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7年  第33卷  第6期

纪念黎鳌院士诞辰100周年
黎鳌院士倡导的临床-科研-临床之路引领了我国烧伤医学发展
黄跃生
2017, 33(6): 321-323.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7.06.001
摘要:
黎鳌精神永放光芒
罗高兴
2017, 33(6): 324-325.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7.06.002
摘要:
忆黎老
程天民
2017, 33(6): 326-326.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7.06.003
摘要:
怀念黎鳌院士
王正国
2017, 33(6): 327-327.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7.06.004
摘要:
追忆黎鳌教授的家国情怀
夏照帆, 罗鹏飞
2017, 33(6): 328-328.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7.06.005
摘要:
百年明镜照丹心 春风化雨润无声
付小兵
2017, 33(6): 329-330.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7.06.006
摘要:
我体会的黎鳌精神
肖光夏
2017, 33(6): 331-332.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7.06.007
摘要:
赶超国际烧伤医学的开拓引领者
汪仕良
2017, 33(6): 333-334.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7.06.008
摘要:
深切缅怀前辈黎鳌院士
孙永华
2017, 33(6): 335-336.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7.06.009
摘要:
深切缅怀黎鳌院士
彭毅志
2017, 33(6): 337-338.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7.06.010
摘要:
纪念黎鳌院士诞辰100周年文章节选
本刊编辑部
2017, 33(6): 339-343.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7.06.011
摘要:
论著
活化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对大鼠严重烧伤早期肾损害的影响
白晓智, 何亭, 刘洋, 张伟, 韩夫, 杨晨, 蔡维霞, 贾艳慧, 石继红, 韩军涛, 苏琳琳, 胡大海
2017, 33(6): 344-348.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7.06.012
摘要:
目的 探讨行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活化对大鼠严重烧伤早期肾损害的影响。 方法 取30只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伤组、单纯烧伤组、SIRT1激动剂组,每组10只。单纯烧伤组和SIRT1激动剂组大鼠背部造成30%TBSA Ⅲ度烫伤(下称烧伤),伤后即刻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终质量浓度为1 mg/mL白藜芦醇溶液50 mL/kg;假伤组大鼠致假伤,伤后即刻腹腔注射生理盐水50 mL/kg。伤后24 h收集3组大鼠肾脏组织及腹主动脉血,HE染色观察肾脏组织形态,ELISA法检测血清肌酐、尿素氮含量,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肾脏组织中SIRT1、Bax、Bcl-2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肾脏组织中TNF-α、IL-1β、IL-10的mRNA表达。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LSD-t检验。 结果 (1)假伤组大鼠肾小管、肾小球结构完整;单纯烧伤组大鼠肾小管内管型形成,小管结构不清,肾小球固缩;SIRT1激动剂组大鼠肾小管结构较为完整,肾小球固缩程度较单纯烧伤组轻且固缩的肾小球数量较少。(2)单纯烧伤组大鼠血清肌酐、尿素氮含量分别为(67±14)μmol/L、(22.0±4.4)mmol/L,显著高于假伤组的(28±7)μmol/L、(5.5±1.2)mmol/L(t值分别为6.07、11.53,P值均小于0.01)。SIRT1激动剂组大鼠血清肌酐、尿素氮含量分别为(39±9)μmol/L、(14.1±1.7)mmol/L,显著低于单纯烧伤组(t值分别为4.09、4.17,P值均小于0.01)。