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6年  第22卷  第4期

专家论坛
炎症中诱导型氧化氮合酶与环加氧酶2相互作用及胰岛素抗炎效应
汪仕良
2006, 22(4): 241-242.
摘要:
应激反应、缺血缺氧、炎症感染是烧伤后全身反应的主要环节,诱导型氧化氮合酶(iNOS)及环加氧酶2(COX-2)是介导炎性反应的重要递质。氧化氮合酶(NOS)分两种类型,即组成型NOS(cNOS)和iNOS(又称NOSⅡ)。cNOS又分为神经元NOS(nNOS,NOSⅠ)及内皮NOS(eNOS,NOSⅢ),它们的生成量通常以pmol为单位,iNOS的生成量通常以nmol为单位。COX是花生四烯酸转化为前列腺素(PGs)的关键酶,也分为两型:COX-1、
代谢调节及肠黏膜维护
醋酸精氨酸对创烧伤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安全性分析——86例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
彭曦, 易东, 范士志, 廖镇江, 姚元章, 龚太乾, 向军, 王志勇, 孟德胜, 尤忠义
2006, 22(4): 243-246.
摘要:
目的观察服用醋酸精氨酸对创烧伤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将96例创烧伤患者(实际完成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1例,服用醋酸精氨酸0.4g·kg^-1·d^-1;对照组45例,服用安慰剂酪氨酸,剂量同前,均连用7d。两组患者采用等氮、等热量的营养支持疗法。比较患者创面(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创伤患者治疗组(29例)创面(切口)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11.1±2.8)、(19±6)d,明显短于对照组(13.2±5.5)、(22±6)d(33例,P〈0.05);烧伤患者治疗组(12例)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各为(20±5)、(28±6)d,与对照组(22±8)、(29±8)d(12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整个试验过程中,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为恶心、腹泻,其中治疗组1例占2.44%,对照组1例占2.2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以上不良反应停药后消失。结论服用醋酸精氨酸能显著促进创伤患者创面(切口)愈合,缩短住院时间,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但对烧伤患者的预后无明显改善,这可能与病例数较少有关,其确切疗效有待于通过大样本的临床试验予以确定。
静脉输注果糖对烧伤患者术后血糖的影响
周业平, 张国安, 陈忠, 孙永华, 韩少梅
2006, 22(4): 247-249.
摘要:
目的观察静脉输注50g/L果糖对烧伤患者切痂手术后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研究设计,将笔者单位烧伤总面积在10%~30%,其中Ⅲ度1%~10%TBSA,需要接受切痂植皮手术的41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21例)、对照组(20例)。试验组:从患者切痂术后第1天开始,静脉滴注50g/L果糖注射液,每天500ml,滴注速度控制在4ml/min以内,连续3d。输注前4h内禁止给患者静脉输注其他糖类液体及口服任何含糖食物。对照组除输注液体为50g/L葡萄糖液外,其余均同试验组。观察用药期间两组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及各种不良反应。使用快速血糖检测仪检测患者术前及术后1、2、3d的空腹血糖值。于术前及术后第4天(即停药后1d)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检测血乳酸、尿酸及肝、肾功能。结果两组患者用药前后生命体征无明显变化,且无任何不良反应。术前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3d用药前后血糖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术后3d内用药后血糖值均升高,其中术后第3天达峰值(8.4±3.5)mmol/L,与用药前(6.4±2.4)m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乳酸及尿酸无明显变化(P〉0.05)。患者肝、肾功能无改变。结论静脉输注50g/L果糖注射液对机体血糖水平影响较小,有较好的安全性。
烫伤大鼠创面脓毒症发生后肝组织中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
郝岱峰, 柴家科, 吴焱秋
2006, 22(4): 250-253.
摘要:
目的检测烫伤大鼠创面脓毒症发生后肝脏组织中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并分析其意义。方法将60只背部30%TBSAⅢ度烫伤大鼠随机分为创面脓毒症组和对照组,每组30只。创面脓毒症组大鼠创面涂布铜绿假单胞菌菌液,并对相应指标进行检测以确定该组大鼠是否符合创面脓毒症诊断标准。对照组除创面不涂菌液外,其余操作及检测同创面脓毒症组。两组大鼠于伤后96h断颈处死,通过基因芯片杂交方法检测两组肝组织中表达水平有显著差异的基因,并按其功能筛选出与脂代谢相关的基因。结果两组大鼠肝组织中共检出47种表达水平差异较显著的基因,其中9种基因与脂代谢相关。创面脓毒症组大鼠这9种基因中表达上调的是与脂肪酸转运和活化功能相关的多种酶基因,表达下调的是与脂肪酸在线粒体内氧化供能相关的多种酶基因。结论烫伤大鼠创面脓毒症的发生引起肝脏组织中多种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水平改变,加重了烫伤后的脂代谢紊乱;初步判断脂代谢障碍的发生部位为线粒体。
小肠集合淋巴结细胞凋亡对严重烫伤小鼠肠道免疫屏障的影响
范骏, 谢勇, 周南进, 陈江, 邓志云
2006, 22(4): 254-257.
