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从《中华烧伤杂志》22年间发表文献分析烧伤学科发展趋势

黄卓 李羽霖 谢卫国 蒋梅君 陈斓 席毛毛

黄卓, 李羽霖, 谢卫国, 等. 从《中华烧伤杂志》22年间发表文献分析烧伤学科发展趋势[J].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2022, 38(8): 759-766.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210610-00215.
引用本文: 黄卓, 李羽霖, 谢卫国, 等. 从《中华烧伤杂志》22年间发表文献分析烧伤学科发展趋势[J].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2022, 38(8): 759-766.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210610-00215.
Huang Z,Li YL,Xie WG,et al.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burn discipline from the literature published in Chinese Journal of Burns in 22 years[J].Chin J Burns Wounds,2022,38(8):759-766.DOI: 10.3760/cma.j.cn501120-20210610-00215.
Citation: Huang Z,Li YL,Xie WG,et al.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burn discipline from the literature published in Chinese Journal of Burns in 22 years[J].Chin J Burns Wounds,2022,38(8):759-766.DOI: 10.3760/cma.j.cn501120-20210610-00215.

从《中华烧伤杂志》22年间发表文献分析烧伤学科发展趋势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210610-00215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81772097

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医学科研基金项目 WG19B02

详细信息
    通讯作者:

    谢卫国,Email:wgxie@hotmail.com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burn discipline from the literature published in Chinese Journal of Burns in 22 years

Funds: 

General Program of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81772097

Medical Scientific Research Fund Project of Wuhan Health Commission WG19B02

More Information
  • 摘要:   目的  对《中华烧伤杂志》(现《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过去22年间发表的文献进行分析,探讨烧伤学科的发展趋势。  方法  通过《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中华烧伤杂志》2000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发表的临床及研究相关文献。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文献按研究类型、涉及研究领域及报道的致伤原因进行分类分析,并按发表年份每3年1个时间段(将2021年文献纳入最后1个时间段中)进行比较分析。检出所有文献的关键词,经勘正和转换后,使用CiteSpace 6.1.R2软件对纳入关键词进行可视化聚类,统计高频次、高中心度关键词,同前对高频次关键词进行分时间段比较。  结果  共纳入4 485篇相关文献,平均每年约204篇文献。文献研究类型分析显示,临床诊疗文献占比最高,达65.3%(2 929/4 485);其次为细胞实验、动物实验文献,分别占18.1%(812/4 485)、13.2%(591/4 485)。各研究类型文献在各时间段的占比基本稳定。文献涉及的研究领域分析显示,烧伤全身治疗领域文献占比最高,达60.2%(2 699/4 485);其次为急性创面、整形美容领域文献,分别占20.2%(908/4 485)、7.3%(326/4 485)。烧伤全身治疗领域文献占比从2000—2002年的84.0%(430/512)下降到2018—2021年的40.3%(373/926),占比下降了43.7%;而急性创面、整形美容、慢性创面及烧伤康复领域文献占比总体呈上升趋势,与2000—2002年相比,2018—2021年占比分别上升了11.7%、9.1%、10.7%及5.5%;学科管理领域文献在前6个时间段中均很少,保持在个位数,但在2018—2021年增加至49篇。明确致伤原因的1 099篇烧伤全身治疗领域文献中,报道热力烧伤的文献最多,占58.5%(643/1 099);其次为报道电烧伤、化学烧伤的文献,分别占19.8%(218/1 099)、12.6%(138/1 099)。分时间段比较显示,报道热力烧伤的文献占比呈明显下降趋势,报道其他致伤原因的文献占比变化趋势不明显。共纳入2 236篇文献的6 822个关键词进行分析,可视化聚类分析显示相关研究侧重于烧伤、外科皮瓣、瘢痕及伤口愈合等方面,关键词频次前3位为烧伤、伤口愈合、外科皮瓣,关键词中心度前3位为烧伤、瘢痕、皮肤移植。分时间段比较显示,频次始终稳定居于前10行列的关键词仅有烧伤;随着时间的推移,内毒素/内毒素类、成纤维细胞等关键词逐渐退出频次前10行列,创伤和损伤、外科皮瓣及负压伤口疗法等关键词逐渐进入频次前10行列。  结论  《中华烧伤杂志》22年来发表文献中,烧伤全身治疗文献及热力烧伤文献逐渐减少,而慢性创面、烧伤康复等领域文献增加,外科皮瓣、伤口愈合及瘢痕防治等是目前烧伤学科的研究热点。

     

  • (1)对《中华烧伤杂志》过去22年发表的4 485篇临床及研究相关文献做了系统整理,并对文章研究类型、涉及研究领域、报道的致伤原因和关键词等信息做了统计与可视化分析,得到了上述信息的总体概况及变化趋势。