(3)单纯烧伤组大鼠肾脏组织中SIRT1、Bcl-2蛋白表达量显著低于假伤组(t值分别为16.32、19.58,P值均小于0.01),Bax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假伤组(t=5.98,P<0.01)。SIRT1激动剂组大鼠肾脏组织中SIRT1、Bcl-2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单纯烧伤组(t值分别为6.94、5.37,P值均小于0.01),Bax蛋白表达量显著低于单纯烧伤组(t=3.44,P<0.01)。(4)单纯烧伤组大鼠肾脏组织中TNF-α、IL-1β、IL-10的mRNA表达量分别为17.0±4.0、2.27±0.59、2.5±0.9,显著高于假伤组的1.0、1.00、1.0(t值为3.27~8.93,P<0.05或P<0.01)。SIRT1激动剂组大鼠肾脏组织中TNF-α、IL-1β的mRNA表达量分别为6.8±1.2、1.18±0.26,显著低于单纯烧伤组(t值分别为4.59、4.32,P值均小于0.01);IL-10的mRNA表达量为5.0±1.0,显著高于单纯烧伤组(t=5.51,P<0.01)。 结论 活化SIRT1可以降低大鼠严重烧伤早期肌酐及尿素氮水平,改善肾功能;下调Bax蛋白表达,上调Bcl-2蛋白表达,减轻肾脏组织细胞凋亡;同时可抑制TNF-α和IL-1β表达,促进IL-10表达,减轻肾脏炎症反应。
钠氢交换蛋白1抑制剂对烧伤脓毒症大鼠肠道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
李文鹏, 赵高炀, 杨薛康
2017, 33(6): 349-354.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7.06.013
摘要:
目的 观察钠氢交换蛋白1(NHE1)抑制剂对烧伤脓毒症大鼠肠道损伤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可能机制。 方法 取SD大鼠9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单纯脓毒症组和NHE1抑制剂组,每组30只。单纯脓毒症组和NHE1抑制剂组大鼠背部建立20%TBSA Ⅲ度烫伤(下称烧伤)模型后,背部创面中心注射2×105 CFU/mL的铜绿假单胞菌ATCC 27853菌液50 μL。烧伤脓毒症模型建立成功后,NHE1抑制剂组大鼠迅速腹腔注射0.1 mmol/L NHE1抑制剂卡立泊来德0.4 mg/kg,单纯脓毒症组大鼠注射同体积的生理盐水。对照组大鼠除不制作烧伤创面和接种细菌外,其余操作与单纯脓毒症组大鼠相同。烧伤脓毒症大鼠在伤后12 h剖腹,于回肠远端注射0.1 mol/L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葡聚糖200 mL,30 min后左心室采血,切取回肠末端组织。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大鼠血清FITC-葡聚糖含量(样本数为10),HE染色观察肠道组织形态(样本数为10),ELISA法检测血清和肠道组织IL-6和TNF-α含量(样本数均为20),比色法检测血清和肠道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样本数均为20),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肠道组织NF-κB-p65蛋白表达及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38MAP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以及c-Jun氨基末端激酶1/2(JNK1/2)磷酸化水平(样本数为4)。对照组大鼠于相同时相点同前采集标本进行相关检测。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SNK检验。 结果 (1)单纯脓毒症组大鼠血清FITC-葡聚糖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NHE1抑制剂组大鼠血清FITC-葡聚糖含量则较单纯脓毒症组显著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单纯脓毒症组大鼠肠黏膜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黏膜溃疡以及黏膜坏死;NHE1抑制剂组大鼠肠道损伤情况较单纯脓毒症组有显著好转。(2)单纯脓毒症组大鼠血清IL-6、TNF-α、MPO含量分别为(387±42)、(164.7±10.1)ng/mL及(7.5±1.5)U/m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17)、(13.1±6.5)ng/mL和(2.3±0.7)U/mL(P值均小于0.01);NHE1抑制剂组大鼠血清IL-6、TNF-α、MPO含量分别为(176±37)、(64.9±9.3)ng/mL和(5.9±0.8)U/mL,均显著低于单纯脓毒症组(P值均小于0.01)。