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1年  第27卷  第4期

专家论坛
烧伤创面治疗策略
吴军, 谭江琳
2011, 27(4): 247-249.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1.04.001
摘要:
创面修复是烧伤治疗的根本问题,它贯穿于整个救治过程,是烧伤领域最富挑战性、最重要和最基础的课题之一。每年我国烧伤发生率约占总人口的0.5%~1.0%,即每年600万~1200万例,大面积烧伤的致残率达48%,其中青壮年致残率约为78.1%。
创口治疗技术平台的建设及运作
胡大海, 周琴, 韩军涛
2011, 27(4): 250-252.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1.04.002
摘要:
社会经济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日常生活,也使疾病谱发生了明显改变。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逐年增多,交通伤、工伤等意外伤害明显增加,与此相对应的,是临床各类伤口特别是复杂、难治性创面逐年递增。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考虑创面治疗中心的建设与运作。
专家述评
负压技术用于伤口治疗的现状
周业平
2011, 27(4): 253-254.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1.04.003
摘要:
近十几年来,负压技术在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共同推动下得到迅速发展,虽然对烧(创)伤等急慢性伤口的治疗具有积极作用,但在临床应用中也表现出一些不足。为进一步了解并更好地开展相关治疗工作,本文对这项技术作一简要回顾与展望。
创面修复
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小鼠创面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效果及机制
刘洋, 胡大海, 董茂龙, 王耘川, 刘佳琦, 白丽, 白晓智
2011, 27(4): 255-259.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1.04.004
摘要:
目的观察VSD对感染创面中铜绿似单胞菌生长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选取健康成年雄性C57 BL/6小鼠4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0只。无菌条件下切除各小鼠背部1cm×1cm的全层皮肤,将细菌荧光素酶目的基因luxCDABE标记的野生型铡绿假单胞菌菌株PA01-lux涂抹于创面,包扎创而24h,制成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小鼠模型,治疗组小鼠创向行VSD治疗(负压为-16.625kPa),对照组创面常规换药。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24h时,刚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检测2组小鼠创面PAOI-lux荧光强度,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仪检测创面血流链,以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创缘组织IL-1β、血管内皮生长岗子(VEGF)的mRNA表达水平。观察治疗24h时2组小鼠创缘组织病理学特点。对实验数据行t检验。结果(1)治疗前,治疗纰小鼠创面PAOI-lux荧光强度与对照组相近(t=0.03,P=0.98);治疗24h时,治疗绀的荧光强度为(2.69±0.75)光子·秒-1·厘米·单位角度。(photons·s-1·m-2·sr-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18±0.96)Dhotons.s-1·cm-2·sr-1 t=3.54,P=0.02。(2)治疗前,治疗组小鼠创面血流董与对照组相似(t=0.50,P=0.64);治疗24h时,治疗组创面血流量为(96±9)灌注单位,明娃高于对照组的(70±11)灌注单位,t=3.13,P=0.04。(3)治疗前,2组小鼠创缘皮肤组织中IL-1β、VEGFmRNA表达水平接近(t=0.19,P=0.86;t=0.07,P=0.95);治疗24h时,治疗组IL-1β、VEGF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4.72±0.37、2.68±0.39,均明显高于对照绀的2.24±0.50、1.22±0.13,t值分别为6.90、6.12,P值均为0.00。(4)治疗24h时,治疗组创缘皮肤组织内炎性细胞浸涧数量较对照绀增加约77%。结论与常规换药相比,VSD治疗在小鼠全层皮肤缺损早期即能明显降低创面铜绿假单胞菌含量。其机制叮能与增加创面局部血流量、提高创面组织炎性细胞数龟、促进IL-1β和VEGF的tuRNA表达有关。
聚乳酸-羟基乙酸编织网/胶原-壳聚糖多孔支架促血管化研究
