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9年  第35卷  第3期

专家述评
重视探索和研究烧伤早期脏器保护策略
王一兵
2019, 35(3): 161-162.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9.03.001
摘要:
烧伤后机体会发生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其中脏器的病理生理变化较为隐匿,但影响深远。目前,在临床实践中,主要采用对症或替代治疗的方法来治疗脏器功能障碍,缺乏以清晰完善的理论数据为基础的系统性干预措施。本期重点号以烧伤早期的脏器损伤与防治为主题,收录的几篇论著从临床数据回顾性分析、细胞水平损伤机制的探索和动物模型实验性治疗方案的角度,展示了我国目前对烧伤后脏器保护的研究现状和前沿。然而,到目前为止,具有指导性或启发性的文章还不足,笔者呼吁更多的同仁能够专注于此,探索更多、研究更多、分享更多。
论著•烧伤早期脏器损伤与防治
老年严重烧伤患者早期脏器损伤特点的回顾性研究
王文盛, 向飞, 宋华培, 张灿, 张兵钱, 吕艳玲, 袁红萍, 胡高中, 黄跃生
2019, 35(3): 163-168.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9.03.002
摘要:
目的 分析老年严重烧伤患者早期脏器损伤的临床特点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方法 将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军烧伤研究所(以下称笔者单位)2010年1月—2018年8月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62例入院时年龄≥60岁的严重烧伤患者(男43例、女19例,年龄60~89岁)纳入老年组,将同期124例入院时年龄在18~59岁的严重烧伤患者(男86例、女38例,年龄18~59岁)纳入中青年组。2组患者入院后均按笔者单位常规治疗方案治疗。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如下指标。(1)伤后第1、2个24 h的补液量和尿量,入院时及伤后24、48 h的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血乳酸水平。(2)入院时、休克期、伤后3~7 d的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总胆红素、血肌酐、氧合指数、血小板计数。(3)病重病危天数及死亡情况。对数据行χ2检验、成组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及Bonferroni校正。 结果 (1)2组患者伤后第1、2个24 h补液量及伤后第2个24 h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51、1.307,1.110,P>0.05);老年组患者伤后第1个24 h尿量明显少于中青年组(t=5.628,P<0.05)。2组患者入院时及伤后24、48 h血红蛋白(t=0.011、1.075、0.239)、血细胞比容(t=0、0.033、0.199)及血乳酸水平(t=0.017、1.002、0.73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2组患者入院时及伤后3~7 d CK-M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69、0.001,P>0.05);老年组患者休克期CK-MB水平明显高于中青年组(t=4.017,P<0.05)。2组患者入院时及伤后3~7 d总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27、0.002,P>0.05);老年组患者休克期总胆红素水平明显高于中青年组(t=6.485,P<0.05)。老年组患者入院时及休克期血肌酐水平明显高于中青年组(t=4.226、12.299,P<0.05或P<0.01);2组患者伤后3~7 d血肌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93,P>0.05)。老年组患者入院时、休克期及伤后3~7 d氧合指数分别为(371±16)、(263±16)、(228±18)mmHg(1 mmHg=0.133 kPa),明显低于中青年组的(420±13)、(327±13)、(281±17)mmHg(t=5.650、9.782、4.856,P<0.05或P<0.01)。2组患者入院时及休克期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38、0.588,P>0.05);老年组患者伤后3~7 d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中青年组(t=6.636,P<0.05)。(3)老年组患者的病重病危天数、病死率分别长于、高于中青年组(Z=-2.303,χ2=13.676,P<0.05或P<0.01)。 结论 与中青年严重烧伤患者相比,在休克期同等组织灌注的情况下,老年严重烧伤患者早期心脏、肝脏、肾脏、肺脏、凝血系统损伤明显,病情重且病死率高。
体外研究小鼠心肌细胞自噬过程中人抗原R对溶酶体酸化的作用
林洁志, 易若凡, 张星月, 贾杰只, 张琼, 崔琳, 杨雷, 叶晶莹, 张东霞, 吕艳玲, 黄跃生
2019, 35(3): 169-178.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9.03.003
