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0年  第36卷  第8期

2020, 36(8): E1-E52.
摘要:
指南与共识全文版
多学科合作下糖尿病足防治专家共识(2020版)全版
《多学科合作下糖尿病足防治专家共识(2020版)》编写组
2020, 36(8): E01-E52.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200217-01000
摘要:
《多学科合作下糖尿病足防治专家共识(2020版)》是通过分析临床糖尿病足的实践过程,查询理论依据及其等级,给出的推荐意见。本共识主要阐述了糖尿病足的评估和诊断、治疗,以及高危足的保护与溃疡预防,内容涵盖内外科、护理和康复等学科,总共50条推荐意见,旨在为临床医师处理糖尿病足提供步骤和方案参考。
指南与共识
多学科合作下糖尿病足防治专家共识(2020版)精华版(Ⅰ)—

点击查看 共识英文版(PDF)  共识英文版(HTML)

《多学科合作下糖尿病足防治专家共识(2020版)》编写组
2020, 36(8): 637-646.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200217-00062-1
摘要:

《多学科合作下糖尿病足防治专家共识(2020版)》是通过分析临床糖尿病足的实践过程,查询理论依据及其等级,给出的推荐意见。本共识主要阐述了糖尿病足的评估和诊断、治疗,以及高危足的保护与溃疡预防,内容涵盖内外科、护理和康复等学科,总共50条推荐意见,旨在为临床医师处理糖尿病足提供步骤和方案参考。

专家论坛
严重烧伤脏器损害综合防治的思考
黄跃生
2020, 36(8): 647-650.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200521-00278
摘要:
脏器损害是目前严重烧伤最重要的死亡原因,直接阻碍严重烧伤患者治愈率的进一步提高。本文从有效防治休克减轻脏器缺血缺氧损害、加强吸入性损伤处理防治呼吸衰竭、加强感染防治和免疫调理防止炎症反应失控、积极处理烧伤创面防治创面脓毒症、加强器官功能扶持和营养支持调理高代谢、加强基础与转化研究力求精准施策等方面介绍对严重烧伤脏器损害综合防治的思考,供读者参考。
论著·脏器损害与并发症
线粒体转录因子A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途径对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蛋白1调节大鼠缺氧心肌细胞能量生成的作用及机制
向飞, 薛冬冬, 罗佳, 胡建红, 原莉莉, 贾杰只, 黄跃生
2020, 36(8): 651-657.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200430-00247
摘要:
目的 探讨线粒体转录因子A(TFAM)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COX)途径在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蛋白1(TRAP1)调节大鼠缺氧心肌细胞能量生成中的作用及机制。 方法 取135只1~3 d龄SD大鼠乳鼠,分离培养心肌细胞。(1)取细胞,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方法下同)分为常氧空白对照组、缺氧空白对照组、缺氧+TRAP1过表达对照组、缺氧+TRAP1过表达组,每组1瓶。常氧空白对照组细胞常规培养;缺氧空白对照组细胞常规培养后缺氧6 h;缺氧+TRAP1过表达对照组、缺氧+TRAP1过表达组细胞常规培养后,分别加入TRAP1过表达空病毒载体、TRAP1过表达腺病毒载体病毒悬液转染48 h后缺氧6 h。蛋...
血必净注射液及其组分芍药苷对脓毒症大鼠免疫功能和生存率的影响
姚人骐, 任超, 王丽雪, 董宁, 吴瑶, 姚咏明
2020, 36(8): 658-664.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200430-00246
摘要:
目的 探讨血必净注射液(简称血必净)与其组分芍药苷对脓毒症大鼠脾脏调节性T细胞(Treg)免疫功能及大鼠生存率的影响。 方法 (1)免疫磁珠法分离提纯3只9~12周龄SD雄性大鼠(鼠龄、品系、性别下同)脾脏CD4CD25Treg和CD4T细胞。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方法下同)将CD4CD25Treg分为空白对照组、单纯CD3/CD28组、单纯内毒素/脂多糖(LPS)组、LPS+血必净组、LPS+芍药苷组,每组6孔。单纯CD3/CD28组、单纯LPS组、LPS+血必净组及LPS+芍药苷组细胞采用加入1.25 μg CD3和2.5 μg CD28的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RPMI 16...
