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3年  第29卷  第5期

专家论坛
重视穿支皮瓣在烧伤外科中的应用
黄晓元
2013, 29(5): 417-420.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3.05.001
摘要:
穿支皮瓣是指仅以管径细小的皮肤穿支血管(穿动脉和穿静脉,穿过深筋膜后管径仍大于或等于0.5mm)供血的皮瓣,属轴型血管皮瓣范畴。穿支皮瓣的特征是以穿支血管为蒂,不论其来源为经肌肉或肌间隙(隔),切取皮瓣的血管蒂均不包含深部主要血管。虽然目前穿支皮瓣在我国烧伤外科已得到应用,但相关专题论文不多。
警钟
烧伤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一例
龚振华, 姚建, 季建峰, 杨军, 项铁, 顾丽培
2013, 29(5): 420-420.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3.05.002
摘要:
患者男,35岁,无基础心脏病史。因煤气爆炸被火焰烧伤后30min急诊入院,患者意识清楚,躯干及面颈部创面基底红白相问为主,四肢创面基底苍白,仅双足底皮肤完好。入院诊断:(1)火焰烧伤,总面积98%,其中浅Ⅱ度13%、深Ⅱ度30%、Ⅲ度55%TBSA。(2)中度吸人性损伤。人院后立即给予右股静脉置管,积极行补液抗休克、四肢及躯干部环形焦痂切开减张、气管切开等治疗。休克期平稳度过,伤后第4天行四肢创面切痂+异体皮覆盖术,
大面积烧伤留置鼻饲管致上呼吸道梗阻一例
叶礼岳, 郑春华, 沈春莲, 王史辉
2013, 29(5): 491-491.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3.05.026
摘要:
患者男,36岁,全身多处火焰伤后灼痛、起水疱3h人院。患者入院时心率136次/min,血压50/30mmHg(1mmHg=0.133kPa),意识淡漠,轻度声嘶,四肢肢端冷,创面主要分布于头面颈部、四肢及躯干,其上见大小不一水疱,部分脱皮,基底大部分苍白、部分蜡白、部分红白相间、小部分红润,两手部分手指指甲脱落,血乳酸3.9mmol/L。
专家述评
建议暂停羟乙基淀粉在严重烧伤休克期中的应用
罗高兴, 彭毅志, 吴军
2013, 29(5): 421-423.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3.05.003
摘要:
羟乙基淀粉(hydroxyethylstarch,HES)自20世纪70年代应用以来,被认为较明胶、右旋糖酐等代血浆有更好的扩容效果,因而广泛应用于急诊科、烧伤科、手术麻醉科、ICU等科室中由各种原因所致低血容量患者的治疗。临床所应用的HES主要由土豆、玉米等农作物淀粉经纯化、羟乙基化制成,
读者·作者·编者
2014年第十一届全国烧伤救治专题研讨会征文通知
2013, 29(5): 423-423.
摘要:
由《中华烧伤杂志》编辑委员会及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主办、哈尔滨市第五医院承办,以“烧伤新技术新方法”为主题的“第十一届全国烧伤救治专题研讨会”(专题学术组稿会),定于2014年6月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召开。本研讨会为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将授予参会者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学分10分;符合要求的文稿优先刊登于《中华烧伤杂志》;被收入会议论文汇编后,可在当年“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中检索并阅读。
本刊“疑难病例析评”栏目征稿
2013, 29(5): 447-447.
摘要:
《中华烧伤杂志》已开辟“疑难病例析评”栏目,结构分“病历摘要”和“分析与讨论”两部分。(1)作者在文题下署名,而非仅在文末注明由何人整理,作者拥有论文的著作权。(2)“分析与讨论”部分不采用依次发言的形式,而由作者系统归纳,形成思路清晰、条理清楚、分析得当、科学性强的原创性临床论文。论文性质等同于本刊“论著”。(3)所分析的病例不一定都具备病理检查结果,但必须经科学手段确诊。
本刊可直接使用英文缩写的常用词汇
2013, 29(5): 453-453.
摘要:
已被公知公认的缩略语如DNA、RNA、HBsAg、CT、Ig、PCR,可不加注释直接使用。对本刊常用的以下词汇,也允许直接使用英文缩写(按首字母排序)。
医学论文写作中的注意事项
2013, 29(5): 462-462.
摘要:
论文的前言主要概述研究的背景、目的、思路、理论依据等。有些研究还应说明该研究开始的具体时间。前言必须开门见山、简要、清楚,切忌套话、空话、牵涉面过宽、详述历史过程或复习文献过多等,不要涉及本研究中的数据或结论,不要与摘要雷同。未经检索,前言中不可写“国内外未曾报道”等字样,也不可自我评价达到“××水平”或“填补××空白”等。前言通常不需要标题。论著文稿的前言一般不超过250字;比较短的论文可以只用小段文字起引言作用。
容易混淆的常用词语
2013, 29(5): 490-490.
