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9年  第35卷  第7期

专家论坛
穿支皮瓣简述
魏在荣, 常树森
2019, 35(7): 481-485.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9.07.001
摘要:
公元前600年印度医师Sushruta切取第1块带蒂直接皮动脉穿支皮瓣——滑车上动脉穿支皮瓣,1973年Daniel和Taylor报道了第1块游离穿支皮瓣——旋髂浅动脉供血的腹股沟皮瓣,1982年钟世镇院士报道了肌间隔(隙)穿支皮瓣,1989年Koshima报道了肌皮穿支皮瓣。整个皮瓣外科的发展历史以穿支皮瓣发展为主线,未来,传统随意皮瓣(网状供血皮瓣)和传统轴型皮瓣的临床应用将越来越少,而穿支皮瓣,特别是直接皮穿支皮瓣和特殊类型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将越来越广泛。
论著·穿支皮瓣历史与未来
游离股浅动脉股三角穿支皮瓣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张凤玲, 魏在荣, 郭宇, 金文虎, 李海, 张子阳, 李书俊, 张文夺, 王达利
2019, 35(7): 486-489.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9.07.002
摘要:
目的 探讨游离股浅动脉股三角穿支皮瓣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11月,笔者单位收治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伴肌腱、骨外露患者14例(男9例、女5例,年龄19~54岁)。清创后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为7 cm×3 cm~10 cm×7 cm,采用游离股浅动脉股三角穿支皮瓣修复,皮瓣面积为13.0 cm×2.0 cm~20.0 cm×4.5 cm,切取皮瓣时带上股内侧皮神经。6例患者穿支皮瓣吻接了股内侧皮神经。供区均直接拉拢缝合。观察皮瓣成活及患者随访情况。 结果 本组14例患者皮瓣均成活,13例患者供受区创面愈合;1例患者皮瓣边缘部分表皮坏死,经处理后愈合。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1年,皮瓣外形良好,色泽接近正常,质地柔软,未出现瘢痕挛缩畸形;6例吻接了股内侧皮神经患者皮瓣保护性感觉存在,其余8例患者皮瓣感觉恢复稍差;14例患者供区大腿外观及行走功能无明显影响,内侧仅遗留一线状瘢痕,供区无感觉麻木。 结论 游离股浅动脉股三角穿支皮瓣移植是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较理想方法。
掌深弓手背穿支蒂筋膜皮瓣修复指蹼区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林涧, 张天浩, 胡德庆, 王之江, 刘蔡钺, 郑和平
2019, 35(7): 490-494.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9.07.003
摘要:
目的 探讨掌深弓手背穿支蒂筋膜皮瓣修复指蹼区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10年10月—2018年9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收治11例手背远端指蹼区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男7例、女4例,年龄18~73岁),缺损面积为2.5 cm×1.5 cm~6.0 cm×2.5 cm。根据掌深弓手背穿支的起源、走行、分支与分布和掌深弓手背穿支与腕背、掌背血管网的吻合解剖学特点,于患手手背设计掌深弓手背穿支蒂筋膜皮瓣转位修复手背远端指蹼区缺损创面,本组患者皮瓣切取面积为3.5 cm×2.0 cm~6.5 cm×3.0 cm。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或以游离患侧前臂全厚皮覆盖。术后随访3~36个月,评估患者创面修复疗效和皮瓣早期、后期肿胀程度。 结果 11例患者皮瓣术后全部顺利成活,供受区创面愈合。术后随访3~36个月,皮瓣存活良好,形态较佳,色泽弹性与周围正常皮肤接近,皮瓣两点辨别觉距离为7~10 mm,感觉功能恢复均为S3级;供区创面无感染,愈合后瘢痕较小。根据疗效评价:满意8例、一般3例、无不满意。皮瓣肿胀程度评价:早期,Ⅰ度7例、Ⅱ度2例、Ⅲ度2例;后期,Ⅰ度8例、Ⅱ度2例、Ⅲ度1例。手部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活动基本正常,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 结论 以掌深弓手背穿支为蒂,形成掌深弓手背穿支蒂筋膜皮瓣转位修复手背远端指蹼区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疗效可靠,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超长股外侧区内增压型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的临床效果
巨积辉, 周荣, 刘跃飞, 杨亮, 金光哲, 侯瑞兴