王新刚, 韩春茂, 有传刚, 郑玉蓉, 李齐寅, 张莉萍
2011, 27(4): 260-264.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1.04.005
摘要:
目的观察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编织网/胶原-壳聚糖多孔支架(PCCS)对血管化的影响,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1)采用冷冻-冻干法制备PCCS和胶原-壳聚糖支架(CCS),对比观察PCCS、PLGA编织网及CCS的微观形态及吸水能力。(2)取PCCS与CCS样本,分别植入24只SD大鼠脊柱两侧皮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成3批,于术后1、2、4周分批处死大鼠,采集埋植部位皮肤标本,行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采用实时定最RT—PCR检测其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mRNA表达水平。对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1)PLGA编织网与胶原-壳聚糖海绵紧密结合,形成的PCCS具有与CCS相类似的三维多孔结构。(2)PCCS的吸水率为(506±15)%,显著高于PLGA编织网的(195±15)%,明显低于CCS的(627±21)%,t值分别为11.9、3.8.P〈0.05或P〈0.001。(3)CCS4周左右完成支架全层的组织长人,PCCS仅用2周完成这一过程且形成的新生胶原更加丰富、分布均匀。(4)随着埋植时间的延长,2种支架的血管逐渐由支架剧围向支架内部长人。术后1、2、4周,PCCS中血管计数依次为(10.7±3.2)、(18.6±2.1)、(30.3±4.5)条/mm2,明昆高于CCS的(5.4±0.9)、(10.8±4.2)、(23.6±1.7)条/mm2,t值分别为4.6、4.4和4.5,P值均小于0.01。(5)术后各时相点PCCS中α-SMA与VEGF的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CCS(t值分别为1.26、1.63、2.17与5.52、2.07、1.78,P值均小于0.01)。结论PCCS能够快速诱导血管长入并促进血管成熟,其中支架的机械支撑作用与三维多孔结构具有重要协同作用。
体外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汗腺细胞分化及其信号通路研究
杨建民, 郝文杰, 梁玉儒, 王更银, 李俊峡
2011, 27(4): 265-268.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1.04.006
摘要:
目的观察人脐带问充质干细胞(UCMSC)向汗腺细胞(SGC)分化的能力以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信号通路在分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1)体外分离培养UCMSC和SGC,通过检测CD14、CD29、CD34、CD44、CD45、CD105、细胞角蛋白7(CK7)、CK19、癌胚抗原(CEA)表达情况鉴定UCMSC,检测CK19、CEA表达情况鉴定SGC。(2)制作热损伤SGC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铺于Transwell培养板下层的UCMSC分为4组,均用汗腺培养液培养:对照组,培养液中不添加刺激因素;热损伤组,将热损伤SGC(每孔1×10^4个)接种于Transwell培养板小室与UCMSC间接共培养;热损伤+EGF组.在热损伤组处理条件基础上,培养液中添加50ng/mLEGF;热损伤+PD98059组,在热损伤组处理条件基础上,培养液中添加10nmol/mL ERK信号通路特异性抑制剂PD98059。1周后,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UCMSC中CK7、CK19表达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K19、CEA表达情况并计算CEA表达牢,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磷酸化ERK(pERK)表达水平。对数据行多组间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1)UCMSC高表达CD29、CD44、CD105,少揎表达或不表达CD14、CD34、CD45、CK7、CK19、CEA;SGC中CEA和CK19均呈阳性表达,证实获得的2种细胞均为纯化细胞。(2)诱导培养1周后,热损伤组与热损伤+EGF组UCMSC巾CK7、CK19、CEA阳性表达率及pERK表达水平分别为(6.4±0.7)%、(5.7±0.3)%、(7.4±1.0)70、0.790±0.049与(14.3±1.0)%、(12.6±1.1)%、(17.6±2.3)%、1.200±0.03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2±1.5)%、(2.2±0.7)%、(3.3±0.7)%、0.640±0.026,F值分别为78.49、139.36、87.13、191.74,P值均小于0.01;热损伤+EGF组UCMSC各指标水平照著高于热损伤组(F值为50.14~145.47,P值均小于0.01);热损伤+PD98059组与对照组UCMSC各指标水平相近(F值为0、00~0.13,P值均大于0.05)。结论UCMSC在热损伤SGC的微环境巾能够分化为SGC,ERK通路参与了UCMSC向汗腺细胞分化的过程。
