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8年  第24卷  第4期

专家论坛
烧伤休克期补液与监测相关问题的探讨
夏照帆, 王光毅
2008, 24(4): 241-244.
摘要:
休克期液体复苏治疗是大面积烧伤救治的首要任务。自1952年Evans补液公式问世以来,烧伤休克期液体复苏治疗水平显著提高,但这并不意味着烧伤休克的问题已经得到解决。临床实践中有2个问题值得重视:一是休克期过度液体复苏有日益增加的趋势,二是现有补液公式的适用性遭到更多的质疑。而这2个问题都与休克期监测指标的适用性密切相关,确切地说,在补液公式的基础上根据什么来调整输液是问题形成和解决的关键。目前国际、国内对烧伤休克期监测指标均无较为一致的标准,一定程度上给烧伤休克期临床治疗带来混乱。
重视烧伤休克监测的研究
杨宗城
2008, 24(4): 245-247.
摘要:
自20世纪50年代使用补液公式指导烧伤患者休克期补液治疗后,烧伤休克的防治不断完善,其发病率明显下降,大多数严重烧伤患者均能度过休克期,少有直接因休克死亡者。但20世纪80年代后,国内外学者均发现按现行公式补液,难以有效恢复良好的血液灌流,会遗留缺血缺氧性损害,是伤后并发内脏功能障碍的重要因素。
抗震救灾
气性坏疽的特点与处理注意事项
肖光夏
2008, 24(4): 244-244.
摘要:
地震伤害常可并发气性坏疽,现列出其处理要点供同行参考,希望有助于救治类似伤员。“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此文曾经远程卫星通讯系统传送给第三军医大学赴映秀、德阳医疗队,为抢救地震伤员发挥了参考和指导作用,
一次性修复巨大软组织缺损并骨外露创面一例
袁志强, 彭毅志, 周军利
2008, 24(4): 304-304.
摘要:
患者女,34岁,2008年5月12日在汶川地震中左下肢被重物压砸并掩埋。5月16日(掩埋98h后)被救出,并送至当地医院行切开减张术,后左下肢感染坏死。5月19日转至绵阳市某医院,诊断为“挤压综合征、左下肢缺血性坏死”,立即行左髋关节离断术。再转至荣昌县某医院治疗,截肢残端有大量脓性分泌物渗出.诊断为“左髋关节离断术后皮肤坏死伴感染”。入院1d后转至重庆市某医院.接诊时患者截肢残端肿胀明显,张力高,有大量脓性分泌物渗出。
经验交流
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小儿烧伤流行病学分析
童庭辉, 王宇, 洪艳玲
2008, 24(4): 247-247.
摘要:
笔者对2002年1月-2006年12月本单位收治的烧伤患儿流行病学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了解小儿烧伤的流行病学特征。
救治严重氢氟酸烧伤11例
周玉海, 陈向军, 刘艳红
2008, 24(4): 282-282.
摘要:
1临床资料; 1998--2003年,笔者单位共收治11例严重氢氟酸烧伤患者。其中男8例、女3例,年龄25~51岁,平均31.2岁。患者均为在室内工作时不慎被泄漏的氢氟酸(体积分数14%~50%)烧伤颜面部或四肢,总面积1%~12%TBSA,深Ⅱ~Ⅲ度,伤后3h入院。入院后,病情较轻的患者出现创面疼痛并渐进性加重;病情较重者意识模糊、烦躁不安、呼吸困难、创面剧烈疼痛;严重者四肢抽搐、湿冷,双肺可闻及湿性哕音。
大张全厚皮移植修复颈部烧伤16例的临床观察
张鹏, 罗旭, 林才, 郑建标, 陈更新, 徐建军
2008, 24(4): 296-297.
摘要:
1临床资料; 选择1996年1月-2006年10月笔者单位收治的有较完整记录的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16例,其中男10例、女6例;年龄29~48岁[(34.0±2.4)岁];烧伤总面积大于或等于50%,Ⅲ度面积大于或等于20%TBSA。致伤原因:热力烧伤13例、化学烧伤2例、电击伤1例。颈部均为Ⅲ度或深Ⅱ度与Ⅲ度混合烧伤创面。
下腹部双叶皮瓣修复手部深度烧伤八例
吴抽浪, 章伏生, 郑金满, 潘君太
2008, 24(4): 297-298.
