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0年  第36卷  第1期

创刊20周年院士论坛·新技术与新理念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努力把中国创面修复科建设好发展好
付小兵
2020, 36(1): 1-4.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20.01.001
摘要:

本文基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近日发布的《关于加强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溃疡)诊疗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在简要回顾我国创面修复学科体系建设重要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就我国创面修复学科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论述,强调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抓住历史机遇,把握学科发展方向,努力把我国创面修复科建设好、发展好,最终造福广大患者。

专家论坛
噬菌体在脓毒症治疗中的作用
彭毅志, 杨子晨
2020, 36(1): 5-8.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20.01.002
摘要:

噬菌体可以直接裂解细菌对抗脓毒症,同时还可以通过免疫调节效应影响患者自身对病原菌的反应,起到协同对抗感染的作用。在抗生素的耐药性逐渐升高的情况下,噬菌体受到了中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随着噬菌体研究的深入,以及相关临床试验的不断开展,我们相信将噬菌体应用于脓毒症的治疗指日可待。

冻伤与烧伤的小同与大异
于家傲, 高欣欣
2020, 36(1): 9-13.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20.01.003
摘要:

冻伤是一种危害较大的损伤。为此本文总结冻伤的损伤机制、类型及康复,并介绍冻结伤分度与临床治疗。冻结伤主要造成微循环以及血管结构的破坏,而烧伤主要造成皮肤组织的损伤。冻结伤的治疗关键是适当的复温、微循环治疗,烧伤则以创面修复为主。目前冻结伤导致的截肢率仍然很高,其后遗症的康复治疗是现代医学面临的一大挑战,值得同仁们更多研究关注。

论著·烧伤感染
烧伤患者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噬菌体的生物学特性与基因组信息和对细菌生物膜的作用
戚紫怡, 杨硕瑶, 董舒雯, 赵非凡, 秦金红, 向军
2020, 36(1): 14-23.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20.01.004
摘要:

目的 分离可裂解烧伤患者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噬菌体,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基因组信息及对细菌生物膜的作用。 方法 (1)2018年,取分离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下称瑞金医院)烧伤患者血液的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UA168(下称宿主菌)液,采用污水共培养法及滴板法和双层琼脂平板法,从瑞金医院污水中分离纯化得到烧伤患者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噬菌体,将其命名为噬菌体KP168,观察其噬菌斑形态。(2)取噬菌体KP168液行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和透析后,采用磷钨酸负染法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噬菌体KP168形态。(3)取噬菌体KP168液,采用滴板法检测其对从瑞金医院烧伤患者血液中分离得到的20株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裂解能力,计算裂解率。(4)分别以感染复数为10.000、1.000、0.100、0.010和0.001共同常规振荡培养初始效价为9.3×1011噬菌斑形成单位(PFU)/mL噬菌体KP168液(每管400 μL)和浓度为1×109集落形成单位(CFU)/mL宿主菌液(每管4 mL)4 h(每种感染复数1管),采用双层琼脂平板法测算噬菌体KP168效价(测算方法下同)以筛选最佳感染复数,实验重复3次。(5)以感染复数为0.005混合浓度为1×109 CFU/mL宿主菌液(每管4 mL)和效价调整为5×107 PFU/mL噬菌体KP168液(每管400 μL),分别于混合后0(即刻)、1、2、3、4、5、15、30 min(每个时间点1管)采用双层琼脂平板法计数噬菌斑(计数方法下同),计算已吸附噬菌体百分比以筛选最佳吸附时间,实验重复3次。(6)以感染复数为0.005混合浓度为1×109 CFU/mL宿主菌液(每管300 μL)和效价调整为5×108 PFU/mL噬菌体KP168液(每管60 μL),静置最佳吸附时间后常规振荡培养,分别于培养0(即刻)、10、20、30、40、50、60、70、80、90、100 min测算噬菌体KP168效价,绘制一步生长曲线,实验重复3次。(7)取效价为2.5×1010 PFU/mL噬菌体KP168液,分别于37、40、50、60、70 ℃静置培养1 h(每个时间点3管,每管1 mL),计数噬菌斑并绘制热稳定曲线。取效价为3.0×1010 PFU/mL噬菌体KP168液,分别加入pH值为5.0、6.0、7.0、7.4、8.0、9.0、10.0的SM缓冲液于37 ℃静置培养1 h(每种pH值3管,每管含100 μL噬菌体KP168液、900 μL SM缓冲液),计数噬菌斑并绘制酸碱稳定曲线。(8)取噬菌体KP168液同实验(2)透析后行DNA抽提与测序,用Prokka对全基因组进行注释以获得噬菌体KP168编码序列,使用Nucleotide BLAST功能进行核酸序列比对以寻找与噬菌体KP168核酸序列相似度最高的已知噬菌体,使用Blastx功能将编码序列翻译成蛋白质后进行功能预测,比对抗性基因数据库和毒力因子数据库。(9)于96孔板中,分别以感染复数为1.000、0.100、0.010和0.001,在浓度为1.5×108 CFU/mL(浓度下同)的200 μL宿主菌液中加入初始效价为5.8×1010 PFU/mL噬菌体KP168液20 μL(每种感染复数3孔)共同培养48 h;将200 μL宿主菌液静置培养48 h后,分别加入效价为1×106、1×107、1×108、1×109、1×1010 PFU/mL的噬菌体KP168液20 μL(每种效价3孔)静置作用4 h。2种实验均以200 μL宿主菌液中加入SM缓冲液20 μL(3孔)为阴性对照,以220 μL LB培养液(3孔)为空白对照,均采用酶标仪测定吸光度值并分别计算生物膜抑制率和生物膜破坏率,实验均重复3次。 结果 (1)成功分离纯化噬菌体KP168,其噬菌斑透亮,呈圆形,直径约1.5 mm。(2)噬菌体KP168呈正多面体结构,直径约为50 nm,无尾部结构。(3)噬菌体KP168可裂解20株烧伤患者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中的13株,裂解率为65.0%。(4)感染复数为1.000时,噬菌体KP168与宿主菌共同培养4 h后,效价最高,以此为最佳感染复数。(5)噬菌体KP168与宿主菌混合后4 min,已吸附噬菌体百分比最高,以此为最佳吸附时间。(6)一步生长曲线表明噬菌体KP168裂解宿主菌时,潜伏期约10 min,裂解期约40 min。(7)噬菌体KP168在40 ℃、pH值为7.4时,噬菌斑数最多,活性最大。(8)噬菌体KP168基因组是线状双链DNA,长度为40 114 bp;有48个可能编码序列;与Klebsiella phage_vB_Kp1相似度最高;编码序列翻译蛋白对应的已知最相似蛋白中包含23个假设蛋白和25个已知功能蛋白;未见抗性基因和毒力因子基因;获得GeneBank登录号MN585130。(9)以各感染复数共同培养噬菌体KP168与宿主菌48 h后,生物膜抑制率相近,平均约为45%;效价为1×109 PFU/mL噬菌体KP168作用于宿主菌已形成的生物膜4 h后,生物膜破坏率最高,达平均42%。 结论 本研究自污水中分离得到1株烧伤患者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噬菌体——噬菌体KP168,该株噬菌体属于无尾科噬菌体,宿主谱宽、吸附时间短、潜伏期短,具有一定的热和酸碱稳定性;其基因组信息明确,不含抗性基因及毒力因子基因;对细菌生物膜的形成有抑制作用,对已形成的细菌生物膜有破坏作用。

159例烧伤重症监护病房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罗小强, 龚雅利, 张成, 刘美希, 石云龙, 彭毅志, 黎宁
2020, 36(1): 24-31.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20.01.005
摘要:

目的 分析烧伤重症监护病房(ICU)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患者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情况。 方法 2011年1月—2018年12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下称笔者单位)烧伤ICU收治患者中有2 264例行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其中159例发生CRBSI [男131例、女28例,年龄43(1,79)岁],收集CRBSI患者从外周静脉血及中心静脉导管血/中心静脉置管前段标本初次分离的病原菌进行以下回顾性分析。采用API微生物鉴定试剂盒和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病原菌鉴定,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或K-B纸片扩散法检测病原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等5种抗真菌药物和替加环素、亚胺培南等37种抗细菌药物的耐药情况,采用改良Hodge试验进一步确认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肺炎克雷伯菌,采用D试验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红霉素诱导克林霉素耐药情况。采用WHONET 5.6软件统计分析各年度CRBSI发生率,CRBSI患者病死率,CRBSI例次发生率及感染部位分布与置管持续时间,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真菌及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检出情况,常见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及真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 结果 (1)8年间,CRBSI发生率为7.0%(159/2 264),其中2014、2017年CRBSI发生率略高,分别为13.6%(30/221)、11.1%(24/217)。CRBSI患者病死率为7.5%(12/159)。(2)CRBSI例次发生率为14.9%(338/2 264);感染部位以股静脉为主,共271例次(80.2%),该部位置管持续时间为9(2,25)d。(3)8年间,共检出病原菌54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53株,占65.0%;革兰阳性菌140株,占25.8%;真菌50株,占9.2%。检出率居前3位的病原菌从高到低依次为鲍氏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占23.2%(126/543)、17.1%(93/543)和15.7%(85/543);真菌以近平滑念珠菌为主。金黄色葡萄球菌中,MRSA占98.9%(92/93)、MSSA占1.1%(1/93)。(4)鲍氏不动杆菌除对多黏菌素B、米诺环素和替加环素的耐药率较低外,对其余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高,为80.1%~100.0%。铜绿假单胞菌对多黏菌素B不耐药,对奈替米星、哌拉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88.7%和92.6%,对其余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34.5%~62.7%。肺炎克雷伯菌对替加环素不耐药,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均为28.9%(亚胺培南及美罗培南耐药株均经改良Hodge试验进一步确认,9株阳性),对其余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40.9%~95.2%。MRSA对大部分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MSSA。MRSA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复方磺胺甲唑、替加环素不耐药,对克林霉素和红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7.9%和62.0%,对其余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91.5%。MSSA除对青霉素G、四环素完全耐药外,对其余抗菌药物均不耐药。3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出现对红霉素诱导克林霉素耐药现象。真菌对两性霉素B不耐药,对伏立康唑、伊曲康唑、酮康唑、氟康唑的耐药率为4.2%~6.2%。 结论 笔者单位烧伤ICU收治患者CRBSI发生率及其所致病死率均较高,感染部位以股静脉为主;CRBSI患者病原菌种类繁多,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检出率居前3位的为鲍氏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且存在较严重的耐药现象。

敲除abaR基因对鲍氏不动杆菌生长代谢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郭海娜, 陈征, 向军
2020, 36(1): 32-36.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20.01.006
摘要:

目的 探讨敲除

abaR

基因对鲍氏不动杆菌生长代谢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方法 应用同源重组方法敲除鲍氏不动杆菌ATCC 17978(野生株)

abaR

基因,获得ATCC 17978

abaR

敲除株(ATCC 17978/ΔabaR::Kn),通过PCR电泳和测序验证。应用酶标仪测定鲍氏不动杆菌野生株和敲除株培养18 h内的生长曲线,同时应用结晶紫染色法分别于培养8、24、48 h,测定生物膜形成能力,结果均以吸光度值表示,每个时间点样本数为3。对数据进行析因设计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