聚乙烯醇/壳聚糖复合纳米纤维支架构建及降解行为研究
牛震海, 金正花, 吴巍巍, 关宏宇, 石凯, 赵景春, 刘继强, 于家傲
2011, 27(4): 269-273.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1.04.007
摘要:
目的制备能够模拟皮肤ECM生理结构的聚乙烯醇(PVA)/壳聚糖复合纳米纤维支架,并研究其体内外降解行为。方法(1)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分别构建PVA纳米纤维支架和PVA/壳聚糖复合纳米纤维支架,采用戊二醛蒸气法对2种支架样本分别进行交联,于扫描电镜下观察2种支架的形貌。(2)体外降解实验:分别裁取2种支架样本(2cm×2cm)置于PBS中,37.0℃水浴温育3、7、14d墩出,干燥,真空条件下喷金后于扫描电镜下观察支架形貌变化。(3)体内降解实验:将48只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其一为PVA组,大鼠脊柱两侧对称区域(4处)皮下埋植PVA纳米纤维支架;另一为PVA/壳聚糖组,大鼠脊柱两侧对称区域(4处)皮下埋植PVA/壳聚糖复合纳米纤维支架。每组24只大鼠。术后3、7、14、28d,分别取各组6只大鼠埋植样本,HE染色行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1)交联后PVA纳米纤维支架和PVA/壳聚糖复合纳米纤维支架的纤维表面光滑,纤维直径分布均匀(200~300nm),具有较高的孔隙率。(2)体外降解实验结果显示:温育3、7、14d,PVA纳米纤维支架的纤维分别呈现溶胀、溶解、融合的形貌变化;而PVA/壳聚糖复合纳米纤维支架的纤维则分别呈现溶胀、溶解断裂、消失的形貌变化。(3)体内降解实验结果显示:术后3、7、14、28d,2组纤维支架结构均分别呈现松散、边界不清、大部分被降解及最终消失的形貌学变化。结论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可成功制备PVA/壳聚糖复合纳米纤维支架,交联后的该支架具有与组织雨构相适宦的降解行为。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手部热压伤疗效评价
赵耀华, 魏莹, 邓海涛, 徐丽红, 夏成德, 黄伟琪, 苏卫国
2011, 27(4): 274-276.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1.04.008
摘要:
手部热压伤是热力和机械力共同作用于组织的复合性损伤,治疗中常采用腹部带蒂皮瓣,虽实用但疗程偏长且须多次手术。笔者试用VSD技术治疗手部Ⅳ度热压伤创面,实践证明有一定适应证,简单有效,易于被患者接受。
颈肩峰扩张皮瓣修复颈部瘢痕挛缩
胡春梅, 李养群, 唐勇, 杨喆, 赵穆欣, 陈文, 陈威威, 刘媛媛, 马宁
2011, 27(4): 277-278.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1.04.009
摘要:
目前修复颈部瘢痕及瘢痕挛缩的方法很多。皮肤色泽及质地的近似性及供区继发畸形的严重程度,仍是选择移植组织最困难的问题。2008--2010年,笔者单位应用颈肩峰扩张皮瓣修复颈部瘢痕挛缩8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应用生物膜修复患者小面积深Ⅱ度烧伤创面
李虹, 钟宇, 陈大夫, 罗鹏, 张定敏
2011, 27(4): 278-279.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1.04.010
摘要:
深Ⅱ度烧伤创面的处理是目前烧伤治疗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临床上面部、颈部、胸部、双手等部位烧伤后,若处理不当常导致瘢痕增生或瘢痕挛缩,出现功能障碍。过去观点认为,应尽可能为创面提供一个干燥环境,减少感染机会,以利于创面愈合。但近年研究表明,在湿润环境中创面愈合速度明显加快。
胸部双叶皮瓣修复颈部严重瘢痕挛缩21例
陶宏军, 刘华, 汪洋
2011, 27(4): 280-281.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1.04.011
摘要:
颈部瘢痕挛缩严重影响患者外貌及功能,同时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和精神压力;在修复颈部瘢痕时往往会造成新的继发性创伤,使供区形成瘢痕或形态功能遭到一定程度破坏。因此在探讨颈部瘢痕最佳修复方式的同时,尽量避免或减少对供区形态功能的影响同样重要。2003—2010年,笔者应用胸部双叶皮瓣治疗颈部严重瘢痕挛缩患者21例,现报告如下。
治疗多发难治性压疮12例
梁尊鸿, 潘云川, 徐家钦, 王君
2011, 27(4): 281-282.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1.04.012
