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4年  第30卷  第4期

烧伤危重症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持续血小板减少症预测严重烧伤并发脓毒症的临床意义
郭峰, 梁勋, 郇京宁
2014, 30(4): 295-298.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4.04.002
摘要:
目的 了解严重烧伤患者血小板减少症持续时间预测脓毒症的意义.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1年12月2家笔者单位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148例严重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伤后30 d内是否发生脓毒症将患者分为脓毒症组44例和非脓毒症组104例.统计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烧伤总面积、Ⅲ度烧伤面积、伤后第1个24 h补液量,伤后第1天血钙水平、血浆白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以及入院时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Ⅱ(APACHEⅡ)评分、入院时有无低血容量性休克及吸入性损伤、伤后48 h内有无显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伤后3d内有无手术、伤后10 d内血小板减少症持续时间、病死率,以筛选脓毒症...
两种肺复张法对重度烟雾吸入性损伤犬相关指标的影响
廖新成, 郭光华, 朱峰, 王年云, 付忠华, 刘名倬
2014, 30(4): 299-304.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4.04.003
摘要:
目的 观察比较控制性肺膨胀(SI)和呼气末正压(PEEP)递增法(IP)这2种肺复张方法对重度烟雾吸入性损伤犬氧合、呼吸以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方法 将12只常规机械通气后犬制成重度烟雾吸入性损伤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I组和IP组,每组6只.SI组犬改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吸气压力25 cmH2O(1 cmH2O=0.098 kPa),持续20 s;IP组逐步升高PEEP水平,每隔5 min增加5 cmH2O直至25 cmH2O,后每隔5 min降低5 cmH2O直至2~3 cmH2O.随后2组犬均改行分组前通气模式,持续通气8h.于伤前、致伤后即刻及分组后治疗2、4、6、8h测定2组犬血气...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联合肺复张对严重烧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疗效
李孝建, 钟晓旻, 邓忠远, 张旭辉, 张志, 张涛, 汤文彬, 陈宾, 刘昌玲
2014, 30(4): 305-309.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4.04.004
摘要:
目的 探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联合肺复张对严重烧伤并发ARDS患者的疗效. 方法 分析2011年9月-2013年9月笔者单位烧伤ICU收治的15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烧伤并发ARDS患者资料.患者自确诊为急性肺损伤/ARDS时起,即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行机械通气,当氧合指数(OI)≤200 mmHg(1 mmHg =0.133 kPa)时,联合应用呼气末正压递增法行肺复张;OI >200 mmHg时结束肺复张,继续行肺保护性通气策略通气;OI> 300 mmHg时,停止机械通气.分别于联合肺复张前、肺复张24 h及肺复张结束时采用血气分析仪测定本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pH值、PaO2、PaCO2,并计算OI...
连续性血浆滤过吸附辅助治疗烧伤脓毒症的临床研究
孟爱华, 任勇, 杨浪, 贺立新, 曾盛, 刘强
2014, 30(4): 310-314.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4.04.005
摘要:
目的 观察连续性血浆滤过吸附(CPFA)辅助治疗烧伤脓毒症的效果. 方法 对北京丰台右安门医院烧伤整形科2009年7月-2012年10月收治的30例烧伤脓毒症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CPFA治疗2次,在CPFA治疗装置上选择A、B、C、D、E5个采血点采血,用于CPFA治疗前后、血液吸附前后及血液滤过前的检测.第1次CPFA治疗前采用ELISA法检测A点、C点、E点血浆中TNF-α、IL-1β、IL-6 、IL-10、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 RA)、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Ⅰ(sTNFR-Ⅰ)、sTNFR-Ⅱ水平,第1次CPFA治疗后同法检测B点、D点血浆中上述细胞因子水平;第2次C...
微小RNA-21在大鼠严重烫伤早期心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作用机制
谢琼慧, 赵超莉, 叶子青, 杨飞, 阮琼芳, 谢卫国
2014, 30(4): 315-319.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4.04.006
摘要:
目的 观察大鼠严重烫伤早期心肌组织中微小RN A-21以及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 (PDCD4)的表达变化,在细胞水平验证两者关系,初步探讨微小RN A-21参与大鼠严重烫伤早期心肌损害的分子机制. 方法 (1)将4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伤组8只(致假伤)和烫伤组32只(背部致30% TBSAⅢ度烫伤).假伤组伤后不予补液,lh后处死取左心室组织;烫伤组伤后经腹腔注射乳酸林格液,于伤后3、6、12、24 h分别处死8只大鼠取左心室组织.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心肌组织中微小RNA-21的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心肌组织中PDCD4蛋白表达.(2)取大鼠心肌细胞株H9C2按随机数...