    (2)总结出外科皮瓣、伤口愈合及瘢痕防治等是目前烧伤学科的研究热点,对了解学科发展的大方向有一定参考意义。

    人类对烧伤的治疗历史悠久,相关文献最早可追溯至古希腊时期1。16世纪中叶,关于烧伤病理生理、临床处理及并发症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得以陆续开展2, 3。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烧伤外科才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我国最早的一批烧伤外科诞生于大炼钢铁运动时期4,此后几十年间,烧伤学科持续发展壮大,一个权威的学术交流平台亟待建立,《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遂于1985年应运而生。此后十几年内,随着整形与烧伤外科各自的发展,单刊的模式逐渐无法满足学科发展的需求,烧伤与整形2个专业遂于2000年分别独立成立专刊《中华烧伤杂志》(现《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和《中华整形外科杂志》5。作为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的官方杂志和国内第1、也是唯一以烧伤为主要内容的中文学术期刊,《中华烧伤杂志》是国内烧伤外科从业医务人员最重要的学术交流平台,吸引烧伤外科及创面修复等相关专业的临床医师、研究人员等成为忠实的读者和作者,推动了烧伤外科的学术交流、技术进步和行业发展。本课题组对《中华烧伤杂志》20余年来发表的文献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从杂志报道热点变化视角,分析烧伤学科的发展趋势。

    通过《中国知网》数据库中的“文献来源”栏目进行高级检索,在“文献来源”栏输入“中华烧伤杂志”,发表时间范围为2000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导出所有文献。

    纳入所有指南与共识、专家论坛/述评、论著、短篇论著、经验交流、病例报告、讲座、综述栏目文献,以及其他临床及研究相关文献;排除各类通知、消息、见闻、广告、索引、插页等与临床及研究无关的内容以及在统计时已被撤稿的文献。

    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由4名作者团队成员分别独立地对文献的篇名、关键词、摘要进行阅读,并按照下列原则对文献按研究类型、涉及研究领域及报道的致伤原因进行分类分析,汇总4人分析结果,如研究人员对分类有不同意见,则讨论后决定。将所有入选文献按发表年份排序,每3年1个时间段(共7个时间段,将2021年文献纳入最后1个时间段中)进行比较分析。

    1.3.1   研究类型

    根据研究类型,将纳入文献分为临床诊疗、动物实验及细胞实验和其他文献。临床诊疗文献指报道烧伤与皮肤创面相关临床治疗内容的文献;动物实验文献指以动物模型为基础,研究烧伤与皮肤创面修复相关病理生理机制的文献;细胞实验文献指从细胞和分子层面,研究烧伤与皮肤创面修复相关机制的文献。不属于上述类别者归入其他研究类型,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诱发肺纤维化的机制及相关治疗研究进展》《创面修复科门诊合理化布局建议》等。

    1.3.2   涉及研究领域

    根据涉及的研究领域,将纳入文献分为慢性创面、急性创面、烧伤全身治疗、整形美容、烧伤康复及学科管理领域和其他文献。慢性创面领域文献指有关糖尿病创面、压疮等慢性难愈合创面或烧创伤后迁延不愈创面的临床治疗及相关基础研究的文献;急性创面领域文献指除慢性创面以外有关由烧创伤等原因所致的、急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治疗及基础研究的文献;烧伤全身治疗领域文献指除创面治疗外的各类烧伤后的液体复苏、感染控制、并发症处理等相关的临床治疗经验以及病理生理研究文献;整形美容领域文献指对烧伤及其他原因所致的瘢痕、畸形、色素沉着等进行的手术矫正、激光治疗及组织器官重建再造相关的临床治疗与基础研究文献;烧伤康复领域文献指烧伤患者康复期的物理治疗、心理治疗,提高关节、肢体活动功能的康复治疗经验及策略的相关文献;学科管理领域文献指有关学科发展等的管理类文献。无法分类到前几类中者归入其他研究领域,如《皮肤组织无偿捐献供者死亡原因及病原学特征分析》《气囊导尿管致尿道破裂二例》等。

    1.3.3   报道的致伤原因

    致伤原因分析纳入1.3.2所指烧伤全身治疗领域文献中明确了致伤原因的文献。根据报道的致伤原因,将纳入文献分为热力烧伤、电烧伤、复合烧伤、化学烧伤文献。

    1.4.1   关键词信息勘正

    本研究团队在汇总关键词信息过程中,察觉到从《中国知网》数据库导出的关键词信息与《中华烧伤杂志》的原始关键词信息存在偏差。进一步研究了解到,《中国知网》数据库对原本发表时未注明关键词的文献添加了关键词信息(如本杂志的“科技快讯”栏目),同时数据库中部分早期文献的关键词信息存在错误标注的情况。作者团队逐一核对,勘正错误标注,去除原本发表时无关键词信息的文献。