摘要:
目的 探讨人抗原R在体外培养的小鼠心肌细胞自噬过程中对溶酶体酸化的作用。 方法 取1~2 d龄C57BL/6小鼠(雌雄不限)20只,分离心脏培养原代心肌细胞,进行以下实验。(1)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方法下同)将细胞分为5组,即正常对照组和无糖无血清0.5、1.0、3.0、6.0 h组。正常对照组用DMEM/F12培养基常规培养(常规培养条件下同)54.0 h,无糖无血清0.5、1.0、3.0、6.0 h组常规培养53.5、53.0、51.0、48.0 h后更换无糖无血清培养基分别处理0.5、1.0、3.0、6.0 h,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总蛋白中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LC3Ⅱ)、自噬相关蛋白5、腺苷三磷酸酶V1区E1亚基(ATP6V1E1)蛋白表达。(2)将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无糖无血清3.0 h组,相应各组细胞处理同实验(1),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观测细胞溶酶体酸化水平。(3)取2个批次细胞,均同实验(1)分组处理,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一个批次细胞总蛋白及另一个批次细胞胞质、胞核蛋白中人抗原R蛋白表达。(4)将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对照小干扰RNA(siRNA)组、单纯人抗原R-siRNA1(HuR-siRNA1)组、单纯HuR-siRNA2组、无糖无血清3.0 h组、无糖无血清+对照siRNA组、无糖无血清+HuR-siRNA1组、无糖无血清+HuR-siRNA2组。常规培养48 h后,单纯对照siRNA组及无糖无血清+对照siRNA组加入阴性对照siRNA、单纯HuR-siRNA1组及无糖无血清+HuR-siRNA1组加入HuR-siRNA1、单纯HuR-siRNA2组及无糖无血清+HuR-siRNA2组加入HuR-siRNA2转染6 h,8组均继续常规培养48 h后,正常对照组及各单纯siRNA处理组更换DMEM/F12培养基、其余各组更换无糖无血清培养基培养3 h,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总蛋白中人抗原R蛋白表达。(5)取2个批次细胞,均分为无糖无血清+对照siRNA组、无糖无血清+HuR-siRNA1组,相应各组细胞处理同实验(4),免疫荧光法观测一个批次细胞人抗原R分布及表达,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观测另一批次细胞溶酶体酸化水平。(6)取3个批次细胞,均分为无糖无血清3.0 h组、无糖无血清+对照siRNA组、无糖无血清+HuR-siRNA1组、无糖无血清+HuR-siRNA2组,相应各组细胞处理同实验(4),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一个批次细胞总蛋白中组织蛋白酶D、一个批次细胞胞质蛋白中人抗原R及另一个批次细胞总蛋白中ATP6V1E1蛋白表达。(7)将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无糖无血清3.0 h组、无糖无血清+对照siRNA组、无糖无血清+HuR-siRNA1组,相应各组细胞处理同实验(4),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法检测细胞ATP6V1E1 mRNA表达。各实验样本数均为3。对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LSD-t检验、Bonferroni校正。 结果 (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糖无血清1.0、3.0、6.0 h组细胞总蛋白中LC3Ⅱ、ATP6V1E1蛋白表达显著增加(t=12.16、4.05、4.82,11.64、3.29、8.37,P<0.05或P<0.01),无糖无血清0.5、1.0、3.0、6.0 h组细胞总蛋白中自噬相关蛋白5蛋白表达显著增加(t=6.88、10.56、5.76、9.91,P<0.05或P<0.01)。(2)与正常对照组的1.03±0.08比较,无糖无血清3.0 h组细胞溶酶体酸化水平(2.92±0.30)明显升高(t=6.01,P<0.01)。(3)5组细胞总蛋白中人抗原R蛋白表达组间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9,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糖无血清1.0、3.0、6.0 h组细胞胞质蛋白中人抗原R蛋白表达显著增加(t=43.05、11.07、5.39,P<0.05或P<0.01),无糖无血清3.0、6.0 h组细胞胞核蛋白中人抗原R蛋白表达显著减少(t=11.18、12.71,P<0.01)。(4)与单纯对照siRNA组比较,单纯HuR-siRNA1组、单纯HuR-siRNA2组细胞总蛋白中人抗原R蛋白表达显著减少(t=4.82、4.44,P<0.05)。与无糖无血清+对照siRNA组比较,无糖无血清+HuR-siRNA1组、无糖无血清+HuR-siRNA2组细胞总蛋白中人抗原R蛋白表达显著减少(t=4.39、6.27,P<0.05)。(5)与无糖无血清+对照siRNA组比较,无糖无血清+HuR-siRNA1组细胞胞质中人抗原R分布减少、表达水平显著降低(t=10.13,P<0.01)。