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9年  第35卷  第5期

专家论坛
烧伤临床营养新视角
彭曦
2019, 35(5): 321-325.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9.05.001
摘要:
营养治疗是烧伤综合救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重症烧伤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其疗效尚待进一步提高。随着对烧伤后机体代谢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入,营养治疗的原则和措施发生了一些变化。一方面营养治疗应与烧伤后代谢改变相适应;另一方面营养要以调控机体代谢,保护脏器功能,维护内环境稳定为首要目标。为此,在能量供给、营养时机和营养途径等几个关键环节需进行相应调整,以期提高营养疗效,改善患者临床结局。
科技快讯
儿童重度烧创伤后骨骼肌蛋白转化的影响因素
陈晓丽(译者), 彭曦(审校者)
2019, 35(5): 325-325.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9.05.101
摘要:
烧伤营养方案中微量元素摄入量的调整:一项队列研究
纪月异(译者), 彭曦(审校者)
2019, 35(5): 325-325.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9.05.102
摘要:
叶黄素对烧伤大鼠多脏器损伤的保护作用
纪月异(译者), 彭曦(审校者)
2019, 35(5): 332-332.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9.05.103
摘要:
早期肠内营养可降低严重烧伤患者病死率改善预后:一项基于随机对照试验的荟萃分析
陈晓丽(译者), 彭曦(审校者)
2019, 35(5): 397-397.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9.05.104
摘要:
论著·烧伤代谢与营养
127例大面积烧伤患者休克期高乳酸值与死亡风险关联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丁晓斌, 陈建, 杨雨婷, 彭曦, 颜洪, 彭毅志
2019, 35(5): 326-332.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9.05.002
摘要:
目的 分析大面积烧伤患者休克期血清乳酸值与死亡风险的关系及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2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军烧伤研究所和2016年1月—2018年12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整形烧伤外科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127例大面积烧伤患者(男111例、女16例)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为21~62岁,烧伤总面积>50%体表总面积,患者入院后均行抗休克治疗。(1)按照治疗结局,将患者分为存活组98例和死亡组29例。统计患者性别、年龄、烧伤总面积、Ⅱ度烧伤面积、Ⅲ度烧伤面积、简化烧伤严重指数(ABSI)、伤后入院时间、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数、合并急性肾衰患者数,以及入...
胰岛素治疗对严重烫伤大鼠骨骼肌消耗的作用及相关机制
褚万立, 柴家科, 王晓腾, 韩绍芳, 刘玲英
2019, 35(5): 333-340.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9.05.003
摘要:
目的 探讨胰岛素治疗对严重烫伤大鼠骨骼肌消耗的作用及相关机制。 方法 将48只雄性7~8周龄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纯烫伤组和胰岛素治疗组,每组24只。2组大鼠称取体质量、用血糖仪检测尾部末梢血糖水平后,均在94 ℃热水中浸烫12 s制成30%体表总面积Ⅲ度背部烫伤模型。伤后1~7 d每天8:00,胰岛素治疗组大鼠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1 U/kg,单纯烫伤组大鼠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伤后1~7 d每天8:00(注射胰岛素后)、13:00、18:00,2组大鼠均给予肠内营养乳剂灌胃各1次,每次10 mL/kg。伤后1~4、6、7 d每天注射胰岛素前及伤后8、9、11、12、14 d晨,用血...
谷氨酰胺对严重烧伤小鼠骨骼肌膜修复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吴丹, 王超, 王子恩, 胡建红, 石岩, 祝媛娇, 彭曦
2019, 35(5): 341-350.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9.05.004
摘要:
目的 观察谷氨酰胺如何通过促进骨骼肌MG53二聚化,从而对严重烧伤小鼠骨骼肌膜修复产生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 (1)动物实验。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方法下同)将179只6~8周龄BALB/c雄性小鼠分为假伤组(43只)、烧伤组(73只)、烧伤+谷氨酰胺组(63只)。将假伤组小鼠背部致假伤,将烧伤组和烧伤+谷氨酰胺组小鼠背部造成Ⅲ度30%体表总面积烫伤(以下称烧伤)。烧伤+谷氨酰胺组小鼠灌胃谷氨酰胺1 mg/kg,另2组小鼠灌胃等量氨基酸溶液,每天1次,持续14 d。伤后12 h,取10只烧伤组小鼠制备烧伤血清,用于后续细胞实验。假伤组在伤后即刻取10只小鼠,烧伤组和烧伤+谷氨酰胺组分别在...
