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1年  第37卷  第6期

本期导读
本期导读
2021, 37(6): F01-F01.
摘要:
2021, 37(6): E508-E518.
摘要:
指南与共识
磨痂术在烧伤创面中的临床应用全国专家共识(2021版)
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
2021, 37(6): 501-507.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210110-00013
摘要:

磨痂术作为烧伤外科三大清创术式之一,适用于处理以深Ⅱ度为主的新鲜烧伤创面。尽管该术式已在临床应用多年,但各单位应用该术式的时机、器具、步骤、术后敷料选择以及术后换药方式等仍有较大不同,造成临床效果参差不齐。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专家组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筛选分析高级别证据文章,多次深入讨论后,形成具有指导意义的专家共识,以期为磨痂术在烧伤创面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规范的指导。

负压伤口疗法在糖尿病足创面治疗中的应用全国专家共识(2021版)—

点击查看 共识英文版(PDF)  共识英文版(HTML)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烧创伤暨组织修复专委会, Cross-Straits Medicine Exchange Association of China
2021, 37(6): 508-518.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210107-00010
摘要:

糖尿病足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负压伤口疗法(NPWT)是治疗糖尿病足创面的有效技术之一,但不规范的应用往往导致感染、出血、坏死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治疗结局。中国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烧创伤暨组织修复专委会组织烧伤科、骨科、血管外科、内分泌科、创面修复科等从事糖尿病足治疗的专家共同讨论和编写了《负压伤口疗法在糖尿病足创面治疗中的应用全国专家共识(2021版)》。本共识以循证医学证据为基础,结合最新的临床研究进展,旨在形成NPWT治疗糖尿病足创面的规范化方案,供临床医师参考,以促进糖尿病足临床诊疗水平的提高。

专家论坛
严重烧创伤感染及其并发症的免疫新认识
姚咏明, 栾樱译
2021, 37(6): 519-523.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210118-00025
摘要:

烧创伤感染发生机制复杂,涉及炎症失控、免疫紊乱、凝血异常及机体多系统、多器官病理生理改变。尽管积极处理原发病、抗菌药物应用和器官支持治疗仍然是烧创伤感染处理的基础,但免疫调理为烧创伤感染及其并发症的干预开辟了新方向。深入了解其炎症免疫反应及其调控机制,探索新的预警生物标志物和免疫防治策略,对提高临床烧创伤感染的救治水平和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烧伤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应对策略及思考
袁志强, 彭毅志
2021, 37(6): 524-529.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210413-00129
摘要:

多重耐药菌感染可显著增加烧伤患者的病死率,烧伤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防治已成为重症烧伤患者临床救治中面临的棘手问题。院内感染的防控是减少或避免烧伤ICU内多重耐药菌传播的重要措施,建议从关注病区内病原菌的特征、评估并降低烧伤患者的易感性以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3个方面优化多重耐药菌感染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另外,耐药菌感染的快速精准诊断以及非抗生素治疗是将来可望有所突破的方向。

论著·烧伤感染
特重度烧伤患者血流感染风险早期预测模型的建立及其预测价值分析
张寅, 马珍珠, 吴蓓雯, 窦懿, 张勤, 杨璐瑜, 陈尔真
2021, 37(6): 530-537.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210114-00021
摘要:

目的 筛选特重度烧伤患者发生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以此构建该类患者发生血流感染的早期预测模型并分析其预测价值。 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2010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灼伤整形科收治307例符合入选标准的特重度烧伤患者,其中男251例、女56例,年龄33~55岁。根据是否发生血流感染,将患者分为未血流感染组(221例)和血流感染组(86例),比较2组患者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转归、住院天数,统计血流感染组患者血微生物培养中细菌检出情况。将纳入的307例患者按照大约7∶3的比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建模组(219例)和验证组(88例),比较...

3 067例住院烧伤患儿流行病学调查及其感染的病原学特征分析
张成, 彭源, 罗小强, 李启盟, 杨子晨, 陈渝, 彭毅志, 章一新, 龚雅利
2021, 37(6): 538-545.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210201-00044
摘要:

目的 分析住院烧伤患儿临床流行病学特征及其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 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分析2012年1月—2020年12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军烧伤研究所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3 067例住院烧伤患儿病历资料,包括患儿性别、年龄、致伤因素、烧伤部位、烧伤严重程度、烧伤季节分布及其感染病原菌的类型分布、组织/体液来源及其耐药情况。采用API细菌鉴定卡和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鉴定病原菌种类,采用最低抑菌浓度法和纸片扩散法检测前述检出率排前3位病原菌的药物敏感性。采用WHONET 5.6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 3 067例住院烧伤患儿中男1 768例、女1 299例。>...

