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7年  第33卷  第4期

专家论坛
从整合医学视角看烧伤医学未来发展
胡大海, 陶克
2017, 33(4): 193-195.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7.04.001
摘要:
应用整合医学理念认识烧伤脓毒症的防治
郇京宁
2017, 33(4): 196-199.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7.04.002
摘要:
感染与免疫
abaR基因对鲍氏不动杆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郭海娜, 向军
2017, 33(4): 200-205.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7.04.003
摘要:
目的 检测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表型及abaR基因并探讨该基因对鲍氏不动杆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方法 2014年2—7月,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临床微生物科收集到159株鲍氏不动杆菌,按收集顺序从1开始进行编号。(1)通过检测鲍氏不动杆菌16S核糖体DNA序列对上述159株鲍氏不动杆菌进行菌种鉴定,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挑选出泛耐药菌株和敏感菌株,记录其菌株数及其标本来源。(2)取鲍氏不动杆菌泛耐药菌株和敏感菌株,培养12、24、48、72 h,通过噻唑蓝法测定鲍氏不动杆菌生物膜形成情况(以吸光度值表示)。(3)通过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基因数据库进行基因序列分析鲍氏不动杆菌ATCC 1...
特重度烧伤患者早期应用万古霉素的效果
朱珠, 曹国文, 鲍君杰, 胡展红, 沈珠, 陶宏, 曹斌, 许峰
2017, 33(4): 206-210.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7.04.004
摘要:
目的 评价特重度烧伤患者早期应用万古霉素的效果,为特重度烧伤患者早期抗感染治疗提供用药参考。 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单位重症医学科在2014年8月2日昆山爆炸事故中收治的15例特重度烧伤患者的资料,对其早期(伤后14 d及其内)使用万古霉素持续静脉滴注(联合亚胺培南)治疗的效果进行统计分析。(1)分别在第3、6、10次给药前30 min采用直接化学发光法监测万古霉素稳态血药浓度。(2)统计患者住院期间检出的革兰阳性菌分布及其对14种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3)统计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以及烧伤早期抗感染疗效评级。(4)患者治疗前后血清AST、ALT、肌酐水...
X染色体骨髓酪氨酸激酶在内毒素/脂多糖诱导RAW264.7小鼠单核巨噬细胞促炎性细胞因子产生中的作用及机制
方旭, 胡迎, 王艺, 刘晟, 王飞, 陈旭林
2017, 33(4): 211-216.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7.04.005
摘要:
目的 探讨X染色体骨髓酪氨酸激酶(BMX)在LPS诱导小鼠单核巨噬细胞产生TNF-α和IL-1β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 方法 将RAW264.7小鼠单核巨噬细胞接种于6孔板中,常规培养,用于以下实验。(1)取细胞,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LPS对照组及75、750、7 500、75 000 nmol/L BMX-IN-1预处理组,每组8孔。空白对照组细胞常规培养25 h;LPS对照组细胞常规培养24 h后,用终质量浓度(下同)为0.1 μg/mL LPS刺激1 h;后4组细胞分别用终物质的量浓度(下同)为75、750、7 500、75 000 nmol/L的BMX-IN-1处理24 h后,...
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脓毒症大鼠腹腔巨噬细胞极化改变的影响
郑远华, 熊兵, 邓医宇, 赖文, 郑少逸, 卞徽宁, 刘族安, 黄志锋, 孙传伟, 李汉华, 罗红敏, 马亮华, 陈瀚熙
2017, 33(4): 217-223.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7.04.006
摘要:
目的 探讨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对LPS诱导的脓毒症大鼠腹腔巨噬细胞极化改变的影响。 方法 (1)取5只SD大鼠,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纯化培养BMSC,取第3代细胞行形态学观察,流式细胞仪检测干细胞表面标志物CD29、CD44、CD45、CD90的表达,并进行成骨细胞、成脂肪细胞诱导分化鉴定。(2)取45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伤组5只、LPS对照组20只、BMSC治疗组20只。对LPS对照组、BMSC治疗组大鼠予尾静脉按5 mg/kg注射LPS致脓毒症,假伤组大鼠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模拟致伤。伤后1 h,BMSC治疗组大鼠另予尾静脉注射1 mL BMSC(2×106个/m...
不同剂量乌司他丁对严重烧伤患者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及肝肾功能的影响
石龙杰, 常朋飞, 刘建刚, 王志永, 许明月, 王卫华
2017, 33(4): 224-227.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7.04.007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乌司他丁对严重烧伤患者SIRS及肝肾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择河北友爱医院烧伤整形科2014年10月—2016年1月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严重烧伤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剂量组及大剂量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入院后给予抗休克、抗感染、植皮、营养支持等治疗;常规剂量组、大剂量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入院后即刻开始静脉滴注乌司他丁,每日3次,每次分别10万U、40万U,连续12 d。入院后即刻及1、3、7、12 d,抽取3组患者外周静脉血,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L-10含量,记录3组患者的SIRS发生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ALT、尿素氮含量。...