成批烧伤患者肺部护理集束化管理方案的构建与应用
王淑君, 马春亭, 鲁虹言, 宋喜鹤, 钮跃增, 陈国杰, 周体, 申传安
2020, 36(8): 665-670.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200220-00073
摘要:
目的 构建成批烧伤患者肺部护理集束化管理方案(下称肺部护理集束化管理方案)并探讨其应用效果。 方法 (1)成立由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下称笔者单位)烧伤整形科、呼吸内科和感染控制科医护人员组成的集束化干预小组;针对成批烧伤患者的肺部护理关键点和难点,梳理出肺部护理评估、胸肺物理治疗、人工气道管理、专科感染控制4个主要环节;应用循证护理的方法以"成批烧伤、肺部护理、集束化管理"等为中文检索词,以"mass burn、respiratory management、airway management"等为英文检索词,检索《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与前述4...
科技快讯
羟钴胺应用与烟雾吸入后急性肾损伤关系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
张均辉(译者), 江旭品(审校者)
2020, 36(8): 664-664.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20.08.101
摘要:
抑制钙蛋白酶改善烧伤诱导的大鼠急性肺损伤
冀然(译者), 江旭品(审校者)
2020, 36(8): 670-670.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20.08.102
摘要:
重症烧伤患者入院时循环二肽基肽酶3水平与循环衰竭和急性肾损伤及死亡相关
张均辉(译者), 江旭品(审校者)
2020, 36(8): 717-717.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20.08.103
摘要:
严重烧伤改变小鼠肠道菌群组成并破坏肠道屏障
冀然(译者), 江旭品(审校者)
2020, 36(8): 717-717.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20.08.104
摘要:
论著·新技术与新理念
创面温度与压力无线传感模块的研制及其特性测评
张玉恒, 韩波, 潘泽平, 张诚, 徐晓丽, 李学拥
2020, 36(8): 671-678.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190508-00225
摘要:
目的 研制创面温度与压力无线传感模块(下称无线传感模块)并进行相关特征性检验和生物安全性评价。 方法 (1)设计无线传感模块结构及工作模式;在柔性排线一端焊接温湿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同时与焊接了蓝牙发射器、微处理器和电源接口的印制电路板相连,建立无线传感模块;开发移动端数据接收应用程序,在智能手机上,通过蓝牙功能读取无线传感模块暴露在空气中的检测数值。(2)同时用无线传感模块和红外线测温仪测量35~42 ℃热水袋温度,对比30对数据并进行相关分析。(3)于第2作者手臂贴负压封闭引流材料,将无线传感模块置于负压条件下,同时记录无线传感模块测得负压值和负压表数值,对比14对数据并进行相关分析。(...
新冠肺炎防治·新技术与新理念
改良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鼻咽拭子采样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
马思远, 罗伊美, 胡田雨, 尤再春, 孙建国, 于世勇, 袁志强, 彭毅志, 罗高兴, 徐智
2020, 36(8): 679-685.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200312-00153
摘要:
目的 探讨改良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鼻咽拭子采样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本研究涉及时间范围为2020年1月14日—3月1日,2月24日开始采用卧位法+防护面屏采集鼻咽拭子,在此之前均采用坐位法采集鼻咽拭子。患者均为疑似/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2月19日开始入院,之前在院外采集鼻咽拭子。(1)34名鼻咽拭子采集操作者符合本研究入选标准,对其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按鼻咽拭子采集方法分组,武汉泰康同济医院16名操作者(男15名、女1名,年龄34~49岁)采用卧位法配合防护面屏,纳入卧位法+防护面屏组,采集标本时,患者平卧,佩戴鼻咽拭子采样专用防护面屏,颈部稍过伸,面部转向操作者对侧10°左右;1...