(3)单纯脓毒症组大鼠肠道组织IL-6、TNF-α、MPO含量分别为(190±13)、(172.8±29.7)ng/mL及(8.7±1.5)U/m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0±3)、(11.9±2.3)ng/mL和(2.9±0.3)U/mL(P值均小于0.01);NHE1抑制剂组大鼠肠道组织IL-6、TNF-α、MPO含量分别为(35±6)、(45.2±6.1)ng/mL和(5.3±0.6)U/mL,均显著低于单纯脓毒症组(P值均小于0.01)。(4)单纯脓毒症组大鼠肠道组织NF-κB-p65蛋白表达量和p38MAPK、ERK1/2磷酸化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小于0.01),NHE1抑制剂组大鼠肠道组织NF-κB-p65蛋白表达量和p38MAPK磷酸化水平明显低于单纯脓毒症组(P值均小于0.01),3组大鼠肠道组织JNK1/2磷酸化水平无明显差异(P值均大于0.05)。 结论 抑制NHE1可显著减轻烧伤脓毒症诱导的大鼠肠道损伤,其机制可能为通过调控NF-κB及p38MAPK信号通路,抑制肠道炎症反应。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液与环丙沙星体外联合应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
周彪, 屠华雷, 巴特, 王凌峰, 王淑杰, 聂顺义
2017, 33(6): 355-360.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7.06.014
摘要: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培养上清液与环丙沙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 方法 取足月剖宫产健康胎儿的脐带组织,分离、培养、鉴定hUCMSC后选取第3代细胞进行实验;取笔者单位烧伤患者创面分离培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用于以下实验。按随机数字表法(下同)将细胞分为0、10、100、1 000 ng/mL LPS组,添加相应质量浓度LPS处理12 h后,换为间充质干细胞(MSC)培养液培养,培养6、12、24 h,每组收集6孔细胞培养上清液,ELISA法测定LL-37含量。将90个血琼脂平板培养基分为环丙沙星对照组、环丙沙星+上清液组、环丙沙星+上清液+LL-37抗体组,每组30个。环丙沙星对照组培养基涂布1.5×108 CFU/mL生理盐水配制的菌液;环丙沙星+上清液组培养基涂布1.5×108 CFU/mL由生理盐水和2倍生理盐水体积的hUCMSC培养上清液(用MSC培养液培养,下同)配制的菌液;环丙沙星+上清液+LL-37抗体组培养基涂布1.5×108 CFU/mL由生理盐水和2倍生理盐水体积的hUCMSC培养上清液配制的菌液,菌液中加入2 μg/mL LL-37抗体2.6 μL。培养12、24、48 h,每组取10个血琼脂平板培养基,观察血琼脂平板培养基上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分布情况,测量环丙沙星抑菌环直径,读取环丙沙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计算环丙沙星+上清液组和环丙沙星+上清液+LL-37抗体组培养12、24、48 h时环丙沙星的部分抑菌浓度(FIC)指数并评定协同效果。对数据行析因设计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LSD-t检验、Kruskal-Wallis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 结果 (1)培养各时相点,10、100、1 000 ng/mL LPS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LL-37含量均较0 ng/mL LPS组高(t值为11.22~33.36,P值均小于0.01),100、1 000 ng/mL LPS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LL-37含量均较10 ng/mL LPS组高(t值为2.24~18.73,P<0.05或P<0.01),1 000 ng/mL LPS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LL-37含量均较100 ng/mL LPS组高(t值为12.46~14.70,P值均小于0.01)。(2)培养12、24、48 h,环丙沙星对照组、环丙沙星+上清液组、环丙沙星+上清液+LL-37抗体组血琼脂平板培养基中细菌菌落随时间延长逐渐融合。