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3年  第39卷  第12期

专家论坛
烧伤康复体系的建设
于家傲, 张修航
2023, 39(12): 1101-1108. doi: 10.3760/cma.j.cn501225-20230804-00038
摘要:
烧伤康复是烧伤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烧伤治疗的目标从挽救生命、消灭创面转变成高质量恢复机体功能,烧伤康复逐步融入烧伤治疗的各个层面中。在临床实践中,随着早期预防性康复观念的确立、创面修复中功能性重建观念的重塑以及整体康复观念的明晰,烧伤康复的理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烧伤康复体系不是指向性医疗技术的简单堆砌,而是多项医疗技术的加成表达,涵盖多学科内容,包括交叉学科新技术的引进与应用,也涉及亚专科方面。烧伤康复始终贯穿、游走于整个烧伤治疗过程中,包括早期的体位摆放,以及后期的针对性物理、化学治疗,乃至神经认知治疗方面,且在整个康复过程中伴随着对康复质量的评价。
重视烧伤康复评定
谭江琳, 罗高兴
2023, 39(12): 1109-1114. doi: 10.3760/cma.j.cn501225-20230831-00070
摘要:
随着烧伤康复治疗的蓬勃发展,国内众多烧伤单位越来越重视烧伤康复治疗手段在烧伤患者中的应用,但是在烧伤康复治疗过程中不能忽视烧伤康复评定的开展。烧伤康复评定具有评定时间跨度大和评定内容多且复杂的特点,这造成不能制订符合所有烧伤患者的标准化评定表。并且,国内部分单位存在的烧伤康复评定专业人才短缺、客观化的评估仪器数量偏少以及各种制度限制等因素,也导致烧伤康复评定存在开展动力不足、评定质量较低的问题。基于此,该文主要分析了我国烧伤康复评定的特点和主要内容,并针对国内烧伤康复评定的不足提出部分改进意见,以期为烧伤康复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论著·烧伤康复
基于德尔菲法构建烧伤患者面颈部创面与瘢痕地形图评估系统
卞瑞豪, 黄诗欣, 朱家源, 吴军, 范锟铻, 胡志成, 徐盈斌, 余秋华, 张涛, 李雪宜, 陈少贞
2023, 39(12): 1115-1121. doi: 10.3760/cma.j.cn501225-20230905-00075
摘要:
目的 构建一套适用于烧伤患者面颈部创面和瘢痕的针对性精准评估系统。 方法 采用文献分析和调查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遵循条目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2020年6—8月,以面颈部整形美学标准为基础,患者烧伤后面颈部创面与瘢痕评估为中心,初步形成烧伤患者面颈部创面与瘢痕地形图评估系统。于2020年9月对38名相关领域专家行预函询,并根据专家意见修改问卷。2020年12月—2021年3月,运用德尔菲法对符合入选标准的35名来自广州、深圳、上海、北京等地相关领域专家开展函询,筛选并确立条目。计算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判断专家积极程度;计算所有条目的权威系数均值,判断专家权威程度;计算所有三级条目的重要性专家评...
基于渐进模式的运动处方治疗深度烧伤后下肢功能障碍老年患者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
赵海洋, 韩军涛, 胡大海, 周琴, 朱婵, 徐婧, 张博文, 齐宗师, 刘佳琦
2023, 39(12): 1122-1130. doi: 10.3760/cma.j.cn501225-20230721-00012
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渐进模式的运动处方治疗深度烧伤后下肢功能障碍老年患者的效果。 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2021年1月—2023年1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6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深度烧伤后下肢功能障碍老年患者。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康复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65±3)岁]和联合康复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64±3)岁]。对2组患者于下肢创面愈合后或散在残余创面总面积<1%体表总面积时,开始进行红光治疗。于红光治疗2周后,对常规康复组患者行关节牵伸、抗阻及平衡训练等常规康复治疗;对联合康复组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进行每周3次的基于渐进模式的...
居家弹力带抗阻训练对严重烧伤患儿肌肉功能和步行能力影响的前瞻性研究
霍婷, 阮晶晶, 蒋梅君, 雷芳, 黄伟, 汤文倩, 谢卫国, 徐向阳, 王松, 刘淑华
2023, 39(12): 1131-1139. doi: 10.3760/cma.j.cn501225-20230729-00022
摘要:
目的 探讨居家弹力带抗阻训练对严重烧伤患儿的肌肉功能和步行能力的作用。 方法 采用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方法。2022年1月—2023年4月,武汉大学同仁医院暨武汉市第三医院收治4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严重烧伤患儿,根据患儿或其家属意愿将患儿分为常规康复组和联合康复组,研究过程中脱落8例,最终常规康复组纳入17例患儿[男6例、女11例,年龄(8.5±2.4)岁],联合康复组纳入15例患儿[男5例、女10例,年龄(9.6±2.5)岁]。2组患儿在院内均接受常规烧伤康复治疗,包括主、被动活动训练和瘢痕按摩及压力治疗等。联合康复组患儿在出院后行每周3~5次的弹力带抗阻训练,常规康复组患儿出院后进行日常...