摘要:
目的观察严重烫伤小鼠小肠集合淋巴结(Peyer patches,PP结)细胞凋亡的变化规律,探讨其在肠黏膜免疫屏障功能障碍中的作用。方法将4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及烫伤后12、24、72h组,每组10只。各致伤组小鼠背部造成20%TBSAⅢ度烫伤后,按时相点处死并留取全部PP结。对照组小鼠处死后亦留取相同标本。分别行HE染色、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标记PP结细胞作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结果HE染色见烫伤小鼠PP结生发中心有大量淋巴细胞凋亡。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烫伤组各时相点有“梯形”条带。FCM结果显示对照组和烫伤各组PP结细胞凋亡率分别为(4.9±2.1)%、(26.7±3.1)%、(21.6±4.0)%、(12.8±2.0)%,伤后12h为峰值。结论严重烫伤小鼠PP结淋巴细胞早期凋亡为细胞的主要死亡模式,在严重烫伤后早期肠黏膜免疫屏障功能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胰高血糖素样多肽2受体上调表达的Caco2细胞株克隆转染与筛选鉴定
赵云, 王凤君, 王裴, 戚华兵, 汪仕良
2006, 22(4): 258-261.
摘要:
目的建立胰高血糖素样多肽2受体(glucagon like peptide-2 receptor,GLP-2R)上调表达的Caco2细胞株,为研究GLP-2肠道保护机制构建体外模型。方法常规扩增抽提GLP-2R/pcDNA3.1质粒,经酶切、测序鉴定正确后,用脂质体转染法将其转染至Caco2细胞。G418抗性筛选,挑选耐药细胞克隆培养获得稳定细胞株。以HER293细胞、VE细胞、正常Caco2细胞及正常人小肠组织为对照,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与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稳定转染细胞中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结果扩增抽提GLP-2R/pcDNA3.1质粒后经酶切、测序结果正确。GLP-2R mRNA及其蛋白在HER293细胞及VE细胞中无表达,在正常Caco2细胞中表达微弱,在人小肠组织中有较强表达;转染GLP-2R后,Caco2/GLP-2R(+)细胞中GLP-2R mRNA及其蛋白表达明显增强。结论GLP-2R分布具有相对特异性,正常Caco2细胞中GLP-2R表达较弱;构建的caco2/GLP-2R(+)细胞模型成立,为深入研究GLP-2的作用机制奠定了良好基础。
胰岛素对体外培养兔骨骼肌肌管蛋白降解的调节作用
申传安, 柴家科, 盛志勇, 杨红明, 尹会男, 冯瑞
2006, 22(4): 262-265.
摘要:
目的观察胰岛素对体外培养兔骨骼肌肌管蛋白降解的调节作用。方法无菌分离幼兔下肢骨骼肌肌肉,采用组织块法分离、培养成肌细胞,待其融合形成肌管,采用L-[3,5-^3H].酪氨酸标记肌管内蛋白后,随机分为对照组(用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培养)、胰岛素组(用含100nmoL/L胰岛素+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培养)、地塞米松组(用含100nmoL/L地塞米松+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培养)和胰岛素+地塞米松组(用含100nmol/L胰岛素+100nmol/L地塞米松+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培养),每组含24孔肌管。培养24h后,应用液体闪烁计数仪测定培养液和肌管内L-[3,5-^3H].酪氨酸的含量,计算肌管内蛋白的降解率。RNA印迹法测定肌管内泛素-蛋白酶体C2亚基mRNA的表达水平,以其与内参照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的灰度值之比表示。结果肌管内蛋白的降解比:地塞米松组为0.50±0.03,明显高于对照组(0.38±0.04,P〈0.01);胰岛素组为0.35±0.03,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胰岛素+地塞米松组为0.41±0.03,明显低于地塞米松组(P〈0.01),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肌管内泛素-蛋白酶体C2亚基的mRN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泛素2.4kb条带为0.82±0.15、1.2kb条带为0.60±0.10,C2亚基为0.75±0.16)比较,地塞米松组(泛素2.4kb条带为2.15±0.23、1.2kb条带为1.50±0.14,C2亚基为1.50±0.13)明显升高(P〈0.01);胰岛素+地塞米松组(泛素2.4kb条带为1.25±0.17、1.2kb条带为0.85±0.09,C2亚基为0.90±0.15)明显低于地塞米松组(P〈0.01);胰岛素组(泛素2.4kb条带为0.85±0.07、1.2kb条带为0.65±0.12,C2亚基为0.76±0.09)与对照组相近(P〉0.05)。结论胰岛素对兔骨骼肌肌管内泛素.蛋白酶体途径的活性和蛋白代谢分别有较弱的促进与抑制作用,但能有效拮抗地塞米松诱导的该途径活性的增强和蛋白的高降解,其机制尚有待进一步探讨。
病例报告
手术植皮治疗结节性痒疹合并糖尿病一例
杨长伟, 王光毅, 路卫, 夏照帆
2006, 22(4): 249-249.