2019, 35(7): 495-500.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9.07.004
摘要:
目的 探讨用超长股外侧区内增压型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14年3月—2018年10月,笔者单位收治16例足踝部外伤患者,男13例、女3例,年龄27~60岁,行急诊修复后足踝部遗留大面积创面,清创后创面面积为14 cm×10 cm~40 cm×17 cm。采用超长股外侧区内增压型穿支皮瓣修复,8例患者皮瓣宽度超过8 cm,将皮瓣设计成双叶,皮瓣面积为12 cm×5 cm~40 cm×9 cm。术中探查到54条穿支,平均每个皮瓣3.2条;36条穿支源动脉。15例患者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血管主干,内增压方式为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粗大穿支与旋股外侧动脉斜支和/或旋股内侧动脉、旋髂浅动脉降支吻合;1例患者以旋股外侧动脉斜支为主干,内增压方式为旋股外侧动脉斜支与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粗大穿支吻合。内增压血管吻合后将皮瓣覆盖创面,进行供受区血管吻合。皮瓣供区直接拉拢缝合。记录术后皮瓣成活情况、创面愈合时间,随访时皮瓣情况、重建感觉者皮瓣两点辨别觉距离、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供区外形。 结果 本组16例患者共设计17个皮瓣,包括8个双叶皮瓣、9个未分叶皮瓣。其中15例患者16个皮瓣均顺利成活,1例患者皮瓣出现血管危象,经再次手术探查解除血管危象,皮瓣成活。足踝部创面愈合时间为12~90 d。股外侧供区均完全愈合。随访8~48个月,2例患者皮瓣稍显臃肿,术后6个月予以皮瓣修整;其余皮瓣外形良好、质地柔软、弹性好,无破溃或溃疡形成。8例重建感觉者皮瓣两点辨别觉距离为7~16 mm,其余皮瓣恢复保护性感觉。踝关节伸屈功能恢复良好,行走功能无明显影响。供区均形成线状瘢痕,无骨髓炎等深部组织感染发生。 结论 应用超长股外侧区内增压型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大面积创面可明显减少供区损伤,具有血供丰富、安全等优点,临床疗效较佳。
论著
导向性限制性液体管理策略对严重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的影响
王志勇, 冯世海, 范宝莉, 谢宇钢, 马伟, 贾享成, 耿辉
2019, 35(7): 501-506.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9.07.005
摘要:
目的 探讨导向性限制性液体管理策略(RFMS)对严重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的影响。 方法 将笔者单位2014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6例符合入选标准且行RFMS的严重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作为导向治疗组;将笔者单位2012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34例符合入选标准但未行RFMS的严重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作为常规治疗组,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的病历资料。伤后2 d内,导向治疗组采用脉搏轮廓心排血量监测技术监测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血管外肺水指数(ELWI)、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肺血管通透性指数,常规治疗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监测MAP、CVP。伤后3~7 d,2组患者均按笔者单位常规方法进行补液治疗,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导向治疗组患者另以ELWI≤7 mL·kg-1·m-2为液体治疗导向指标实施限制性液体管理策略(RFMS)。伤后3~7 d,记录2组患者24 h总入量、总出量、总入出量差,血乳酸值及氧合指数;统计伤后3~7 d、伤后8~28 d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发生情况及伤后28 d内机械通气时间、病死情况。对数据行χ2检验、t检验及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结果 伤后3、4、5、6、7 d,导向治疗组患者的24 h总入量与常规治疗组相近(t=-0.835、-1.618、-2.463、-1.244、-2.552,P>0.05)。伤后3 d,2组患者24 h总出量、总入出量差相近(t=0.931、-2.274,P>0.05)。伤后4、5、6、7 d,导向治疗组患者24 h总出量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t=2.645、2.352、1.847、1.152,P<0.05)。