摘要:
穿支皮瓣
游离上臂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手足部电烧伤创面
张丕红, 张明华, 谢庭鸿, 周捷, 任利成, 梁鹏飞, 曾纪章, 黄晓元
2013, 29(5): 424-426.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3.05.004
摘要:
目的观察游离上臂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手足部电烧伤创面的效果。方法2010年6月-2013年6月,笔者单位收治手足部Ⅲ度电烧伤患者6例,创面大小:6.0cm×4.0cm-8.5cm×7.5cm。采用游离上臂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创面,皮瓣面积为9cm×4cm-12cm×9cm。5例供区拉拢缝合,1例供区移植腹部全厚皮。结果1例中指受损患者术后因皮瓣静脉回流障碍坏死,经换药后取腹部全厚皮移植修复;其余5例皮瓣全部成活,皮瓣颜色和弹性与受区较匹配,臃肿不明显。随访6—24个月,手足部功能恢复尚可,5例患者手功能评定结果:优2例、良2例、差1例。供瓣区瘢痕较轻,无明显功能障碍,效果较佳。结论游离上臂外侧穿支皮瓣血管蒂相对较长,脂肪组织较少,是修复手足部电烧伤小创面的较佳皮瓣。
带阔筋膜的股前外侧穿支组织瓣修复组织缺损
张万锋, 梁锋, 李金有, 王爱武, 张小锋, 李林, 高秋芳, 牛雪涛, 马亚军, 赵丽靓
2013, 29(5): 427-431.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3.05.005
摘要:
目的观察应用带阔筋膜的股前外侧穿支组织瓣(筋膜瓣或筋膜皮瓣)显微移植修复多个部位复合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2月-2012年8月,笔者单位采用带阔筋膜的股前外侧穿支组织瓣显微修复12例患者复合组织缺损,其中头皮恶性肿瘤切除后头皮、颅骨、硬脑膜缺损2例,跟后区及小腿皮肤、跟腱缺损3例,手背部皮肤、伸指肌腱缺损2例,足踝部皮肤、伸趾肌腱缺损合并骨外露或内同定钢板外露5例。组织瓣切取面积为12cm×6cm-19cm×18cm。供瓣区直接拉拢缝合或植皮修复。结果12例组织瓣术后全部成活,经2~36个月随访,局部外形、质地、功能良好。其中2例头皮恶性肿瘤切除后的头皮、颅骨、硬脑膜缺损修复,肿瘤无复发,脑组织无膨隆外疝;3例跟后区及小腿皮肤、跟腱缺损修复后,足部提踵功能得以重建,按Arner—Lindholm评定法评为优2例、良1例;2例手背部皮肤、伸指肌腱缺损,手指伸指功能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手部肌腱修复后评定标准均达到良;5例足踝部皮肤、伸趾肌腱缺损合并骨外露或内固定钢板外露修复后,足趾背伸功能得到重建和改善。结论将带阔筋膜股前外侧穿支组织瓣显微移植用于颅骨和硬脑膜缺损修复、跟腱缺损再造、重建足提踵功能及在手足部伸指(趾)肌腱缺损再造修复,是一种有效方法。
腓动脉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下肢缺损
王先成, 李晓芳, 方柏荣, 鲁青, 杨丽嫦, 孙杨, 阿米特, 高远, 唐亮, 贺吉庸, 王玉银
2013, 29(5): 432-435.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3.05.006
摘要:
目的探讨应用腓动脉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1月-2012年3月,笔者单位收治26例小腿下段及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其中车祸伤致小腿下段肌腱或骨外露9例,高压电击伤致足踝部皮肤坏死4例,小腿及足部慢性溃疡8例,足底压疮5例。彻底清创后,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为11cm×5cm~18cm×13cm。根据缺损部位及大小设计切取腓动脉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转移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皮瓣切取面积12cm×6cm~20em×15cm。供瓣区直接拉拢缝合或植皮修复。结果25例皮瓣完全成活,l例皮瓣远端约2Cm×1em的区域坏死,经换药后愈合。随访6-12个月,皮瓣外形和局部感觉良好,无溃疡,行走正常。结论腓动脉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手术操作相对简便,血供可靠,蒂部臃肿不明显,能切取蒂部较长,皮瓣可切取面积较大,是修复小腿下段及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较佳方法。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手背热压伤13例
杨锦, 杨晓东, 付尚俊, 周阳, 丁建波, 陈选民, 刘扬武
2013, 29(5): 436-437.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3.05.007
摘要:
手部热压伤是在热烧伤和机械挤压伤双重致伤作用下的一种复合伤,多伤及手指背侧,深度多为Ⅲ-Ⅳ度,易伤及肌腱和骨骼,致深层组织暴露,既往多采用腹部带蒂皮瓣修复,但其皮瓣较臃肿,固定时间长,易导致关节僵硬。足背皮瓣“移植修复手部缺损效果良好,但对足部破坏较大,近年来已较少应用。近期一些学者采用各种游离穿支皮瓣修复手部较大创面,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2006年6月-2012年6月,笔者应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修复13例患者手背侧热压伤创面,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下肢难愈性创面18例
王会军, 蒋永能, 赵炳瑜, 鲁冰, 李耀
2013, 29(5): 438-439.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3.05.008
摘要:
烧(创)伤后骨关节肌腱外露、骨关节手术后钢板外露、慢性溃疡等常发生在四肢远端,治疗难度大,创面不易愈合。2009年1月--2011年12月,笔者单位采用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下肢难愈性创面18例,取得良好效果。
第1足趾胫侧趾动脉背侧皮支蒂趾背神经营养皮瓣修复第1足趾趾端缺损九例
周晓, 许亚军, 芮永军, 寿奎水, 陈学明
2013, 29(5): 440-441.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3.05.009
摘要:
外伤性第1足趾趾端缺损是临床常见损伤,创面多伴有骨及肌腱外露,以往普遍行残端修整,手术方法简单但会造成患趾进一步短缺,患者很难接受。2010年6月-2012年1月,笔者单位收治9例第1足趾趾端缺损的患者,均采用第1足趾胫侧趾动脉背侧皮支蒂趾背神经营养皮瓣进行修复,获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科技快讯
《实用烧伤临床治疗学》征订启事
2013, 29(5): 431-431.