摘要:
患者男,68岁。因部分皮肤反复破溃收入笔者单位。患者于10年前患皮肤病(在外院皮肤科诊断为结节性痒疹),因瘙痒难忍、反复抓挠致全身多处皮肤破损,少数创面反复破溃、经久不愈。该患者有糖尿病史10余年,曾口服降糖药物但不能有效控制血糖水平,3个月前入住本院内分泌科,经注射胰岛素将血糖控制平稳(空腹血糖为6~8mmol/L)。当时查体见:患者全身散在结节状皮疹,头顶、左上背、
大面积烫伤伴先天性QT延长综合征发作一例
张芳, 赵晖, 陈岩
2006, 22(4): 257-257.
摘要:
患者男,22岁,不慎被热水烫伤。伤后即在当地医院行抗休克、抗感染等治疗,效果不佳,于伤后29h转入笔者单位。入院查体:脉搏112次/min,血压110/60mmHg(1mmHg=0.133kPa),末梢循环较差,全身多处烫伤。心电图检查结果示窦性心动过速,QT为0.46s。诊断:(1)烫伤总面积31%TBSA,深Ⅱ度。(2)休克。入院后给予抗感染、抗休克、创面行暴露保痂治疗。患者入院后2~3d共晕厥3次,历时10~60s后自行苏醒。
论著
胸脐皮瓣修复深度烧伤创面疗效观察
王强, 赵玉玲, 曹全斌, 杨占杰, 朱典勇
2006, 22(4): 266-268.
摘要:
目的观察胸脐皮瓣早期修复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笔者应用胸脐皮瓣(分别采用带蒂转移、岛状转移、游离移植以及与多种皮瓣联合转移的方式)修复39例深度烧伤患者创面,观察皮瓣的成活情况、色泽、弹性,有无瘢痕挛缩导致的功能障碍及供瓣区愈合情况。结果创面彻底清创后未发生明显感染。胸脐皮瓣面积最大为55cm×27cm,最远达到同侧腋中线,且皮瓣可跨越腹中线,最远达对侧10cm,皮瓣全部成活。33例患者随访1~46个月,皮瓣色泽及弹性良好,无瘢痕挛缩导致的功能障碍,供瓣区部位隐蔽,无明显瘢痕形成。结论胸脐皮瓣根据创面大小及部位采用不同的转移方式,是早期修复深度烧伤创面较理想的方法。
柑皮提取物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胶原代谢的作用
祁少海, 徐盈斌, 卞徽宁, 刘坡, 谢举临, 何洁华, 舒斌, 利天增
2006, 22(4): 269-272.
摘要:
目的观察柑皮提取物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以及胶原代谢的影响。方法人增生性瘢痕皮肤标本取自笔者单位行整形术的2例烧伤患者。采用组织块法培养成纤维细胞后分为:实验组,细胞加入成纤维细胞培养基与柑皮提取物,并根据提取物的浓度分为2.5、5.0、10.0、25.0mg/L4个部分;空白对照组,细胞仅加入成纤维细胞培养基;对照组,细胞加入体积分数5%乙醇与成纤维细胞培养基。采用噻唑蓝比色分析法、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及放射免疫法观察各组成纤维细胞增殖情况,计算增殖抑制率;计算凋亡指数(AI)以及检测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ICTP)、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含量的变化。结果实验组2.5~25.0mg/L柑皮提取物的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7.100±0.038)%、(8.100±0.048)%、(10.900±0.055)%、(15.900±0.097)%;AI分别为69.7%、71.7%、86.4%、95.2%;ICTP分别为(17.2±0.6)、(18.3±0.6)、(19.8±0.5)、(23.2±0.6)μg/L;PINP分别为(101.7±1.4)、(107.8±1.1)、(111.6±1.2)、(124.6±1.3)μ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空白对照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相近(P〉0.05)。结论柑皮提取物能抑制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及Ⅰ型胶原分解,具有治疗和预防增生性瘢痕的作用。
烫伤对大鼠结肠平滑肌细胞骨架的影响
童庭辉, 王春艳, 郭力
2006, 22(4): 273-276.