与无糖无血清+对照siRNA组的1.00±0.06比较,无糖无血清+HuR-siRNA1组细胞溶酶体酸化水平(0.73±0.06)显著下降(t=3.28,P<0.01)。(6)与无糖无血清+对照siRNA组比较,无糖无血清+HuR-siRNA1组、无糖无血清+HuR-siRNA2组细胞总蛋白中组织蛋白酶D、胞质蛋白中人抗原R、总蛋白中ATP6V1E1蛋白表达均显著减少(t=4.16、3.99,4.81、5.07,11.68、12.97,P<0.05或P<0.01)。(7)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糖无血清3.0 h组细胞中ATP6V1E1 mRNA表达显著增加(t=5.51,P<0.05)。与无糖无血清+对照siRNA组比较,无糖无血清+HuR-siRNA1组细胞中ATP6V1E1 mRNA表达显著减少(t=5.97,P<0.05)。 结论 小鼠原代心肌细胞在体外无糖无血清处理后自噬激活、溶酶体酸化增强、胞质中人抗原R表达增加,人抗原R功能激活并参与维持小鼠心肌细胞自噬过程中的溶酶体酸化。
不同剂量多巴胺对严重烫伤大鼠早期脏器功能的影响
王子恩, 王顺宾, 陈昭宏
2019, 35(3): 179-185.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9.03.004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多巴胺对严重烫伤大鼠早期脏器功能的影响。 方法 将32只雄性Wistar大鼠(8~12周龄)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假伤组、单纯复苏组、小剂量组及中剂量组,每组8只。4组大鼠行心导管放置术后,将假伤组大鼠背部置于37 ℃温水中18 s模拟致伤,其余3组大鼠背部置于97 ℃热水中18 s造成30%体表总面积(TBSA)Ⅲ度烫伤。假伤组大鼠伤后不行其他处理,其余3组大鼠均按Parkland公式通过微量注射泵经预置的颈静脉导管补液24 h。第1个24 h给予4.0 mL·kg-1·%TBSA-1生理盐水注射液,其中第1个8 h给予总量的1/2,第2、3个8 h共给予总量的1/2。单纯复苏组大鼠仅持续输注生理盐水,小剂量组及中剂量组大鼠在输注的生理盐水中分别加入1.25、6.00 μg·kg-1·min-1剂量的多巴胺。分别于伤后1、3、6、12、24 h,4组大鼠均经心导管采集静脉血0.5 mL,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含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血清二胺氧化酶(DAO)含量,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β2微球蛋白含量,采用酶比色法测定血清总胆汁酸含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血清乳酸、丙二醛、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对数据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检验及Bonferroni校正。 结果 (1)伤后1、3、6、12、24 h,单纯复苏组、小剂量组及中剂量组大鼠血清cTnI含量[(2.69±0.19)、(3.04±0.19)、(4.96±0.25)、(6.88±0.28)、(4.75±0.31)μg/L,(2.70±0.14)、(3.08±0.13)、(5.06±0.19)、(7.11±0.21)、(4.89±0.16)μg/L,(2.18±0.14)、(2.54±0.09)、(3.97±0.14)、(5.46±0.34)、(3.32±0.33)μg/L]均明显高于假伤组[(1.70±0.08)、(1.70±0.08)、(1.69±0.11)、(1.69±0.08)、(1.70±0.08)μg/L, P<0.05],小剂量组大鼠血清cTnI含量与单纯复苏组相近(P>0.05),中剂量组大鼠血清cTnI含量明显低于单纯复苏组及小剂量组(P<0.05)。(2)伤后1~24 h,单纯复苏组、小剂量组及中剂量组大鼠血清DAO含量均明显高于假伤组(P<0.05),单纯复苏组大鼠血清DAO含量与中剂量组相近(P>0.05),小剂量组大鼠血清DAO含量明显低于单纯复苏组及中剂量组(P<0.05)。(3)伤后1~24 h,单纯复苏组、小剂量组及中剂量组大鼠血清β2微球蛋白含量均明显高于假伤组(P<0.05),单纯复苏组大鼠血清β2微球蛋白含量与中剂量组相近(P>0.05),小剂量组大鼠血清β2微球蛋白含量明显低于单纯复苏组及中剂量组(P<0.05)。(4)伤后1~24 h,单纯复苏组、小剂量组及中剂量组大鼠血清总胆汁酸含量相近(P>0.05)且均明显高于假伤组(P<0.05)。(5)伤后1~24 h,单纯复苏组、小剂量组及中剂量组大鼠血清乳酸含量均明显高于假伤组(P<0.05),单纯复苏组大鼠血清乳酸含量与中剂量组相近(P>0.05),小剂量组大鼠血清乳酸含量明显低于单纯复苏组及中剂量组(P<0.05)。(6)伤后1~24 h,单纯复苏组、小剂量组及中剂量组大鼠血清丙二醛、MPO含量均明显高于假伤组(P<0.05),单纯复苏组大鼠血清丙二醛、MPO含量与中剂量组相近(P>0.05),小剂量组大鼠血清丙二醛、MPO含量明显低于单纯复苏组及中剂量组(P<0.05)。 结论 在有效液体复苏下,中剂量多巴胺能改善严重烫伤大鼠早期心脏功能;而小剂量多巴胺则能缓解组织的缺血缺氧状态,减轻脏器的氧自由基损伤,改善肠道、肾脏功能。
体外研究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对缺氧早期小鼠心肌细胞自噬的影响及机制
