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2年  第38卷  第7期

指南与共识
成人烧伤俯卧位治疗全国专家共识(2022版)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烧创伤分会, 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重症学组
2022, 38(7): 601-609.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211208-00407
摘要:
俯卧位通气(PPV)作为机械通气治疗的一部分越来越受重视,相关共识和指南相继出台。俯卧位治疗(PPT)在烧伤临床诊疗中应用较为普遍。与传统意义的PPV相比,烧伤PPT在适应证、流程细节、注意事项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因此,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烧创伤分会和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重症学组汇总循证证据,牵头制订了《成人烧伤俯卧位治疗全国专家共识(2022版)》,从PPT作用机制、适应证、使用流程等方面形成推荐意见,以供临床参考。
专家论坛
生长因子调控创面修复的进展与思考
肖健, 张凡
2022, 38(7): 610-615. doi: 10.3760/cma.j.cn501225-20220416-00139
摘要:
生长因子在创面愈合中起重要调控作用,其主要通过激活相关信号通路加速创面愈合。中国科学家对生长因子的基础、临床研究至今已有30年历史,研发的生长因子系列药物被广泛应用于烧创伤及慢性难愈合溃疡的治疗。该文从免疫、神经、脂肪等多个角度阐述了生长因子对创面修复的前沿进展,并提出了该研究团队对生长因子调控创面修复的进一步思考。
论著·生长因子在创面修复中的作用
原位交联含氧化石墨烯的甲基丙烯酸酐化明胶水凝胶对小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血管化的影响
梁莉婷, 宋薇, 张超, 李曌, 姚斌, 张孟德, 袁星宇, 恩和吉日嘎拉, 付小兵, 黄沙, 朱平
2022, 38(7): 616-628. doi: 10.3760/cma.j.cn501225-20220314-00063
摘要:
目的 制备含氧化石墨烯(GO)的甲基丙烯酸酐化明胶(GelMA)水凝胶并探讨原位光聚合GO-GelMA复合水凝胶对小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血管化的影响。 方法 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将0.2 mg/mL的GO溶液50 μL均匀涂抹于导电胶上,烘干后于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GO的结构和大小。将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SF)分为采用相应终质量浓度GO处理的0 μg/mL GO(不加GO溶液,下同)组、0.1 μg/mL GO组、1.0 μg/mL GO组、5.0 μg/mL GO组、10.0 μg/mL GO组,用酶标仪检测细胞培养48 h的吸光度值,以此表示细胞增殖活性(样本数为6)。将HSF和人脐静脉...
基于单细胞RNA测序探讨小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中真皮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因子调控网络
孙礼祥, 吴帅, 张小薇, 刘文杰, 张凌娟
2022, 38(7): 629-639. doi: 10.3760/cma.j.cn501225-20220215-00029
摘要:
目的 基于单细胞RNA测序探讨小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中真皮成纤维细胞(dFb)的异质性与生长因子调控网络。 方法 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取5只8周龄雄性健康C57BL/6小鼠(鼠龄、性别、品系下同)正常皮肤组织,另取5只背部全层皮肤缺损小鼠伤后7 d创面组织,用胶原酶D和DNA酶Ⅰ消化组织获得细胞悬液,用10x Genomics平台构建测序文库,用Illumina Novaseq6000测序仪进行单细胞RNA测序。采用R4.1.1软件的Seurat 3.0程序分析获得2种组织细胞的基因表达矩阵,采用按细胞群、细胞来源、标记皮肤中主要细胞基因分类的二维tSNE云图进行可视化展示。根据已有文献报道和Ce...
负载银和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甲基丙烯酸酐化明胶水凝胶对兔深Ⅱ度烧伤创面的影响
陈向军, 吴兴, 林欢欢, 刘肇兴, 刘沙
2022, 38(7): 640-649.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210726-00260
摘要:
目的 探讨负载银和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bFGF)的甲基丙烯酸酐化明胶(GelMA)水凝胶对兔深Ⅱ度烧伤创面的影响。 方法 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制备含不同浓度甲基丙烯酸酐(MA)的低浓度MA明胶(GelMA)材料、中浓度GelMA材料和高浓度GelMA材料,加入光引发剂后分别制得低浓度GelMA水凝胶、中浓度GelMA水凝胶和高浓度GelMA水凝胶。采用核磁共振波谱仪检测前述3种浓度GelMA材料的氢核磁共振谱并根据波谱图计算其取代度,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检测前述3种浓度GelMA水凝胶的三维微观结构及孔径,样本数均为9。根据前述筛选出的MA浓度合成含10种浓度银...
论著
制备新型负压材料以构建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新生基质的可行性研究
刘亦凡, 江兆奇, 黄瑶, 倪鹏文, 谢挺
2022, 38(7): 650-660.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210401-00113
摘要:
目的 探索制备新型负压材料以构建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新生基质的可行性。 方法 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取负压治疗中常用的聚氨酯泡沫敷料,于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其微观结构并测定其孔径(样本数为5)。分别以聚己内酯、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为原材料,采用熔体纺丝技术,以测得的聚氨酯泡沫敷料孔径为纺丝间距,分别以15、25、35 mm/s为纺丝速率制备聚己内酯负压材料和PBS负压材料,于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制备的负压材料微观结构并测定其丝径,采用拉力试验机与复合材料试验机分别测定制备的负压材料和聚氨酯泡沫敷料的拉伸强度与拉伸模量(样本数均为5),以筛选后续制备负压材料的纺丝速率。将对数生长期的人皮肤成纤...