t

检验、LSD检验。 结果 (1)打靶片段ΔabaR::Kn的PCR产物大小为3 029 bp。ATCC 17978野生株成功敲除

abaR

基因后获得ATCC 17978敲除株(ATCC 17978/ΔabaR::Kn),敲除株PCR产物大小3 300 bp,说明

abaR

基因被成功敲除。(2)培养2、3、4 h,鲍氏不动杆菌野生株吸光度值稍高于敲除株;培养5~18 h,鲍氏不动杆菌野生株和敲除株各时间点吸光度值相近。(3)培养8、24 h,鲍氏不动杆菌野生株生物膜形成能力(0.644±0.066、0.574±0.184)与敲除株(0.559±0.008、0.394±0.030)相近(

t

=2.209、1.167,

P

>0.05);培养48 h,鲍氏不动杆菌野生株生物膜形成能力(1.157±0.259)明显强于鲍氏不动杆菌敲除株(0.576±0.026,

t

=3.865,

P

<0.05)。鲍氏不动杆菌野生株培养48 h的生物膜形成能力明显强于培养8、24 h(

P

<0.05),鲍氏不动杆菌敲除株培养24 h的生物膜形成能力明显弱于培养8、48 h(

P

<0.05)。 结论 利用同源重组方案,可成功敲除鲍氏不动杆菌ATCC 17978

abaR

基因,获得鲍氏不动杆菌敲除株ATCC 17978/ΔabaR::Kn。敲除

abaR

基因后,鲍氏不动杆菌自身的生长代谢不受影响,但其生物膜形成能力明显减弱。

重度烧伤患者真菌血流感染的病原学特征分析
张成, 龚雅利, 罗小强, 刘美希, 石云龙, 刘腾飞, 李航宇, 彭毅志
2020, 36(1): 37-41.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20.01.007
摘要:

目的 回顾性分析重度烧伤患者真菌血流感染的诊断时间、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等情况。 方法 收集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军烧伤研究所重症监护室2011年7月—2019年5月收治的55例重度烧伤真菌血流感染患者[男46例、女9例,年龄42(1,78)岁]血液样本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微生物监测系统进行病原菌培养,采用API酵母菌鉴定试剂盒和念珠菌显色培养基进行病原菌鉴定,采用K-B纸片扩散法检测真菌对氟康唑、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酮康唑和伏立康唑的耐药情况。统计患者血液真菌培养阳性率、病死率及真菌局部增殖部位分布,患者真菌血流感染的诊断时间分布,真菌种类的分布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采用WHONET 5.6软件对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1)9年间共送检4 839份血液样本,其中122份真菌培养阳性,阳性率为2.52%。本组55例患者中8例死亡,病死率为14.55%;在30例局部真菌增殖中,导管真菌增殖居于首位。(2)本组患者真菌血流感染的诊断时间主要分布在住院≤1周[32.73%(18/55)]。(3)在检出的55株真菌中,近平滑念珠菌构成比居首位(21.82%,共12株),光滑念珠菌居第2位(18.18%,共10株),热带念珠菌和白念珠菌构成比共同居第3位(14.55%,共8株)。55株真菌均对两性霉素B敏感,对伏立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酮康唑的耐药率为4.5%~9.1%。(4)55例患者均使用过广谱抗菌药物,其中有44例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种类≥3种,37例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时间≥7 d。 结论 本组重度烧伤患者真菌血流感染的诊断时间主要为住院1周及以内,真菌以近平滑念珠菌为主,导管真菌增殖在30例局部真菌增殖中居于首位,所有检出的真菌均对两性霉素B敏感,对伏立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酮康唑的耐药率处于较低水平。本组真菌血流感染的重度烧伤患者均存在广谱抗菌药物的过度暴露。