韦劲宇, 崔琳, 林洁志, 张琼, 袁红萍, 向飞, 宋华培, 贾杰只, 吕艳玲, 张东霞, 黄跃生
2019, 35(3): 186-192.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9.03.005
摘要:
目的 初步探讨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TRPV1)对体外培养的缺氧早期小鼠心肌细胞自噬的影响及机制。 方法 取120只1~2 d龄雌雄不拘C57BL/6小鼠,分离心脏培养原代心肌细胞,并进行如下实验,分组方法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1)将细胞分为常氧组及缺氧3、6、9 h组,每组1孔。常氧组细胞行常规培养(下同),缺氧3、6、9 h组细胞采用不含胎牛血清的DMEM无糖培养基于体积分数1%氧气、5%二氧化碳、94%氮气的低氧条件下分别培养3、6、9 h。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Beclin-1及TRPV1的蛋白表达。(2)将细胞分为常氧组和缺氧组,每组2张盖玻片,其中缺氧组细胞同前缺氧处理6 h。免疫荧光法检测TRPV1的阳性表达。(3)将细胞分为4组,每组1孔。单纯缺氧组细胞同前行缺氧处理6 h;缺氧+0.1 μmol/L辣椒素组、缺氧+1.0 μmol/L辣椒素组、缺氧+10.0 μmol/L辣椒素组细胞分别加入0.1、1.0、10.0 μmol/L辣椒素处理30 min后,行缺氧处理6 h。蛋白质印迹法检测LC3、Beclin-1及TRPV1的蛋白表达。(4)将细胞分为5组,每组5孔。缺氧组细胞同前缺氧处理6 h;缺氧+氯喹组、缺氧+辣椒素组、缺氧+辣椒素+氯喹组细胞分别加入50 μmol/L氯喹、10.0 μmol/L辣椒素、50 μmol/L氯喹+10.0 μmol/L辣椒素处理30 min后缺氧处理6 h。细胞计数试剂盒8法检测细胞活力。(5)将细胞分为单纯缺氧组及缺氧+10.0 μmol/L辣椒素组,每组1孔,前者细胞同前缺氧处理6 h;后者细胞加入10.0 μmol/L辣椒素处理30 min后,行缺氧处理6 h。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溶酶体相关膜蛋白1(LAMP-1)、LAMP-2的蛋白表达。各实验重复3次或5次。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LSD-t检验、Bonferroni校正。 结果 (1)与常氧组比较,缺氧3、6、9 h组心肌细胞中LC3、Beclin-1、TRPV1蛋白表达明显增高(t3 h=4.891、5.890、4.928,t6 h=9.790、6.750、10.590,t9 h=6.948、6.764、5.049,P<0.05或P<0.01);缺氧6 h组3种蛋白表达最高,分别为1.08±0.05、1.12±0.10、0.953±0.071。(2)缺氧组TRPV1在心肌细胞膜和胞内密度明显增加,呈团块状分布,表达明显强于常氧组。(3)与单纯缺氧组比较,缺氧+0.1 μmol/L辣椒素组心肌细胞中Beclin-1蛋白表达明显增高(t=10.488,P<0.01),LC3和TRPV1蛋白表达虽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4.372、3.026,P>0.05);缺氧+1.0 μmol/L辣椒素组、缺氧+10.0 μmol/L辣椒素组心肌细胞中LC3和TRPV1、Beclin-1蛋白表达均明显增高(t=15.505、5.773、13.430,20.915、8.054、16.384,P<0.05或P<0.01),其中缺氧+10.0 μmol/L辣椒素组3种蛋白表达均达峰值,分别为2.33±0.09、1.34±0.07、1.246±0.053。(4)与常氧组(0.585±0.045)比较,缺氧组心肌细胞活力明显下降(0.471±0.037,t=4.365,P<0.05);与缺氧组比较,缺氧+氯喹组心肌细胞活力进一步明显下降(0.350±0.023,t=6.216,P<0.01),缺氧+辣椒素组心肌细胞活力则明显升高(0.564±0.047,t=3.489,P<0.05);与缺氧+氯喹组比较,缺氧+辣椒素+氯喹组心肌细胞活力无明显变化(0.364±0.050,t=0.545,P>0.05)。(5)与单纯缺氧组(0.99±0.04、0.54±0.04)比较,缺氧+10.0 μmol/L辣椒素组心肌细胞中LAMP-1和LAMP-2蛋白表达明显增加(1.49±0.06、0.81±0.05,t=12.550、7.442,P<0.01)。 结论 TRPV1通过自噬-溶酶体途径进一步促进缺氧早期小鼠心肌细胞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增强自噬活性,改善自噬流,减轻早期缺氧心肌细胞的损伤。
论著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患者额部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注水扩张过程中疼痛的作用
黄莹, 卞薇薇, 侯黎莉
2019, 35(3): 193-197.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9.03.006
摘要:
