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8年  第34卷  第2期

院士论坛
再生康复医学:新需求 新融合 新方向
付小兵, 程飚
2018, 34(2): 65-68.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8.02.001
摘要:
专家论坛
重视烧伤后脓毒症导致的急性肾损伤
袁志强, 彭毅志
2018, 34(2): 69-72.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8.02.002
摘要:
烧伤感染
柠檬酸盐抗凝技术在危重烧伤脓毒症患者床旁连续性血液净化中的应用效果
丁羚涛, 杨敏烈, 朱宇刚, 严炯, 谢龙炜, 吕国忠
2018, 34(2): 73-77.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8.02.003
摘要:
目的 观察柠檬酸盐抗凝技术在危重烧伤脓毒症患者床旁连续性血液净化(CBP)中的应用效果,为该类患者CBP治疗中抗凝剂的选择提供参考。 方法 2014年1月—2017年7月,笔者单位烧伤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符合入选标准的危重烧伤脓毒症患者30例。按照计算机随机法将患者分为肝素组和柠檬酸盐组,每组15例。2组患者均接受床旁CBP治疗,肝素组患者采用局部肝素抗凝,柠檬酸盐组患者采用局部柠檬酸盐抗凝。统计患者预计单次CBP治疗时间、单次CBP治疗时间、累计CBP治疗时间、CBP治疗时间达标率。监测患者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IB)及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观察患者CBP治疗期间和治疗后创面、气管切开、动静脉置管处出血情况及其他并发症。对数据行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 结果 (1)2组患者的预计单次CBP治疗时间一致。柠檬酸盐组患者单次CBP治疗时间、累计CBP治疗时间长于肝素组。柠檬酸盐组患者CBP治疗时间达标率明显高于肝素组(χ2=16.655,P<0.01)。(2)2组患者CBP治疗前的PT、APTT、INR、FIB、血清PCT、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03、-1.006、0.203、0.039、-1.591、-0.824,P>0.05)。柠檬酸盐组患者CBP治疗后的PT、APTT、INR、FIB分别为(14.2±1.6)s、(45±7)s、1.13±0.12、(3.5±0.6)g/L,PT、APTT明显短于肝素组的(15.5±1.4)、(53±6)s,INR明显小于肝素组的1.24±0.12,FIB明显高于肝素组的(3.0±0.6)g/L(t=2.395、3.321、2.395、-2.427,P<0.05或P<0.01)。柠檬酸盐组患者CBP治疗后的血清PCT、CRP明显低于肝素组(t=2.520、2.710,P<0.05)。柠檬酸盐组患者CBP治疗后的血清PCT、CRP降低程度分别为(1.8±0.6)ng/mL、(143±69)mg/L,显著高于肝素组的(0.9±0.6)ng/mL、(95±50)mg/L(t=-4.033、-2.170,P<0.05或P<0.01)。(3)CBP治疗期间肝素组患者共21例次出现创面出血加重;10例次新发出血,其中气管切开处2例次,动静脉置管处8例次。柠檬酸盐组患者未出现出血加重及新发出血。CBP治疗后肝素组患者未出现电解质紊乱,柠檬酸盐组1例患者出现低钙血症。 结论 柠檬酸盐抗凝技术应用于危重烧伤脓毒症患者床旁CBP,对全身系统凝血状态影响较小,能有效降低烧伤脓毒症炎症反应,且出血发生率低。
感染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烧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该菌耐药情况
程林, 龚雅利, 罗小强, 张成, 刘美希, 彭毅志
2018, 34(2): 78-82.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8.02.004
摘要:
目的 分析感染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烧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该菌的耐药情况。 方法 对2011年7月—2017年7月笔者单位收治检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API 20NE细菌鉴定板条或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鉴定菌株,采用最低抑菌浓度法选取左氧氟沙星、复方磺胺甲唑、米诺环素、头孢哌酮/舒巴坦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统计各年度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检出情况、感染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样本来源及检出时间、检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前患者病原菌检出情况及抗生素使用情况、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前述4种抗生素的耐药情况。