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3年  第39卷  第10期

2023, 39(10): E901-E910.
摘要:
指南与共识
儿童深Ⅱ度烧伤创面处理专家共识(2023版)—

点击查看 共识英文版(PDF)  共识英文版(HTML)

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
2023, 39(10): 901-910. doi: 10.3760/cma.j.cn501225-20230730-00026
摘要:

烧伤是我国儿童意外伤害的主要原因。因儿童创面修复能力强及生长发育的需求,儿童深Ⅱ度烧伤创面的治疗选择较多,有关该类创面治疗策略的争议也较多。该文集合了国内外烧伤及相关领域专家,针对热力学因素所致的1~6岁儿童深Ⅱ度烧伤创面的处理,在定义与诊断、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创面覆盖物、生长因子应用、感染性创面的治疗、瘢痕防治等方面形成共识,以期为我国儿童深Ⅱ度烧伤创面的诊疗提供指导性建议。

专家论坛
浅谈薄型穿支皮瓣切取与穿支血管探测和皮瓣血运评估
张丕红
2023, 39(10): 911-918. doi: 10.3760/cma.j.cn501225-20230812-00047
摘要:
修复重建不仅仅是对不同部位组织器官缺损的简单修复和再造,更需要与缺损匹配、以假乱真的完美修复,穿支皮瓣的薄型化策略就是其主要内容之一。近年来,单纯皮肤穿支皮瓣理念及其临床应用颠覆了以往皮瓣必须携带真皮下血管网的传统观念,拓展了人们对皮瓣外科的认知程度,有望提高修复重建水平。该文针对穿支皮瓣的薄型化切取,特别是最新的厚度类似于全厚皮的单纯皮肤穿支皮瓣的切取,以及穿支血管的术前探测、穿支皮瓣的血运评估及其临床研究进行探讨,提出与受区缺损完美匹配的“金缮”修复,还对单纯皮肤穿支皮瓣的穿支体区和三维可视化数字解剖等研究进行了展望。
论著·创面的皮瓣修复
颞浅动脉顶支带蒂头皮瓣修复面部毁损性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
夏成德, 薛继东, 邢培朋, 狄海萍, 史继静, 张建, 曹大勇, 肖宏涛, 刘磊, 马超
2023, 39(10): 919-925. doi: 10.3760/cma.j.cn501225-20230312-00077
摘要:
目的 探讨采用颞浅动脉顶支带蒂头皮瓣修复面部毁损性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 方法 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6年1月—2021年12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15例符合入选标准的面部毁损性烧伤患者,其中男11例、女4例,年龄22~79岁。2例患者合并单侧眼球毁损性烧伤,2例患者合并单侧耳郭缺损,8例患者合并唇及面颊部缺损,3例患者合并唇和面颊部及单侧鼻翼缺损。烧伤创面面积为9 cm×6 cm~13 cm×10 cm,设计并切取面积为10 cm×7 cm~15 cm×11 cm的颞浅动脉顶支带蒂头皮瓣转移修复烧伤创面,移植中厚头皮片修复供瓣区继发创面。根据患者需求,于皮瓣完全成活后2周,应...
股前外侧嵌合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复杂创面的效果
计鹏, 曹涛, 张智, 郑朝, 梁敏, 田晨阳, 郝彤, 陈雷雷, 胡大海, 韩军涛, 陶克
2023, 39(10): 926-932. doi: 10.3760/cma.j.cn501225-20230627-00232
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股前外侧嵌合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复杂创面的效果。 方法 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8年5月—2022年6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23例符合入选标准的采用股前外侧嵌合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复杂创面的患者,其中男15例、女8例,年龄20~66岁。创面均伴骨外露及缺损,且合并不同程度感染。所有患者均于Ⅰ期行清创+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治疗1周,清创后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为10 cm×5 cm~22 cm×7 cm;Ⅱ期采用股前外侧嵌合穿支皮瓣覆盖缺损创面,采用其中的肌瓣填塞踝关节部位深部无效腔或覆盖骨、内固定外露处,采用其中的皮瓣覆盖浅表创面,切取皮瓣面积为11 cm×6 cm~2...
微型游离腹股沟穿支皮瓣修复手部小型创面的效果
刘峰, 张伟, 谢卫国, 陈斓, 张卫东, 周锦秀, 李泽
2023, 39(10): 933-938. doi: 10.3760/cma.j.cn501225-20230701-00244
摘要:
目的 探讨微型游离腹股沟穿支皮瓣修复手部小型创面的效果。 方法 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20年7月—2022年10月,武汉大学同仁医院暨武汉市第三医院收治15例手部小型创面患者(共16处创面),其中男12例、女3例,年龄19~56岁。清创后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为2.0 cm×1.5 cm~6.0 cm×3.0 cm。根据创面缺损范围和形状于腹股沟区设计13个单叶穿支皮瓣和2个双叶穿支皮瓣,皮瓣大小为4.5 cm×2.5 cm~7.5 cm×3.5 cm。根据受区情况,将皮瓣蒂部动静脉分别与受区动静脉吻合。对供瓣区创面进行分层减张缝合封闭。术中测量皮瓣厚度。术后观察皮瓣存活情况,记录供受...