目的 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患者额部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注水扩张过程中疼痛的作用。 方法 2016年6月—2017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门诊收治符合入选标准的额部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注水扩张患者100例,其中男43例、女57例,年龄27~55岁,对其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TEAS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各50例。常规护理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对患者于每次门诊注水时、注水2 d后进行常规护理;TEAS护理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于每次门诊注水时,由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TEAS治疗,准确定位上星穴、头维穴、合谷穴,采用脉冲针灸治疗仪同时对3处穴位进行电刺激,每次30 min。责任护士嘱患者及其家属于每次门诊注水2 d后开展居家TEAS,每天2次,每次30 min。责任护士进行远程指导并每天电话回访。2组患者护理均持续至整个扩张疗程结束。扩张疗程结束后,责任护士通过数字评价量表对患者扩张过程中的整体疼痛程度和最剧烈疼痛程度进行评分,通过简化舒适状况量表对患者扩张过程中的整体舒适度及其各维度进行评分。对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 结果 扩张过程中,TEAS护理组患者整体疼痛程度评分和最剧烈疼痛程度评分为(5.4±1.2)、(6.5±1.0)分,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的(6.1±1.3)、(7.5±1.4)分,t=-2.62、-4.00,P<0.05或P<0.01。扩张过程中,TEAS护理组患者整体舒适度生理维度、社会文化维度、心理精神维度、环境维度及总分分别为(9.6±2.9)、(20.1±2.8)、(29.1±1.9)、(22±3)、(80±6)分,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的(5.7±2.1)、(16.8±2.8)、(26.0±2.8)、(21±4)、(69±8)分,t=8.03、6.35、7.60、2.11、10.64,P<0.05或P<0.01。 结论 适当强度、频率、持续时间的TEAS可缓解额部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注水扩张过程中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舒适度。
2 723名上海市儿童看护人对小面积烧伤急救知识认知水平的横断面调查与分析
于庆, 肖永强, 胡晓燕, 夏照帆
2019, 35(3): 198-204.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9.03.007
摘要:
目的 了解上海市儿童看护人对小面积烧伤急救知识认知水平,提升儿童小面积烧伤急救水平。 方法 2017年11月—2018年3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抽取上海7个市辖区,从中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4所托儿所、5所幼儿园、6所小学、2所初中的共2 750名学生,每名学生限定1名看护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问卷通过微信和腾讯QQ对看护人的小面积烧伤急救知识认知情况进行横断面调查。统计儿童年龄、烧伤经历、烧伤后瘢痕形成情况,不同年龄段儿童烧伤患病率;看护人受教育程度及其与看护儿童的社会关系;儿童小面积烧伤后其看护人第一反应处理措施;看护人选择自行为患儿涂抹民间偏方药物情况,不同学历看护人选择自行为患儿涂抹民间偏方药物情况;看护人选择自行为患儿涂抹生活物品情况;看护人对规范化小面积烧伤急救措施知悉情况,不同学历看护人知悉全部规范化小面积烧伤急救措施情况;看护人第一时间就诊医院类别选择情况,不同小面积烧伤急救措施知悉水平的看护人、其看护儿童有/无烧伤经历的看护人选择第一时间前往开设烧伤专科的三级甲等医院就诊情况;看护人对开设烧伤专科或专门从事烧伤救治的医疗机构类别选择情况,不同小面积烧伤急救措施知悉水平的看护人选择前往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烧伤科就诊情况。对数据行Pearson χ2检验及卡方分割法检验。 结果 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9.0%(2 723/2 750)。儿童的年龄段以6~11岁为主[64.7%(1 762/2 723)],儿童烧伤患病率为19.4%(527/2 723)。各年龄段儿童烧伤患病率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24,P>0.05)。儿童烧伤后瘢痕形成百分比为27.3%(144/527)。儿童看护人受教育程度以大学本科为主[40.2%(1 094/2 723)],与儿童社会关系以儿童母亲为主[74.6%(2 030/2 723)]。假设其看护儿童发生小面积烧伤,74.0%(2 016/2 723)的看护人的第一反应是赶紧用自来水冲洗并脱去患处衣物;19.2%(523/2 723)的看护人选择自行为患儿涂民间偏方药物,初中学历看护人选择自行为患儿涂抹民间偏方药物百分比明显高于大专、大学本科、研究生学历看护人(χ2=18.502、20.642、13.319,P<0.05);49.2%(1 340/2 723)的看护人选择自行为患儿涂抹各类生活物品;39.2%(1 068/2 723)的看护人知悉全部规范化小面积烧伤急救措施,大学本科学历看护人知悉全部规范化小面积烧伤急救措施百分比明显高于高中及中专学历看护人(χ2=11.234,P<0.05)。