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6年  第32卷  第3期

专家论坛
进一步重视重症烧伤的救治
郭光华
2016, 32(3): 129-132.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6.03.001
摘要:
危重烧伤
严重烧伤早期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可行性及疗效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刘峰, 黄正根, 彭毅志, 吴军, 贺伟峰, 袁志强, 张家平, 罗奇志, 颜洪, 彭代智, 党永明, 罗高兴
2016, 32(3): 133-139.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6.03.002
摘要:
目的 观察并初步评价在严重烧伤早期进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笔者单位2013年1月—2015年7月收治且符合入选标准的41例严重烧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并结合患者个人意愿分为常规治疗组21例和血液净化组20例。常规治疗组患者按照严重烧伤救治原则给予常规治疗;血液净化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入院后及时进行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模式的血液净化治疗,持续至伤后72 h。伤后1、2、3 d,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补液量、尿量;采集患者股动脉血,检测乳酸、碳酸氢根、剩余碱,并计算氧合指数。伤后12、24、48、72 h,采集患者股静脉血,检测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
脉搏轮廓心排血量监测技术在成批特大面积烧伤患者延迟复苏中的应用效果
杨雯娴, 郭光华, 沈国良, 林伟, 赵小瑜, 祁强, 钱汉根, 谢文忠, 王志学
2016, 32(3): 140-146.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6.03.003
摘要:
目的 探讨脉搏轮廓心排血量(PiCCO)监测技术在成批特大面积烧伤患者延迟复苏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对2014年8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解放军第一〇〇医院及苏州市立医院收治的昆山爆炸事故中41例特大面积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延迟复苏的监测方法分为传统监测组22例和PiCCO监测组19例。统计2组患者入院后2 h内,伤后第1、2、3个8 h及第1个24 h电解质、胶体、水输入量。计算2组患者入院后2 h内,伤后第1、2、3个8 h及伤后第1、2、3、4个24 h的补液系数。统计2组患者伤后8、16、24、48、72、96 h的尿量、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
血清降钙素原对特重度烧伤脓毒症患者预后的意义
杨新静, 金钧, 徐华, 赵大国, 孙雪, 刘盛兰, 郭强
2016, 32(3): 147-151.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6.03.004
摘要:
目的 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CT)在特重度烧伤脓毒症患者中的变化,探讨其对预后的意义。 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单位2014年8月2日收治的江苏省昆山市铝粉尘爆炸事故中的13例特重度烧伤脓毒症患者,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5例和存活组8例。比较2组患者入院第1个24 h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Ⅱ(APACHEⅡ)评分和序贯性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比较2组患者入院第1、2、3、4周血清PCT水平、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计数、AST水平、前白蛋白(PA)水平、肌酐水平、尿素氮水平、血钠水平。对数据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t检验、Man...
成批烧伤患者院内早期急救与分流实践
肖贵喜, 吴晓阳, 于冶, 贾立平, 胡亮, 包亚明, 吕庆兵, 陆静, 陆晓蔚
2016, 32(3): 152-153.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6.03.005
摘要:
目的 分析与总结昆山铝粉尘爆炸事故中成批烧伤患者院内早期急救与分流的经验。 方法 2014年8月2日江苏省昆山市某企业发生铝粉尘爆炸事故,伤后2 h内将107例烧伤患者送至笔者单位。医院立即启动Ⅰ级应急预案,成立指挥组与4个专科救治小组,并将患者分流入各病区,每个病区安置5例患者。在各小组指导下,由各科室主任及护士长带队抢救各病区患者。其中,指挥组制订早期统一救治方案、早期院内分流方案、后期院外分流指征及方案,负责所分病区患者有序救治与评估,对107例患者进行一次系统完整的分流评估及巡查。4个专科救治小组按统一救治方案负责所分病区患者救治,并将患者病情变化汇总至指挥组。治疗期间安排各病区护士做...
重度烧伤气管切开术后并发迟发性气管狭窄一例
邓鸿敖, 郭光华, 毛远桂, 张红艳
2016, 32(3): 154-155.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6.03.006
摘要:
肺爆震伤研究进展
彭凌华, 郭光华
2016, 32(3): 156-159.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6.03.007
摘要:
论著
肿瘤坏死因子α与基质金属蛋白酶2及胶原在大鼠压疮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王晓慧, 毛挺挺, 潘莹莹, 谢浩煌, 张宏宇, 肖健, 姜丽萍
2016, 32(3): 160-167.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6.03.008
摘要:
目的 观察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胶原在大鼠压疮局部皮肤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压疮形成的可能机制。 方法 将40只SD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受压3 d组、受压5 d组、受压7 d组、受压9 d组,每组8只。正常对照组大鼠不做任何处理;后4组大鼠应用缺血-再灌注磁片循环压迫的方式,在大鼠两侧后肢股薄肌处建立深部组织损伤模型(受压3 d组)和压疮模型(另3组)。受压3 d组大鼠仅受压3个循环;受压5 d组、受压7 d组、受压9 d组大鼠在受压3个循环后,划破受压皮肤,后继续分别施压至5、7、9个循环。受压3 d组大鼠于受压3 d后(正常对照组大鼠于相同时间点),另3...