活性氧对烧伤大鼠血清诱导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蔡维霞, 计鹏, 樊磊, 韩军涛, 胡晓龙, 王姝月, 方小兵, 朱雄翔, 胡大海
2014, 30(4): 320-324.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4.04.007
摘要:
目的 观察大鼠严重烧伤后及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VEC)经烧伤血清刺激后活性氧水平,探讨活性氧与PMVEC凋亡的关系. 方法 (1)取24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方法下同)分为假伤组3只、烧伤组21只,烧伤组大鼠背部造成30% TBSAⅢ度烫伤,假伤组大鼠致假伤.伤后6、12、24、36、48、60、72 h按随机数字表法分别取3只烧伤组大鼠,腹主动脉取血,ELISA法检测血清中活性氧含量;假伤组大鼠行相同检测.(2)取5只SD大鼠按前述方法造成烫伤,伤后24 h制备烧伤大鼠血清;另取5只SD大鼠不作处理,制备健康大鼠血清.(3)切取20只SD大鼠幼鼠肺外边缘组织,组织块法培养细胞,免疫...
小儿严重烧伤并发应激性溃疡反复大出血一例
罗慧, 李孝建, 鲍强, 何梦龙, 刘兴
2014, 30(4): 331-332.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4.04.010
摘要:
患儿男,2岁,在家中不慎被热汤烫伤背、臀部及四肢.伤后即于当地医院就诊,补液、抗感染,创面外涂中草药.伤后2d,患儿出现高热,体温最高达39.5 ℃.伤后5d,出现腹胀、排柏油样黑便6~7次,每次100 ~ 200 g,给予输血及对症治疗,并于伤后6d转入我院.入院检查:患儿体温37℃、脉搏90次/min、呼吸频率20次/min、体质量18 kg,精神较差、哭闹乏力、面色苍白、双肺可闻及少许细湿啰音、肠鸣音活跃。
小儿重度烧伤并发大面积脑梗死一例
陈思雄, 吴小李, 董永盛
2014, 30(4): 333-333.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4.04.011
摘要:
患儿女,1岁2个月龄.既往史无特殊,四肢被热液烫伤后8d入院.其间患儿一直伴有发热,体温最高38.6℃;伤后4d开始排黑便,每天1次;伤后7d起呕吐咖啡样物.入院前患儿未补液,进食量少,家属曾使用中草药粉(具体成分不详)外敷创面,尿液呈深黄色、量少,每天约80 mL.入院检查:体温36.8℃,心率176次/min,呼吸频率40次/min,血压46/28 mmHg(1 mmHg =0.133 kPa),意识模糊,重度贫血貌,反应差,哭声低弱;部分创面表面覆盖黑色痂皮,基底红白相间,痛觉不明显,创缘红肿,可闻及恶臭.诊断:(1)四肢20% TBSA深Ⅱ度烫伤伴感染.(2)低血容量性休克。
解读美国烧伤协会关于烧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指南
罗杰, 郭光华
2014, 30(4): 334-336.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4.04.012
摘要: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指原无肺部感染的患者,在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治疗48 h后,或拔管48 h内发生的肺实质感染炎症,是机械通气过程中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2009年,美国烧伤协会颁布《关于烧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诊断及治疗的实践指南》[1](以下简称《指南》)的目的,在于回顾关于烧伤患者VAP的文献资料,并从循证医学的角度,提出关于成年烧伤患者VAP的预防、诊断及治疗等方面的建议.本文针对《指南》提出的建议结合国内烧伤患者的情况进行解读及归纳。
论著
皮瓣延迟术对大鼠三血管体穿支皮瓣成活的影响及其机制
李俊杰, 高自勉, 高伟阳, 李浙峰
2014, 30(4): 337-343.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4.04.013
摘要:
目的 观察皮瓣延迟术对大鼠三血管体穿支皮瓣成活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本实验采用大鼠背部右侧以旋髂深动脉为蒂的三血管体穿支皮瓣模型,将3个血管体之间的2个交界区域由皮瓣蒂部开始以远依次命名为闭塞区域1、闭塞区域2.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10只SD大鼠分为常规皮瓣组40只、单纯延迟组30只、延迟皮瓣组40只.(1)于常规皮瓣组中,按随机数字表法选取30只大鼠直接行皮瓣手术,术后0(即刻)、1、2、3、7d分别处死6只,取2个闭塞区域全层皮肤组织行HE染色检测血管密度及外径.剩余10只大鼠颈外静脉置管后行皮瓣手术,从术后0d(5只)或术后1d(5只)开始每隔2d注射1.5 mL荧光素钠(100 ...