布鲁顿酪氨酸激酶在内毒素/脂多糖诱导烫伤小鼠肠道细胞焦亡中的作用
金煦, 万佳, 段淑芳, 龚裕州, 王飞, 陈旭林
2021, 37(6): 546-554.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210119-00027
摘要:

目的 探讨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在内毒素/脂多糖(LPS)诱导烫伤小鼠肠道细胞焦亡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将128只6~8周龄的雄性C57BL/6小鼠分成假伤组、单纯烫伤组、烫伤+LPS组、烫伤+LPS+3 mg/kg LFM-A13组、烫伤+LPS+10 mg/kg LFM-A13组、烫伤+LPS+30 mg/kg LFM-A13组,假伤组8只,其余5组分别为24只。烫伤5组小鼠造成背部10%体表总面积Ⅲ度烫伤,假伤组小鼠背部模拟致伤。伤后0 h(即刻),假伤组、单纯烫伤组小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烫伤+LPS组小鼠腹腔注射LPS,其余3组小鼠腹腔注射LPS及相应剂量的LFM-A...

科技快讯
一项胰石蛋白预测严重烧伤患者脓毒症的单中心观察研究
2021, 37(6): 537-537.
摘要:
将肠道看作预防烧伤脓毒症的目标
2021, 37(6): 574-574.
摘要:
细胞外SQSTM1通过胰岛素受体信号介导小鼠细菌性脓毒症死亡
2021, 37(6): 581-581.
摘要:
基于卟啉光敏剂中卟啉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纳米杂合物的智能水凝胶用于多种损伤部位的抗菌光疗及其加速创面愈合作用
2021, 37(6): 590-590.
摘要:
论著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辅助下拇指尺侧指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同指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与效果
王延玲, 常艳, 李三亮, 王建国
2021, 37(6): 555-561.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210223-00063
摘要:

目的 探讨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辅助下采用拇指尺侧指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同指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与效果。 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2014年3月—2020年1月,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手足外科收治拇指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43例,其中男28例、女15例,年龄19~58岁,受伤至手术时间4~10 h,创面缺损面积为1.5 cm×1.0 cm~5.0 cm×3.0 cm。术前采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测明确拇指尺侧指背动脉的类型和走行等情况,以此设计拇指尺侧指背动脉岛状皮瓣逆行转移修复同指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拇指尺侧指背动脉缺如者采用以桡掌侧动脉为蒂的大鱼际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皮瓣面积为2.0 ...

楔形足跟垫在特重度烧伤患者足下垂畸形治疗中的效果
施加加, 孙莹, 彭志坚
2021, 37(6): 562-567.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200319-00181
摘要:

目的 探讨楔形足跟垫在特重度烧伤患者足下垂畸形治疗中的效果。 方法 采用 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2015 年 3 月—2016 年 7 月,昆山市康复医院烧伤康复科收治 33 例符合入选标 准的特重度烧伤瘢痕致足下垂畸形患者,其中男 18 例、女 15 例,年龄为(38±9)岁。患者入院后行烧 伤后综合康复治疗,根据患者足下垂畸形的程度,在患者鞋垫下方装配适当高度的楔形足跟垫。患者 穿上装配楔形足跟垫的鞋进行站立、下蹲与行走训练。首次应用楔形足跟垫治疗前和治疗后即刻(下 称治疗前、治疗后即刻)及治疗 1 个月,采用简易平衡量表评估患者站位平衡能力。应用楔形足跟垫 治疗 1、3、12 个月,使用关...

医用臭氧自体血回输联合醒脑静治疗烧伤脓毒性脑病的临床效果
叶向阳, 李晓亮, 李琰光, 李延仓, 肖宏涛, 张建, 赵孝开, 夏成德, 田社民, 冯可
2021, 37(6): 568-574.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200330-00204
摘要:

目的 探讨医用臭氧自体血回输联合醒脑静治疗烧伤脓毒性脑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2015年8月—2019年5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9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烧伤脓毒性脑病患者,将46例[男25例、女21例,年龄(35±4)岁]采用醒脑静治疗的患者纳入单纯醒脑静组,将44例[男20例、女24例,年龄(34±5)岁]采用医用臭氧自体血回输联合醒脑静治疗的患者纳入臭氧自体血回输+醒脑静组。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7 d心率、体温、平均动脉压、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治疗前及治疗1、3、7 d,检测血清中血脑屏障损伤标志物闭锁...