摘要:
1临床资料; 2005年7月-2007年7月,笔者单位收治手部多处深度烧伤患者8例,其中男6例、女2例,年龄18~47岁。致伤原因为热压伤、电烧伤、热塑料烫伤。烧伤部位:手掌合并手背烧伤3例,多个手指烧伤2例,手掌或手背单侧多处散在烧伤3例。创面均有肌肉、肌腱或骨骼外露,无法行简单植皮或邻近皮瓣转移修复术。
1176株临床常见致病菌的分布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童静, 张会英, 葛艳玲, 刘颖
2008, 24(4): 298-299.
摘要:
多重耐药性细菌在综合性医院流行已引起人们普遍关注,它使抗感染治疗陷入困境。对医院细菌分布状况及其耐药特点进行监测,可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
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八例
段鹏, 雷晋, 郝振明, 于建军, 明志国, 赵志伟
2008, 24(4): 299-300.
摘要:
1临床资料; 2004年10月-2007年5月,笔者单位收治特重度烧伤合并中重度吸入性损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8例,均为男性,年龄22~60岁。火焰烧伤3例、蒸气烫伤2例、热液烫伤2例(其中1例为癫痫发作后跌入热水池中烫伤)、瓦斯爆炸伤1例。烧伤总面积45%~100%,其中Ⅲ度25%~70%TBSA。8例患者伤后4~12d并发ARDS。
烧伤休克与缺血缺氧
烧伤休克期有关补液公式的临床应用与评价
罗高兴, 彭毅志, 庄颖, 张立辉, 周秘, 程文广, 吴军, 张家平, 袁志强, 罗奇志, 黄跃生
2008, 24(4): 248-250.
摘要:
目的评价第三军医大学烧伤休克期补液公式(简称三医大公式)在大面积烧伤患者休克防治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05--2007年笔者单位收治的热力烧伤患者(烧伤总面积大于或等于30%TBSA、伤后8h内入院且无特殊疾患)共71例,分为成人组(46例)、小儿组(25例)。患者入院后即按照三医大公式进行液体复苏治疗,同时监测尿量、心率、血压等指标,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随时调整补液速度。记录并统计2组患者补液量、实际补液系数、尿量。结果71例患者均平稳度过休克期,未发生明显的因液体复苏引起的相关并发症。成人组伤后第1、2个24h及小儿组伤后第2个24h的实际补液量超过各自计划补液量的16%~38%。成人组第1、2个24h的实际补液系数大于公式所要求的补液系数。2组患者第1个24h尿量为1.1~1.2mL·kg^-1·h^-1左右;第2个24h成人组为(1.2±0.4)mL·kg^-1·h^-1,小儿组为(1.7±0.5)mL·kg^-1·h^-1。结论三医大公式是大面积烧伤患者休克期治疗的较好选择,在应用此公式时须强调进行个性化液体复苏治疗。
冬眠合剂对严重烫伤大鼠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乔亮, 袁克俭, 杨惠忠, 董鹤亮, 王文奎, 许伟石
2008, 24(4): 251-253.
摘要: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冬眠合剂对严重烫伤大鼠肺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建立Ⅲ度烫伤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冬眠合剂组和对照组(未用冬眠合剂),每组36只。分别在伤后3、5、7、10d测定大鼠动脉血氧分压,检测肺组织中过氧化物酶(MPO)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γ干扰素(IFN-γ)蛋白表达,动态观察伤后肺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对照组大鼠伤后3d动脉血氧分压(8.86±0.23)kPa(1kPa=7.5mmHg)比较,冬眠合剂组该时相点明显升高[(12.58±0.41)kPa,P〈0.01]。冬眠合剂组大鼠伤后各时相点肺组织MPO活性和MDA含量下降(P〈0.05或P〈0.01);伤后3、5、7d肺组织TNF—α表达显著下调(P〈0.05或P〈0.01),伤后5、7、10d肺组织IFN-γ的表达亦显著下调(P〈0.01)。冬眠合剂组大鼠肺泡间质水肿减轻,炎性细胞浸润减少。结论大鼠烫伤后及时复苏并给予冬眠合剂,能适度抑制机体应激反应并下调促炎因子表达,改善早期肺功能。
口服补液复苏对严重烧伤家兔心肌力学指标的改善作用
阮兢, 张兵钱, 王广, 罗中华, 郑庆亦, 郑健生, 黄跃生, 肖荣
2008, 24(4): 254-257.