微小RNA-203与P63在人表皮干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中的表达变化
宋志芳, 刘德伍, 彭燕, 李津, 章志伟, 宁璞, 胡洋红
2014, 30(4): 344-348.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4.04.014
摘要:
目的 观察微小RNA-203与P63在人表皮干细胞和KC中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表皮增生分化中的作用及意义. 方法 取2013年3-6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行包皮环切术的5例患者的5个正常包皮组织标本,采用胰蛋白酶消化法分离表皮获得单细胞悬液,应用Ⅳ型胶原快速黏附法将细胞分成快速黏附和未快速黏附的细胞分别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分离即刻及培养3d的生物学特性,行CD29、角蛋白19、角蛋白1、角蛋白10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微小RNA-203表达和P63的mRNA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63蛋白表达.对数据行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 结果 (...
短篇论著
犬肢体爆炸伤后游离移植大网膜的抗感染能力
张旭东, 赵启明, 陈丽梅, 夏东胜, 陆新, 茅东升, 甘静兵
2014, 30(4): 360-362.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4.04.018
摘要:
目的 探讨游离移植大网膜在修复犬肢体爆炸伤中的抗感染能力. 方法 将28只雄性本地犬制成爆炸伤模型,于伤后第3天第2次清创后,按体质量作为配对因素,用随机区组排列的方式分为肌皮瓣组和大网膜组各14只,分别行腹直肌肌皮瓣游离移植、大网膜游离移植加左下腹部全厚皮片覆盖.术后即刻向骨缺损部位注射l mL标准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5923)菌液,浓度为1×106 CFU/mL.移植术后3d,判断组织瓣存活情况.移植术前及移植术后1、3、7、14、28 d耳静脉采血行白细胞计数.移植术后28 d,再次切开犬左后肢软组织,观察局部感染情况.对数据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 结果...
瘢痕微粒皮联合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治疗中厚皮供区创面效果观察
吴起, 王甲汉, 任加良, 李志清, 陈静
2014, 30(4): 363-365.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4.04.019
摘要:
目的 观察采用瘢痕微粒皮联合异种ADM治疗中厚皮供区创面的效果. 方法 选择2010年10月-2013年4月在笔者单位住院行瘢痕切除加中厚皮移植手术,且手术切除瘢痕面积为1%~ 3% TBSA的患者10例,按照取皮部位相邻、面积比约为1∶1或2∶1的原则,将中厚皮供区取皮后形成的创面分成2组:微粒皮+ ADM组,联合应用瘢痕微粒皮与异种ADM;ADM组,仅应用异种ADM.观察患者2组中厚皮供区创面愈合时间和上皮化情况,以及愈后瘢痕增生及瘙痒程度.对数据行t检验. 结果 微粒皮+ ADM组创面愈合时间为(17.2±2.5)d,显著短于ADM组[(25.6±2.1)d,t=-7.16,P<0.01...