    1.4.2   Mesh主题词转换

    《中华烧伤杂志》使用的关键词一部分为含逗号分隔符的Mesh主题词,如“烧伤,电”“皮肤,人工”等。为避免软件将这类词错误识别为2个独立的关键词,于refworks文档中对纳入分析的所有文献中含逗号分隔符的Mesh主题词作转换处理,如将“烧伤,电”转换为“电烧伤”、“烧伤,吸入性”转换为“吸入性烧伤”、“皮肤,人工”转换为“人工皮肤”、“模型,动物”转换为“动物模型”、“瘢痕,肥大性”转换为“肥大性瘢痕”、“敷料,水胶体”转换为“水胶体敷料”、“DNA,线粒体”转换为“线粒体DNA”、“骨化,异位性”转换为“异位性骨化”等。

    1.4.3   关键词可视化分析

    在完成上述勘正、转换操作后,将refworks格式的关键词导入CiteSpace 6.1.R2软件,将分析节点类型设置为关键词,确定起止时间为2000年1月—2021年12月,将时间分区设置为1年,抽取每一时间片中出现频次最高的20项数据,选择默认图谱修正算法,选择经典可视化视图方式,绘制关键词聚类网络图。

    1.4.4   高频次、高中心度关键词分析

    于绘制关键词聚类网络图的同时,输出软件自动统计的高频次关键词及高中心度关键词信息。中心度是指在聚类分析网络中,通过一个节点的最短路径的数量,用来衡量某一节点在整体网络中连接作用的大小,一个节点的中心度越高,其在整体网络中的影响力和重要程度越高。在本研究背景下,高中心度关键词对应那些与其他关键词联系紧密,在整体关键词网络中影响力大、重要程度高的关键词。高频次关键词则仅指出现次数较多的关键词。输出中心度与频次排序位于前20的关键词,分析关键词总体分布情况。输出1.3中所述各时间段中频次排名前10的关键词,分析高频关键词的变化情况。

    共检出4 961篇文献,排除“读者·作者·编者”“学术信息”“消息”“产品信息”“编者的话”“成就与风采”“更正”“国外见闻”“国外医学信息”等栏目文献共计476篇,最后纳入4 485篇文献,平均每年约204篇文献。文献研究类型分析显示,临床诊疗文献占比最高,其次依次为细胞实验、动物实验、其他研究类型文献;各研究类型文献在各时间段的占比基本稳定。见表1

    表1  《中华烧伤杂志》各时间段发表文献研究类型分布[篇(%)]
    时间段(年) 文献总数(篇) 临床诊疗 动物实验 细胞实验 其他
    2000—2002 512 332(64.8) 82(16.0) 96(18.8) 2(0.4)
    2003—2005 754 514(68.2) 108(14.3) 126(16.7) 6(0.8)
    2006—2008 624 390(62.5) 98(15.7) 122(19.6) 14(2.2)
    2009—2011 597 350(58.6) 77(12.9) 144(24.1) 26(4.4)
    2012—2014 482 338(70.1) 60(12.4) 63(13.1) 21(4.4)
    2015—2017 590 399(67.6) 74(12.5) 95(16.1) 22(3.7)
    2018—2021 926 606(65.4) 92(9.9) 166(17.9) 62(6.7)
    合计 4 485 2 929(65.3) 591(13.2) 812(18.1) 153(3.4)
    注:其他研究类型文献指不属于前面3种研究类型的文献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文献涉及的研究领域分析显示,烧伤全身治疗领域文献占比最高,其次依次为急性创面、整形美容、慢性创面、烧伤康复、其他领域及学科管理领域文献。烧伤全身治疗领域文献占比逐渐下降,与2000—2002年相比,2018—2021年占比下降了43.7%;而急性创面、整形美容、慢性创面及烧伤康复领域文献占比总体呈上升趋势,与2000—2002年相比,2018—2021年占比分别上升了11.7%、9.1%、10.7%及5.5%。学科管理领域文献在前6个时间段中均很少,保持在个位数,但在2018—2021年增加至49篇。见表2

    表2  《中华烧伤杂志》各时间段发表文献涉及研究领域分布[篇(%)]
    时间段(年) 文献总数(篇) 烧伤全身治疗 急性创面 整形美容 慢性创面 烧伤康复 学科管理 其他
    2000—2002 512 430(84.0) 59(11.5) 13(2.5) 0 2(0.4) 1(0.2) 7(1.4)
    2003—2005 754 578(76.7) 123(16.3) 33(4.4) 4(0.5) 10(1.3) 0 6(0.8)
    2006—2008 624 429(68.8) 98(15.7) 47(7.5) 17(2.7) 10(1.6) 2(0.3) 21(3.4)
    2009—2011 597 334(55.9) 137(22.9) 45(7.5) 28(4.7) 28(4.7) 3(0.5) 22(3.7)
    2012—2014 482 260(53.9) 108(22.4) 41(8.5) 31(6.4) 21(4.4) 6(1.2) 15(3.1)
    2015—2017 590 295(50.0) 168(28.5) 40(6.8) 39(6.6) 23(3.9) 9(1.5) 16(2.7)
    2018—2021 926 373(40.3) 215(23.2) 107(11.6) 99(10.7) 55(5.9) 49(5.3) 28(3.0)
    合计 4 485 2 699(60.2) 908(20.2) 326(7.3) 218(4.9) 149(3.3) 70(1.6) 115(2.6)
    注:其他研究领域文献指无法分类到前6种研究领域的文献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明确致伤原因的1 099篇烧伤全身治疗领域文献中,报道热力烧伤的文献最多,其次依次为电烧伤、化学烧伤、复合烧伤。分时间段比较显示,报道热力烧伤的文献数量和占比均有明显下降趋势,报道其他致伤原因的文献数量及占比变化趋势不明显。见表3

