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4年  第40卷  第1期

指南与共识
Ⅱ度烧伤创面治疗专家共识(2024版)Ⅰ:院前急救和非手术治疗
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暨烧创伤组织修复专委会
2024, 40(1): 1-18. doi: 10.3760/cmaj.cn501225-20231019-00120
摘要:
Ⅱ度烧伤是临床中最为常见但处理十分棘手的烧伤类型。目前关于Ⅱ度烧伤创面的急救、诊断、分类、保守换药的方式、外用敷料或药物的选择等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严重影响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及临床研究开展的一致性。本共识编写组以循证医学证据为基础,结合专家意见,制订《Ⅱ度烧伤创面治疗专家共识(2024版)Ⅰ:院前急救和非手术治疗》。本共识从Ⅱ度烧伤创面的早期急救和非手术治疗2个方面提出29条具体推荐意见,旨在形成规范的Ⅱ度烧伤创面临床治疗方案。
窄谱强脉冲光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4版)
《窄谱强脉冲光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4版)》编写组
2024, 40(1): 19-25. doi: 10.3760/cma.j.cn501225-20230918-00085
摘要:
医疗美容技术的不断创新,推动了医疗美容行业的快速发展。窄谱强脉冲光,是在传统强脉冲光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在临床应用方面具有更精准、更高效、更安全的特性。为了促使窄谱强脉冲光在临床应用的更专业化和规范化,由整复外科、皮肤科等领域的临床专家组成的编写组基于目前的循证医学证据、临床实践和其他相关学科权威指南制订了该共识。该共识探讨了窄谱强脉冲光临床应用的适应证、治疗参数、禁忌证及注意事项等,供从事整形美容相关工作的临床医师、护理人员及相关教学、科研人员参考。
专家论坛
先进生物材料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罗高兴, 周璇
2024, 40(1): 26-32. doi: 10.3760/cma.j.cn501225-20231128-00211
摘要:
皮肤创面愈合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随着材料科学、组织工程学等快速发展,通过多学科融合研发的先进生物材料具有更多功能与作用,为加快创面修复速度、改善创面修复质量,甚至组织再生提供了新的思路、策略与方法。该文重点阐述了不同种类的多功能先进生物材料在促进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论著·生物材料与创面修复
负载银纳米颗粒小球藻的明胶/聚乙二醇水凝胶的性能及其对小鼠全层皮肤缺损感染创面愈合的作用
严珍珍, 王雨翔, 张停琳, 荀竞男, 马艺程, 季超, 高洁, 肖仕初
2024, 40(1): 33-42. doi: 10.3760/cma.j.cn501225-20231020-00126
摘要:
  目的   探讨负载银纳米颗粒(AgNP)小球藻的明胶/聚乙二醇水凝胶(以下简称复合水凝胶)的性能及其对小鼠全层皮肤缺损感染创面愈合的作用。   方法   该研究为实验研究。制备单纯明胶/聚乙二醇水凝胶(以下简称单纯水凝胶)和复合水凝胶,大体观察2种水凝胶分别在55、37 ℃以及808 nm近红外光照射下的外观和可注射性;采用电子万能试验机测试2种水凝胶在室温下的拉应力-应变性能、压应力-应变性能以及复合水凝胶在80%最大压应力下的循环压应力-应变性能。分别于磷酸盐缓冲液(PBS)、单纯水凝胶和复合水凝胶中滴加金黄色葡萄球菌或大肠埃希菌菌液。取部分滴加了金黄色葡萄球菌或大肠埃希菌菌液的复合水凝胶,予近红外光照射5 min。将各样品孵育6 h后,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检测并计算2种细菌培养24 h的死亡率(样本数为5)。取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名6岁健康男童包皮环切术后废弃包皮组织,采用酶解法提取分离原代人成纤维细胞(HFb),常规培养至第3~6代,用于后续细胞实验。制备终质量浓度分别为100.0、50.0、25.0、12.5、0 mg/mL的复合水凝胶浸提液,用其培养HFb,培养24 h后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样本数为3。取20只6~8周龄雌性C57BL/6J小鼠,在每只鼠背部制作1个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在创面上涂抹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液进行感染。将感染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单纯水凝胶组、复合水凝胶组、联合处理组,每组5只小鼠,分别采用PBS、单纯水凝胶、复合水凝胶、复合水凝胶+光照(用波长808 nm近红外光照射5 min)处理其创面。于伤后0(首次处理创面后即刻)、3、7、14 d,大体观察各组小鼠创面渗出及愈合情况并计算伤后7、14 d的创面愈合率,样本数为5。伤后14 d,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小鼠创面组织病理学变化。   