环丙沙星对照组培养12、24、48 h环丙沙星抑菌环直径变化不大,分别为26、24、23 mm。环丙沙星+上清液组、环丙沙星+上清液+LL-37抗体组培养12、24、48 h环丙沙星抑菌环直径分别为82、71、68 mm和74、59、56 mm,明显大于环丙沙星对照组。(3)培养各时相点,环丙沙星对照组环丙沙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明显大于环丙沙星+上清液组和环丙沙星+上清液+LL-37抗体组(Z值为6.22~6.71,P值均小于0.01);环丙沙星+上清液+LL-37抗体组环丙沙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均明显大于环丙沙星+上清液组(Z值均为6.72,P值均小于0.01)。(4)环丙沙星+上清液组、环丙沙星+上清液+LL-37抗体组培养12、24、48 h时环丙沙星的FIC指数分别为0.011、0.032、0.032,0.122、0.350、0.350,即hUCMSC培养上清液对环丙沙星产生了协同抗菌作用。 结论 hUCMSC能够分泌LL-37且分泌水平随着LPS浓度的增加而提高。hUCMSC培养上清液联合环丙沙星抗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以有效降低环丙沙星用量,中和LL-37后,hUCMSC培养上清液的协同抗菌作用降低。
海水浸泡对浅Ⅱ度烫伤大鼠早期炎症反应及氧自由基损伤的影响
杨宇轩, 王甲汉, 刘亮, 邹琼, 张烨, 柏正
2017, 33(6): 361-367.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7.06.015
摘要:
目的 了解行海水浸泡处理对浅Ⅱ度烫伤大鼠早期炎症反应及氧自由基损伤的影响。 方法 取Wistar大鼠7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健康对照组7只、单纯烫伤组21只、烫伤+淡水浸泡组21只、烫伤+海水浸泡组21只。健康对照组大鼠不行任何处理,其余3组大鼠背部均造成5%TBSA浅Ⅱ度烫伤。伤后即刻,单纯烫伤组大鼠自由活动,烫伤+淡水浸泡组及烫伤+海水浸泡组大鼠背部创面分别浸泡于淡水和海水中。于浸泡后(伤后)2、4、6 h,单纯烫伤组、烫伤+淡水浸泡组、烫伤+海水浸泡组各取7只大鼠,收集大鼠血清,切取大鼠背部创面中心全层皮肤组织;健康对照组于其他组大鼠伤后6 h取7只大鼠,收集血清并取相同部位全层皮肤组织。HE染色观察皮肤组织形态,ELISA法检测血清和皮肤组织TNF-α含量,羟胺法测定血清和皮肤组织SOD含量,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血清和皮肤组织丙二醛含量。对数据行析因设计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Welch检验、LSD检验及Tamhane检验。 结果 (1)健康对照组大鼠皮肤组织表皮细胞排列整齐、连续,真皮层组织及附属结构清晰完整。单纯烫伤组大鼠伤后2、4、6 h,创面皮肤层次及表皮无明显改变,表皮及真皮水肿、炎性细胞浸润情况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强。烫伤+淡水浸泡组大鼠伤后2、4、6 h,创面皮肤表皮角质层随时间的延长而减少,表皮及真皮水肿、炎性细胞浸润增强;伤后6 h部分表皮细胞崩解。烫伤+海水浸泡组大鼠伤后2、4、6 h,创面皮肤表皮角质层随着时间的延长明显减少,表皮细胞崩解逐渐增多,表皮及真皮水肿明显增强,大量炎性细胞浸润。(2)与健康对照组的(247±27)pg/mL比较,单纯烫伤组大鼠血清TNF-α含量在伤后2、4 h明显升高[分别为(675±122)、(367±54)pg/mL,P<0.05或P<0.01],在伤后6 h明显降低[(147±27)pg/mL,P<0.01];烫伤+淡水浸泡组大鼠血清TNF-α含量在伤后6 h明显降低[(90±24)pg/mL,P<0.01];烫伤+海水浸泡组大鼠血清TNF-α含量在伤后2、4、6 h明显升高[分别为(1 646±58)、(2 086±114)、(2 951±58)pg/mL,P值均小于0.01]。与健康对照组的(364±123)U/mL比较,单纯烫伤组大鼠血清SOD含量在伤后2、4 h明显升高[分别为(489±13)、(447±14)U/mL,P值均小于0.05];烫伤+淡水浸泡组大鼠血清SOD含量在伤后6 h明显降低[(282±13)U/mL,P<0.05];烫伤+海水浸泡组大鼠血清SOD含量在伤后2 h明显升高[(461±23)U/mL,P<0.05],在伤后4、6 h明显降低[分别为(226±8)、(205±10)U/mL,P值均小于0.0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单纯烫伤组、烫伤+淡水浸泡组、烫伤+海水浸泡组大鼠血清丙二醛含量在伤后2、4、6 h明显升高(P值均小于0.01)。