    表3  《中华烧伤杂志》各时间段发表烧伤全身治疗领域文献中明确致伤原因文献报道的致伤原因分布[篇(%)]
    时间段(年) 文献总数(篇) 热力烧伤 电烧伤 化学烧伤 复合烧伤
    2000—2002 250 178(71.2) 33(13.2) 25(10.0) 14(5.6)
    2003—2005 326 228(69.9) 42(12.9) 28(8.6) 28(8.6)
    2006—2008 128 61(47.7) 34(26.6) 22(17.2) 11(8.6)
    2009—2011 82 36(43.9) 22(26.8) 15(18.3) 9(11.0)
    2012—2014 86 30(34.9) 26(30.2) 14(16.3) 16(18.6)
    2015—2017 121 60(49.6) 34(28.1) 16(13.2) 11(9.1)
    2018—2021 106 50(47.2) 27(25.5) 18(17.0) 11(10.4)
    合计 1 099 643(58.5) 218(19.8) 138(12.6) 100(9.1)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2.4.1   关键词信息勘正与转换

    经修改标注错误的关键词、删除原本发表时未注明关键词的文献后,共纳入2 236篇文献,纳入文献包含关键词总数为6 822个,共转换179个含逗号分隔符的Mesh主题词。

    2.4.2   关键词可视化分析

    可视化聚类分析显示,相关研究侧重于烧伤、外科皮瓣、瘢痕及伤口愈合等方面,各关键词之间的联系见图1

    1  应用CiteSpace 6.1.R2软件对《中华烧伤杂志》2000—2021年发表的2 236篇文献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得到的图谱
    注:图中每个圆圈代表1个关键词,圆圈的大小表示某一关键词频次的高低,圆圈越大代表以该词为关键词发表的文献数量越多;关键词之间的连线代表着它们的联系,连线越粗表示联系越紧密,连线数越多的关键词中心度越高
    2.4.3   高频次、高中心度关键词

    22年间发表文献中,频次最高的关键词是烧伤,达1 026次;其次为伤口愈合、外科皮瓣、瘢痕,其频次分别为223、188、177次;频次位于第5~20位的关键词分别为感染、脓毒症、皮肤移植、Fb、NPWT、电烧伤、创面修复、创伤和损伤、儿童、创面愈合、细胞凋亡、抗药性、休克、细胞增殖、内皮细胞、治疗,频次均低于100次,分别为82、81、77、70、68、62、60、59、57、47、42、38、35、34、28、28次。

    22年间发表文献中,中心度最高的关键词为烧伤,达0.99;其次为瘢痕,中心度为0.20;中心度位于第3~10位的关键词分别为皮肤移植、脓毒症、创面愈合、伤口愈合、外科皮瓣、感染、创面修复、细胞凋亡,其中心度均≥0.10且<0.20,分别为0.17、0.16、0.14、0.14、0.11、0.11、0.11、0.10;中心度位于第11~20位的关键词分别为Fb、转染、休克、细胞增殖、干细胞、皮肤、炎症、电烧伤、内皮细胞、TNF-α,其中心度均<0.10,分别为0.09、0.06、0.06、0.06、0.06、0.06、0.06、0.05、0.05、0.05。

    在22年间不同时间段中,频次始终稳定居于前10行列的关键词仅有烧伤,在7个时间段中均位居第1。22年间部分关键词逐渐退出频次前列,其中内毒素/内毒素类自2006—2008年起退出了频次前10行列,Fb自2012—2014年起退出了频次前10行列。22年间部分关键词逐渐进入频次前列,其中创伤和损伤、外科皮瓣自2009—2011年起进入频次前10行列,NPWT自2015—2017年起进入频次前10行列。见表4

