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5年  第31卷  第1期

分会工作
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第八届委员会工作报告
夏照帆
2015, 31(1): 1-4.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5.01.001
摘要:
专家论坛
控制烧伤患者抗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肺炎克雷伯菌的感染和传播
郇京宁
2015, 31(1): 5-8.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5.01.002
摘要:
专家述评
进一步加强烧伤感染综合性防治
徐庆连, 方林森
2015, 31(1): 9-10.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5.01.003
摘要:
感染与免疫
非受体型酪氨酸激酶Tec在内毒素/脂多糖诱导巨噬细胞促炎性细胞因子产生中的作用
王超, 王飞, 周波, 邱乐, 王健, 刘晟, 陈旭林
2015, 31(1): 11-15.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5.01.004
摘要:
目的 探讨非受体型酪氨酸激酶Tec在LPS诱导巨噬细胞产生TNF–α和IL–1β中的作用和相关机制。 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培养于6孔板的RAW264.7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分为4组,每组24孔。空白对照组细胞用含体积分数10%FBS的DMEM培养液常规培养2 h;LFM–A13组细胞先用75 μmol/L的Tec特异性抑制剂LFM–A13处理1 h,再同前常规培养1 h;LPS组细胞先同前常规培养1 h,再用0.1 μg/mL LPS刺激1 h;LPS+LFM–A13组细胞先用75 μmol/L的LFM–A13处理1 h,再用0.1 μg/mL LPS刺激1 h。培养结束后,采用ELISA法测定...
二十二碳六烯酸对严重烫伤大鼠血液与肺组织炎症相关因子的影响
章杰, 夏正国, 李兴照, 蔡晨, 徐庆连
2015, 31(1): 16-20.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5.01.005
摘要:
目的 观察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对严重烫伤大鼠血清TNF–α、IL–6、白三烯B4(LTB4)和肺组织NF–κB表达的影响。 方法 取16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伤组、假伤+DHA组、烫伤组、烫伤+DHA组,每组40只。前2组大鼠模拟致伤,后2组大鼠背部制成30%TBSAⅢ度烫伤。伤后5 min,假伤+DHA组和烫伤+DHA组大鼠经尾静脉注射0.5 mg/mL DHA溶液1 mL/kg,假伤组和烫伤组大鼠注射生理盐水1 mL/kg。伤后3、6、12、24、48 h,各组分别取8只大鼠收集腹主动脉血及肺组织,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L–6、LTB4含量,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肺组...
三年间烧伤重症监护病房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性及感染情况
陈宾, 李孝建, 张志, 张旭辉, 邓忠远, 钟晓旻, 汤文彬, 刘昌玲, 曹雯娟
2015, 31(1): 21-24.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5.01.006
摘要:
目的 分析3年间烧伤ICU鲍氏不动杆菌(AB)检出、耐药及感染情况。 方法 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集笔者单位烧伤ICU中505例住院患者的创面分泌物、血液、深静脉导管附着物、痰液、大便及尿液标本2 010份,行微生物培养。应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鉴定菌株,采用K–B纸片扩散法检测AB对多黏菌素、头孢哌酮/舒巴坦等共16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判定各标本来源AB感染患者。采用WHONET 5.6软件统计分析3年间病原菌分布情况,各年度不同标本来源AB检出情况,各年度AB对16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AB感染患者情况及预后。 结果 共分离出病原菌961株,其中革兰阳性菌...
严重烧伤患者早期口服混合肠内营养剂对肠黏膜屏障的作用
孙珂岱, 董志伟, 陈婧, 刘攀, 龚雅利, 彭毅志
2015, 31(1): 25-29.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5.01.007
摘要:
目的 探讨严重烧伤患者早期服用混合肠内营养剂对肠黏膜屏障的影响。 方法 选择笔者单位2013年8月—2014年9月收治且符合入选标准的24例严重烧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12例和早期肠内营养组12例。2组患者入院后立即接受常规治疗,早期肠内营养组患者同时每天口服混合谷氨酰胺、益生菌、益生元的肠内营养剂100 mL,连续服用7 d。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第1、3、7、14、21天,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二胺氧化酶(DAO)、血清降钙素原(PCT)、血浆LPS水平;治疗21 d内,行创面分泌物和血液细菌学培养;观察治疗后21 d内是否发生MODS。对数据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
黄芪多糖对严重烫伤大鼠肠道免疫功能的影响
黄翠兰, 詹剑华, 罗锦花
2015, 31(1): 30-36.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5.01.008
摘要:
目的 观察黄芪多糖对烫伤大鼠肠黏膜形态、肠黏液分泌型IgA(s–IgA)水平、派伊尔结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的影响。 方法 取130只成年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伤组10只(模拟致伤)、烫伤组30只、低剂量组30只、中剂量组30只和高剂量组30只,后4组大鼠背部造成30%TBSAⅢ度烫伤。伤后2 h起,低、中、高剂量组大鼠每天腹腔注射0.5 mL黄芪多糖,剂量分别为100、200、300 mg/kg;烫伤组大鼠注射0.5 mL生理盐水。假伤组于伤后即刻,其余4组均分别于伤后3、7、14 d,每组取10只大鼠,HE染色观察回肠黏膜形态,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肠黏液s–IgA水平,流式细胞仪...