科技快讯
烧伤患者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与阳性筛查结果的关系
罗娜(译者), 彭毅志(审校者)
2020, 36(1): 31-31.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20.01.102
摘要:
在小鼠烧伤感染模型中应用蜂毒素抗菌肽单次给药清除泛耐药不动杆菌
罗娜(译者), 彭毅志(审校者)
2020, 36(1): 31-31.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20.01.101
摘要:
接受体外膜氧合治疗烧伤患者的感染情况
罗娜(译者), 彭毅志(审校者)
2020, 36(1): 69-69.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20.01.105
摘要:
大鼠Ⅲ度烫伤创面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形成
罗娜(译者), 彭毅志(审校者)
2020, 36(1): 69-69.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20.01.103
摘要:
心房钠尿肽前体与和肽素对烧伤后脓毒症的诊断价值
罗娜(译者), 彭毅志(审校者)
2020, 36(1): 69-69.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20.01.104
摘要:
论著
基于改良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评分建立的联合预测模型对大面积烧伤患者入院早期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
樊钧豪, 孙义方, 伍国胜, 王康安, 魏娇, 孙瑜
2020, 36(1): 42-47.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20.01.008
摘要:

目的 探索基于改良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评分建立的联合预测模型(下称联合预测模型)对大面积烧伤患者入院24 h内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 方法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外科2005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符合入选标准的大面积烧伤患者158例,其中男111例、女47例,年龄40(28,50)岁,以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统计患者的年龄、性别、烧伤总面积、Ⅲ度烧伤面积、致伤原因、有无吸入性损伤、吸入性损伤严重程度、气管切开情况,计算患者的改良SIRS评分、修正Baux评分。根据最终结局,将患者分为存活组123例和死亡组35例,使用

χ

2检验或Mann-Whitney

U

检验比较2组患者除修正Baux评分外的其他临床资料,筛选出患者死亡的相关因素。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与患者死亡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并联合改良SIRS评分构建预测模型。绘制158例患者改良SIRS评分、修正Baux评分与联合预测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三者对患者死亡的预测性能,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以及最佳阈值下的敏感度、特异度,采用Jonckheere-Terpstra检验对3种预测指标AUC的质量进行比较。 结果 (1)2组患者在改良SIRS评分、年龄、烧伤总面积、Ⅲ度烧伤面积、吸入性损伤严重程度及有无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情况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

=-4.356、-3.568、-5.291、-6.052、-4.720,

χ

2=12.967、19.692,

P

<0.01)。(2)改良SIRS评分、年龄、Ⅲ度烧伤面积是大面积烧伤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2.699、1.069、1.029,95%置信区间=1.447~5.033、1.029~1.109、1.005~1.054,

P

<0.05)。(3)对158例患者入院24 h内死亡预测的改良SIRS评分、修正Baux评分、联合预测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AUC分别为0.730、0.879、0.895(95%置信区间=0.653~0.797、0.818~0.926、0.836~0.938,

P

<0.01),三者的最佳阈值下对死亡预测的敏感度分别为54.3%、91.4%、82.9%,特异度分别为81.3%、76.4%、84.6%。联合预测模型与修正Baux评分的AUC质量相近(95%置信区间=-0.057~0.088,

P

>0.05),均明显优于改良SIRS评分(95%置信区间=0.072~0.259、0.023~0.276,

P

<0.05或

P

<0.01)。 结论 联合预测模型与修正Baux评分均对大面积烧伤患者入院早期病死率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其中联合预测模型有评分项目简单、数据获取较易的优势,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丁酸钠对严重烫伤小鼠肠道屏障的作用与相关机制
梁晶冰, 王裴, 冯燕海, 黄亚兰, 王凤君, 任辉
2020, 36(1): 48-53.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20.01.009
摘要:

目的 探讨丁酸钠对严重烫伤小鼠肠道屏障的作用及相关机制。 方法 将18只雌性8~12周龄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伤组、单纯烫伤组、烫伤+丁酸钠组,每组6只。将单纯烫伤组、烫伤+丁酸钠组小鼠背部浸入90 ℃热水中9 s,造成30%体表总面积Ⅲ度烫伤;将假伤组小鼠背部浸入37 ℃温水中9 s模拟致假伤。3组小鼠均于伤后即刻腹腔内注射乳酸林格液1 mL。此外,烫伤+丁酸钠组小鼠分别于伤前30 min及伤后即刻经腹腔注射300 mg/kg剂量丁酸钠溶液;假伤组及单纯烫伤组小鼠仅腹腔注射相同体积的无菌磷酸盐缓冲液。伤后24 h,取3组小鼠抽取门静脉血采用异硫氰酸荧光素-葡聚糖荧光探针示踪法检测肠道通透性,取回肠组织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肠黏膜带状闭合蛋白1(ZO-1)、闭合蛋白、密封蛋白1、密封蛋白2、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蛋白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18蛋白表达,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肠黏膜ZO-1分布。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检验及Bonferroni校正。 结果 (1)伤后24 h,假伤组、单纯烫伤组、烫伤+丁酸钠组小鼠肠道通透性分别为0.88±0.19、2.62±0.48、1.23±0.16。与假伤组比较,单纯烫伤组小鼠肠道通透性明显增强(

P

<0.01),烫伤+丁酸钠组无明显变化(

P

>0.05)。与单纯烫伤组比较,烫伤+丁酸钠组小鼠肠道通透性明显减弱(

P

<0.01)。(2)伤后24 h,与假伤组比较,单纯烫伤组和烫伤+丁酸钠组小鼠肠黏膜紧密连接蛋白ZO-1、闭合蛋白及密封蛋白1表达量均明显降低(

P

<0.05),密封蛋白2表达量明显增加(

P

<0.05)。伤后24 h,与单纯烫伤组比较,烫伤+丁酸钠组小鼠肠黏膜ZO-1及闭合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加(

P

<0.05),密封蛋白2表达量明显减少(

P

<0.05),密封蛋白1表达量无明显变化(

P

>0.05)。(3)伤后24 h,与假伤组比较,单纯烫伤组和烫伤+丁酸钠组小鼠肠黏膜NLRP3、IL-1β、IL-18蛋白表达量均明显增加(

P

<0.05);与单纯烫伤组比较,烫伤+丁酸钠组小鼠肠黏膜NLRP3、IL-1β及IL-18蛋白表达量均明显减少(

P

<0.05)。(4)伤后24 h,假伤组小鼠肠黏膜ZO-1沿细胞膜均匀分布,光滑连续;单纯烫伤组小鼠肠黏膜ZO-1分布不规则,有断裂;烫伤+丁酸钠组小鼠肠黏膜ZO-1分布改变较单纯烫伤组有所改善。 结论 丁酸钠能够抑制严重烫伤后小鼠肠黏膜NLRP3炎症小体激活,减少IL-1β和IL-18产生,从而减轻紧密连接蛋白表达和分布异常,保护肠道屏障功能。

短篇论著
成年烧伤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
张伟, 张俊峰, 王觅, 夏成德, 王莉杰, 刘宝辉, 狄海萍, 薛继东, 娄季鹤
2020, 36(1): 54-57.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20.01.010
摘要:

目的 探讨成年烧伤患者深静脉血栓(DVT)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 方法 2015年1月1日—2016年8月31日,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科收治符合入选标准的成年烧伤患者1 219例,其中男811例、女408例,年龄18~102岁,以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DVT,将患者分为DVT组12例和非DVT组1 207例。统计DVT发生率及DVT确诊时间、累及四肢与类型;比较2组患者性别、年龄、烧伤总面积、D-二聚体,以及是否有下肢烧伤、Ⅲ度烧伤、股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CVC)、吸入性损伤、脓毒症/感染性休克、外科手术、输注浓缩红细胞情况,对数据行

χ

2检验。选取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行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成年烧伤患者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 (1)成年烧伤患者DVT发生率为0.98%(12/1 219);DVT确诊时间为伤后24~138 d,中位数为61.5 d;DVT累及右侧下肢2例、左侧下肢8例、双侧下肢2例,分型包括混合型6例、周围型6例。(2)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Ⅲ度烧伤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

