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4年  第30卷  第3期

专家论坛
加强烧伤创面处理是防治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黄跃生
2014, 30(3): 191-193.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4.03.001
摘要:
创面修复是烧伤治疗的永恒主题,创面是烧伤炎症介质的主要来源之一,烧伤痂下组织和水肿液含有大量炎症介质,焦痂还含有“烧伤毒素”,是引起脏器损害的重要因素。能否有效加速烧伤创面的修复,是影响烧伤治愈率和治疗质量的关键问题。
消息
《中华烧伤杂志》多会合一优质高效
2014, 30(3): 193-193.
摘要:
2014年4月17-18日,《中华烧伤杂志》编辑部在江西南昌成功举行了“中华烧伤杂志主编工作会”,本次会议由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科承办。第四届编辑委员会顾问付小兵院士,主编黄跃生教授,副主编夏照帆院士、张国安教授,
2014年烧伤医学终身成就奖评审通知
2014, 30(3): 207-207.
摘要:
2014年烧伤医学专家会员(终身成就奖)评审会将于2014年8月进行。申请者请在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网站(http://burns.cma.org.on/)或者《中华烧伤杂志》网站(http://www.zhsszz.org)“新闻播报”栏目中下载烧伤医学终身成就奖评审条例和2014年烧伤医学专家会员(终身成就奖)申请书电子版,并于2014年7月31日前将填写完整的申请书及相关证明纸质材料寄给烧伤外科学分会秘书长唐洪泰。联系电话:13386272196;邮寄地址: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烧伤科,
2014年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工作会议纪要
唐洪泰, 马兵
2014, 30(3): 218-218.
摘要:
2014年4月19日,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利用《中华烧伤杂志》编辑部在江西南昌召开主编工作会的时机,同期召开了分会工作会议。会议由夏照帆主任委员主持,黄跃生、吴军、韩春茂、黄晓元、张国安、彭毅志、郭光华、王一兵、吕国忠、郇京宁、李宗瑜、牛希华、陈华德、刘毅、徐庆连、谭谦、王旭、朱雄翔、朱世辉、张红艳和唐洪泰等委员出席会议,孙永华、李国辉、陆树良、贾赤字等教授列席会议。
2014年华东六省一市烧伤外科学术研讨会通知
2014, 30(3): 230-230.
摘要:
为促进烧伤专业学科发展,加强学术交流,华东地区烧伤外科协作组定于2014年7月25—28日在福建省福州市召开2014年华东六省一市烧伤外科学术研讨会暨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烧伤治疗与创面修复新进展培训班[2014—04-03—004(国)]。此次会议由华东地区烧伤外科协作组主办,福建省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和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承办。本次会议将授予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Ⅰ类学分,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中华烧伤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2014, 30(3): 242-242.
摘要:
《中华烧伤杂志》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的全国烧伤学术界权威刊物。目前已被美国《Medline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等重要检索机构收录,在国内外医学期刊中具有较大影响。本刊读者对象为从事烧伤治疗、烧伤整形和康复的临床医护人员,以及与烧伤医学有关的科研人员等。
本刊正式开通《中华烧伤杂志》官网二维码
2014, 30(3): 242-242.