摘要:
1 临床资料; 2005年1月-2010年12月,笔者单位救治12例多发难治性压疮患者,其中男10例、女2例,年龄22~56岁。患者中外伤性截瘫9例、脑血管意外后遗症2例、脊髓肿瘤术后1例,其中合并低蛋白血症9例、贫血7例、发热4例。致伤部位:骶部并双坐骨结节压疮3例,骶部并单侧坐骨结节压疮3例,骶部并单股骨大粗隆压疮2例,骶部并双股骨大粗隆压疮2例,骶部并双髂前上棘、双侧足踝部压疮2例;其中Ⅲ度压疮19处、Ⅳ度压疮14处。压疮形成时间为7个月~18年。
游离第2足趾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12例
赵风景, 张兴群, 姚建民, 马亮, 张龙春, 陈莹, 杨伟渊
2011, 27(4): 283-284.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1.04.013
摘要:
1临床资料; 2008年1月-2010年2月,笔者单位共收治手指软组织缺损患者12例,其中男10例、女2例,年龄19~45岁,平均28.3岁。致伤原因:碾轧伤7例、电锯伤2例、撕脱伤2例、热脒伤1例。、累及手指:示指3例、中指6例、环指1例、小指2例。手指缺损部位:指腹4例、指背2例、指甲1例、远节套状撕脱2例、术节局部1例、末节整体2例。缺损面积:3.75~10.00cm2、损伤深度:肌腱和(或)指骨外露。
罂粟碱在21例阴茎皮肤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林翔, 黄国宝, 张磊, 吴秋合, 周玲, 张科验
2011, 27(4): 284-285.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1.04.014
摘要:
1临床资料; 2005年1月-2010年5月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中心医院收治21例阴茎皮肤组织缺损患者,年龄13~52岁。致伤原因:火焰烧伤及热液烫伤共12例、硫酸烧伤4例、高压电烧伤3例、包皮环切致阴茎皮肤广泛坏死缺损2例。缺损面积为5cm×3cm~10cm×7cm。损伤程度:阴茎全周皮肤坏死9例、部分皮肤坏死12例,其中龟头皮肤缺损5例。烧伤创面深度为Ⅲ~Ⅳ度。创面情况:肉芽创面12例、新鲜创面9例。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应用不当二例
李宗瑜, 牟斌, 李宜姝, 苏海涛, 王成刚, 朱应来
2011, 27(4): 286-286.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1.04.015
摘要:
例1 男,25岁,2010年3月21日被10kV高压电致四肢、躯干烧伤后6h急诊入院。患者意识清晰,体温37.2℃,心率92次/min、伴有早搏,血压163/88mmHg(1mmHg=0.133kPa),呼吸22次/min、双肺呼吸音正常。双上肢、双足、右大腿前上1/3为电接触烧伤创面,左手毁损严重,左腕部为环状焦痂,多普勒超声检查示左前臂尺、桡动脉阻塞。
激光多普勒技术在烧伤创面深度及愈合时间评价中的应用进展
孙薇, 罗高兴, 吴军
2011, 27(4): 287-290.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1.04.016
摘要:
烧伤是一种常见创伤,其根本问题是创面问题。尽快重建和恢复皮肤屏障是烧伤治疗的最终目标,而创面深度是决定烧伤创面治疗措施、影响创面修复过程及结果的最主要因素。只有在准确判定烧伤创面深度后,才能有针对性地制订合理的治疗措施与方案,从而达到尽早修复创面的目的。
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丝素蛋白研究进展
胡烨婷, 王新刚, 俞晓波, 韩春茂
2011, 27(4): 291-294.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1.04.017
摘要:
组织工程支架作为ECM的人工模拟物,其设计原则之一是尽可能地模拟天然ECM的精细结构及成分。因此,支架的构建材料及制备方法的选择显得尤其重要。目前,可用于组织工程支架构建的材料主要包括人工合成的高分子聚合材料和天然来源的生物大分子蛋白。前者尽管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可控的降解速率和优良的机械性能,但往往缺乏生物模拟信号和细胞亲和性;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1及其介导的活性氧在创伤修复细胞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石有振, 方勇, 姚敏
2011, 27(4): 295-298.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1.04.018
摘要:
活性氧是一类含有未配对电子的氧原子或氧原子团,主要由超氧阴离子、过氧化氢和羟自由基等组成,具有信号转导、免疫调节和激素合成等生物学功能。活性氧被认为是细胞增殖和分化过程中信号级联反应的第二信使,参与基因表达、细胞生长和细胞凋亡等生物学效应的信号转导。
创面修复进展链接
组织血管化过程中血管生长的生物力学调节
有传刚(编译), 韩春茂(审校)
2011, 27(4): 273-273.