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采用WHONET 5.5软件进行统计。 结果 (1)共119例患者检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2011—2017年依次为11、12、21、22、28、13、12例。(2)感染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患者中,男86例(72.3%)、女33例(27.7%);年龄≥65岁者占11.8%(14/119),年龄≥18岁且<65岁者占76.5%(91/119),年龄<18岁者占11.8%(14/119);烫伤患者最多,共72例(60.5%);烧伤总面积≤10%体表总面积的患者最多,共35例(29.4%);16.8%(20/119)的患者有基础病史,46.2%(55/119)的患者行气管切开,47.9%(57/119)的患者行深静脉置管,61.3%(73/119)的患者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75例(63.0%)患者治愈,24例(20.2%)患者好转,14例(11.8%)患者放弃治疗,6例(5.0%)患者死亡。(3)患者创面分泌物检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比例最大,为58.0%(69/119);其次是痰液、血液、创面组织、导管、尿液,分别占17.6%(21/119)、14.3%(17/119)、4.2%(5/119)、4.2%(5/119)、1.7%(2/119)。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检出时间为入院后10 h~71 d,平均12.7 d。(4)66.4%(79/119)的患者在检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之前检出了病原菌,菌株中鲍氏不动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所占比例较大。(5)91.6%(109/119)的患者在检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之前使用过抗生素,且有44.0%(48/109)的患者使用过3类及以上的抗生素。共使用抗生素271次,其中碳青霉烯类和糖肽类抗生素使用次数较多,分别为61、63次。(6)7年间,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左氧氟沙星和米诺环素的总体敏感率高,分别为91.6%、99.4%;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总体敏感率较低,为52.5%;对复方磺胺甲唑的总体敏感率较高,为77.6%,且年敏感率在近3年高于90.0%。 结论 感染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烧伤患者气管切开、深静脉置管率较高,大部分患者入住ICU、使用广谱抗生素。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左氧氟沙星、米诺环素和复方磺胺甲唑敏感率高。
烧伤患者铜绿假单胞菌获得性耐药基因和菌株亲缘性研究
范友芬, 崔胜勇, 张淳, 许小敏
2018, 34(2): 83-87.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8.02.005
摘要:
目的 调查分离自烧伤患者的40株铜绿假单胞菌获得性耐药基因和菌株间的亲缘性。 方法 选择笔者单位烧伤科2014年1月—2015年12月自烧伤患者分离出的40株铜绿假单胞菌,每年20株。采用K-B纸片扩散法检测分离出的菌株对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等9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PCR法检测9种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获得性耐药基因、外膜孔蛋白oprD2基因、12种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获得性耐药基因、6种消毒剂获得性耐药基因与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基因,选取阳性表达基因进行DNA测序及比对。对40株铜绿假单胞菌的28种获得性耐药基因序列进行非加权组平均法聚类分析。 结果 40株铜绿假单胞菌对上述9种抗菌药物均耐药。40株铜绿假单胞菌共检出blaTEMblaCARB2种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获得性耐药基因,aac(6′)-Ⅰbaac(6′)-Ⅱ、ant(2″)-Ⅰ、ant(3″)-Ⅰ、rmtB 5种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获得性耐药基因,qacE△1-sul1、merA、intⅠ1 3种消毒剂获得性耐药基因及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基因,并均存在外膜孔蛋白oprD2基因缺失。