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0年  第36卷  第7期

专家论坛
规范应用负压伤口疗法提高创面修复水平
吕国忠, 杨敏烈
2020, 36(7): 523-527.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200522-00280
摘要:
近20年来负压伤口疗法(NPWT)在创面修复领域广泛应用,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均证实其在多个方面对创面修复起正向调控作用。而近10年来,NPWT无论在负压材料或负压发生设备上的完善,还是在使用方法、作用机制研究以及临床应用策略方面,较之前的10余年都有了较大的进展。严格准确把握NPWT的临床应用指征,科学运用NPWT调控创面愈合微环境,有效改善各类型创面愈合质量,不断提升创面修复水平,是规范应用NPWT的核心要义。
科技快讯
一次性便携式负压伤口疗法系统治疗的应用研究:一项下肢慢性溃疡治疗的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吴祖煌(译者), 吕国忠(审校者)
2020, 36(7): 527-527.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20.07.101
摘要:
手术切口的负压治疗
陈远征(译者), 吕国忠(审校者)
2020, 36(7): 527-527.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20.07.102
摘要:
负压吸引技术用于腹部闭合切口预防性治疗:一项随机对照试验荟萃分析
夏熙明(译者), 吕国忠(审校者)
2020, 36(7): 533-533.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20.07.103
摘要:
创面负压治疗期间的抗生素渗透性
郭鹏(译者), 吕国忠(审校者)
2020, 36(7): 533-533.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20.07.104
摘要:
体外模拟负压引流疗法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伤口细菌生物膜的影响
王祖旭(译者), 刘小龙(审校者)
2020, 36(7): 546-546.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20.07.105
摘要:
论著·负压治疗技术与创面修复
负压伤口疗法在难固定部位中厚皮移植术中的临床应用
李少珲, 张万福, 胡晓龙, 王耘川, 韩飞, 计鹏, 韩夫, 胡大海, 官浩
2020, 36(7): 528-533.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200224-00086
摘要:
目的 对比持续负压伤口疗法(NPWT)与常规打包加压包扎在难固定部位创面中厚皮移植术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17年9月—2019年8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符合入选标准的难固定部位需行中厚皮移植术患者129例,纳入本回顾性队列研究。根据中厚皮移植术后难固定部位是否采用了NPWT将患者分为NPWT组67例[男41例、女26例,年龄(32±6)岁]和常规加压包扎组62例[男37例、女25例,年龄(30±5)岁]。2组患者难固定部位清创移植中厚皮后,常规加压包扎组患者创面采用干纱布填塞后,绷带常规加压包扎;NPWT组患者创面干纱布填塞后放置引流泡沫或引流管,半透膜粘贴密闭,行持续负压吸引,压力范围-16.6~-9.9 kPa。NPWT组于术后5 d、常规加压包扎组于术后7 d首次换药时打开包扎,观察并计算皮片成活面积和比例、血肿面积和比例、皮片常见并发症发生率;另统计术后换药次数和住院天数。对数据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Cochran & Cox近似t检验、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 结果 (1)首次换药时,NPWT组患者的皮片成活面积为(420±94)cm2,明显大于常规加压包扎组的(322±97)cm2(t′=12.33,P<0.01);NPWT组患者的皮片成活面积比例为(97.0±2.3)%,明显高于常规加压包扎组的(74.4±4.8)%(t′=50.11,P<0.01)。(2)首次换药时,常规加压包扎组患者的皮片血肿面积为(31.7±10.1)cm2,明显大于NPWT组的(3.2±0.7)cm2(t′=23.04,P<0.01);常规加压包扎组患者的皮片血肿面积比例为(7.3±2.3)%,明显高于NPWT组的(0.7±0.3)%(t′=76.21,P<0.01)。(3)首次换药时,NPWT组患者中皮片移动1例、无皮片边缘撕裂病例,皮片并发症发生率为1.5%(1/67);常规加压包扎组患者中皮片移动4例、皮片边缘撕裂2例,皮片并发症发生率为9.7%(6/62)。NPWT组患者皮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加压包扎组(P<0.05)。(4)NPWT组患者术后换药次数明显少于常规加压包扎组(t=7.93,P<0.01),术后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常规加压包扎组(t=11.71,P<0.01)。 结论 在难固定部位中厚皮移植术中,持续NPWT能有效促进创面愈合,提高皮片成活率,减少植皮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缩短住院时间。
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碱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