摘要:
现在普遍认为,创面愈合过程中的肉芽组织血管化仅通过血管芽发生。然而本研究表明,新生血管的形成可以先于血管的延伸而不依赖于血管化的扩展。利用鸡胚绒毛尿囊膜和小鼠角膜的愈合新生血管模型研究观察到,在创面收缩过程中通过激活Fb或肌成纤维细胞可以诱导组织拉力的产生,从而介导并且引导脉管系统的迁移。
面部重建的组织工程
郑玉蓉(编译), 韩春茂(审校)
2011, 27(4): 290-290.
摘要:
颅面部结构对许多生理功能包括视觉、嗅觉、听觉和进食都非常重要,同时面部特征对于个人身份、交流和社交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外伤或者疾病导致的面部损伤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寻求重建人体颅面部结构的方法十分必要。最近几年,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面部重建已成现实,但该技术因缺乏组织捐献和需要长期摄人免疫抑制药物以防止移植物排斥而受限。
真皮模板中共培养角质形成细胞和脂肪前体细胞构造复层皮肤替代物
胡行(编译), 韩春茂(审校)
2011, 27(4): 290-290.
摘要:
严重的深度烧伤患者在切除焦痂至肌筋膜后会遗留皮肤和皮下组织不可逆转的缺损,这类患者将受益于表皮、真皮及皮下组织的组织工程替代物产品。本研究的目的是体外观察KC和脂肪前体细胞在牛胶原.弹力纤维基质(Matriderm)中的同时生长情况,以待获得复层皮肤替代物。
以聚合物为基础的微粒在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中的应用
郑玉蓉(编译), 韩春茂(审校)
2011, 27(4): 290-290.
摘要:
组织工程学中各种类型、多种形状的生物材料已被应用为细胞的临时支架,制药工业中用于输送药物的粒子加工技术也同样被用于组织工程及再生医学中微粒的开发。组织工程学微粒可作为呈递可溶性物质的基质,用于填充多孔支架或直接注射以达到避免复杂手术而原位形成组织工程支架的目的;
多孔胶原复合透明质酸低聚糖支架体内促血管化效应研究
李齐寅(编译), 韩春茂(审校)
2011, 27(4): 298-298.
摘要:
组织工程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解决组织缺损的方法,关键问题是如何保证组织工程移植物在移植后能很好成活。理想的组织工程支架需要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更为重要的是需要与内皮细胞相互作用促进新生血管生成。本研究制作了3种不同的支架:胶原/低分子量透明质酸(HA,相对分子质量6.5×10^3)支架、胶原/高分子量HA(相对分子质量220×10^3)支架、单纯胶原支架,测定胶原/HA支架的吸水率、孔径大小和HA含量。
脂肪干细胞在三维支架上呈现促血管形成表型
李齐寅(编译), 韩春茂(审校)
2011, 27(4): 298-298.
摘要:
缺血性心脏病是世界范围内的主要致死因素。最近研究表明,脂肪干细胞(ASC)因其可以沿着心血管分化和具有促血管形成表型,可以作为心血管组织工程的潜在资源。为了更好地了解ASC的生物学特性,笔者使用新型三维培养装置,其ASC和b.END-3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和血管形成效果较二维培养技术有显著提高。
产品信息
磺胺嘧啶银乳膏及聚乙烯醇凝胶
2011, 27(4): 294-294.
摘要:
新乡市华信药业有限公司始建于2000年9月,致力于创面外用药和医用高分子材料的研发,主要产品有:磺胺嘧啶银乳膏、凯新银锌霜、银锌霜抗菌巾。原料药:磺胺嘧啶铈(发明专利)、磺胺嘧啶银、磺胺嘧啶锌、凯新银锌粉等。公司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坚持“产、学、研、用”四结合的科研方针,先后与20多所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横向协作关系,聘请20多名专家作技术顾问,为企业技术进步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海肤康人工皮膜
2011, 27(4): 311-311.