三维CT血管造影辅助下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临床效果
王成德, 王爱, 孙继玲, 马文国, 王建国
2022, 38(7): 661-666.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210914-00317
摘要:
目的 探讨在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辅助下采用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7年3月—2019年9月,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烧伤整形外科收治15例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患者,其中男12例、女3例,年龄18~60岁。入院时创面面积为3.0 cm×3.0 cm~9.0 cm×8.0 cm。术前行3D-CTA检查,选择血管蒂长度合适、血流灌注好的腓动脉穿支血管。根据创面面积及3D-CTA检查定位的腓动脉穿支血管情况,设计及切取大小为3.5 cm×3.5 cm~9.5 cm×8.5 cm腓动脉穿支皮瓣,皮瓣携带腓肠外侧皮神经并与创面...
外源性左旋肉碱对过度内质网应激介导的严重烫伤大鼠肝细胞焦亡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
樊拂晓, 李朋涛, 夏正国, 谢超琼, 徐结苟, 徐庆连
2022, 38(7): 667-676. doi: 10.3760/cma.j.cn501225-20220120-00010
摘要:
目的 探讨外源性左旋肉碱对过度内质网应激介导的严重烫伤大鼠肝细胞焦亡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 方法 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将15只6~8周龄雌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方法下同)分为假伤组、单纯烫伤组、烫伤+肉碱组,每组5只,单纯烫伤组和烫伤+肉碱组大鼠背部制作30%体表总面积的Ⅲ度烫伤,其中烫伤+肉碱组大鼠另外给予腹腔注射左旋肉碱。伤后72 h,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肝损伤生物化学指标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样本数为5。伤后72 h,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肝组织损伤情况。伤后72 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RT-qPCR)法检测肝组织中细胞焦亡相关标志物核苷...
游离𧿹甲皮瓣联合第2趾复合组织瓣用于电烧伤后毁损性拇指再造的临床效果
邢培朋, 母心灵, 夏成德, 史继静, 薛继东, 杨高远, 张建, 狄海萍
2022, 38(7): 677-682.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210621-00222
摘要:
目的 探讨游离𧿹甲皮瓣联合第2趾复合组织瓣用于电烧伤后毁损性拇指再造的临床效果。 方法 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8年5月—2021年4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了12例符合入选标准的电烧伤致拇指毁损男性患者,年龄27~58岁,彻底清创后拇指缺损分度为Ⅲ度者10例、Ⅳ度者2例。采用游离𧿹甲皮瓣联合携带皮岛的第2趾趾骨、关节、肌腱等复合组织瓣再造拇指,𧿹甲皮瓣供区Ⅰ期覆盖人工真皮并行持续负压封闭引流、Ⅱ期移植腹股沟区中厚皮片覆盖,第2趾供区应用髂骨条填塞固定。再造术后1周观察再造拇指成活情况,皮片移植术后2周观察𧿹甲皮瓣供区皮片成活情况,再造术后6周复查X线观察再造拇指指骨及供足第...
复合镇痛在超脉冲点阵二氧化碳激光治疗小儿烧伤后增生性瘢痕中的应用效果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杨姣, 石珊, 王玲, 李娜, 韩军涛, 胡大海
2022, 38(7): 683-690.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210507-00171
摘要:
目的 探讨复合镇痛在超脉冲点阵二氧化碳激光(UFCL)治疗小儿烧伤后增生性瘢痕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2018年4月—2020年3月,将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69例烧伤后增生性瘢痕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纯全身麻醉组[39例,男19例、女20例,年龄35(21,48)个月]、全身麻醉+利多卡因组[41例,男23例、女18例,年龄42(22,68)个月]、全身麻醉+布洛芬栓组[41例,男25例、女16例,年龄38(26,52)个月]以及应用全身麻醉+利多卡因+布洛芬栓的三联用药组[48例,男25例、女23例,年龄42(25,60)个月],各组患儿在行UFCL...
综述
生物材料递送生长因子调控创面修复的研究进展
翁婷婷, 蔡程浩, 韩春茂, 王新刚
2022, 38(7): 691-696. doi: 10.3760/cma.j.cn501225-20220430-00166
摘要:
创面修复是一个由多种细胞、细胞外基质、细胞因子等共同参与、高度协调又相互调控的复杂过程。多种生长因子在创面修复过程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而实现生长因子有效递送和功能持续发挥是至关重要的。近年来,生物材料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显示出巨大潜力,生物材料对生长因子的有效递送也日益受到关注。基于此,该文介绍了相关生长因子在创面修复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并重点讨论了生物材料递送生长因子加速创面愈合的最新进展,以期为临床上创面治疗提供新的启示。
碳点在创面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王鹏, 王光毅, 纪世召, 马建明, 汤焘
2022, 38(7): 697-704.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210709-00242
摘要:
慢性、感染性创面愈合一直是临床及科学研究方面引人关注的问题,其中细菌感染及氧化损伤是阻碍创面愈合的关键因素。碳点作为一种新型材料,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及良好的生物安全性而备受关注。近年来,针对碳点抗菌性、抗氧化性、光致发光性的研究越来越广泛,碳点在慢性及感染性创面治疗中有巨大潜力。该文综述了碳点抗菌、抗氧化、监测创面感染状态3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并进一步探讨了其具体的作用机制、潜在研究方向及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