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3年  第39卷  第5期

专家论坛
重视烧伤后凝血异常
罗高兴, 张清荣, 钱卫, 李海胜
2023, 39(5): 401-406. doi: 10.3760/cma.j.cn501225-20221223-00545
摘要:
凝血异常是烧伤常见并发症之一,其种类与临床表现差异大,危害性大。但直到目前,临床上对烧伤后凝血异常重视程度仍不够。建议通过加强患者凝血状况监测、手术管理、感染防治、药物的科学合理使用、深静脉血栓的防治、相关临床与基础研究等,以达到进一步有效防治烧伤后凝血异常的目的。
重视严重烧伤后期并发持续炎症-免疫抑制-分解代谢综合征
李孝建, 汤文彬
2023, 39(5): 407-410. doi: 10.3760/cma.j.cn501225-20230131-00030
摘要:
随着严重烧伤后脏器并发症的研究不断深入及器官功能监护和支持技术的不断提高,严重烧伤患者在早期和中后期避免了因休克、感染等导致的死亡,进入烧伤后期。其中部分患者因为烧伤创面未能及时和有效愈合,大面积烧伤创面长时间暴露以及感染等,处于发热、消瘦和创面迁延不愈等慢性危重症状态并伴有免疫功能下降、贫血、低蛋白血症等,表现为持续炎症-免疫抑制-分解代谢综合征(PICS),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远期病死率升高。该文结合笔者团队烧伤救治的临床实践,对严重烧伤患者后期并发PICS的主要原因及PICS的临床特征、防治方法进行简要阐述,期望引起同行对严重烧伤后期PICS的重视。
菁英述评
再生医学在战创伤早期救治中的作用及展望
田光磊, 程飚, 付小兵
2023, 39(5): 411-416. doi: 10.3760/cma.j.cn501225-20220419-00147
摘要:
再生医学在战创伤修复中已取得巨大突破,展现出广阔前景,但其在战创伤早期救治中的应用方法尚不够明确。战创伤早期的救治需严格控制出血、补充大量血液、减轻酸中毒、纠正低体温和改善凝血功能障碍。该文将从生物工程化血液、止血材料的研发、炎症/感染控制与免疫调控、重要脏器的保护、军事医学研究模型建立、生物传感器与药物的研发以及干细胞库在国防医学中再生与组织工程的预防式应用等方面概括再生医学在战创伤早期救治中的作用,希望有助于提高战创伤整体救治水平。
论著·烧伤内脏并发症与营养治疗
大面积烧伤患者发生早期心肌损伤的危险因素及早期心肌损伤对预后的影响
陈诺, 席毛毛, 阮琼芳, 褚志刚, 张伟, 张锦丽, 谢卫国
2023, 39(5): 417-423. doi: 10.3760/cma.j.cn501225-20230308-00074
摘要:
目的 探讨大面积烧伤患者发生早期心肌损伤的危险因素及早期心肌损伤对预后的影响。 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2018年1月—2022年8月,武汉大学同仁医院暨武汉市第三医院收治361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大面积烧伤患者,其中男231例、女130例,年龄50(36,58)岁,烧伤总面积45%(35%,60%)体表总面积。根据伤后72 h内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最高值,将患者分为早期心肌损伤组(CK-MB≥75 U/L,182例)和非早期心肌损伤组(CK-MB<75 U/L,179例)。收集并分析2组患者性别、年龄、烧伤总面积、伤后入院时间、入院时合并休克情况、入院时合并吸入...
严重烫伤大鼠早期胰腺外分泌功能变化的机制研究
罗鹏, 张博涵, 孙佳辰, 李志生, 刘馨竹, 杨键秋, 申传安
2023, 39(5): 424-433. doi: 10.3760/cma.j.cn501225-20230216-00051
摘要:
目的 探讨严重烫伤大鼠早期胰腺外分泌功能变化的机制。 方法 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取80只7~8周龄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纯假伤组(8只)、假伤+胆囊收缩素八肽(CCK8)组(8只)、严重烫伤+CCK8组(32只)和特重烫伤+CCK8组(32只),分别作相应处理。2组假伤大鼠伤后即刻及2组烫伤大鼠伤后1、2、3、7 d,采用改进的胰管穿刺置管法动态收集大鼠胆胰混合液(PBJ),记录1 h内分泌PBJ的体积,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并计算PBJ中胰脂肪酶、α-淀粉酶和胰蛋白酶的含量(样本数为8);收集股静脉血,采用标准比色法检测血清中胰脂肪酶和α-淀粉酶的浓度,反映其...