摘要:
自2014年第1期开始,本刊正式开通《中华烧伤杂志》官网二维码。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可以直接登录《中华烧伤杂志》官网,浏览10余个特色栏目,了解本刊每期内容和最新资讯。
烧伤脏器并发症
活化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对大鼠严重烫伤早期心肌损害的影响
樊磊, 白晓智, 杨龙龙, 王姝月, 杨晨, 李超, 苏琳琳, 吕根法, 胡大海
2014, 30(3): 194-198.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4.03.002
摘要:
目的 探讨活化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对大鼠严重烫伤早期心肌损害的作用.方法 取24只健康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伤组、单纯烫伤组、白藜芦醇治疗组,每组8只.单纯烫伤组和白藜芦醇治疗组大鼠背部于95℃热水浴18s,制成30% TBSAⅢ度烫伤模型,2组大鼠即刻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 mL(50 mL/kg)与相同剂量生理盐水+白藜芦醇10 μL(1 g/mL,50 mg/kg);假伤组大鼠仅背部于20℃室温水浴18s模拟烫伤过程.伤后6h收集3组大鼠心脏组织及腹主动脉血,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ELISA法检测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含量,蛋白质印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组织中SIRT1、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蛋白和SIRT1、caspase-3、IL-1β、TNF-α mRNA表达水平(蛋白水平以灰度值表示).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LSD-t检验. 结果 (1)假伤组大鼠心肌纤维呈不规则圆柱形、排列整齐、横纹清晰.单纯烫伤组大鼠心肌间质水肿,心肌纤维排列紊乱并断裂、溶解.白藜芦醇治疗组大鼠心肌间质水肿、心肌纤维排列紊乱及溶解程度均较单纯烫伤组减轻.(2)单纯烫伤组大鼠血清CK、LDH含量分别为(2 385 ±712)、(2 551±196)U/L,显著高于假伤组的(290±59)、(759±60) U/L(£值分别为9.466、25.452,P值均小于0.01).白藜芦醇治疗组大鼠血清CK、LDH含量[(1 336±149)、(2 209±133)U/L]显著低于单纯烫伤组(£值分别为-4.506、-4.860,P值均小于0.01).(3)单纯烫伤组大鼠心脏组织SIRT1、caspase-3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47±0.11、0.48 ±0.12,显著高于假伤组的0.18±0.06、0.09 ±0.05(t值分别为4.813、9.014,P值均小于0.01).白藜芦醇治疗组大鼠心脏组织SIRT1蛋白表达量(0.74±0.18)显著高于单纯烫伤组(t=4.561,P<0.01),caspase-3蛋白表达量(0.21 ±0.08)显著低于单纯烫伤组(£=-6.239,P<0.01).(4)单纯烫伤组大鼠心脏组织中SIRT1、caspase-3、IL-1β、TNF-α的mRNA表达量分别为2.33 ±0.24、1.96 ±0.20、2.46 ±0.21、1.89±0.37,显著高于假伤组的1.00±0.07、1.00±0.06、1.00±0.08、1.00±0.09(t值分别为14.961、12.823、18.559、6.679,P值均小于0.01).白藜芦醇治疗组大鼠心脏组织中SIRT1的mRNA表达量(2.89±0.31)显著高于单纯烫伤组(t=3.997,P<0.01),caspase-3、IL-1β、TNF-α的mRNA表达量(1.31±0.08、1.64 ±0.09、1.25 ±0.08)显著低于单纯烫伤组(£值分别为-8.264、-10.245、-4.818,P值均小于0.01). 结论 SIRT1在大鼠严重烫伤早期的心脏内表达增高,使用白藜芦醇进一步活化SIRT1后,可以减轻心肌组织损伤,减少心肌细胞凋亡,降低IL-1β和TNF-α表达.