(3)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单纯烫伤组、烫伤+海水浸泡组大鼠创面组织TNF-α含量在伤后2、4、6 h明显升高(P<0.05或P<0.01),烫伤+淡水浸泡组大鼠创面组织TNF-α含量在伤后2、4 h明显升高(P值均小于0.0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单纯烫伤组、烫伤+淡水浸泡组大鼠创面组织SOD含量在伤后2、4、6 h明显升高(P<0.05或P<0.01),烫伤+海水浸泡组大鼠创面组织SOD含量在伤后2、4 h明显升高(P值均小于0.0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单纯烫伤组、烫伤+淡水浸泡组、烫伤+海水浸泡组大鼠创面组织丙二醛含量在伤后2、4、6 h明显升高(P值均小于0.01)。 结论 海水浸泡可加重浅Ⅱ度烫伤大鼠早期创面及全身的炎症反应以及氧自由基损伤。
缺氧对人真皮成纤维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表型转化的影响及其机制
赵彬, 韩夫, 张伟, 王许杰, 张健, 杨芳芳, 石继红, 苏琳琳, 胡大海
2017, 33(6): 368-373.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7.06.016
摘要:
目的 探讨缺氧对人真皮Fb向肌Fb表型转化的影响及其机制。 方法 取对数生长期第3代健康成人真皮Fb,用含体积分数10%FBS的DMEM培养基培养,进行以下5项实验。(1)实验1、2、3均将所取细胞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氧组、缺氧组,每组10皿。常氧组细胞于含体积分数21%氧气环境中培养,缺氧组细胞于含体积分数1%氧气环境中培养。培养0、48 h,2组分别取5皿细胞,实验1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细胞中肌Fb标志物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mRNA表达,实验2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中α-SMA、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蛋白表达,实验3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中NF-κB蛋白表达。(2)实验4将细胞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氧组、缺氧组、缺氧+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DTC)组,每组5皿。前2组细胞同实验1处理,缺氧+PDTC组细胞同缺氧组细胞处理并在培养基中加入4 mL终物质的量浓度为10 μmol/L PDTC。培养48 h,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中NF-κB蛋白表达。(3)实验5将细胞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氧组、缺氧组、缺氧+PDTC组、常氧+PDTC组,每组5皿。前3组细胞均同实验4处理,常氧+PDTC组细胞同常氧组细胞处理并在培养基中加入4 mL终物质的量浓度为10 μmol/L PDTC。培养48 h,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中α-SMA、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蛋白表达。对数据行析因设计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LSD-t检验。 结果 (1)与常氧组相应时相点比较,缺氧组Fb培养0 h时α-SMA、Ⅰ型胶原、Ⅲ型胶原mRNA和蛋白表达量以及NF-κB蛋白表达量均无明显变化(t值为-1.21~2.04,P值均大于0.05),培养48 h时α-SMA、Ⅰ型胶原、Ⅲ型胶原mRNA和蛋白表达量以及NF-κB蛋白表达量均显著升高(t值为-12.57~-3.44,P值均小于0.01)。(2)培养48 h,缺氧组Fb中NF-κB的蛋白表达量为0.83±0.12,显著高于常氧组的0.17±0.06(t=-16.96,P<0.001);缺氧+PDTC组Fb中NF-κB蛋白表达量为0.31±0.08,显著低于缺氧组(t=12.73,P<0.001)。(3)培养48 h,缺氧组Fb中α-SMA、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73±0.09、1.25±0.10、1.16±0.07,显著高于常氧组的0.14±0.06、0.87±0.08、0.77±0.13(t值为9.24~11.24,P值均小于0.001);常氧+PDTC组Fb中α-SMA蛋白表达量为0.24±0.07,显著高于常氧组(t=4.22, P<0.01),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25±0.06、0.32±0.11,显著低于常氧组(t值分别为-4.31、-3.88,P值均小于0.01);缺氧+PDTC组Fb中α-SMA、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09±0.08、0.38±0.12、0.47±0.08,显著低于缺氧组(t值为11.78~22.98,P值均小于0.001)。 