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0年  第36卷  第3期

创刊20周年院士论坛·新技术与新理念
坚持梦想 不负韶华:生长因子与创面修复三十年自主创新之路
李校堃
2020, 36(3): 161-165.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200305-00125
摘要:
自20世纪初发现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后,研究发现其在发育、代谢调控和组织再生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FGF治疗可成为创面修复重要的疗法之一,然而在其成药过程中却遭遇了重大技术瓶颈。自1992年开始,笔者团队不断突破FGF成药技术瓶颈,成功开发多个一类新药及医疗器械。与此同时还深入研究FGF的代谢调控网络及信号转导机制,努力开发FGF新药,造福广大患者。
专家论坛
组织工程皮肤现状与挑战
肖仕初, 郑勇军
2020, 36(3): 166-170.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191202-00449
摘要:
自体断层皮片移植仍是修复皮肤缺损的重要方法,但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如供皮区损伤、皮源不足等。研发组织工程皮肤实现缺损皮肤的永久性替代是一个理想目标。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多种组织工程皮肤已被投入市场使用,但要实现皮肤缺损的再生修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本文总结组织工程皮肤的现状,并对组织工程皮肤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做初步探讨。
论著·皮肤组织工程与创面修复
含异体角质形成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细胞膜片治疗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研究
姜耀男, 王雨翔, 郑勇军, 胡晓燕, 何飞, 施文钧, 吴琼, 夏照帆, 肖仕初
2020, 36(3): 171-178.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191113-00426
摘要:
目的 临床评价含异体角质形成细胞(KC)和成纤维细胞(Fb)的细胞膜片治疗Ⅱ度烧伤创面的效果与安全性。 方法 以聚氨酯生物膜为载体构建含人异体KC和Fb的细胞膜片,行大体和组织学观察。2016年4月—2017年12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对符合入选标准的急性Ⅱ度烧伤创面的患者进行前瞻性、阳性自身对照的临床试验。拟入组40个急性Ⅱ度烧伤创面,选择的单个创面≥10 cm×10 cm且≤5%体表总面积(TBSA),将创面均分为2个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别纳入细胞膜片组和常规治疗组。细胞膜片组创面内层覆盖细胞膜片、外覆无菌植皮纱布,视创面愈合及渗出情况于治疗开始后每1~3天更换外层纱布,每7天更换...
双层人工真皮复合自体皮移植修复骨质和/或肌腱外露创面的临床疗效
李敏雄, 马军, 郑紫君, 牛利斌, 杨磊
2020, 36(3): 179-186.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191119-00437
摘要:
目的 探讨联用双层人工真皮和自体皮移植修复骨质和/或肌腱外露创面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8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收治的25例各类原因致骨质和/或肌腱外露的创面患者病历资料,患者中男21例、女4例,年龄3~79岁,单纯骨质外露7例、单纯肌腱外露13例、合并骨质与肌腱外露5例。创面总面积为78.0(53.4,103.2)cm2,骨质外露宽度、肌腱外露宽度分别为3.2(3.0,3.6)cm和2.0(1.7,2.4)cm。所有创面彻底清创后Ⅰ期植入双层人工真皮,待2~3周人工真皮血管化后Ⅱ期移植自体薄中厚皮片或刃厚皮片修复创面。观察记录患者人工真皮血管化情况及血管化时...
外源性肿瘤坏死因子α对三维环境下小鼠间充质干细胞向汗腺细胞分化的影响及机制
朱冬振, 王一惠, 王睿, 付小兵
2020, 36(3): 187-194.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200105-00005
摘要:
目的 探讨外源性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三维环境下小鼠间充质干细胞向汗腺细胞分化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 方法 (1)取5只6~8周龄雌性C57BL/6小鼠,用烫伤仪在每只小鼠背部制成1个1 cm2深Ⅱ~Ⅲ度烫伤创面。伤后1 d,取创面全层皮肤组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组织中TNF-α浓度。(2)将0.9 g明胶和0.3 g海藻酸钠混匀后溶于30 mL磷酸盐缓冲液中制成水凝胶,取10只1 d龄雌雄不明C57BL/6小鼠足底全层皮肤研磨成真皮匀浆,从10只7 d龄雌雄不明C57BL/6小鼠股骨和胫骨中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混合8 mL预热水凝胶、1 mL小鼠足部真皮匀浆、1 mL第2或3...
经外源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处理的大鼠表皮干细胞对深Ⅱ度烧伤大鼠创面愈合的影响及机制
施彦, 涂龙翔, 邓琴, 张亚萍, 胡洋红, 刘德伍
2020, 36(3): 195-203.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191125-00441
摘要:
目的 探讨经外源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处理的大鼠表皮干细胞(ESC)对深Ⅱ度烧伤大鼠创面愈合的影响及机制。 方法 从1只3个月龄雌性SD大鼠躯干皮肤分离获得ESC,取第3代对数生长期细胞进行实验(1)~(3)。(1)取细胞,采用角质形成细胞专用无血清培养基(K-SFM)常规培养(常规培养条件下同),于倒置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培养3、5 d细胞形态。(2)取细胞常规培养24 h,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CD44、CD45、CD11b和CD11c的表达,样本数为3。(3)取4个批次细胞,各批次细胞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和VEGF组。空白对照组细胞常规培养,VEGF组细胞用含终质量...
