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6年  第32卷  第9期

专家论坛
烧伤细菌感染的噬菌体治疗
彭毅志, 黄广涛
2016, 32(9): 513-516.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6.09.001
摘要:
烧伤感染
严重烧伤患者创面分离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噬菌体的建库及相关特征分析
杨子晨, 邓柳洋, 龚雅利, 殷素鹏, 姜北, 黄广涛, 彭毅志, 胡福泉
2016, 32(9): 517-522.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6.09.002
摘要:
目的 建立烧伤ICU住院患者创面分离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噬菌体库并分析相关特征。 方法 2014、2015年,重庆市1家医院烧伤ICU住院患者创面分离出131株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2015年,广东省6家医院烧伤ICU住院患者创面分离出98株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收集前述229株菌进行如下实验。(1)分析重庆市、广东省来源菌株的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2)采用污水共培养法选用上述菌株及两地来源污水分离噬菌体,记录分离噬菌体的数量及成功次数、失败次数。(3)根据2015年重庆市和广东省分型比例最大的菌株,选用其对应噬菌体与来源地所有菌株进行交叉感染,观察噬菌体与同型或不同型菌株交叉感染时的裂解情...
噬菌体治疗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所致脓毒症小鼠的效果
邓柳洋, 杨子晨, 龚雅利, 黄广涛, 殷素鹏, 姜北, 彭毅志
2016, 32(9): 523-528.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6.09.003
摘要:
目的 研究噬菌体对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所致脓毒症小鼠的治疗效果。 方法 (1)将60只BALB/c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脓毒症对照组、抗生素治疗组、噬菌体治疗组、噬菌体对照组,每组12只。空白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部位下同)注射生理盐水1 mL;脓毒症对照组、抗生素治疗组、噬菌体治疗组小鼠注射5×107 CFU/mL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菌株分离自笔者单位收治的严重烧伤患者血液)1 mL建立脓毒症模型,2 h后,脓毒症对照组、抗生素治疗组、噬菌体治疗组小鼠分别注射1 mL生理盐水、1 mg/mL亚胺培南/西司他丁、1×108噬斑形成单位(PFU)/mL根据前述鲍氏不动杆菌筛选的噬菌体(...
162例严重烧伤血流感染患者病原学特征分析
龚雅利, 杨子晨, 殷素鹏, 刘美希, 张成, 罗小强, 彭毅志
2016, 32(9): 529-535.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6.09.004
摘要:
目的 对严重烧伤血流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耐药性进行分析,为此类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收集笔者单位烧伤ICU 2011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62例严重烧伤(含特重度烧伤120例)血流感染患者的血液标本,采用全自动血培养仪进行病原菌培养,API细菌鉴定板条进行病原菌鉴定。采用K-B纸片扩散法检测主要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替考拉宁等37种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万古霉素采用E试验检测),以及真菌对伏立康唑、两性霉素B等5种抗生素的耐药情况。采用改良Hodge试验进一步确认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肺炎克雷伯菌,采用D试验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红霉素诱导克林霉素耐药情况。...
革兰阴性菌群体感应系统中LuxR家族蛋白的研究进展
陈征, 向军
2016, 32(9): 536-538.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6.09.005
摘要:
多药耐药细菌感染的治疗研究进展
彭源, 傅跃先
2016, 32(9): 539-541.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6.09.006
摘要:
科技快讯
Wnt1诱导信号通道蛋白1-αvβ3整合蛋白信号通路在脓毒症诱发的急性肺损伤中正向调控Toll样受体触发的炎症反应
刘馨竹(其他), 彭毅志(审校者)
2016, 32(9): 528-528.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6.09.101
摘要:
从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患者体内分离的化脓性链球菌自发突变株对菌株毒力的影响
刘馨竹(其他), 彭毅志(审校者)
2016, 32(9): 535-535.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6.09.102
摘要:
应用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脓毒症引起的长期肌肉干细胞线粒体及代谢功能障碍
刘馨竹(其他), 彭毅志(审校者)
2016, 32(9): 548-548.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6.09.103
摘要:
脓毒症免疫麻痹中的白细胞能量代谢缺陷
刘馨竹(其他), 彭毅志(审校者)
2016, 32(9): 559-559.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6.09.104
摘要:
论著
外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凝胶制剂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Ⅳ期临床研究
刘健, 廖镇江, 张勤
2016, 32(9): 542-548.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6.09.007
摘要:
目的 临床评价外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凝胶制剂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的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 2010年11月—2012年7月,包括笔者单位在内的全国68家医院针对符合入选标准的深Ⅱ度烧伤患者进行rhGM-CSF凝胶制剂的Ⅳ期临床研究。研究采用多中心、随机、阳性异体对照及开放性研究的方法,分为由10家医院完成的阳性异体对照试验和余58家医院完成的开放性试验2个部分。(1)对照试验。采用分段随机化方法,将患者按1∶1比例分入rhGM-CSF组和常规治疗组。rhGM-CSF组患者创面外涂rhGM-CSF凝胶制剂,常规治疗组患者创面使用碘伏浸湿纱布覆盖。对治疗前及治疗第2、...