黄崇根, 贾志刚, 顾在秋, 赵朋, 吕国忠
2020, 36(7): 534-539.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200115-00024
摘要:
目的 初步观察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碱烧伤创面的效果。 方法 2016年6月—2020年3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男性碱烧伤患者符合入选标准,对其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磺胺嘧啶银组30例和VSD组30例,年龄分别为(36±8)、(35±10)岁,烧伤总面积分别为(7.2±2.0)%、(8.5±3.0)%体表总面积。入院后,磺胺嘧啶银组患者给予清创后常规磺胺嘧啶银换药治疗,每日换药1次;VSD组患者给予清创后持续VSD治疗,将负压设置为-10.67 kPa,每6~8天更换1次负压材料。治疗第1、4、7天,收集磺胺嘧啶银组患者创面渗出液和VSD组患者创面引流液,采用便携式pH计行pH值检测并统计渗出液/引流液量;治疗7、14、21 d后,计算2组患者创面愈合率;治疗前、治疗7 d后,采集2组患者静脉血,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治疗14 d内每次换药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2组患者疼痛评分;统计2组患者医疗费用、出院时满意度评分。对数据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t检验和Bonferroni校正。 结果 (1)治疗第1、4、7天,VSD组患者引流液pH值分别为9.75±0.59、9.01±0.46、8.13±0.28,明显高于磺胺嘧啶银组患者渗出液的9.35±0.62、8.18±0.18、7.58±0.09,t=2.03、6.80、7.56,P<0.05或P<0.01。治疗第1、4天,VSD组患者引流液量分别为(553±83)、(239±65)mL,明显多于磺胺嘧啶银组患者渗出液的(440±77)、(175±49)mL,t=3.44、2.24,P<0.05;治疗第7天,VSD组患者引流液量为(21±8)mL,明显少于磺胺嘧啶银组患者渗出液的(149±44)mL,t=-12.61,P<0.01。(2)治疗7、14、21 d后,VSD组患者创面愈合率分别为(39±6)%、(74±10)%、(92±3)%,均明显高于磺胺嘧啶银组的(25±3)%、(59±6)%、(77±6)%,t=7.07、5.59、7.09,P<0.01。(3)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中TNF-α和IL-8水平均相近;治疗7 d后,VSD组患者血清中TNF-α和IL-8水平均明显低于磺胺嘧啶银组(t=-8.75、-8.04,P<0.01)。(4)VSD组患者换药时疼痛评分、医疗费用明显低于磺胺嘧啶银组(t=-4.28、-7.56,P<0.01),患者出院时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磺胺嘧啶银组(t=10.91,P<0.05)。 结论 VSD技术应用于临床碱烧伤创面可有效促进残留碱液的去除,减轻碱液对皮肤组织的进一步损伤,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有效去除炎症介质,减轻换药疼痛,降低治疗总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
改良双负压疗法联合清创减张缝合术治疗骶尾部及周围4期压疮并感染患者的效果
苗盈盈, 张武臣, 韩秀斌, 王忠新
2020, 36(7): 540-546.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200304-00118
摘要:
目的 探讨改良双负压疗法联合清创减张缝合术治疗骶尾部及周围4期压疮并感染患者的疗效。 方法 2015年1月—2019年6月,临邑县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美容外科收治20例骶尾部及周围4期压疮并感染患者,其中男11例、女9例,年龄48~88岁,13例患者创面位于骶尾部,其中8例见骶尾骨外露;4例患者创面位于股骨大转子区,3例患者创面位于坐骨结节区。入院时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发热、细菌感染、低蛋白血症及电解质紊乱等。Ⅰ期根据病变累及范围彻底清创、换药后行常规负压治疗,负压值为-16.6 kPa;待肉芽组织新鲜、渗出少、无坏死组织残留时,立即行Ⅱ期改良双负压疗法联合清创减张缝合术,其中改良双负压疗法为创面深部置入负压引流导管与表层负压引流导管同时实施持续负压吸引,表层负压值为-19.9 kPa。同时予以全身抗感染及营养支持等治疗。观察创面愈合等级,缝合处皮肤有无坏死、裂开或积液,出院后随访1~6个月,观察创面愈合情况,记录患者住院时间、清创减张缝合术前后感染情况、治疗过程中有无并发症。 结果 创面均甲级愈合,缝合处皮肤无裂开或积液、坏死。出院后随访1~6个月,术口外形良好,皮肤少量色素沉着,无瘢痕增生或挛缩,压疮均未复发。本组患者住院时间为24~33 d,平均28.5 d。清创减张缝合术前,2例患者创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1例患者创面混合感染大肠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1例患者创面感染奇异变形杆菌;术后再次行细菌学培养,结果均呈阴性。治疗期间患者均未并发骨或关节感染、坏死性筋膜炎、败血症等。 结论 改良双负压疗法联合清创减张缝合术治疗骶尾部及周围4期压疮并感染患者,操作简单、创伤小、患者易于接受且对效果满意度较高,适合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论著