结论 缺氧能够显著上调人真皮Fb中α-SMA、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的表达,其可能促进了Fb向肌Fb的表型转化,且可能与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高乌甲素对重度烧伤大鼠疼痛和炎症反应的作用及其机制
杨成兰, 魏在荣, 张天华, 曾雪琴, 吴必华
2017, 33(6): 374-380.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7.06.017
摘要:
目的 探讨高乌甲素(LA)对重度烧伤大鼠疼痛和炎症反应的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取4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下同)分为健康+生理盐水组、假伤+生理盐水组、单纯烧伤组、烧伤+LA组、健康+LA组,每组8只。单纯烧伤组、烧伤+LA组大鼠背部及右后肢造成约32%TBSA深Ⅱ度烫伤(以下称烧伤),假伤+生理盐水组大鼠致假伤。烧伤+LA组大鼠于伤前2.0 h及伤后即刻与伤后24.0、48.0、72.0 h分别腹腔注射1 g/L LA溶液4 mL/kg,健康+LA组大鼠于同前各时相点腹腔注射相同剂量的LA溶液,健康+生理盐水组、假伤+生理盐水组大鼠于同前各时相点腹腔注射生理盐水4 mL/kg。于伤前1.5 h及伤后12.5、24.5、36.5、48.5、72.5 h,观察致伤大鼠疼痛行为并对大鼠行机械缩足反射阈值(PWMT)检测;未致伤2组大鼠于同前各时相点行相同观测。另取32只SD大鼠分为生理盐水组、三硝基苯基(TNP)-ATP组、米诺环素组、磷酸吡哆醛(PPADS)组,每组8只,均同前致烧伤。伤后48.0 h,生理盐水组大鼠鞘内注入10 μL生理盐水,TNP-ATP组大鼠鞘内注入30 nmol/μL TNP-ATP 10 μL,米诺环素组大鼠鞘内注入5 g/L米诺环素10 μL,PPADS组大鼠鞘内注入10 nmol/μL PPADS 10 μL。注射前后0.5 h,测量大鼠PWMT。伤后72.5 h,取假伤+生理盐水组、单纯烧伤组、烧伤+LA组大鼠脊髓背角组织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P2X4受体和OX42受体共表达情况,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P2X4受体表达并计数阳性细胞;取大鼠静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L-1β含量。未致伤2组大鼠于同前时相点行相同观测。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重复测量方差分析、SNK检验、配对t检验和Bonferroni校正。 结果 (1)健康+生理盐水组、假伤+生理盐水组、健康+LA组大鼠各时相点未出现活动异常现象。至伤后72.5 h,单纯烧伤组大鼠精神状态欠佳,可见背部及右后肢烧伤皮肤红肿、有水疱,出现步态不稳等现象,偶有舔咬、抓挠现象;烧伤+LA组大鼠舔咬、跛行等行为较单纯烧伤组减少,创面红肿消退较单纯烧伤组快。(2)伤前1.5 h,健康+生理盐水组、假伤+生理盐水组、单纯烧伤组、烧伤+LA组、健康+LA组大鼠PWMT组间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06,P>0.05)。单纯烧伤组大鼠伤后各时相点PWMT均明显低于其余4组(P值均小于0.05),烧伤+LA组大鼠伤后各时相点PWMT均明显低于健康+生理盐水组、假伤+生理盐水组和健康+LA组(P值均小于0.05)。(3)注射前0.5 h,生理盐水组、TNP-ATP组、PPADS组、米诺环素组大鼠PWMT相近,分别为15.3±0.8、15.1±1.0、15.3±0.9、15.6±1.1(F=0.343,P>0.05)。注射后0.5 h,生理盐水组和PPADS组大鼠PWMT分别为15.2±1.2和14.8±1.0,明显低于TNP-ATP组和米诺环素组的20.8±1.4和26.3±1.0(P值均小于0.05)。生理盐水组和PPADS组大鼠注射前后PWMT相近(t值分别为0.073和-0.772,P值均大于0.05),TNP-ATP组和米诺环素组大鼠注射后PWMT较注射前升高(t值分别为-10.180和-20.813,P值均小于0.01)。(4)伤后72.5 h,健康+生理盐水组、假伤+生理盐水组、健康+LA组大鼠少量小胶质细胞共表达P2X4受体和OX42受体,单纯烧伤组及烧伤+LA组大鼠大量小胶质细胞出现P2X4受体和OX42受体共表达。