结果   单纯水凝胶和复合水凝胶在55 ℃时均为溶液状态,降温到37 ℃后均呈凝胶态;近红外光照射2种水凝胶后,仅复合水凝胶升温,可再次回到溶液状态,即具有可注射性。复合水凝胶的最大拉应力可达301.42 kPa,对应的应变为87.19%;最大压应力可达413.79 kPa,对应的应变为91.67%,均与单纯水凝胶的拉伸和压缩性能相近。复合水凝胶经过10次压缩循环后,其最大压应力仍可达第1次压应力的84.1%。培养24 h,金黄色葡萄球菌经单纯水凝胶处理后的死亡率明显高于经PBS处理后( P<0.05);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仅经复合水凝胶处理后的死亡率均明显高于经单纯水凝胶处理后( P<0.05);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经复合水凝胶+光照处理后的死亡率均明显高于仅经复合水凝胶处理后( P<0.05)。培养24 h,与用终质量浓度0 mg/mL复合水凝胶浸提液培养相比,用终质量浓度25.0、50.0 mg/mL复合水凝胶浸提液培养的HFb的增殖活力均明显增强( P<0.05),用终质量浓度100.0 mg/mL复合水凝胶浸提液培养的HFb的增殖活力明显减弱( P<0.05)。伤后0、3 d,空白对照组、单纯水凝胶组小鼠创面中的脓性分泌物均较多,复合水凝胶组小鼠创面中仅有少量渗出液,而联合处理组小鼠创面中未见明显感染。伤后7、14 d,单纯水凝胶组小鼠创面愈合率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 P<0.05),复合水凝胶组小鼠创面愈合率均明显高于单纯水凝胶组( P<0.05),联合处理组小鼠创面愈合率均明显高于复合水凝胶组( P<0.05)。伤后14 d,空白对照组小鼠创面有较多的炎症细胞浸润、未见新生的上皮层;单纯水凝胶组小鼠创面中新生上皮长度短,且存在少量炎症细胞;复合水凝胶组小鼠创面中有连续的新生上皮形成,以及大量未成熟的肉芽组织;联合处理组小鼠创面有连续的新生上皮形成,未成熟肉芽组织较少。   结论   制备的复合水凝胶具有良好的温敏性、光热性和可注射性,以及良好的机械性能、抗菌性能和生物相容性,可促进小鼠全层皮肤缺损感染创面愈合。
三维生物打印支架的拓扑结构介导的免疫反应对小鼠毛囊周期的影响
刘清华, 李曌, 恩和吉日嘎拉, 张超, 宋薇, 王玉振, 梁莉婷, 张孟德, 黄钰岩, 李筱贺, 黄沙
2024, 40(1): 43-49. doi: 10.3760/cma.j.cn501225-20231020-00125
摘要:
  目的   探讨具有不同拓扑结构的三维生物打印支架介导的免疫反应对小鼠毛囊周期的影响。   方法   该研究为实验研究。将海藻酸钠-明胶复合水凝胶用三维生物打印机打印成3种支架,并按照支架的3种拓扑结构(打印时打印喷头的旋转角度分别为45°、60°、90°),分别命名为T45支架、T60支架、T90支架,肉眼观察3种支架交联后的形态。取9只8周龄雌性C57BL/6J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45组、T60组、T90组,每组3只,分别于背部皮下埋植T45、T60、T90支架。于植入后7 d,观察小鼠背部脱毛区毛发生长情况,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测支架周围的纤维囊厚度,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支架周围组织中CD68、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肿瘤坏死因子(TNF)蛋白的表达水平。以上实验样本数均为3。   结果   3种支架交联后均拓扑结构明显,保真度高。植入后7 d,T45组、T90组小鼠背部脱毛区毛发均生长明显;T60组小鼠支架植入区毛发生长缓慢,与未植入区差别明显。植入后7 d,与T90组[(18±4)μm]相比,T45组、T60组小鼠支架周围的纤维囊厚度[(39±4)、(55±8)μm]均明显增加( P<0.05);与T45组相比,T60组小鼠支架周围的纤维囊厚度明显增加( P<0.05)。植入后7 d,T60组小鼠支架周围组织中CD68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T45组和T90组( P值均<0.05);T60组小鼠支架周围组织中BMP-2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T45组、T90组( P值均<0.05),T45组小鼠支架周围组织中BMP-2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T90组( P<0.05);T60组小鼠支架周围组织中TNF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T45组和T90组( P值均<0.05)。   结论   具有不同拓扑结构的三维生物打印支架植入小鼠体内后会介导不同程度的免疫反应。适度的免疫反应可促进小鼠脱毛区毛发生长,过强的免疫反应抑制毛囊进入生长期。
负载小鼠脂肪干细胞的甲壳素/透明质酸/胶原水凝胶的制备及其对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的作用
刘颖, 程凤, 王泽薇, 金红旭, 曹滨验, 游平飞, 胡安, 史秀云, 杜娟, 苑志新
2024, 40(1): 50-56. doi: 10.3760/cma.j.cn501225-20230928-00101
摘要:
  目的   制备负载小鼠脂肪干细胞的甲壳素/透明质酸/胶原水凝胶并探讨其对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的作用。   方法   该研究为实验研究。通过酸水解碱的方法提取甲壳素纳米纤维,将提取物与透明质酸和胶原混合制备甲壳素/透明质酸/胶原水凝胶(以下简称水凝胶),另制备负载小鼠脂肪干细胞的水凝胶。将30只雄性12周龄豚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水凝胶组(每组10只),分别在豚鼠背部两侧涂抹乙醇、4-氨基苯甲酸乙酯、前述制备的不含细胞的水凝胶进行诱导接触和激发接触,于激发接触后24、48 h观察皮肤水肿和红斑形成情况。将小鼠脂肪干细胞分为行常规培养的正常对照组和用前述制备的不含细胞的水凝胶培养的水凝胶组,培养3 d,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D(PDGF-D)、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转化生长因子β 1(TGF-β 1)的蛋白表达(样本数均为3)。取8只雄性8周龄SD大鼠,在其背部两侧各制备1个圆形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分别作为空白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和水凝胶组(涂抹前述制备的负载脂肪干细胞的水凝胶)。伤后0(即刻)、2、4、8、10 d,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并计算伤后2、4、8、10 d的创面愈合率。取伤后10 d创面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新生组织形成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α(IL-1α)、IL-6、IL-4和IL-10的浓度,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CD16、CD206阳性细胞表达并计算阳性细胞百分比。动物实验样本数均为8。   结果   激发接触后24 h,3组豚鼠皮肤均无水肿形成,仅阳性对照组7只豚鼠皮肤出现轻微红斑。激发接触后48 h,阳性对照组8只豚鼠皮肤出现红斑,4只豚鼠皮肤出现水肿;其余2组豚鼠皮肤无明显红斑或水肿。培养3 d,水凝胶组脂肪干细胞中PDGF-D、IGF-Ⅰ和TGF-β 1的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t值分别为12.91、11.83、7.92, P<0.05)。伤后0~10 d,2组创面面积均逐渐缩小,水凝胶组创面于伤后10 d基本愈合。伤后4、8、10 d,水凝胶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38±4)%、(54±5)%、(69±6)%,分别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的(21±6)%、(29±7)%、(31±7)%( t值分别为3.82、3.97、4.05, P值均<0.05)。伤后10 d,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水凝胶组创面表皮更加完整,毛囊、血管和其他皮肤附件增多。伤后10 d,水凝胶组创面组织中IL-1α、IL-6浓度均较空白对照组明显降低( t值分别为8.21、7.99, P<0.05),IL-4、IL-10浓度均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升高( t值分别为6.57、9.03, P<0.05);水凝胶组创面组织中CD16阳性细胞百分比较空白对照组明显降低( t=8.02, P<0.05),CD206阳性细胞百分比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升高( t=7.21, P<0.05)。   结论   负载小鼠脂肪干细胞的水凝胶无致敏性,能促进脂肪干细胞中生长因子分泌,促进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组织中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减轻炎症反应,从而促进创面愈合。
论著
改良垂直腹直肌肌皮瓣修复直肠癌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后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黄覛韬, 屈展, 梁鹏飞, 刘蔚东, 何志友, 崔旭, 郭乐, 陈杰, 李梦娟, 黄晓元, 张丕红
2024, 40(1): 57-63. doi: 10.3760/cma.j.cn501225-20231030-00156
摘要:
  目的   探讨采用改良垂直腹直肌肌皮瓣修复直肠癌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后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该研究为回顾性观察性研究。2019年6月—2022年7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基本外科收治5例符合入选标准的低位直肠癌男性患者,其年龄为65~70岁,肛周皮肤溃疡大小为5 cm×4 cm~11 cm×9 cm,皆行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术中会阴部继发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为8 cm×6 cm~14 cm×12 cm(盆底无效腔深度为10~15 cm),均经改良垂直腹直肌肌皮瓣移植修复,肌皮瓣的皮肤面积为9 cm×7 cm~16 cm×12 cm、肌肉体积为18 cm×10 cm×5 cm~20 cm×12 cm×5 cm、血管蒂长18~20 cm。术中保留大部分腹直肌前鞘,将皮瓣通过腹腔转移至受区,将供区残留的两侧腹直肌前鞘反复多次对折缝合,将腹横筋膜的游离缘与腹直肌前鞘缝合,再将供区皮肤直接缝合。术后观察移植肌皮瓣成活情况,记录术后2周内会阴部受区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观察会阴部受区及腹部供区恢复情况,记录腹部供区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肿瘤复发与转移情况。   结果   术后,5例患者移植的肌皮瓣均成活。1例患者术后2 d会阴部受区切口裂开,经间断换药及常规负压封闭引流治疗7 d后愈合;另外4例患者会阴部受区术后2周内均未发生切口裂开、切口感染、脂肪液化等并发症。出院后随访6~12个月显示,会阴部受区皮肤色泽、质地与弹性良好,外观不臃肿;会阴部受区及腹部供区均遗留线状瘢痕,无明显瘢痕增生或色素沉着;腹部供区未发生切口裂开与感染、肠粘连、肠梗阻、腹壁力量减弱等并发症,腹部外形良好,未见局部隆起或腹壁疝形成;患者均无局部肿瘤复发或转移情况。   结论   采用改良垂直腹直肌肌皮瓣修复直肠癌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后皮肤软组织缺损,手术方式相对简单,术后供受区外观较好,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基于窦道情况及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的坐骨结节压疮临床修复策略
邓如非, 龙露瑶, 陈燕微, 姜臻宇, 江澜, 邹立津, 张友来
2024, 40(1): 64-71. doi: 10.3760/cma.j.cn501225-20231114-00194
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窦道情况及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的坐骨结节压疮临床修复策略。   方法   该研究为回顾性观察性研究。2017年7月—2023年3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21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坐骨结节Ⅲ、Ⅳ期压疮患者,其中男13例、女8例,年龄14~84岁。共有坐骨结节压疮31处,清创前压疮面积为1.5 cm×1.0 cm~8.0 cm×6.0 cm。行en bloc切除清创后,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为6.0 cm×3.0 cm~15.0 cm×8.0 cm。根据清创后创面窦道深浅、大小及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按以下3种情况修复创面。(1)无窦道或窦道浅、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为6.0 cm×3.0 cm~8.5 cm×6.5 cm者,行直接拉拢缝合、Z字改形术、臀部局部皮瓣转移或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V-Y推进修复。(2)窦道深且小、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为8.5 cm×4.5 cm~11.0 cm×6.5 cm者,行股薄肌肌瓣转移填塞后直接拉拢缝合或Z字改形术或联合臀下动脉穿支皮瓣转移修复。(3)窦道深且大、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为7.5 cm×5.5 cm~15.0 cm×8.0 cm者,行股薄肌肌瓣联合臀大肌肌瓣转移填塞后直接拉拢缝合或Z字改形术或联合臀部局部皮瓣转移修复,行股二头肌长头肌瓣转移填塞后联合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旋转修复,行臀下动脉穿支脂肪筋膜瓣转移填塞后联合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V-Y推进修复。共使用7个臀部局部皮瓣(切取面积为8.0 cm×6.0 cm~19.0 cm×16.0 cm)、21个股薄肌肌瓣(切取面积为18.0 cm×3.0 cm~24.0 cm×5.0 cm)、9个臀下动脉穿支皮瓣或臀下动脉穿支脂肪筋膜瓣(切取面积为8.5 cm×6.0 cm~13.0 cm×7.5 cm)、10个臀大肌肌瓣(切取面积为8.0 cm×5.0 cm~13.0 cm×7.0 cm)、2个股二头肌长头肌瓣(切取面积为17.0 cm×3.0 cm、20.0 cm×5.0 cm)、5个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切取面积为12.0 cm×6.5 cm~21.0 cm×10.0 cm)。将供区创面直接拉拢缝合。术后观察肌瓣、脂肪筋膜瓣、皮瓣存活情况及供区创面愈合情况,随访患者压疮修复情况及有无复发。   