面部医用级别防护用具致皮肤损伤的护理策略
周琴, 薛姣, 王立娜, 马宁侠, 童翠芳, 王青, 石雪芹, 卢迎, 焦晓春, 胡大海
2020, 36(8): 686-690.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200212-00054
摘要:
为有效抵抗病毒侵袭和感染,降低病毒传播概率,医护人员及相关工作人员做好自身防护工作异常重要。本文总结了长时间佩戴医用级别防护用具过程中,面部器械相关压疮发生的原因、常见部位、预防方法,提出在应用医用级别防护用具时,发生的器械相关压疮及相关皮肤疾病的预防和护理策略。本文旨在为临床医护人员,特别是为正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线的人员器械相关压疮及相关皮肤疾病的预防和护理提供参考。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诱发肺纤维化的机制及相关治疗研究进展
王珏, 王彬杰, 杨加彩, 王明滢, 陈成, 罗高兴, 贺伟峰
2020, 36(8): 691-697.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200307-00132
摘要:
2019年12月暴发于中国武汉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与2003年暴发于中国广州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是由同源性较高的高致命性冠状病毒导致的。新型冠状病毒传播性强、进展迅速,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和巨大经济损失,但目前尚无针对COVID-19的疫苗或特效药物。肺纤维化是一种进行性纤维化的肺部疾病,是导致SARS幸存者愈后肺功能障碍及生存质量下降的主要因素。大量流行病学、病毒免疫学及目前的临床证据支持肺纤维化有可能成为COVID-19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目前暂无关于COVID-19引发肺纤维化的机制的报道,本文就现有理论依据重点讨论COVID-19肺部持续损伤的...
论著
银离子敷料对重症烧伤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影响
李娟, 李娜, 付伟, 冯建科, 张庆富
2020, 36(8): 698-703.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190519-00246
摘要:
目的 探讨银离子敷料对重症烧伤患者经创面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引发相关感染的影响。 方法 2017年6月—2018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收治9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重症烧伤患者,纳入本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银离子敷料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37.2±3.4)岁]、无菌敷贴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35.2±4.1)岁]、安尔碘敷料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36.3±2.6)岁]。银离子敷料组、无菌敷贴组、安尔碘敷料组患者入院后均实施经创面锁骨下静脉置入16 G单腔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深度19 cm,分别采用银离子医用抗菌敷料、无菌敷贴、安尔碘皮...
重度烧伤患者早期血清护骨因子/核因子κ B受体激活蛋白配体和钙磷相关指标的变化
龚翔, 叶子青, 张伟, 余刚, 阮琼芳, 谢卫国
2020, 36(8): 704-709.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190616-00272
摘要:
目的 了解重度烧伤患者早期血清护骨因子/核因子κB受体激活蛋白配体(RANKL)和钙磷相关指标的变化。 方法 将2017年6月—2018年12月武汉大学同仁医院暨武汉市第三医院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30例伤后8 h内入院的重度烧伤患者纳入重度烧伤组[男24例、女6例,年龄(38±13)岁],同期招募该单位体检中心体检结果正常的10名健康志愿者纳入健康对照组[男7名、女3名,年龄(37±8)岁],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重度烧伤组患者于伤后1、7、14、21、28 d各抽取5 mL空腹静脉血,健康对照组志愿者取5 mL空腹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中护骨因子、RANKL、25羟维生素D及甲...