足踝部高压电烧伤创面修复的带蒂轴型皮瓣选择策略
仲海燕, 陈勇, 杜轩宇, 王倩, 王慜, 邹鸣立, 袁斯明
2023, 39(10): 939-946. doi: 10.3760/cma.j.cn501225-20230613-00212
摘要:
目的 探讨足踝部高压电烧伤创面修复的带蒂轴型皮瓣选择策略。 方法 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7年1月—2022年12月,东部战区总医院收治16例高压电烧伤后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其中单侧缺损者11例、双侧缺损者5例。所有患者均为男性,年龄为25~75岁。彻底清创后拟用皮瓣修复的创面面积为5.0 cm×4.0 cm~12.0 cm×8.0 cm。术前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T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等充分评估患肢血管损伤程度,明确血管网的分布和交通吻合情况,及早应用具有可靠血运的带蒂轴型皮瓣修复创面,皮瓣面积为3.0 cm×2.0 cm~13.0 cm×8.0 cm。供瓣区创面采用...
改形设计指固有动脉岛状皮瓣修复复杂指端缺损的疗效
黄悦, 林枫, 郝春雨, 梁久龙, 周大鹏, 王洪一
2023, 39(10): 947-952. doi: 10.3760/cma.j.cn501225-20230109-00008
摘要:
目的 探讨采用改形设计的指固有动脉岛状皮瓣修复复杂指端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 方法 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7年1月—2021年12月,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15例(15指)符合入选标准的累及指腹、甲床及甲侧壁的复杂指端缺损患者,其中男11例、女4例,年龄18~55岁。清创后创面面积为2.5 cm×2.0 cm~3.5 cm×3.5 cm,均采用改形设计的指固有动脉岛状皮瓣(包括主皮瓣、舌形皮瓣、三角形皮瓣3个部分)进行修复,其中主皮瓣用于覆盖指腹缺损,舌形皮瓣用于覆盖甲床及甲侧壁缺损,三角形皮瓣插入指腹创缘用于覆盖血管蒂。皮瓣切取范围为3.0 cm×2.0 cm~4.5 cm×3...
携带骨膜的低位外踝上皮瓣与小腿近端螺旋桨皮瓣接力修复前足电烧伤创面的效果
孟艳斌, 张海瑞, 魏建伟, 张毓姣, 李虎山, 霍文亮, 白培懿
2023, 39(10): 953-958. doi: 10.3760/cma.j.cn501225-20230421-00138
摘要:
目的 探讨携带骨膜的低位外踝上皮瓣与小腿近端螺旋桨皮瓣接力修复前足电烧伤创面的效果。 方法 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9年1月—2022年1月,山西医科大学第六医院收治12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前足电烧伤患者,其中男10例、女2例,年龄23~65岁。清创后创面面积为6.0 cm×3.0 cm~15.0 cm×7.0 cm,以携带胫骨、腓骨远端部分骨膜且旋转点下移至踝关节前方的外踝上皮瓣修复创面,皮瓣切取面积为6.5 cm×3.5 cm~15.5 cm×7.5 cm,同期以腓动脉或腓浅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接力修复外踝上皮瓣供区创面,接力皮瓣面积为3.0 cm×1.5 cm~15.0 cm×4....
两种下腹部组织瓣修复四肢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后患者的腹部功能与外形
武雷, 丁英状, 郝敏如, 高祥
2023, 39(10): 959-967. doi: 10.3760/cma.j.cn501225-20230428-00145
摘要:
目的 研究用2种下腹部组织瓣修复四肢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后患者的腹部功能与外形。 方法 采用回顾性临床对照研究方法。2016年6月—2022年10月,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骨手显微外科收治符合入选标准的四肢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17例,其中男2例、女15例,年龄21~60岁,缺损范围为15.0 cm×10.0 cm~23.0 cm×15.0 cm。按照采用的修复方法,将患者分为采用腹壁下动脉穿支(DIEP)皮瓣游离移植修复缺损创面的DIEP皮瓣组(9例)和采用保留部分肌肉的横行腹直肌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缺损创面的保留部分肌肉的横行腹直肌肌皮瓣组(8例)。术后1、3、5、7、14 d,采用自制组...
论著
55例西藏自治区高原雷击伤患者的临床特征与发生心脏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
杨思思, 赵元毓, 罗真金, 何冲, 李云恒
2023, 39(10): 968-976. doi: 10.3760/cma.j.cn501225-20230413-00124
摘要:
目的 探讨西藏自治区高原雷击伤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情况及发生心脏损伤的危险因素。 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2008年1月―2023年7月,解放军西藏军区总医院收治55例符合入选标准的雷击伤患者。统计患者的性别、年龄、民族、受伤时间、受伤地(平均海拔)、受伤时活动、发生体表热力烧伤的情况、发生并发症情况、发生复合伤情况、伤前合并基础疾病/生理过程、住院天数、治疗结局、治疗有效率。按年龄段将患者分为少年组(11例)、青年组(28例)、中年组(14例)、老年组(2例),比较4组患者性别、民族分布。根据入院时是否发生心脏损伤,将患者分为心脏损伤组(44例)和非心脏损伤组(11例),比较2...
护理专栏
国内外电烧伤研究现状与热点的可视化分析
陈瀚熙, 黄颖雯, 刘汶佶, 刘冰, 陈桂冰, 张豆豆, 陈萍云, 赖文
2023, 39(10): 977-984. doi: 10.3760/cma.j.cn501225-20230511-00167
摘要:
目的 分析国内外发表的电烧伤相关文献,探讨电烧伤研究的热点与前沿。 方法 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别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核心合集中2013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发表的与电烧伤相关的中英文文献,采用CiteSpace6.2.R2软件进行分析。分别统计中英文文献的发文量、发文作者、国家与机构,对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突现情况分析和聚类分析,将关键词按时间排序得到聚类时间线图,探讨电烧伤领域研究现状和热点的演变过程。 结果 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核心合集中检索出398篇英文文献;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
综述
胰石蛋白在脓毒症早期诊断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何婷, 刘伟, 申传安
2023, 39(10): 985-988. doi: 10.3760/cma.j.cn501225-20221120-00498
摘要:
脓毒症是一种严重危及生命的综合征,其主要特征是宿主对感染的异常反应,可迅速演变为脓毒症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脓毒症的治疗依赖于早期识别和诊断以及充分而及时的抗感染和多器官功能支持。近年来,胰石蛋白作为一种新的脓毒症生物标志物被广泛研究。现有证据表明,与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炎症标志物相比,胰石蛋白对脓毒症的诊断具有更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并且能对脓毒症进行早期识别,可在一定程度上评估脓毒症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该文就胰石蛋白的特征、生物学功能、诊断特点以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烧伤患者深静脉血栓预防和治疗的研究进展
汤文彬, 李孝建
2023, 39(10): 989-993. doi: 10.3760/cma.j.cn501225-20220601-00210
摘要:
深静脉血栓(DVT)与肺栓塞是住院患者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烧伤尤其是重症烧伤患者病理生理学变化过程以及治疗过程中存在的静脉壁损伤、高凝状态以及血流缓慢等因素可引发DVT。了解烧伤患者DVT的发生情况,使用有效的评估方式识别烧伤患者中罹患DVT的高风险人群并进行安全且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有着重要意义。该文就烧伤患者DVT的监测、预防以及治疗等进行简要综述。
大面积烧伤患者精神障碍研究进展
顾国鑫, 冉明梓, 李萌萌
2023, 39(10): 994-998. doi: 10.3760/cma.j.cn501225-20221116-00490
摘要:
大面积烧伤会对患者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不可忽视的急慢性损伤。中枢神经的损伤会对患者产生深远的影响,造成创伤后应激障碍、抑郁、焦虑和睡眠障碍等神经行为学改变,这些改变在伤后可能持续存在,极大地影响患者融入社会、重返工作。该文系统综述大面积烧伤患者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发生机制及目前的干预方法,旨在为进一步认识、预防及治疗烧伤患者精神障碍提供依据。
学术信息
第十四届亚太国际烧伤会议与第十八届全国烧伤救治与创面修复专题研讨会暨2023年华夏烧伤论坛纪要
牟乾静, 莫愚, 袁志强, 罗高兴, 梁光萍
2023, 39(10): 999-1000. doi: 10.3760/cma.j.cn501225-20231011-00109
摘要:
第十四届亚太国际烧伤会议、第十八届全国烧伤救治与创面修复专题研讨会暨2023年华夏烧伤论坛于2023年9月13—16日在重庆胜利召开。来自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1 000余人参会,其中境外专家100余位。会议以致敬、传承、创新为主题,采用院士论坛、主旨论坛及7个专题分论坛的形式围绕烧创伤和创面修复及相关领域的热点和难点进行为期3天的学术交流,紧凑全面、纵深兼备,会议现场气氛热烈,与会者表示收获丰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