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0年  第36卷  第1期

创刊20周年院士论坛·新技术与新理念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努力把中国创面修复科建设好发展好
付小兵
2020, 36(1): 1-4.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20.01.001
摘要:

本文基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近日发布的《关于加强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溃疡)诊疗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在简要回顾我国创面修复学科体系建设重要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就我国创面修复学科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论述,强调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抓住历史机遇,把握学科发展方向,努力把我国创面修复科建设好、发展好,最终造福广大患者。

专家论坛
噬菌体在脓毒症治疗中的作用
彭毅志, 杨子晨
2020, 36(1): 5-8.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20.01.002
摘要:

噬菌体可以直接裂解细菌对抗脓毒症,同时还可以通过免疫调节效应影响患者自身对病原菌的反应,起到协同对抗感染的作用。在抗生素的耐药性逐渐升高的情况下,噬菌体受到了中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随着噬菌体研究的深入,以及相关临床试验的不断开展,我们相信将噬菌体应用于脓毒症的治疗指日可待。

冻伤与烧伤的小同与大异
于家傲, 高欣欣
2020, 36(1): 9-13.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20.01.003
摘要:

冻伤是一种危害较大的损伤。为此本文总结冻伤的损伤机制、类型及康复,并介绍冻结伤分度与临床治疗。冻结伤主要造成微循环以及血管结构的破坏,而烧伤主要造成皮肤组织的损伤。冻结伤的治疗关键是适当的复温、微循环治疗,烧伤则以创面修复为主。目前冻结伤导致的截肢率仍然很高,其后遗症的康复治疗是现代医学面临的一大挑战,值得同仁们更多研究关注。

论著·烧伤感染
烧伤患者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噬菌体的生物学特性与基因组信息和对细菌生物膜的作用
戚紫怡, 杨硕瑶, 董舒雯, 赵非凡, 秦金红, 向军
2020, 36(1): 14-23.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20.01.004
摘要:

目的 分离可裂解烧伤患者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噬菌体,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基因组信息及对细菌生物膜的作用。 方法 (1)2018年,取分离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下称瑞金医院)烧伤患者血液的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UA168(下称宿主菌)液,采用污水共培养法及滴板法和双层琼脂平板法,从瑞金医院污水中分离纯化得到烧伤患者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噬菌体,将其命名为噬菌体KP168,观察其噬菌斑形态。(2)取噬菌体KP168液行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和透析后,采用磷钨酸负染法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噬菌体KP168形态。(3)取噬菌体KP168液,采用滴板法检测其对从瑞金医院烧伤患者血液中分离得到的20株泛耐药...

159例烧伤重症监护病房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罗小强, 龚雅利, 张成, 刘美希, 石云龙, 彭毅志, 黎宁
2020, 36(1): 24-31.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20.01.005
摘要:

目的 分析烧伤重症监护病房(ICU)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患者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情况。 方法 2011年1月—2018年12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下称笔者单位)烧伤ICU收治患者中有2 264例行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其中159例发生CRBSI [男131例、女28例,年龄43(1,79)岁],收集CRBSI患者从外周静脉血及中心静脉导管血/中心静脉置管前段标本初次分离的病原菌进行以下回顾性分析。采用API微生物鉴定试剂盒和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病原菌鉴定,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或K-B纸片扩散法检测病原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等5种抗真菌药物和替加环素、亚胺培南等37种抗...

敲除abaR基因对鲍氏不动杆菌生长代谢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郭海娜, 陈征, 向军
2020, 36(1): 32-36.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20.01.006
摘要:

目的 探讨敲除

abaR

基因对鲍氏不动杆菌生长代谢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方法 应用同源重组方法敲除鲍氏不动杆菌ATCC 17978(野生株)

abaR

基因,获得ATCC 17978

abaR

敲除株(ATCC 17978/ΔabaR::Kn),通过PCR电泳和测序验证。应用酶标仪测定鲍氏不动杆菌野生株和敲除株培养18 h内的生长曲线,同时应用结晶紫染色法分别于培养8、24、48 h,测定生物膜形成能力,结果均以吸光度值表示,每个时间点样本数为3。对数据进行析因设计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

t

检验、LSD检验。 结果 (1)打靶片段ΔabaR::Kn的PCR产物大小为3 029 bp。ATCC 1797...