补充性肠外营养对重症患者预后影响的荟萃分析
楚歆, 常志刚, 李鹏, 朱明炜, 韦军民
2020, 36(8): 710-717.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190404-00165
摘要:
目的 应用荟萃分析方法比较补充性肠外营养(SPN)和肠内营养对重症监护病房(ICU)重症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 以"supplemental parenteral nutrition、parenteral nutrition、enteral nutrition、critically ill"为检索词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外文数据库,以"补充性肠外营养、肠外营养、肠内营养、重症"为检索词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文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
短篇论著
自制简易负压封闭引流装置在足踝部移植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术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焦静龙, 努尔兰, 查天建, 刘利华, 王智忠, 刘小龙
2020, 36(8): 718-721.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190528-00259
摘要:
目的 探讨自制简易负压封闭引流(VSD)装置在足踝部移植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术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2017年1月—2019年1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36例足踝部皮肤缺损及骨外露患者符合入选标准,对其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根据采用的术区包扎方法,将患者分为简易负压组18例(男12例、女6例)和抗菌敷料组18例(男14例、女4例),其年龄分别为(41.6±2.8)、(42.3±2.6)岁。2组患者均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移植术,术后抗菌敷料组患者采用纳米银抗菌敷料常规包扎术区及换药,每3天换药1次;简易负压组患者用由纱布、剪孔硅胶吸痰管和生物透性薄膜等材料自制而成的简易VSD装置...
髂腹股沟复合组织瓣修复手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
吴学仁, 魏盼杰, 赵耀华, 李卫忠, 王书立, 段照品, 刘昌
2020, 36(8): 722-725.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190408-00171
摘要:
目的 探讨髂腹股沟复合组织瓣修复手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并重建腕部、手指、踝部、足趾屈伸功能的效果。 方法 2012年2月—2018年3月,河南省中牟县中医院、武警河南总队医院、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医院分别收治4、5、3例手足部皮肤组织缺损患者,其中男11例、女1例,年龄23~62岁,手部缺损5例、足部缺损7例。清创后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10 cm×8 cm~15 cm×10 cm,根据缺损创面面积及肌腱缺损长度设计并切取髂腹股沟复合组织瓣,组织瓣面积为10 cm×8 cm~15 cm×12 cm。根据受区具体情况,组织瓣中旋髂浅动脉与受区尺动脉端侧吻合2例、端端吻合1例,与足背动脉端侧吻合4例,...
臀上动脉穿支接力皮瓣修复骶尾部压疮的临床效果
孙佳琳, 郭鹏飞, 崔正军, 孟庆楠, 魏爱周, 周健
2020, 36(8): 726-729.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190607-00265
摘要:
目的 探讨臀上动脉穿支接力皮瓣修复骶尾部压疮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17年1月—2018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骶尾部4期压疮患者13例,其中男8例、女5例,年龄24~79岁,创面面积5 cm×4 cm~12 cm×10 cm。彻底清创并行负压封闭引流后,设计臀上动脉穿支接力皮瓣修复骶尾部压疮,主瓣修复压疮,副瓣覆盖主瓣供区,主副瓣之间的连接瓣覆盖副瓣供区,其中主瓣面积7.0 cm×5.0 cm~18.0 cm×12.0 cm、副瓣面积5.0 cm×3.0 cm~11.0 cm×7.0 cm。皮瓣未覆盖的剩余创面直接拉拢缝合。观察术后皮瓣成活情况、并发症情况,随访皮瓣外观、功能及压疮复...
个体化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复杂难愈性创面的临床效果
杨力, 蔡斌, 薛君荣, 蒋鹏, 郭贤钊
2020, 36(8): 730-734.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190621-00281
摘要:
目的 探讨个体化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复杂难愈性创面的临床效果。 方法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7月—2019年5月收治复杂难愈性创面患者19例,其中男12例、女7例,年龄13~67岁。5例患者存在多种组织结构缺损,7例患者创面面积大,7例患者创面位于特殊部位。彻底清创后创面面积8 cm×5 cm~23 cm×7 cm。根据修复的需要,选择股前外侧皮瓣联合血流桥接修复5例;股前外侧皮瓣嵌合股外侧肌肌瓣修复7例,其中2例行血管吻合;单侧股前外侧分叶皮瓣修复6例;双侧股前外侧串联皮瓣修复1例。皮瓣面积为10 cm×7 cm~25 cm×9 cm。供瓣区直接拉拢缝合或取头部刃厚皮...