2=1.524、0.021、3.115,

P

>0.05);在烧伤总面积、下肢烧伤、吸入性损伤、脓毒症/感染性休克、D-二聚体、股静脉留置CVC、外科手术和输注浓缩红细胞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17.975、6.206、3.987、8.875、5.447、15.124、10.735、14.031,

P

<0.05或

P

<0.01)。(3)烧伤总面积、D-二聚体和股静脉留置CVC是本组成年烧伤患者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10.927、4.762、9.394,95%置信区间=3.078~38.789、1.197~18.934、2.631~33.540,

P

<0.05或

P

<0.01)。 结论 成年烧伤患者DVT发生率较低,DVT确诊时间为烧伤3周后,分型为混合型和周围型,烧伤总面积、股静脉留置CVC和D-二聚体是可预测成年烧伤患者并发DVT的独立危险因素。

511例成年燃气烧伤住院患者流行病学调查
范友芬, 陈粹, 潘艳艳, 崔胜勇, 黄能, 李吉良, 徐沛, 虞耀华
2020, 36(1): 58-63.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20.01.011
摘要:

目的 了解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烧伤科(下称笔者单位)成年燃气烧伤住院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指导燃气烧伤的预防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笔者单位2011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所有火焰烧伤住院患者病历资料,对成年燃气烧伤住院患者占同期火焰烧伤住院患者总数的百分比、性别、年龄、受伤季节、致伤地点、烧伤严重程度、常见复合伤、并发症、人口口径、教育程度、从事行业,以及老年燃气烧伤住院患者伤前疾病与转归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另单独分析成年燃气烧伤住院患者中流动人口的年龄、致伤地点、教育程度和从事行业,并与7年间成年燃气烧伤住院患者总人口进行对比。对数据进行

χ

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Monte Carlo算法)。 结果 笔者单位7年间共收治1 490例火焰烧伤住院患者,其中成年燃气烧伤住院患者511例,占34.30%。7年间成年燃气烧伤住院患者例数在逐渐增多,但其占同期火焰烧伤住院患者总数的百分比无明显差异(

χ

2=7.087,

P

>0.05)。511例成年燃气烧伤住院患者(下称本组患者)中,男315例、女196例,男女比为1.61∶1.00;中年最多,为270例,占52.84%。7年间成年燃气烧伤住院患者在性别及年龄段上的分布均有较大差异(

χ

2=54.810、27.832,

P

<0.01)。本组患者中,夏季受伤者最多,为251例,占49.12%;致伤地点以家中为主,共388例,占75.93%。7年间成年燃气烧伤住院患者在不同季节中的分布有明显差异(

χ

2=42.254,

P

<0.01),在致伤地点上的分布无明显差异(

χ

2=6.782,

P

>0.05)。本组患者以中度烧伤为主(237例,占46.38%),7年间成年燃气烧伤住院患者烧伤严重程度的分布趋势大体一致(

χ

2=19.680,

P

>0.05);176例(34.44%)伴吸入性损伤,30例(5.87%)伴肺爆震伤;20例(3.91%)发生并发症。44.44%(32/72)的老年燃气烧伤住院患者伴有伤前基础疾病,其死亡或未愈百分比达18.06%(13/72)。本组患者中大部分为常住人口,共358例,占70.06%;以中等教育程度为主,共304例,占59.49%;多从事制造/建筑、个体和餐饮业,分别为138、90、90例,占27.01%、17.61%、17.61%。7年间成年燃气烧伤住院患者在人口口径、教育程度和从事行业上的分布均有明显差异(

χ

2=17.496、29.898、88.896,

P

<0.05或

P

<0.01)。本组患者中流动人口共153例,以青、中年为主,分别为90、62例,占58.82%、40.52%;主要致伤地点为家中,共97例,占63.40%;普遍为中等教育程度,共101例,占66.01%;主要从事制造/建筑、个体和餐饮业,分别为71、26、20例,占46.41%、16.99%、13.07%。与7年间成年燃气烧伤住院患者总人口相比,流动人口更年轻化,工作场所致伤增多,从事行业更集中(