论著
不同类型的组织瓣修复胫骨近端骨折术后钢板外露伴感染创面的临床效果
刘文剑, 张红艳, 刘德伍
2023, 39(12): 1140-1148. doi: 10.3760/cma.j.cn501225-20231101-00171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的组织瓣修复胫骨近端骨折术后钢板外露伴感染创面的临床效果。 方法 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5年1月—2021年12月,武警江西总队医院收治11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胫骨近端骨折术后钢板外露伴感染创面患者,其中男9例、女2例,年龄26~61岁。创面位于小腿近端外侧者5例、内侧者2例,小腿近端内侧及膝下胫前者4例,清创后创面面积为14 cm×6 cm~22 cm×11 cm,采用不同类型的组织瓣修复创面,并根据钢板周围感染情况决定是否立即拆除钢板。应用以包含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终末细小分支的肌肉为蒂的逆行股前外侧肌皮瓣者3例;应用腓肠肌内侧头肌瓣联合比目鱼肌内侧半肌瓣者6例,应...
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溃疡复发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初步验证
郭庆娇, 欧阳静, 饶佳琴, 张艺之, 余丽红, 徐婉莹, 龙锦花, 高秀花, 吴晓艳, 顾颖
2023, 39(12): 1149-1157. doi: 10.3760/cma.j.cn501225-20231101-00166
摘要:
目的 构建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溃疡(DFU)复发风险预测模型并初步验证其预测价值。 方法 采用荟萃分析联合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及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公开发表的有关DFU复发危险因素的中英文文献,检索时限为各数据库建立之日至2022年3月31日;筛选、评价文献并提取资料,用RevMan 5.4.1统计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筛选DFU复发的危险因素;采用Egger线性回归法评估研究结果的发表偏倚情况。将≥3篇文献均提到的且荟萃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DFU复发危险因素作为...
抗生素骨水泥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糖尿病并发坏死性筋膜炎的临床效果
郭晓峰, 金柱成, 邓鑫鑫, 黄治虎, 薛明宇, 卜凡玉
2023, 39(12): 1158-1162. doi: 10.3760/cma.j.cn501225-20231030-00151
摘要:
目的 探讨采用抗生素骨水泥联合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糖尿病并发坏死性筋膜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 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20年1月—2022年3月,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12例符合入选标准的2型糖尿病并发坏死性筋膜炎患者,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27~76岁,初诊病变部位均在下肢。入院后及时行床边切开引流,留取创面分泌物标本行微生物培养,同时行综合性支持治疗。Ⅰ期行清创,清创后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为40 cm×15 cm~80 cm×25 cm,用含庆大霉素、万古霉素的骨水泥填塞无效腔并行VSD治疗。待创面无明显感染后,行Ⅱ期抗生素骨水泥取出及创面修复术。观察并统计患者清创次数及截肢...
成人小腿内侧皮支链血管构筑的解剖学研究
赵风景, 朱雷, 姚笑笑, 卫顺学, 汤晓苹, 王庚伟
2023, 39(12): 1163-1167. doi: 10.3760/cma.j.cn501225-20231102-00174
摘要:
目的 对小腿内侧皮支链进行血管构筑研究,探讨该区域皮支链皮瓣的设计和临床应用的解剖学基础。 方法 采用实验研究方法。2023年3—5月,对来自于杭州师范大学基础医学院的5具自愿捐献的新鲜成人(年龄50~70岁,均为男性)尸体标本进行解剖学研究。对5具尸体的各1条小腿标本行显微镜下精细解剖[其中1条小腿标本先行数字化X线摄影(DR)扫描后再行精细解剖],观测并记录胫后动脉的走行、穿支数量、每个穿支穿出点与胫骨内侧髁的距离,胫后动脉穿支外径、蒂长,胫后动脉穿支与隐神经的水平距离,每条穿支穿过深筋膜后在浅筋膜内的走行及皮支链的分布。对1条小腿标本在硫酸钡灌注下行DR扫描,观察穿支间的皮支链式血管...
