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9年  第25卷  第5期

专家论坛
谷氨酰胺与烧伤免疫营养
彭曦, 汪仕良
2009, 25(5): 321-324.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09.05.001
摘要:
严重烧伤患者持续的高分解代谢导致营养物质利用障碍,单纯补充营养素不能完全抑制高分解代谢,机体仍存在自身消耗、自噬代谢等病理反应。因此,如何对严重烧伤患者进行有效的营养支持是极为重要且复杂的问题,除考虑营养供给量、时机和途径外,还必须考虑如何调控机体代谢、维护肠道功能、维持免疫稳态等。随着对营养认识的不断深入,营养理念已从营养支持发展至营养治疗。“支持”强调给予,机体能否利用这些营养物质是营养支持的关键;“治疗”则强调干预,利用营养素的药理特性进行针对性治疗,以达到调节细胞、
营养与免疫进展链接
谷氨酰胺与精氨酸通过抑制核因子κB和p38MAPK降低克罗恩病患者结肠组织中炎性介质含量
万千雪(编译)
2009, 25(5): 324-324.
摘要:
谷氨酰胺(Gin)和精氨酸(Arg)均是条件必需氨基酸,本研究观察了联合应用这2种氨基酸对活动期克罗恩病患者病变组织炎性介质产生的影响。在肠镜下取病变组织,分别置于生理浓度(低浓度)和药理浓度(高浓度)的Gin和Arg溶液中(Gln分别为0.6、10.0mmol/L,Arg分别为0.1、2.0mmol/L),体外孵育18h。结果显示:高浓度Gln和高浓度Arg能减少TNF—α、IL-1β、IL-8、IL-6的释放(P〈0.01),低浓度Arg与高浓度Gln能减少IL-8、IL-6的释放(P〈0.01),
术后患者给予富含精氨酸的免疫增强型膳食能增加血中谷氨酰胺含量:一项药代动力学随机对照试验
金星(编译)
2009, 25(5): 340-340.
摘要:
富含精氨酸(Arg)的免疫增强型膳食可降低创伤和手术患者病死率,这是否与Arg的代谢产物如谷氨酰胺(Gln)的参与有关?使用富含Arg的膳食能否使外科重症患者血浆Gln水平恢复正常?为阐明上述问题,研究者设计了一项随机、单盲的前瞻性研究,观察使用富含Arg的免疫增强型膳食对患者血浆Gln水平的影响。22例患者按随机化方法分为免疫增强膳食组和常规营养组,2组给予等氮等热量的营养物质。结果显示,接受Arg免疫增强型膳食的患者,其血浆Gln、Arg、
头颈部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实施免疫营养疗效的系统评估
金星(编译)
2009, 25(5): 340-340.
摘要:
目前营养指南推荐头颈部肿瘤患者在围手术期使用免疫营养,但患者是否能最终受益尚未明了。研究者采集了10项相关随机对照试验结果进行荟萃分析,得知接受免疫营养治疗的患者住院时间较未接受该治疗者缩短了3.5d(95%置信区间0.7~6.3d,P〈0.01),但术后并发症(伤口感染、瘘管形成等)和病死率未明显下降。围手术期给予免疫营养是住院时间缩短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他指标改善不明显的原因尚不清楚,可能与样本量较少和数据收集不完整有关,
营养与免疫
谷氨酰胺增强型肠内营养对危重病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
江华, 陈伟, 胡雯, 蔡斌, 廖如珺
2009, 25(5): 325-330.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09.05.002
摘要:
目的系统评价谷氨酰胺(Gln)增强型肠内营养治疗对危重病患者预后及治疗费用的影响。方法检索8个生物医学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Medline光盘数据库》、《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等)1976年以后的文献资料。鉴定随机对照试验(RCT),纳入研究的标准包括:(1)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设立平行对照;(2)危重病患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评分Ⅱ大于10分或烧伤面积大于30%TBSA者;(3)以肠内营养中是否添加Gln作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惟一差别;(4)临床结局指标包括患者死亡、院内感染、器官功能衰竭发生情况、住院日及费用。研究方法学质量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及Jadad评分量表进行评定。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224篇相关文献中,共7项RCT符合全部纳入标准。死亡情况:共5项研究报告了545例患者中的死亡例数,研究间无异质性(P=0.46),合并相对危险度(RR)为0.94,95%置信区间(CI)为0.68~1.30,P=0.70。Gln组死亡风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院内感染:共3项研究报告了489例患者中的院内感染发生情况,研究间无异质性(P=0.08),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RR:0.72,95%CI为0.52~0.99,P=0.04。