40株铜绿假单胞菌聚集特征明显,共有7种基因模式和3个克隆株。2~4、6~9、11、14、17~39号菌株携带的耐药基因序列相似,亲缘性高;12、13号菌株携带的耐药基因序列相似,亲缘性高;10、16号菌株携带的耐药基因序列相似,亲缘性高。 结论 blaTEMblaCARBaac(6′)-Ⅰb、aac(6′)-Ⅱ、ant(2″)-Ⅰ、rmtB、qacE△1-sul1、merA、intⅠ1在烧伤患者铜绿假单胞菌菌株中流行且均存在oprD2基因缺失,可能是导致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均耐药的重要原因,耐药表型与基因型相符率高。烧伤患者检出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基因相似,菌株间亲缘性高。
BAY11-7082对严重烧伤大鼠急性肺损伤及早期肺炎症反应的干预作用
李虎山, 杨薛康, 郝振明, 雷晋
2018, 34(2): 88-95.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8.02.006
摘要:
目的 探讨BAY11-7082对严重烧伤大鼠急性肺损伤及早期肺炎症反应的干预作用。 方法 (1)实验1。取12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3只、烧伤组9只。正常对照组大鼠不行特殊处理;烧伤组大鼠背部造成30%体表总面积Ⅲ度烧伤,伤后即刻腹腔注射生理盐水50 mL/kg。烧伤组于伤后12、24、48 h分别取3只大鼠采集腹主动脉血并取肺组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18含量,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肺组织中IL-1β、IL-18 mRNA表达。正常对照组大鼠同前采样检测。(2)实验2。取18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烧伤组、BAY11-7082干预组,每组6只。正常对照组大鼠不行特殊处理;单纯烧伤组和BAY11-7082干预组大鼠同实验1致伤,伤后即刻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终质量浓度为8 mg/mL BAY11-7082溶液50 mL/kg。于实验1结果得出的最佳观察时间点收集烧伤各组大鼠肺组织及肺泡灌洗液,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肺组织形态并进行肺组织病理损害评分,酶标仪检测肺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及肺泡灌洗液中总蛋白含量,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肺组织中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和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NLRP3)的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肺组织中IL-1β、IL-18、NLRP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 mRNA表达。正常对照组大鼠同前采样检测。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LSD-t检验。 结果 (1)烧伤组大鼠伤后12、24、48 h血清中IL-1β和IL-18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t=10.55、22.05、12.47、10.60、15.22、11.94,P<0.01)。烧伤组大鼠伤后12、24、48 h肺组织中IL-1β和IL-18 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t=3.62、7.19、5.28、3.20、12.62、7.31,P<0.05或P<0.01)。伤后24 h为后续实验最佳观察时间点。(2)伤后24 h,与单纯烧伤组比较,BAY11-7082干预组大鼠炎性细胞浸润及肺泡内红细胞渗出明显减少,肺间质水肿明显消退。单纯烧伤组大鼠肺组织病理损害评分为(9.00±1.00)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10±0.26)分(t=13.23,P<0.01)。BAY11-7082干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损害评分为(4.93±0.70)分,虽仍高于正常对照组(t=8.84,P<0.01),但较单纯烧伤组明显降低(t=5.76,P<0.01)。伤后24 h,单纯烧伤组大鼠肺组织中MPO含量[(1.83±0.15)U/mg]及肺泡灌洗液中总蛋白含量[(1.39±0.20)mg/mL]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0.51±0.10)U/mg、(0.44±0.05)mg/mL,t=12.50、7.86,P<0.01],BAY11-7082干预组大鼠肺组织中MPO含量[(0.91±0.12)U/mg]及肺泡灌洗液中总蛋白含量[(0.60±0.10)mg/mL]显著低于单纯烧伤组(t=8.36、6.06,P<0.01)。