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优先发表

优先发表栏目展示本刊经同行评议确定正式录用的文章,这些文章目前处在编校过程,尚未确定卷期及页码,但可以根据DOI进行引用。
显示方式:
扩张胸外侧动脉穿支皮瓣在未成年女性乳房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整复中的应用效果
刘昌玲, 张志, 李罡, 黄峻, 胡逸萍, 汤文彬, 盛聪聪
, doi: 10.3760/cma.j.cn501225-20241230-00514
摘要:
目的 探讨采用扩张胸外侧动脉穿支皮瓣整复未成年女性乳房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的效果。 方法 该研究为回顾性观察性研究。2018年7月—2023年10月,暨南大学附属广州红十字会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8例符合入选标准的烧伤后乳房瘢痕挛缩畸形的未成年女性,年龄4~12岁。Ⅰ期行皮肤软组织扩张器(以下简称扩张器)置入术,注水完成后,Ⅱ期手术切除及松解挛缩瘢痕,瘢痕切除后所形成的创面大小为9 cm×8 cm~15 cm×10 cm,设计、转移扩张胸外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创面,切取的皮瓣大小为10 cm×9 cm~... 目的 探讨采用扩张胸外侧动脉穿支皮瓣整复未成年女性乳房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的效果。 方法 该研究为回顾性观察性研究。2018年7月—2023年10月,暨南大学附属广州红十字会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8例符合入选标准的烧伤后乳房瘢痕挛缩畸形的未成年女性,年龄4~12岁。Ⅰ期行皮肤软组织扩张器(以下简称扩张器)置入术,注水完成后,Ⅱ期手术切除及松解挛缩瘢痕,瘢痕切除后所形成的创面大小为9 cm×8 cm~15 cm×10 cm,设计、转移扩张胸外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创面,切取的皮瓣大小为10 cm×9 cm~16 cm×11 cm。将供瓣区创面直接缝合。Ⅰ期术后观察切口感染、血肿、扩张器外露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足底外侧动脉第5跖骨穿支皮瓣修复前足外侧创面的效果
牛雪涛, 赵举辉, 何晓, 牟欢, 于泓, 马显杰, 赵定学, 张小锋
, doi: 10.3760/cma.j.cn501225-20240607-00217
摘要:
目的 探讨采用足底外侧动脉第5跖骨穿支皮瓣修复前足外侧创面的效果。 方法 该研究为回顾性观察性研究。2020年7月—2023年7月,汉中市中心医院整形外科收治8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前足外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其中男6例、女2例,年龄22~72岁。患者中电烧伤者3例、外伤者4例、跖疣者1例。术前使用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明确第5跖骨穿支血管数量及位置。术中测得创面大小为4.0 cm×3.0 cm~7.0 cm×5.0 cm,设计并切取面积为4.0 cm×4.0 cm~9.0 cm×6.0 cm的足底外侧动... 目的 探讨采用足底外侧动脉第5跖骨穿支皮瓣修复前足外侧创面的效果。 方法 该研究为回顾性观察性研究。2020年7月—2023年7月,汉中市中心医院整形外科收治8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前足外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其中男6例、女2例,年龄22~72岁。患者中电烧伤者3例、外伤者4例、跖疣者1例。术前使用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明确第5跖骨穿支血管数量及位置。术中测得创面大小为4.0 cm×3.0 cm~7.0 cm×5.0 cm,设计并切取面积为4.0 cm×4.0 cm~9.0 cm×6.0 cm的足底外侧动脉第5跖骨穿支皮瓣修复创面。采用同侧小腿中厚皮片修复供瓣区创面。记录手术时长、术中失血量。术后观察移...
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足电烧伤创面的效果
张卫东, 张伟, 余刚, 陈斓, 龚翔, 谢卫国, 茹天峰
, doi: 10.3760/cma.j.cn501225-20240611-00226
摘要:
目的 探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足电烧伤创面的效果。 方法 该研究为回顾性观察性研究。2017年11月—2023年9月,武汉大学同仁医院暨武汉市第三医院收治21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年龄28~51岁手足部电烧伤男性患者。共有23个创面,其中14个位于手部,9个位于足部;9个伴肌腱损伤外露,6个伴骨外露或坏死,8个伴关节损伤。清创后创面面积为5.0 cm×3.0 cm~14.0 cm×10.0 cm。对于2个较宽创面和2个多指/趾创面,设计并切取以2条腓肠内侧动脉穿支为中心的分叶皮瓣进行修复... 目的 探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足电烧伤创面的效果。 方法 该研究为回顾性观察性研究。2017年11月—2023年9月,武汉大学同仁医院暨武汉市第三医院收治21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年龄28~51岁手足部电烧伤男性患者。共有23个创面,其中14个位于手部,9个位于足部;9个伴肌腱损伤外露,6个伴骨外露或坏死,8个伴关节损伤。清创后创面面积为5.0 cm×3.0 cm~14.0 cm×10.0 cm。对于2个较宽创面和2个多指/趾创面,设计并切取以2条腓肠内侧动脉穿支为中心的分叶皮瓣进行修复;对于其他创面,设计并切取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进行修复,皮瓣面积为6.0 cm×3.5 cm~16....