重度烧伤患者真菌血流感染的病原学特征分析
张成, 龚雅利, 罗小强, 刘美希, 石云龙, 刘腾飞, 李航宇, 彭毅志
2020, 36(1): 37-41.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20.01.007
摘要:

目的 回顾性分析重度烧伤患者真菌血流感染的诊断时间、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等情况。 方法 收集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军烧伤研究所重症监护室2011年7月—2019年5月收治的55例重度烧伤真菌血流感染患者[男46例、女9例,年龄42(1,78)岁]血液样本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微生物监测系统进行病原菌培养,采用API酵母菌鉴定试剂盒和念珠菌显色培养基进行病原菌鉴定,采用K-B纸片扩散法检测真菌对氟康唑、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酮康唑和伏立康唑的耐药情况。统计患者血液真菌培养阳性率、病死率及真菌局部增殖部位分布,患者真菌血流感染的诊断时间分布,真菌种类的分布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情...

科技快讯
烧伤患者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与阳性筛查结果的关系
罗娜(译者), 彭毅志(审校者)
2020, 36(1): 31-31.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20.01.102
摘要:
在小鼠烧伤感染模型中应用蜂毒素抗菌肽单次给药清除泛耐药不动杆菌
罗娜(译者), 彭毅志(审校者)
2020, 36(1): 31-31.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20.01.101
摘要:
接受体外膜氧合治疗烧伤患者的感染情况
罗娜(译者), 彭毅志(审校者)
2020, 36(1): 69-69.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20.01.105
摘要:
大鼠Ⅲ度烫伤创面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形成
罗娜(译者), 彭毅志(审校者)
2020, 36(1): 69-69.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20.01.103
摘要:
心房钠尿肽前体与和肽素对烧伤后脓毒症的诊断价值
罗娜(译者), 彭毅志(审校者)
2020, 36(1): 69-69.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20.01.104
摘要:
论著
基于改良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评分建立的联合预测模型对大面积烧伤患者入院早期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
樊钧豪, 孙义方, 伍国胜, 王康安, 魏娇, 孙瑜
2020, 36(1): 42-47.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20.01.008
摘要:

目的 探索基于改良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评分建立的联合预测模型(下称联合预测模型)对大面积烧伤患者入院24 h内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 方法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外科2005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符合入选标准的大面积烧伤患者158例,其中男111例、女47例,年龄40(28,50)岁,以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统计患者的年龄、性别、烧伤总面积、Ⅲ度烧伤面积、致伤原因、有无吸入性损伤、吸入性损伤严重程度、气管切开情况,计算患者的改良SIRS评分、修正Baux评分。根据最终结局,将患者分为存活组123例和死亡组35例,使用

χ

2检验或Mann-Whitney

U

检验比...

丁酸钠对严重烫伤小鼠肠道屏障的作用与相关机制
梁晶冰, 王裴, 冯燕海, 黄亚兰, 王凤君, 任辉
2020, 36(1): 48-53.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20.01.009
摘要:

目的 探讨丁酸钠对严重烫伤小鼠肠道屏障的作用及相关机制。 方法 将18只雌性8~12周龄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伤组、单纯烫伤组、烫伤+丁酸钠组,每组6只。将单纯烫伤组、烫伤+丁酸钠组小鼠背部浸入90 ℃热水中9 s,造成30%体表总面积Ⅲ度烫伤;将假伤组小鼠背部浸入37 ℃温水中9 s模拟致假伤。3组小鼠均于伤后即刻腹腔内注射乳酸林格液1 mL。此外,烫伤+丁酸钠组小鼠分别于伤前30 min及伤后即刻经腹腔注射300 mg/kg剂量丁酸钠溶液;假伤组及单纯烫伤组小鼠仅腹腔注射相同体积的无菌磷酸盐缓冲液。伤后24 h,取3组小鼠抽取门静脉血采用异硫氰酸荧光素-葡聚糖荧光探针示踪法...

短篇论著
成年烧伤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
张伟, 张俊峰, 王觅, 夏成德, 王莉杰, 刘宝辉, 狄海萍, 薛继东, 娄季鹤
2020, 36(1): 54-57.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20.01.010
摘要:

目的 探讨成年烧伤患者深静脉血栓(DVT)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 方法 2015年1月1日—2016年8月31日,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科收治符合入选标准的成年烧伤患者1 219例,其中男811例、女408例,年龄18~102岁,以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DVT,将患者分为DVT组12例和非DVT组1 207例。统计DVT发生率及DVT确诊时间、累及四肢与类型;比较2组患者性别、年龄、烧伤总面积、D-二聚体,以及是否有下肢烧伤、Ⅲ度烧伤、股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CVC)、吸入性损伤、脓毒症/感染性休克、外科手术、输注浓缩红细胞情况,对数据行

χ

2检验。选取...