甘氨酸对经烧伤大鼠血清干预的大鼠心肌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
吕尚军, 闫尊东, 范荣辉, 彭曦
2023, 39(5): 434-442. doi: 10.3760/cma.j.cn501225-20230206-00035
摘要:
目的 探讨甘氨酸对经烧伤大鼠血清(以下简称烧伤血清)干预的大鼠心肌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取30只7~8周龄雌雄各半Wistar大鼠,其中10只用于制备正常大鼠血清(以下简称正常血清),将另20只造成30%体表总面积Ⅲ度烧伤后制备烧伤血清;从180只1~3 d龄雌雄不拘Wistar大鼠心尖组织中分离培养原代心肌细胞用于后续实验。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方法下同)将细胞分为用相应血清处理的正常血清组、烧伤血清组,于处理1、3、6、9、12 h进行锥虫蓝染色检测细胞存活率;将细胞分为用烧伤血清处理6 h后常规培养30 min的单纯烧伤血清组和用烧伤血清处理6 h后加相应终物质...
论著
肌肉能量技术联合Maitland关节松动术对肘关节深度烧伤患者肘关节屈曲功能的影响
吴坤平, 袁林, 陈佩, 茹天峰, 罗皓, 谢卫国
2023, 39(5): 443-449. doi: 10.3760/cma.j.cn501225-20220608-00228
摘要:
目的 探讨肌肉能量技术(MET)联合Maitland关节松动术对肘关节深度烧伤患者肘关节屈曲功能的影响。 方法 采用回顾性临床对照研究方法。2020年1月—2022年1月,武汉大学同仁医院暨武汉市第三医院治疗53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深度烧伤后肘关节屈曲功能障碍患者,其中男32例、女21例,年龄(37±12)岁。根据采用的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单纯常规治疗组(15例)、常规治疗+关节松动术组(18例)和常规治疗+关节松动术+MET组(20例)。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分别采用量角器测量患者肘关节活动度,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评价肘关节功能,便携式肌力测试仪测量伸肘肌肌力,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疼痛程度。对...
以膝降动脉为蒂的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小腿保肢术后创面的临床效果
李雷, 周正虎, 鞠文, 邓伟, 陈鲁成, 李昌松, 夏宇航, 巨积辉
2023, 39(5): 450-455. doi: 10.3760/cma.j.cn501225-20220725-00308
摘要:
目的 探讨以膝降动脉为蒂的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小腿保肢术后创面的临床效果。 方法 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9年1月—2021年6月,苏州瑞华骨科医院收治12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小腿保肢术后创面患者,其中男6例、女6例,年龄17~74岁,原始创面面积为17 cm×9 cm~40 cm×15 cm,5例患者创面有感染。创面均采用对侧游离大腿股前外侧穿支皮瓣(面积为18 cm×10 cm~37 cm×9 cm)修复,皮瓣动脉均吻合于膝降动脉,供区创面直接缝合;7例患者另移植对侧大腿刃厚皮片覆盖皮瓣无法覆盖的剩余创面,供区创面予油纱覆盖。术中记录皮瓣携带的穿支类型、受区动静脉类型。术后记录...
过表达膜联蛋白A1的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小鼠的效果及其机制
朱邦晖, 赖宏豪, 魏晨如, 沈纵, 孙瑜, 朱峰, 伍国胜
2023, 39(5): 456-464. doi: 10.3760/cma.j.cn501225-20220408-00130
摘要:
目的 探索过表达膜联蛋白A1( ANXA1)的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MSC)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小鼠的效果及其机制。 方法 采用实验研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鉴定成人AMSC后,取第3代细胞进行后续实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方法下同),将细胞分为转染含 ANXA1基因RNA序列的质粒的过表达ANXA1组、转染对应空载质粒的空载对照组,另取细胞分为转染含 ANXA1基因小干扰RNA序列的质粒的敲减ANXA1组、转染对应空载质粒的空载对照组,转染后72 h,于荧光显微镜成像系统下观察荧光表达情况,分别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法检测ANXA1的蛋白和mRNA表达(...
论著·护理专栏
思维导图联合情景模拟训练在低年资护士院内转运危重烧创伤患者能力培训中应用的前瞻性研究
黎宁, 陈华玲, 李茂君, 黄玉群, 李海胜, 王丽华
2023, 39(5): 465-471. doi: 10.3760/cma.j.cn501225-20220524-00200
摘要:
目的 探讨思维导图联合情景模拟训练在低年资护士的院内危重烧创伤患者转运能力培训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将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军烧伤研究所符合入选标准的55名女性低年资护士纳入本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27名,年龄(24.0±0.9)岁]和联合组[28名,年龄(24.2±0.8)岁]。采用理论与操作技能相结合的方式对常规组护士进行院内危重烧创伤患者转运培训,采用思维导图联合情景模拟训练的方式对联合组护士进行院内危重烧创伤患者转运培训。培训前、后,均采用自制理论考卷和技能考核项目对护士进行考试和...