与对照组比较,Gln组院内感染率下降了28%。器官功能衰竭:共3项研究报告了460例患者中发生器官功能衰竭或MODS的情况,研究间无异质性(P=0.65),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RR=1.27,95%CI为0.70~2.30,P=0.43。Gln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4项研究报告了患者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的时间,其中3项研究以中位数(四分位间距)形式表示结果,2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1项研究给出了2组患者入住ICU时间的x^-±s,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有3项关于重症烧伤患者的研究给出了住院时间,研究间无异质性(P=0.08),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均数差值为-7.24,95%CI为-13.28~-1.19,P=0.02。与对照组比较,Gln组住院时间约缩短7.24d。结论Gln增强型肠内营养用于危重病患者,可以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有可能缩短重症烧伤患者住院时间,但病死率及经济学指标尚需进行更多大样本研究进一步验证。
不同剂量L-精氨酸对严重烧伤患者辅助性T淋巴细胞型细胞因子的影响
颜洪, 彭曦, 王裴, 黄跃生, 汪仕良
2009, 25(5): 331-334.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09.05.003
摘要:
目的了解不同剂量L-精氨酸对严重烧伤患者血清辅助性T淋巴细胞1(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笔者单位收治的伤后20h内入院、烧伤总面积为50%~80%TBSA的患者2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0例,经鼻肠管给予葡萄糖盐水500mL(含50g/L葡萄糖及9g/L氯化钠,下同)]、L-精氨酸200mg组(10例,经鼻肠管给予L-精氨酸200mg/kg+葡萄糖盐水500mL)、L-精氨酸400mg组(9例,经鼻肠管给予L-精氨酸400mg/kg+葡萄糖盐水500mL)。于伤后1d(行肠内营养前)及3、5、7d,取各组患者空腹静脉血,用放射免疫法及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Th1型细胞因子TNF—α、IL-1β和Th2型细胞因子TGF—β1、IL-4含量。结果各组患者血清TNF—α及IL-1β含量伤后均呈快速上升趋势,L-精氨酸200mg组血清TNF—α及IL-1β含量伤后5d达高峰[(318±57)ng/mL、(218±47)pg/mL],但仍显著低于同时相点对照组[(389±34)ng/mL、(272±40)pg/mL,P〈0.05],伤后7d此2种细胞因子含量下降;L一精氨酸400mg组各时相点血清TNF—α及IL-1β含量与对照组相近(P〉0.05)。各组患者血清TGF—β1及IL-4含量伤后呈较缓慢上升趋势;伤后5d,L-精氨酸200mg组血清TGF—β1含量为(110±16)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83±20)pg/mL,P〈0.05],L-精氨酸400mg组各时相点血清TGF—β1含量与对照组相近(P〉0.05)。结论在严重烧伤患者感染期,相对于400mg/kg的用量,200mg/kg的L-精氨酸通过调节血清Th1/Th2型细胞因子释放,能更有效地保持两者之间的比例,从而产生更好的免疫调理作用。
谷氨酰胺强化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营养状况及预后的影响
曾兢, 赵小玉, 黄琼, 王恩人
2009, 25(5): 335-338.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09.05.004
摘要:
目的了解谷氨酰胺(Gln)强化的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营养状况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开放、平行对照法,将3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Gln强化组18例和对照组15例。2组患者在给予常规外科治疗的基础上,均采用等氮、等热量的肠内营养支持疗法,疗程2周;Gln强化组在肠内营养液中额外添加Gln0.5g·kg^-1·d^-1。观察营养支持治疗前及治疗期间2组患者生命体征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于治疗前及治疗7、14d时,采集患者静脉血及尿液标本,测定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等指标;测量患者体质量、肱三头肌皮皱厚度(TSF)、上臂周径(AC)、上臂肌周径(AMC)及空腹血糖值,并进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统计2组患者住院时间。