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纳米脂肪混合颗粒脂肪移植在瘢痕性面部凹陷及萎缩治疗中的临床作用及相关实验机制

邹彦龙 谈希 田婷 李乐 李哲旭 程炜 王珍祥

吴丹, 王超, 王子恩, 等. 谷氨酰胺对严重烧伤小鼠骨骼肌膜修复的影响及作用机制[J]. 中华烧伤杂志, 2019, 35(5): 341-350.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9.05.004
引用本文: 邹彦龙, 谈希, 田婷, 等. 纳米脂肪混合颗粒脂肪移植在瘢痕性面部凹陷及萎缩治疗中的临床作用及相关实验机制[J]. 中华烧伤杂志, 2019, 35(4): 266-276.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9.04.006
Wu Dan, Wang Chao, Wang Zi′en, et al. Effects of glutamine on skeletal muscle membrane repair in severely burned mice and the functional mechanism[J]. Chin j Burns, 2019, 35(5): 341-350.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9.05.004
Citation: Zou Yanlong, Tan Xi, Tian Ting, et al. Clinical effect of nano-fat mixed granule fat transplant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icatricial facial depression and atrophy and the related experimental mechanism[J]. Chin j Burns, 2019, 35(4): 266-276.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9.04.006

纳米脂肪混合颗粒脂肪移植在瘢痕性面部凹陷及萎缩治疗中的临床作用及相关实验机制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9.04.006
基金项目: 

重庆市应用开发课题 (CSTC2014yykfA110015)

Clinical effect of nano-fat mixed granule fat transplant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icatricial facial depression and atrophy and the related experimental mechanism

  • 摘要: 目的 了解纳米脂肪混合颗粒脂肪移植在瘢痕性面部凹陷及萎缩治疗中的临床作用,探讨相关实验机制。 方法 (1)2012年1月—2018年4月,笔者单位收治符合入选标准的瘢痕性面部凹陷及萎缩畸形需行面部脂肪移植患者105例,对其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意愿,54例10~59岁患者(男12例、女42例)接受传统自体单纯腹部/大腿颗粒脂肪移植,纳入单纯移植组;另51例7~63岁患者(男14例、女37例)接受自体腹部/大腿纳米脂肪混合颗粒脂肪移植,纳入混合移植组。自制量表并根据手术前后照片资料,通过面部饱满度、对称度、瘢痕及并发症等情况评估患者术后3、6个月治疗满意度;术后6个月评估患者是否需行二次手术,计算二次手术率;于患者第2次手术时取其第1次手术移植的脂肪,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脂肪细胞形态及微血管情况。(2)从1只4周龄雄性SD大鼠腹部脂肪分离培养脂肪源性干细胞(ADSC),取第5代细胞,培养14 d,观察细胞形态,免疫荧光法观察细胞波形蛋白和细胞角蛋白18的表达,行成骨、成脂诱导分化鉴定,流式细胞仪检测CD29、CD44阳性细胞率(样本数为3)。取18只4周龄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DSC移植组、单纯瘢痕组、空白对照组,每组6只。ADSC移植组、单纯瘢痕组大鼠均经背部皮下注射1 mL质量浓度为1 mg/mL的溶于磷酸盐缓冲液(PBS)中的博莱霉素溶液建立瘢痕模型,3 h后ADSC移植组大鼠于前述注射部位注射1×106个悬于0.1 mL PBS中的ADSC,单纯瘢痕组大鼠注射0.1 mL PBS;空白对照组大鼠于前述2个时间点在相同部位分别注射相同剂量PBS。各组连续注射28 d后,取所有大鼠注射区域的全层皮肤组织,行Masson染色观察胶原纤维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并计数阳性细胞。对数据行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检验。 结果 (1)与术前比较,单纯移植组患者术后3个月面部饱满度、对称度更佳且瘢痕颜色更接近周围皮肤,该组患者术后6个月填充容积较术后3个月有所减少;与术前比较,混合移植组患者术后3、6个月面部饱满度、对称度更佳且瘢痕颜色、质地更接近周围皮肤,该组患者术后6个月填充容积未见较术后3个月明显减少的情况。单纯移植组患者在术后3个月内出现脂肪液化、皮下结节形成各1例。混合移植组患者术后3、6个月治疗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单纯移植组(Z=-2.566、-3.084,P<0.05或P<0.01)。术后6个月,混合移植组患者二次手术率为7.84%(4/51),明显低于单纯移植组的22.22%(12/54),χ2=4.199,P<0.05。与单纯移植组比较,混合移植组行第2次手术患者第1次手术时受区移植脂肪细胞形态更加饱满、无塌陷干瘪,细胞紧密排列、间隙较小;细胞表面管状、条索状微血管结构更丰富,细胞间隙布满网状分布且长入脂肪组织中的微血管结构。(2)大鼠脂肪分离培养的第5代细胞贴壁生长,呈长梭形或纺锤形,呈鱼群样生长;高表达波形蛋白和细胞角蛋白18;经诱导具有成骨及成脂分化能力;CD29、CD44阳性表达率高于90.00%。细胞鉴定为ADSC。注射28 d后,空白对照组大鼠注射区皮肤组织真皮层胶原纤维细密排列;单纯瘢痕组大鼠注射区皮肤组织真皮层大量胶原纤维沉积,纤维束粗大、排列松散不齐,可见大量炎性浸润、大量散在的肌纤维交错分布;ADSC移植组大鼠注射区皮肤组织真皮层中胶原纤维较空白对照组增粗,排列尚整齐,可见少量肌纤维散布、少量炎性浸润。注射28 d后,ADSC移植组大鼠注射区皮肤组织中α-SMA主要表达于微血管中,其α-SMA和TGF-β1阳性细胞数分别为每20倍视野下(49±12)、(63±10)个,与空白对照组的每20倍视野下(35±16)、(44±17)个相近(P>0.05),均明显少于单纯瘢痕组的每20倍视野下(135±13)、(121±23)个(P<0.05)。 结论 与单纯颗粒脂肪移植比较,纳米脂肪混合颗粒脂肪移植治疗瘢痕性面部凹陷及萎缩患者的填充饱满度更好,填充后效果维持更久,瘢痕质地改善更明显。大鼠瘢痕模型实验显示,其机制可能为ADSC抑制α-SMA和TGF-β1的表达,从而抑制瘢痕形成。

