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7年  第33卷  第8期

专家论坛
从杭州燃爆事故看应急医疗救援的工作与挑战
张勤
2017, 33(8): 465-468.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7.08.001
摘要:
重视分子成像技术 推动烧伤精准诊断
尤永明, 彭曦
2017, 33(8): 469-472.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7.08.002
摘要:
浅论烧伤病的内环境平衡
韩春茂, 王新刚
2017, 33(8): 473-475.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7.08.003
摘要:
科技快讯
成年烧伤患者可发展为严重的葡萄糖耐受不良
殷骏(译者), 韩春茂(审校者)
2017, 33(8): 475-475.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7.08.102
摘要:
内质网应激反应对小鼠重度热损伤后树突状细胞免疫功能紊乱的作用
殷骏(译者), 韩春茂(审校者)
2017, 33(8): 475-475.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7.08.101
摘要:
Fms样酪氨酸激酶3配体通过对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的作用增加对烧伤创面感染的抵抗性
吴鹏程(译者), 韩春茂(审校者)
2017, 33(8): 490-490.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7.08.104
摘要:
鱼油中的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严重烧伤患者的影响
吴鹏程(译者), 韩春茂(审校者)
2017, 33(8): 490-490.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7.08.103
摘要:
烧伤代谢和营养及免疫调控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严重烧伤大鼠早期肠黏膜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
蔡晨, 夏正国, 徐庆连, 李兴照
2017, 33(8): 476-480.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7.08.004
摘要:
目的 观察ω-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对严重烧伤大鼠早期肠黏膜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 方法 取12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伤组、单纯烧伤组和ω-3 PUFA组,每组40只。假伤组大鼠仅模拟烫伤过程。单纯烧伤组和ω-3 PUFA组大鼠背部造成30%TBSA Ⅲ度烫伤(下称烧伤)。伤后5 min,假伤组和单纯烧伤组大鼠按1 mL/kg经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ω-3 PUFA组大鼠通过同样的方式按1 mL/kg注射ω-3 PUFA溶液。伤后3、6、12、24、48 h,3组分别取8只大鼠,收集腹主动脉血及肠黏膜,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清二胺氧化酶(DAO)含量,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L-6含量,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肠黏膜NF-κB-p65蛋白表达。对数据行析因设计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χ2检验、LSD检验及Bonferroni校正。 结果 (1)伤后各时相点,单纯烧伤组与ω-3 PUFA组大鼠血清DAO含量明显高于假伤组(P值均小于0.01),ω-3 PUFA组大鼠血清DAO含量明显低于单纯烧伤组(P值均小于0.01)。(2)单纯烧伤组与ω-3 PUFA组大鼠伤后各时相点血清TNF-α、IL-6含量均明显高于假伤组(P值均小于0.01),ω-3 PUFA组大鼠伤后各时相点血清TNF-α、IL-6含量均明显低于单纯烧伤组(P值均小于0.01)。(3)单纯烧伤组与ω-3 PUFA组大鼠伤后各时相点肠黏膜NF-κB-p65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假伤组(P值均小于0.01)。伤后3、6、12、24、48 h,ω-3 PUFA组大鼠肠黏膜NF-κB-p65蛋白表达量分别为1.398±0.016、1.999±0.948、2.803±0.065、1.739±0.602、1.484±0.645,明显低于单纯烧伤组的2.096±0.113、3.402±0.189、4.183±0.558、3.618±0.408、2.614±0.775,P值均小于0.01。 结论 ω-3 PUFA可能是通过降低烧伤后肠黏膜NF-κB-p65蛋白表达及血清DAO、TNF-α、IL-6含量,抑制机体炎症反应,从而减轻严重烧伤大鼠肠黏膜损伤。
重度烧伤小鼠脾脏凝溶胶蛋白含量和mRNA表达及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的变化
陈琦, 杨红明
2017, 33(8): 481-485.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7.08.005
摘要:
目的 研究重度烧伤小鼠脾脏凝溶胶蛋白(GSN)含量和mRNA表达及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的变化,选择GSN的最佳干预时间。 方法 取80只雄性BALB/c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伤组和烧伤组,每组40只。烧伤组小鼠造成背部15%TBSAⅢ度烫伤(下称烧伤),伤后即刻皮下注射生理盐水1 mL,背部涂适量碘伏防治感染,每日1次。假伤组小鼠致假伤,伤后不补液、不外涂碘伏。分别于伤后0(即刻)、8、24、48、72 h,每组各取8只小鼠,无菌留取脾脏,噻唑蓝比色法检测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ELISA法检测脾脏组织中GSN含量,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脾脏组织中GSN mRNA表达。对数据行析因设计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检验及Bonferroni校正。 结果 (1)2组小鼠伤后0 h的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无明显差异(P>0.05),假伤组小鼠伤后8、24、48、72 h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显著高于烧伤组(P值均小于0.05)。假伤组小鼠伤后各时相点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无明显差异(F=0.756,P>0.05);烧伤组小鼠伤后8 h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为0.12±0.04,显著低于组内伤后0、24、48、72 h的0.73±0.07、0.56±0.07、0.51±0.09、0.59±0.07(P值均小于0.05)。(2)2组小鼠伤后0 h脾脏组织中GSN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假伤组小鼠伤后8、24、48、72 h脾脏组织中GSN含量显著高于烧伤组(P值均小于0.05)。假伤组小鼠伤后各时相点脾脏组织中GSN含量无明显差异(F=1.083,P>0.05);烧伤组小鼠伤后8 h脾脏组织中GSN含量为(11.9±2.6)pg/mg,显著低于组内伤后0、24、48、72 h的(37.7±2.9)、(19.9±4.0)、(24.1±4.1)、(24.6±4.0)pg/mg(P值均小于0.05)。(3)2组小鼠伤后0 h脾脏组织中GSN mRNA表达量无明显差异(P>0.05),假伤组小鼠伤后8、24、48、72 h脾脏组织中GSN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烧伤组(P值均小于0.05)。假伤组小鼠伤后各时相点脾脏组织中GSN mRNA表达量无明显差异(F=0.413,P>0.05);烧伤组小鼠伤后8 h脾脏组织中GSN mRNA表达量为0.307±0.064,显著低于组内伤后0、24、48、72 h的0.944±0.023、0.625±0.091、0.744±0.104、0.821±0.072(P值均小于0.05)。 结论 重度烧伤可导致小鼠脾脏GSN含量及mRNA表达、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显著下降,且三者均是在伤后8 h降至最低,可选择伤后8 h之前作为重度烧伤后GSN的最佳干预时间。
论著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族和汉族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足溃疡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刘小龙, 苏福增, 查天建, 刘利华, 王智忠, 努尔兰
2017, 33(8): 486-490.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7.08.006
摘要:
目的 探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族和汉族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足溃疡(DFU)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1月,笔者单位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640例糖尿病患者病历资料。根据是否发生DFU,将患者分为DFU组403例和非DFU组237例。比较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民族、体质量指数(BMI)、吸烟、饮酒、暴饮暴食、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对数据行χ2检验和t检验。选取2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行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发生DFU的独立危险因素。进一步分别对维吾尔族和汉族患者发生DFU可能的危险因素行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维吾尔族和汉族患者发生DFU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 (1)2组患者性别、年龄、TC、HD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149,t值分别为1.163、1.033和1.026,P值均大于0.05),2组患者民族、BMI、吸烟、饮酒、暴饮暴食、T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4.778~13.694,t值分别为4.703和4.237,P<0.05或P<0.01)。(2)民族、BMI、吸烟、饮酒、暴饮暴食、TG为糖尿病患者发生DFU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分别为1.488、1.527、1.736、1.738、1.382、1.648,95%置信区间分别为1.315~3.175、1.488~4.393、1.834~4.675、1.474~2.695、1.342~4.678、1.105~6.747,P值均小于0.05)。(3)吸烟、饮酒、暴饮暴食和TG是维吾尔族糖尿病患者发生DFU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分别为1.673、1.387、1.328、1.486,95%置信区间分别为1.384~1.765、1.414~1.659、1.423~1.687、1.150~1.670,P值均小于0.05)。BMI、吸烟、饮酒是汉族糖尿病患者发生DFU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分别为2.442、1.604、1.251,95%置信区间分别为2.223~2.699、1.268~2.028、1.164~1.344,P<0.05或P<0.01)。 结论 吸烟、饮酒、暴饮暴食和TG是维吾尔族糖尿病患者发生DFU的独立危险因素,BMI、吸烟、饮酒是汉族糖尿病患者发生DFU的独立危险因素。