伤后24 h,单纯烧伤组大鼠肺组织中NLRP3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蛋白表达量分别为3.10±0.09、2.99±0.30,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00、1.00(t=9.06、11.28,P<0.01);BAY11-7082干预组大鼠肺组织中NLRP3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蛋白表达量分别为1.13±0.08、1.81±0.11,显著低于单纯烧伤组(t=7.24、3.91,P<0.05或P<0.01)。伤后24 h,单纯烧伤组大鼠肺组织中IL-1β、IL-18、NLRP3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的mRNA表达量分别为5.0±0.4、3.32±0.21、3.54±0.42、6.3±1.0,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0、1.00、1.00、1.0(t=13.97、14.14、11.78、7.13,P<0.01);BAY11-7082干预组大鼠肺组织中IL-1β、IL-18、NLRP3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的mRNA表达量(2.6±0.5、2.00±0.28、1.39±0.21、2.5±0.5)显著低于单纯烧伤组(t=7.11、5.80、9.99、4.65,P<0.05或P<0.01)。 结论 严重烧伤大鼠急性肺损伤早期使用BAY11-7082可通过抑制NLRP3,减少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的表达,显著降低IL-1β和IL-18的水平,同时减少肺组织中MPO含量及肺泡灌洗液中总蛋白含量,从而减轻肺炎症反应,减轻肺损伤。
科技快讯
早期复苏方案对脓毒症合并低血压成年患者住院病死率影响的随机临床试验
石云龙(译者), 彭毅志(审校者)
2018, 34(2): 95-95.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8.02.101
摘要:
抗生素治疗较小皮肤脓肿的安慰剂对照试验
石云龙(译者), 彭毅志(审校者)
2018, 34(2): 101-101.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8.02.102
摘要:
采用强制化脓毒症急救方案后患者的获得治疗时间和病死率
石云龙(译者), 彭毅志(审校者)
2018, 34(2): 110-110.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8.02.103
摘要:
以糖胺聚糖为基础的水凝胶捕获炎症趋化因子可改善小鼠创面愈合
石云龙(译者), 彭毅志(审校者)
2018, 34(2): 110-110.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8.02.105
摘要:
特应性皮炎患者缺乏的人体皮肤共生菌所产抗菌剂可以抵御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石云龙(译者), 彭毅志(审校者)
2018, 34(2): 110-110.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8.02.104
摘要:
论著
变性Ⅰ型胶原在人成纤维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分化中的作用
王志勇, 王西樵, 刘英开, 原博, 董叫云, 宋菲, 姜育智, 陆树良
2018, 34(2): 96-101.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8.02.007
摘要:
目的 探讨变性Ⅰ型胶原在人成纤维细胞(Fb)向肌Fb分化中的作用。 方法 取烧伤瘢痕手术患者捐献的少量正常皮肤,组织块培养法获得人Fb,并进行传代培养,取第4代细胞进行以下实验。(1)取Fb,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胶原组和变性胶原组,每组10孔。正常胶原组Fb接种于正常Ⅰ型胶原包被的盖玻片,变性胶原组Fb接种于变性Ⅰ型胶原包被的盖玻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计算PCNA表达阳性细胞百分比。(2)另取Fb,同(1)进行分组处理,每组12孔,噻唑蓝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3)另取Fb,同(1)进行分组处理,罗丹明-鬼笔环肽染色观察细胞微丝形态。(4)另取Fb,同(1)进行分组处理,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细胞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中OB钙黏蛋白表达。(5)另取Fb,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胶原组、变性胶原组和普通玻片组,每组6孔。