922例严重烧伤患者呼吸系统并发症分析
张涛, 李孝建, 邓忠远, 张志, 汤文彬, 陈宾, 鲍强, 何梦龙
2014, 30(3): 199-202.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4.03.003
摘要:
目的 探讨严重烧伤后呼吸系统并发症分布及防治经验. 方法 收集笔者单位烧伤ICU 2005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922例重度、特重度成年烧伤患者的病历资料,统计各年度转院患者情况、烧伤总面积大于50% TBSA患者情况、呼吸系统并发症分布和处理情况、患者死亡情况.对部分数据行x2检验. 结果 本组患者中转院患者除2007年占71.2%、2010年占40.2%外,其余年份均在50.0%左右;而烧伤总面积大于50% TBSA患者及呼吸系统并发症患者(x2=2.637,P>0.05)各年比例无明显变化.有523例患者出现呼吸系统并发症,以喉头水肿(50.9%,266例)、肺部感染(21.6%,1 13例)、ARDS(11.9%,62例)为主,且均无明显上升趋势(x2值分别为6.132、6.319、0.016,P值均大于0.05).其中36例未进行积极救治;487例行呼吸机辅助呼吸,包括228例行气管切开者;且各年的构成比接近.死亡15例患者,其中与呼吸系统并发症直接相关的有5例(喉头水肿2例、ARDS 3例),另10例因脓毒症或脓毒症引发的MODS而死亡. 结论 严重烧伤患者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最常见的为喉头水肿,其次为肺部感染和ARDS.预防性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抗感染、创面处理等是防治呼吸系统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雾化吸入乌司他丁对内毒素/脂多糖致兔急性肺损伤早期的作用
张杨杨, 邱啸臣, 周国勇, 刘真, 常娜, 贾赤宇
2014, 30(3): 203-207.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4.03.004
摘要:
目的 了解雾化吸入乌司他丁(UTI)对急性肺损伤(ALI)兔的早期作用,以及320排CT的早期诊断价值. 方法 将18只无特殊病原体级新西兰兔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LPS致伤组及UTI治疗组,各6只,后2组兔给予0.8 mg/kg LPS(浓度为0.16 mg/mL,一次性给予15 mL)建立兔ALI模型,正常对照组兔同法给予等量生理盐水.UTI治疗组兔于伤后30 min起雾化吸入UTI 10 min,LPS致伤组和正常对照组兔同法雾化吸入生理盐水.2组致伤兔均于伤后6、24 h行320排CT全肺灌注扫描.伤后24 h麻醉2组致伤兔取心脏血分离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L-1β和IL-6水平;随后于该时相点行肺组织大体及组织病理学观察,测定肺湿干质量比,采用RT-PCR法测定肺组织中TNF-α、IL-1β和IL-6的mRNA水平.正常对照组兔于相同时相点进行相应检测.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检验. 结果 LPS致伤组兔伤后6、24 h的灌注图像差异大,UTI治疗组兔相同时相点的灌注图像差异较LPS致伤组轻微,正常对照组兔灌注图像差异不明显.3组兔血清中TNF-α、IL-1β和IL-6水平比较,差异明显(F值为843.896~2 564.336,P值均小于0.001).UTI治疗组血清中TNF-α、IIL-1 β和IL-6水平分别为(225±9)、(190±8)、(227 ±6) pg/mL,低于LPS致伤组[(710 ±25)、(306 ±16)、(422±16) pg/mL,P值均小于0.001].UTI治疗组兔肺出血、水肿程度均较LPS致伤组减轻;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UTI治疗组兔肺泡壁结构破坏程度、肺泡腔出血及炎性细胞浸润均较LPS致伤组减轻.与正常对照组比较,LPS致伤组兔肺湿干质量比明显增高(P <0.001);UTI治疗组兔虽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01),但明显低于LPS致伤组(P<0.001).3组兔肺组织中的TNF-α、IL-1β和IL-6 mRNA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为24.700~69.538,P值均小于0.001).UTI治疗组兔肺组织中的TNF-α、IL-1β和IL-6 mRNA水平分别为(31.4±2.7)、(21.2±3.3)、(13.9±2.4) pg/mL,明显低于LPS致伤组[(58.5±10.0)、(35.1±5.1)、(20.7±3.2) pg/mL,P值均小于0.001]. 结论 采用雾化吸入UTI的治疗方式可有效减轻ALI兔的肺水肿及出血,并抑制炎症反应.320排CT灌注成像可用于肺损伤早期检测.