科技快讯
乙酰化葡甘露聚糖纤维膜的制备和生物活性的研究及其在创面敷料中的应用
陈甜胜(译者), 肖仕初(审校者)
2020, 36(3): 186-186.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20.03.102
摘要:
通过功能性可注射热敏壳聚糖水凝胶包裹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促进皮肤创面愈合
姜耀男(译者), 肖仕初(审校者)
2020, 36(3): 186-186.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20.03.101
摘要:
论著
严重烧伤患者早期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趋化功能变化及影响因素
戚欣欣, 杨云稀, 孙炳伟
2020, 36(3): 204-209.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190801-00329
摘要:
目的 观察严重烧伤患者早期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趋化功能变化及影响因素。 方法 将2019年1—5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7例伤后6 h内入院的严重烧伤患者纳入烧伤组[男4例、女3例,年龄(36±10)岁],同期招募该单位体检中心体检结果正常的7名健康志愿者纳入健康对照组[男5名、女2名,年龄为(35±8)岁],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1)烧伤组患者于入院后1、3、5 d各抽取2 mL静脉血,健康对照组志愿者取2 mL静脉血,常规检测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及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水平。(2)同前取烧伤患者和健康志愿者静脉血,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白细胞介素6(I...
浓缩生长因子联合血浆蛋白凝胶治疗面部凹陷瘢痕的临床效果
孙佳琳, 王军杰, 崔正军, 孟庆楠, 刘欣健, 王旭, 余祖改
2020, 36(3): 210-218.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190930-00389
摘要:
目的 探讨浓缩生长因子(CGF)联合血浆蛋白凝胶(PAG)治疗面部凹陷瘢痕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18年1月—2019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14例、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收治1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面部凹陷瘢痕患者,以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按采取的治疗方法分组,8例患者纳入单纯CGF组,其中男4例、女4例,年龄28.50(25.50,31.50)岁;8例患者纳入单纯PAG组,其中男3例、女5例,年龄32.00(28.50,35.00)岁;8例患者纳入CGF+PAG组,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33.50(29.00,35.75)岁。单纯CGF组、单纯PAG组、CGF+PAG...
带阔筋膜股前外侧游离皮瓣修复头部鳞状细胞癌切除后硬脑膜缺损的效果
韩夫, 郑朝, 王洪涛, 官浩, 计鹏, 胡晓龙, 佟琳, 张智, 陈俏华, 冯爱娜, 胡大海
2020, 36(3): 219-223.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190505-00222
摘要:
目的 评价应用带阔筋膜的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头部鳞状细胞癌切除后硬脑膜缺损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16年6月—2018年6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收治12例头部鳞状细胞癌患者,其中男9例、女3例,年龄35~74岁,均采用带阔筋膜的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肿瘤切除后硬脑膜缺损。本组患者肿瘤切除后头皮软组织缺损面积为12 cm×10 cm~24 cm×21 cm,硬脑膜缺损面积为7 cm×6 cm~16 cm×14 cm;皮瓣面积为14 cm×12 cm~27 cm×24 cm,阔筋膜面积为8 cm×7 cm~17 cm×15 cm。将颞浅动脉及颞中静脉与皮瓣供血血管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第1肌皮穿...
成人真皮成纤维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β 1转录调控Meox1的机制及对细胞迁移的影响
卫志远, 李海胜, 周俊峄, 韩超, 董惠, 吴玉章, 贺伟峰, 田易, 罗高兴
2020, 36(3): 224-233.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200109-00014
摘要:
目的 探讨成人真皮成纤维细胞(HDF-a)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Meox1的转录调控机制及细胞迁移功能的影响。 方法 (1)取HDF-a系细胞,用RPMI 1640完全培养基培养(下称常规培养),将细胞分为TGF-β1刺激组和空白对照组。TGF-β1刺激组细胞加入10 μL质量浓度为1 mg/μL的TGF-β1刺激,空白对照组加入等量磷酸盐缓冲液。培养72 h,取2组部分细胞进行转录组测序,筛选出2组差异表达比值≥2且P<0.01的基因,对差异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与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代谢途径分析,记录Meox1每百万转录本(TPM)表达值,样本数为3;取2组部分细胞,...
白细胞介素17修饰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异体小鼠皮肤移植排斥反应的影响及机制
马腾霄, 许颖溦, 姜笃银
2020, 36(3): 234-243.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190510-00232
摘要: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7(IL-17)修饰的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对异体小鼠皮肤移植的影响及机制。 方法 (1)取5只BALB/c小鼠(均为雌性,4~8周龄,性别、鼠龄下同),处死后取股骨、胫骨和肱骨,采用全骨髓密度梯度离心联合贴壁分离法分离纯化培养BMSC,取第3代细胞行形态学观察,该代细胞经成骨、成脂诱导分化鉴定。第4代细胞经干细胞表面标志物鉴定。取第3~6代BMSC,经终质量浓度50 ng/mL小鼠重组IL-17预处理5 d后,行形态学观察。取IL-17预处理的BMSC和未经IL-17预处理BMSC标记碳花青荧光染料(CM-Dil),行形态学观察并计算标记率。(2)取45只C5...
综述
人工智能技术辅助烧伤深度诊断的研究进展
贲驰, 李海航, 刘彤, 王泽京, 程大胜, 朱世辉
2020, 36(3): 244-246.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190403-00162
摘要:
烧伤深度的早期精确诊断对决定相应的临床干预手段和判断烧伤患者预后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烧伤深度的诊断仍主要依靠临床医师的主观经验性判断,准确率低,尤其对于深Ⅱ度烧伤创面,早期诊断误差较大。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迅速,深度学习算法结合图像分析技术能够更好地识别、分析医学图像信息。本文将对人工智能技术在烧伤深度诊断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