    表4  《中华烧伤杂志》各时间段发表文献中频次位居前10的关键词
    时间段(年) 第1 第2 第3 第4 第5 第6 第7 第8 第9 第10
    2000—2002 烧伤 内毒素 成纤维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 感染 电烧伤 脓毒症 凋亡 内毒素类 细胞培养
    2003—2005 烧伤 瘢痕 成纤维细胞 皮肤移植 创面愈合 内毒素类 细胞培养 心肌 转染 内皮细胞
    2006—2008 烧伤 细胞凋亡 创面愈合 皮肤移植 心脏 肌细胞 瘢痕 心肌 成纤维细胞 内皮细胞
    2009—2011 烧伤 外科皮瓣 瘢痕 细胞凋亡 成纤维细胞 细胞增殖 脓毒症 创面修复 内皮细胞 创伤和损伤
    2012—2014 烧伤 外科皮瓣 创面修复 伤口愈合 瘢痕 脓毒症 电烧伤 儿童 创伤和损伤 创面愈合
    2015—2017 烧伤 伤口愈合 外科皮瓣 瘢痕 负压伤口疗法 脓毒症 创伤和损伤 感染 皮肤移植 电烧伤
    2018—2021 烧伤 伤口愈合 外科皮瓣 瘢痕 负压伤口疗法 儿童 感染 创伤和损伤 皮肤移植 脓毒症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建国初期,由于安全措施和条件设施落后,致使烧伤事件频发。1958年上海成功救治烧伤总面积89%TBSA的炼钢工人,1966年瑞金医院首创大张异体皮开洞嵌入自体小皮片混合移植法,20世纪80年代中期北京积水潭医院发明微粒皮移植法并在后期予以优化改进6, 7, 8, 9, 10, 11, 12, 13,此后我国各地烧伤专业在烧伤治疗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烧伤救治成功率和疗效显著提升,学科蓬勃发展,取得了辉煌成绩。自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性疾病及代谢性疾病所致的各类急、慢性创面占比不断升高,烧伤不再是创面形成的主要原因14, 15, 16。我国烧伤发病率、各地烧伤科患者数量、烧伤患者占住院患者的比例均呈下降趋势。烧伤学科生存压力增高,面临人才流失及规模萎缩的困境417,全国各地烧伤科与烧伤学会也面临转型的压力,从部分单位和学会名称的变更可见一斑18,如一些地区将“烧伤学会”更名为“烧伤与创面修复学会”、一些医院将“烧伤科”更名为“烧伤整形科”等。在这种背景下,学科的发展转型显得尤为重要,而从过去的发展历程中汲取经验,为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参考,正是本研究的目的。

    《中华烧伤杂志》是国内烧伤外科从业医务人员的学术园地,成刊20多年来大力推动了我国烧伤专业的技术进步与学术交流,也亲历和见证了烧伤外科的成长与发展19, 20, 21。鉴于《中华烧伤杂志》与我国烧伤学科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其报道内容也必定反映学科的成长与变化。本研究通过分析该杂志22年来发表文献的研究内容及关注热点等大样本数据,来了解其与烧伤学科发展的关系,为探索烧伤学科的发展方向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果显示,文献的研究类型保持着较稳定的分布,临床诊疗、动物实验和细胞实验所占比例在各时间段变化不明显,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该杂志对临床和基础研究始终保持着较一致的关注度,在发表各类型学术成果方面具有明确的标准。就文献涉及的研究领域来看,22年来烧伤全身治疗领域文献的占比明显下降,由早期(2000—2002年)的84.0%(430/512)下降到近期(2018—2021年)的40.3%(373/926),而急性创面、整形美容、慢性创面和烧伤康复领域文献均呈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该结果一方面说明我国烧伤医学界对烧伤全身治疗的研究逐渐由高潮趋于平稳,另一方面也表明学术界的研究兴趣正转向急慢性创面治疗、整形美容和烧伤康复等方向。学科管理领域文献在前6个时间段中均很少,保持在个位数,但在2018—2021年增加至49篇,可能意味着2018—2021年是近20多年来烧伤学科转型与发展的关键期。文献报道的致伤原因分析显示,报道热力烧伤的文献占比呈明显下降趋势,占比由2000—2002年的71.2%(178/250)下降到2018—2021年的47.2%(50/106)。上述结果与诸多烧伤流行病学研究的结果1522, 23, 24, 25, 26, 27基本一致。

    关键词是反映发表文献主要内容的重要线索,因此分析关键词时间纵轴变化,能够了解杂志作者群的研究兴趣及杂志报道侧重点的变化。本课题组对《中华烧伤杂志》发表文献关键词进行勘正与转换后,共纳入6 822个关键词进行分析。由于关键词总数众多,故在高频次、高中心度关键词分析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前20个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2年间不同时间段始终稳定居于前10行列的高频关键词仅有烧伤,而内毒素/内毒素类、Fb等关键词逐渐退出了频次前10行列,创伤和损伤、外科皮瓣、NPWT等关键词则逐渐进入了频次前10行列,说明22年间该杂志作者的主要研究关注内容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高频关键词总体频次呈明显偏态分布,频次最高的关键词为烧伤,频次为1 026次,而除频次前4的烧伤、伤口愈合、外科皮瓣、瘢痕外,其他关键词频次均低于100次,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该杂志的关注重点集中于频次位于前4的关键词领域。中心度最高的关键词为烧伤,中心度高达0.99,说明烧伤在整体关键词网络中影响力极大,重要程度最高,是杂志的绝对核心,而中心度位于第2~10的关键词的中心度均在0.1~0.2,分布较均匀,可见杂志关注领域较广泛,但都围绕烧伤展开。值得注意的是,关键词频次第2~4位分别为伤口愈合、外科皮瓣、瘢痕,关键词中心度第2、3位则分别是瘢痕和皮肤移植,结合分时间段分析中这些关键词进入频次前10的时间和位次可见,外科皮瓣、伤口愈合及瘢痕防治等是目前烧伤学科的研究热点。上述结果显示了烧伤学科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本专业当前的变化和转型趋势28, 29, 30, 31, 32。《中华烧伤杂志》也顺应烧伤学科的发展趋势,于2022年将刊名变更为《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33,进一步在刊名中体现出创面修复在该学科中的重要性。