正常胶原组和变性胶原组Fb处理同(1),普通玻片组Fb接种于无胶原包被的盖玻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中α-SMA和OB钙黏蛋白表达。(6)另取Fb,同(5)进行分组处理,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细胞中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及α-SMA的mRNA表达。对数据行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检验。 结果 (1)变性胶原组PCNA表达阳性细胞百分比为(83±9)%,明显高于正常胶原组的(29±9)%(t=13.53,P<0.01)。(2)变性胶原组Fb的增殖活性为0.32±0.06,明显高于正常胶原组的0.25±0.05(t=3.06,P<0.01)。(3)正常胶原组Fb微丝均纵向平行排列,贯穿细胞长轴。变性胶原组Fb微丝更为密集、粗大。(4)正常胶原组Fb基本呈典型的长梭形;变性胶原组Fb形态发生变化,细胞明显铺展。变性胶原组Fb的α-SMA、OB钙黏蛋白表达较正常胶原组强。(5)变性胶原组、正常胶原组、普通玻片组Fb的α-SMA表达量分别为1.69±0.41、0.89±0.27、1.46±0.42,变性胶原组Fb的α-SMA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胶原组(P<0.01)。变性胶原组、正常胶原组、普通玻片组Fb的OB钙黏蛋白表达量分别为5.17±0.28、2.21±0.10、4.01±0.56,变性胶原组Fb的OB钙黏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胶原组(P<0.01)。(6)正常胶原组、变性胶原组与普通玻片组Fb中Ⅰ型胶原的mRNA表达量相近(F=2.71,P>0.05)。正常胶原组Fb中Ⅲ型胶原及α-SMA的mRNA表达量明显低于变性胶原组(P<0.01)。 结论 变性Ⅰ型胶原影响Fb活性,诱导Fb向肌Fb分化。
细胞自噬调控大鼠严重烧伤后骨骼肌消耗的机制
赵雁南, 李宗瑜, 阚侃, 苏海涛
2018, 34(2): 102-106.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8.02.008
摘要:
目的 探讨细胞自噬调控大鼠严重烧伤后骨骼肌消耗的机制。 方法 取72只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伤组、单纯烧伤组、烧伤+磷酸盐缓冲液(PBS)组及烧伤+3-甲基腺嘌呤(3-MA)组,每组18只。单纯烧伤组、烧伤+PBS组及烧伤+3-MA组大鼠造成30%体表总面积Ⅲ度烫伤(以下称烧伤),假伤组大鼠模拟致假伤。伤后即刻,液体复苏后,烧伤+PBS组大鼠腹腔注射1 mL PBS,烧伤+3-MA组大鼠腹腔注射1 mL 3-MA(125 g/L)。伤后3、7 d,称取大鼠右后肢胫骨前肌质量和体质量,计算右后肢胫骨前肌质量百分比;免疫荧光法观察胫骨前肌中微管相关蛋白1(MAP1)轻链3A、Beclin-1的蛋白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胫骨前肌中Beclin-1及MAP1轻链3A蛋白表达,并计算MAP1轻链3A-Ⅱ/轻链3A-Ⅰ比值。对数据行析因设计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t检验及Bonferroni校正。 结果 伤后3、7 d,单纯烧伤组大鼠右后肢胫骨前肌质量百分比分别为(0.148±0.009)%、(0.134±0.018)%,明显低于假伤组的(0.203±0.009)%、(0.181±0.015)%(t=10.585、4.913,P<0.01);烧伤+3-MA组大鼠右后肢胫骨前肌质量百分比分别为(0.187±0.004)%、(0.192±0.009)%,明显高于烧伤+PBS组的(0.162±0.005)%、(0.167±0.005)%(t=9.564、5.948,P<0.01)。伤后3、7 d,单纯烧伤组大鼠胫骨前肌中Beclin-1、MAP1轻链3A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假伤组,烧伤+3-MA组大鼠胫骨前肌中Beclin-1、MAP1轻链3A蛋白表达量明显低于烧伤+PBS组;单纯烧伤组大鼠胫骨前肌中MAP1轻链3A-Ⅱ/轻链3A-Ⅰ比值明显高于假伤组(t=3.461、3.353,P<0.05),烧伤+3-MA组大鼠胫骨前肌中MAP1轻链3A-Ⅱ/轻链3A-Ⅰ比值明显低于烧伤+PBS组(t=3.129、3.977,P<0.05)。 结论 严重烧伤诱导的细胞自噬参与大鼠骨骼肌消耗进程,抑制细胞自噬可能会有助于缓解烧伤导致的大鼠骨骼肌消耗。
短篇论著
横向骨搬移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效果
赵亮, 魏在荣, 金文虎, 李海, 张文夺, 陶科融, 肖云星
2018, 34(2): 107-110.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8.02.009
摘要:
目的 探讨横向骨搬移联合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1月,笔者单位收治符合入选标准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患者10例,患肢11条。所有患者均采用横向骨搬移联合VSD治疗。术前及术后1、7、14、28 d,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法评估患肢静息痛程度,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检测患肢足背中段经皮氧分压和温控血流灌注百分比。术后半年随访,观察患肢远端缺血情况和创面愈合情况。对数据行配对t检验。 结果 9例患者术后病情明显好转;1例单侧患肢患者术后病情进一步发展,行截肢术。9例好转患者术后患肢静息痛明显减轻,术前及术后1、7、14、28 d的VAS评分均值分别为7.5、5.5、2.4、1.5、0.8分,术后VAS评分较术前降低;经皮氧分压分别为(14±11)、(24±12)、(34±8)、(39±8)、(57±22)mmHg(1 mmHg=0.133 kPa),术后1、7、14、28 d较术前明显升高(t=-5.220、-6.530、-7.682、-6.703,P<0.05);温控血流灌注百分比分别为(141±74)%、(174±86)%、(324±142)%、(425±124)%、(671±309)%,术后1、7、14、28 d较术前明显升高(t=-4.472、-5.183、-8.479、-5.395,P<0.05)。9例好转患者术后半年随访,患肢缺血性溃疡或坏疽创面明显缩小或愈合,无新形成创面,皮温基本达正常水平,患肢感觉及运动功能正常。 结论 横向骨搬移联合VSD治疗TAO可有效改善患肢缺血情况,缓解患肢疼痛,促进创面愈合,效果较佳。
1 330例烧伤住院患儿流行病学调查
陈朗, 周国富, 郑倩, 王雷, 王珺, 张龙
2018, 34(2): 111-113.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8.02.010
摘要:
目的 分析笔者单位收治的住院烧伤患儿的流行病学特点,为制订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笔者单位2010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 330例烧伤患儿的病历资料,统计患儿总体情况、性别和年龄、致伤地点、致伤时间、致伤原因、伤情等。对数据行趋势χ2检验、χ2检验及Wilcoxon秩和检验。 结果 6年间共收治住院烧伤患儿1 330例,占笔者单位同期烧伤患者总数(2 904例)的45.8%。各年度烧伤患儿占比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5,P<0.01)。4个年龄段中≥1岁且<3岁烧伤患儿最多。各年龄段中男性患儿均多于女性,男女比例1.4∶1.0。各年龄段患儿性别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5,P>0.05)。南部县烧伤患儿最多,为222例(16.7%)。农村患儿多于城市,城乡比为1.0∶2.7。患儿中室内烧伤1 202例(90.4%),多于室外的128例(9.6%),不同居住地患儿室内外烧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0.80,P<0.01)。患儿烧伤高发于18:01—21:00,共361例(27.1%)。本组患儿烧伤高发于夏季(29.6%,394/1 330),各季节烧伤患儿致伤原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02,P<0.01)。本组患儿致伤原因以热液烫伤为主,共1 201例(90.3%),各年龄段患儿致伤原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36,P<0.01)。本组患儿以轻、中度烧伤为主,分别为843例(63.4%)、447例(33.6%)。不同性别患儿烧伤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3,P>0.05)。本组患儿中,双上肢为最常见受伤部位,共438处(25.1%)。 结论 笔者单位收治的住院烧伤患儿主要为夏季南部县农村地区1~3岁男童室内轻、中度热液烫伤,应重点针对这些特点采取有效预防措施。
自制髋外展矫形器治疗烧伤患者会阴部瘢痕挛缩的效果观察
陈佩, 唐有玲, 杨水涓, 茹天峰, 袁林, 罗皓, 谢卫国
2018, 34(2): 114-116.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8.02.011
摘要:
目的 探讨自制髋外展矫形器治疗烧伤患者会阴部瘢痕挛缩的效果。 方法 选择武汉大学同仁医院暨武汉市第三医院烧伤研究所2012年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会阴部烧伤瘢痕挛缩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自制矫形器组,每组20例。常规治疗组患者进行按摩治疗,每天2次,每次20 min,并外用硅酮霜,每天3次。自制矫形器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组患者上述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自制髋外展矫形器进行治疗,每天3次,每次30 min。测量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会阴角度并评定其疗效。