伤后4、5、6、7 d,导向治疗组患者24 h总入出量差为(2 928±768)、(2 028±1 001)、(2 186±815)、(2 071±963)mL,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4 455±960)、(3 434±819)、(3 233±1 022)、(3 453±829)mL,t=-4.331、-3.882、-3.211、-4.024,P<0.05。伤后3、4、5、6、7 d,导向治疗组患者血乳酸值与常规治疗组相近(t=0.847、1.221、0.994、1.873、1.948,P>0.05)。伤后3、4 d,导向治疗组患者氧合指数为(298±78)、(324±85)mmHg(1 mmHg=0.133 kPa),与常规治疗组的(270±110)、(291±90)mmHg相近(t=1.574、2.011,P>0.05)。伤后5、6、7 d,导向治疗组患者氧合指数为(372±88)、(369±65)、(377±39)mmHg,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的(302±103)、(313±89)、(336±78)mmHg,t=3.657、3.223、2.441,P<0.05。伤后3~7 d,导向治疗组发生ARDS的患者略少于常规治疗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5,P>0.05);伤后8~28 d,导向治疗组发生ARDS的患者明显少于常规治疗组(χ2=0.827,P<0.05)。导向治疗组患者伤后28 d内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短于常规治疗组(t=-2.895,P<0.05)。导向治疗组伤后28 d内死亡患者少于常规治疗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2,P>0.05)。 结论 在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条件下,伤后3~7 d实施以ELWI≤7 mL·kg-1·m-2为导向指标的RFMS,能有效降低严重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后期ARDS的发生率,并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严重烧伤大鼠膈肌蛋白氧化应激及抗氧化酶表达的变化
段红杰, 何延奇, 陈晨, 张恒博, 白海良
2019, 35(7): 507-511.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9.07.006
摘要:
目的 探讨严重烧伤后大鼠膈肌内氧化应激的发生及抗氧化酶表达水平,以期进一步了解严重烧伤后膈肌萎缩和功能障碍的发生机制。 方法 取80只雄性7~8周龄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烧伤组和假伤组,每组40只。将烧伤组大鼠麻醉后背部及腹部分别浸入80 ℃热水15、8 s,制作50%体表总面积Ⅲ度大鼠烫伤(以下称烧伤)模型,伤后立即腹腔注射生理盐水40 mL/kg复苏,创面外涂碘伏。假伤组大鼠除浸入37 ℃温水和不进行液体复苏外,其余处理均与烧伤组相同。分别于伤后2 h及1、3、7、14 d,每组取8只大鼠麻醉后完整切取膈肌,称取质量,采用酶标仪检测膈肌蛋白羰基化合物含量,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膈肌中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2(SOD2)、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的蛋白表达水平。对数据行析因设计方差分析、t检验、Bonferroni校正。 结果 (1)2组大鼠伤后2 h、1 d膈肌质量相近(t=0.453、0.755,P>0.05);烧伤组大鼠膈肌质量于伤后3 d开始下降,且明显低于假伤组(t=3.321,P<0.01);烧伤组大鼠膈肌质量于伤后7 d开始逐渐增长至伤后14 d,但仍明显低于假伤组(t=4.622、4.380,P<0.01)。(2)烧伤组大鼠伤后2 h及1、3、7、14 d膈肌蛋白羰基化合物含量[(2.7±0.3)、(2.5±0.5)、(2.4±0.4)、(2.5±0.4)、(3.2±0.6)pg/mL]均明显高于假伤组[(1.2±0.4)、(1.6±0.3)、(1.5±0.7)、(1.7±0.3)、(1.8±0.4)pg/mL,t=5.994、3.263、3.666、3.158、5.763,P<0.05或P<0.01]。(3)伤后1、3 d,烧伤组大鼠膈肌中过氧化氢酶蛋白表达水平与假伤组相近(t=0.339、0.324,P>0.05);2组大鼠伤后2 h及1、3、7、14 d膈肌中SOD2蛋白表达水平均相近(t=1.446、1.385、0.757、1.561、0.531,P>0.05);2组大鼠伤后2 h及1、3、7 d膈肌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蛋白表达水平均相近(t=0.200、0.729、0.385、1.559,P>0.05)。 结论 严重烧伤后大鼠膈肌蛋白氧化应激持续发生且抗氧化酶表达相对不足,这可能是烧伤膈肌萎缩的一个重要原因。
游离股前外侧或小腿内侧皮瓣修复患者颜面部严重烧伤的效果