    在统计关键词信息时,本研究团队察觉到从《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导出的文献关键词信息与实际发表的原文信息存在偏差,主要原因可能是数据库为了追求规范化,为原本无关键词信息的文献添加了关键词,以达到统一文献格式信息的目的。但如此添加的关键词多数不符合使用规范,易给读者造成困扰,同时也给本研究初期的关键词分析带来了不便。可见,中文科学文献数据库的规范程度尚需进一步提升,而作为使用者,如何在日常科研工作中对数据库信息进行及时的监督、反馈,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本研究团队从文献统计研究视角,通过对《中华烧伤杂志》不同时间段发表文献的综合分析,证实了杂志始终与中国的烧伤外科同呼吸共命运。本研究结果提示,顺应慢性创面的发病率不断增长的大趋势,发挥烧伤学科创面治疗的技术优势,满足患者对更优质的创面治疗效果和更高康复水平的需求,迎接新一轮学科交叉发展的挑战,对于烧伤外科的发展和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此外,从杂志自身的角度来看,《中华烧伤杂志》作为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大家庭中以高度专业化的烧伤外科为主要侧重点的杂志,顺应学科发展的客观趋势,突出创面修复特色,以《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新名,不断优化和调整发表文献的专业选题、文章类型及发表形式等,促进杂志的自身建设与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广大读者与作者,为学科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黄卓、李羽霖:研究实施与数据分析以及论文撰写;谢卫国:酝酿和设计研究、论文修改、经费支持;蒋梅君、陈斓:数据整理、研究指导;席毛毛:数据分析
    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 参考文献(33)