摘要:
目的观察烫伤后早期大鼠结肠平滑肌细胞骨架(CSL)含量及形态学的改变,初步探讨烧伤后胃肠动力障碍的发生机制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70只成年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不烫伤);烫伤组(60只,于背部造成10cm×7cm的深Ⅱ度创面)。烫伤组大鼠于伤后1、3、6、12、24、48h处死,另处死正常对照组大鼠,取结肠起始段组织,分作2份,一份于透射电镜下观察CSL的形态学变化;一份经急性酶分离法获得平滑肌细胞悬液,加入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抗大鼠肠道平滑肌CSL微丝肌动蛋白抗体,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荧光强度以反映平滑肌细胞内CSL含量的变化。结果透射电镜显示:烫伤组大鼠伤后1~3h结肠平滑肌细胞内丝状纤维分布混乱、稀疏,密斑分布不均,6~12hCSL形态、分布等逐步趋于平稳,24h则逐步恢复正常,48h时与正常对照组相似。烫伤组大鼠肠道平滑肌CSL含量于伤后1h明显升高(610±23),此后逐渐降低,3h已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92±17),约12h开始逐渐回升,24h已超过正常对照组,且呈上升趋势持续至48h,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烫伤后早期可出现明显的肠道平滑肌CSL含量及形态学的改变,此过程体现了机体的修复与损伤力量抗衡的动态变化。此外,肠道平滑肌CSL含量的变化可能是导致伤后其细胞动力功能出现异常、肠道功能紊乱、肠壁结构受损的重要机制之一。
P物质对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及凋亡影响的实验研究
陈静, 王甲汉, 庄洪兴
2006, 22(4): 277-280.
摘要:
目的探讨P物质(SP)对不同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Fb)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及手术剩余正常皮肤标本取白笔者单位12例烧伤患者,采用组织块培养法体外培养Fb并传至6~8代。根据DMEM培养液中培养物质的不同分为sP组(含1×10^-6mol/L SP)、SP+SP受体拮抗剂(spantide)组(含1×10^-6mol/LSP、3×10^-5mol/L spantide)、空白对照组(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采用噻唑蓝比色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SP、spantide对瘢痕疙瘩Fh(KSF)、增生性瘢痕Fb(HSF)及正常真皮Fh(NDF)增殖活性[吸光度(A)值]及凋亡率的影响;另取1×10^-6mol/LSP分别培养Fh24~120h,以及sP组划分出1×10^-9~1×10^-5mol/L的浓度梯度,检测SP对上述3组不同样本中Fb作用的时间、剂量效应。结果空白对照组各样本Fb的A值及凋亡率无明显差异。SP组KSF、HSF、NDF的A值分别为0.656±0.071、0,525±0.064、0.404±0.063,凋亡率分别为(1.5±0.3)%、(4.0±0.5)%、(5.5±0.7)%,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对Fh作用的强弱为KSF〉HSF〉NDF。SP+spantide组部分抑制SP对KSF的作用而完全抑制其对HSF、NDF的作用。SP作用的时间、剂量效应检测结果显示,SP对KSF的作用较HSF、NDF更加灵敏、持久。结论SP对不同病理性瘢痕Fh增殖、凋亡的影响符合病理性瘢痕的临床特征,提示SP在其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生脉注射液对烧伤后“休克心”防治作用的前瞻性临床研究
张西联, 黄跃生, 党永明, 张家平
2006, 22(4): 281-284.
摘要:
目的观察生脉注射液对严重烧伤患者伤后“休克心”的防治作用。方法严格按照临床科研方法设计前瞻性试验方案,将笔者单位符合入选标准的20例严重烧伤患者按完全随机化方法分为给药组和对照组,每组10例。患者入院后均在常规复苏补液的基础上另建1条静脉通道,给药组将生脉注射液40ml加入50g/L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共用3d;对照组以同样方式静脉滴注未加生脉注射液的50g/L葡萄糖注射液290ml。于伤后12h和12、3、4、5d抽取两组患者股静脉血,检测血清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XK—MB)、乳酸脱氢酶(LDH)、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含量。并于滴注前及滴注后1、2、3、5、7d同法抽血检测两组患者的肝、肾功能及凝血功能指标。结果伤后12h给药组、对照组患者血清中cK—MB、LDH、cTnI含量均达峰值,分别为(52±20)U/L、(5.9±1.3)μmol·s^-1·L^-1、(0.274±0.231)μg/L和(91±31)U/L、(8.5±1.8)μmol·s^-1·L^-1、(0.584±0.192)μg/L,随治疗时间推移呈逐渐下降趋势。但给药组与对照组比较,各项指标在伤后2d或3d内下降更显著(P〈0.05)。结论患者严重烧伤后早期应用生脉注射液可有效地防治“休克心”损害,对心肌细胞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2000-2004年《中华烧伤杂志》动物实验论文分析和评价
贾赤宇, 白峰, 王耘川
2006, 22(4): 285-287.