扩创植皮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烧伤患者后期感染难愈创面
张文浩, 周莉萍, 张志华, 李岩, 孔祥红, 刘郭, 张宏图, 储海函, 李习荣
2014, 30(4): 365-367.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4.04.020
摘要:
目的 观察扩创植皮术联合VSD技术治疗大面积烧伤患者后期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难愈创面的效果. 方法 2010年4月-2013年2月,笔者单位收治13例大面积烧伤后期MRSA感染难愈创面患者,常规换药治疗1周或行扩创+移植自体刃厚邮票皮修复后效果不佳,皮片成活率仅35.3%、创面愈合率仅31.0%.随后笔者应用上述扩创植皮术联合VSD修复创面,负压设定为-13.3~-10.6 kPa,采用工作5 min、间歇2 min模式持续治疗.联合治疗第3天更换敷料,取创面分泌物行细菌学培养,观察皮片成活率.联合治疗第6天停用VSD治疗,记录创面愈合率,改用常规换药处理直至创面全部愈合...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磺胺嘧啶银治疗深Ⅱ度硝火烧伤创面效果观察
焦献功, 李红, 蒋章佳, 杨磊, 周杰民, 李锋, 欧阳显文, 涂赤辉
2014, 30(4): 367-369.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4.04.021
摘要:
目的 观察并探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联合磺胺嘧啶银(SD-Ag)治疗深Ⅱ度硝火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笔者单位2011年8月-2012年8月收治的双下肢硝火烧伤后24 h内入院、总面积小于41%且各下肢深Ⅱ度面积大于1% TBSA的患者30例.依照部位对称、深度相同、面积相近等同体对照原则,将每例患者创面分为2组:rhGM-CSF+SD-Ag组,每10 cm×10 cm大小创面上涂抹10 g rhGM-CSF凝胶(10 μg/g),后用10 g/L SD-Ag混悬液浸润纱布包扎;SD-Ag组,创面仅用10 g/L SD-Ag混悬液浸润纱布包扎.记录患者2...
经验交流
背阔肌肌皮瓣修复肩部皮肤及三角肌缺损十例
李钢, 李小兵, 刘子健, 张静琦, 刘光晶
2014, 30(4): 370-372.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4.04.022
摘要:
临床上严重交通伤、电烧伤常导致肩部大范围软组织损伤,表现为肩部皮肤及三角肌缺损且伴肩周组织外露,同时创面感染或深及肩关节附近肌肉组织,引起肩关节外展功能障碍.2006年2月-2012年2月,笔者使用背阔肌肌皮瓣带蒂修复肩部皮肤及三角肌缺损10例,达到预期效果,现介绍如下。
胸脐皮瓣修复伴血管外露的髂腹股沟区创面12例
屠海霞, 贺立新, 曹玉珏, 李冬海, 赵鹏亮, 朱海涛, 马彩虹
2014, 30(4): 372-374.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4.04.023
摘要:
髂腹股沟区是主干神经、血管由骨盆进入下肢的重要通道,局部皮肤较薄,缺乏皮下脂肪组织保护,一旦受到较大的创伤,常可出现广泛的皮肤碾挫坏死,同时可伴有股神经、股血管甚至髂外血管的损伤及外露;部分髂腹股沟区烫伤瘢痕切除后也可造成皮肤缺损,股神经、血管外露,直接威胁下肢的存活[1].2006年1月-2013年10月,笔者单位收治伴神经、血管外露的髂腹股沟区创面患者12例,采用对侧带蒂胸脐皮瓣修复,取得良好效果。
指侧方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同指指端氢氟酸烧伤11例
樊华, 刘凤彬, 杨雄, 蔺海龙, 刘洋, 魏纯琳, 刘杜娟, 田宝祥
2014, 30(4): 375-376.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4.04.024
摘要:
氢氟酸是一种无机酸,具有强烈的腐蚀作用,可以引起特殊的生物性损伤.氢氟酸应用广泛,目前已知至少应用于57个职业工种中,故经常可见氢氟酸引起的损伤.高体积分数的氢氟酸在伤后5~6d仍可向四周正常皮肤扩散,使周围皮肤变红、中间坏死,继续发展为皮革样焦痂[1],形成难以治疗的深度创面.2010年1月-2012年12月,笔者单位共收治手指指端深度氢氟酸烧伤患者11例,应用指侧方逆行岛状皮瓣移植修复获得预期效果,现介绍如下。
人型结核分枝杆菌皮肤感染22例
刘政军, 卢才教, 郭海雷, 张怀保
2014, 30(4): 377-378.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4.04.025
摘要:
1 临床资料2011年6月-2012年1月,笔者单位烧伤科及骨科陆续收治22例因腰肌劳损、肩周炎等病症在同一私人诊所接受肌内注射治疗造成皮肤软组织感染的患者,其中男12例、女10例,年龄35 ~70岁.发病时间为注射后20~55(31±4)d.感染部位以臀部为主,其中单侧19例、双侧2例、骶尾部1例;合并左上臂感染者1例.局部病变表现为硬结11处、脓肿12处、局部红肿2处.入院时部分破溃或院外切开引流者创口内有2~3条窦道,长达10 cm以上,有乳白色豆腐渣样脓液引出.患者局部B超检查多表现为皮下组织层次不清,呈低回声暗区;部分表现为混合性团块或伴液性暗区、脓肿伴窦道形成.累及深肌层者3例,其...