分级诊疗路径管理对慢性创面患者延续治疗的效能
周小金, 吕国忠, 杨敏烈, 姜东林, 王泳, 谢小为
2020, 36(7): 547-552.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190408-00170
摘要:
目的 探讨分级诊疗路径管理对慢性创面患者延续治疗的效能。 方法 2017年6月—2018年9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以下称笔者单位)创面修复科针对101例刚治疗出院且仍需延续治疗的符合入选标准的慢性创面患者,以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分析其临床资料。按出院后延续治疗的管理方法分组,52例患者纳入路径管理组,其中男27例、女25例,年龄(44±6)岁,57个创面;49例患者纳入常规管理组,其中男26例、女23例,年龄(45±6)岁,53个创面。对路径管理组患者开展分级诊疗下的慢性创面治疗的全路径管理,常规管理组开展常规延续治疗管理。以从笔者单位出院时为延续治疗管理前(以下简称管理前),以出院12周为延续治疗管理后(以下简称管理后),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版(HAMD-24)、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2组患者抑郁和焦虑情况,并计算抑郁阳性比和焦虑阳性比;统计2组患者管理期间的创面治疗有效率、清创换药次数、治疗费用。对数据进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及Wilcoxon秩和检验。 结果 (1)管理前,2组患者HAMD-24、SAS评分均相近;管理后,路径管理组患者HAMD-24、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管理组(t=4.341、3.840,P<0.01)。2组患者管理前后,抑郁阳性比、焦虑阳性比均相近。(2)管理后,路径管理组患者创面治疗有效率为98.25%(56/57),明显高于常规管理组的86.79%(46/53),χ2=5.341,P<0.05。(3)路径管理组患者管理期间慢性创面清创换药次数为(20±4)次,明显少于常规管理组的(27±7)次,t=5.833,P<0.01。(4)路径管理组患者管理期间治疗费用为(2 479±213)元,明显少于常规管理组的(5 215±326)元,t=50.185,P<0.01。 结论 慢性创面患者延续治疗中实施分级诊疗下的全路径管理,能够有效提升创面治疗有效率,减少清创换药次数,降低治疗费用和改善患者心理状态。
早期补充外源性左旋肉碱对严重烫伤大鼠肾功能的影响
田曦茜, 孔维昌, 李朋涛, 夏正国, 徐结苟, 徐庆连
2020, 36(7): 553-559.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200203-00038
摘要:
目的 探讨严重烫伤大鼠早期补充外源性左旋肉碱对其肾功能的影响。 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66只成年雌性SD大鼠分为健康对照组6只、单纯烫伤组30只、烫伤+肉碱组30只。后2组大鼠背部制成30%体表总面积Ⅲ度烫伤,伤后立即经尾静脉注射乳酸林格液进行复苏。伤后1 h,烫伤+肉碱组大鼠腹腔注射100 mg/mL左旋肉碱溶液400 mg/kg,单纯烫伤组大鼠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之后2组均每隔24小时注射1次。分别于伤后6、12、24、48、72 h,取单纯烫伤组和烫伤+肉碱组中各6只大鼠,采集腹主动脉血,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尿素氮、肌酐、胱抑素C含量;取肾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健康对照组大鼠不进行任何处理,同严重烫伤大鼠取材进行相关检测。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以及Bonferroni法。 结果 (1)单纯烫伤组大鼠伤后各时间点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含量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与单纯烫伤组比较,烫伤+肉碱组大鼠血清总蛋白含量于伤后12、24 h明显升高(P<0.05),血清白蛋白含量于伤后12 h明显升高(P<0.05)。单纯烫伤组、烫伤+肉碱组大鼠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含量均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于伤后24 h达最低值。(2)单纯烫伤组大鼠伤后各时间点血清尿素氮、肌酐含量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与单纯烫伤组比较,烫伤+肉碱组大鼠血清尿素氮含量于伤后6、48、72 h明显降低(P<0.05),血清肌酐含量于伤后12、24、48、72 h明显降低(P<0.05)。单纯烫伤组、烫伤+肉碱组大鼠血清尿素氮、肌酐含量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于伤后12 h达峰值。(3)单纯烫伤组大鼠伤后6、12、24、48、72 h血清胱抑素C含量分别为(0.250±0.030)、(0.330±0.070)、(0.300±0.060)、(0.240±0.060)、(0.190±0.030)mg/L,前4个时间点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0.170±0.020)mg/L(P<0.05)。