鹊桥术-微粒皮移植治疗线性白色瘢痕的临床效果
汤于瑱, 张铮, 章一新
, doi: 10.3760/cma.j.cn501225-20250213-00057
摘要:
目的 评价采用鹊桥术-微粒皮移植(以下简称鹊桥术)治疗线性白色瘢痕(FLS)的临床效果。 方法 该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2022年10月—2023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收治37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接受鹊桥术治疗的FLS患者,其中男9例、女28例,年龄25(17,36)岁。术前瘢痕宽度均<2 mm,长度为1~10 cm。采用电动环钻间隔钻除瘢痕组织形成创面,从耳后或腋顶区钻取与钻除瘢痕组织同等大小及厚度的微粒皮片,将微粒皮片种植至创面处,以减张胶带固定。对供皮区行常... 目的 评价采用鹊桥术-微粒皮移植(以下简称鹊桥术)治疗线性白色瘢痕(FLS)的临床效果。 方法 该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2022年10月—2023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收治37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接受鹊桥术治疗的FLS患者,其中男9例、女28例,年龄25(17,36)岁。术前瘢痕宽度均<2 mm,长度为1~10 cm。采用电动环钻间隔钻除瘢痕组织形成创面,从耳后或腋顶区钻取与钻除瘢痕组织同等大小及厚度的微粒皮片,将微粒皮片种植至创面处,以减张胶带固定。对供皮区行常规换药治疗。首次术后12个月,根据瘢痕白色面积较首次术前缩小程度进行疗效评估,并计算治疗有效率;首次...
瘢痕压力治疗的机制与临床应用
章一新, 柴筠
, doi: 10.3760/cma.j.cn501225-20250215-00064
摘要:
经历数千年的发展,瘢痕压力治疗已成为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重要治疗手段。该文回顾瘢痕压力治疗的历史演变,分析其生物机制及临床应用现状,并探讨压力治疗方法的分类及相关原则。研究表明,压力治疗能够有效改善瘢痕的外观与功能,其机制涉及对瘢痕组织形态、细胞功能、免疫反应及ECM重塑的调节。尽管目前该治疗方法多样且应用广泛,但仍面临压力施加不均、患者依从性差及压力监测不准确等挑战。未来研究应深入探讨压力治疗的多维影响因素,以实现更加个性化与科学的瘢痕治疗方案。 经历数千年的发展,瘢痕压力治疗已成为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重要治疗手段。该文回顾瘢痕压力治疗的历史演变,分析其生物机制及临床应用现状,并探讨压力治疗方法的分类及相关原则。研究表明,压力治疗能够有效改善瘢痕的外观与功能,其机制涉及对瘢痕组织形态、细胞功能、免疫反应及ECM重塑的调节。尽管目前该治疗方法多样且应用广泛,但仍面临压力施加不均、患者依从性差及压力监测不准确等挑战。未来研究应深入探讨压力治疗的多维影响因素,以实现更加个性化与科学的瘢痕治疗方案。
吲哚菁绿血管造影辅助下设计切取扩张皮瓣修复瘢痕切除创面的临床效果
胡雅楠, 谢婷珺, 刘元波, 朱珊, 杨增杰, 田佳, 甘承, 焦虎, 李杉珊, 陈子翔, 周璐, 韩兵, 晋圣阳, 曾妍, 汪淼, 臧梦青
, doi: 10.3760/cma.j.cn501225-20250108-00013
摘要:
目的 探讨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作为浅表血流可视化工具,在辅助扩张皮瓣设计、切取及修复瘢痕切除创面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 该研究为回顾性观察性研究。2019年4月—2023年8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收治19例符合入选标准患者,其中男8例、女11例,年龄3~38岁。患者瘢痕分布于头面部、躯干及四肢。Ⅰ期手术:于瘢痕周围选择合适区域埋置皮肤软组织扩张器行皮肤软组织扩张术。Ⅱ期手术:切除瘢痕组织(创面面积约100~210 cm²)并设计扩张皮瓣,行ICGA确定扩张皮瓣的目标穿... 目的 探讨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作为浅表血流可视化工具,在辅助扩张皮瓣设计、切取及修复瘢痕切除创面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 该研究为回顾性观察性研究。2019年4月—2023年8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收治19例符合入选标准患者,其中男8例、女11例,年龄3~38岁。患者瘢痕分布于头面部、躯干及四肢。Ⅰ期手术:于瘢痕周围选择合适区域埋置皮肤软组织扩张器行皮肤软组织扩张术。Ⅱ期手术:切除瘢痕组织(创面面积约100~210 cm²)并设计扩张皮瓣,行ICGA确定扩张皮瓣的目标穿支及其伴行静脉,调整皮瓣设计确保包含完整动静脉轴,使用单侧回切法切取面积为120~240 cm²扩张...