摘要:
目的了解口服补液复苏对严重烧伤家兔心脏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150只家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6只)、烧伤组(42只)、立即补液组(42只)、延迟补液组(30只)和延迟快速补液组(30只).正常对照组不致伤不补液。其余4组家兔均造成40%TBSAⅢ度烧伤,烧伤组不补液,余下3组伤后用灌胃的方式进行口服补液复苏。经家兔颈动脉左心室内置管,测量正常对照组及4组致伤家兔伤后2、6、8、12、24、36、48h的平均动脉压(MAP)、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舒张末期压(LVEDP)以及左心室压力最大上升/下降速率(LV±dp/dt max),另检测休克期尿量。结果烧伤组家兔LVSP、LV±dp/dt max较正常对照组显著下降。立即补液组和延迟快速补液组上述指标在伤后24h内高于烧伤组,其中立即补液组LV+dp/dt max在伤后8h达峰值[(892±116)kPa/s,1kPa=7.5mmHg],LV-dp/dt max在伤后6h达峰值[(724±149)kPa/s];伤后8h,延迟快速补液组LV±dp/dt max均达峰值。延迟补液组伤后各时相点LVSP、LV±dp/dt max与烧伤组接近。各组家兔MAP、伤后第1个24h尿量的比较情况大致与以上指标相似。烧伤组与其余4组比较,各时相点LVED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重烧伤家兔伤后24h内给予有效的口服补液,可改善心肌力学指标;延迟复苏的家兔按照延迟复苏补液公式预估补液量,才能进行有效复苏。
模拟海上颠簸刺激加重严重烧伤家兔休克的研究
王广, 张兵钱, 阮兢, 罗中华, 黄跃生
2008, 24(4): 258-262.
摘要:
目的了解模拟海上颠簸刺激对烧伤家兔休克的影响。方法将132只家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6只)、单纯颠簸组(行持续颠簸刺激,42只)、单纯烧伤组(行烧伤处理,42只)、烧伤颠簸组(烧伤后即刻进行持续颠簸刺激,42只)。后3组家兔于处理后2、6、8、12、24、36、48h经颈动脉取血,检测血清肌酐(Cr)、血清尿素氮(BUN)、血细胞比容(HCT)和血清乳酸(LA)水平,并取肾脏组织观察其病理学变化,同时留置导尿管持续监测家兔处理后第1、2个24h的尿量变化;正常对照组家兔亦行上述检测。结果烧伤颠簸组家兔血Cr、血BUN自处理后24h起明显高于单纯烧伤组(P〈0.01),血LA、HCT各时相点均显著高于单纯烧伤组(P〈0.01)。烧伤颠簸组家兔肾小球毛细血管和间质血管充血,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肾小管炎性细胞浸润及红细胞管型。单纯烧伤组病理变化轻于烧伤颠簸组。单纯烧伤组家兔处理后第1、2个24h尿量分别为(2.59±0.23)、(2.86±0.29)mL/h,烧伤颠簸组上述时相点尿量分别为(1.61±0.13)、(1.66±0.16)mL/h,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6,06±0.18)mL/h,P〈0.01]。结论模拟海上颠簸刺激,可明显加重严重烧伤家兔休克及肾脏损害。
技术与方法
肩部烧伤包扎衣的制作
何文娉, 覃桂萍, 李汉芬, 农虹, 李少丽, 罗远凤, 黄静, 唐秋燕
2008, 24(4): 262-262.
