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1年  第37卷  第8期

本期导读
本期导读
2021, 37(8): F01-F01.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21.37.101
摘要:
专家论坛
A型肉毒毒素在瘢痕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机制探讨
章一新, 张书诺
2021, 37(8): 705-710.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210701-00232
摘要:
病理性瘢痕不仅会引起局部躯体不适,更会对患者的心理产生影响。随着研究的深入,目前A型肉毒毒素(BTX-A)已被逐渐应用于瘢痕的临床治疗。本文归纳了BTX-A在瘢痕治疗中早期减张、抑制结缔组织增生、减轻皮肤炎症这3种作用机制,并总结了其在不同类型瘢痕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但目前尚未对BTX-A注射治疗瘢痕的时间、方式及配比制订统一标准,并缺乏长期随访结果,未来需更深入探讨,以明确BTX-A抑制瘢痕的机制,并制订统一的BTX-A注射治疗标准,为瘢痕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论著·瘢痕治疗
点阵二氧化碳激光治疗挛缩性瘢痕的临床疗效
喜雯婧, 张铮, 李洁, 苏薇洁, 李华, 濮哲铭, 张艳, 冯少清, 章一新
2021, 37(8): 711-717.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210624-00225
摘要:
目的 探讨点阵二氧化碳激光治疗挛缩性瘢痕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回顾性自身前后对照研究方法。2016年12月—2021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收治16例伴有造成关节功能障碍的挛缩性瘢痕患者,其中男7例、女9例,年龄3~49岁。对18处关节瘢痕进行点阵二氧化碳激光治疗,每2~3个月1次,直至受累关节恢复正常活动范围或者疗效达到瓶颈。记录每例患者治疗次数;首次治疗前和末次治疗后6个月,测量每例患者受累关节活动度并计算差值,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估每例患者瘢痕情况;于6例患者各1处关节瘢痕的1次治疗(共6次治疗)中,记录当次治疗前、治疗后即刻及治疗后第1次随访时受累关节活动...
毛囊单位提取移植术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以及米诺地尔治疗继发性瘢痕秃发的临床效果
杨青, 薛萍, 窦文婕, 樊星, 宋保强
2021, 37(8): 718-724.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210416-00132
摘要:
目的 探讨毛囊单位提取(FUE)移植术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b-bFGF)凝胶和米诺地尔酊剂治疗继发性瘢痕秃发(下称瘢痕秃发)的临床效果。 方法 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3月—2017年4月接诊的符合人选标准的仅行FUE移植术的瘢痕秃发患者50例[男26例、女24例,年龄(28±13)岁]纳入单纯FUE组,将该单位2017年5月—2020年4月接诊的符合人选标准的行FUE移植术后1~14 d使用rb-bFGF凝胶+术后15~180 d使用米诺地尔酊剂的瘢痕秃发患者50例[男32例、女18例,年龄(27±9)岁]纳入FUE+r...
微小RNA-296在兔增生性瘢痕中的表达及对人成纤维细胞的作用
郭冰玉, 林枫, 白泽明, 陶凯, 王洪一
2021, 37(8): 725-730.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210420-00142
摘要:
目的 探讨微小RNA-296(miR-296)在兔增生性瘢痕中的表达及对人成纤维细胞(HFb)的作用。 方法 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将12只雌雄不限成年新西兰长耳兔按完全随机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瘢痕组,每组6只。瘢痕组根据文献制作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正常对照组兔不行任何处理。于瘢痕组建模后60 d,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2组兔耳瘢痕/皮肤组织中成纤维细胞(Fb)生长与排列,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法检测2组兔耳瘢痕/皮肤组织中miR-296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mRNA表达量,另对miR-296与TGF-β1mRNA表达量的相关性进行Pearson回归分析。取2批HFb,第1批...
论著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联合Meek微型皮片修复严重烧伤患者四肢创面的效果及其机制的前瞻性研究
郑健生, 刘胜利, 彭晓菁, 刘小飞, 禹乐, 梁声强
2021, 37(8): 731-737.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200427-00241
摘要:
目的 观察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联合Meek微型皮片修复严重烧伤患者四肢创面的效果,并探讨其机制。 方法 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方法。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9医院烧伤整形科2016年9月—2020年1月收治16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男9例、女7例,年龄18~69岁)。8例患者两侧患肢损伤程度相近,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肢分为Meek植皮+PRP组和单纯Meek植皮组;将另8例患者损伤较重一侧患肢纳入Meek植皮+PRP组,另一侧患肢纳入单纯Meek植皮组。2组患肢创面进行相应治疗。术后10 d,观察Meek微型皮片成活和融合情况,并计算皮片成活率和融合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Mee...