伤后72.5 h,单纯烧伤组大鼠P2X4受体阳性细胞数较其余4组多(P值均小于0.05),烧伤+LA组大鼠P2X4受体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健康+生理盐水组、假伤+生理盐水组和健康+LA组(P值均小于0.05)。(5)伤后72.5 h,单纯烧伤组大鼠血清TNF-α和IL-1β含量均明显高于其余4组(P值均小于0.001),烧伤+LA组大鼠血清TNF-α和IL-1β含量均明显低于健康+生理盐水组、假伤+生理盐水组和健康+LA组(P值均小于0.001)。 结论 LA对重度烧伤大鼠具有明显镇痛作用,可改善机体过度炎症状态。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上P2X4受体表达,减少炎症因子TNF-α、IL-1β释放有关。
短篇论著
以随意穿支为蒂的V-Y推进皮瓣修复膝前区较小创面效果观察
李攀登, 沈国良, 张远贵, 李之华
2017, 33(6): 381-383.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7.06.018
摘要:
目的 探讨用以随意穿支为蒂的V-Y推进皮瓣修复膝前区较小创面的疗效。 方法 2016年1—6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烧伤整形外科收治膝前区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8例,缺损面积4 cm×3 cm~9 cm×6 cm。设计以随意穿支为蒂的V-Y推进皮瓣修复膝前区创面,根据术中所找到穿支的数量和位置调整皮瓣的大小及位置,皮瓣切取面积6 cm×5 cm~14 cm×10 cm,供区直接拉拢缝合。 结果 本组4例患者皮瓣以2条穿支为蒂,2例患者皮瓣以1条穿支为蒂,2例患者皮瓣以3条穿支为蒂。本组患者术后72 h皮瓣全部成活,术后2周供区及受区伤口愈合。随访1~6个月,皮瓣血运、外观、色泽良好,膝关节屈曲、伸直功能较佳。 结论 以随意穿支为蒂的V-Y推进皮瓣具有血供可靠、手术操作简单、质地及厚薄均接近膝前区皮肤、供区可直接缝合等优点,是修复膝前区较小创面效果较好的穿支皮瓣。
邻近狭长皮瓣和窄蒂皮瓣在面部瘢痕整复中的应用效果
陈琦, 赵天兰, 余道江, 谢晓明, 伍丽君, 于文渊, 孙卫
2017, 33(6): 383-385.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7.06.019
摘要:
目的 探讨邻近狭长皮瓣和窄蒂皮瓣在面部瘢痕整复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笔者单位于2010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36例符合入选标准的面部瘢痕患者,应用邻近狭长皮瓣或窄蒂皮瓣修复面部瘢痕切除和/或松解后形成的组织缺损。其中狭长皮瓣面积为3.0 cm×0.5 cm~5.5 cm×1.2 cm;窄蒂皮瓣面积为2.0 cm×2.0 cm~8.0 cm×6.0 cm,蒂部宽0.8~1.5 cm、长2.0~6.0 cm。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或以邻近皮瓣修复。 结果 36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术后局部外形较佳。3例患者皮瓣远端出现水疱,经清创换药后愈合。随访1~12个月,皮瓣平整无收缩、不臃肿,质地、色泽与周围组织相似度极高,蒂部无明显"猫耳"畸形产生;供区瘢痕隐蔽。 结论 邻近狭长皮瓣和窄蒂皮瓣操作简便,供区隐蔽,整复面部瘢痕效果较好。
人黑素细胞胞吐黑素体直观证据的观察研究
张园园, 和安, 马慧军, 贾赤宇
2017, 33(6): 386-389.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7.06.020
摘要:
目的 探究皮肤黑素体的分泌和传递机制,为人黑素细胞胞吐黑素体寻找直观形态学证据。 方法 取健康青少年包皮环切术后废弃包皮,分离并培养黑素细胞(MC)及KC,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MC进行鉴定,免疫荧光染色法对KC进行鉴定。将MC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α促黑素细胞激素(α-MSH)刺激组、前列腺素E2(PGE2)刺激组及KC共培养组,每组4皿。空白对照组细胞用8 mL MCDB 153培养液培养;α-MSH刺激组细胞用8 mL含有100 nmol/L α-MSH的MCDB 153培养液培养;PGE2刺激组细胞用8 mL含有200 nmol/L PGE2的MCDB 153培养液培养;KC共培养组细胞加入2×105个/mL KC,用8 mL MCDB 153培养液培养。培养第3天,原子力显微镜(AFM)下观察空白对照组以及KC共培养组MC表面形态;环境扫描电镜(ESEM)下观察4组MC表面形态,并计数细胞表面坑状结构及球形颗粒。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检验。 