摘要:
目的通过检索《中华烧伤杂志》2000-2004年刊登的所有动物实验论文,以了解烧伤科医师科研设计的方法学现状。方法对《中华烧伤杂志》2000-2004年刊登的有关药物或对某种疾病治疗方法的动物实验论文进行逐页手检,并从样本大小、随机化方法、样本的选择、对照措施、组间基线可比性、评价指标、统计学处理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2000-2004年《中华烧伤杂志》共刊登论文1116篇,其中有关治疗方法的动物实验论文81篇(占文章总数的7.3%)。81篇中随机对照实验69篇(占动物实验论文的85.2%),在样本量估算、随机化方法的应用、统计学处理等方面尚存在某些不足。结论动物实验论文采用随机对照实验的较为普遍,但部分文章科研设计不够严谨。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实验设计的科学性。
烧伤患者住院期间自尊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调查分析
何梅, 冯正直, 张大均, 杨宗城
2006, 22(4): 288-290.
摘要:
目的调查分析烧伤患者自尊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为提高烧伤患者社会和心理康复能力提供参考。方法对笔者单位收住院的120例烧伤患者,采用自尊量表和烧伤患者简易健康量表,对不同烧伤程度、性别、文化程度的患者的自尊水平及社会适应能力进行评分比较。结果在自尊水平方面,中、重度烧伤患者的综合评分[(167±21)、(154±24)分]均低于轻度烧伤患者[(183±23)分,P〈0.01]。不同性别、不同文化程度的烧伤患者自尊水平不同。男性患者自尊评分中的自我评价、社交、外貌等3项指标及综合评分均明显高于女性(P〈0.05)。高文化程度患者的自尊评分中的自我评价、学习能力均明显高于低文化程度患者(P〈0.05)。轻度烧伤患者在社会适应能力评分上高于中、重度烧伤患者(P〈0.01)。男性患者社会适应能力总体比女性患者高,但在躯体功能方面则明显低于女性(P〈0.05)。低文化程度患者的心理功能、社会关系及综合状况评分均高于高文化程度者(P〈0.05)。结论烧伤患者的自尊和社会适应能力存在个体差异。
内毒素结合肽及其突变体的表达纯化和抗内毒素/脂多糖活性研究
孙亚丽, 刘友生, 杨海捷, 王长松, 马建洲
2006, 22(4): 291-295.
摘要:
目的使内毒素结合肽(EBP)及其突变体mEBP在E.coli DH5α中表达,纯化后鉴定其抗内毒素/脂多糖(LPS)活性。方法(1)将含Pinpoint Xa3-EBP及其突变体Pinpoint Xa3-mEBP的工程菌DHSα活化,加入异丙硫半乳糖苷(IPTG)诱导其表达生物素融合蛋白。分离纯化表达产物,因子Xa酶切融合蛋白分离目的肽EBP和mEBP。采用亲和层析及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纯化目的肽,用氨基末端10个氨基酸残基序列分析法鉴定突变体mEBP。(2)分离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用5mg/L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LPS+不同浓度EBP或mEBP(均为2.0、5.0、12、5mg/L)刺激PBMC,检测其平均荧光强度。用1mg/L LPS+3种浓度(同前)EBP或mEBP刺激PBMC,5h后取上清液,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6浓度。(3)将25只昆明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5只):腹腔注射等渗盐水0.2ml;模型组(5只):小鼠造成20%TBSAHI度烧伤,伤后腹腔注射LPS(1mg/kg);治疗组(15只):小鼠同前致伤后,腹腔注射多黏菌素B(PMB,5mg/kg)或EBP或mEBP(后两者均为10mg/kg)。6h后检测各组小鼠血清TNF—α、IL-6浓度及肝组织中TNF—α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1)纯化后的目的肽EBP、mEBP纯度均达98%以上,mEBP氨基末端10个氨基酸残基序列分析符合预期结果。(2)随着mEBP或EBP浓度的增加,PBMC表面的平均荧光强度逐渐减弱;且在同一浓度下,加入mEBP后平均荧光强度的减弱程度较加入EBP明显。与用1mg/LLPS刺激PBMC比较,加入1mg/L LPS+12.5mg/LEBP以及1mg/LLPS+3种浓度mEBP刺激后,PBMC培养上清液中IL-6及TNF—α的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3)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小鼠血清IL-6、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其中10mg/kg mEBP治疗组两指标低于等浓度EBP治疗组(P〈0.05)。(4)小鼠肝组织TNF—α mRNA表达水平:正常对照组相对灰度值为0.25,模型组为0.93,10mg/kg mEBP治疗组为0.51,10mg/kg EBP治疗组为0.77,5mg/kg PMB治疗组为0.43。结论具有抗LPS活性的小分子肽可通过原核表达获得:EBP及mEBP均具有抗LPS活性,其中mEBP拮抗作用更强。
含银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的实验研究
余於荣, 闵定宏, 刘上基, 王敏, 郭光华, 李国辉
2006, 22(4): 296-300.