摘要:
由第三军医大学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黄跃生教授主编的《实用烧伤临床治疗学》于2013年8月由郑州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为河南省“十二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实用烧伤l临床治疗学》是介绍现代烧伤临床治疗的医学专著,内容根据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烧伤研究所创立50多年来的临床治疗经验和研究成果,结合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和成果编撰而成。编者大多来自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和新桥医院,既有学识渊博、临床工作经验丰富的老一辈专家,也有具备专业造诣的中青年专家,他们长期工作在烧伤医疗、教学和科研的第一线,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全书共19章,
穿支皮瓣的再利用:“瓣中瓣”
2013, 29(5): 441-441.
摘要:
理论上“血管体区”内的任何穿支均可供养皮瓣。本研究利用该理论,从游离皮瓣上获取带蒂或游离皮瓣用于另一部位的重建,这种从原游离皮瓣上再次获取的皮瓣笔者称之为“瓣中瓣”。笔者在过去3年内,对13例行游离皮瓣移植术的患者切取“瓣中瓣”再次进行其余创面修复。其中12例患者,在臃肿的游离皮瓣上进行血管定位后重新切取皮瓣并带蒂转移修复其他部位皮肤软组织缺损,术后皮瓣均存活。
保留肋骨及胸廓内动脉的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重建乳房
2013, 29(5): 441-441.
摘要:
以往在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重建乳房的手术中,常利用胸廓内动脉作为受体血管,在行端端吻合时该动脉常受损且术中常需去除部分肋骨。作者采用保留肋骨以及端侧吻合法来保留胸廓内动脉及肋骨,并与端端吻合手术对比。回顾分析作者单位收治的100例乳房重建患者,其中50例进行胸廓内动脉端侧吻合,另50例进行胸廓内动脉端端吻合,比较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显示,均成功利用保留肋骨技术暴露患者胸廓内动脉,其中46例使用第2肋间隙,54例使用第3肋间隙。
超显微外科的单纯皮肤穿支皮瓣重建先天耳道和鼓膜
2013, 29(5): 458-458.
摘要:
修复耳道闭锁的手术方法Et益革新,然而大部分术式常出现并发症,如术后6~12个月可出现耳道狭窄、鼓膜侧偏及慢性耳瘘。为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笔者使用超显微外科技术,在腹股沟区取单纯游离皮肤穿支皮瓣重建8例患者的先天性外耳道和鼓膜,将皮瓣卷成3.0om×1.5cm大小放入外耳道,将穿支血管与受区颞浅血管吻合。术后皮瓣均存活,仅1例出现局部表皮坏死。随访12~24个月,
关于表图中角码符号标注顺序及文字注释的说明
2013, 29(5): 458-458.