膝上内侧自由式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膝关节及其周围深度创面的临床效果
罗玉明, 刘梦栋, 杨琪瑛, 高晓文, 朱靓, 李军
, doi: 10.3760/cma.j.cn501225-20240609-00220
摘要:
目的 探讨膝上内侧自由式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膝关节及其周围深度创面的临床效果。 方法 该研究为回顾性观察性研究。2020年12月—2023年10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与皮肤外科收治13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膝关节及其周围深度烧创伤创面患者,其中男9例、女4例,年龄16~70岁。清创后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为5.0 cm ×4.0 cm~9.0 cm×7.0 cm。以穿支血管为蒂在膝上内侧设计并切取自由式穿支螺旋桨皮瓣(面积为6.0 cm×4.0 cm~15.0 cm×7.0 cm),其中大桨用于修... 目的 探讨膝上内侧自由式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膝关节及其周围深度创面的临床效果。 方法 该研究为回顾性观察性研究。2020年12月—2023年10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与皮肤外科收治13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膝关节及其周围深度烧创伤创面患者,其中男9例、女4例,年龄16~70岁。清创后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为5.0 cm ×4.0 cm~9.0 cm×7.0 cm。以穿支血管为蒂在膝上内侧设计并切取自由式穿支螺旋桨皮瓣(面积为6.0 cm×4.0 cm~15.0 cm×7.0 cm),其中大桨用于修复膝关节及其周围创面,小桨则辅助供区创面闭合。术后,观察皮瓣存活情况,供受区创面愈合情况及有无感染、...
同期移植足部多个皮瓣修复多指掌侧不同程度缺损的效果
张喆, 李木卫, 陈智颖, 黄少耿, 梁勇, 胡伟, 王江龙
, doi: 10.3760/cma.j.cn501225-20240514-00175
摘要:
目的 探讨同期移植足部多个皮瓣修复多指掌侧不同程度缺损的效果。 方法 该研究为回顾性观察性研究。2020年2月—2023年3月,深圳市龙岗区骨科医院收治11例(38个患指)符合入选标准的多指掌侧缺损的23~52岁患者,其中男8例(31个患指)、女3例(7个患指)。患指均伴有皮肤软组织缺损、指骨/肌腱等深部组织外露,且2个拇指伴有甲床及末节指骨缺损,单指缺损面积为1.5 cm×1.0 cm~5.5 cm×3.0 cm。根据手指缺损面积及深度设计足部皮瓣,同期移植足部多个皮瓣修复各指创面,单个皮瓣切... 目的 探讨同期移植足部多个皮瓣修复多指掌侧不同程度缺损的效果。 方法 该研究为回顾性观察性研究。2020年2月—2023年3月,深圳市龙岗区骨科医院收治11例(38个患指)符合入选标准的多指掌侧缺损的23~52岁患者,其中男8例(31个患指)、女3例(7个患指)。患指均伴有皮肤软组织缺损、指骨/肌腱等深部组织外露,且2个拇指伴有甲床及末节指骨缺损,单指缺损面积为1.5 cm×1.0 cm~5.5 cm×3.0 cm。根据手指缺损面积及深度设计足部皮瓣,同期移植足部多个皮瓣修复各指创面,单个皮瓣切取面积为2.0 cm×1.0 cm~5.5 cm×3.0 cm。将皮瓣供区创面直接拉拢缝合或应用人工...
