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1年  第37卷  第3期

本期导读
本期导读
2021, 37(3): F01-F01.
摘要:
指南与共识
氧化亚氮与氧气混合吸入镇静镇痛技术在烧伤外科应用的专家共识(2021版)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烧创伤暨组织修复专委会
2021, 37(3): 201-206.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200523-00284
摘要:

《氧化亚氮与氧气混合吸入镇静镇痛技术在烧伤外科的应用专家共识(2021版)》编写组,通过3次面对面全国多学科专家会议,结合理论和实践经验,借鉴国内外氧化亚氮与氧气混合吸入镇静镇痛技术在其他学科的应用,对该技术在烧伤外科应用的适应证、禁忌证、可能的不良反应和相应的急救措施及使用流程、开展条件和培训进行了详细描述,制订了相关方案。

专家论坛
手术部位感染及其引发创面的防治策略
沈余明
2021, 37(3): 207-212.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210105-00006
摘要:

随着各种创伤患者及手术量的增加与人口老龄化不断严重,手术部位感染(SSI)及其引发创面也越来越多,给医务人员和患者带来极大的压力与负担。本文重点探讨SSI及其引发创面相关危险因素、预防、治疗策略等,特别是目前常见的SSI及其引发创面的处理,希望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

专家述评
重视医源性创面的防治
刘毅
2021, 37(3): 213-215.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210204-00049
摘要:

由医疗行为造成的皮肤及深部组织感染、坏死、缺损,被称为医源性创面。目前,导致医源性创面的主要因素为外科手术、放射治疗、介入治疗与药物等。医源性创面属于医源性损伤,这种损伤不违背伦理、法律与相关规定的要求,其损伤程度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医护人员可通过技术改进、提高责任心等措施降低医源性创面的发生率和损伤程度,并可借助有针对性的治疗,使该类创面达到良好修复,恢复患者的身心健康。如何预防医源性创面及如何通过有效的治疗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对患者的损害需要不断探索。故此组织本期重点号,以引起广大同行对医源性创面防治的重视。

论著·医源性创面修复
下肢关节部位外伤行骨科内固定手术后切口感染创面临床治疗方法探讨
杜伟力, 沈余明, 胡骁骅, 程琳
2021, 37(3): 216-224.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201108-00463
摘要:

目的 探讨下肢关节部位外伤行骨科内固定手术后切口感染创面的临床治疗方法。 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2014年2月—2019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214例下肢闭合性外伤后患者,其中男143例、女71例,年龄16~65岁。患者均行骨科内固定手术,因术后切口感染形成髌骨骨折术后创面42例、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创面30例、跟腱断裂术后创面72 例、跟骨骨折术后创面45例、Pilon骨折术后创面 25例,其中浅表感染31例、深部感染183例。根据术后切口处创面评估情况,进行换药治疗和/或彻底清创(清创后创面面积4 cm×3 cm~11 cm×5 cm)、内固定物处理。针对彻底清创后的创面进行持续...

骶尾部慢性放射性溃疡的分期修复策略
程琳, 杜伟力, 张颖, 陈忠, 沈余明
2021, 37(3): 225-231.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210104-00003
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分期修复策略修复骶尾部慢性放射性溃疡的临床效果。 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2010年1月—2020年 6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骶尾部慢性放射性溃疡患者12例,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38~74岁。Ⅰ期手术彻底清创,清创后创面面积为8 cm×6 cm~22 cm×14 cm,术后行持续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Ⅱ期根据患者的年龄、全身状况、血管情况以及创面部位、大小、深度制订个性化修复方案,采用臀上/下动脉穿支皮瓣修复6例,臀大肌肌皮瓣修复4例,背阔肌肌皮瓣带蒂转移修复1例,背阔肌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1例。皮瓣或肌皮瓣面积为10 cm×8 cm~25 cm×18 cm。9例患...

论著
自体皮浆修复中厚皮供区创面临床效果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毛和水, 王野平, 王倩, 江文政, 占卫兵, 马继中, 仇旭光
2021, 37(3): 232-236.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200304-00121
摘要:

目的 探讨自体皮浆修复中厚皮供区创面的临床效果。 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2018年10月—2019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金华医院收治符合入选标准的火焰烧伤或热液烫伤患者18例,其中男15例、女3例,年龄(45±6)岁。患者均采用大腿中厚皮修复,中厚皮切取后形成面积为(121±33)cm2创面。将每例患者中厚皮供区创面分成面积相等的2个创面,采用抛硬币法分为自体皮浆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各18个创面。自体皮浆组创面采用由自体中厚皮移植后剩余的碎皮片制成的皮浆治疗,常规治疗组创面常规覆盖凡士林纱布,并用无菌纱布包扎固定。术后3、7、14、21 d,观察2组创面愈合情况,并计算创面愈...