头皮轴型血管网皮瓣或带阔筋膜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患者头皮恶性肿瘤根治性切除术后缺损的效果
张万锋, 张小锋, 高秋芳, 牛雪涛, 马亚军, 吴宝恩, 马彬, 梁锋, 王爱武
2017, 33(8): 491-496.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7.08.007
摘要:
目的 观察头皮轴型血管网皮瓣或带阔筋膜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患者头皮恶性肿瘤根治性切除术后缺损的效果。 方法 2006年2月—2015年12月,笔者单位收治21例头皮恶性肿瘤患者,肿瘤侵犯颅骨外板或全层、硬脑膜。完善术前检查后,于入院后3~4 d切除肿瘤及距肿瘤边缘3~5 cm范围内头皮组织,凿除颅骨外板或全层,硬脑膜有侵犯者切除局部硬脑膜,并行肿瘤周围前哨淋巴结清扫,术后形成11 cm×8 cm~22 cm×18 cm缺损。将切除的头皮肿瘤切缘组织、颅骨、硬脑膜切缘及基底组织、前哨淋巴结送快速冰冻病理检查,其结果显示全为阴性后,同期行皮瓣移植术。3例高龄患者采用单个或多个头部轴型血管网皮瓣修复,皮瓣切取面积12 cm×7 cm~19 cm×14 cm。另18例患者游离移植带阔筋膜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皮瓣切取面积13 cm×10 cm~23 cm×19 cm,阔筋膜切取面积8 cm×7 cm~10 cm×10 cm。头部供瓣区取头部或背部中厚皮片修复,大腿供瓣区取同侧大腿中厚皮片修复。患者术后均放弃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等后续治疗。 结果 本组所有患者术后皮瓣和皮片均完全成活,未出现血管危象等。随访6个月~9年,所有患者除头部术区秃发外,外形可,头部供瓣区和取皮区无明显畸形,脑组织无膨隆外疝,未出现肿瘤局部复发或远位转移。大腿供瓣区和取皮区外形可,肌力正常,下肢活动正常。 结论 头皮恶性肿瘤患者行肿瘤根治性切除术,并应用头皮轴型血管网皮瓣或带阔筋膜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术后缺损,头部术区外形较佳,肿瘤无局部复发或远位转移。
短篇论著
负压封闭引流联合肝素溶液治疗四肢深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
张文浩, 吴起, 马军, 王甲汉
2017, 33(8): 497-500.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7.08.008
摘要:
目的 观察VSD联合肝素溶液湿敷治疗对四肢深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12年1月—2016年1月,笔者单位收治3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四肢深Ⅱ度烧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VSD治疗组及联合治疗组,每组10例。入院后患者创面均常规清洁、消毒,去除腐皮或将腐皮减孔。常规治疗组患者创面外涂薄层重组牛bFGF凝胶,用涂有磺胺嘧啶锌软膏的凡士林油纱覆盖,加压包扎,隔日换药1次。VSD治疗组患者予持续VSD治疗,负压值为-16.6 kPa。联合治疗组患者每日固定时间按每200平方厘米敷料使用约10 mL的量,注入5 000 U/mL的肝素溶液进行湿敷,湿敷10 min后,同VSD治疗组患者行VSD治疗。VSD治疗组及联合治疗组患者均于治疗后5~7 d更换VSD敷料,并同常规治疗组患者进行治疗,直至创面完全愈合。治疗前、治疗后即刻、治疗后15 min,3组患者分别应用数字评分法对创面疼痛强度进行自我评分。治疗前及治疗后7 d,检测3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治疗后7 d,观察3组患者创面大体情况。治疗后14 d,测量创面面积并计算创面愈合率。统计3组患者创面完全愈合时间。对数据行χ2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及LSD检验。 结果 治疗前3组患者疼痛强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6,P>0.05)。治疗后即刻,联合治疗组患者创面疼痛强度评分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及VSD治疗组(P值均小于0.05),VSD治疗组患者创面疼痛强度评分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治疗后15 min,VSD治疗组患者创面疼痛强度评分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P值均小于0.05)。3组患者治疗前PT和AP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0.12和0.43,P值均大于0.05)。治疗后7 d,联合治疗组患者PT和APTT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及VSD治疗组(P值均小于0.05)。治疗后7 d,常规治疗组患者创面中央区域仍附着有少量坏死组织,部分创面有加深倾向,创周略肿胀。VSD治疗组患者创面坏死组织大部分脱离,创缘基底新鲜,无明显红肿。联合治疗组患者创面坏死组织基本脱落,部分创面愈合,有少量新鲜出血点,创周无红肿。治疗后14 d,联合治疗组患者创面愈合率为(72±6)%,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及VSD治疗组的(59±8)%和(65±7)%(P值均小于0.05);VSD治疗组患者创面愈合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常规治疗组患者创面完全愈合时间为(24.5±1.8)d,明显长于VSD治疗组及联合治疗组的(21.5±2.0)、(19.6±2.1)d(P值均小于0.05)。VSD治疗组患者创面完全愈合时间明显长于联合治疗组(P<0.05)。 结论 VSD联合肝素溶液治疗患者四肢深Ⅱ度烧伤创面,可减轻创面疼痛强度、改善PT和APTT,提高创面愈合率,缩短创面完全愈合时间。