水动力清创系统在严重烧伤患者大面积残余创面清创中的应用效果
刘功成, 阚朝辉, 盛嘉隽, 李海航, 李磊, 孙瑜, 纪世召, 朱世辉
2016, 32(9): 549-554.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6.09.008
摘要:
目的 前瞻性探讨水动力清创系统(简称水刀)在严重烧伤患者大面积残余创面清创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2012年5月—2015年11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烧伤外科收治76例严重烧伤经治疗后遗留大面积残余创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水刀清创组34例和传统清创组42例,分别采用水刀和常规手术器械对残余创面进行清创,2组患者残余创面清创后均取自体刃厚皮制成邮票皮进行移植修复,如有必要同前行二次清创植皮。比较2组患者首次手术中每1%TBSA创面清创时间、首次手术后3 d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率、首次手术后7 d植皮成活率、二次清创百分比、创面愈合时间。对数据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 结果 ...
自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联合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覆盖对猪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的影响
邱宇轩, 张国安, 万江波, 赵筱卓
2016, 32(9): 555-559.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6.09.009
摘要:
目的 探讨自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联合异种ADM覆盖对猪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的影响。 方法 取6只中国实验用小型猪,于每只猪背部脊柱两侧对称制作共4个10 cm×10 cm大小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均移植自体微粒皮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每只猪背上的4个创面分为4组,每组6个创面。异体皮组,6只猪均取非本猪全层皮肤移植覆盖;异种皮组,采用羊全厚皮覆盖;异种ADM组,采用羊ADM覆盖;联合组,采用羊ADM联合自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覆盖。创面加压包扎,每7天更换1次敷料。分别于术后7、14、21、28、35、42 d更换敷料时,观察创面及微粒皮上覆盖物脱落情况,记录微粒皮上覆盖物完全脱落时间。计算术后28、35...
低能量633纳米红光刺激对人表皮细胞株HaCaT增殖及活性氧水平的影响
陈志勇, 李栋梁, 段小冬, 彭代智
2016, 32(9): 560-565.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6.09.010
摘要:
目的 观察低能量633 nm红光照射人表皮细胞株HaCaT后,细胞增殖活性及细胞内活性氧水平的变化。 方法 预实验选择照射距离。采用含体积分数10% FBS、100 U/mL青霉素、100 μg/mL链霉素的RPMI 1640培养液常规传代培养HaCaT细胞。采用第3代细胞进行以下实验。(1)取细胞,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和0.082、0.164、0.245、0.491、1.472、2.453、4.910、9.810 J/cm2照射组,每组3孔。空白对照组细胞不照光,后8个照射组细胞依次照633 nm红光10、20、30、60、180、300、600、1 200 s,每8小时重复照射1次...
短篇论著
腹部股动脉穿支双叶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手部多处电烧伤创面疗效观察
高华伟, 雷英, 田超, 肖文明, 张兰芳, 李凌云, 蒋婷
2016, 32(9): 566-568.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6.09.011
摘要:
目的 探讨腹部股动脉穿支双叶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手部多处电烧伤创面的疗效。 方法 2009年7月—2015年9月,笔者单位收治手部多处电烧伤患者20例。单处电烧伤创面面积1.8 cm×1.8 cm~7.6 cm×5.8 cm,切痂后采用以同侧腹部股动脉穿支为蒂、中远端修薄的双叶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皮瓣单叶面积2.5 cm×2.0 cm~10.0 cm×8.0 cm。带蒂皮瓣移植术后3 d即行患指、虎口渐进性功能锻炼。术后14 d左右断蒂,断蒂术后加强功能锻炼。 结果 19例患者皮瓣术后成活;仅1例患者皮瓣远端坏死,经换药后愈合。腹部供瓣区均愈合良好。术后随访3个月~2年,皮瓣不臃肿,虎口开大...
经验交流
多个掌背动脉穿支皮瓣逆行转移修复12例患者手部多处深度创面
朱海涛, 贺立新, 李冬海, 曹玉珏, 屠海霞
2016, 32(9): 569-571.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6.09.012
摘要:
综述
相对低热烧伤治疗现状与思考
雷万军, 景爱华
2016, 32(9): 572-574.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6.09.013
摘要:
水动力清创系统在各类烧伤创面清创手术中的应用
李梦芸, 毛远桂, 郭光华, 刘德伍
2016, 32(9): 574-576.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6.09.014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