结果2组患者行营养支持治疗后,生命体征及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改变;少数患者发生恶心、腹泻等轻微不良反应,均自行缓解。2组患者治疗前后体质量、TSF组内比较或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Gln强化组治疗14d时AC及AM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7d时,Gln强化组空腹血糖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为(33±12)d;Gln强化组为(25±9)d,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Gln强化肠内营养在一定程度上可控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糖值,减少瘦组织丢失,改善机体营养状况,缩短住院日,加速患者康复。
早期肠内营养对严重烧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陈忠勇, 叶祥柏, 王锡华, 夏来启, 沈运彪, 李金玺, 石东文
2009, 25(5): 339-340.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09.05.005
摘要:
严重烧伤患者免疫稳态失衡,是并发全身性感染及多器官功能不全的重要原因之一。肠道是外科应激的中心器官,已有实验结果提示:早期肠内营养能更好地维护肠道结构功能,降低烧伤后高代谢反应。动物实验结果表明,早期肠内营养可保护肠道免疫系统,有调节免疫细胞活性和细胞因子产生等作用。本研究以烧伤患者为对象,观察早期肠内营养对机体炎性介质和全身免疫功能的影响。
烧伤患者营养支持治疗中的问题分析与改进
王玉莲
2009, 25(5): 341-342.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09.05.006
摘要:
营养支持治疗是严重烧伤治疗中非常重要、不可或缺的部分。然而目前在我们的临床工作中,存在许多不合理、不规范、不完善的营养支持理念、技术、方法等,现归纳如下与大家探讨,希望今后能有所改进。
读者·作者·编者
本刊可直接使用英文缩写的常用词汇
2009, 25(5): 338-338.
摘要:
本刊对大家较熟悉的以下常用词汇,允许直接使用英文缩写,即在文中首次出现时可不标注中文。
快速通道
真皮组织微观化重建的探索性研究
姜育智, 丁桂甫, 陆树良
2009, 25(5): 343-351.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09.05.007
摘要:
目的从微观角度探讨真皮基质三维结构对Fb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借鉴平面几何、三角函数分析真皮组织三维结构,按照真皮组织由黏附成分和非黏附成分组成的原理,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不同参数具有细胞黏着作用的点状结构阵列;运用微图案印刷和分子自组装法,建立4种(8μm×3μm、间距6μm,16μm×3μm、间距6μm,16μ×5μm、间距8μm,20μm×3μ间距2μm)具有细胞黏附点的桥墩样结构阵列细胞培养基质(MPGCC)培养人Fh,以无MPGCC培养的Fb为对照。利用免疫组织化学、荧光免疫组织化学、噻唑蓝法、羟脯氨酸含量测定法,检测培养Fh中骨架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细胞活力和细胞分泌情况。结果数学推导结果提示,真皮组织三维结构可用MPGCC进行模拟。用上述4种规格MPGCC培养的Fb其α—SMA表达百分率依次为(49±3)%、(61±3)%、(47±4)%、(51±3)%,与对照组(12±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b活力依次为0.12±0.03、0.13±0.04、0.14±0.03、0.19±0.03,与对照组0.35±0.04比较显著下降(P〈0.05);羟脯氨酸含量依次为(0.95±0.04)、(0.87±0.03)、(0.81±0.03)、(0.77±0.03)μg/mg,与对照组(0.53±0.03)μg/mg比较显著上升(P〈0.05)。通过调整桥墩角度和桥墩间阵列参数,4组阵列相互对比,α—SMA表达、细胞活力和羟脯氨酸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GCC可能是真皮模板的基本功能单位或称为真皮模板单元,不同的真皮组织三维环境可产生不同的模板效应和创面愈合结局。
经验交流
西安市中心医院2003-2007年儿童烧伤原因分析
齐红莉, 茹战峰, 崔鑫, 乔刘永, 马建新
2009, 25(5): 351-351.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09.05.008
摘要:
1临床资料及分析项目; 笔者单位2003年10月~2007年11月收治0~14岁城乡结合部烧伤患儿389例,占同期入院烧伤患儿总数(617例)的63%。其中0~3岁296例占76%,4~5岁58例占15%,6~10岁24例占6%,11~14岁11例占3%。烧伤总面积1%~55%TBSA,均为Ⅱ、Ⅲ度。5岁以下患儿以烧伤总面积小于10%TBSA为主。分析389例烧伤患儿的烧伤原因、受伤场所、院前救治、居住地区、监护人文化程度、患儿烧伤程度及各年发病数等。
严重烧伤合并曲霉菌感染四例
曹玉珏, 孙志刚, 李冬海, 贺立新, 刘伟
2009, 25(5): 367-367.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09.05.014
摘要:
危重烧伤患者的死亡原因大多数为MOF,但引发MOF的主要原因仍然是感染,尤其是真菌感染。2005年7月-2007年7月,右安门医院收治4例严重烧伤合并曲霉菌感染的患者。现报告如下。
指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指腹缺损15例
李海清, 李书军, 范存义, 曾炳芳
2009, 25(5): 388-389.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09.05.024
摘要:
1临床资料; 2004年3月-2008年5月,聊城市人民医院骨科应用指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指腹缺损患者15例,其中男7例、女8例,年龄16~47岁。受伤原因:热压伤10例,工业性挤压伤5例。创面分布:拇指4例,示指4例,中指2例,环指4例,小指1例。
腓动脉肌间隙穿支皮瓣修复小腿足踝部组织缺损18例
郭天武, 陈祥军, 李嘉琥, 刘宁, 张怀军
2009, 25(5): 390-391.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09.05.026
摘要:
小腿胫前、踝关节及足跟部软组织损伤后常伴有皮肤缺损、骨与肌腱等组织外露,伤口经久不愈,影响肢体功能的恢复。采用以腓动脉肌间隙穿支为蒂的皮瓣可以解决这一难题。2006年7月-2008年6月,笔者单位应用该皮瓣修复患者小腿胫前、足踝部组织缺损,取得良好效果。
前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肘部瘢痕挛缩16例
魏在荣, 孙广峰, 唐修俊, 王达利, 王玉明
2009, 25(5): 392-393.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09.05.027
摘要:
肘部烧伤后瘢痕挛缩以往多采用“Z”成形术、游离皮片移植、邻位带蒂扩张皮瓣移植、远位带蒂皮瓣移植甚至游离皮瓣移植。2004年1月--2009年2月,笔者单位应用前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肘部瘢痕挛缩松解创面16例,效果良好。
论著
用多感官型分心装置缓解患儿伤口处理时疼痛的研究
Kate Miller, Sylvia Rodger, Sam Bucolo, Xue-Qing Wang, Roy M Kimble
2009, 25(5): 352-356.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09.05.009
摘要:
目的设计多感官型分心装置(MMD),观察其在烧伤换药和其他医疗过程中减轻患儿焦虑和疼痛的效果。方法设计3项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选择澳大利亚布里斯班皇家儿童医院烧伤中心和骨折整形外科患儿182例,共计354个医疗过程,分别应用标准分心法、手握电子游戏机和MMD(前MMD—D型、MMD-D型及MMD-PP型)。采用改良面部表情评分法、面部疼痛评分法、视觉模拟评分法及Wong,Baker面部表情疼痛评分法,记录患儿报告的疼痛分数、父母和护理人员报告的患儿焦虑和疼痛分数以及换药时间。结果与标准分心法组和电子游戏机组[(3.60±O.25)、(3.83±1.49)分]比较,MMD—D组与MMD—PP组患儿首次换药时的疼痛分数[(2.13±0.23)、(2.15±0.17)分]显著降低(P〈0.01),换药时间明显缩短(P〈0.01),且MMD在连续3次换药过程中均能发挥缓解疼痛的作用。此外,MMD-PP组患儿在换药前由焦虑引起的疼痛分数也较其他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MMD较标准分心法和手握电子游戏机更能有效减轻患儿伤口处理过程中的焦虑和疼痛。该装置仍在临床试验中,且继续显示其有效性。
扩张后皮瓣修复面颈部瘢痕挛缩畸形
沈余明, 胡骁骅, 王浩, 黎明, 张国安
2009, 25(5): 357-359.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09.05.010
摘要:
目的了解扩张后皮瓣治疗面颈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的效果。方法利用83个皮肤扩张器对38例烧伤后面颈部瘢痕挛缩畸形患者进行治疗。扩张器容量为100~600mL,扩张时间3~5个月。扩张器置入部位大部分为正常皮肤,但其中10个扩张器置入烧伤后稳定软化的瘢痕下。扩张后行皮瓣转移术。本组有3例患者的扩张器置于斜方肌下部深筋膜层内,行以颈横动脉深支为蒂的远位扩张皮瓣移植。结果38例患者术后皮瓣均成活,效果满意。其中8例术后发生血肿、感染等并发症,经处理后均未影响治疗效果。30例患者随访3—24个月,皮瓣颜色、质地均佳,外形及功能明显改善。结论扩张后皮瓣是治疗面颈部烧伤后瘢痕畸形的最佳方法。在局部无正常皮肤的情况下,扩张瘢痕皮肤及远位扩张也是良好的选择。