结果 (1)MC形态单一,呈长梭形,有2个或3个树突,胞体呈强反光性;KC形态均一,呈多边形、铺路石状,胞核居中,胞质内可见黑色或褐色点状物质。MC呈铁锈色,染色均一,未见其他细胞混染;KC胞质呈鲜红色荧光,胞核未染色。综上,分离培养的细胞为MC和KC。(2)AFM下可见空白对照组MC树突及胞体表面较光滑,坑状结构较少。KC共培养组MC树突表面粗糙,坑状结构较空白对照组MC树突表面明显增多;KC共培养组MC树突尾端表面坑状结构较胞体表面明显增多,坑状结构为鳞状层叠结构。(3)ESEM下可见空白对照组MC树突主干表面光滑,偶见小球状结构,随着树突向外延伸,树突尾部呈伞状展开,伞状表面分布大小较均匀的坑状凹陷。α-MSH刺激组、PGE2刺激组、KC共培养组MC表面坑状结构数分别为(90±38)、(63±15)、(62±29)个,较空白对照组的(33±11)个明显增多(P值均小于0.05);α-MSH刺激组MC表面坑状结构数较PGE2刺激组、KC共培养组明显增多(P值均小于0.05)。α-MSH刺激组MC表面球形颗粒数为(80±30)个,较空白对照组的(29±8)个、PGE2刺激组的(47±22)个、KC共培养组的(42±16)个明显增多(P值均小于0.05)。 结论 人MC表面的坑状结构与黑素体胞吐分泌作用密切相关,为证明黑素体通过胞吐作用进行分泌和传递提供了直观形态学证据。
经验交流
股前外侧分叶皮瓣或肌皮瓣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七例
赵风景, 章文锋, 张兴群, 姚建民, 马亮, 祝震
2017, 33(6): 390-392.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7.06.021
摘要:
改良负压封闭引流联合皮肤移植治疗下肢坏死性筋膜炎15例
陈帅, 许明火, 宋慧锋, 高全文, 王珏, 陈保国, 王芳
2017, 33(6): 392-393.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7.06.022
摘要:
护理专栏
自制烧伤患儿肠内营养护理评估表在严重烧伤患儿肠内营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吴巍巍, 高永梅, 蔡夺, 池明
2017, 33(6): 394-396.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7.06.023
摘要:
目的 回顾性探讨在严重烧伤患儿肠内营养护理中应用自制烧伤患儿肠内营养护理评估表的效果。 方法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烧伤外科(下称第一医院)于2012年自制烧伤患儿肠内营养护理评估表,首页用于记录患儿基本信息、既往营养相关情况及实施肠内营养前的营养相关指标情况,每日评估记录页记录患儿当日恢复情况、置管情况、喂养情况、耐受情况及肠内营养相关指标情况。将2012年9月—2015年5月第一医院收治的肠内营养期间应用自制烧伤患儿肠内营养护理评估表进行护理的50例严重烧伤患儿设为评估表组,将2009年11月—2012年8月第一医院收治的肠内营养期间采用既往肠内营养护理措施常规护理的47例严重烧伤患儿设为对照组,2组患儿均行至少2周肠内营养。比较2组患儿肠内营养第14天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Hb、尿素氮、血钾、血钠、血氯、血钙水平及体质量指数,以及2组患儿肠内营养2周内腹胀、腹泻、呕吐、堵管发生情况。对数据进行t检验、χ2检验。 结果 肠内营养第14天,评估表组患儿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Hb、尿素氮、血钾、血钠水平及体质量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值为2.99~8.32,P值均小于0.01),血氯、血钙水平与对照组相近(t值分别为0.26、0.50,P值均大于0.05)。肠内营养2周内,评估表组患儿发生腹胀3例、腹泻2例、呕吐2例、堵管1例,对照组患儿发生腹胀11例、腹泻13例、呕吐8例、堵管9例,评估表组患儿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值为4.443~10.374,P值均小于0.01)。 结论 应用自制烧伤患儿肠内营养护理评估表可改善严重烧伤患儿肠内营养的疗效,降低胃肠道不良反应及堵管发生率。
综述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创面愈合中的应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谢闪亮, 郭光华, 闵定宏
2017, 33(6): 397-400.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7.06.024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