论著·护理专栏
成年烧伤患者恐动症发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横断面调查
胡敏, 陈晓娟, 任琳洁, 黄建琼, 许学文
2021, 37(6): 575-581.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200618-00313
摘要:

目的 了解成年烧伤患者恐动症发生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单中心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2018年10月—2019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整形外科/烧伤科收治17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成年烧伤患者。采用自制一般资料调查问卷调查患者入院时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医疗费用支付方式、致伤因素及烧伤总面积等一般资料;在入院后1个月或者出院前,采用恐动症Tampa量表(TSK)评估患者是否存在恐动症及恐动症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患者烧伤当时、清创换药时、烧伤术后及安静休息时的疼痛程度(结果取均值),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评估患者社会支持水平,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评估患者焦虑、抑郁程度。根据...

创面修复
自制新型低温硼酸湿性敷料治疗浅度烧伤患者面颈部创面效果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梁曼, 罗浩轩, 周平, 邓君
2021, 37(6): 582-585.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200820-00383
摘要:

目的 观察并探讨自行研发的新型低温硼酸湿性敷料对浅度烧伤患者面颈部创面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6月重庆市中医院皮肤科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面颈部浅度烧伤(日晒伤)患者100例,病程均在15 d以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新型敷料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55±14)岁]和常规敷料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59±12)岁],新型敷料组患者面颈部创面采用自制的新型低温硼酸湿性敷料湿敷,常规敷料组患者面颈部创面采用常温硼酸溶液敷料湿敷,湿敷3次/d。对比2组患者首次治疗前及治疗14 d时(14 d内出院者记录出院当天数据)皮损面积...

综述
机械张力对创伤后增生性瘢痕形成的影响研究进展
赵倩楠, 周粤闽, 孙朝阳
2021, 37(6): 586-590.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200315-00167
摘要:

创伤导致的瘢痕不但影响患者外观及功能,还会不同程度影响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目前已有学者通过基础研究证实,机械张力通过各种机械转导通路促进炎症细胞、成纤维细胞等细胞增殖及血管生成和上皮形成,在增生性瘢痕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临床研究证实,采取降低创面机械张力的手术和辅助治疗可促进创面愈合、抑制瘢痕增生。本文总结了增生性瘢痕形成的机制及降低创伤创面机械张力的手术方式和辅助手段,以期为临床减少增生性瘢痕形成提供依据。

炎症反应参与瘢痕疙瘩形成的研究进展
雷继安, 周圆, 秦泽莲
2021, 37(6): 591-595.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200312-00154
摘要:

瘢痕疙瘩是由感染、创伤、手术诱发或不明诱因导致机体自发形成的过度增生的病理性瘢痕,是机体对真皮损伤的过度组织反应。本文从炎症诱发因素、炎症细胞、炎症介质、炎症效应器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介绍了炎症反应参与瘢痕疙瘩形成及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治疗瘢痕疙瘩的研究进展,这些研究结果提示炎症反应既是创面正常愈合的必要环节,也是瘢痕疙瘩形成和发展的关键因素。

学术信息
第十六届全国烧伤救治专题研讨会与2021年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烧伤医学分会年会暨2021年重庆国际烧伤高峰论坛会议纪要
莫愚, 李西兰, 王珏, 陈成, 贺伟峰, 官浩, 罗高兴, 梁光萍
2021, 37(6): 596-600.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210603-00210
摘要:

第十六届全国烧伤救治专题研讨会、2021年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烧伤医学分会年会暨2021年重庆国际烧伤高峰论坛于2021年5月19—21日在重庆成功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50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本次会议的主题为“烧伤医学的规范化与国际化”,以1个主会场+3个分会场+菁英论坛形式展开多维度研讨相关热点、难点问题,会议现场气氛热烈。会议期间,还召开了《中华烧伤杂志》第六届编辑委员会成立会、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常委会及全委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烧伤医学分会全委会,务实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