结果   术后,所有臀部局部皮瓣、股薄肌肌瓣、臀大肌肌瓣、臀下动脉穿支脂肪筋膜瓣及股二头肌长头肌瓣均存活良好。1例患者1个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后创面愈合;1例患者1个臀下动脉穿支皮瓣远端出现淤紫,经拆除部分缝线后有所缓解,但仍出现少部分坏死,经床旁清创缝合后创面愈合;其余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及臀下动脉穿支皮瓣存活良好。1例患者供区创面因术后出血导致切口开裂,经清创+Z字改形术+换药后愈合;其余患者供区创面愈合良好。随访3~15个月,所有患者压疮均得到修复且未复发。   结论   坐骨结节压疮清创后创面若无窦道形成或窦道表浅,可根据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选择直接拉拢缝合、Z字改形术、臀部局部皮瓣转移或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V-Y推进修复;若窦道深,则可根据窦道大小及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选择合适的组织瓣转移填塞窦道,并联合个体化的皮瓣封闭创面,以获得良好的修复效果。
游离旋髂浅动脉浅支穿支皮瓣联合皮瓣供区以远全厚皮片修复四肢较大创面的临床效果
刘洋洋, 吴敏, 朱军, 张宽宽, 牛海州, 高许斌, 韩仲兵, 刘奋斗
2024, 40(1): 72-77. doi: 10.3760/cma.j.cn501225-20230727-00018
摘要:
  目的   探讨游离旋髂浅动脉(SCIA)浅支穿支皮瓣联合皮瓣供区以远全厚皮片修复四肢较大创面的临床效果。   方法   该研究为回顾性观察性研究。2020年1月—2022年6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19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四肢较大创面患者,其中男15例、女4例,年龄28~75岁。Ⅰ期行清创、骨折复位固定、肌腱血管神经修复和负压封闭引流。Ⅱ期清创后,创面总面积为13.0 cm×8.0 cm~34.0 cm×15.0 cm。采用SCIA浅支穿支皮瓣(面积为10.0 cm×6.5 cm~15.0 cm×8.0 cm)修复肌腱、骨外露处创面(面积为9.0 cm×6.0 cm~14.0 cm×7.0 cm),采用皮瓣供区以远全厚皮片(面积为5.0 cm×3.5 cm~13.0 cm×8.0 cm)修复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创面(面积为5.0 cm×3.5 cm~13.0 cm×8.0 cm)。供区创面均经拉拢缝合。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观察皮瓣和皮片成活情况。随访观察皮瓣和皮片情况、供区瘢痕情况及其对供区功能的影响。末次随访时,采用疗效满意度评分表评价患者对疗效的满意度。   结果   患者手术时间为2.0~3.5 h,手术出血量为100~320 mL。1例患者术后第2天皮瓣边缘出现瘀斑、静脉危象,经探查后皮瓣成活;其余患者皮瓣均顺利成活。患者皮片均顺利成活。2例患者因后期肥胖导致皮瓣臃肿,术后6个月行皮瓣削薄手术后达到预期效果。随访6~24个月,皮瓣均弹性好、质地软,皮片无磨损、破溃,供区均遗留线性瘢痕但功能未受到影响,患者对疗效均表示满意。   结论   采用游离SCIA浅支穿支皮瓣联合皮瓣供区以远全厚皮片修复四肢较大创面,安全可靠、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供受区外形和功能良好。
论著·护理专栏
基于个案管理模式的康复护理决策方案在严重烧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黎宁, 付青青, 罗月, 李茂君, 陈华玲, 廖建梅
2024, 40(1): 78-86. doi: 10.3760/cma.j.cn501225-20230905-00078
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个案管理模式的康复护理决策方案在严重烧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该研究为非随机历史对照研究。将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本单位)2021年4月—2022年3月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30例行常规康复护理的严重烧伤患者纳入常规康复护理组,其中男26例、女4例,年龄48.50(31.75,56.25)岁;将本单位2022年4月—2023年3月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30例行个案管理康复护理的严重烧伤患者纳入个案管理康复护理组,其中男22例、女8例,年龄46.00(36.75,55.25)岁。统计2组患者住重症监护病房(ICU)天数、总住院天数、总住院费用。于入院时、康复期、出院时、伤后6个月,采用简明烧伤特定健康量表评价患者生活质量,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价患者睡眠质量,采用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评价患者功能独立性;于康复期、出院时、伤后6个月,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评价患者瘢痕情况;于伤后6个月,采用本单位第三方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患者对疗效的满意度。   