摘要:
肩部烧伤较常见,而该部位的包扎较困难。临床上常用40cm×20cm的医用脱脂纱布进行包扎.但由于敷料短不易同定,患者活动或翻身时常松脱,使肩部创面外露,增加感染机会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种肩部烧伤包扎衣(以下简称包扎衣)。现介绍如下。
论著
烧伤血清作用下心肌细胞蛋白激酶B和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的交叉对话研究
吕根法, 陈璧, 张万福, 王耘川, 朱雄翔, 胡大海
2008, 24(4): 263-267.
摘要:
目的了解在烧伤血清刺激下大鼠心肌细胞内是否存在磷脂酰肌醇3-激酶(Pl3K)/蛋白激酶B(Akt)与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以下简称p38)信号通路的交叉对话,探讨此二通路在烧伤后心肌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建立烧伤血清刺激下的大鼠心肌细胞模型。(1)检测体积分数10%的烧伤血清刺激不同时间后,心肌细胞内磷酸化p38(p-p38)和磷酸化Akt(p-Akt)的表达水平。(2)检测在不同体积分数(5%、10%、20%)的烧伤血清或体积分数10%烧伤血清+胰岛素(1×10^-6、1×10^-7、1×10^-8mol/L)作用下,心肌细胞内p-p38和p-Akt的表达水平,并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肌酸激酶(CK)的含量。(3)采用p38MAPK通路抑制剂SB203580、P13K/Akt通路抑制剂LY294002进行阻断实验,测定心肌细胞内p-p38和p-Akt的表达水平及细胞培养上清液中CK的含量。结果(1)体积分数10%烧伤血清作用1、3、6、12、24h时,心肌细胞p-p38水平分别为4.0±0.8、3.6±0.8、5.1±1.6、2.4±0.5、3.0±0.6,较作用0h时(加入血清后即刻)的水平(1.0)明显增高(P〈0.01);而p-Akt表达水平分别为0.15±0.07、0.64±0.10、0.26±0.08、0.38±0.11、0.59±0.13,较作用0h时水平(1.00)明显降低(P〈0.01)。(2)不同浓度烧伤血清或烧伤血清+胰岛索作用下,p-p38和p-Akt的表达水平呈相反变化趋势;心肌细胞CK的释放量随烧伤血清浓度升高而增高,胰岛素对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或P〈0.01)。(3)LY294002能够升高烧伤血清导致的低p—p38水平,抵消胰岛素的保护作用(P〈0.01);SB203580能使烧伤血清所致的低p-Akt水平得以回升(P〈0.01),抑制烧伤血清引起的CK释放。结论烧伤血清作用下的心肌细胞存在Pl3K/Akt和p38信号通路的交叉对话,并可能对心肌细胞产生调控作用。
烧伤后爪形手畸形的整复
张丕红, 黄晓元, 范鹏举, 任利成, 龙剑虹
2008, 24(4): 268-271.
摘要:
目的探讨烧伤后爪形手畸形的整复方法。方法1992年5月~2007年5月,笔者对97例(136只患手)烧伤后爪形手畸形患者进行手术整复,患手中,轻度畸形21只、中度92只、重度23只;手背创面植皮修复104只患手,皮瓣转移修复32只患手。掌指关节复位在手背部瘢痕组织充分松解后主要采用手法拔伸牵引复位,必要时松解侧副韧带、背侧关节囊和分离关节内粘连,肌腱挛缩明显者行肌腱延长术:手背瘢痕松解整复后根据情况行手指屈曲畸形整复、指蹼和虎口粘连松解植皮、指伸肌腱中央腱修复或指间关节融合术。31例患者因手指屈曲畸形严重,阻碍掌指关节复位,先行手指掌侧瘢痕松解植皮,再行手背瘢痕松解、掌指关节复位、皮瓣转移或植皮。术后采取综合康复治疗措施.结果术后皮片全部成活;4只患手皮瓣远端边缘因瘢痕组织部分坏死,换药后愈合,其余皮瓣完全成活。患手绝大部分关节畸形完全或基本纠正,对掌、握拳功能恢复或部分恢复,效果较为满意。结论个性化、系统全面地进行皮片移植和皮瓣转移是整复烧伤后爪形手的关键。
以活性复合真皮基质为载体构建组织工程皮肤的研究
马忠锋, 柴家科, 杨红明, 梁黎明, 许明火
2008, 24(4): 272-274.