延迟术在胸三角皮瓣预扩张修复面部大面积瘢痕中的应用
张旭东, 赵启明, 甘精兵, 陈丽梅
2009, 25(5): 360-362.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09.05.011
摘要:
目的了解延迟术在预扩张胸三角皮瓣修复面部大面积瘢痕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笔者单位在预扩张胸三角皮瓣转移术中应用延迟术,修复13例患者面部大面积瘢痕。于患者扩张器置入同期切断胸肩峰动脉皮支及颈横动脉颈段皮支,使扩张的胸三角皮瓣血运以胸廓内动脉第2、3肋间穿支为主,起到了延迟作用。观察皮瓣血管网的分布和皮瓣血运状态,了解延迟的效果。结果扩张皮瓣血管网明显增多、增粗,延迟后转移的皮瓣远端无血运障碍。术后随访4~18个月,13例患者脸部移植部位轮廓与对侧基本协调,元臃肿感,皮瓣色泽与面部正常皮肤相近,柔软度好。结论应用延迟术可以更好地保证胸三角皮瓣在转移后的血运,此法修复面部大面积瘢痕效果较好。
高频振荡通气及与肺表面活性物质联用对吸入性损伤家兔肺炎性反应的影响
郭光华, 王少根, 付忠华, 杨明, 吴星恒
2009, 25(5): 363-367.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09.05.013
摘要:
目的了解高频振荡通气(HFOV)及HFOV与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应用对吸入性损伤家兔肺组织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将新西兰大白兔24只制成重度蒸气吸入性损伤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HFOV组和HFOV+Ps组,每组8只,分别行定容通气、HFOV及HFOV+PS治疗。治疗3.5h时取各组家兔肺组织标本,行病理学检查及肺损伤评分,检测髓过氧化物酶(MPO)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aspase-1)活性,测定TNF—α、IL-18、IL-10和IL-13含量及其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1)各组吸入性损伤家兔肺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病理学改变,以对照组最明显,HFOV+PS组最轻。对照组、HFOV组、HFOV+PS组肺损伤评分各为(3.71±0.43)、(2.87±0.26)、(2.08±0.28)分,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HFOV组和HFOV+PS组家兔MPO、caspase-1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并且HFOV+PS组明显低于HFOV组(P〈0.05)。(3)HFOV组和HFOV+PS组家兔TNF—α、IL-18含量及其mRNA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IL-10和IL-13含量及其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HFOV+PS组这几项指标较HFOV组变化更明显(P〈0.05)。结论HFOV能减轻吸入性损伤家兔肺组织炎性反应和肺损伤,联合应用PS效果更佳。
高压电烧伤家兔胰腺微循环的变化
张庆富, 白永强
2009, 25(5): 368-371.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09.05.015
摘要:
目的了解家兔高压电烧伤后胰腺微循环的变化情况。方法将30只家兔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电伤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电伤组家兔用调压器和实验变压器制成高压电烧伤模型,对照组家兔接相同装置但不通电,致假伤。于伤前15min及伤后0、1、2、4、8h抽取2组家兔静脉血,检测其血清淀粉酶和血糖水平。同时用微循环显微镜及其图像分析系统,检测胰腺微血管形态、周围状态以及微血流变化。结果(1)电伤组家兔伤后血清淀粉酶逐渐升高,至伤后8h[(849±39)U/L]达高峰,而对照组却逐渐下降,伤后8h至最低[(153±21)U/L,P〈0.05]。2组家兔伤后血糖均逐渐升高,但电伤组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2组家兔伤前胰腺小叶表面的微动脉、微静脉及毛细血管网清晰可见,走行自然,分布均匀。电伤组微动脉伤后0h收缩,伤后1h起管径逐渐增加;微静脉伤后2h出现粗细不均现象,伤后8h扩张;毛细血管伤后0h收缩、断流或完全闭塞隐没,伤后2h粗细不均,伤后8h管径变小。对照组各时相点微血管形态无明显变化。(3)2组家兔伤前胰腺表面微血管周围未见渗出和出血。电伤组伤后1h微血管周围有渗出,伤后2h开始微血管周围有出血现象,伤后4h出血明显,伤后8h见毛细血管渗出和片状出血。对照组伤后各时相点微血管周围无明显变化。(4)2组家兔伤前胰腺表面微血管内血流速度接近(P〉0.05),均未见红细胞聚集和微血栓。电伤组伤后0h微血管血流速度较伤前减慢,1h时有所恢复,随后又减慢;伤后0h起微静脉和毛细血管出现红细胞聚集并逐渐加重。对照组无上述变化。结论高压电烧伤会导致胰腺微循环及功能障碍。