摘要: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编排规范》规定,表格中注释用角码a、b、c、d等应标注在数据右上方,按先纵后横的顺序m现,即先标注第1纵列,从AN下,再标注第2纵列,以此类推依次标注a、b、c、d等。表格下方对a、b、c、d等的说明按照各字母在表格中出现的顺序(同前,先纵后横)进行相关描述。见表1。
论著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对糖尿病大鼠创面血管生成的影响
李小强, 胡大海, 刘洋, 王耀军, 韩夫, 胡晓龙, 李娜, 张月, 白晓智
2013, 29(5): 442-447.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3.05.010
摘要:
目的观察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对糖尿病大鼠创面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取40只sD大鼠,按65mg/kg腹腔注射20g/L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模型。2周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对照组和负压组,每组20只,在大鼠背部正中切除2cm×2cm全层皮肤制备创面。伤后即刻,对照组创面常规换药;负压组创面予以每天4h持续负压(-16.0kPa)治疗,连续7d。(1)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分别采用血糖仪及电子秤检测2组大鼠血糖及体质量。(2)治疗前及治疗后1、3、7d,每组取5只大鼠,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仪检测创面血流量。(3)治疗后3、7d,每组取5只大鼠处死后切取创面组织并分成两部分,取左侧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血管形成情况,计算微血管密度。(4)取治疗前制备创面时切取的全层皮肤及治疗后3、7d冻存的右侧组织,治疗后1、14d同前切取创面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Fit—1)、血管生成素1(Ang—1)、Ang-2以及酪氨酸激酶受体2(Tie-2)mRNA的表达。对数据行双因素方差分析或LSD—t检验。结果(1)2组大鼠血糖及体质量水平总体或各时相点比较无明显差异(F值分别为0.667、0.176,t值为0.311~0.707,P值均大于0.05)。(2)2组大鼠创面血流量总体比较有明显差异(F=24.66,P〈0.05)。治疗后1、3、7d,负压组创面血流量分别为(179±24)、(219±12)、(192±30)灌注单位,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27±16)、(179±8)、(144±17)灌注单位(t值分别为3.71、5.57、2.77,P〈0.05或P〈0.01)。(3)2组大鼠创面微血管密度总体比较有明最差异(F=33.25,P〈0.05)。治疗后3d,负压组创面每100倍视野下微血管密度为(80±12)个,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8±4)个(t=9.257,P〈0.05)。治疗后7d,2组大鼠创面微血管密度相近(t=1.159,P〉0.05),此时负压组血管排列规律、管腔宽畅,而对照组血管排列紊乱、管腔狭窄。(4)治疗后1、3d,负压组VEGF、Fit-1及Ang-1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值为1.28-11.60,P值均小于0.01);治疗后7d,负压组Ang-1mRNA表达水平(27.59±3.55)明显高于对照组(19.87±1.86,t=7.23,P〈0.001),其拮抗剂Ang-2mRNA表达水平(5.79±0.61)明显低于对照组(17.62±0.85,t=19.88,P〈0.001)。治疗后3~14d,负压组Tie-2mRNA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值为8.92~15.60,P值均小于0.01)。结论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可能通过增强创面愈合后期Ang-1表达以及降低Ang-2表达,促进糖尿病大鼠创面血管形成。
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及其介导的细胞凋亡在大鼠难免性压疮形成中的作用
崔飞飞, 潘莹莹, 代彦丽, 王周光, 肖健, 姜丽萍
2013, 29(5): 448-453.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3.05.011
摘要:
目的探讨内质网应激(ERS)相关蛋白及其介导的细胞凋亡在大鼠难免性压疮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和1个受压周期组、3个受压周期组、6个受压周期组、9个受压周期组,每组8只。本实验模拟临床压疮的处理,向大鼠大腿股薄肌部位施加22.47kPa压力,持续施压2.0h,放松0。5h,即1个受压周期。1个受压周期组大鼠模拟压疮处理1次;3个受压周期组大鼠1d内模拟压疮处理3次;6个受压周期组大鼠每天模拟压疮处理3次,持续2d;9个受压周期组大鼠每天模拟压疮处理3次,持续3d;正常对照组大鼠未进行施压处理。模拟完成后,处死各受压组大鼠,取受压中心部位肌肉组织行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Hoeehst33258染色检测每平方毫米受压肌肉组织中凋亡细胞核数量;蛋白质印迹法检测ERS相关蛋白即结合蛋白(BIP)、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PDI)、转录因子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2(caspase-12)的水平,数据以目的蛋白与内参照GAPDH灰度比值表示。正常对照组大鼠取相同部位肌肉组织进行上述检测。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行LSD-t检验。结果形态学观察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受压组大鼠局部受压肌肉组织呈现炎性细胞浸润、肌纤维溶解、空泡变性等病理改变。Hoechst33258荧光染色显示,1个受压周期组、3个受乐周期组、6个受压周期组、9个受压周期组大鼠每平方毫米受压肌肉组织中凋亡细胞核数量分别为(14.5±4.4)、(11.0±2.9)、(13.8±5.1)、(21.3±6.0)个,均明显多于正常对照组[(2.7±1.4)个,t值为4.223—6.000,P值均小于0.01]。