摘要:
目的构建含活性真皮基质的组织工程皮肤。方法将人成纤维细胞(Fb)与Ⅰ型牛胶原混合接种于猪脱细胞真皮基质(PADM)的表面,构建活性真皮替代物。其上接种人表皮细胞进行气-液面培养,获得组织工程皮肤,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Fh在胶原内结构完整,与PADM形成复合真皮基质。所构建的组织工程皮肤表皮层结构与人正常皮肤相似,具备基底层、棘层、颗粒层和角质层,细胞之间有桥粒连接,细胞分化良好。结论Fh-胶原-PADM真皮替代物可作为较好的构建组织工程皮肤的真皮支架。
重组人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转染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影响
杨平, 王爱丽, 刘德武, 徐顺, 顾耀辉, 黄静, 陈波, 罗前程, 贾卿, 吴志宏
2008, 24(4): 275-277.
摘要:
目的了解重组人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转染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SFb)的可行性,以及转染后一氧化氮(NO)的生成和Ⅰ、Ⅲ型胶原的合成情况。方法体外构建人eNOS真核表达载体。取体外培养的人HSFb进行转染实验,根据细胞培养液中所加质粒不同分为pcDNA3.0空载体组、pcDNA3.0-eNOS转染组。另设未转染组,细胞按常规培养。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细胞eNOS及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硝酸还原酶法测定NO含量。结果细胞转染后eNOS显著表达,pcDNA3.0-eNOS转染组eNOSmRNA相对表达量为5.92±0.21,明显高于pcDNA3.0空载体组(0.98±0.13,P〈0.05);pcDNA3.0-eNOS转染组Ⅰ型胶原mRNA相对表达量为0.76±0.15,Ⅲ型胶原mRNA相对表达量为0.79±0.08,均明显低于pcDNA3.0空载体组(0.98±0.15、1.02±0.12,P〈0.05)。pcDNA3.0-eNOS转染组NO含量为(36.1±0.8)μmol/L,明显高于pcDNA3.0空载体组(28.4±1.0)μmol/L和未转染组[(27.7±1.3)μmol/L,P〈0.01]。结论HSFb可作为eNOS基因转染的靶细胞,转染的细胞能表达eNOS并产生NO,并且对细胞的胶原合成功能有抑制作用。
烟雾吸入性损伤大鼠肺组织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的变化
安辉, 孙磊, 周燕虹, 曹佳
2008, 24(4): 278-282.
摘要:
目的了解烟雾吸入性损伤大鼠肺组织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及炎性细胞因子含量的变化,探讨其损伤机制。方法建立密闭舱内烟雾吸入性损伤模型,将30只SD大鼠分为烟雾吸入性损伤后1、6、24、72h及7d组,另设正常对照组(6只)。取各组大鼠肺组织行病理学观察,检测肺组织匀浆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巨噬细胞炎性蛋白2(MIP-2)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肺组织p38MAPK、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及各酶磷酸化水平。收集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检测TNF—α、MIP-2、IL-1β含量并行粒细胞分类、计数。结果烟雾吸入使大鼠产生急性肺损伤样病理改变。伤后1h组大鼠肺组织及BALF中TNF—α和IL—1β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各组肺组织MIP-2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接近(P〉0.05),伤后1h组BALF中MIP-2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各致伤组p38MAPK、ERK1/2、JNK水平接近正常对照组,但此3种酶的磷酸化水平在伤后不同时相组有高表达。伤后1h组大鼠BALF粒细胞总数为(0.36±0.08)×10^6个/L,较正常对照组(0.61±0.09)×10^6个/L明显减少(P〈0.05),伤后7d组粒细胞总数[(1.71±0.67)×10^6个/L]却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伤后6h~7d组中性粒细胞数多于正常对照组(P〈0.05)。伤后1h组巨噬细胞数少于正常对照组(P〈0.05),但6h~7d组逐渐增多。各组大鼠淋巴细胞数量接近(P〉0.05)。结论密闭舱室内非金属材料燃烧释放的毒性气体能诱导肺组织产生明显的炎性反应,激活细胞MAPK通路中重要激酶的表达,这可能是毒性混合气体导致肺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
血红素氧合酶1对大鼠心肌细胞急性损伤的保护作用
杨人强, 程晓曙, 刘晨, 王伶, 李萍, 吴延庆, 吴清华, 苏海, 戴育成
2008, 24(4): 283-286.