阶梯式急性疼痛管理对烧伤患儿急性疼痛及创伤后应激障碍影响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王艳琼, 黄建琼, 吴直惠, 陈俊杰
2021, 37(3): 237-242.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200210-00048
摘要:

目的 探讨阶梯式急性疼痛管理对减轻烧伤患儿急性疼痛及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效果。 方法 2018年11月—2019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196例烧伤患儿符合入选标准,纳入本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常规疼痛管理组97例(男51例、女46例,年龄1~6岁)和阶梯疼痛管理组96例(男55例、女41例,年龄1~6岁)。常规疼痛管理组患儿入院后采取常规急性疼痛管理方法;阶梯疼痛管理组患儿入院后在常规急性疼痛管理的基础上,采取阶梯式急性疼痛管理方案(即中度疼痛口服对乙酰氨基酚缓释干混悬剂,每次10~15 mg/kg,每4~6小时1次;重度疼痛予吗啡静脉注射,每次0.1...

严重烧伤患者Meek植皮术后皮片存活情况的影响因素及其预测价值
张鹏, 原莉莉, 罗佳, 宋华培, 向飞, 罗高兴, 黄跃生
2021, 37(3): 243-249.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201127-00503
摘要:

目的 探讨严重烧伤患者Meek植皮术后皮片存活情况的影响因素及其预测价值。 方法 2013年1月—2019年12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115例符合入选标准的严重烧伤且行Meek植皮治疗的患者(男95例、女20例,年龄1~74岁),对其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将患者分为皮片存活率≥70%的皮片存活良好组(68例)和皮片存活率<70%的皮片存活不良组(47例)。统计2组患者入院后行第1次Meek植皮术时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Ⅲ度烧伤面积,烧伤指数,合并吸入性损伤情况,伤后手术时间,术前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水平、白蛋白水平、中性粒细胞、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计数,术...

串并联双侧股前外侧超长穿支皮瓣修复四肢大面积创面的临床效果
刘胜哲, 巨积辉, 柳志锦, 周荣, 唐林峰
2021, 37(3): 250-256.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200226-00096
摘要:

目的 探讨游离双侧股前外侧超长穿支皮瓣串并联修复四肢大面积创面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17年1月—2019年7月,苏州大学附属瑞华医院手外科与足踝外科收治9例四肢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其中男8例、女1例,年龄36~63岁,行回顾性队列研究。本组患者清创/扩创后创面面积为20 cm×15 cm~30 cm×25 cm,采用双侧股前外侧超长穿支皮瓣修复。4例患者受区1条主干动脉缺损,行双侧皮瓣串联修复;5例患者受区2条主干动脉缺损,行双侧皮瓣并联修复。共切取18个皮瓣,单个皮瓣切取面积为20 cm×8 cm~46 cm×9 cm。17个皮瓣供区直接缝合,1个皮瓣供区游离移植下腹部全厚皮片覆盖。...

金黄色葡萄球菌超抗原与人耳部瘢痕疙瘩形成的相关性研究
蔡云鹏, 吴晓琰, 陈晓栋
2021, 37(3): 257-262.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200225-00091
摘要:

目的 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超抗原与人耳部瘢痕疙瘩形成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2017年6月—2018年3月,取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0例(女9例、男1例,年龄19~59岁)耳部瘢痕疙瘩患者行耳部瘢痕疙瘩核心切除术后弃用瘢痕组织及3例(均为女性,年龄20~24岁)色素痣患者手术后弃用正常皮肤组织。取耳部瘢痕疙瘩表面分泌物,培养细菌并进行鉴定。取瘢痕疙瘩和正常皮肤组织,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肠毒素B+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TSST-1)的蛋白表达,并根据蛋白表达情况将瘢痕疙瘩分为超抗原阳性组和超抗原阴性组。蛋白质印迹法检测2组瘢痕疙瘩T细胞受体(TCR)...

瘢痕疙瘩国际研究现状及趋势的文献计量和可视化分析
张梦圆, 丁高峰, 贺琼, 刘晋灵, 王彤, 张宝林
2021, 37(3): 263-270.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200226-00093
摘要:

目的 对瘢痕疙瘩的国际研究现状和趋势进行文献计量和可视化分析。 方法 通过《Web of Science》数据库核心合集检索2000—2020年关于瘢痕疙瘩研究的文献。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每年发表文献篇数、期刊和第1作者、国家与机构、研究领域、累计发表文献每年的被引频次、高被引文献、关键词进行统计分析。使用CiteSpace5.6.R2软件对纳入文献的关键词进行可视化聚类;使用VOSviewer1.6.13软件对纳入文献的文题和摘要中的关键词语进行可视化聚类,分析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结果 共检索到2 693篇瘢痕疙瘩相关文献。2000—2020年,每年发表瘢痕疙瘩相关文献数量呈现出明显上升的...