假设其看护儿童发生小面积烧伤,39.0%(1 063/2 723)的看护人选择第一时间前往就近医院就诊,知悉与不知悉/不全知悉全部规范化小面积烧伤急救措施的看护人选择第一时间前往开设烧伤专科三级甲等医院就诊的百分比相近(χ2=3.528,P>0.05),其看护儿童有烧伤经历与其看护儿童无烧伤经历的看护人选择第一时间前往开设烧伤专科三级甲等医院就诊的百分比相近(χ2=3.521,P>0.05);在所有开设烧伤专科或专门从事烧伤救治的医疗机构中,28.0%(762/2 723)的看护人选择前往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就诊,知悉全部规范化小面积烧伤急救措施的看护人选择前往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就诊的百分比明显高于不知悉/不全知悉全部规范化小面积烧伤急救措施的看护人(χ2=4.890,P<0.05)。 结论 上海市儿童看护人以儿童母亲为主、学历以大学本科为主,对小面积烧伤急救知识的认知水平低,仅少部分看护人知悉全部规范化小面积烧伤急救措施,尚有部分看护人存在自行为患儿涂抹民间偏方药物或生活物品的错误想法。应通过烧伤模拟演练、网络等多种渠道加强烧伤现场基本急救知识宣教,并引导看护人在儿童发生烧伤后将其送往开设烧伤专科的医院就诊,以期获得更专业的医疗救治。
游离第3足趾胫侧微型皮瓣修复手指末节指腹皮肤软组织缺损
周健, 魏在荣, 孙广峰, 金文虎, 常树森, 李海, 聂开瑜, 唐修俊, 龚飞宇
2019, 35(3): 205-208.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9.03.008
摘要:
目的 探讨游离第3足趾胫侧微型皮瓣修复手指末节指腹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 方法 2013年8月—2017年5月,笔者单位收治18例手指末节指腹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其中男12例、女6例,年龄16~54岁。患者中累及拇指3例、示指8例、中指4例、环指3例,缺损面积为2.0 cm×1.4 cm~3.5 cm×2.4 cm。根据创面面积和形状设计游离第3足趾胫侧微型皮瓣,皮瓣长宽均分别较创面长宽扩大0.1~0.2 cm,面积为2.1 cm×1.5 cm~3.7 cm×2.6 cm。皮瓣皮下静脉与指掌侧浅表静脉或指背浅表静脉行端端吻合,第3足趾胫侧趾底动脉与受指指固有动脉于无张力下行端端吻合;皮瓣第3足趾胫侧趾底神经与受指指固有神经吻合。足部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或取同侧小腿上段内侧全厚皮修复。观察术后皮瓣成活情况及患者随访情况。 结果 术后皮瓣存活良好,血运较佳。18例患者中2例失访,另16例随访4~36个月,皮瓣质地、外形较佳,重建的手指末节指腹饱满、具有指纹,功能恢复良好,皮瓣两点辨别觉距离5~10 mm,足部供区术后即愈合者14例,另2例患者植皮边缘或中央区域坏死经换药后愈合。足部植皮处耐磨,供区损伤小,不妨碍穿鞋和行走,无足部不适。 结论 游离第3足趾胫侧微型皮瓣修复手指末节指腹皮肤软组织缺损,指腹外形良好、供区损伤小,手术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缺氧诱导因子1α对大鼠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的调控作用及相关机制
胡德林, 余又新, 梁荣, 周舜英, 段声梁, 蒋智永, 孟承颖, 蒋薇, 王欢, 孙业祥, 方林森
2019, 35(3): 209-217.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9.03.009
摘要: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对大鼠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的调控作用及相关机制。 方法 取12只雄性SD大鼠,35~38 d龄,分离主动脉培养血管内皮细胞,4 d后观察细胞形态,并取第2或3代细胞进行以下实验。(1)取大鼠血管内皮细胞,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方法下同)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HIF-1α干扰序列1组、HIF-1α干扰序列2组和HIF-1α干扰序列3组,每组3孔。阴性对照组和HIF-1α干扰序列1组、HIF-1α干扰序列2组和HIF-1α干扰序列3组细胞经脂质体2000分别转染GV248空质粒和含HIF-1α干扰序列1、干扰序列2、干扰序列3的GV248重组质粒,空白对照组细胞仅加入脂质体2000。转染24 h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法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方法下同)分别检测各组细胞HIF-1α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选取干扰效率最高的序列。(2)另取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HIF-1α低表达组,每组3孔。