游离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阔筋膜瓣修复手背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观察
金文虎, 常树森, 魏在荣, 李海, 孙广峰, 张子阳, 王波, 唐修俊, 聂开瑜, 祁建平
2017, 33(8): 501-503.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7.08.009
摘要:
目的 观察游离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阔筋膜瓣修复手背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 方法 2013年3月—2015年12月,笔者单位收治手背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12例。扩创后创面面积7 cm×6 cm~15 cm×13 cm,采用游离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阔筋膜瓣+移植薄中厚头皮修复创面,切取的阔筋膜瓣面积8.0 cm×6.5 cm~16.0 cm×13.5 cm。供瓣区予直接拉拢缝合。 结果 12例患者阔筋膜瓣术后全部成活。11例患者阔筋膜瓣上植皮成活;1例患者植皮部分坏死,经换药2周后愈合。术后随访6~24个月,阔筋膜瓣上植皮外形佳,未见明显瘢痕挛缩,并具有背侧皮肤固有的柔软性及延展性,无皮肤色素改变,颜色与周边皮肤相近。感觉恢复为S4级3例、S3级4例、S3级1例,两点辨别觉距离7.0~10.0 mm,平均8.5 mm,所有阔筋膜瓣均恢复保护性感觉。供瓣区愈合良好,仅留线状瘢痕,无行走不适。头皮供区毛发正常生长,美学效果佳。 结论 游离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阔筋膜瓣修复手背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是一种有效、可靠的方法,能较好恢复手背足背功能及外形。
经验交流
游离背阔肌肌皮瓣修复电烧伤后头部巨大缺损六例
程宏宇, 王光军, 王晶, 於国军, 张大维, 杨卫玺, 徐振雷, 熊猛, 郭芳芳
2017, 33(8): 504-506.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7.08.010
摘要:
危重烧伤患者围手术期低体温的处理11例
李全, 巴特, 王凌峰, 王淑杰, 周秀梅
2017, 33(8): 506-507.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7.08.011
摘要:
逆行足背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第5足趾皮肤软组织缺损八例
刘兴盛, 刘兴旺, 张永明, 姚鸥, 陈宝明, 吾兰, 马玲
2017, 33(8): 508-509.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7.08.012
摘要:
病例报告
双阔筋膜张肌肌皮瓣联合左股直肌肌皮瓣修复电烧伤后下腹壁巨大缺损一例
张永生, 李鹏飞, 董海峰, 王智
2017, 33(8): 510-511.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7.08.013
摘要:
粪菌移植治疗特重烧伤并发肠功能障碍一例
黄国宝, 邵阳, 马印东, 贾军, 杨炜华
2017, 33(8): 512-512.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7.08.014
摘要:
高质量浓度过氧化氢致烧伤一例
赵丽琴, 熊伟, 赵耀华
2017, 33(8): 513-513.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7.08.015
摘要:
综述
羊膜移植物的制备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郑仕清, 陈甜胜, 纪世召, 罗鹏飞, 肖仕初
2017, 33(8): 514-516.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7.08.016
摘要:
热休克因子1与热休克蛋白对创面愈合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张振宇, 王茹, 陈俊杰, 岑瑛
2017, 33(8): 517-519.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7.08.017
摘要:
循环成纤维细胞在创面修复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解英, 汪虹, 张伟, 赵阳
2017, 33(8): 520-522.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7.08.018
摘要:
负压伤口疗法促进真皮替代物血管化的研究进展
邵华伟, 王新刚, 有传刚, 韩春茂
2017, 33(8): 523-525.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7.08.019
摘要:
学术信息
2017年中国医师协会烧伤科医师分会年会第十三届全国烧伤救治专题研讨会《中华烧伤杂志》编委工作会纪要
程林, 张鲜英, 付佑梅, 刘毅
2017, 33(8): 526-527.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7.08.020
摘要:
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组织修复专业委员会与欧洲创面管理学会双边会谈纪要
谢挺
2017, 33(8): 528-528.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7.08.021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