前还没有相关的文献报道。考虑到不同地域烧伤存在暴露因素、人工统计学资料和流行病学特征的差异,本研究对笔者单位近9年的烧伤患者进行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