论著
外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肺栓塞的早期诊断
周剑, 王淑琴, 林樾, 郑东风, 谭谦
2019, 35(5): 351-355.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9.05.005
摘要:
目的 探讨外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肺栓塞的早期诊断方法。 方法 2011年1月—2014年7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整形烧伤科收治5例外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肺栓塞患者,其中男4例、女1例,年龄26~68岁,对其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入院后4~45 d,对怀疑肺栓塞的患者进行分层筛选。2例患者存在血流动力学障碍,但能耐受CT肺动脉造影(CTPA),立即行CTPA检查,确诊为肺栓塞。另外3例患者无明显血流动力学障碍,仅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等肺栓塞的临床表现,进行临床危险评估,其中2例患者临床危险评估为高危可能,立即行CTPA确诊为肺栓塞;另1例患者临床危险评估为中危可能,但D-二聚体阳性,...
手指尺桡侧指固有动脉穿支皮瓣治疗患儿同指蹼状瘢痕挛缩的效果
常树森, 何春念, 唐修俊, 张子阳, 魏在荣, 王达利, 李海, 龚飞宇, 陈伟
2019, 35(5): 356-361.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9.05.006
摘要:
目的 探讨采用手指尺桡侧指固有动脉穿支皮瓣治疗患儿同指蹼状瘢痕挛缩的效果。 方法 2012年1月—2016年1月,笔者单位收治手指烧伤且经换药治疗后随生长发育致蹼状瘢痕挛缩患儿26例,共累及50指。患儿中男14例、女12例,年龄为2~14岁。切开松解瘢痕后,创面面积为1.6 cm×1.0 cm~5.0 cm×2.6 cm。采用同指尺桡侧指固有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创面,皮瓣面积为1.8 cm×1.0 cm~4.6 cm×1.8 cm;供瓣区直接拉拢缝合。供受区残余创面移植腹股沟区/邻近部位全厚皮片或邻近穿支皮瓣修复。随访观察术后手指发育情况及功能,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
手部烧创伤后复杂创面的修复
黄书润, 刘江涛, 张勇, 欧阳容兰, 阮明珍, 罗斌
2019, 35(5): 362-366.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9.05.007
摘要:
目的 探讨手部烧创伤后复杂创面的修复方法与效果。 方法 2008年1月—2017年12月,笔者单位收治45例伴深部组织外露的手部严重烧创伤患者,其中男28例、女17例,年龄8~58岁。手指全脱套伤2例、手背侧伤27例、手掌侧伤16例,清创后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为7 cm×6 cm~19 cm×12 cm,单处深部组织外露面积为0.5 cm×0.4 cm~10.0 cm×4.0 cm。根据深部组织外露的面积和位置采用不同方法修复,5例患者外露面积小,采用人工真皮+负压封闭引流(VSD)联合自体皮移植修复;38例患者手掌或手背单侧外露面积大,采用分段结扎腹部薄皮瓣(面积为8 cm×7 cm~15 c...
臀上动脉穿支岛状皮瓣修复骶尾部压疮的临床效果
史宸硕, 唐修俊, 王达利, 魏在荣, 王波, 吴必华, 刘志远
2019, 35(5): 367-370.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9.05.008
摘要:
目的 探讨臀上动脉穿支岛状皮瓣修复骶尾部压疮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12年5月—2017年5月,笔者单位收治20例骶尾部压疮患者,其中男14例、女6例,年龄27~67岁。根据2016年美国国家压疮指导专家组的共识分期,6例患者压疮为3期、14例患者压疮为4期,压疮范围5.0 cm×4.0 cm~10.0 cm×8.0 cm。清创及行负压封闭引流后应用臀上动脉穿支岛状皮瓣修复压疮创面,皮瓣面积为6 cm×5 cm~13 cm×8 cm,供区均直接拉拢缝合。观察术后皮瓣成活、伤口愈合情况及患者随访情况。 结果 20例患者术后皮瓣均存活良好,无再次手术病例。本组患者住院时间为20~40 d,平均25...
五岁及以下烧伤儿童出院后躯体和心理社会问题的系统评价
孙媛, 王颖, 江玉军, 孙勇, 张静
2019, 35(5): 371-378.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9.05.009
摘要:
目的 总结0~5岁烧伤儿童出院后存在的躯体、心理社会问题,以探索其出院后的照护需求。 方法 以"child*/infant*/toddler/preschool/kid/baby/junior"、"burn/scald/empyrosis"和"nursing/care"为检索词,检索《Embase》《PubMed》《PsycARTICLES》《CINAHL Complete》数据库;以"小儿/儿童/幼儿/学龄前/婴儿/新生儿"、"烧伤/烫伤"和"照护"为检索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科技期刊数据库》;检索自数据库建库至2018年2月发表的有关0~5岁烧伤儿童...
短篇论著
慢性伤口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与照顾负担相关性研究
倪鹏文, 毛蓓茜, 杨逸, 李晶晶, 刘宏, 黄瑶, 谢挺
2019, 35(5): 379-383.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9.05.010
摘要:
目的 调查慢性伤口患者家属的疾病不确定感和照顾负担现状,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3月在笔者单位急诊科就诊的18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慢性伤口患者,再每例患者选择1名符合入选标准的照顾患者时间最长的家属180名,纳入此横断面调查。采用自制的一般资料问卷调查患者的人口学资料、伤口相关信息及患者家属的人口学资料,采用中文版疾病不确定感家属量表(PPUS-FM)和中文版照顾者负担量表(CBI)调查患者家属的疾病不确定感和照顾负担。对数据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偏相关分析。 结果 本次调查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1.7%(165/180)。(1)本组患者的年龄为(71...