内皮唾液酸蛋白在人增生性瘢痕中的表达及其对成纤维细胞表型的调控
张清怡, 张丽霞, 韩东晖, 焦晓春, 郑朝, 郭凯, 杨云舒
2023, 39(12): 1168-1174. doi: 10.3760/cma.j.cn501225-20231030-00154
摘要:
目的 探讨内皮唾液酸蛋白即CD248在人增生性瘢痕(HS)中的表达及其对人HS成纤维细胞(HSF)表型的调控作用。 方法 采用实验研究方法。2023年3—5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与皮肤外科收治3例HS患儿,其中女2例、男1例,年龄1岁10个月~2岁。取前述患儿术中切除的HS组织及行全厚皮移植术后剩余的全厚皮片即正常皮肤组织,进行后续实验。取前述2种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后观察组织结构,行Masson染色后观察组织中胶原分布情况,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观测组织中CD248表达情况。取HS组织,采用组织块培养法提取原代HSF,取第3~5代HSF进行后续实验。将HSF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创面修复
携带浅静脉的游离骨间后动脉穿支皮瓣整复口周严重瘢痕增生挛缩的临床效果
张海瑞, 张栋梁, 闫晓慧, 张晓鹏, 尚旭亮, 孟艳斌
2023, 39(12): 1175-1179. doi: 10.3760/cma.j.cn501225-20231031-00162
摘要:
目的 观察携带浅静脉的游离骨间后动脉穿支皮瓣整复口周严重瘢痕增生挛缩的临床效果。 方法 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9年8月—2023年3月,太钢总医院(山西医科大学第六医院)收治11例符合入选标准的面部严重烧伤后口周严重瘢痕增生挛缩的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3~56岁(平均31.3岁)。切除松解口周瘢痕后,创面面积为3.0 cm×2.0 cm~10.5 cm×2.0 cm。采用携带浅静脉的游离骨间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创面,皮瓣切取面积为3.5 cm×2.5 cm~11.0 cm×2.5 cm。其中6例患者因需同时修复同侧上、下唇周瘢痕切除后的创面,对皮瓣行分叶处理。直接缝合供瓣区创面。术...
人工真皮联合自体皮修复儿童手指电烧伤后骨骼和/或肌腱外露创面的效果
杨焕纳, 梁琰, 韩大伟, 刘磊, 谢江帆, 田社民, 夏成德, 魏莹
2023, 39(12): 1180-1184. doi: 10.3760/cma.j.cn501225-20231101-00168
摘要:
目的 探讨人工真皮联合自体皮修复儿童手指电烧伤后骨骼和/或肌腱外露创面的效果。 方法 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7年1月—2022年12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14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手指电烧伤后骨骼和/或肌腱外露创面患儿,其中男9例、女5例,年龄2~11岁。共38指受累,每指1处创面。对所有创面于Ⅰ期清创后行人工真皮覆盖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清创后创面面积为2.0 cm×1.0 cm~4.5 cm×2.5 cm。Ⅱ期行背部自体薄中厚皮移植封闭创面,术后嘱患者尽早行功能康复锻炼。Ⅱ期术后7 d观察自体皮存活情况,记录创面愈合时间;随访12个月,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评估患指植皮区瘢痕增生情况;...
病例报告与文献综述
吸入性损伤致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例
顾彩虹, 李小民, 康秀文
2023, 39(12): 1185-1189. doi: 10.3760/cma.j.cn501225-20230818-00052
摘要:
2022年6月26日,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1例吸入性损伤致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54岁男性患者。患者入院后即接受了有创机械通气(驱动压导向的呼吸机参数设置)联合俯卧位治疗,但其病情持续恶化。入院5 h后,患者接受了静脉-静脉体外膜氧合(VV-ECMO)支持治疗、基于肺超保护性通气策略的治疗联合每日>12 h的俯卧位通气治疗,同时经脉搏轮廓心输出量监测技术监测心脏指数及血管外肺水指数等情况以指导容量管理,并行多次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后成功撤离VV-ECMO及呼吸机并顺利康复出院。伤后随访1年,患者无明显呼吸道症状,肺功能基本正常。
综述
施万细胞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郝彤, 曹涛, 计鹏, 张伟锋, 陶克
2023, 39(12): 1190-1194. doi: 10.3760/cma.j.cn501225-20230727-00019
摘要: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常导致脊神经、颅神经以及植物神经病变,其中以糖尿病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最具代表性,包括双侧肢体疼痛、麻木和感觉异常等症状,是引起糖尿病足溃疡(DFU)的主要原因之一。施万细胞是外周神经系统中主要的神经胶质细胞,在神经损伤后的修复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施万细胞作为慢性高糖损伤的靶点细胞,其功能包括形成髓鞘、分泌神经营养因子、对轴突进行能量供应和引导轴突再生等在高糖作用下遭到破坏,从而抑制受损神经的修复,加速DPN的进展。因此,如能有效减轻高糖对施万细胞的损伤,将会为DPN和DFU的治疗及降低DFU的发病率提供新的途径。该文重点就施万细...
烧伤毛霉菌病的研究进展
沈拓, 朱峰
2023, 39(12): 1195-1200. doi: 10.3760/cma.j.cn501225-20231101-00165
摘要:
毛霉菌病是一种相对罕见但危害极大的感染性疾病。烧伤患者尤其是大面积烧伤患者是毛霉菌病的高危人群,近年来毛霉菌病在烧伤患者中的发生率有上升趋势。目前国内关于烧伤毛霉菌病的文献较少,且多为案例报道,而没有系统性总结。基于此,该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就烧伤毛霉菌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烧伤毛霉菌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一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