改良掌背动脉皮支筋膜蒂皮瓣修复手指近节与中节创面的临床效果
周健, 魏在荣, 黄广涛, 金文虎, 李海, 刘志远, 邓呈亮, 肖顺娥
2020, 36(8): 734-737.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200212-00055
摘要:
目的 探讨改良掌背动脉皮支筋膜蒂皮瓣修复手指近、中节创面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17年1月—2018年9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12例手指近、中节创面患者,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35~70岁,创面面积为3.4 cm×2.4 cm~6.5 cm×4.0 cm。采用改良掌背动脉皮支筋膜蒂皮瓣修复创面,皮瓣切取面积为3.5 cm×2.5 cm~6.7 cm×4.1 cm。5例患者皮瓣供区直接间断缝合,4例患者皮瓣供区取同侧前臂内侧全厚皮片修复,3例患者皮瓣供区采用腕部带蒂皮瓣修复。记录皮瓣存活情况,随访观察供受区恢复情况,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手功能。 结果 12...
股前外侧带蒂皮瓣修复坏死性筋膜炎所致会阴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
高秋芳, 牛雪涛, 马彬, 李子标, 张万锋, 官浩
2020, 36(8): 738-742.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190528-00257
摘要:
目的 探讨股前外侧带蒂皮瓣修复坏死性筋膜炎所致会阴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 方法 2014年3月—2018年12月,汉中市中心医院(下称笔者单位)烧伤科收治6例坏死性筋膜炎所致会阴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年龄43~68岁,其中2例女性大阴唇缺损、4例男性阴囊缺损,清创后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4%~8%体表总面积,非关节、功能部位创面采用股内侧游离断层皮片修复,修复后残余会阴部创面面积为10 cm×4 cm~22 cm×10 cm,采用股前外侧带蒂皮瓣修复,皮瓣面积为12 cm×5 cm~24 cm×12 cm。供瓣区继发创面直接拉拢缝合或采用同侧或对侧股内侧游离断层皮片修复。统计入院时创面分泌物细菌...
病例报告与文献综述
成功救治危重烧伤并发窒息和心搏骤停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一例
李晓亮, 肖宏涛, 张建, 李琰光, 叶向阳, 赵孝开, 王磊, 冯可, 田社民, 娄季鹤, 夏成德, 李延仓
2020, 36(8): 743-745.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190811-00344
摘要:
2017年3月14日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1例30岁男性危重烧伤并发窒息、心搏骤停、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休克期在脉搏轮廓心输出量监测下行限制性补液,行气管切开、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吸入性损伤及肺部感染,悬浮床及翻身床交替应用平衡脑水肿和肺部感染治疗需要,针对性应用抗生素抗感染,多次行手术切痂植皮后,患者创面全部愈合、肺部感染痊愈,伴重度意识障碍出院。窒息、心肺复苏术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系危重烧伤患者较为严重的并发症,此类患者临床治疗难度大,应高度重视。
病例报告
严重苯酚烧伤合并急性中毒一例
潘选良, 陈国贤, 有传刚, 韩春茂, 吴鹏程
2020, 36(8): 746-747.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190709-00295
摘要:
2018年4月26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1例经外院转入的严重苯酚烧伤合并急性中毒的55岁男性患者。该患者伤后很快出现意识模糊、躁动等中枢神经症状及无尿、呼吸功能衰竭,经院前自救及院内创面洗消减少酚吸收、快速大量补液及血液透析+血液灌流、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加快酚排泄、脏器功能维护等一系列措施,中毒症状得到有效缓解,最终得以成功救治,于伤后29 d出院。本病例提示,早期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及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是救治严重苯酚烧伤合并急性中毒的有效手段。
糖尿病足恶性溃疡患者发生替考拉宁超敏反应综合征一例
邵佳鸣, 王新刚, 余朝恒, 韩春茂
2020, 36(8): 747-750.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190617-00273
摘要:
2018年12月11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1例58岁男性糖尿病足溃疡患者,予以局部扩创、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及局部换药后,创面基本愈合出院。2019年1月15日,患者因创面局部感染破溃再次入院。再次入院后第3天行扩创手术,术后予以每天2次0.4 g替考拉宁静脉滴注治疗,术后组织病理检查提示角化型鳞状细胞癌。遂于再次入院后第10天行鳞状细胞癌扩大切除后自体刃厚皮移植及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术后患者出现全身发红伴皮疹,反复发热,体温高达39 ℃以上,伴白细胞计数及血小板计数降低。经多学科医师会诊后,考虑为替考拉宁超敏反应综合征,予以停用替考拉宁,改行激素治疗,患者体温转正常,血白细胞计数及血小...