夏成德, 狄海萍, 薛继东, 田社民, 杨焕纳, 邢培朋, 曹大勇, 王丽敏, 赵耀华
2019, 35(7): 512-516.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9.07.007
摘要:
目的 探讨游离股前外侧或小腿内侧皮瓣修复患者颜面部严重烧伤的效果。 方法 2014年1月—2017年10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18例颜面部严重烧伤患者,其中男12例、女6例,年龄15~78岁。4例伴面颊部洞穿性缺损者移植自体中厚皮替代口腔黏膜,8例患者早期行负压封闭引流并移植自体中厚皮缩小创面,至皮瓣移植前创面面积14 cm×6 cm~22 cm×14 cm。15例患者创面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另3例患者创面采用游离小腿内侧皮瓣修复,皮瓣面积16 cm×7 cm~24 cm×17 cm。术中将面动脉或颞浅动脉与旋股外侧动脉或胫后动脉于显微镜下常规手工端端吻合,将2条伴行静脉采用Coupler微血管吻合器进行端端吻合。供瓣区拉拢缝合或移植自体中厚皮。记录静脉吻合时间,计算血管通畅率,观察皮瓣存活情况,随访观察受区恢复情况。 结果 本组患者2条静脉吻合时间为6~10 min,平均8.5 min,静脉和动脉通畅率均为100%,无因血管吻合问题所致血管危象。16例患者游离皮瓣存活良好;1例患者术后6 h皮瓣下出血,经手术探查止血后皮瓣血运转好;1例患者术后皮瓣远端坏死3 cm,经过换药及自体中厚皮移植后创面封闭。出院后随访2~24个月,患者五官功能大部分恢复,皮瓣颜色、质地等与面部正常皮肤不一致,部分皮瓣略显臃肿。4例面颊部洞穿性缺损者口腔完整性得以修复,张口度2.2~3.5 cm。 结论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或小腿内侧皮瓣可以较好修复颜面部严重烧伤创面,术中应用微血管吻合器吻合静脉耗时短,可保证静脉吻合质量。
人工真皮在特重度烧伤后期功能重建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吕庆兵, 肖贵喜, 包亚明, 胡亮
2019, 35(7): 517-524.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9.07.008
摘要:
目的 探讨人工真皮联合自体刃厚皮移植在特重度烧伤后期功能重建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17年5月在笔者医院行手术治疗、在本院联盟康复医院昆山周市康复医院行康复治疗的,2014年"八二"昆山工厂铝粉尘爆炸事故中致伤的、特重度烧伤后瘢痕增生功能活动受限患者中40例符合入选标准患者的病历资料。按其采用的治疗方法,20例患者纳入人工真皮组(男12例、女8例,年龄为20~45岁),行Ⅰ期功能部位瘢痕松解植入人工真皮(皮耐克)+Ⅱ期移植自体刃厚皮;另20例患者纳入常规植皮组(男14例、女6例,年龄为20~45岁),行Ⅰ期功能部位瘢痕松解后自体薄中厚皮移植。自体皮移植术后5 d,计算2组患者自体皮成活率;记录2组患者的自体皮感染情况;记录2组患者受皮区完全愈合时间;分别于自体皮移植术后3、6、10个月,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定2组患者受皮区瘢痕情况;记录2组患者供皮区完全愈合时间;于自体皮移植术后10个月,采用VSS评估2组患者供皮区瘢痕情况;自体皮移植术后12个月,评估2组患者手术功能重建部位功能恢复情况并评级。对数据行t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Wilcoxon秩和检验、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及Bonferroni校正。 结果 (1)自体皮移植术后5 d,人工真皮组患者自体皮成活率为(95±3)%,与常规植皮组的(93±3)%相近(t=1.262,P>0.05)。2组患者自体皮感染情况相近(P>0.05)。(2)自体皮移植术后,人工真皮组患者受皮区完全愈合时间为(12.3±2.5)d,与常规植皮组的(12.7±2.0)d相近(t=-0.139,P>0.05)。人工真皮组患者自体皮移植术后3、6、10个月受皮区瘢痕VSS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植皮组(t=-4.428、-5.655、-6.839,P<0.01)。(3)自体皮移植术后,人工真皮组患者供皮区完全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常规植皮组(t=-12.435,P<0.01);自体皮移植术后10个月,人工真皮组患者供皮区瘢痕VS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植皮组(t=-16.971,P<0.01)。(4)自体皮移植术后12个月,人工真皮组患者功能部位功能改善为好的4例、较好15例、差1例,常规植皮组患者功能部位功能改善为好的5例、较好8例、差7例,2组患者功能部位功能改善效果相近(Z=371.5,P>0.05)。 结论 与常规Ⅰ期瘢痕松解+自体薄中厚皮移植相比,Ⅰ期瘢痕松解+人工真皮移植结合Ⅱ期自体刃厚皮移植不影响患者早期皮片存活且都能有效改善功能部位功能情况、降低供受皮区VSS评分、缩短供皮区完全愈合时间。
重度烧伤患儿Meek微型皮片移植失败的原因及治疗措施