摘要:
目的了解含银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xeno—ADM)的多项生物学性状,观察其移植效果。方法制备单纯xeno-ADM,再用2g/L硝酸银浸泡,制成含银xeno—ADM。检测两种xeno-ADM对笔者单位烧伤患者创面常见菌的抑菌效果,并进行组织学观察;测量含银xeno—ADM的Ag^+含量。在27只家兔背部制作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分为A、B、C组,每组9只。A组移植自体刃厚皮,B组移植单纯xeno-ADM+自体刃厚皮,C组移植含银xeno-ADM+自体刃厚皮。术后2、4、6周取移植部位皮肤标本作形态学观察,并计算创面收缩率;术后2周计算移植皮片(未)成活率,并检测各组家兔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结果(1)含银xeno—ADM对创面常见菌的抑菌效果明显优于单纯xeno-ADM(P〈0.05)。两种xeno-ADM中的表皮已完全除去,胶原纤维粗细均匀、排列规则、无明显变性,真皮中无细胞及细胞碎片。含银xeno—ADM的Ag^+含量为(2.7±0.7)mg/g。(2)术后6周,A组家兔移植皮片呈暗红色,挛缩明显,易破溃,胶原纤维排列紊乱;B、C组移植皮片颜色接近周围正常皮肤,光滑无瘢痕,质地良好,胶原纤维排列有序,表皮-真皮连接结构和基底细胞桥粒、半桥粒结构以及基底膜重建明显。术后2、4、6周,A组家兔创面收缩率均明显高于B、C组(P〈0.05);B、C两组创面收缩率相似(P〉0.05)。术后2周,C组皮片完全成活率为91.7%,显著高于A组(77.8%)及B组(80.6%);3组家兔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相似(P〉0.05)。结论含银xeno—ADM脱除了基质中有免疫原性的细胞成分,保留了组织的基本结构和完整的胶原纤维支架,且具有较好的局部抗菌效果,不失为一种良好的真皮替代物。
吸入性损伤犬降钙素的变化
范锟铻, 李国辉, 朱志祥, 邓志云, 李悦, 张青, 温桂兰, 王年云, 严济, 郭光华
2006, 22(4): 301-303.
摘要:
目的单因素观察吸入性损伤或烧伤后血清免疫反应性降钙素(iCT)的变化,分析其诊断意义。方法将24只犬随机分为单纯吸入性损伤后中度(A)、重度(B)、特重度损伤(C)组及单纯重度烧伤(D)组,每组6只。吸入性损伤犬均在伤后6h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以明确其损伤程度。分别于不同时相点抽取犬静脉血检测iCT含量,抽取动脉血做血气分析。结果(1)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证实A、B、C组犬符合吸入性损伤的预期程度。(2)与伤前值(38±22)ng/L比较,各组吸入性损伤犬iCT含量在伤后1h均明显升高(P〈0.05),伤后4h明显高于D组(P〈0.05),其中A组于24h达峰值(453±224)ng/L,B、C组在48h内呈进行性升高。D组犬iCT含量在伤后2h开始持续升高,至伤后48h为(125±41)ng/L。(3)血气分析结果显示,与伤前值(109±8)mmHg(1mmHg=0.133kPa)比较,A、D两组氧分压(PaO2)伤后各时相点无明显差异(P〉0.05),B、C组犬从伤后8h和伤后4h开始持续下降,分别为(65±6)、(71±9)mmHg。与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伤前值(38±5)mmHg比较,C组犬伤后24hPaCO2开始升高[(52±11)mmHg]。结论在吸入性损伤后8h内,iCT的变化明显早于血气分析指标,其诊断意义接近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经验交流
二茬头皮微粒移植的临床应用
刘利平, 张元海, 杨顺江, 叶春江, 蒋瑞明, 喻三宝, 毛晓宏, 倪良方
2006, 22(4): 272-272.