干预性组织重塑策略在瘢痕防治中的应用
刘伟
, doi: 10.3760/cma.j.cn501225-20250102-00004
摘要:
有效的瘢痕防治仍然是外科领域的一个临床难题,而理念创新和技术进步将成为其突破的关键所在。尽管组织重塑是伤口愈合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但自然愈合的结果往往伴随着瘢痕的形成,其根本的原因在于天然的组织重塑效果不够彻底。笔者提出用于瘢痕防治的干预性组织重塑策略,即采用光电技术、药物和生物活性因子以及组织再生方法人为干预伤口愈合的自然进程,使其在一定程度上向组织再生模式转变,达到天然重塑所不能及的完美效果。根据已有的文献报道和笔者的临床实践经验,该文对干预性组织重塑技术手段在瘢痕防治中的潜在应用领域进行述评... 有效的瘢痕防治仍然是外科领域的一个临床难题,而理念创新和技术进步将成为其突破的关键所在。尽管组织重塑是伤口愈合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但自然愈合的结果往往伴随着瘢痕的形成,其根本的原因在于天然的组织重塑效果不够彻底。笔者提出用于瘢痕防治的干预性组织重塑策略,即采用光电技术、药物和生物活性因子以及组织再生方法人为干预伤口愈合的自然进程,使其在一定程度上向组织再生模式转变,达到天然重塑所不能及的完美效果。根据已有的文献报道和笔者的临床实践经验,该文对干预性组织重塑技术手段在瘢痕防治中的潜在应用领域进行述评,并提供相关的临床案例作为佐证,以期引起广大同行的关注和进一步的临床实践验证,为解决瘢痕这一临床难题...
二甲双胍对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
乌梦璐, 王瑞, 郑昕楠, 武娟, 何林, 刁建升, 舒茂国, 都慧聪
, doi: 10.3760/cma.j.cn501225-20241216-00489
摘要: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对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Fb)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 方法 该研究为实验研究。收集于2020年9月—2023年9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美容·颌面外科接受瘢痕疙瘩切除术的7例瘢痕疙瘩患者(男2例、女5例,年龄20~65岁,病程均>1年)的瘢痕疙瘩组织,分离、培养原代Fb并选取第3~6代细胞进行实验。将细胞分为对照组和二甲双胍组,分别采用完全培养基、含终物质的量浓度为60 mmol/L的二甲双胍的完全培养基进行培养。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检测2组细胞培养12、2...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对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Fb)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 方法 该研究为实验研究。收集于2020年9月—2023年9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美容·颌面外科接受瘢痕疙瘩切除术的7例瘢痕疙瘩患者(男2例、女5例,年龄20~65岁,病程均>1年)的瘢痕疙瘩组织,分离、培养原代Fb并选取第3~6代细胞进行实验。将细胞分为对照组和二甲双胍组,分别采用完全培养基、含终物质的量浓度为60 mmol/L的二甲双胍的完全培养基进行培养。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检测2组细胞培养12、24 h后增殖活性并计算二甲双胍组细胞培养12、24 h后增殖抑制率,采用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检测对照组...
旋股外侧动脉嵌合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复合组织缺损的效果
李海, 邓呈亮, 肖顺娥, 吴祥奎, 吴必华, 魏在荣
, doi: 10.3760/cma.j.cn501225-20240202-00045
摘要:
目的 探讨旋股外侧动脉嵌合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复合组织缺损的效果。 方法 该研究为回顾性观察性研究。2018年1月—2023年12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烧伤整形外科收治12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足踝部复合组织缺损患者,其中男9例、女3例,年龄4~64岁,致伤原因为交通伤者7例、绞伤者2例、压砸伤者2例、摔伤者1例。患者均合并皮肤软组织缺损,缺损面积为10.0 cm×5.0 cm~22.0 cm×7.0 cm,其中7例患者合并3 cm×2 cm~6 cm×5 cm大小的踝关节囊缺损,3例患者合并4~8 ... 目的 探讨旋股外侧动脉嵌合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复合组织缺损的效果。 方法 该研究为回顾性观察性研究。2018年1月—2023年12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烧伤整形外科收治12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足踝部复合组织缺损患者,其中男9例、女3例,年龄4~64岁,致伤原因为交通伤者7例、绞伤者2例、压砸伤者2例、摔伤者1例。患者均合并皮肤软组织缺损,缺损面积为10.0 cm×5.0 cm~22.0 cm×7.0 cm,其中7例患者合并3 cm×2 cm~6 cm×5 cm大小的踝关节囊缺损,3例患者合并4~8 cm长的跟腱缺损,1例患者合并4 cm长的𧿹长伸趾肌腱缺损,1例患者合并10 cm长的趾长伸趾肌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