硫化氢对严重烧伤大鼠肠道生物屏障的影响
李毅, 王洪瑾, 吴晓伟, 王来红
2015, 31(1): 37-41.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5.01.009
摘要:
目的 应用外源性硫化氢和硫化氢合成酶抑制剂干预严重烧伤大鼠,探讨硫化氢对其肠道生物屏障的作用。 方法 将104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伤组(8只)以及烧伤对照组、硫氢化钠组、炔丙基甘氨酸(PPG)组,后3组每组32只。假伤组大鼠模拟致伤,不予补液复苏;后3组大鼠背部造成30%TBSAⅢ度烫伤(以下称烧伤),伤后即刻腹腔注射平衡盐溶液40 mL/kg补液复苏。伤后1 h内,硫氢化钠组和PPG组大鼠分别腹腔注射硫氢化钠56 μmol/kg、PPG 45 mg/kg;伤后第2天起,硫氢化钠组和PPG组大鼠每日定时分别腹腔注射硫氢化钠56 μmol/kg、PPG 45 mg/kg。各烧伤组分别...
烧伤病房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性及耐药基因分析
张艳红, 付建荣, 刘群, 阎峻, 林秀云
2015, 31(1): 42-44.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5.01.010
摘要:
目的 研究烧伤病房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性与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方法 2010年7月—2013年2月,收集从笔者单位收治烧伤患者的创面分泌物、血液、静脉导管附着物、气道分泌物、痰液标本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经鉴定)30株。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与药敏分析系统测定菌株对15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3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2种喹诺酮类抗生素、1种磺胺类抗生素共计21种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采用PCR法检测菌株中21种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12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编码基因、6种喹诺酮类药物作用靶位编码基因、3种16 S核糖体RNA甲基化酶编码基因、1种转座子遗传标记基因、3种整合子、1种消毒剂...
多聚β–1–6–N–乙酰氨基葡萄糖胺对鲍氏不动杆菌生物膜形成及耐药的影响
郭海娜, 向军
2015, 31(1): 45-47.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5.01.011
摘要:
科技快讯
成年烧伤患者血清中可测得葡萄球菌超抗原和毒素
王志勇(译者), 郇京宁(审校者)
2015, 31(1): 24-24.
摘要:
灭活细菌可逆转烧伤后抗生素诱导的宿主防御损害
王志勇(译者), 郇京宁(审校者)
2015, 31(1): 44-44.
摘要:
低剂量糖皮质激素可降低严重烧伤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王志勇(译者), 郇京宁(审校者)
2015, 31(1): 44-44.
摘要:
西咪替丁改善烧伤后免疫抑制
王志勇(译者), 郇京宁(审校者)
2015, 31(1): 44-44.
摘要:
论著
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在烧伤患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中的应用
李尚坤, 闵苏, 吴彬, 唐万碧
2015, 31(1): 48-51.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5.01.012
摘要:
目的 探讨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用于烧伤患者切削痂自体皮移植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 2011年2月—2013年12月,选择在笔者单位烧伤整形科住院治疗且符合入选标准的60例拟行切削痂自体皮移植术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舒芬太尼组和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组,每组30例。植皮术后,舒芬太尼组患者用含柠檬酸舒芬太尼2.5 μg/kg、托烷司琼6 mg的生理盐水150 mL持续镇痛48 h,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组患者用含地佐辛0.25 mg/kg、柠檬酸舒芬太尼1.5 μg/kg、托烷司琼6 mg的生理盐水150 mL持续镇痛48 h。记录2组患者给药2、6、12、24、48 h...
短篇论著
生物护创膜的理化性质及对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的影响
赵朋, 郝利明, 贾志刚, 丁羚涛, 严炯, 过云, 吕国忠
2015, 31(1): 52-55.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5.01.013
摘要:
目的 观察无菌生物护创膜(下称护创膜)与创面覆盖作用密切相关的理化性质及其对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的影响与机制。 方法 取2张护创膜,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护创膜的微结构。另取30张护创膜,以下各指标各10张,分别经冷冻干燥、完全溶胀—水分自然蒸发(各5张)后,压汞法测定护创膜孔径和孔隙率,测定护创膜在PBS中的溶胀度,测定护创膜在37 ℃、相对湿度40%环境中的水蒸气透过率。取20只Wistar大鼠,在每只大鼠背部制作2个直径3 cm的深Ⅱ度创面,按随机数字表法及同体配对原则将创面分为对照组和护创膜组,每组20个。对照组创面以凡士林纱布覆盖,护创膜组创面以护创膜覆盖。伤后3、7、14、21 d,观...