面部瘢痕患者感染蠕形螨七例
李晓明, 艾艳斌, 张琳琳
2014, 30(4): 378-379.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4.04.026
摘要:
1 临床资料笔者于2010年5月-2012年12月为7例颜面部深Ⅱ度烧伤后瘢痕增生期患者行抗瘢痕康复治疗时,观察到其局部皮肤弥漫性潮红、充血、有散在针尖至粟粒大的白色丘疹、毛囊口显著扩大、表面粗糙,患者主诉伴有瘙痒症状.本组患者中男5例、女2例,年龄27 ~43岁.全部病例均用镊子取丘疹内皮脂腺分泌物及皮屑于光学显微镜下检查,均观察到蠕形螨,诊断为蠕形螨感染。
电烧伤合并气腹症四例
吴云, 黄志强, 沙琳琳, 周翔, 许建喜
2014, 30(4): 380-381.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4.04.027
摘要:
1 临床资料1990-2012年,笔者单位收治4例电烧伤合并气腹症患者,其中男3例、女1例.年龄36~ 58岁,平均42.8岁.烧伤总面积15% ~ 79% TBSA,其中Ⅱ度3% ~ 29%、Ⅲ度7%~50%.高压电烧伤2例、雷电烧伤2例,烧伤部位为面颈部、胸腹部及四肢.入院时间为伤后2~13h,平均6.3h.出现气腹症时间为伤后2~7d。
技术与方法
自制弹力马甲在小儿躯干烫伤敷料固定中的应用
程丹, 张芜茗, 吴巍巍
2014, 30(4): 382-383.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4.04.028
摘要:
小儿是发生烫伤的高危人群[1],特别是前后躯干部位的烫伤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在手术及换药后包扎繁琐,敷料不易固定.尤其是创面渗出较多时,常需较厚的纱布或棉垫覆盖,加之患儿在换药中哭闹、躁动、不配合,造成敷料松动、脱落.为解决上述问题,笔者自2012年11月起研究制作了弹力马甲(专利号ZL201320108591.5)并进行临床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学术信息
第十一届全国烧伤救治专题研讨会成功举办
莫愚, 贾津津, 王旭
2014, 30(4): 384-384.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4.04.029
摘要:
2014年6月11-15日,由《中华烧伤杂志》编辑委员会与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以下简称烧伤分会)共同主办、《中华烧伤杂志》编辑部具体实施,哈尔滨市第五医院承办的第十一届全国烧伤救治专题研讨会在美丽的哈尔滨市成功举办.哈尔滨市第五医院副院长兼烧伤科学科带头人李宗瑜教授主持开幕式,院长王健致欢迎辞,《中华烧伤杂志》总编辑、烧伤分会前任主任委员、第三军医大学黄跃生教授致开幕辞.哈尔滨市卫生局局长李若奇及黑龙江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赵忠厚分别在开幕式上讲话,他们对大会的顺利举行表示热烈祝贺,对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表示热烈欢迎,并期待会议取得丰硕的学术成果。
2014年《中华烧伤杂志》编委工作会纪要
莫愚, 贾津津, 王旭
2014, 30(4): 385-386.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4.04.030
摘要:
2014年6月13日,《中华烧伤杂志》编委工作会在哈尔滨市顺利召开,杂志终身顾问盛志勇院士及第四届编委会副总编辑夏照帆院士、编委、通讯编委、特约通讯员共150余人参会,《中华烧伤杂志》资深顾问陈璧教授、孙永华教授作为特邀嘉宾出席会议,编辑部王旭主任主持会议。
烧伤外科负压吸引技术的应用学术沙龙纪要
付忠华, 郭光华
2014, 30(4): 386-386.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4.04.031
摘要:
2014年4月17-18日,由《中华烧伤杂志》编辑部主办、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科承办的“《中华烧伤杂志》主编工作会”在江西省九江市举行.借此工作会之机,《中华烧伤杂志》编辑部和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共同承办了“烧伤外科负压吸引技术的应用学术沙龙”,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烧伤杂志》终身顾问付小兵教授担任大会主席,《中华烧伤杂志》常务编委们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烧伤外科专家学者共50余人参加会议,共有4位报告人分别介绍了有关负压吸引技术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情况,引起与会专家热烈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