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胡正祥, 卞徽宁, 马丹, 罗红敏, 孙传伟, 赖文
2021, 37(8): 738-746.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200416-00230
摘要:
目的 探讨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08年1月—2019年3月,广东省人民医院收治符合入选标准的TEN患者46例,统计患者性别、年龄、入院诊断情况,并发脓毒症患者入住科室类别、有和无重症监护病房(ICU)/烧伤与创面修复外科治疗史脓毒症患者病死比例,患者死亡原因。根据是否并发脓毒症,将患者分为脓毒症组(32例)与非脓毒症组(14例);根据是否死亡,将患者分为死亡组(9例)与存活组(37例)。统计脓毒症组与非脓毒症组患者可疑致病原、合并基础疾病的具体情况,入院时血液中转氨酶/胆红素、肌酐与血小板计数异常情况,病程中病原微生物检测...
软性内镜与硬性内镜在不同形态窦道型慢性创面临床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陶贵录, 刘英开, 唐佳俊, 马先, 黄丽芳, 周景祺, 吴芳依, 奥布力阿西木·牙库普, 王晗琦, 管皓楠, 董叫云, 陆树良
2021, 37(8): 747-751.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200318-00179
摘要:
目的 探讨软性内镜与硬性内镜在不同形态窦道型慢性创面临床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9年1月1日—12月23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创面修复中心收治46例符合入选标准的窦道型慢性创面患者,其中男、女各23例,年龄18~81(48±21)岁。入院时,行CT造影及三维重建了解创面窦道形态并分类,记录“CT造影检查测得的创面窦道长度”(下称参考长度);分别采用硬性内镜和软性内镜检查并测量创面窦道长度。将含明显弯曲、无明显弯曲窦道的创面分别归入曲线组、直线组,计算各组创面中软性内镜或硬性内镜检查测得的“创面窦道长度与参考长度的偏差率”(下称长度偏差率),比较各组...
扩张皮瓣修复钛网颅骨成形术后钛网外露创面的临床效果
计鹏, 胡大海, 韩夫, 杨晨, 张智, 佟琳, 张月, 韩军涛, 陶克
2021, 37(8): 752-757.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200613-00306
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皮肤软组织扩张器(下称扩张器)制作的扩张皮瓣修复钛网颅骨成形术后钛网外露创面的临床效果。 方法 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5年4月—2019年10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13例钛网颅骨成形术后钛网外露创面患者,其中男10例、女3例,年龄18~70岁,钛网外露出现时间为钛网颅骨成形术后3个月~4年,钛网外露创面面积:1.5 cm×0.6 cm~6.3 cm×6.0 cm。Ⅰ期于钛网外露创面周围边缘1 cm以远的正常头皮下置入1个或2个额定容积50~200 mL方形扩张器,注水时间2~3个月,总注水量为扩张器额定容积的1.6~2.0倍。Ⅱ期行扩张器取出及扩张皮瓣(面积为...
前臂外侧皮神经终末支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拇指指端或指腹创面的临床效果
王辉, 杨晓溪, 霍永鑫, 郝睿峥, 常红, 刘伟, 王斌
2021, 37(8): 758-763.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200607-00298
摘要:
目的 探讨前臂外侧皮神经终末支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拇指指端、指腹创面的临床效果。 方法 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6年2月—2019年4月,唐山市第二医院收治符合入选标准的21例(21指)拇指指端、指腹创面患者,其中男13例、女8例,年龄21~65岁,缺损部位:指端14例、指腹7例,均存在骨骼和/或肌腱外露。本组患者清创后创面面积为2.0 cm×1.5 cm~4.0 cm×2.7 cm,均采用前臂外侧皮神经终末支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皮瓣切取面积为2.3 cm×1.8 cm~4.3 cm×3.0 cm。术中将皮瓣携带的前臂外侧皮神经终末支与创面内指固有神经残端吻合,供区直接缝合。观察术后皮瓣成活...
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技术在烧伤患者和急慢性创面患者病原体检测中的应用
李峰, 尹会男, 胡泉, 张勤学, 陈琦, 杨龙龙, 陈鑫, 孙英杰
2021, 37(8): 764-769.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200623-00322
摘要:
目的 探讨采用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mNGS)技术检测烧伤患者和急慢性创面患者病原体的价值。 方法 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0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的11例符合入选标准的烧伤患者和急慢性创面患者(男10例、女1例,年龄23~85岁),共采集标本23份,其中全血标本6份、皮肤组织块标本1份、引流的脓液标本1份、创面分泌物拭子标本15份。每份标本均分为2份,分别采用微生物培养法、mNGS法检测病原体。统计2种方法检测出的病原体数量和种类以及mNGS法检测的相对丰度,并比较2种检测方法的一致性。对数据行配对Wilcoxon秩和检验。 结果 经微生物培养法检测,在2...