    [1] ArtzCP.Historical aspects of burn management[J].Surg Clin North Am,1970,50(6):1193-1200.DOI: 10.1016/s0039-6109(16)39279-9.
    [2] LiuHF,ZhangF,LineaweaverWC.History and advancement of burn treatments[J].Ann Plast Surg,2017,78(2 Suppl 1):S2-8.DOI: 10.1097/SAP.0000000000000896.
    [3] CurlingTB.On acute ulceration of the duodenum, in cases of burn[J].Med Chir Trans,1842,25:260-281.DOI: 10.1177/095952874202500119.
    [4] 谢卫国.从湖北烧伤外科60年看烧伤医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J].中华烧伤杂志,2018,34(12):847-851.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8.12.005.
    [5] 孙永华.庆《中华烧伤杂志》创刊20周年[J].中华烧伤杂志,2020,36(12):1097.DOI: 10.3760/cma.j.cn501120-20201209-00522.
    [6] 张云国,黄昌林,左新成.自体微粒皮加大张异体皮移植治疗瘢痕挛缩畸形7例[J].人民军医,2002,45(12):701-702.DOI: 10.3969/j.issn.1000-9736.2002.12.013.
    [7] 张明良.微粒皮移植术的回顾及展望[J].中华烧伤杂志,2008,24(5):343-345.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08.05.009.
    [8] 张高飞,刘文军,王迪,等.微粒皮和Meek微型皮片移植修复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临床效果的荟萃分析[J].中华烧伤杂志,2020,36(7):560-567.DOI: 10.3760/cma.j.cn501120-20190521-00249.
    [9] 谢卫国,王礼放,谭红,等.喷洒法皮粒播植术研究[J].中华烧伤杂志,2002,18(1):26-28.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02.01.007.
    [10] 谢卫国,王德运,王礼放,等.一种新的皮肤移植方法--喷撒法皮粒播植术[J].临床外科杂志,1999,7(5):295-296.DOI: 10.3969/j.issn.1005-6483.1999.05.027.
    [11] 陈建设,刘贤志,陈劲松,等.介绍一种新型自制微粒皮机[J].中华烧伤杂志,2002,18(6):375-376.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02.06.020.
    [12] 李磊,侴海燕,范鹏飞,等.富含血小板血浆联合自体微粒皮移植促进植皮术后供皮区愈合疗效观察[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21,35(4):352-354.DOI: 10.13507/j.issn.1674-3474.2021.04.007.
    [13] 潘博涵,孙瑜,汤焘,等.脱抗原猪腹膜作为自体微粒皮移植载体在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烧伤杂志,2020,36(9):861-864.DOI: 10.3760/cma.j.cn501120-20190725-00311.
    [14] 付小兵.战时治烧伤,平时治创面:有关烧伤学科发展的一点思考[J].中华烧伤杂志,2018,34(7):434-436.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8.07.002.
    [15] JiangY,HuangS,FuX,et al.Epidemiology of chronic cutaneous wounds in China[J].Wound Repair Regen,2011,19(2):181-188.DOI: 10.1111/j.1524-475X.2010.00666.x.
    [16] 陈彩虹,姚泽欣,陈葵,等.801例住院慢性创面患者的临床特点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烧伤杂志,2020,36(5):388-394.DOI: 10.3760/cma.j.cn501120-20191231-00477.
    [17] 贾赤宇.应对挑战 再创辉煌:对我国烧伤外科困惑的认识[J].中华烧伤杂志,2016,32(12):705-708.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6.12.001.
    [18] 蔡玥.湖北省医学会烧伤外科分会更名为湖北省医学会烧伤与创面修复分会并召开2017年学术会议[J].中华烧伤杂志,2017,33(12):771.
    [19] 胡大海.砥砺前进 续铸辉煌:祝贺《中华烧伤杂志》创刊20周年[J].中华烧伤杂志,2020,36(12):1100-1101.DOI: 10.3760/cma.j.cn501120-20201105-00457.
    [20] 罗高兴.我与《中华烧伤杂志》:庆《中华烧伤杂志》创刊20周年[J].中华烧伤杂志,2020,36(12):1105.DOI: 10.3760/cma.j.cn501120-20201116-00475.
    [21] 吕国忠.为生命而燃烧:写于《中华烧伤杂志》创刊20周年之际[J].中华烧伤杂志,2020,36(12):1104.DOI: 10.3760/cma.j.cn501120-20201123-00489.
    [22] TangK, LiuJ, ZhangQ, et al.Characteristics of burn patients at a major burn center in Shanghai[J].Burns,2006,32(8):1037-1043.DOI: 10.1016/j.burns.2006.03.021.
    [23] DuanWQ,XuXW,CenY,et al.Epidemiologic investigation of burn patients in Sichuan province, China[J].Med Sci Monit,2019,25:872-879.DOI: 10.12659/MSM.912821.
    [24] WangC,RongYH,NingFG,et al.Epidemiology of 1974 burn patients at a major burn center in Beijing: a nine-year study[J].J Burn Care Res,2012,33(5):e228-233.DOI: 10.1097/BCR.0b013e3182479b13.
    [25] PeckMD.Epidemiology of burns throughout the world. Part II: intentional burns in adults[J].Burns,2012,38(5):630-637.DOI: 10.1016/j.burns.2011.12.028.
    [26] PeckMD.Epidemiology of burns throughout the world. Part I: distribution and risk factors[J].Burns,2011,37(7):1087-1100.DOI: 10.1016/j.burns.2011.06.005.
    [27] SmolleC,Cambiaso-DanielJ,ForbesAA,et al.Recent trends in burn epidemiology worldwide: a systematic review[J].Burns,2017,43(2):249-257.DOI: 10.1016/j.burns.2016.08.013.
    [28] 葛绳德.迎接新时代:中国烧伤医学60年思考[J].中华烧伤杂志,2018,34(9):579-581.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8.09.002.
    [29] 梁鹏飞,张丕红.甲子回首 履践致远[J].中华烧伤杂志,2018,34(9):588-589.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8.09.005.
    [30] 夏成德.浅谈烧伤学科发展的四个战略[J].中华烧伤杂志,2018,34(9):590-592.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8.09.006.
    [31] 罗高兴.世界与我国烧伤医学的发展:庆祝我国现代烧伤医学创建60周年[J].中华烧伤杂志,2018,34(9):573-578.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8.09.001.
    [32] 付小兵.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努力把中国创面修复科建设好发展好[J].中华烧伤杂志,2020,36(1):1-4.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20.01.001.
    [33] 罗高兴.应势而为 永续辉煌:祝贺《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出刊[J].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2022,38(1):1-3.DOI: 10.3760/cma.j.cn501120-20211231-00425.
  • 1  应用CiteSpace 6.1.R2软件对《中华烧伤杂志》2000—2021年发表的2 236篇文献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得到的图谱

    注:图中每个圆圈代表1个关键词,圆圈的大小表示某一关键词频次的高低,圆圈越大代表以该词为关键词发表的文献数量越多;关键词之间的连线代表着它们的联系,连线越粗表示联系越紧密,连线数越多的关键词中心度越高

    表1  《中华烧伤杂志》各时间段发表文献研究类型分布[篇(%)]

