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2年  第38卷  第8期

专家论坛
从理论到实践浅论严重烧伤患者的精准营养支持
韩春茂, 张莉萍, 吴攀
2022, 38(8): 701-706. doi: 10.3760/cma.j.cn501225-20220517-00189
摘要:
严重烧伤会导致机体出现持续的高代谢,从而造成创面愈合延迟及机体营养不良和功能障碍,甚至死亡等不良后果。对严重烧伤患者进行充分的营养风险评估和提供个体化营养支持治疗是至关重要的,可改善患者预后。该文从理论到临床实践就严重烧伤患者的精准营养支持进行阐述和总结。
烧伤创面修复中的代谢问题及营养策略
彭曦, 孙勇
2022, 38(8): 707-713. doi: 10.3760/cma.j.cn501225-20220708-00288
摘要:
创面是烧伤最根本的问题,其修复不仅依赖有效的创面处理,还依赖患者良好的营养状态。营养支持是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促进创面愈合的重要手段,如何使之与烧伤创面的代谢相匹配是营养治疗的难点。该文从分析烧伤创面愈合中不同阶段的代谢特征入手,着重论述了葡萄糖、蛋白质与谷氨酰胺在这些阶段的代谢特点,提出了与创面愈合相适应的营养策略,以期最大限度地发挥营养治疗在创面修复中的作用。
论著·烧伤营养与代谢
镇静治疗对特重度烧伤患者静息能量消耗的影响及能量估算公式的选择
沈涛, 张莉萍, 汪怡然, 朱志康, 韩春茂
2022, 38(8): 714-721. doi: 10.3760/cma.j.cn501225-20220530-00207
摘要:
目的 探究镇静治疗对特重度烧伤患者静息能量消耗(REE)的影响以及该治疗过程中REE估算公式的选择。 方法 采用回顾性非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2020年4月—2022年4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烧伤与创面修复科收治21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行机械通气治疗的特重度烧伤患者,其中男16例、女5例,年龄60(50,69)岁。对所有患者进行早期抗休克治疗、清创、植皮、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当患者出现明显躁动或有拔管倾向等会导致病情加重的情况时,对其进行镇静治疗。于伤后3、5、7、9、11、14 d及此后每7天对患者采用间接测热法进行REE测量直至患者成功脱离呼吸机或死亡,共进行99次测量,其中58次为在...
肠内免疫营养支持治疗对具有营养风险的成年烧伤患者疗效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娄家祺, 李琦, 崔庆伟, 张盼, 孙晗, 唐浩, 庄梦梦, 孙勇
2022, 38(8): 722-734. doi: 10.3760/cma.j.cn501225-20220327-00094
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肠内免疫营养支持治疗对二次改良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评定结果为具有营养风险的成年烧伤患者的营养代谢、免疫功能和炎症反应的影响。 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2019年12月—2022年1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淮海医院住院的500例经二次改良NRS 2002筛选为具有营养风险的成年烧伤患者纳入研究,按烧伤严重程度分为一般烧伤患者(450例)与严重烧伤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一般烧伤患者分为一般烧伤膳食营养组和一般烧伤膳食+肠内免疫营养组,每组225例;将严重烧伤患者分为严重烧伤膳食+肠内非免疫营养组与严重烧伤膳食+肠内免疫营养组,每组25例。各组患者在常规烧...
甘草酸二铵对严重烫伤大鼠肝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
谢超琼, 樊拂晓, 李朋涛, 蔡晨, 李兴照, 宋均辉, 徐结苟, 徐庆连
2022, 38(8): 735-743. doi: 10.3760/cma.j.cn501225-20220120-00011
摘要:
目的 探讨甘草酸二铵对严重烫伤大鼠肝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 方法 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取54只7~9周龄雌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背部模拟致伤的假伤组及背部造成30%体表总面积Ⅲ度烫伤的单纯烫伤组及烫伤+甘草酸二铵组,每组18只。假伤组伤后不行特殊处理;单纯烫伤组及烫伤+甘草酸二铵组大鼠进行补液抗休克,烫伤+甘草酸二铵组大鼠分别于伤后1、25、49 h经腹腔注射50 mg/kg甘草酸二铵溶液。取3组大鼠,伤后24、48、72 h,采用全自动生化检测分析仪检测血清肝功能损伤相关指标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总蛋白、白蛋白含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论著
腹部不同位置全厚皮片修复小儿功能部位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佟琳, 张万福, 胡晓龙, 韩飞, 韩夫, 官浩
2022, 38(8): 744-752.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210709-00243
摘要:
目的 对比分析采用腹部不同位置全厚皮片修复小儿功能部位小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效果。 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2019年1月—2020年6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6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因功能部位小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需行全厚皮片移植修复的女性住院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2组,剔除随访脱落患儿后,侧腹部组纳入28例、下腹部组纳入29例,年龄分别为5(3,8)、5(3,7)岁。对下腹部组患儿20(12,26)cm2创面采用于腹下区横行皮纹处切取的(24±10)cm2全厚皮片修复,侧腹部组患儿23(16,32)cm2创面采用于脐平面以下至腹股沟以上的侧腹部区切取的(24±9)c...