李兴照, 蔡晨, 徐庆连, 胡德林, 宋均辉, 夏正国
2019, 35(7): 525-531.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9.07.009
摘要:
目的 分析重度烧伤患儿Meek微型皮片移植失败的原因并观察所采取的治疗措施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科(下称笔者单位)2012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并行Meek微型皮片移植但手术失败的30例重度烧伤患儿纳入植皮失败组,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1~12岁;另任选笔者单位同一时间段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30例行Meek微型皮片移植手术成功的重度烧伤患儿纳入植皮成功组,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1~12岁。回顾性分析2组患儿术前主要治疗措施及效果,Meek微型皮片移植面积及成活率,感染病原菌情况,敏感抗生素的选用情况,术前营养状况、植皮失败组术后存活患儿加强营养支持前后的营养状况,梅雨季节创面感染情况。对数据进行χ2检验、t检验。 结果 (1)2组入院后行扩容抗休克、气管切开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肢体切开减压等主要治疗措施的患儿数相近(χ2=0、0.016、0.025、0.009,P>0.05),采取上述措施后均达到了纠正休克、预防窒息、纠正呼吸困难、改善肢体末梢循环的效果。(2)植皮成功组患儿Meek微型皮片移植面积为(20.6±2.5)%体表总面积(TBSA),与植皮失败组的(21.2±2.2)%TBSA相近(t=0.534,P>0.05),植皮成功组患儿Meek微型皮片成活率为(79±5)%,显著高于植皮失败组的(26±3)%,t=2.956,P<0.01。(3)植皮成功组30例患儿创面分泌物微生物培养阳性5例(16.67%),其中铜绿假单胞菌2例、大肠杆菌1例、金黄色葡萄球菌1例、曲霉菌1例,无全身感染症状,未行血微生物培养。植皮失败组30例患儿创面分泌物微生物培养阳性30例(100.00%),血微生物培养阳性8例(26.67%);感染病原菌为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11例(36.67%)]的8种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22例(73.33%)、革兰阳性菌11例(36.67%)、真菌6例(20.00%)。(4)30例植皮失败组患儿使用头孢类、糖肽类、碳青霉烯类、四环素类抗生素等10种敏感抗生素,其中亚胺培南使用率最高[9例(30.00%)]。植皮成功组患儿仅使用了头孢他啶等4种敏感抗生素。(5)植皮成功组患儿术前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分别为(32±4)g/L、(133±41)mg/L,明显高于植皮失败组的(27±4)g/L、(93±35)mg/L(t=5.090、4.064,P<0.01)。植皮失败组术后存活患儿营养支持治疗后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为(35±4)g/L、(168±49)mg/L,明显高于营养支持治疗前的(27±4)g/L、(94±38)mg/L(t=6.911、6.315,P<0.01)。(6)植皮失败组30例创面感染患儿中9例发生在梅雨季节,6例真菌感染患儿中3例发生在梅雨季节;植皮成功组5例创面感染患儿中2例发生在梅雨季节,唯一的1例真菌感染也发生在梅雨季节。 结论 重度烧伤患儿Meek微型皮片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包括感染因素、营养因素、季节因素等,经加强创面换药、合理使用敏感抗生素控制感染、肠内肠外营养支持,加强通风降低梅雨季节的干扰,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负压伤口疗法在肢体毁损伤急诊保肢手术中的临床作用
王耀军, 任忠亮, 薛佳杰, 郭雷, 高登文, 郝青晔, 高富成, 杨洁
2019, 35(7): 532-536.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9.07.010
摘要:
目的 探讨负压伤口疗法(NPWT)在肢体毁损伤急诊保肢手术中临床的作用。 方法 2014年7月—2017年12月,笔者单位收治43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单侧肢体毁损伤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NPWT组24例[男21例、女3例,年龄(38±10)岁]和常规换药组19例[男17例、女2例,年龄(37±10)岁]。急诊行清创、骨折外固定、血管神经探查、显微外科修复术后,NPWT组患者行NPWT治疗,常规换药组行常规换药治疗。急诊术后7~10 d,计算2组患者动脉栓塞率并观察创面感染情况。统计2组患者创面完全愈合时间和肢体存活情况。对数据行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 结果 急诊术后7~10 d,NPWT组患者动脉栓塞率为6.67%(3/45),与常规换药组患者的5.56%(2/36)相近(χ2=0.043,P>0.05)。急诊术后7~10 d,NPWT组1例患者创面感染,明显少于常规换药组6例,χ2=5.847,P<0.05。NPWT组患者创面完全愈合时间为(30±4)d,明显短于常规换药组的(36±8)d,t=2.813,P<0.01。NPWT组24例患者肢体存活,与常规换药组的18例相近(χ2=1.293,P>0.05)。 结论 NPWT治疗可明显降低毁损肢体急诊术后创面感染率、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科技快讯