摘要:
目的了解血红素氧合酶1(HO-1)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分离培养SD乳鼠心肌细胞,根据细胞悬液中所加刺激物的不同分为对照组(A组):常规培养;LPS组(B组):培养液中加入终浓度为30μmol/L的LPS,作用1h;LPS+氯化血红素(hemin)组(C组):加入终浓度为5μmol/L的hemin,作用1h后再加入30μmol/L的LPS作用1h;LPS+ZnPP组(D组):加入终浓度为3μmol/L的ZnPP—IX.作用1h后再加入30μmol/L的LPS作用1h。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及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各组心肌细胞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检测心肌细胞节律、存活率及凋亡率;用反转录-PCR法检测HO-1mRNA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心肌细胞HO-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结果B、C、D组LDH和MDA值分别为(113±15)、(79±13)、(154±22)U/L和(1.88±0.36)、(1.16±0.32)、(2.84±0.44)mmol/L,高于A组[(69±10)U/L、(0.87±0,25)mmol/L,P〈0.05],而以上3组的SOD值[(17.8±1.8)、(22.5±2.4)、(13.4±1.5)U/mL]却低于A组[(24.3±3.6)U/mL,P〈0.05]。B、C、D组心肌细胞节律、凋亡率均高于A组(P〈0.05),存活率低于A组(P〈0.05)。B、C、D组心肌细胞HO—1mRNA表达均高于A组(P〈0.05),其中C组最高。B、C、D组心肌细胞HO-1、TNF—α、NF—κB值均高于A组(P〈0.05).其中C组的HO-1值最高,D组TNF—α、NF—κB值最高。结论LPS对心肌细胞有明显的损伤作用。HO-1可能通过抗炎性反应、减轻氧化应激以及减少细胞凋亡途径,对心肌细胞产生保护作用。
伊氏外固定架治疗烧伤后瘢痕挛缩性足下垂畸形
沈余明, 黄雷, 胡骁骅, 黎明, 张国安
2008, 24(4): 287-289.
摘要:
目的了解应用伊氏外固定架治疗瘢痕挛缩性足下垂的疗效。方法2004年6月-2007年10月,笔者应用伊氏外固定架治疗烧伤后瘢痕挛缩性足下垂患者6例,将组装好的伊氏外固定架按照穿针固定原则安装在患侧小腿和足部。术后3d开始转动螺纹杆上的螺母,第1周旋转螺母2~4圈/次,4次/d;1周后旋转螺母1-2圈/次,4次/d,逐渐缩短或延长前后螺纹杆,矫正马蹄足畸形。在此基础上,再将踝关节固定在中立位2~3个月。去除外固定架后让患者逐渐增加负重量直至完全负重,不负重时穿戴支具保持躁关节处于中立位至少3个月。随访患者5~10个月。结果6例患者应用伊氏外固定架4—6周后,踝关节可恢复到中立位。穿戴固定架时间12~15周,去除支架后患足畸形能达到0°位全足底负重,行走功能良好。结论伊氏外固定架操作简单安全,手术创伤小,可作为矫治患者瘢痕挛缩性足下垂的选择方法。
病例报告
上消化道烫伤致食管黏膜广泛脱落一例
贾军, 杨涛, 吴秋合, 周玲, 李绪琨
2008, 24(4): 267-267.