"八二"昆山工厂铝粉尘爆炸事故特重度烧伤伤员一体化护理模式应用经验
费国, 王芳, 孙丹, 任颖炜, 朱利红, 华皎, 朱艳萍, 吕国忠
2019, 35(5): 384-387.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9.05.011
摘要:
目的 探讨一体化护理模式在"八二"昆山工厂铝粉尘爆炸事故特重度烧伤伤员救治中的应用经验。 方法 2014年8月2日,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八二"昆山工厂铝粉尘爆炸事故特重度烧伤伤员35例,其中男18例、女17例,年龄21~50岁。根据伤员伤情特点、护理人员情况及护理工作特点,构建并实施了一体化护理模式,包括采取集束化管理病区设施设备、完善统一护理制度、规范化培训、制订"护士必读"和优化交接班等规范化管理措施,建立气道组、静疗组、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组和烧伤组等专业化质控小组,烧伤组又下设规范化书写护理小组、创面护理小组、心理护理小组和肠内营养护理小组,以提升整体护理质量。统计患者治...
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经皮扩张钳扩张气管切开术在头颈部烧伤合并上呼吸道梗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郭敏, 李炬带
2019, 35(5): 388-391.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9.05.012
摘要: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经皮扩张钳扩张气管切开术在头颈部烧伤合并上呼吸道梗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2013年7月—2018年6月,笔者单位收治头颈部烧伤合并上呼吸道梗阻患者17例,其中男15例、女2例,年龄19~63岁,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经皮扩张钳扩张气管切开术。术前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进行气管检查,明确气管情况及气管周围组织器官情况,综合评估确定最佳切开穿刺部位及路径,明确颈前皮肤到气管前壁内膜的距离等。后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实时引导下,行经皮扩张钳扩张气管切开术。观测患者术前气管的位置、形态、内径、管腔内异常情况,气管周围血管及甲状腺的位置异常情况,颈前皮肤到气管前壁内膜的距离...
携带腓肠肌的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双血供复合组织瓣修复足踝部腔隙性缺损的临床效果
李攀登, 沈国良
2019, 35(5): 392-394.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9.05.013
摘要:
目的 探讨携带腓肠肌的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双血供复合组织瓣修复足踝部腔隙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15年9月—2017年9月,笔者单位收治10例踝部腔隙性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其中男7例、女3例,年龄17~62岁,交通事故伤8例、重物压伤2例,清创后创面面积7 cm×4 cm~15 cm×9 cm、腔隙大小3.0 cm×2.0 cm×1.0 cm~7.0 cm×4.0 cm×2.0 cm。采用同时保留腓动脉穿支及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并携带部分腓肠肌的岛状复合组织瓣Ⅰ期修复缺损,皮瓣面积为8 cm×5 cm~16 cm×10 cm、腓肠肌肌瓣面积为4 cm×3 cm~8 cm×5 ...
病例报告
烧伤患者建立颈内静脉通道后血栓形成一例
孟运乐, 孙乐平, 周奕宏, 经嫦, 王起, 李冬日
2019, 35(5): 395-397.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9.05.014
摘要:
患者女,48岁,2017年9月7日因面部、双上肢、躯干、双下肢火焰烧伤收入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总面积40%体表总面积,烧伤深度均为深Ⅱ度。入院后给予积极补液、抗感染、营养支持等治疗,行3次清创植皮手术和2次输血后恢复良好。入院后第20天患者突发心跳、呼吸骤停,经抢救无效死亡。尸体检验见其右侧颈内静脉、双下肢深静脉及双肺肺动脉分支血管腔内血栓形成,直接死亡原因为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但栓子究竟是来源于下肢深静脉还是右侧颈内静脉未能明确。该病例提示临床医师不仅要注意防范烧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还要注意其颈内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性,尤其是建立颈内静脉通道的患者。
学术信息
2019年《中华烧伤杂志》主编工作会纪要
莫愚, 彭毅志
2019, 35(5): 398-399.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9.05.015
摘要:
2019年4月10—12日,《中华烧伤杂志》编辑委员会在贵州省贵阳市召开了主编工作会,终身顾问、名誉总编、总编、副总编及常务编委围绕杂志的建设发展、杂志20周年庆策划、下一步工作设想等内容给出有效务实的指导性意见。
海外发表论文选读
肠三叶因子减轻烧伤后内质网应激促进肠上皮细胞谷氨酰胺转运的机制研究
胡建红, 石岩, 王超, 万唅星, 吴丹, 王宏宇, 彭曦
2019, 35(5): 400-400.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9.05.016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