小腿前外侧穿支皮瓣在糖尿病足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谭晶洁(译者), 黄广涛(审校者)
2019, 35(7): 524-524.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9.07.102
摘要:
游离皮瓣在儿童下肢创面修复重建中的应用系统综述
谭晶洁(译者), 黄广涛(审校者)
2019, 35(7): 524-524.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9.07.101
摘要:
改良肋间外侧动脉穿支皮瓣在乳房重建中的应用
谭晶洁(译者), 黄广涛(审校者)
2019, 35(7): 524-524.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9.07.103
摘要:
短篇论著
随访方式对烧伤后严重瘢痕患者康复和遵医行为的影响
石雪芹, 周琴, 屈艳艳, 王雪, 周多, 袁瑞, 曹洁, 焦晓春, 叶婧琳
2019, 35(7): 537-539.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9.07.011
摘要:
目的 观察不同随访方式对烧伤后严重瘢痕患者康复和遵医行为产生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单位2012年1月—2016年5月收治的116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创面愈合后出院的烧伤后严重瘢痕患者的病历资料,按不同随访方法将患者分为面对面组59例[男45例、女14例,年龄(36±9)岁]、常规组57例[男44例、女13例,年龄(35±9)岁]。于出院当日、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对2组患者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估关节部位增生性瘢痕情况,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评估残疾情况;于出院1、3、6个月,对2组患者采用遵医行为调查表评估并计算遵医行为率。对数据行χ2检验、t检验并行Bonferroni校正、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结果 (1)面对面组、常规组患者出院当日VSS评分分别为(11.1±0.7)、(11.7±0.7)分,二者相近(t=2.021,P>0.05),面对面组患者出院1、3、6个月VSS评分[(10.5±0.6)、(8.6±0.7)、(4.7±0.5)分]均明显低于常规组[(11.4±0.7)、(10.9±1.0)、(9.4±0.8)分,t=2.034、2.033、2.042,P<0.05或P<0.01]。(2)面对面组、常规组患者出院当日ADL评分相近(t=1.781,P>0.05),面对面组患者出院1、3、6个月ADL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t=9.683、8.584、9.772,P<0.01)。(3)面对面组患者出院后坚持康复锻炼、合理饮食、按时复诊行为率均明显高于常规组(χ2=19.015、13.251、8.652,P<0.01)。 结论 面对面随访相对于电话随访更能直观评估烧伤后严重瘢痕患者的瘢痕情况和ADL,并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率,值得临床推广。
经验交流
阴部内动脉穿支"天使之翼"岛状皮瓣修复外阴和阴道及臀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六例
潘冬经, 姜魏, 李永莲, 李汉伟
2019, 35(7): 540-542.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9.07.012
摘要:
2015年11月—2017年7月,笔者单位收治外阴肿瘤切除术后外阴、阴道和臀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6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45~70岁。4例患者为双侧缺损,2例患者为单侧缺损,每侧缺损面积6 cm×4 cm~12 cm×6 cm。采用阴部内动脉穿支"天使之翼"岛状皮瓣修复缺损重建外形,皮瓣面积7 cm×5 cm~14 cm×7 cm。供瓣区直接拉拢缝合。本组6例患者10个皮瓣全部成活。2例患者术后3 d切口局部感染,其中1例换药2周后愈合;另1例换药1周后清创缝合,术后1周愈合。术后随访6~12个月,肿瘤无复发,阴道无外翻,双侧重建病例外阴形态较佳,单侧重建病例对称性稍差;重建部位皮肤质地柔软,痛、温、触觉不同程度恢复,两点辨别觉距离20~30 mm,供瓣区遗留线性瘢痕、蹲跨无影响,阴道检查双侧重建病例可容纳1.5~2.0指、单侧重建病例可容纳2.0~3.0指,肛门排便正常。