讲座
支具在小儿烧伤康复中的作用与实施体会
易南, 王冰水, 张冬梅, 梁艳艳, 朱雄翔
2020, 36(8): 751-753.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190610-00267
摘要:
在小儿烧伤的整个救治过程中,体位保持及抗挛缩治疗是综合性烧伤康复的重点。国内烧伤学科专家制订了烧伤康复治疗指南,但小儿烧伤抗瘢痕挛缩的体位保持和支具设计、制作与成人有许多不同之处。笔者团队从关注小儿烧伤的康复问题入手,特别考虑发育中患儿的解剖、心理、社会行为学等特点,有效地应用支具,最大限度预防患儿挛缩,保持及改善其关节活动范围。预防小儿烧伤挛缩的支具设计要适合小儿较小的肢体结构,并满足预期的康复目标。在制作和使用的各个环节,要充分评估和考虑患儿的瘢痕特征、生长发育状况、活动水平及依从性,支具的适配、固定方法等,选择合适的支具类型并制订佩戴计划。
综述
慢性创面愈合新理念:姑息性创面治疗的研究进展
姚泽欣, 付小兵, 程飚
2020, 36(8): 754-757.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190929-00388
摘要: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及各种慢性病和创伤发生率的升高,由不同原因(营养不良、代谢异常、压迫、感染、肿瘤等)导致的慢性创面患者日渐增多。特别是生命终末期患者的慢性创面具有愈合难度大、甚至无法愈合的特点,对其进行姑息性治疗势在必行。慢性创面的姑息性治疗着重于创面的气味、疼痛、渗出物、出血和感染管理等,以前有效预防感染,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减轻医疗经济负担。本文通过综述国内外姑息性治疗在慢性创面的相关研究,探讨不同创面姑息性治疗的评估和管理,为慢性创面治疗提供新策略、新材料、新理念。
长链非编码RNA介导慢性难愈性创面愈合的机制研究进展
王鹏, 尹斌, 苏映军, 贾赤宇
2020, 36(8): 758-761.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190526-00254
摘要:
慢性难愈性创面是指病因不明确、致伤因素多而复杂、愈合缓慢、治疗超过4周尚无明显愈合倾向的创面。慢性难愈性创面的形成及演变过程十分复杂,涉及创面组织再上皮化、细胞增殖、组织重塑及血管和淋巴管再生。长链非编码RNA表达异常可能参与了慢性难愈性创面的形成,但其具体的发病机制和相关分子生物学改变仍存有争议。本文针对慢性难愈性创面中长链非编码RNA调控角质形成细胞分化、成纤维细胞增殖、血管和淋巴管内皮细胞再生的过程及作用进行综述。
泛素-蛋白酶体通路在增生性瘢痕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涂龙翔, 刘德伍
2020, 36(8): 762-766.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190702-00291
摘要:
泛素-蛋白酶体通路是真核生物细胞内依赖ATP、非溶酶体途径的蛋白质降解通路,参与调控细胞周期、细胞凋亡、DNA修复、抗原呈递、受体内吞、细胞内信号转导等生物学过程。近期研究表明,泛素-蛋白酶体通路可通过干预转化生长因子β/Smad信号转导,成纤维细胞增殖、分化与凋亡等途经参与增生性瘢痕的发生和发展。本文就泛素-蛋白酶体通路中泛素连接酶、蛋白酶体、去泛素化酶在增生性瘢痕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增生性瘢痕的防治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