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显示,正常对照组和1个受压周期组、3个受压周期组、6个受压周期组、9个受压周期组大鼠BIP蛋白表达分别为0.64±0.12、1.20±0.34、1.59±0.24、1.17±0.28、1.44±0.33,PDI蛋白表达分别为0.48±0.15、0.61±0.19、1.23±0.38、0.37±0.19、0.29±0.15。组间2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5.32、7.95,P〈0.05或P〈0.01)。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显示,正常对照组和1个受压周期组、3个受压周期组、6个受压周期组、9个受压周期组大鼠CHOP蛋白表达分别为0.58±0.18、1.48±0.27、1.03±0.21、0.95±0.30、1.69±0.34,easpase—12蛋白表达分别为0.55±0.12、1.08±0.31、0.69±0.24、1.79±0.20、2.06±0.47。组间2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8.17、15.48,P值均小于0.01)。结论ERS相关蛋白及其介导的细胞凋亡可能参与难免性压疮的形成。
疑难病例析评
胸腹腔开放性高压电烧伤并发过敏紫癜性肾炎的救治
张伟, 谢卫国, 闵维雄, 王德运, 张佳, 宛仕勇
2013, 29(5): 454-458.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3.05.012
摘要:
1病历摘要患者男,55岁,躯干、左上肢接触10万V高压电致伤,伤后13h人院。入院时患者精神差、烦躁,呕吐少量咖啡色胃内容物,小便酱油色、量少。左前臂中上1/3以远坏死,右侧躯干及全腹壁皮肤、肌肉组织炭化,第7—10肋骨外露坏死,腹直肌外露呈熟肉样,中上腹壁有3处开裂,部分肠管外露呈暗红色,创面肿胀伴渗出(图1)。
综述
食管烧伤导致瘢痕狭窄的研究进展
赵士磊, 顾春东
2013, 29(5): 459-462.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3.05.013
摘要:
食管烧伤亦称食管腐蚀伤,临床上并不少见,儿童和成人均有发生,主要为吞服强酸、强碱或其他腐蚀剂造成的食管损伤。食管烧伤后除食管穿孔外最主要的并发症之一是瘢痕狭窄,该类患者往往伴随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脱水、营养不良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此临床医师应当引起足够重视。本文主要就食管烧伤后瘢痕狭窄形式的病因、病理改变、临床鉴别以及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
短篇论著
踝肱比对负压封闭引流治疗下肢动脉血管病变创面临床疗效的预测
任继魁, 胡建武, 杨红军, 蒋永仙, 安然
2013, 29(5): 463-464.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3.05.014
摘要:
目的探讨踝肱比对VSD治疗下肢动脉血管病变患者创面临床疗效的预测作用。方法选择2005年11月-2012年11月笔者单位收治的54例下肢动脉血管病变所致溃疡创面患者,其中糖尿病足溃疡49例、下肢动脉炎足趾溃疡5例。根据患者的踝肱比将其分为A组(踝肱比小于0.50)11例、B组(踝肱比大于或等于0.50)43例,A组患者血管狭窄率均大于75%,B组仅1例患者血管狭窄率大于7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86,P〈0.01)。2组患者创面均行VSD治疗。观察VSD治疗7d后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情况。对数据进行χ2检验。结果VSD治疗7d后,A组患者创面均无肉芽组织生长;B组41例患者创面有肉芽组织长入,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51,P〈0.01)。结论踝肱比小于0.50的下肢动脉血管病变患者存在较严重的血管病变,局部血供差,不适宜使用VSD治疗。
四肢切削痂术中预见性穿支血管止血效果观察
杨国涛, 陈建红, 李云龙, 朱东波, 朱宇刚, 吕国忠
2013, 29(5): 465-466.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3.05.015
摘要:
目的了解在四肢深Ⅱ度及以上烧伤创面切削痂术中对穿支血管进行预见性止血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1月-2012年10月江苏省丹阳市人民医院烧伤科收治的26例深Ⅱ度及以上烧伤住院患者,其中22例为单纯双上肢或双下肢烧伤,4例为四肢烧伤。按同体对照设计原则,以患者某侧上肢或下肢创面为穿支组(穿支血管重点止血),对侧上肢或下肢创面为对照组(常规电凝止血),共30对,其中上肢18对、下肢12对。观测和比较1%TBSA创面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及术后情况。对数据行配对t检验。结果穿支组与对照组1%TBSA创面手术时间分别为(5.7±0.6)、(6.2±0.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14,P〈0.01);1%TBSA手术面积出血量分别为(31±4)、(40±6)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27,P〈0.01)。穿支组创面术后未出现需手术治疗的再次出血和需清除的淤血或血肿。对照组1处创面出现需清除的血肿2个;1处创面术后出血,手术缝扎后止血。结论在四肢深Ⅱ度及以上烧伤创面切削痂术中对穿支血管进行有预见性的止血,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
烧伤患者创面1437株病原茵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徐锦雄, 许琰, 严龙宗, 杨旭, 汪虹, 魏迪南, 江河, 陈斌
2013, 29(5): 467-469.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3.05.016
摘要:
目的了解近年烧伤患者创面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状况。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1年12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烧伤科468例患者1635份创面分泌物标本,共分离出病原菌1437株。应用全自动细菌分析系统进行菌种鉴定;采用K—B纸片扩散法,选择阿米卡星、头孢他啶、环丙沙星等27种常用抗生素进行药物敏感试验。采用WHONET5.4统计软件,统计分析各年度烧伤创面病原菌分布情况及主要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球菌对抗生素的耐药率变化情况。结果1437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944株占65.69%,革兰阳性球菌493株占34.31%。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最高,共375株占26.10%,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氏不动杆菌,分别为298株占20.74%、228株占15.87%。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较稳定,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呈逐年下降趋势,鲍氏不动杆菌检出率呈先增加后下降趋势。检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中,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甲氧西林耐药表皮葡萄球菌分别占68.79%(205/298)和72.93%(97/133)。铜绿假单胞菌对第i代头孢菌素、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等抗生素的耐药率为62.2%~100.O%;除头孢哌酮/舒巴坦和米诺环素外,鲍氏不动杆菌对其他抗生素的耐药率均在69.0%以上;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均为0。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对大多数抗生素的耐药率均达90.0%以上,未检出对万古霉素耐药的革兰阳性球菌。结论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烧伤科2007--2011年烧伤创面病原菌中,居前3位的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氏不动杆菌。所有分离菌株中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的多药耐药性尤为突出。
低剂量环磷酰胺对严重烧伤大鼠早期心肌损害的干预作用
付巨峰, 魏在荣, 王达利, 王波, 曾雪琴, 祁建平, 孙广峰
2013, 29(5): 470-472.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3.05.017
摘要:
目的探讨低剂量环磷酰胺(CY)对严重烧伤大鼠早期心肌损伤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90只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10只、烧伤+CY组40只、单纯烧伤组40只。烧伤+CY组与单纯烧伤组大鼠造成30%TBSAHI度烧伤,伤后即刻分别腹腔注射乳酸林格液(50mL/kg)和CY(2mg/kg)、乳酸林格液(50mL/kg);空白对照组大鼠同时相点于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50mL/kg)。于伤后2、6、12、24h(每时相点10只),收集2组烧伤大鼠心脏组织行HE染色观察形态学变化;原位末端标记(TUNEL)染色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情况并计算凋亡指数(AI);测定心肌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空白对照组大鼠进行相同检测。对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1)HE染色显示,空白对照组大鼠心肌纤维束肌丝排列整齐,横纹清晰。单纯烧伤组大鼠心肌纤维横纹紊乱、断裂,心肌问质出现水肿,且随伤后时间延长心肌病理损害逐渐加重。烧伤+CY组大鼠伤后各时相点上述损伤均较单纯烧伤组减轻。(2)TUNEL染色显示,空白对照组大鼠心肌未见或可见极少量凋亡细胞;单纯烧伤组大鼠伤后2h部分心肌细胞发生凋亡,伤后12h凋亡明显;烧伤+CY组大鼠伤后各时相点凋TL=心肌细胞数量均少于单纯烧伤组。单纯烧伤组大鼠伤后12hAI达峰值[(17.03±2.56)%],伤后6hMPO含量达峰值[(108.2±13.7)μg/g]。烧伤+CY组大鼠AI、MPO含量均于伤后6h达峰值,分别为(5.33±0.58)%、(79.0±11.4)μg/g。伤后2~24h烧伤+CY组大鼠心肌组织中AI、MPO含量均明显低于单纯烧伤组(t值分别为2.381~3.465、1.998~2.583,P值均小于0.05)。结论低剂量CY能显著稳定心肌细胞结构,减少心肌细胞凋亡,抑制严重烧伤大鼠心肌组织中MPO的释放,具有明显的心肌保护作用。
烧伤创面携带Panton-Valentine杀白细胞素基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流行情况及基因分型
张传领, 秦瑞雨, 倪克明, 楚旭, 沈利蒙, 董华丽, 毛剑锋, 郭远瑜
2013, 29(5): 473-476.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3.05.018
摘要:
目的调查临床分离自烧伤创面携带Panton—Valentine杀白细胞素(PVL)基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流行状况及基因分型。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2年10月笔者单位从676例烧伤门诊及住院患者的创面分泌物标本中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163株,按患者年龄分为4组:儿童组(小于15岁)共63株,青年组(大于或等于15岁且小于31岁)共45株,中年组(大于或等于31岁且小于61岁)共44株,老年组(大于或等于61岁)共11株。经鉴定后确定其感染类型。采用头孢西丁纸片法筛选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苯唑西林等11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PCR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PVL毒力基因,多重PCR对PVL阳性MRSA菌株进行葡萄球菌染色体mee(SCCmec)分型,PCR对PVL阳性MRSA菌株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采用WHONET5.4软件分析菌株相关数据,并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两两比较行χ2检验。结果16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医院获得性感染菌株89株,社区获得性感染菌株74株;PVL阳性35株,阳性率21.5%(35/163);38株为MRSA;MRSA和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中PVL携带率分别为36.8%(14/38)和16.8%(21/125),与MSSA相比,MRSA的PVL携带率更高(χ2=6.942,P〈0.05)。各年龄组金黄色葡萄球菌PVL携带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为0~0.067,P值均大于0.05)。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显示,16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95.1%(155/163)、65.6%(107/163)、33.1%(54/163),对大部分抗菌药物耐药性均较低(〈26.0%),未检测到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耐药菌株。PVL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与PVL阴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相比,除苯唑西林外(P〈0.01),2者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14株PVL阳性MRSA中,SCCmeeⅢA型8株,SCCmeeⅡ型3株,SCCmecⅣ型1株,未分型2株,未检测到SCCmecI型MRSA。14株PVL阳性MRSA菌株MLST分型结果显示,共有3种序列分型(sT),包括11株ST239、2株ST5和1株ST59。结论PVL阳性MRSA菌株在烧伤创面感染中有一定程度的流行,其遗传学特征以ST239-SCCmecmA为主;PVL阳性MRSA较易暴发流行,应加强对该类菌株的监测。
重庆某医院1764例7岁及以下烫伤住院患儿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
白冰, 宋华培, 张玉龙, 林辉, 熊鸿燕, 吴军, 李晓鲁, 彭毅志
2013, 29(5): 477-479.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3.05.019
摘要:
目的了解川渝地区7岁及以下烫伤住院患儿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为该年龄段儿童烫伤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整理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全军烧伤研究所(简称研究所)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烧伤住院患者中川渝地区7岁及以下烫伤住院患儿的相关病历资料,统计患儿致伤原因。将患儿分为4个年龄段:小于或等于1岁,大于l岁且小于或等于3岁,大于3岁且小于或等于5岁,大于5岁且小于或等于7岁,统计其城乡分布情况、性别构成及年龄分布、致伤面积及部位。对数据进行一。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3年中,研究所共收治住院烧伤患者4606例,其中川渝地区7岁及以下烫伤住院患儿1764例,占38.30%。本组患儿中,53.80%(949/1764)由洗澡操作不当所致;46.20%(815/1764)是非洗澡相关因素致伤,其中饮食相关烫伤患儿所占比例较大为44.33%(782/1764)。本组患儿中46.71%(824/1764)来自城市,53.29%(940/1764)来自农村,各年龄段患儿城乡分布构成比无明显差异(χ2=3.016,P〉0.05)。本组患儿年龄为(2.2±1.8)岁。大于l岁且小于或等于3岁患儿最多占55.84%(985/1764),大于3岁且小于或等于5岁和大于5岁且小于或等于7岁患儿其次,小于或等于1岁患儿最少,各年龄段患儿数量有明显差异(χ2=1524.753,P〈0.01)。各年龄段患儿性别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674,P〉0.05)。本组患儿创面面积为(20±6)%TBSA。4个年龄段患儿的创面面积从大到小依次为大于1岁且小于或等于3岁患儿的(25±6)%TBSA,大于5岁且小于或等于7岁患儿的(22±6)%TBSA,大于3岁且小于或等于5岁患儿的(20±5)%TBSA,小于或等于1岁患儿的(16±5)%TBSA,总体差异明显(F=10.628,P〈0.01)。4个年龄段患儿中,小于或等于1岁患儿下肢受累最多;其余年龄段患儿主要为躯干受累,上肢、下肢所占比例相当,会阴部较少累及。结论川渝地区城乡儿童烫伤发生率相近,多见于进入幼儿园前期,多因洗澡或餐饮不当致伤,可累及全身各个部位。应加强对3岁及以下未人幼儿园儿童监护人的安全教育。
微小RNA21和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在人增生性瘢痕中的表达
胡洋红, 刘德伍, 胡杨柳, 彭燕, 郭光华, 刘德明
2013, 29(5): 479-481.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3.05.020
摘要:
目的观察微小RNA21基因及其靶蛋白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在人增生性瘢痕中的表达,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取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8例烧伤整形患者增生性瘢痕及其邻近的正常皮肤组织,提取总RNA,采用实时定量RT—PCR技术检测2种组织标本中微小RNA21基因表达量;蛋白质印迹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2种组织标本中PDCD4胥白表达。对数据行配对t检验及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增生性瘢痕组织中微小RNA21基因表达明显上调(t=2.50,P=0.04),其表达量是正常皮肤组织的5.51倍。增生性瘢痕组织中PDCD4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为0.28±0.06,明显低于正常皮肤组织(0.71±0.05,t=15.57,P〈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与正常皮肤组织比较,增生性瘢痕组织中PDCD4蛋白表达下降。增生性瘢痕组织中微小RNA21基因表达量与PDCD4蛋白表达量呈负相关(r=-0.945,P〈0.01)。结论微小RNA21基因勺PDCD4蛋白在增生性瘢痕中异常表达,可能与增生性瘢痕的形成有关。
经验交流
人工真皮修复趾甲皮瓣供区创面五例
侯桥, 曾林如, 陈城, 任国华, 许良, 李青, 潘佳飞
2013, 29(5): 482-483.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3.05.021
摘要:
手部的组织结构与足部较为接近,手指缺损后常向足趾取材进行修复以恢复功能及外形,但足部组织瓣切取术后供区创面常遗留骨和(或)肌腱外露,直接植皮不易成活,常行截趾术或皮瓣修复术,修复代价高。2010年10月-2012年8月,笔者单位采用游离趾甲皮瓣修复5例患者手指热压伤坏死缺损,供区创面采用人l丁真皮覆盖,均取得了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筋膜瓣结合游离皮片修复严重烧伤后骨外露10例
张方, 王良喜, 潘晓峰, 刘坤, 孙勇
2013, 29(5): 483-485.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3.05.022
摘要:
关节或组织菲薄部位严重烧伤后常引起骨与肌腱的外露,导致组织坏死,创面周围已无正常上皮组织,无法常规行植皮术或瓣转移术,
分区分层负压封闭引流修复晚期复杂性创面九例
梁延军, 段勇, 刘跃刚, 薛铁锁, 张章
2013, 29(5): 485-487.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3.05.023
摘要:
复杂性皮肤软组织损伤并不少见,且常合并有肌肉、血管、骨与关节等深部组织损伤。若由于种种原因延误早期处理的机会或早期处理失败,
病例报告
烧伤并发重度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一例
武艳军, 张家平, 吴军
2013, 29(5): 488-488.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3.05.024
摘要:
患儿女,14岁,天然气火焰烧伤后38d伴发热7d转入院。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尚可,体温39.4qc,脉搏127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15/66mmHg(1mmHg=0.133kPa)。残余创面约7%TBSA,以双上肢为主,为肉芽创面,有较多脓性分泌物。
一例重度烧伤合并席汉综合征的整体护理
倪晓燕, 张寅, 陈雅琴
2013, 29(5): 489-490.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3.05.025
摘要:
患者女,56岁,于2012年1月7日,因房屋不明原因失火导致全身多处烧伤,在当地医院行气管切开+清创包扎。伤后4h转入我院,检查示创面位于头面部、躯干、双手、双下肢,表皮剥脱,面部、双手及双下肢基底苍白为主,部分焦黄,疼痛迟钝;其余创面基底红白相间为主。咽喉镜检查见咽部有少量烟灰。人院诊断:(1)头面部、躯干、双手、双下肢烧伤,总面积41%,其中Ⅱ度15%、Ⅲ度26%TBSA。
学术信息
2013年第十届全国烧伤救治专题研讨会纪要
郭毅斌, 郑庆亦, 王旭
2013, 29(5): 492-494.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3.05.027
摘要:
初夏的芗城,风轻云淡,花果飘香。南《中华烧伤杂志》编辑委员会和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简称“烧伤分会”)主办的第十届全国烧伤救治专题研讨会,于2013年6月20-24日在福建省漳州市成功召开。来自全同的近400名学者齐聚一堂,围绕“烧伤感染防治”主题结合院士论坛以及学术辩论会展开广泛的交流互动,旨在通过学术探讨和争鸣,进一步促进烧伤医学的发展。
海外发表论文选读
变性真皮与正常皮肤中微小RNA的差异表达研究
梁鹏飞, 吕春柳, 张丕红, 张明华, 谢庭鸿, 任利成, 曾纪章, 周捷, 刘雄, 蒋碧梅, 黄晓元
2013, 29(5): 495-496.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3.05.028
摘要:
变性真皮是指在深度烧伤创面上发生了组织细胞新陈代谢障碍、细胞功能降低,但局部环境改善后能恢复正常形态和功能的部分真皮。保留变性真皮结合大张自体皮移植修复深度烧伤创面可以减少瘢痕挛缩,获得较好的外观和功能。然而,变性真皮转归过程中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及结构重塑机制有待阐明。
产品信息
海肤康人工皮膜
2013, 29(5): 496-496.
摘要:
海肤康人工皮膜是以甲壳胺为主要原料制成的烧伤创面覆盖材料。透气、透湿,结构强度高,生物相容性好。具有保护创面、促进皮肤细胞增殖的作用。使用方法简单,无需更换,创面愈合后自行脱落。愈合创面平整,少留瘢痕,无过敏和排斥反应。适应证:(1)供皮区创面;
消息
《中华烧伤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2013, 29(5): 496-496.
摘要:
《中华烧伤杂志》是中国围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的全国烧伤学术界权威刊物。目前已被美国《Medline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等重要检索机构收录,在国内外医学期刊中具有较大影响。本刊读者对象为从事烧伤整形和康复的临床医护人员、与烧伤医学有关的科研人员等。主要栏目包括:号家论坛、专家述评、指南与共识、论著、疑难病例析评、综述、经验交流、病例报告、科技快讯、海外发表论文选读,每期重点号内容丰富,针对性强,涵盖创面修复、感染、脏器损害、再生医学、营养代谢、瘢痕防治、烧伤康复及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