χ

2=42.924、9.390、27.819,

P

<0.01)。 结论 笔者单位燃气烧伤是火焰烧伤住院患者的主要致伤原因,该类烧伤主要发生在夏季、家中,受累患者以男性、中青年、常住人口为主,以中度烧伤居多,常伴吸入性损伤,且患者大多为中等教育程度,多从事制造/建筑、个体和餐饮业,其中流动人口患者更年轻化、工作场所致伤更多、从事行业更集中。预防燃气烧伤要重点关注对中青年男性、流动人口及退休老人和家庭主妇的燃气安全宣传教育,尤其是夏季要做好家中燃气的安检措施;应督促企业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力度。

病例报告
一例烧伤截肢后瘢痕癌变伴右大腿近端内侧转移的细胞学诊断
余清, 李慧
2020, 36(1): 64-66.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20.01.012
摘要:

2018年10月18日四川省德阳市人民医院病理科接诊1例右大腿近端内侧肿胀疼痛的49岁男性患者。患者因46年前右下肢烧伤已行2次截肢术,在笔者科室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诊断为右大腿内侧瘢痕性鳞状细胞癌转移,患者于上一级医院行局部活检后伤口仍溃烂不愈,患者要求化学治疗,于行第1周期化学治疗后10 d死亡。该病例提示临床医师针对烧伤后瘢痕溃疡应及早进行病理学检查,避免延误治疗时机,导致癌变恶化及转移。

股前内侧穿支皮瓣替代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左肩胸部隆凸性皮肤纤维肉瘤复发切除后创面一例
潘冬经, 姜巍, 李汉伟
2020, 36(1): 67-69.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20.01.013
摘要:

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医院烧伤整形外科于2017年10月23日收治1例左肩胸部隆凸性皮肤纤维肉瘤3次复发的52岁男性患者。手术完全切除皮肤隆凸性纤维肉瘤,创面缺损10 cm×10 cm,预计用右股前外侧穿支分叶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创面,但切取皮瓣时见股前外侧穿支部分缺如,仅见1条细小穿支,并且分离困难,遂放弃。通过相同的切口向内侧寻找股前内侧穿支血管,见1条粗大穿支,由独立的源动脉供血,血管蒂长度、口径与受区血管匹配。利用该穿支切取10 cm×10 cm的股前内侧穿支皮瓣修复缺损,供瓣区直接缝合。术后9个月随访,皮瓣颜色、质地、厚薄好,两点辨别觉距离30 mm,右大腿供瓣区遗留线状瘢痕。

综述
Fournier坏疽的研究进展
孔祥力, 石凯, 薛岩, 于家傲, 张磊, 武振东, 张修航
2020, 36(1): 70-76.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20.01.014
摘要:

Fournier坏疽是临床上较罕见的急危重症,其症状不具特异性,极易误诊,又具有起病急、进展快、病情重、常伴随感染性休克而严重危及患者生命的特点。Fournier坏疽治疗难度大、医疗成本高,患者住院时间长,既增加了患者及家属的痛苦,也为患者、社会及医务工作者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和心理负担。笔者查阅国内外文献并结合临床经验,从Fournier坏疽的定义、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等方面进行总结,供广大临床工作者参考。

烧伤患儿的疼痛评估及非药物干预研究进展
吴巍巍, 路英慧, 程丹, 吴世锋
2020, 36(1): 76-80.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20.01.015
摘要:

小儿是发生烧伤的高危人群,烧伤疼痛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疼痛。由于不同年龄段的患儿对疼痛的认知能力及行为反应存在差异,故针对小儿进行有效疼痛评估尤为困难。了解患儿的疼痛,明确疼痛的不良反应,及时有效地评估及采取合适的疼痛干预措施对于医护人员至关重要。本文针对小儿烧伤疼痛的不同评估方法及非药物干预相关措施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