多黏菌素E治疗严重烧伤后多药耐药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临床评估
张家平, 杨小顺, 陈建, 彭毅志, 黄跃生
2009, 25(5): 372-376.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09.05.016
摘要:
目的评估多黏菌素E治疗严重烧伤患者多药耐药(MDR)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疗效及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应用该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选择笔者单位2005年8月-2009年1月收治的9例MDR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烧伤患者,在药物敏感试验显示该感染菌种仅对多黏菌素E敏感或其他抗生素对其无效的前提下,采用多黏菌素E静脉滴注(100×10^4~150×10^4U/d)或静脉滴注联合呼吸道雾化吸入或灌洗(50×10^4~100×10^4U/d)给药。观察其细菌学疗效、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包括神经毒性和肾毒性,后者比较用药前后血清肌酐、尿素氮和胱抑素C水平)。结果9例患者中,7例为血流和肺部感染,1例血流、肺部和创面侵袭性感染,1例血流和尿路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9例患者应用多黏菌素E治疗后,血液中细菌清除率达92.3%;7例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痰液MDR革兰阴性杆菌检出率从用药前的58.2%降至用药后的14.6%(P〈0.01);1例合并尿路感染患者尿液中MDR革兰阴性杆菌得以清除。用药后,8例患者被判断为临床有效、1例为临床无效,有效率达88.9%。与用药前比较,9例患者用药后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呈下降趋势;8例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相近(P〉0.05),1例患者明显升高但停药1个月后回降。用药期间和停药5d内患者均未见神经毒性反应或其他不良反应。结论在未出现更有效药物的前提下,合理应用多黏菌素E是目前治疗严重烧伤MDR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良好选择。
59例平原地区冻伤情况分析
田彭, 李迟, 王浩, 温春泉, 杜伟力
2009, 25(5): 377-379.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09.05.018
摘要:
目的回顾性调查平原地区患者冻伤情况,分析该地区冻伤特点及就医结果。方法1992--2007年,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冻伤住院患者59例,年龄15~85岁。统计患者职业、致伤原因、初次就诊时间、冻伤部位及损伤程度(以烧伤深度为判定标准)和致残率。结果59例患者职业以工人和无业人员居多,主要致伤原因依次为户外活动、意识障碍、接触低温物质,初次就诊时间平均在伤后11d。浅Ⅱ~深Ⅱ度冻伤12例、Ⅲ~Ⅳ度冻伤47例,共40例截肢或截指。受伤3d内(含第3天)就诊患者冻伤程度、致残率与受伤3d后就诊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部位冻伤致残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原地区冻伤患者以四肢末端为主,伤后早期就诊可以减轻冻伤程度并降低致残率。
病例报告
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外毒素致烧伤后皮疹一例
张林清, 吴学田, 姚子文, 王坤, 李彩红
2009, 25(5): 362-362.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09.05.012
摘要:
患者男,32岁,火焰烧伤后1h入院。诊断:火焰烧伤总面积86%,其中Ⅱ度36%、Ⅲ度50%TBSA;低血容量性休克;中度吸入性损伤。入院后立即行补液抗休克、气管切开保持呼吸道通畅、抗感染、创面清创后涂磺胺嘧啶银等处理。伤后7d行双上肢削痂微粒皮移植、异体皮覆盖术。伤后40d,患者背部深Ⅱ度创面愈合后,出现广泛性黄色小脓疱,创面呈暗红色糜烂样改变;体温38.5℃。考虑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给予万古霉素0.5g静脉滴注,1次/6h,同时采集创面标本行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伤后42d患者双髋部出现成片的红色点状皮疹,当时考虑为过敏因素所致,