511例成年燃气烧伤住院患者流行病学调查
范友芬, 陈粹, 潘艳艳, 崔胜勇, 黄能, 李吉良, 徐沛, 虞耀华
2020, 36(1): 58-63.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20.01.011
摘要:

目的 了解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烧伤科(下称笔者单位)成年燃气烧伤住院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指导燃气烧伤的预防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笔者单位2011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所有火焰烧伤住院患者病历资料,对成年燃气烧伤住院患者占同期火焰烧伤住院患者总数的百分比、性别、年龄、受伤季节、致伤地点、烧伤严重程度、常见复合伤、并发症、人口口径、教育程度、从事行业,以及老年燃气烧伤住院患者伤前疾病与转归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另单独分析成年燃气烧伤住院患者中流动人口的年龄、致伤地点、教育程度和从事行业,并与7年间成年燃气烧伤住院患者总人口进行对比。对数据进行

χ

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

病例报告
一例烧伤截肢后瘢痕癌变伴右大腿近端内侧转移的细胞学诊断
余清, 李慧
2020, 36(1): 64-66.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20.01.012
摘要:

2018年10月18日四川省德阳市人民医院病理科接诊1例右大腿近端内侧肿胀疼痛的49岁男性患者。患者因46年前右下肢烧伤已行2次截肢术,在笔者科室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诊断为右大腿内侧瘢痕性鳞状细胞癌转移,患者于上一级医院行局部活检后伤口仍溃烂不愈,患者要求化学治疗,于行第1周期化学治疗后10 d死亡。该病例提示临床医师针对烧伤后瘢痕溃疡应及早进行病理学检查,避免延误治疗时机,导致癌变恶化及转移。

股前内侧穿支皮瓣替代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左肩胸部隆凸性皮肤纤维肉瘤复发切除后创面一例
潘冬经, 姜巍, 李汉伟
2020, 36(1): 67-69.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20.01.013
摘要:

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医院烧伤整形外科于2017年10月23日收治1例左肩胸部隆凸性皮肤纤维肉瘤3次复发的52岁男性患者。手术完全切除皮肤隆凸性纤维肉瘤,创面缺损10 cm×10 cm,预计用右股前外侧穿支分叶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创面,但切取皮瓣时见股前外侧穿支部分缺如,仅见1条细小穿支,并且分离困难,遂放弃。通过相同的切口向内侧寻找股前内侧穿支血管,见1条粗大穿支,由独立的源动脉供血,血管蒂长度、口径与受区血管匹配。利用该穿支切取10 cm×10 cm的股前内侧穿支皮瓣修复缺损,供瓣区直接缝合。术后9个月随访,皮瓣颜色、质地、厚薄好,两点辨别觉距离30 mm,右大腿供瓣区遗留线状瘢痕。

综述
Fournier坏疽的研究进展
孔祥力, 石凯, 薛岩, 于家傲, 张磊, 武振东, 张修航
2020, 36(1): 70-76.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20.01.014
摘要:

Fournier坏疽是临床上较罕见的急危重症,其症状不具特异性,极易误诊,又具有起病急、进展快、病情重、常伴随感染性休克而严重危及患者生命的特点。Fournier坏疽治疗难度大、医疗成本高,患者住院时间长,既增加了患者及家属的痛苦,也为患者、社会及医务工作者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和心理负担。笔者查阅国内外文献并结合临床经验,从Fournier坏疽的定义、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等方面进行总结,供广大临床工作者参考。

烧伤患儿的疼痛评估及非药物干预研究进展
吴巍巍, 路英慧, 程丹, 吴世锋
2020, 36(1): 76-80.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20.01.015
摘要:

小儿是发生烧伤的高危人群,烧伤疼痛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疼痛。由于不同年龄段的患儿对疼痛的认知能力及行为反应存在差异,故针对小儿进行有效疼痛评估尤为困难。了解患儿的疼痛,明确疼痛的不良反应,及时有效地评估及采取合适的疼痛干预措施对于医护人员至关重要。本文针对小儿烧伤疼痛的不同评估方法及非药物干预相关措施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