33例严重烧伤患者的营养治疗分析
付娟, 谢卫国, 王瑜
2015, 31(1): 55-57.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5.01.014
摘要:
目的 了解严重烧伤患者的营养治疗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单位烧伤ICU 2013年4月1日—9月30日收治的33例严重烧伤患者资料,统计患者伤后1~14 d实际摄入能量与目标能量比值、肠内及肠外营养摄入能量分别占总能量的比例、蛋白质实际摄入量与目标摄入量比值,记录低蛋白血症发生情况、谷氨酰胺使用情况、手术情况、恶心与呕吐患者数、腹泻患者数、平均首次大便时间、平均首次进食时间。 结果 伤后1~5 d,患者实际摄入能量与目标能量的比值从0.3逐日递增至0.7;伤后6~14 d,该比值稳定在0.8左右。伤后1~5 d,患者肠外营养摄入能量占总能量的比例高于肠内营养;伤后6~14 d,肠内营养摄入...
大鼠碾压撕脱皮瓣模型建立及皮瓣血运情况检测
茅东升, 张旭东, 郑丽君, 王文慧, 赵启明, 孙乐琪
2015, 31(1): 58-61.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5.01.015
摘要:
目的 建立大鼠碾压撕脱皮瓣模型并观察皮瓣的血运情况。 方法 (1)实验1。取20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0只、碾压撕脱组10只。大鼠背部均制成一大小为8.0 cm×2.5 cm、蒂部位于双侧髂棘连线上、从肌膜表面掀起的随意皮瓣。对照组大鼠皮瓣仅原位缝合;碾压撕脱组大鼠皮瓣用笔者自行设计的碾压撕脱伤模型机,以3.0 kg施压砝码和2.5 kg牵拉砝码进行碾压、撕脱,反复3次,随后原位缝合。术后0.5、6.0 h及1、3、7 d,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仪测量皮瓣距蒂部2、4、6 cm处(后文分别称为近、中、远段)血流量;术后3 d,采用红外热像仪测量皮瓣近、中、远段温度;术后7 d...
双侧胸大肌肌瓣治疗开胸术后胸骨骨髓炎临床效果
郑少逸, 赖文, 黄志锋, 孙传伟, 卞徽宁, 刘族安, 马亮华, 李汉华, 王焕丽, 邓燕花, 陈华德
2015, 31(1): 61-63.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5.01.016
摘要:
目的 探讨双侧胸大肌肌瓣对开胸术后并发胸骨骨髓炎患者的治疗效果。 方法 2009年7月—2013年12月,笔者单位收治59例开胸术后胸骨骨髓炎患者,清创后创面面积5 cm×4 cm~25 cm×6 cm,采用双侧胸大肌肌瓣填塞修复缺损,游离肌瓣面积5 cm×3 cm~19 cm×8 cm。 结果 59例患者均存活,其中2例患者创面拆线后部分裂开,经清创换药2周愈合;另有1例患者缝合处下段未愈,经清创换药1个月未见明显好转,复查胸部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摄影显示仍存在骨髓炎,经再次手术清除骨髓炎病灶+腹直肌翻转术治愈;其余56例患者创面愈合良好。术后分别有6、9、3例患者发生术区出血、肩关节疼痛、肺部...
经验交流
早期纤维支气管镜灌洗联合机械通气治疗重度吸入性损伤八例
吴抽浪, 周丽春, 崔可, 吴小脉, 郭光华
2015, 31(1): 64-65.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5.01.017
摘要:
皮下组织蒂皮瓣修复足底皮肤软组织缺损五例
刘建云, 刘军
2015, 31(1): 66-67.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5.01.018
摘要:
游离第1足趾腓背侧皮瓣修复手指创面十例
王海林, 金汉宏, 程翔, 邹文, 金方
2015, 31(1): 67-68.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5.01.019
摘要:
小腿外侧皮瓣联合阔筋膜移植修复软组织合并跟腱缺损11例
孙中建, 徐鹏, 黄宏伟, 王群, 房伟
2015, 31(1): 69-70.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5.01.020
摘要:
病例报告
重度烧伤合并血友病A一例
高艳彬, 史鹏伟, 卢志阳, 杨磊
2015, 31(1): 71-72.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5.01.021
摘要:
技术与方法
简易改良伊氏外固定架在烧伤后跟腱挛缩中的应用
侯春胜, 郝红飞, 刘庆叶, 李刚
2015, 31(1): 73-75.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5.01.022
摘要:
综述
氨烧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研究进展
伍国胜, 肖仕初, 孙瑜, 纪世召, 夏照帆
2015, 31(1): 76-78.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5.01.023
摘要:
国外见闻
德国烧伤治疗观感
孟艳斌
2015, 31(1): 79-80.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5.01.024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