Janus激酶/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子3通路抑制剂对严重烧伤大鼠骨骼肌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
白海良, 段红杰, 陈晨, 刘玲英, 吴育寿, 韩绍芳, 王晓腾
2021, 37(3): 271-278.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200120-00030
摘要:

目的 观察严重烧伤后大鼠骨骼肌功能变化,并探讨Janus激酶/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子3(JAK/STAT3)通路抑制剂对骨骼肌功能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 方法 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取120只8周龄雄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伤组、单纯烧伤组和烧伤+JAK/STAT3抑制剂组,每组40只,后2组大鼠于背部、腹部造成50%体表总面积 Ⅲ度烫伤,假伤组大鼠致假伤。烧伤+JAK/STAT3抑制剂组大鼠腹腔注射JAK/STAT3抑制剂鲁索替尼。伤后0(即刻)、1、4、7、14 d,每组取8只大鼠,采用多通道电生理仪测量脉冲频率20、40、60、80、100、120、140、160 Hz刺激最佳肌...

刺五加皂苷E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生长的影响及其机制
林时秀, 郭冰玉, 回蔷, 陶凯
2021, 37(3): 279-287.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200219-00072
摘要:

目的 探讨刺五加皂苷E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Fb)生长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方法 采用实验研究方法。收集北部战区总医院2018年10月—2019年3月收治的6例增生性瘢痕患者[男1例、女5例,年龄20~51(37±8)岁]的增生性瘢痕组织,培养第3~7代人增生性瘢痕Fb用于后续实验。取细胞,分为生理盐水组、100 μmol/L刺五加皂苷E组、200 μmol/L刺五加皂苷E组和400 μmol/L刺五加皂苷E组,分别加入生理盐水,终物质的量浓度为100、200、400 μmol/L的刺五加皂苷E。取细胞,分为单纯小干扰RNA(siRNA)-阴性对照组、单纯siRNA-血小板反应蛋白1(THB...

科技快讯
阿尔及利亚的电烧伤救治经验:生存率预测因素
2021, 37(3): 270-270.
摘要:
皮肤和眼睛接触四氧化锇后对锇的吸收
2021, 37(3): 278-278.
摘要:
iPhone充电器夜间充电接触汗液致化学烧伤二例
2021, 37(3): 278-278.
摘要:
《Burns & Trauma》好文推荐
烧伤后脓毒症的诊断及发病机制
2021, 37(3): 287-287.
摘要:
创面修复
负压伤口疗法在非复杂性心脏起搏器囊袋感染中的临床应用
姜珊, 李康, 熊焰, 谢昆, 齐心, 温冰
2021, 37(3): 288-291.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201030-00450
摘要:

目的 探讨负压伤口疗法(NPWT)治疗非复杂性心脏起搏器囊袋感染的可行性。 方法 2013年1月—2020年3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收治非复杂性心脏起搏器囊袋感染患者35例,行回顾性队列研究,其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27~84岁。在创面彻底清创联合持续NPWT(负压值约-16.67 kPa)的基础上,将脉冲发生器埋植于胸大肌、胸小肌之间,原囊袋腔隙内放置引流管,关闭创面后再次同前行持续NPWT治疗5~7 d。对本组患者切除囊袋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观察起搏器重植术后10~12 d伤口愈合情况;术后随访6~42个月,观察有无感染复发。 结果 本组患者囊袋组织可见纤维囊壁,局部被覆复...

综述
从机械能视角再理解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
刘晓彬, 朱峰
2021, 37(3): 292-295.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200203-00039
摘要:

机械能是指呼吸机为实现肺通气而传递给呼吸系统的能量。近年来,有研究者认为机械能或许是一个从总体上评估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良好指标,可用于指导最佳的机械通气策略。本文在介绍机械能的定义、计算方法的同时,重点阐述了机械能与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联系和潜在机制,旨在为临床理解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提供新的视角和研究方向。

树突状表皮T细胞在创面愈合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王珏, 张小容, 贺伟峰, 梁光萍
2021, 37(3): 296-300.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200226-00092
摘要:

创面愈合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过程,包括炎症、增殖和重塑3个阶段。表皮细胞在创面愈合中受到精密调控,一方面创缘周围的角质形成细胞通过迁移、增殖,形成新的基膜覆盖创面;另一方面表皮干细胞经过激活后,增殖分化被促进,终末分化、凋亡被抑制,角质形成细胞和表皮干细胞在各种因素调控下共同促进再上皮化进程。表皮组织中有一群对表皮组织功能维护有关键作用的T细胞亚群——树突状表皮T细胞(DETC)。DETC识别未知抗原后被激活,活化的DETC分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角质细胞生长因子1/2、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γ干扰素、转化生长因子β等细胞因子,通过调节角质形成细胞迁移、增殖、凋亡之间的动态平衡以及创缘周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