伤后24 h,烫伤+肉碱组大鼠的血清胱抑素C含量为(0.210±0.040)mg/L,明显低于单纯烫伤组(P<0.05)。单纯烫伤组、烫伤+肉碱组大鼠血清胱抑素C含量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于伤后12 h达峰值。(4)健康对照组大鼠肾组织基本正常,烫伤+肉碱组大鼠伤后各时间点肾组织损伤程度均较单纯烫伤组轻。伤后24 h,单纯烫伤组大鼠肾组织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出现大面积肿胀、空泡变性及坏死、刷状缘丢失、核固缩,有超过2/3的肾小管细胞核消失,肾小管管腔狭窄,管腔内可见坏死脱落细胞及蛋白管型,肾间质可见水肿及炎性细胞浸润;与单纯烫伤组比较,烫伤+肉碱组大鼠肾组织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坏死明显减轻,管型和炎性细胞浸润较少。 结论 严重烫伤大鼠早期补充外源性左旋肉碱,可以减轻肾脏细胞的损伤,并使总蛋白、白蛋白、尿素氮、肌酐、胱抑素C含量更快恢复到正常水平,进而维持肾功能代谢水平的稳定。
微粒皮和Meek微型皮片移植修复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临床效果的荟萃分析
张高飞, 刘文军, 王迪, 段建兴, 李晓庆
2020, 36(7): 560-567.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190521-00249
摘要:
目的 应用荟萃分析方法系统评价微粒皮和Meek微型皮片移植修复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 方法 以"Meek micrografting、burn"为检索词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以"微粒皮、Meek植皮、烧伤"为检索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检索各数据库自建库起至2019年3月20日公开发表的有关微粒皮和Meek微型皮片移植修复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的随机对照试验。结局指标为首次手术后的植皮成活率、一期愈合率、手术耗时、手术治疗费用以及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采用RevMan 5.3及Stata 14.0统计软件对符合标准的研究进行荟萃分析。 结果 共纳入15篇文献821例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包括接受微粒皮移植治疗的微粒皮组患者410例和接受Meek微型皮片移植治疗的Meek微型皮片组患者411例。纳入的15项研究偏倚风险均不确定。与微粒皮组比较,Meek微型皮片组患者植皮成活率和一期愈合率均明显升高,相对危险度=0.76、0.66(95%置信区间=0.66~0.88、0.50~0.88,P<0.01);手术治疗费用明显降低,标准化均数差=3.19(95%置信区间=1.36~5.01,P<0.01);手术耗时、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标准化均数差=6.05、2.39、2.35(95%置信区间=3.66~8.44、1.43~3.35、2.03~2.68,P<0.01)。亚组分析显示,微粒皮联合异体皮移植可能是手术耗时异质性的来源。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手术耗时、手术治疗费用、创面愈合时间合并效应量结果稳定性好。一期愈合率和手术治疗费用存在发表偏倚(P<0.01),植皮成活率、手术耗时、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不存在发表偏倚(P>0.05)。 结论 在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治疗中,Meek微型皮片移植与微粒皮移植相比可提高植皮成活率和一期愈合率,缩短手术耗时、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治疗费用。
新冠肺炎防治·新技术与新理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烧伤伴吸入性损伤患者的救治体会
蒋南红, 王德运, 陈斓, 谢卫国
2020, 36(7): 568-574.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200308-00135
摘要:
目的 介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烧伤伴吸入性损伤患者的救治体会。 方法 2020年2月1日—3月1日COVID-19疫情高发期间武汉大学同仁医院暨武汉市第三医院烧伤科收治烧伤伴吸入性损伤患者6例,其中男4例、女2例,年龄为21~63岁,入院时间为伤后2~4 h,烧伤总面积为1%~20%TBSA,Ⅲ度烧伤面积为1%~12%TBSA。其中1例重度吸入性损伤、2例轻度吸入性损伤、3例中度吸入性损伤。患者入院时体温均正常,近2周无发热、咳嗽。入院时,1例患者胸部CT示双肺下叶、左肺上叶见多发条片状及结节稍高密度影,2例患者胸部CT示双肺纹理增粗,其余患者胸部CT正常。入院后给予6例患者常规治疗,期间医护人员注意防护,并参照COVID-19诊疗方案筛查COVID-19。伤后1、3、6、9 d取患者静脉血检测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绝对值、降钙素原水平。伤后3、6 d行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入院后记录患者体温。