双游离皮瓣桥接治愈下肢浓硝酸Ⅳ度烧伤一例
沈福全, 张敬良, 雷彦文
2009, 25(5): 376-376.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09.05.017
摘要:
患者男,34岁,不慎被浓硝酸(浓度不详)溅及双下肢。伤后用清水冲洗创面约3min,仍有持续微痛感,伤后1h经外院转入我科。诊断:双下肢浓硝酸烧伤,总面积9%,其中Ⅲ度5%、Ⅳ度4%TBSA。入院后再次用清水冲洗创面30min。鉴于患者右足远端血运不佳,急诊手术切除双下肢焦痂,见左小腿腓肠肌部分坏死,右胫前后浅层肌群、右足背浅层肌腱、右踝浅层肌腱坏死。去除坏死组织,用凡士林油纱包扎,术后给予补液、预防感染等治疗。伤后第3天,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在全身麻醉下行右下肢清创及左脐旁皮瓣、
烧伤后并发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一例
焦献功, 蒋章佳, 涂赤辉
2009, 25(5): 394-394.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09.05.029
摘要:
患者男,21岁,伤前无心脏病史,硝火烧伤后在外院行抗休克、抗感染、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等治疗。后因病情恶化,并发感染,腹胀且呼吸困难,于伤后14d转入我院。入院诊断:(1)烧伤总面积96%TBSA,深Ⅱ~Ⅳ度。(2)脓毒症。(3)多脏器功能不全。查体:患者体温呈弛张热,38.1—40.0℃,心率156次/min,呼吸40次/min。营养不良,意识恍惚,颜面部及双唇发绀,颈部带气管导管,呼吸急促呈点头状,双肺闻及干湿性啰音,腹胀。打开敷料见创面污浊凹陷,部分创面有肉芽长出,呈虫蚀样改变。
消息
2010年第七届全国烧伤救治专题研讨会征文通知
2009, 25(5): 379-379.
摘要:
由《中华烧伤杂志》编辑委员会及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主办、解放军第二一。医院承办,以烧伤康复为重点的“第七届全国烧伤救治专题研讨会”(专题学术组稿会),定于2010年6月在大连市召开。该会是《中华烧伤杂志》组织优秀稿件、保持期刊学术水平处于领先地位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学术交流和学科发展的重要手段。本研讨会为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将授予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学分10分;文稿被收入会议论文汇编后,可在当年“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中检索并阅读。征文内容:(1)烧伤康复,包括心理、功能与外观康复等相关临床应用及基础研究成果。
《中国临床营养杂志》更名为《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2009, 25(5): 391-391.
摘要:
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中国临床营养杂志》于2009年3月正式成为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之一,并更名为《中华临床营养杂志》(CN11—5822/R)。
短篇论著
特殊部位自体微粒皮修复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疗效观察
毕所峰, 张家平, 刘依凌, 杨小顺, 胡嘉念, 彭毅志, 黄跃生
2009, 25(5): 380-381.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09.05.019
摘要:
本研究前瞻性观察了以富含上皮细胞或表皮干细胞的特殊部位(腋窝、耻骨联合部、阴茎体和阴囊等处)正常皮肤作为自体微粒皮源,移植修复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旨在为解决严重烧伤,尤其是伴有头皮严重毁损患者皮源缺乏问题提供新方法。
蛋白胶-罂粟碱复合体对肉芽创面镇痛效果观察
李栋梁, 李庆霞, 彭代智
2009, 25(5): 381-382.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09.05.020
摘要:
深度烧伤后期残余肉芽创面的治疗临床上常采用浸浴疗法,由于浸浴时清创、换药的刺激,坏死组织及细菌毒素吸收等原因引起创面剧烈疼痛,可加重患者的恐惧感,进而排斥浸浴清创治疗,影响创面愈合。2008年7月-2009年3月,笔者单位应用蛋白胶-罂粟碱复合体覆盖浸浴清创后的肉芽创面,取得较好的镇痛效果。
烧伤患者休克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相关因素分析
赵英, 杨大华, 朱童, 张友来, 张建融, 陈桂群, 余淤荣, 李国辉