摘要:
患者女.52岁.患秆抑郁症。在家中趁他人不备.自饮暖水瓶中热水致上消化道、面、颈、躯干及有上肢烫伤,伤后1h送入笔者单位.查体:患者表情淡漠.思维混乱,体温36.8℃,脉搏76次/min.呼吸22次/min,血压100/70mmHg(1mmHg:0.133kPa).口腔及咽部黏膜苍白并有脱落,声音嘶哑,渐进性呼吸困难加重,咯大量白色稀痰。
背阔肌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头颈部深度烧伤创面一例
韩兴海, 王强, 胡福兴, 赵玉玲, 朱典勇, 杨学林, 刘拱喜, 荣运久, 唐少松, 黄良平
2008, 24(4): 301-302.
摘要:
患者女,19岁.因煤气中毒倒于火炉上约30min而致伤,伤后4h入院。查体:体温37℃.脉搏78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20/80mmHg(1mmHg=0.133kPa)。患者意识清楚,右侧颅、面、颈部烧伤,有额部分颅骨外露,颜色苍白;右眼睑炭化干硬不能睁开,右耳炭化,右侧鼻翼呈焦痂状;有侧嘴唇肿胀明显,张口困难;有颈部分焦痂干硬。
消息
2009年《中华烧伤杂志》第25卷重点号内容预告
2008, 24(4): 271-271.
摘要:
《中华烧伤杂志》征订启事
2008, 24(4): 302-302.
摘要:
关于延期举办第六届全国烧伤救治专题研讨会的说明
2008, 24(4): 312-312.
摘要:
书评
《现代烧伤病理学》——值得关注的学术专著
杨宗城
2008, 24(4): 274-274.
摘要:
临床医学的发展必须根植于基础医学:我国烧伤医学始于20世纪50年代,创建之初,便有诸多基础医学的专家参与其中,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努力,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在烧伤基础研究领域也取得不少丰硕成果。第三军医大学病理学教研室等单位的病理专家长期致力于烧伤病理学工作,不但全面、详尽地观察烧伤后机体病理形态学变化,而且开展实验病理研究,探讨烧伤发病机制,获得许多创新性成果,使我国烧伤病理的学术水平跻身世界先进行列。该单位陈意生教授等于1993年主编出版《烧伤病理学》,全面介绍了我围烧伤病理的成就。
读者·作者·编者
关于表格中数据注释符号选用的规定
2008, 24(4): 286-286.
摘要:
欢迎浏览《中华烧伤杂志》网站
2008, 24(4): 289-289.
摘要:
短篇论著
两种生长因子联合应用对大鼠缺血皮瓣成活的影响
廖毅, 张波, 童庭辉, 陈跃
2008, 24(4): 290-291.
摘要: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可调节血管生长中的内皮细胞外基质溶解和内皮细胞迁移、增生及管腔形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能够诱导内皮细胞萌芽、增殖,增加血管通透性。二者按一定方式联合使用能否起到促血管生长的协同作用?为此,笔者将二者联合应用,观察其对大鼠缺血皮瓣血供恢复及血管重建的影响。
烧伤患者不同时期增生性瘢痕的透明质酸含量
何晓升, 倪有娣, 刘茂林, 刘苏杭, 钟晓春
2008, 24(4): 291-292.
摘要:
胎儿创口中富含透明质酸(HA),为正常组织的再生提供了良好的局部环境,可使胎儿无瘢痕愈合:成人伤口愈合时,由于HA含量较低,引起瘢痕组织明显增生,有时甚至是肥厚性增生。本研究选用烧伤患者伤后不同时期的增生性瘢痕组织,观察其HA含量的动态变化,旨在为今后用HA治疗瘢痕提供参考。
人瘢痕组织中钙/钙调蛋白依赖性丝氨酸蛋白激酶的表达
冯登超, 贺光照, 江川
2008, 24(4): 293-293.
摘要:
1对象与方法; 1.1主要试剂和仪器兔; 抗人钙/钙调蛋白依赖性丝氨酸蛋白激酶(CASK)多克隆抗体、兔抗人B肌动蛋白单克隆抗体、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山羊抗兔多克隆抗体、增强型化学发光(ECL)试剂盒(美国Santa Cruz公司),二辛丁酸试剂盒(北京百泰克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聚偏二氟乙烯膜(美国Millipore公司)。酶标仪(奥地利Anthosht公司),电泳仪、凝胶成像仪(美国BioRad公司)。
阻隔式延迟超长胸三角皮瓣修复头面部组织缺损
王德运, 谢卫国, 张伟, 刘杰峰, 余刚, 陈康
2008, 24(4): 294-295.