摘要:
临床资料:将笔者单位收治的烧伤总面积〉50%、Ⅲ度面积〉20%TBSA,并且早期行切痂+微粒皮移植术的患者44例,分为二茬头皮治疗组与传统治疗组。前组患者采用二茬头皮微粒皮+异体皮移植法,其中男14例、女2例,年龄(37.6±0.4)岁,烧伤总面积(82±9)%、Ⅲ度(31±7)%TBSA,手术面积(30±13)%TBSA;后组患者采用健康头皮微粒皮+异体皮移植法,其中男25例、女3例,年龄(38.4±0.5)岁,烧伤总面积(81±8)%、Ⅲ度(33±5)%TBSA,
创面外用肝素治疗烧伤86例
肖晓兰, 何有德, 田晓东, 李登伦
2006, 22(4): 311-311.
摘要:
临床资料:2004年1月-2005年9月,笔者单位收治了86例烧伤患者,其中男72例、女14例,年龄17—40岁[(31±5)岁],烧伤总面积3%~60%TBSA。伤后24h内入院,生命体征平稳,无并发症,既往身体健康。根据创面深度及大小分为:A组30例,以浅Ⅱ度创面为主;B组56例,以深Ⅱ度创面为主。将A组患者随机分为A1组和A2组各15例,烧伤总面积3%~35%TBSA,均伴有面、颈部浅Ⅱ度烧伤,
救治濒危转入的特重度烧伤患者16例
龙剑虹, 黄晓元, 杨兴华, 雷少榕, 谢庭鸿, 张明华
2006, 22(4): 315-315.
摘要:
笔者单位2004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院外转入的16例特重度烧伤濒危患者(A组),与同期伤后早期收治的22例特重度烧伤患者(B组,包括6例非濒危转院者)的一般资料及基础伤情相似(P〉0.05),因此进行比较分析。
读者·作者·编者
关于论文写作中的作者署名
2006, 22(4): 276-276.
摘要:
计量资料中有效数字的确定
2006, 22(4): 287-287.
摘要:
关于收集本刊已发表论文获奖材料的通知
2006, 22(4): 287-287.
摘要:
本刊关于参考文献著录和核对的要求
2006, 22(4): 287-287.
摘要:
关于论文写作中的志谢
2006, 22(4): 318-318.
摘要:
技术与方法
爆炸伤残留异物定位及取出方法的改进
张林清, 吴学田, 刘海鹰, 李晓巧, 张莉莉
2006, 22(4): 280-280.
摘要:
临床资料:患者女,31岁,因铁质雷管意外爆炸,造成四肢、胸腹部广泛皮肤软组织损伤及异物嵌顿。伤后2d转入笔者单位。查体:见患者双乳房下各有1条已缝合的15cm长横行裂口;上腹部可见20cm×15cm皮肤软组织缺损区,达深筋膜;面部、胸腹部、四肢均可见多处皮肤小裂口,
改良人脱细胞真皮基质对成纤维细胞Ⅰ型前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
孙红, 车鹏程, 戚孟春
2006, 22(4): 309-310.
摘要:
主要试剂和仪器:hoechst 33258购自美国Sigma公司,鼠抗人波形蛋白抗体、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抗小鼠IgG购自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试剂盒购自大连宝生物工程有限公司,B肌动蛋白、Ⅰ型前胶原引物购自上海博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IX71型荧光显微镜购自日本Olympus公司,PCR扩增仪购自德国Eppendorf公司。
短篇论著
纳米晶体银离子敷料对烧伤感染常见耐药病原菌的体外抗菌活性
于勇, 梁明, 陈廷秀, 盛志勇, 常东, 蒋伟
2006, 22(4): 284-284.
摘要:
一、材料与方法 ; 1.抗菌材料及菌株:纳米晶体银离子敷料(商品名:爱银康、Acticoat)为英国施乐辉有限公司产品,批号66000791。实验用菌株由我院检验科提供,为分离自烧伤病房的多重耐药病原菌,包括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铜绿假单胞菌(PAE)、大肠杆菌(ECO)、肺炎克雷伯菌(KPN)各1株。
速效烧伤膏对深Ⅱ度烫伤豚鼠的治疗作用
钟伟添, 华何与, 钟希文, 张红栓, 张泓, 卢韵
2006, 22(4): 304-305.