基于甲基丙烯酸酐化明胶悬滴培养小鼠毛乳头细胞制备仿生毛乳头球的生物活性及其在裸鼠中的毛发诱导功能
黄刚, 陈亮
2021, 37(8): 770-780.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210330-00109
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甲基丙烯酸酐化明胶(GelMA)仿生微环境与悬滴法三维培养小鼠毛乳头细胞(DPC)制备仿生毛乳头球的生物活性及其在裸鼠中的毛发诱导功能。 方法 采用实验研究方法。采用酶消化法获取雄性5~6周龄C57BL/6J小鼠触须毛的DPC以及1 d龄C57BL/6J小鼠皮肤角质形成细胞(KC),经免疫荧光法鉴定前者第3代细胞稳定表达DPC标志物神经细胞黏附分子、碱性磷酸酶(ALP)、β连环蛋白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后者原代细胞稳定表达KC标志物角蛋白15。取第8代DPC,用GelMA重新悬浮并接种至Transwell孔板插件底面,光交联后倒置培养,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培养0(即刻)、3 d Ge...
科技快讯
A型肉毒毒素通过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 1/Smad和胞外信号调节激酶途径减轻增生性瘢痕的形成
2021, 37(8): 757-757.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21.37.102
摘要:
A型肉毒毒素和曲安奈德协同调节表皮过度神经支配缓解瘢痕瘙痒的初步报告
2021, 37(8): 769-769.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21.37.103
摘要:
论著·护理专栏
烧伤科低年资护士护理大面积烧伤患者休克期液体复苏的情景模拟教学前瞻性自身前后对照研究
解琳, 张寅, 王佳玉, 杨定婷, 滕培敏, 汪雯靓, 黄一
2021, 37(8): 781-787.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201105-00456
摘要:
目的 探讨对烧伤科低年资护士护理大面积烧伤患者休克期液体复苏进行情景模拟教学的效果。 方法 2018年3月—2019年7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灼伤整形科定科的25名符合入选标准的低年资护士,纳入此前瞻性自身前后对照研究。护士中女21名、男4名,年龄23~26岁,在灼伤整形科工龄为1.0(1.0,2.0)年。根据大面积烧伤患者休克期液体复苏护理中的三大问题确定教学的3个情景,以Jeffries护理模拟教学理论框架为基础撰写教案,通过专家咨询法和低年资护士评价得出教案的可行性和实用性高。根据教案中的3个情景,对低年资护士进行情景模拟教学,每个情景2个学时,共6个学时。在教学前1个月(...
创面修复
自行设计改良菱形皮瓣在面部创面修复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易磊, 窦懿, 周增丁, 李学川, 郑捷新, 张勤, 郇京宁, 刘琰
2021, 37(8): 788-792.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200504-00250
摘要:
目的 探讨自行设计改良菱形皮瓣修复面部菱形、圆形及泪滴形创面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8年8月—2020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及云南省剑川县人民医院接诊符合入选标准的30例面部病损患者,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23~88岁。患者创面面积为1.0 cm×1.0 cm~7.0 cm×5.0 cm,其中菱形创面10例、圆形创面12例、泪滴形创面8例,均采用自行设计改良菱形皮瓣修复。术后随访1~18个月,记录患者皮瓣成活情况、创面张力情况、术后瘢痕情况及并发症。 结果 术后皮瓣尖端无坏死发黑,皮瓣均成活,创面张力小、愈合良好,瘢痕增生不明显,无并发症。 结...
技术与方法
使用牛分枝杆菌减毒株建立大鼠结核性创面模型的可靠性探究
周克强, 苏映军, 贾赤宇
2021, 37(8): 793-796.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200531-00290
摘要:
目的 探讨通过注射牛分枝杆菌减毒株(BCG)建立大鼠结核性创面模型的可靠性。 方法 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将15只6周龄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感染组,其中正常对照组3只、感染组12只。感染组大鼠在背部皮下注射弗氏完全佐剂3周后皮下注射BCG菌液,建立大鼠结核性创面模型;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于感染第8、15、32、43天,大体观察感染组大鼠注射部位皮肤情况;于前述时间点分别取感染组3只大鼠注射部位皮肤组织,另取正常对照组大鼠对应部位皮肤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细胞排列、坏死及炎症等情况。对感染第43天感染组大鼠注射部位皮肤组织行抗酸染色,观察细菌分布情况。 结果 感染...
讲座
浅谈小儿深Ⅱ度烧伤创面的处理
刘琰, 张杰
2021, 37(8): 797-800.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200512-00261
摘要:
深Ⅱ度烧伤是小儿烧伤最为常见的类型,愈合后常有增生性瘢痕形成,影响功能和外观。深Ⅱ度烧伤的创面处理方式、手术选择常成为困扰临床医师和患儿家属的问题。现代功能性创面敷料的发展、小儿烧伤全程康复理念的建立以及增生性瘢痕的综合康复手段的实施,必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传统小儿深Ⅱ度烧伤创面的治疗策略。
综述
自戕性肺损伤的机制和防治研究进展
任志国, 朱峰
2021, 37(8): 801-804.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200610-00302
摘要:
研究显示,因过度自主呼吸努力引起的肺损伤,即患者自戕性肺损伤(patient self-inflicted lung injury,P-SILI),是具有强烈自主呼吸的行机械通气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发生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机械通气相关性膈肌功能障碍的重要表现形式和可能机制。本文综述了P-SILI概念、潜在发生机制、临床意义和防治等,以期为临床ARDS管理提供更多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