科技快讯
局部应用益生菌能够预防烧伤创面感染导致的脓毒症和死亡
周增丁(译者), 郇京宁(审校者)
2017, 33(4): 210-210.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7.04.101
摘要:
随机临床试验观察氢化可的松在严重脓毒症患者休克进展中的作用
周增丁(译者), 郇京宁(审校者)
2017, 33(4): 232-232.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7.04.102
摘要:
中性粒细胞功能障碍与幼稚粒细胞及游离DNA是烧伤患者脓毒症早期生物标志物
周增丁(译者), 郇京宁(审校者)
2017, 33(4): 240-240.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7.04.103
摘要:
随机临床试验对比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应用血管加压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对肾功能衰竭的影响
周增丁(译者), 郇京宁(审校者)
2017, 33(4): 250-250.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7.04.104
摘要:
论著
比伐卢定对大鼠背部随意型皮瓣成活的影响及相关机制
蔡乐益, 王特, 林丁盛, 卢迪
2017, 33(4): 228-232.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7.04.008
摘要:
目的 探讨比伐卢定对大鼠背部随意型皮瓣成活的影响及相关机制。 方法 将3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比伐卢定和生理盐水组,每组15只。在2组大鼠背部制作9 cm×3 cm随意型皮瓣模型。伤后即刻,比伐卢定组大鼠腹腔注射5 mg/mL的比伐卢定注射液0.8 mL/kg,生理盐水组大鼠腹腔注射灭菌生理盐水0.8 mL/kg,每天注射1次,连续注射7 d。依据皮瓣血供情况将皮瓣三等分为远端区、中间区和近端区,伤后第1、3、7天,肉眼观察皮瓣各分区大体成活情况。伤后第7天,计算皮瓣成活率;切取皮瓣3个分区中心部位的皮肤组织,HE染色观察这3个分区皮肤组织形态,计算皮瓣中间区微血管密度(MVD);免疫...
我国烧伤流行病学研究文献计量学分析
程文凤, 申传安, 赵东旭, 李大伟, 尚玉茹
2017, 33(4): 233-237.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7.04.009
摘要:
目的 分析我国烧伤流行病学研究现状并探讨相关策略。 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的、2005年1月—2015年12月发表的有关我国烧伤流行病学的中英文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文献。统计所有文献发表年份、期刊分布、参与研究单位数、第1作者单位及其所在地、研究对象收治时间跨度及年龄,另对我国小儿烧伤流行病学研究英文文献中小儿年龄范围的限定、年龄分组方法进行统计。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结果 共检索出符合入选标准的文献256篇,其中中文文献214篇,占83.59%;英文文献42篇,占16.41%。回顾性研究242篇,占94.53%;横断...
短篇论著
开口锚定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大面积潜行腔隙创面的临床观察
王建明, 雷晋, 张书欣
2017, 33(4): 238-240.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7.04.010
摘要:
目的 探讨开口锚定结合VSD技术在大面积潜行腔隙创面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12年1月—2015年12月,笔者单位收治符合入选标准的大面积潜行腔隙患者42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和患者意愿分为锚定负压组32例、常规换药组10例。锚定负压组患者清创术后,视潜行腔隙大小于潜行腔隙上方皮肤软组织用手术刀开多个长度2~3 cm的切口至潜行腔隙。在潜行腔隙内放置1根或2根冲洗管,将每个开孔近潜行腔隙创口一侧皮缘向创口方向牵拉形成半月形与潜行腔隙基底缝合锚定,潜行腔隙创口行间断缝合。术区表面放置VSD材料,持续负压吸引。经冲洗管持续滴入生理盐水,冲洗创面。术后每隔5~7天更换整套VSD材料,直至创面愈...
经验交流
多学科联合救治头颈部放射治疗后继发大出血十例
葛奎, 吴嘉骏, 钱立, 张霖, 苏立新, 徐兵
2017, 33(4): 241-243.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7.04.011
摘要:
治疗严重烧伤建立人工气道后支气管痉挛15例
李延仓, 娄季鹤, 张建, 刘冰, 吕涛
2017, 33(4): 243-244.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7.04.012
摘要:
治疗严重烧/创伤并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八例
王娟, 范宝玉, 孙传英, 王庆伟, 刘志军, 孙志刚
2017, 33(4): 244-246.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7.04.013
摘要:
病例报告
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电击伤患者肢体迟发性坏死一例
李亚文, 刘军, 刘艳波, 李一, 路若楠, 谷宝凤, 周军利
2017, 33(4): 247-248.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7.04.014
摘要:
特重度烧伤并发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二例
潘选良, 陈国贤, 邵华伟, 韩春茂
2017, 33(4): 249-250.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7.04.015
摘要:
综述
老年烧伤治疗研究进展
江政英, 闵定宏, 郭光华
2017, 33(4): 251-254.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7.04.016
摘要:
A型肉毒毒素防治瘢痕的机制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黎跃华, 刘佳琦, 肖丹, 张伟, 胡大海
2017, 33(4): 254-256.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7.04.017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