    时间段(年) 文献总数(篇) 临床诊疗 动物实验 细胞实验 其他
    2000—2002 512 332(64.8) 82(16.0) 96(18.8) 2(0.4)
    2003—2005 754 514(68.2) 108(14.3) 126(16.7) 6(0.8)
    2006—2008 624 390(62.5) 98(15.7) 122(19.6) 14(2.2)
    2009—2011 597 350(58.6) 77(12.9) 144(24.1) 26(4.4)
    2012—2014 482 338(70.1) 60(12.4) 63(13.1) 21(4.4)
    2015—2017 590 399(67.6) 74(12.5) 95(16.1) 22(3.7)
    2018—2021 926 606(65.4) 92(9.9) 166(17.9) 62(6.7)
    合计 4 485 2 929(65.3) 591(13.2) 812(18.1) 153(3.4)
    注:其他研究类型文献指不属于前面3种研究类型的文献
    下载: 导出CSV

    表2  《中华烧伤杂志》各时间段发表文献涉及研究领域分布[篇(%)]

    时间段(年) 文献总数(篇) 烧伤全身治疗 急性创面 整形美容 慢性创面 烧伤康复 学科管理 其他
    2000—2002 512 430(84.0) 59(11.5) 13(2.5) 0 2(0.4) 1(0.2) 7(1.4)
    2003—2005 754 578(76.7) 123(16.3) 33(4.4) 4(0.5) 10(1.3) 0 6(0.8)
    2006—2008 624 429(68.8) 98(15.7) 47(7.5) 17(2.7) 10(1.6) 2(0.3) 21(3.4)
    2009—2011 597 334(55.9) 137(22.9) 45(7.5) 28(4.7) 28(4.7) 3(0.5) 22(3.7)
    2012—2014 482 260(53.9) 108(22.4) 41(8.5) 31(6.4) 21(4.4) 6(1.2) 15(3.1)
    2015—2017 590 295(50.0) 168(28.5) 40(6.8) 39(6.6) 23(3.9) 9(1.5) 16(2.7)
    2018—2021 926 373(40.3) 215(23.2) 107(11.6) 99(10.7) 55(5.9) 49(5.3) 28(3.0)
    合计 4 485 2 699(60.2) 908(20.2) 326(7.3) 218(4.9) 149(3.3) 70(1.6) 115(2.6)
    注:其他研究领域文献指无法分类到前6种研究领域的文献
    下载: 导出CSV

    表3  《中华烧伤杂志》各时间段发表烧伤全身治疗领域文献中明确致伤原因文献报道的致伤原因分布[篇(%)]

    时间段(年) 文献总数(篇) 热力烧伤 电烧伤 化学烧伤 复合烧伤
    2000—2002 250 178(71.2) 33(13.2) 25(10.0) 14(5.6)
    2003—2005 326 228(69.9) 42(12.9) 28(8.6) 28(8.6)
    2006—2008 128 61(47.7) 34(26.6) 22(17.2) 11(8.6)
    2009—2011 82 36(43.9) 22(26.8) 15(18.3) 9(11.0)
    2012—2014 86 30(34.9) 26(30.2) 14(16.3) 16(18.6)
    2015—2017 121 60(49.6) 34(28.1) 16(13.2) 11(9.1)
    2018—2021 106 50(47.2) 27(25.5) 18(17.0) 11(10.4)
    合计 1 099 643(58.5) 218(19.8) 138(12.6) 100(9.1)
    下载: 导出CSV

    表4  《中华烧伤杂志》各时间段发表文献中频次位居前10的关键词

    时间段(年) 第1 第2 第3 第4 第5 第6 第7 第8 第9 第10
    2000—2002 烧伤 内毒素 成纤维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 感染 电烧伤 脓毒症 凋亡 内毒素类 细胞培养
    2003—2005 烧伤 瘢痕 成纤维细胞 皮肤移植 创面愈合 内毒素类 细胞培养 心肌 转染 内皮细胞
    2006—2008 烧伤 细胞凋亡 创面愈合 皮肤移植 心脏 肌细胞 瘢痕 心肌 成纤维细胞 内皮细胞
    2009—2011 烧伤 外科皮瓣 瘢痕 细胞凋亡 成纤维细胞 细胞增殖 脓毒症 创面修复 内皮细胞 创伤和损伤
    2012—2014 烧伤 外科皮瓣 创面修复 伤口愈合 瘢痕 脓毒症 电烧伤 儿童 创伤和损伤 创面愈合
    2015—2017 烧伤 伤口愈合 外科皮瓣 瘢痕 负压伤口疗法 脓毒症 创伤和损伤 感染 皮肤移植 电烧伤
    2018—2021 烧伤 伤口愈合 外科皮瓣 瘢痕 负压伤口疗法 儿童 感染 创伤和损伤 皮肤移植 脓毒症
    下载: 导出CSV
  • 加载中
图(2) / 表(4)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54
  • HTML全文浏览量:  112
  • PDF下载量:  56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1-06-1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