摘要:
一、材料与方法; 1、药物来源:速效烧伤膏由笔者单位制剂室制备提供,院内批号205009,主要由黄连、黄柏、丹参、紫草、冰片、川芎、威灵仙、粉防已、红花地鳖虫、积雪草、虎杖、龙血竭、大黄等16味中药组成。京万红烧伤膏由天津达仁堂制药二厂生产,批号203127。
烧伤合并肺挫伤患者复苏过程中纤溶酶原激活剂及其抑制剂的监测
李钢, 李小兵, 张鹏, 刘光晶
2006, 22(4): 305-306.
摘要:
烧伤合并严重肺挫伤病死率高、治疗难度大,主要原因在复苏治疗上。烧伤后早期往往需要大量补液抗休克,而肺挫伤患者的治疗又应限制补液,否则可引起肺水肿。为此,笔者对本单位2000年6月-2004年10月收治的32例烧伤合并肺挫伤患者休克期复苏过程中静脉血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及其抑制剂(PAI)进行了动态监测和分析,以指导烧伤合并肺挫伤患者休克期补液。
休克期大面积切痂对严重烫伤大鼠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詹剑华, 游浩元, 严济, 陶卫斌, 李国辉, 曾元临
2006, 22(4): 306-308.
摘要:
感染是大面积烧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发展及结局与机体的免疫状态密切相关。因此,严重烧伤后机体的免疫问题备受关注,许多学者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但其确切的发生机制尚不清楚。为探讨烧伤后早期创面处理与机体免疫功能的关系,笔者观察了休克期切痂对烫伤大鼠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转化生长因子β1Ⅱ型受体CA重复序列基因在人正常皮肤和瘢痕疙瘩中的表达
樊树强, 蔡景龙, 安纲
2006, 22(4): 308-309.
摘要:
瘢痕疙瘩的生物学特性类似于肿瘤。最近研究表明,转化生长因子β1Ⅱ型受体(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 receptor Ⅱ,TβRⅡ)是一种新的抑癌基因,而肿瘤细胞中最常见的是该基因表达异常。本研究主要是通过改变TβRⅡ基因突变的热点CA重复序列,以检测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是否存在与肿瘤细胞同样的基因突变。
消息
中南地区烧伤协作组学术会议在郑州召开
2006, 22(4): 295-295.
摘要:
中南地区烧伤协作组第5次学术会暨河南省烧伤外科学会第15次学术会议,于2006年4月在郑州市召开。这次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295篇,参会代表上百人。
2007年第五届全国烧伤救治专题研讨会征文通知
2006, 22(4): 318-318.
摘要:
讲座
烧伤营养治疗新概念——零禁食
解伟光
2006, 22(4): 312-312.
摘要:
烧伤患者休克期禁食已成惯例,尽管曾有人提出不同看法,而且烧伤后早期胃肠道营养可提高生存率也屡见报道,但是迄今为止,尚无人提出严重烧伤患者不禁食(零禁食)的方案。众所周知,进食过程和适当的食物刺激能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及胰岛素释放,同时还可改善烧伤后特殊的代谢内环境。另外,早期肠内营养除能减轻胃肠道应激反应外,还能明显改善高代谢和降低肠源性感染等。笔者结合本单位562例实施零禁食患者的治疗经验,认为只要方法得当,严重烧伤患者零禁食的同时给予积极的口服营养治疗不仅可行,而且有效。
学术动态
拓宽视野 搞好烧伤临床营养支持工作
韩春茂
2006, 22(4): 313-315.
摘要:
今年刚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有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推进改善公众营养行动”。作为从事烧伤救治工作的专科医师,随时都面临着给予烧伤患者相应的营养支持治疗。那么今后如何做好这项工作呢?笔者认为不仅要精通有关烧伤后机体代谢水平变化和营养需求的知识,还需要了解国内外其他相关临床学科和基础学科营养支持工作的研究进展。在此,笔者简单介绍国内外重要营养学会的组织机构、主办杂志以及这些学会近年来针对临床营养支持的主要研究方向。
综述
雄激素与烧伤引起的骨骼肌消耗
尹会男, 柴家科
2006, 22(4): 316-318.
摘要:
严重烧伤后存在着以骨骼肌蛋白降解明显增强为特点的高代谢状态。这种强烈的促体内蛋白分解、抑制糖和脂类利用的高代谢状态,可使机体在短期内出现显著的骨骼肌萎缩和负氮平衡。因此,降低骨骼肌蛋白的分解代谢,已经成为调节烧伤后高代谢状态的原则性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