病例报告
大面积烧伤并发急性无结石性胆囊炎三例
刘闪, 李罗珠, 陈传俊, 纪赓, 罗斌杰, 田甜, 孙超, 焦宏波
2019, 35(7): 543-545.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9.07.013
摘要:
2017年4月—2018年4月,笔者单位收治3例46~71岁大面积烧伤男性患者。患者伤后15~81 d开始出现急性无结石性胆囊炎(AAC)症状,伤后24~81 d确诊为AAC,伤后26~82 d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造瘘术,其中2例患者术后症状消退,1例患者术后出现胆囊穿孔于伤后94 d行胆囊切除术。伤后41~118 d患者治愈出院,出院后随访8~9个月未见胆囊炎复发。
一例会阴部百草枯烧伤并发多脏器损伤患者的治疗和护理
徐婷, 沈鸣雁, 王新刚, 屈彩丹, 卢福长
2019, 35(7): 546-547.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9.07.014
摘要:
2016年3月18日,笔者科室收治1例53岁男性会阴部百草枯烧伤并发多脏器损伤患者,行保护性机械通气、重症监护、负压封闭引流、抗感染及脏器保护等治疗。经过33 d综合治疗和护理,患者康复出院。本病例提示百草枯经皮肤黏膜吸收也可导致全身严重中毒,各脏器保护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综述
持续炎症-免疫抑制-分解代谢综合征在危重烧伤中的研究进展
房贺, 徐龙, 朱峰
2019, 35(7): 548-551.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9.07.015
摘要:
持续炎症-免疫抑制-分解代谢综合征(PICS)是经历严重创伤或脓毒症后患者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其特征是住重症监护病房时间长、持续的炎症反应、免疫抑制和蛋白质高分解代谢以及高病死率。本文旨在综述PICS概念的提出过程、发生机制、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进展,以进一步认识PICS在危重烧伤中的发生机制和病理生理机制,提高危重烧伤患者的临床疗效和预后。
智能传感敷料的研究进展
潘泽平, 韩波, 陈孝强, 赵雨千, 秦丹莹, 庞楠, 李学拥
2019, 35(7): 552-556.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9.07.016
摘要:
智能传感敷料因在创面治疗和实时监护方面展现出的明显优势及发展潜力,近些年受到广泛关注。实时、动态获取创面相关信息对创面的治疗及预后的评估至关重要。对智能传感敷料的进一步研究将有助于创面管理与个体化治疗,并实现健康监测技术的医学应用转化。本文根据智能传感敷料采集创面微环境信息的类别对智能传感敷料分类并对其功能进行综述。
学术信息
第十五届全国烧伤救治专题研讨会暨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烧伤医学分会第二届学术大会学术纪要
莫愚, 苏建东, 孙炳伟, 官浩, 贺伟峰, 梁光萍, 彭毅志
2019, 35(7): 557-559.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9.07.017
摘要:
第十五届全国烧伤救治专题研讨会暨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烧伤医学分会第二届学术大会于2019年6月20—22日在苏州成功召开,来自全国各地近400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本次会议的主题为"指南与共识的践行思考",以1个主会场+2个分会场形式多维度研讨相关热点、难点问题,会议现场气氛热烈。会议期间,还召开了《中华烧伤杂志》编委工作会、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常委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烧伤医学分会全委会,务实高效。
中国医师协会烧伤科医师分会2019年年会纪要
杨占杰, 王一兵, 薛文君, 霍然
2019, 35(7): 559-560.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9.07.018
摘要:
由中国医师协会烧伤科医师分会主办的"中国医师协会烧伤科医师分会2019年年会"于2019年5月22—24日在山东省济南市顺利召开,300余名烧伤科医师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会议以"规范·创新"为主题,针对我国烧伤专科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挑战,紧密结合临床实际需求,以院士讲座与特邀报告、主题报告、专题讨论和疑难复杂病例讨论为主。为储备后备力量,本次大会成立了中国医师协会烧伤科医师分会青年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