摘要:
海肤康人工皮膜是以甲壳胺为主要原料制成的烧伤创面覆盖材料。透气、透湿,结构强度高,生物相容性好。具有保护创面、促进皮肤细胞增殖的作用。使用方法简单,不需更换,创面愈合后自行脱落。愈合创面平整,少留瘢痕,无过敏和排斥反应。适应证:(1)供皮区创面;(2)浅Ⅱ度烧伤创面;(3)深Ⅱ度脱痂或削痂创面;(4)网状植皮和小皮片(或条状)植皮创面;
疑难病例析评
小儿烧伤后川崎病的诊治
冯杰, 李伟人, 王伟
2011, 27(4): 299-301.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1.04.019
摘要:
1病历摘要; 患儿男,5岁,因左小腿热油烫伤后8d、发热伴皮疹6d、腹胀5d入治于贵州省人民医院儿科,最高体温达40℃。患儿伤后无咳嗽、咳痰、抽搐、昏迷、关节疼痛、呕吐、腹泻等症状。入院前曾使用青霉素及头孢类抗生素治疗6d,发热仍持续,腹胀加重,皮疹稍减轻。个人史、既往史及家族史无特殊。
短篇论著
烧伤患者心理状态快速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
祝红娟, 王淑君
2011, 27(4): 302-303.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1.04.020
摘要:
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变化,心理护理越来越受到关注,心理状态在患者治疗和康复中的重要性已获得普遍认同。国外已有专门针对烧伤患者的心理健康测评量表,但大都条目繁多,如烧伤特定健康量表(burn specific health scale,BSHS)共有369个条目,需要患者主动配合,但不同患者在文化程度等方面存在差异,不能完全照搬应用。
两种抗生素联用对烧伤并发铜绿假单胞菌菌血症大鼠血液内毒素及γ干扰素水平的影响
王顺宾, 陈晓东, 江琼, 吴英钦, 吴伯瑜
2011, 27(4): 304-305.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1.04.021
摘要:
体外实验表明,与使用单一抗生素比较,多种抗生素联合应用后细菌释放的内毒素量更少。本研究拟观察2种抗生素联合应用对细菌内毒素及γ干扰素释放水平的影响,旨在为临床抗生素的使用提供新思路。
心理护理二联法对烧伤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的干预效果
王红霞, 鲁秀远, 宋应红, 章海春, 程晨, 王阳, 刘柳
2011, 27(4): 305-306.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1.04.022
摘要:
烧伤作为一种突发性伤害,引起机体一系列应激反应。患者烧伤后的痛苦体验、瘢痕的痒痛及其引起的睡眠和功能障碍、治疗所需支付的费用、回归社会所面临的各种问题等,均可导致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因此,完整的烧伤治疗过程除创面修复和功能康复治疗外,必须包括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康复治疗。目前关于烧伤后有效心理干预措施尚在探讨之中,笔者在多年心理护理实践的基础上,对烧伤患者心理干预方法进行摸索,现介绍如下。
植皮家兔经微针阵列给药技术给予神经生长因子透皮效果观察
陈海滨, 吴志宏, 张立超
2011, 27(4): 307-309.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1.04.023
摘要:
自体大张皮片移植是临床上修复皮肤缺损的重要手段,但植皮区遗留的感觉障碍不仅影响功能,还易导致二次损伤。临床研究表明,植皮区注射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NGF)可促进该区域感觉神经末梢再生,使移植皮片的感觉较早恢复。但皮下注射法存在操作繁琐、需要多点注射以及组织中NGF分布不均等问题。
学术信息
第一届中欧创面修复学术会议成功召开
谢挺
2011, 27(4): 309-309.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1.04.024
摘要:
由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组织修复专业学组、欧洲创面技术学会共同主办,上海市烧伤研究所、国家干细胞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等协办,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承办的第一届中欧创面修复学术会议于2011年4月9—11日在上海成功召开。来自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丹麦、美国、印度、日本、新加坡、中国的逾200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
2011年第八届全国烧伤救治专题研讨会成功召开
莫愚, 罗勤, 王旭
2011, 27(4): 313-313.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1.04.027
摘要:
2011年6月10—14日,由《中华烧伤杂志》编辑委员会与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以下简称“烧伤分会”)共同主办,太钢总医院(山西省烧伤救治中心)承办的第八届全国烧伤救治专题研讨会在太原市顺利召开。太钢总医院副院长兼山西省烧伤救治中心主任雷晋教授主持开幕式,太钢集团总公司侯进平副总经理代表承办单位致欢迎辞,杂志总编辑、烧伤分会主任委员黄跃生教授致开幕词,杂志总顾问、年逾九十的盛志勇院士发表讲话。
务实高效,群策群力,开创杂志工作新局面:2011年《中华烧伤杂志》工作会议纪实
罗勤, 莫愚, 王旭
2011, 27(4): 314-314.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1.04.028
摘要:
2011年6月11日,《中华烧伤杂志》工作会在太原市顺利召开,杂志第三届编委会成员包括顾问、编委、通讯编委、特约通讯员共120余人参会,编辑部王旭主任主持会议。
经验交流
高压气体火焰烧伤42例
张明珠, 董运凤, 张莹, 齐长春, 常利民, 李兴华, 王建华, 历虎
2011, 27(4): 310-311.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1.04.025
摘要:
高压乙炔或丙烷等(以下统称高压气体)的火焰具有高温、高压、冲击力强的特点,所致烧伤不同于普通火焰伤,严重者可造成多层组织间隙气肿、异物存留以及组织受损,成为一种复合损伤。1990年7月-2010年7月,唐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医院烧伤科收治高压气体火焰烧伤患者42例,现将诊治情况总结如下。
技术与方法
网状皮制作技术的改进
张军, 王凌峰, 侯智慧, 蔡金东, 闫增强
2011, 27(4): 312-312.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1.04.026
摘要:
轧皮机配合MeshgraftⅡ载片[捷迈(上海)医疗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载片”]制作的网状皮网格均匀、比例准确,与创面组织贴附良好,成活率高。其不足为使用同一块载片轧制第2块皮片时,网状皮网眼将成倍增大,不利于术后皮片扩展。笔者在多次手术实践中摸索出一种方法,可增加载片的使用次数,现作一介绍。
讲座
葡萄球菌感染与治疗策略
杨帆
2011, 27(4): 315-318.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1.04.029
摘要:
葡萄球菌是临床常见病原菌,可引起皮肤软组织、血液、心内膜、肺部、骨髓等各类感染。近年来,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MRS)的广泛传播给治疗带来严峻挑战,而利奈唑胺、达托霉素、替加环素和特拉万星等药物的上市,给临床医师带来更多选择。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于2011年1月首次发布了基于大量循证医学证据制订的MRS感染治疗指南,推荐治疗方案并对抗革兰阳性菌药物进行评价。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在此对葡萄球菌相关问题及治疗策略作一概述。
综述
超声心动图在烧伤患者血流动力学监测中的应用进展
崔艳华, 张全斌, 高瑞锋
2011, 27(4): 319-321.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1.04.030
摘要:
严重烧伤后受心脏结构和功能、血容量及血管张力的改变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血流动力学会发生变化。传统临床指标如尿量、生命体征及实验室检查难以及时准确地反映机体缺血缺氧的真实情况。脉搏轮廓心排血量、胸阻抗以及CO2部分重吸收等监测也不能全面反映心功能状态和血流动力学改变。
科研设计与论文写作
浅谈如何开展烧伤临床科研工作
郇京宁
2011, 27(4): 322-325.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1.04.031
摘要:
本刊是国内烧伤专业惟一权威性学术期刊,长期以来承蒙广大作者、读者厚爱,收稿率逐年上升。但从投稿情况来看,临床论文数量虽有逐年增多趋势,质量却不尽如人意,作者通常是收集了好的素材,有了好的研究切入点,却不知如何设计实施、总结撰写,令人惋惜。为拓宽学术交流范围,产生更多临床高质量论文,本刊编辑部特别在第八届全国烧伤救治专题研讨会上增设“临床科研设计”与“临床医学论文写作”发言环节,邀请几位颇有心得的教授,分别从审稿专家以及高中稿率作者的角度,与大家分享他们的经验体会,参会代表反响热烈。杂志特从本期起开设专栏,陆续刊出相关优秀稿件,以飨读者。
伤口处理专栏
创面与瘢痕治疗病房介绍
刘志飞, 乔群
2011, 27(4): 326-326.
摘要:
北京协和医院与瑞典墨尼克医疗用品有限公司在整形外科合作建立的“创面与瘢痕治疗病房”于2010年秋在北京挂牌,瑞典驻中国大使罗睿德先生和北京协和医院院长赵玉沛教授携手为病房揭牌。整形外科始建于1952年,历经近60年的发展,已逐渐成为技术领先、学科齐全、集医教研于一体的全国整形外科疑难重症诊治中心,治疗范围涵盖整形再造外科及整形美容外科的所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