对数据行t检验、χ2检验和非参数秩和检验。 结果 常规治疗组和自制矫形器组患者治疗前会阴角度分别为(38±12)、(38±13)°,2组患者会阴角度相近(t=-0.087,P>0.05)。自制矫形器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会阴角度为(63±13)°,明显大于常规治疗组的(43±12)°(t=-5.090,P<0.01)。常规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会阴角度相近(t=1.366,P>0.05)。自制矫形器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会阴角度明显大于治疗前(t=17.121,P<0.01)。2组患者治疗前疗效等级相近(Z=-0.044,P=0.965)。2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疗效等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262,P<0.01)。常规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疗效等级相近(Z=0.333,P>0.05),自制矫形器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疗效等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062,P<0.01)。 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自制髋外展矫形器治疗烧伤患者会阴部瘢痕挛缩效果良好。
Antera 3D®相机在瘢痕疙瘩治疗效果评估中的临床应用
谢春晖, 高欣欣, 贾冀斌, 洪雷, 石凯, 于家傲
2018, 34(2): 117-119.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8.02.012
摘要:
目的 探讨Antera 3D®相机在瘢痕疙瘩治疗效果评估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12月笔者单位收治的27例前胸部瘢痕疙瘩患者病历资料,该组患者均于瘢痕疙瘩内注射按1∶1混合配制的7 mg/mL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和0.02 mg/mL利多卡因注射液0.2 mL/cm2,选定的每例患者1处瘢痕疙瘩注射前及注射后1个月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均为10分且各单项评分均无变化。于注射前及注射后1个月应用Antera 3D®相机采集前述选定瘢痕疙瘩图像,相机配套软件中观察瘢痕疙瘩平整度、色泽、高度,并由软件计算瘢痕疙瘩体积及血红蛋白(Hb)、黑色素水平。对数据行配对t检验。 结果 注射后1个月,患者瘢痕疙瘩较注射前平整、颜色减淡、高度减低;瘢痕疙瘩体积、Hb水平分别为(30±9)mm3、1.81±0.17,显著小于或低于注射前的(36±9)mm3、2.05±0.15(t=2.491、5.460,P<0.05);瘢痕疙瘩黑色素水平为0.75±0.05,与注射前的0.75±0.04相近(t=0.034,P>0.05)。 结论 Antera 3D®相机可通过观测瘢痕疙瘩体积以及Hb、黑色素水平等情况,客观精确地评估瘢痕疙瘩临床治疗效果。
经验交流
修复老年患者全身多部位难愈性压疮十例
梁尊鸿, 潘云川, 陈贻梆, 潘南芳
2018, 34(2): 120-121.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8.02.013
摘要:
病例报告
下腹部和会阴部瘢痕挛缩畸形导致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一例
潘冬经, 姜巍
2018, 34(2): 122-123.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8.02.014
摘要:
手术意外致小儿重度气道烧伤一例
林霞, 孟晨, 姜琴, 曾冬生, 王少超, 李军
2018, 34(2): 123-124.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8.02.015
摘要:
技术与方法
多功能烧伤支架的设计与应用
蔡夺, 魏有亮, 程丹, 吴巍巍
2018, 34(2): 125-126.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8.02.016
摘要:
足部烧伤患者弹力鞋的设计与应用
贺婷婷, 苏淑梅, 郎欢馨, 宋航, 王源, 蔡夺, 吴巍巍
2018, 34(2): 126-127.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8.02.017
摘要:
学术信息
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第十届委员会第一次常委会纪要
舒斌, 官浩
2018, 34(2): 128-128.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8.02.018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