空白对照组细胞仅加入脂质体2000,阴性对照组和HIF-1α低表达组细胞经脂质体2000分别转染GV248空质粒及实验(1)中筛选的低表达HIF-1α重组质粒。培养14 d,检测各组细胞HIF-1α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3)另取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HIF-1α高表达组,每组3孔。空白对照组细胞仅加入脂质体2000,阴性对照组、HIF-1α高表达组细胞经脂质体2000分别转染GV230空质粒和HIF-1α高表达重组质粒。培养14 d,检测各组细胞HIF-1α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4)取实验(1)中3组、实验(2)中3组细胞,检测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LCK)、磷酸化肌球蛋白轻链(p-MLC)和带状闭合蛋白1(ZO-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t检验。 结果 培养4 d,细胞呈梭形,成功培养出大鼠血管内皮细胞。(1)HIF-1α干扰序列1组、HIF-1α干扰序列2组和HIF-1α干扰序列3组细胞HIF-1α的干扰效率分别为47.66%、45.79%、62.62%,干扰序列3组细胞干扰效率最高。转染24 h后,HIF-1α干扰序列3组细胞HIF-1α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t=18.404、9.140,P<0.01)及阴性对照组(t=15.099、7.096,P<0.01)。(2)培养14 d后,HIF-1α低表达组细胞HIF-1α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t=21.140、5.440,P<0.01)和阴性对照组(t=14.310、5.210,P<0.01)。(3)培养14 d后,HIF-1α高表达组细胞HIF-1α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t=19.160,7.710,P<0.01)及阴性对照组(t=19.890、7.500,P<0.01)。(4)转染24 h后,HIF-1α低表达组细胞MLCK、p-MLC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t=2.709、4.011,P<0.05或P<0.01)和阴性对照组(t=2.373、3.744,P<0.05或P<0.01),HIF-1α低表达组细胞ZO-1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t=4.285、5.050,P<0.01)。HIF-1α高表达组细胞MLCK、p-MLC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t=9.118、11.313,P<0.01)和阴性对照组(t=9.073、11.280,P<0.01),HIF-1α高表达组细胞ZO-1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t=2.889、2.640,P<0.05)。(5)转染24 h后,HIF-1α低表达组细胞MLCK、p-MLC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t=2.652、3.983,P<0.05或P<0.01)和阴性对照组(t=2.792、4.065,P<0.05或P<0.01),HIF-1α低表达组细胞ZO-1的蛋白表达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t=3.881、3.570,P<0.01)。HIF-1α高表达组细胞MLCK、p-MLC的蛋白表达水平为1.18±0.24、0.68±0.22,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的0.41±0.21、0.35±0.14(t=5.011、3.982,P<0.05或P<0.01)和阴性对照组的0.43±0.20、0.36±0.12(t=4.880、3.862,P<0.05或P<0.01)。HIF-1α高表达组细胞ZO-1的蛋白表达水平为0.08±0.06,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的0.20±0.09和阴性对照组的0.19±0.09(t=4.178、3.830,P<0.05或P<0.01)。 结论 HIF-1α通过上调MLCK、p-MLC,下调ZO-1的表达,从而增加大鼠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
短篇论著
跟外侧皮瓣修复跟后区域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金文虎, 常树森, 魏在荣, 李海, 周健, 陈伟, 孙广峰, 唐修俊, 王波
2019, 35(3): 218-220.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9.03.010
摘要:
目的 探讨跟外侧皮瓣修复跟后区域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效果。 方法 2007年9月—2016年4月,笔者单位收治跟后区域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24例(男17例、女7例,年龄16~70岁),扩创后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为3.0 cm×2.0 cm~5.0 cm×4.0 cm。采用跟外侧皮瓣修复,皮瓣面积为3.5 cm×2.5 cm~6.0 cm×5.0 cm,经宽松的皮下隧道转移到受区,供瓣区移植腹股沟区全厚皮片修复。观察皮瓣成活及患者随访情况。 结果 本组24例患者皮瓣均顺利成活,供、受区创面均愈合。本组患者随访6~24个月,末次随访时皮瓣外形良好,色泽接近正常,质地柔软;皮瓣感觉S3级6例、S3级18例,两点辨别觉距离6~11 mm;足外侧区皮肤存在4.0 cm×2.0 cm~9.0 cm×3.0 cm范围感觉麻木。 结论 跟外侧皮瓣既能修复跟后区域皮肤软组织缺损,又能重建跟后区的感觉功能,是修复跟后区域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经验交流
严重烧伤合并真菌感染五例
范友芬, 陈粹, 李吉良, 黄能, 崔胜勇
2019, 35(3): 221-223.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9.03.011
摘要:
2016年6—11月,笔者单位收治5例特重度烧伤患者,入院早期经验性应用广谱抗生素抗细菌感染和氟康唑抗真菌感染。伤后7~21 d,5例患者均发生真菌感染,根据真菌培养结果选用卡泊芬净、伏立康唑或两性霉素B脂质体,并对感染创面行多次清创及换药处理,待创面感染控制后,多次行自体皮移植术。经5~11 d积极的抗真菌感染治疗及创面处理后,2例患者病情趋于稳定,创面分泌物多次培养未见真菌,入院后52~54 d创面愈合出院;3例患者因烧伤程度重和/或年龄偏大,真菌感染由四肢创面迅速扩大至躯干,后续发展成烧伤脓毒症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
病例报告
难治性痛风伴高热一例
徐培, 龙忠恒, 张祥明, 刘小芹, 谢卫国
2019, 35(3): 224-227.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9.03.012
摘要:
2017年6月17日笔者单位收治1例50岁男性难治性痛风患者。其治疗期间不明原因间歇性高热(39~40 ℃)持续长达60 d,合并消化道出血,创面修复难度大。经过彻底清创、负压封闭引流、植皮、皮瓣修复及药物治疗等综合治疗,患者住院104 d后痊愈出院。
重度烧伤后并发双侧颈内静脉血栓一例
吴抽浪, 周丽春, 潘君泰
2019, 35(3): 227-228.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9.03.013
摘要:
笔者单位于2016年11月28日收治1例火焰烧伤总面积为88%体表总面积的33岁男性患者。救治过程中,因输液需要,反复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某次置管前床旁超声检查偶然见双侧颈内静脉血栓形成。通过避免双侧颈内静脉再次穿刺置管、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植皮封闭创面、指导患者功能锻炼等,最终使血栓消失。伤后3个月患者治愈出院。
综述
烧伤早期创面加深机制与防治措施的研究进展
赖青鸿, 张友来, 辛国华
2019, 35(3): 229-232.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9.03.014
摘要:
创面加深不仅使创面修复时间延长、愈合后瘢痕形成概率增加,而且也是导致严重烧伤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何早期预防创面加深是烧伤治疗过程中的临床难题,关于烧伤创面加深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临床中防治措施也有待进一步探索。基于国内外对于烧伤早期创面加深机制及防治措施的研究成果,本文拟从烧伤早期创面加深机制、防治措施及研究前景3个方面做一综述。
自体脂肪移植防治瘢痕的研究进展
方路, 陈俊杰, 岑瑛
2019, 35(3): 233-236.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9.03.015
摘要:
各种创伤形成的瘢痕,给患者外观和心理造成不同程度影响,因此瘢痕防治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自体脂肪移植技术的不断发展,自体脂肪移植已被逐步应用于瘢痕防治。目前已有学者从基础研究及临床实践等方面证实,自体脂肪移植是防治瘢痕的有效方法,同时也提出了自体脂肪移植防治瘢痕的局限性。本文将对自体脂肪移植在瘢痕防治中的应用、机制及局限性进行归纳总结。
组织工程皮肤中感觉神经再生的研究进展
朱志康, 吴攀, 王新刚, 韩春茂
2019, 35(3): 237-240.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9.03.016
摘要:
严重的皮肤损伤不仅会造成大量的组织缺损,还会导致各种感觉功能丧失。组织工程皮肤为创面高质量修复提供了新途径,但在感觉功能恢复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如痛觉、触觉、温度觉的异常甚至丧失。因此,在应用组织工程皮肤促进创面愈合的同时,感觉神经的再生和功能恢复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介绍了皮肤感觉神经的种类、分布、再生及其影响因素,并从组织工程皮肤的真皮支架、种子细胞、神经营养因子等方面探讨促进感觉神经再生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