结果   个案管理康复护理组患者住ICU天数、总住院天数均明显短于常规康复护理组( Z值分别为-1.97、-1.99, P<0.05),总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常规康复护理组( Z=-1.99, P<0.05)。出院时、伤后6个月,个案管理康复护理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康复护理组( t值分别为-3.19、-4.43, P<0.05);个案管理康复护理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康复护理组( Z值分别为-2.18、-3.33, P<0.05)。2组患者入院时、康复期、出院时、伤后6个月功能独立性的认知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个案管理康复护理组患者康复期、出院时、伤后6个月功能独立性的运动功能评分和总得分均明显高于常规康复护理组( Z值分别为-4.37、-2.73、-4.10和-4.37、-2.64、-4.06, P<0.05)。个案管理康复护理组患者伤后6个月瘢痕的色泽得分明显低于常规康复护理组( Z=-2.05, P<0.05),个案管理康复护理组患者出院时、伤后6个月瘢痕的血管分布得分均明显低于常规康复护理组( Z值分别为-3.16、-2.07, P<0.05),个案管理康复护理组患者康复期、出院时、伤后6个月瘢痕的柔软度得分( Z值分别为-3.16、-2.45、-4.38, P<0.05)、厚度得分( Z值分别-2.56、-2.35、-4.70, P<0.05)及总得分( Z值分别-3.77、-3.04、-3.13, P<0.05)均明显低于常规康复护理组。伤后6个月,个案管理康复护理组患者对疗效的满意度得分为4.00(3.00,4.25)分,明显高于常规康复护理组的3.00(2.00,4.00)分( Z=-2.72, P<0.05)。   结论   实施基于个案管理模式的康复护理决策方案可优化成本效益,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性,提升严重烧伤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对疗效的满意度。
病例报告
基于皮瓣经济学理论修复头面颈部毁损性高压电烧伤创面1例
郭万里, 段鹏, 明志国, 魏太平
2024, 40(1): 87-89. doi: 10.3760/cma.j.cn501225-20231101-00170
摘要:
2021年9月8日,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收治1例18岁男性高压电烧伤导致头面颈部严重毁损伤患者。基于皮瓣经济学理论,术前针对皮瓣供区、移植方式进行优化评价后,行头面颈部创面清创+坏死颅骨去除+超大背阔肌肌皮瓣游离移植+左大腿薄中厚皮片移植术,并将超大的供瓣区创面直接缝合。该术式在保证修复效果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轻了供区的不良后果。术后患者病情平稳,皮瓣及皮片存活良好,创面修复效果良好,供瓣区瘢痕轻微,上肢无功能障碍。
综述·生物材料与创面修复
用于创面修复的胶原基生物材料的研究进展
董祖琴, 陈亚芳, 梁洁, 樊渝江
2024, 40(1): 90-95. doi: 10.3760/cma.j.cn501225-20231026-00136
摘要:
急性或慢性创面是常见的临床问题。胶原蛋白因具有来源丰富、生物相容性良好、免疫原性低以及可生物降解等诸多优点,被广泛用于创面修复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该文简要回顾胶原蛋白在创面愈合相关的不同生物学过程中的作用,对胶原蛋白的来源进行了概述;此外,该文还总结了基于胶原蛋白的创面敷料在创面修复领域中的应用情况及最新研究进展。
综述
表皮下水分扫描仪在早期压力性损伤组织存活力监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王耀伦, 胡宏鸯, 吴庆, 魏惠燕
2024, 40(1): 96-100. doi: 10.3760/cma.j.cn501225-20231101-00169
摘要:
压力性损伤(PI)不仅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管理费用高昂,给患者及其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尽管目前用于识别早期PI的方法日趋多元化,但是真正能够精准预测早期PI的方法仍偏少。表皮下水分扫描仪是首款经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授权的PI管理设备,其通过测量局部组织生物电容水平,监测组织存活力,进而预测PI的发生、发展。作为一款新兴的诊断学仪器,表皮下水分扫描仪已在临床实践中显现出巨大的优势,可推动PI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预防与管理。该文介绍了PI的病理生理机制,阐明了表皮下水分扫描仪的工作原理及参数设定、在监测早期压力性损伤组织存活力中的临床应用、存在的局限,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