记录伤后1周内胸部CT检查结果和患者的预后情况。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P25P75)表示。 结果 (1)伤后1、3、6、9 d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分别为(19.8±3.8)×109/L、(17.2±3.4)×109/L、(13.3±3.1)×109/L、(11.1±1.6)×109/L,中性粒细胞分别为0.919±0.019、0.899±0.011、0.855±0.034、0.811±0.035,淋巴细胞绝对值分别为(0.65±0.18)×109/L、(0.65±0.24)×109/L、(0.91±0.34)×109/L、(1.23±0.42)×109/L,降钙素原水平分别为0.49(0.36,1.64)、0.39(0.26,0.73)、0.28(0.18,0.33)、0.12(0.11,0.20)ng/mL;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均高于正常值,呈下降趋势;淋巴细胞绝对值于伤后6 d起恢复至正常值;降钙素原水平均高于正常值。(2)伤后3、6 d, 6例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均呈阴性。6例患者体温波动范围为36.5~38.6 ℃。伤后1周内6例患者胸部CT未筛查出COVID-19典型影像学特征。治疗14~32 d,6例患者均治愈出院。 结论 在COVID-19疫情期间,烧伤伴吸入性损伤患者应在做好医护防护的条件下救治,同时应积极排查病毒,减少医患感染COVID-19风险。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烧伤及创面修复病房的管理策略
黎宁, 刘廷敏, 陈华玲, 廖建梅
2020, 36(7): 575-578.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200210-00050
摘要: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疫情防控已经进入关键时期。烧伤以及创面修复病房收治的患者因疾病、年龄等多重因素成为病毒感染的易感者,因此COVID-19疫情防控期间做好烧伤以及创面修复病房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COVID-19感染流行期间院内防控的关键临床问题、医学证据、临床及管理经验制订了笔者单位的病房防控管理策略,以期为烧伤以及创面修复病房防控提供参考。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工作流程
龚雅利, 石云龙, 罗小强, 张成, 刘美希, 陈渝, 彭毅志
2020, 36(7): 579-581.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200303-00117
摘要:
笔者单位烧伤微生物实验室是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主要负责处理笔者科室以及笔者单位其他部分科室的临床微生物样本处理。自疫情暴发以来,为保证日常工作的正常开展以及医护人员的安全,微生物实验室积极调整日常工作流程。现将具体的流程总结如下,为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同行的生物安全防护提供参考。
短篇论著
成人重度烧伤术后低体温复温的证据总结
卢福长, 沈鸣雁, 沈涛, 陈华清, 傅亚红, 韩春茂
2020, 36(7): 582-586.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190402-00158
摘要:
目的 检索、评价和总结成年重度烧伤患者术后低体温复温的最佳证据。 方法 以"severe burn/major burn/severe degree burn"、"hypothermia/warming intervention/hypothermia/temperature/body temperature change"、"postoperative/perioperative/peri-operative/post-operative"为检索词检索《Cochrane Library》《Joanna Briggs Institute Evidence-Based Health Care Center Database》《PubMed》《Ovid-Medline》《BMJ Best Practice》《Web of Science》等外文数据库;以"手术/术后/术中"、"低温/低体温"、"烧伤"为检索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等中文数据库,检索各数据库自建库起至2018年4月公开发表的关于成年重度烧伤患者术后低体温复温的所有证据,包括系统评价、指南、专家共识、证据总结及与证据密切相关的原始研究。筛选文献并评价文献质量,从中提取证据并进行评价分级,总结最佳证据。 结果 最终共纳入8篇文献,包括1篇系统评价、3篇指南、1篇专家共识、3篇证据总结。最终总结出包括体温监测部位、体温监测频率、体表加温、体内加温、复温启动、多种方法复温、设备、人员培训共8个方面的最佳证据。 结论 本研究遵循循证护理学方法,检索文献并评价,汇总证据分析和评价,获得成年重度烧伤患者术后低体温复温的最佳证据,为临床实施复温工作提供有力参考。
游离胸背动脉穿支皮瓣整复面部亚单位大面积瘢痕的临床效果
胡瑞斌, 周丹亚, 王欣, 朱亮, 章一新, 许恒
2020, 36(7): 586-589.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190505-00223
摘要:
目的 探讨胸背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整复面部亚单位大面积瘢痕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14年4月—2018年3月,宁波市第六医院收治7例面部大面积瘢痕患者,其中男3例、女4例,年龄31~49岁,累及额部4例、颏颈部3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行胸背动脉穿支血管定位后,根据面部亚单位修复原则行瘢痕切除,形成的创面面积为8 cm×6 cm~21 cm×8 cm,切取面积为9 cm×7 cm~22 cm×9 cm游离胸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供区直接缝合。记录术中探查穿支血管位置与术前定位是否相符、皮瓣成活情况,随访观察皮瓣色泽、质地、外观及供区愈合情况、瘢痕形成情况、功能情况。 结果 7例患者术中探查穿支血管位置均与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相符。7例患者皮瓣术后均顺利成活。术后随访12~18个月,皮瓣色泽与受区周围皮肤相似,质地柔软,无明显挛缩,其中4例皮瓣外观轻度臃肿。7例患者皮瓣供区术后均愈合,无明显瘢痕增生,肩关节功能无明显影响。 结论 胸背动脉穿支皮瓣穿支血管解剖较恒定,皮瓣可切取面积大,且皮瓣质地柔软、外观良好、供区隐蔽,是面部亚单位大面积瘢痕整复的良好选择。
游离修薄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刘洋, 宋达疆, 谢松林, 宋涛, 张文韬, 田小宁, 从飞, 杜晓龙, 陈勋, 范金柱, 郝定均
2020, 36(7): 590-593.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190415-00185
摘要:
目的 探讨采用游离修薄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 方法 2010年4月—2014年1月,西安市红会医院显微修复外科收治12例外伤致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其中男10例、女2例,年龄21~48岁,6例为腕背部缺损、6例为足踝部缺损。清创后软组织缺损面积为15.0 cm×4.5 cm~28.0 cm×11.0 cm,设计切取修薄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皮瓣切取面积为15.0 cm×5.0 cm~29.0 cm×12.0 cm,修薄之前皮瓣厚度为4.0~6.5 cm,修薄之后皮瓣厚度为0.6~0.9 cm。所有皮瓣供区直接拉拢缝合。观察皮瓣成活情况,随访皮瓣和供区外观功能情况。 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皮瓣均顺利成活。随访10~42个月,患者皮瓣外形不臃肿,无须Ⅱ期修薄,两点辨别觉距离为11~17 mm,平均14.5 mm。患者腹壁功能未受明显影响,未见腹壁疝或溃疡发生。 结论 游离修薄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质地薄,适合修复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且效果较佳。
经验交流
手套包扎法用于手植皮术中创面止血十例
李峰, 尹会男, 张勤学, 陈琦, 陈鑫, 孙英杰, 马啸峰
2020, 36(7): 594-595.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190508-00226
摘要:
2018年7月—2019年4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收治10例需植皮的患者(男8例、女2例,年龄5~53岁),共17只患手,将手套包扎法用于植皮术中止血。术中初步止血后,以无菌乳胶手套作为手的内层覆盖物,再以纱布加压包扎,20 min后由近及远依次去除纱布和手套,再次彻底止血,最后植皮。手套作为内层覆盖物避免了纱布纤维与创面粘连,不会在打开包扎时造成小血管再次出血,减少了电凝的过度使用及对创面的二次损伤,减少失血量、缩短止血时间。
保守清创联合病床上自体小皮片和/或微粒皮移植治疗4期压疮七例
张永, 段勇
2020, 36(7): 596-599.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191112-00425
摘要:
2017年6月—2018年10月,太原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7例压疮患者,其中男3例、女4例,年龄75~86岁。共10个无骨外露4期压疮创面,创面面积为6 cm×4 cm~11 cm×9 cm;3个创面伴有潜行腔隙,潜行区域体表投影面积5 cm×3 cm~12 cm×8 cm。入院后进行保守清创治疗持续至皮肤缺损区肉芽组织鲜红、易出血、基底基本平整,于病床上取面积为创面大小1/4~1/2的大腿前侧刃厚皮片,制成微粒皮和/或边长1~3 mm的矩形小皮片,移植于肉芽创面,于术后继续保守治疗。7个创面1次移植术后3~6周愈合;1个创面1次移植术后6周潜行区仍残余窦道,患者出院;1个创面经2次移植,于第1次术后8周愈合。1例患者(1个创面)因基础疾病死亡。该方法创伤小、风险低、操作简单,在病床上就可进行,适用于不能进行常规手术、无骨外露的4期压疮创面。
病例报告
一例99%体表总面积烧伤患者29次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
卢福长, 沈鸣雁, 陈华清, 徐婷, 韩春茂
2020, 36(7): 600-602.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190328-00146
摘要:
2017年2月6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1例25岁烧伤总面积99%体表总面积(TBSA)男性患者。患者伤后1 d由基层医院转入,其中Ⅲ度烧伤面积达95%TBSA。入院时患者意识清楚,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通气,实施补液抗休克、抗感染及营养支持,清创植皮负压治疗等处理。住院期间病情危重,先后行28次中心静脉置管术和1次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术。护士依托多学科合作,在做好充分风险评估的前提下,重点加强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护理,导管尖端附着物、创面分泌物和血微生物培养检出抗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肺炎克雷伯菌后,改良中心静脉导管护理措施。积极预防中心静脉导管周围血栓形成。在翻身床使用、浸浴治疗、患者躁动期间重点做好非计划性拔管的预防。入院第171天,静脉治疗专科护士在右上臂瘢痕形成处行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术,留置55 d后拔除导管,患者康复出院。随访18个月,恢复良好。
一例粉尘爆炸致特重度烧冲复合伤并发急性肾损伤患者的护理
姜彬, 沈鸣雁, 沈涛
2020, 36(7): 603-605.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190415-00188
摘要:
2018年1月31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1例交联聚维酮粉尘爆炸致特重度烧冲复合伤并发急性肾损伤的21岁男性患者。针对患者的病情,落实下列护理措施:烧伤休克期合并急性肾损伤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期间,加强液体出入量管理、防范低体温和非计划下机;针对创伤性气胸做好胸腔闭式引流管护理,实施低潮气量、低呼气末正压的通气策略;感染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肺炎克雷伯菌期间优化监护室环境消毒、做好多黏菌素B药物护理。经过71 d综合治疗和护理,患者康复出院。本病例提示,针对特重度烧冲复合伤患者的肾功能、肺功能情况,实施个体化治疗和护理措施有助于提高该类患者的治愈率,并改善预后。
深度烧伤削痂植皮术后并发脑梗死一例
郑启兵, 邵一鸣, 靳方方, 鲁海强, 徐加红, 张敬群
2020, 36(7): 605-607.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190409-00174
摘要:
2019年1月25日,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1例42岁女性右下肢深度烧伤患者,患者既往患有脑梗死、高血压、癔症等疾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利培酮。入院后先后2次行削痂手术,在第2次削痂植皮术后第3天出现右侧肢体肌力减弱,急诊行颅脑核磁共振成像,提示急性脑梗死,立即给予改善脑循环、扩血管等处理。术后第5天患者患肢肌力逐渐恢复,出院时未遗留后遗症。笔者团队对此病例进行讨论,认为深度烧伤削痂出血和术后创面渗出导致血容量降低、血液浓缩及不充分的补液导致脑血流动力学改变为主要诱因,多发脑动脉狭窄为基础,多种因素叠加,导致术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术中及术后适当增加补液,必要时输血以增加脑部供血供氧,可减少此类脑梗死的发生。
妊娠晚期特重度烧伤并发死胎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一例
薛迪建, 陈炯, 黄文祥, 林琳, 戴洁
2020, 36(7): 607-609.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190416-00192
摘要:
2015年5月9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烧伤与皮肤修复外科收治1例24岁妊娠晚期特重度烧伤女性患者。患者在伤后即出现胎儿宫内窘迫,于伤后第12 h确诊死胎,通过与产科医师合作,在伤后5 d引产成功。伤后8 d,患者出现脓毒症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经抗感染、呼吸机辅助通气、强心利尿、切削痂+皮片移植等治疗,患者最终痊愈。该病例提示把握适当时机、选择合理引产方式,果断处理死胎极其关键;休克期过后经阴道引产的方案,值得探讨;引产后24 h内极端、阵发的呼吸、循环及尿量变化为本例患者主要特点,动态关注并及时有效调整呼吸循环支持,有可能为该类患者救治的另一关键;尽可能抓住时机切削痂、覆盖异种皮,及时行皮肤移植修复创面则是重中之重。
一例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合并压疮患者的护理
孟晓娜, 沈鸣雁, 沈涛, 韩春茂
2020, 36(7): 610-611.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190416-00190
摘要:
2019年2月11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1例37岁的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女性患者,其因多处压疮创面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急性骨髓炎。对其进行多学科协作诊疗,护士重点做好激素减量治疗期间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症候群的严密观察,警惕病情反跳;根据诊疗方案,分阶段落实创面护理,保持有效引流,确保负压合适,加强营养以促进创面愈合。经过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患者于入院后第39天康复出院。