2009, 25(5): 383-384.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09.05.021
摘要:
休克对组织器官造成的损害是导致MODS的主要原因。本文总结2003--2008年我科收治的467例烧伤患者资料,分析烧伤休克、MODS发生的相关因素,以期为患者平稳度过休克期和预防MODS提供参考。
血必净注射液对严重烧伤患者重要脏器功能的保护作用
孙建平, 张庆洋, 王永军, 梁钢
2009, 25(5): 384-385.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09.05.022
摘要:
笔者对2005年10月-2008年4月本单位收治的58例重度以上烧伤患者,早期应用血必净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并探讨其临床疗效。
血浆脑钠肽测定在严重烧伤休克复苏中的临床意义
黄永新, 詹新华, 朱剑仙, 林雪梅, 谢包根, 刘世康
2009, 25(5): 386-387.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09.05.023
摘要:
休克期液体复苏是治疗大面积烧伤的首要任务,然而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监测标准。过度液体复苏容易导致患者心脏前负荷过大甚至心力衰竭。脑钠肽(BNP)是主要由心室分泌的一种多肽类激素。本研究拟观察严重烧伤患者休克复苏过程中血浆BNP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
产品信息
海肤康人工皮膜
2009, 25(5): 387-387.
摘要:
海肤康人工皮膜是以甲壳胺为主要原料制成的烧伤创面覆盖材料。透气、透湿,结构强度高,生物相容性好。具有保护创面、促进皮肤细胞增殖的作用。使用方法简单,不需更换,直至创面愈合自行脱落。愈合创面平整,少留瘢痕,无过敏和排斥反应。
邻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手指深度烧伤创面18例
赵遵江, 薛忠信, 张保德, 章荣涛, 刘勇, 任少强
2009, 25(5): 389-390.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09.05.025
摘要:
1临床资料; 2005年3月-2008年9月,笔者单位收治手指深度烧伤患者18例(23个伤指),其中男14例、女4例。年龄(25±5)岁。损伤部位:拇指3个,示指9个,中指7个,环指3个,小指1个。致伤原因:电烧伤10例14指,热压伤3例4指,鞭炮伤2例2指,强酸烧伤3例3指。创面缺损面积1.5cm×1.0cm~4.0cm×3.0cm。就诊时间为伤后1~96h。
警钟
上臂测量血压致手背植皮创面出血三例
曾庆湖, 林桂松, 陈伟鹏
2009, 25(5): 393-393.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09.05.028
摘要:
例1 男,32岁。因面颈部、双手电弧烧伤收入院。双手背深Ⅱ度烧伤。伤后5d行双手背削痂大张中厚皮移植术。术毕返科时,在患者左上肢测量血压1次。术后7d,首次打开敷料换药,右手背植皮全部成活,左手背植皮创面出血,范围约6.0cm×4.0cm,血液凝固,凝血块难以清除,皮片约4.5cm×3.0cm坏死,再次植皮后创面愈合。
学术信息
第六届全国烧伤救治专题研讨会纪要
罗勤
2009, 25(5): 395-398.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09.05.030
摘要:
2009年6月20~23日,第六届全国烧伤救治专题研讨会在陕西省西安市成功召开。本届会议由《中华烧伤杂志》编辑委员会与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下称烧伤分会)共同主办,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承办。《中华烧伤杂志》名誉总编辑汪仕良教授致开幕词,杂志总顾问、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盛志勇院士,杂志总顾问、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肖光夏教授,烧伤分会前任主任委员柴家科教授、候任主任委员夏照帆教授,西京医院董新平政委、党金雪副院长等领导和专家出席了开幕式并讲话。杂志新任总编辑、烧伤分会主任委员、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黄跃生教授因出国执行重要任务,未能出席本次会议,但对大会给予了热情关注。来自全国近90个城市150多家烧伤治疗单位的300余名代表参加了研讨会。大会共收到来稿620篇,数量和质量均超过了历届同类会议。
国外医学信息
法国烧伤治疗现状
唐佳俊
2009, 25(5): 399-400.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09.05.031
摘要:
2002年11月-2005年10月,笔者在法国里昂Edouard Erriot医院和马赛Conception医院烧伤治疗中心进行了为期3年的学习和工作,现将法国烧伤治疗的概况简介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