     

  • 参考文献(0)

  • 期刊类型引用(23)

    1. 胡倩文,周同葵,龚梦童,刘晓峰,赵莉娜. 微粒脂肪注射对下睑成形术后就医者泪槽宽度和美观度的影响分析. 中国美容医学. 2024(02): 1-4 . 百度学术
    2. 刘海燕,张二伟,张言. 序贯填充高密度脂肪与纳米脂肪在面部美容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24(02): 165-168 . 百度学术
    3. 徐志明,李红明,陈晓波,毛玮刚. 真皮脂肪组织游离移植在颌面部缺损凹陷矫治中的应用研究. 中国美容医学. 2024(07): 50-53 . 百度学术
    4. 刘燕,邱林,周荣,朱海,傅跃先,丁雄辉,肖军,李天武,毛小波,梅爱莲. 自体纳米脂肪混合颗粒脂肪移植治疗儿童轻度半侧颜面短小畸形.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23(03): 343-347 . 百度学术
    5. 荆雪,闫琪浩,宁小娜,马天源,谢义德,刘富伟. 纳米脂肪在皮肤修复中的应用与机制. 中国美容医学. 2023(09): 191-196 . 百度学术
    6. 王艳丽,杨柳,王涛. 浓缩生长因子联合血浆蛋白凝胶治疗面部凹陷瘢痕患者的临床效果. 中外医学研究. 2023(29): 157-160 . 百度学术
    7. 付慧娟,付强,陈敏亮. 乳糜化脂肪在瘢痕防治中的研究进展.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23(11): 672-676+707 . 百度学术
    8. 黎强,陈玉生,姜龙茂,钱会琴. 自体纳米脂肪联合富含血小板血浆治疗面部凹陷性瘢痕的临床效果研究. 基层医学论坛. 2023(32): 19-21 . 百度学术
    9. 陈铮. 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治疗面部凹陷畸形的效果及安全性.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2(02): 70-72 . 百度学术
    10. 王英俊,韩军,桑彦东. 自体颗粒脂肪移植在面部凹陷填充中的临床应用及疗效观察. 临床研究. 2022(01): 48-51 . 百度学术
    11. 郭晓光,卓然,张艳. 自体脂肪移植联合A型肉毒毒素治疗面部吸脂后凹陷的临床效果分析. 中国医疗美容. 2022(03): 22-25 . 百度学术
    12. 邱文苑. 自体脂肪填充治疗面部容量缺失性老化女性患者的临床疗效. 当代医学. 2022(14): 145-147 . 百度学术
    13. 黄宗霖,朱丛笑,刘安娜,韩雪峰. 自体脂肪及其衍生物移植在瘢痕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 2022(03): 272-276 . 百度学术
    14. 张娅,周瑜,权腾. 自体脂肪移植对颜面部凹陷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二次填充发生率的影响.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2(12): 75-77+81 . 百度学术
    15. 焦大凯,于红敏,丁美玲. 自体颗粒脂肪联合脂肪干细胞胶移植矫治面部凹陷. 中国美容医学. 2021(04): 92-95 . 百度学术
    16. 陈荣亮,张昕桐,孙榕呈,梁军. 高度浓缩生长因子纤维蛋白联合自体脂肪颗粒移植修复面部凹陷畸形. 中国美容医学. 2021(06): 13-16 . 百度学术
    17. 周胤朴,谭景铭,汪虹. 自体脂肪移植治疗瘢痕的研究进展. 医学研究生学报. 2021(07): 780-784 . 百度学术
    18. 刁立君,蔺洁,冯敏. 超脉冲点阵CO_2激光联合自体脂肪移植治疗痤疮萎缩性瘢痕. 中国美容医学. 2021(07): 8-11 . 百度学术
    19. 孙佳琳,王军杰,崔正军,孟庆楠,刘欣健,王旭,余祖改. 浓缩生长因子联合血浆蛋白凝胶治疗面部凹陷瘢痕的临床效果. 中华烧伤杂志. 2020(03): 210-218 . 百度学术
    20. 张文博,肖波,赵少华. 纳米脂肪移植对下眼睑混合型黑眼圈患者下眼睑区域皮肤L*a*b*值的影响. 中国医疗美容. 2020(06): 36-39 . 百度学术
    21. 刘曼,刘光晶. 自体脂肪移植在瘢痕防治中的应用. 医学信息. 2020(15): 47-49 . 百度学术
    22. 漆江鸿,蔡原,邓呈亮. 脂肪组织及脂肪成分移植在瘢痕治疗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中华烧伤杂志. 2020(07): 623-626 . 百度学术
    23. 辛增桃,田朦,靳林昊,黄茵,张刚. 纳米脂肪联合PRP注射治疗增生性瘢痕. 中国美容医学. 2020(10): 69-72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10)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67
  • HTML全文浏览量:  41
  • PDF下载量:  9
  • 被引次数: 33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8-12-24
  • 网络出版日期:  2021-10-28
  • 刊出日期:  2019-04-2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