技术与方法
静态进展性踝足矫形器的设计与应用
赵海洋, 王洪涛, 周琴, 党瑞, 朱婵, 梁敏, 石雪芹, 齐宗师, 胡大海
2020, 36(7): 612-614.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190318-00125
摘要:
烧伤患者术后跟腱部位的瘢痕挛缩极易形成足下垂,导致踝关节背屈功能障碍。针对此问题,笔者自行设计、制作了一款静态进展性踝足矫形器。该矫形器足底支撑部分与小腿支撑部分由铆钉连接,两侧的牵拉带牵拉足底支撑部分远心端与小腿支撑部分近心端,从而循序渐进地改善踝关节背屈功能。此静态进展性踝足矫形器制作简单、实用性强、经济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综述
烧伤后色素沉着和色素脱失的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朱哲, 孙瑜, 周浩, 唐洪泰
2020, 36(7): 615-619.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190514-00241
摘要:
色素沉着与色素脱失是烧伤患者创面愈合后的常见并发症,可严重影响患者外观,位于面部、双手等暴露部位的肤色改变,常给患者造成极大的心理负担。烧伤后色素沉着与色素脱失的发生发展机制尚不明确,一般认为与表皮中黑色素含量过多或缺失有关。因而在治疗上,前者侧重于抑制黑色素合成、减少皮肤黑色素含量,而后者则通过改善黑色素细胞功能、促进黑色素合成,进而恢复正常肤色。近年来,针对烧伤后皮肤色素代谢异常的治疗技术迅速发展,本文中笔者对临床常用的光电治疗、药物及手术治疗方案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此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
虚拟现实技术在烧伤疼痛干预中的研究进展
吴巍巍, 刘淑梅, 贺婷婷, 吴世锋
2020, 36(7): 620-622.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190402-00159
摘要:
疼痛是烧伤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烧伤从发病到康复是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其间伤口换药、清创、手术及康复等均会为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疼痛。虚拟现实技术作为非药物疼痛管理的手段之一,其干预效果已逐渐得到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认可。本文对虚拟现实技术的定义及其对疼痛的干预机制和烧伤疼痛中的干预效果进行综述,为虚拟现实技术在临床烧伤患者疼痛管理方面的应用提供参考。
脂肪组织及脂肪成分移植在瘢痕治疗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漆江鸿, 蔡原, 邓呈亮
2020, 36(7): 623-626.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200311-00151
摘要:
瘢痕是由烧伤或创伤导致皮肤真皮深层损伤引起的皮肤组织过度修复、细胞外基质沉积紊乱的一种皮肤纤维增生性疾病,伴有瘙痒、疼痛等症状,可导致患者外观毁损和心理障碍,是烧伤整形外科门诊常见的病种之一。当前,脂肪组织及脂肪成分移植被认为是瘢痕最前沿的治疗方法之一。脂肪成分移植包括纳米脂肪、脂肪来源干细胞基质胶、基质血管成分和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脂肪组织及脂肪成分具有组织再生、细胞外基质重塑和抗纤维化的功能,局部移植可改善瘢痕的外观及症状。因此,本文就脂肪组织及脂肪成分移植在瘢痕治疗中的作用作一综述,旨在为瘢痕的脂肪疗法提供理论参考。
壳聚糖纳米纤维创面敷料的研究进展
刘江, 刘毅
2020, 36(7): 627-630.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190628-00286
摘要:
壳聚糖纳米纤维因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抗菌活性、促愈合能力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创面敷料领域。将壳聚糖与其他医用材料复合改性制备纳米纤维复合材料并研究其性能是目前该领域的研究方向之一。本文介绍了壳聚糖纳米纤维作为创面敷料的特性及近年来最新研制出的几种壳聚糖纳米纤维复合材料。
指南解读
2019版《荒野医学协会冻伤预防和治疗实践指南》解读
孙林利, 刘文军, 桂婧娥, 何珍珍, 刘丽红, 孟美芬, 尚琳
2020, 36(7): 631-635.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191216-00459
摘要:
国际荒野医学协会于2019年7月更新并发布了《荒野医学协会冻伤预防和治疗实践指南》,该指南针对冻伤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循证推荐意见,主要包括冻伤的病理生理、分类、预防及治疗等内容。本文重点对该指南进行解读,旨在让临床医务人员了解冻伤治疗的新进展,为临床实践提供借鉴。
海外发表论文选读
旋股外侧动脉斜支作为股前外侧游离皮瓣优选血管蒂的可行性研究
邓呈亮, 肖顺娥, 魏在荣
2020, 36(7): 636-636.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190428-00217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