摘要:
近年来随着皮瓣解剖学的不断发展,体表大部分区域已能采用带血管蒂的岛状皮瓣一次性修复,但在特殊情况下,某些轴型皮瓣的远端有时需要通过延迟预构的方法来扩大面积、增加长度,以扩大修复半径。2001-2008年,笔者单位利用阻隔式延迟技术获得超长胸三角皮瓣,修复头面部严重组织缺损患者6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产品信息
海肤康人工皮膜
2008, 24(4): 300-300.
摘要:
海肤康人工皮膜是以甲壳胺为主要原料制成的烧伤创面覆盖材料。透气、透湿,结构强度高,生物相容性好。具有保护创面、促进皮肤细胞增生的作用。使用方法简单,不需更换,直至创面愈合自行脱落。愈合创面平整,少留瘢痕,无过敏和排斥反应。
警钟
全身麻醉及气管插管下切除颈部瘢痕后环杓关节脱位五例
余继超, 彭文要, 陈柏秋, 陈国宝, 刘旭盛
2008, 24(4): 303-303.
摘要:
1临床资料; 1997年3月-2007年1月,广东医学院厚街医院收治烧伤瘢痕切除术后环杓关节脱位患者5例,其中男3例、女2例,年龄18~45岁[(28±3)岁],皆为颌面颈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均在全身麻醉及气管插管下行颈部瘢痕切除修复术,其中2例以颈肩皮瓣修复、3例行植皮术。术毕拔管后患者出现声嘶、咽痛、饮水呛咳、说话费力、憋气或气短等症状,其中1例失音,持续时间为1~2个月。间接喉镜检查示:单侧杓状软骨向前外方移位,固定或活动受限,轻重不等的黏膜水肿,脱位侧声带固定或半固定于旁正中位,发音时声门闭合不全,声门裂开呈三角形或梭形。
国外医学动态
2006版《糖尿病足临床操作指南》简介
胡行, 韩春茂, 沈月宏
2008, 24(4): 305-309.
摘要:
烧伤科医师可能将越来越多地被要求处理糖尿病足,因为在各科医师中,烧伤科医师对伤口的认识和处理经验相对较多,而糖尿病的患病率正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增加,使得它的各种相关并发症尤其是糖尿病足的发生率也在不断上升。这将严重影响疾病结局和国家财力。作为烧伤科医师,是否有责任更好地为解除这一人类疾病痛苦做点事?
综述
γ干扰素治疗病理性瘢痕研究进展
刘佳琦, 胡大海
2008, 24(4): 310-312.
摘要:
病理性瘢痕继发于组织创伤,是组织修复愈合的产物,其临床治疗措施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压力疗法、局部激素注射等。干扰素(IFN)是近年来应用逐渐增多的细胞因子类药物,包括α、β和γ3种类型,本文主要对IFN-γ治疗病理性瘢痕的研究进行综述。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烧伤创面的应用进展
刘政军, 林才
2008, 24(4): 313-315.
摘要:
伤口负压治疗是近十几年来提出并开展的新方法,它包括1993年德国外科医师Fleischmann等最先提出的封闭负压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及1997年美国外科医师Argenta和Morykwas。首创的封闭负压辅助闭合(vacuum-assisted closure,VAC)2项关键技术。两者原理相同(即封闭负压吸引)、作用机制相近,但在选材、方法与适应证等方面存在差异。
组织工程血管化研究进展
石海飞, 韩春茂, 张莉萍, 王新刚
2008, 24(4): 315-318.
摘要:
理想的组织工程组织或器官需要有足够的微循环结构来保证其存活,缺乏足够的血管网是组织工程组织发展相对落后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商品化组织工程产品临床应用效果不太理想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组织工程血管化在支架材料的改进、细胞和生长因子应用领域方面已取得较大进展,现就这3个热门方向的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