三黄生肤油对糖尿病大鼠末梢循环障碍和足溃疡的作用及其机制
万妍, 杨燕京, 李玉桑, 李小军, 张炜, 刘敏, 唐和斌
2016, 32(3): 168-175.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6.03.009
摘要:
目的 探讨三黄生肤油对糖尿病大鼠末梢循环障碍和足溃疡的作用及相关机制。 方法 (1)取25只Wistar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非糖尿病组、糖尿病假治疗组、二甲双胍组、三黄生肤油组、联合治疗组,每组5只。非糖尿病组注射柠檬酸钠缓冲液,其余4组大鼠注射10 mg/mL链脲佐菌素诱导建立糖尿病模型。注射后3周,5组大鼠均行足部低温处理制备末梢循环障碍模型。注射后第9~12周,非糖尿病组和糖尿病假治疗组大鼠均以生理盐水灌胃,双后足底涂抹麻油;二甲双胍组大鼠以稀释的二甲双胍灌胃,双后足底涂抹麻油;三黄生肤油组大鼠以生理盐水灌胃,双后足底涂抹三黄生肤油;联合治疗组大鼠以稀释的二甲双胍灌胃,双后足底涂抹三...
烧伤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高凤英, 习耀锋, 郑明霞, 乔芬
2016, 32(3): 176-180.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6.03.010
摘要:
目的 调查烧伤患者深静脉血栓(DVT)发生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 方法 对2009年1月—2014年1月笔者单位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2 506例烧伤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DVT,将患者分为DVT组26例和非DVT组2 480例。计算DVT发生率,统计DVT诊断时间及类型;比较2组患者性别、年龄、烧伤深度、烧伤总面积、致伤部位、致伤原因、创面感染、静脉液体输入(高渗液、血液)、置管部位、植皮手术、伤后首次植皮手术时机、D-二聚体、伤后卧床时间情况,对数据行χ2检验、Wilcoxon检验。选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行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筛选患者发...
科技快讯
严重烧伤患者念珠菌血症的诱发因素
孙威(译者), 郭光华(审校者)
2016, 32(3): 167-167.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6.03.101
摘要:
休克期使用低剂量氢化可的松可减少严重烧伤患者去甲肾上腺素的使用时间
孙威(译者), 郭光华(审校者)
2016, 32(3): 167-167.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6.03.102
摘要:
尿微量白蛋白测定对小儿烧伤重症监护的意义
江政英(译者), 郭光华(审校者)
2016, 32(3): 175-175.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6.03.103
摘要:
抗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在严重烧伤患者中定植的危险因素及其影响
江政英(译者), 郭光华(审校者)
2016, 32(3): 180-180.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6.03.104
摘要:
经验交流
带神经第1掌背动脉皮瓣修复拇指指端较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15例
王辉, 杨晓溪, 王斌, 张剑锋, 贾松, 王伟
2016, 32(3): 181-183.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6.03.011
摘要:
前臂骨间背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21例
胡长青, 连勇, 赵小飞, 赵韬源, 陆芳, 刘淑英, 白晓亮, 刘智伟, 蒋美超
2016, 32(3): 183-184.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6.03.012
摘要:
携带第4跖背动脉穿支的足背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修复足远端外侧创面十例
李丰, 唐修俊, 魏在荣, 王波, 王达利, 祁建平
2016, 32(3): 185-186.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6.03.013
摘要:
病例报告
手术治疗坏疽性脓皮病一例
王克甲, 王耘川, 计鹏, 王慧娜, 胡大海
2016, 32(3): 187-188.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6.03.014
摘要:
护理专栏
大面积烧伤患者模拟急救中护理双人分工对临床实习护生培训效果的影响
吴巍巍, 赵晓甦, 蔡夺, 程丹, 马岩, 徐晓川, 迟骋, 李聪, 张博儒, 张芜茗, 李虹彦
2016, 32(3): 189-192.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6.03.015
摘要:
目的 探讨大面积烧伤患者模拟急救中护理双人分工对临床实习护生培训效果的影响,为提高护理人员急救水平提供参考。 方法 参考美国烧伤协会制订的烧伤患者高级生命支持教程,制订10条临床急救措施,包括维持气道通畅及保护颈椎、呼吸及通气支持、循环支持、评估神经系统损伤、暴露、液体复苏、监护生命体征、留置尿管、留置胃管、采血及备血。设计急救护理双人分工,分为第1护理和第2护理,其中第1护理的具体分工为维持气道通畅及保护颈椎、呼吸及通气支持、评估神经系统损伤、留置尿管、留置胃管,第2护理的具体分工为余5项。选择笔者单位2013年1月—2014年1月接收的符合入选标准的临床实习护生136人,采用随机数字的单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