病例报告
特重度烧伤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多种疑难病症1例
王震, 张涛, 刘思容, 荣新洲
2023, 39(5): 472-474. doi: 10.3760/cma.j.cn501225-20220506-00174
摘要:
2018年12月20日,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1例特重度火焰烧伤40岁男性患者,多种疑难病症同时(顽固性高血糖、顽固性高钠血症、创面进行性加深)或序贯(反复术后低血压、神经系统病变、继发性尿崩症)发生。患者入院后历经抗休克、降血糖、降血钠、削痂、分次植皮等治疗,仍于5个月后在高血糖、高血钠基本纠正、创面基本修复的情况下,因神经系统病变和继发性尿崩症而死亡。虽然上述病症未被完全明确病因,但是该团队采取针对性对症治疗措施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维持内环境稳定及生理机能,加快创面修复进程的做法或许能为此类重症患者的治疗提供一些经验。
综述
物理性气道廓清技术在吸入性损伤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张宇翔, 兰美娟, 梁诗雨, 韩春茂
2023, 39(5): 475-480. doi: 10.3760/cma.j.cn501225-20220608-00226
摘要:
尽管烧伤伴吸入性损伤患者的救治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功,但从流行病学方面来看,吸入性损伤仍是目前群体性烧伤最常见的死亡因素,此类患者往往体表烧伤总面积较大,救治困难,其中气道管理是核心环节之一。物理性气道廓清技术(ACT)通过物理的方式作用于患者呼吸系统,使气道内的分泌物及异物排出,实现气道廓清,改善气体交换;此外,该技术还对诸多并发症具有防治或缓解作用,从而改善吸入性损伤患者的临床结局。该文就物理性ACT在吸入性损伤治疗领域的应用进行综述,为临床医护人员选择与患者病情相对应的物理性ACT提供决策依据。
天然生物材料促进创面修复的研究进展
高仪轩, 王凌峰, 巴特, 邹晓防, 曹胜军, 李俊亮, 李芳, 周彪
2023, 39(5): 481-486. doi: 10.3760/cma.j.cn501225-20220630-00276
摘要:
急慢性创面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创面修复是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随着材料学与组织工程的发展,越来越多由天然成分制备的生物材料被用于创面修复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此类材料可作为创面组织再生的模板,诱导自体细胞黏附、迁移,促进细胞外基质沉积,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该文对创面修复领域中目前研究热门的天然生物材料的特点及其应用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新型创面敷料及组织工程皮肤研发提供思路。
环状RNA在糖尿病创面愈合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农与乐, 吕叶辉
2023, 39(5): 487-490. doi: 10.3760/cma.j.cn501225-20220727-00317
摘要:
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非编码RNA在创面愈合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关于环状RNA(circRNA)作用机制的研究显示,circRNA与创面愈合相关的细胞,如内皮祖细胞、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密切相关,也参与了慢性创面愈合过程。该文在简述circRNA相关概念的基础上,聚焦circRNA在糖尿病创面愈合不同阶段中可能的调控作用机制,也归纳了circRNA在糖尿病末梢血管粥样硬化进程中的潜在作用,旨在深入探究circRNA在糖尿病创面愈合过程中的分子机制及临床意义,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神经再生相关蛋白在皮肤纤维化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陈伟, 徐广超, 黄仲路, 陈丽, 聂开瑜
2023, 39(5): 491-495. doi: 10.3760/cma.j.cn501225-20220701-00278
摘要:
皮肤损伤后的愈合是多种细胞、细胞因子及细胞外基质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纤维化是皮肤损伤修复的主要方式之一。纤维化过程涉及多种因素调节,研究显示神经再生相关蛋白(NREP)在皮肤组织和脏器的纤维化中起关键作用。该文从皮肤纤维化的机制出发,探讨NREP三级结构的构建,归纳NREP与皮肤中不同细胞对皮肤纤维化的影响、NREP在皮肤纤维化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以为皮肤纤维化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口腔黏膜干细胞促进创面愈合的机制研究进展
魏志茹, 董炎, 李广帅, 刘林嶓
2023, 39(5): 496-500. doi: 10.3760/cma.j.cn501225-20220730-00321
摘要:
创面愈合是需要多种细胞及细胞因子参与的复杂过程。在创面愈合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异常,都可能导致创面发展成为慢性难愈合创面。研究证实多种干细胞可促进创面愈合,但部分干细胞因存在提取困难、易凋亡、伦理及法律等问题,临床应用受限。而口腔黏膜干细胞可规避上述问题,这类干细胞具有胚胎干细胞特性、免疫调节能力,而且同质性强,在口腔创面无瘢痕愈合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促进创面愈合及减少瘢痕形成的研究热点。该文综述口腔黏膜干细胞促进创面愈合的机制研究、临床应用前景及目前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