游离腓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拇趾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张韬, 柳志锦, 刘胜哲, 程俊楠, 杨林, 周荣, 郭礼平, 杨亮, 熊胜, 巨积辉
2022, 38(8): 753-758.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210604-00211
摘要:
目的 探讨游离腓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拇趾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20年1月—2021年1月,苏州大学附属瑞华医院足踝外科收治13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拇趾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其中男12例、女1例,年龄16~53岁。术前于患趾同侧小腿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腓浅动脉穿支穿出点并于体表标记。手术于脊椎麻醉+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进行,扩创后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为4.5 cm×2.5 cm~12.0 cm×3.0 cm。根据创面的大小、形状,以腓骨小头与外踝尖连线向胫侧平移2 cm为皮瓣轴心线,以轴心线中点附近穿支穿出点为中心,设计腓浅动脉穿支皮瓣。皮瓣切取面积为5.0 cm×3...
从《中华烧伤杂志》22年间发表文献分析烧伤学科发展趋势
黄卓, 李羽霖, 谢卫国, 蒋梅君, 陈斓, 席毛毛
2022, 38(8): 759-766.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210610-00215
摘要:
目的 对《中华烧伤杂志》(现《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过去22年间发表的文献进行分析,探讨烧伤学科的发展趋势。 方法 通过《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中华烧伤杂志》2000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发表的临床及研究相关文献。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文献按研究类型、涉及研究领域及报道的致伤原因进行分类分析,并按发表年份每3年1个时间段(将2021年文献纳入最后1个时间段中)进行比较分析。检出所有文献的关键词,经勘正和转换后,使用CiteSpace 6.1.R2软件对纳入关键词进行可视化聚类,统计高频次、高中心度关键词,同前对高频次关键词进行分时间段比较。 结果 共纳入4 485篇相关文献,平均...
去铁胺对深部组织损伤小鼠巨噬细胞极化和创面愈合的调节机制
山慧, 张子锐, 王晓莹, 侯佳雨, 张菊
2022, 38(8): 767-777. doi: 10.3760/cma.j.cn501225-20220114-00007
摘要:
目的 探讨去铁胺对深部组织损伤(DTI)小鼠巨噬细胞极化和创面愈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 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取54只6~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DTI对照组、2 mg/mL去铁胺组、20 mg/mL去铁胺组,每组18只。采用磁铁压迫法在小鼠背部制造DTI,从伤后1 d开始,每隔1 d在创缘皮下注射100 µL生理盐水或相应质量浓度的去铁胺溶液,直至取材;另取6只不进行任何处理的小鼠为正常对照组。取3组DTI小鼠,每组6只,于伤后3、7、14 d观察创面变化并计算创面愈合率。于其他组伤后3 d取正常对照组小鼠正常皮肤组织(下同)和其余3组小鼠伤后7、14 d创面组织...
论著·护理专栏
成年烧伤患者静脉血栓栓塞风险评估量表的研制与信效度检验
黄敏, 黄厚强, 熊爱兵, 王剑雄, 陈琪, 郭声敏, 郑思琳
2022, 38(8): 778-787.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210322-00098
摘要:
目的 研制成年烧伤患者静脉血栓栓塞(VTE)风险评估量表并检验其信效度。 方法 采用量表研究法及多中心横断面调查法。以文献分析法和头脑风暴法结果为基础,制订专家函询问卷。对27名专家(烧伤科医师、血管外科医师、护士各9名)行2轮德尔菲法函询并分析专家可靠性,采用优序图法和专家重要性评价确定各条目的权重,形成成年烧伤患者VTE风险评估量表。采用便利抽样法,将2019年10月1日—2020年1月1日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南充市中心医院及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5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住院的223例成年烧伤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在患者入院24 h内采用成年烧伤患者VTE风险...
综述·烧伤营养与代谢
肠黏液屏障与烧伤后肠道损伤修复的研究进展
吴丹, 苏森, 魏燕, 彭曦
2022, 38(8): 788-793. doi: 10.3760/cma.j.cn501225-20220701-00280
摘要:
肠黏液层是宿主先天防御的第1道防线,并为肠道菌群的生长提供能量,在调控肠道微生态和维护肠稳态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该文对肠黏液合成、分泌、加工与修饰进行综述,重点关注肠黏液屏障对烧伤后肠道损伤修复的影响及特殊营养素对烧伤后肠黏液屏障的调控作用。
综述
外泌汗腺汗液分泌离子通道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沈嘉生, 许永安
2022, 38(8): 794-798.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210517-00191
摘要:
汗腺在人体皮肤中分布广泛,其中外泌汗腺主要起散热排汗作用。汗液分泌由神经系统调控,包括分泌部分泌与导管部重吸收2个过程,涉及钙离子通道、钾离子通道、钠钾氯协同转运蛋白1、Best2蛋白、水通道蛋白5、囊性纤维化跨膜转导调节因子、上皮钠离子通道等多种离子通道和蛋白。该文将对涉及外泌汗腺汗液分泌的神经传导体系、各类离子通道等进行综述,以期为损伤汗腺再生修复及干细胞转化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