烧伤休克期液体复苏与羟乙基淀粉的应用——文献阅读分析后的思考
陈炯, 周建军, 邢楠, 张雪敏, 黄文祥, 游小恩, 牟军, 韩春茂
2014, 30(3): 208-210.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4.03.005
摘要:
目前我国烧伤休克期液体复苏较为常用的是电解质胶体复苏公式,既往采用的基本为天然胶体,但由于近年来我国血源缺乏,人们逐渐应用人工胶体来部分替代天然胶体进行烧伤休克期液体复苏. 具有代表性的人工胶体有明胶、右旋糖酐与羟乙基淀粉(HES).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世界卫生组织指定为一线抢救用药的明胶,在1978年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认为存在高致敏性而宣布停止使用,但在我国没有禁止使用.1945年瑞典发明右旋糖酐并推广应用,由于使用剂量限制及影响肾功能,亦未能得到广泛应用.
特重烫伤并发应激性溃疡及腹腔间隙综合征一例
周军利, 宋巍, 武岳, 邓津菊, 周祖邦
2014, 30(3): 211-212.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4.03.006
摘要:
患者男,35岁,锅炉爆炸致头面颈、躯干、四肢及臀部热液烫伤,伤后即感创面疼痛、胸闷、心慌、呼吸困难等,无昏迷、恶心与呕吐等不适,伤后30 min送往当地医院救治,行抗休克补液等对症处理(具体处理不详),休克期相对平稳度过后于伤后3d转至笔者单位治疗.入院时患者意识清楚,精神、饮食、睡眠欠佳,尿量约70 mL/h.全身创面肿胀明显,有大小不等水疱,疱液尚清亮,大部分腐皮已脱落,创基红白相间,触痛感迟钝.肢端温度偏低,末梢循环尚可.
科技快讯
局部应用枸橼酸抗凝行持续肾替代疗法治疗严重烧伤的回顾性分析
2014, 30(3): 210-210.
摘要:
近年来,局部应用枸橼酸抗凝行持续肾替代疗法(CRRT)已广泛运用于临床重症患者的救治,然而有关此技术在烧伤治疗方面应用的资料很少。该研究的目的是调查此疗法在烧伤治疗中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并发症,同时观察其对凝血功能、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影响。该研究的对象是2004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在德国莱比锡St.Georg医院烧伤科局部应用枸橼酸抗凝行CRRT治疗急性。肾损伤的所有患者。
关于表图中角码符号标注顺序及文字注释的说明
2014, 30(3): 226-226.
摘要: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编排规范》规定,表格中注释用角码a、b、c、d等应标注在数据右上方,按先纵后横的顺序出现,即先标注第1纵列,从上到下,再标注第2纵列,以此类推依次标注a、b、c、d等。表格下方对a、b、C、d等的说明按照各字母在表格中出现的顺序(同前,先纵后横)进行相关描述。见表l。
小儿烧伤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及临床结果
2014, 30(3): 230-230.
摘要:
该研究的目的是观察烧伤后单个或多个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率及其对急性期住院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患者预后有赖于器官功能的完整性,尽管烧伤影响几乎所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但是对肺脏、肝脏、肾脏和心脏尤其明显。因此,单器官功能衰竭和/或MOF对烧伤严重程度和病死率有明显影响,而目前尚无MOF对烧伤预后的大样本试验研究。该研究观察了821例烧伤患儿在急性住院治疗期MOF的发生率。将患儿根据病情分成MOF组、无MOF组,采用DENVER2评分法对肺脏、肝脏、
病例报告
高体积分数氢氟酸烧伤一例
赵晖
2014, 30(3): 212-212.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4.03.007
摘要:
患者男,43岁,工作中被体积分数99%氢氟酸喷溅致伤,伤后即感患处剧痛,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创面约10 min,1h后急诊入院.患者一般情况尚可,创面有灰黑色腐皮.诊断:氢氟酸烧伤10% TBSA,其中浅Ⅱ度1%、深Ⅱ度8%、Ⅲ度1%,创面分布于躯干及双上肢.患者手足搐愵,急查血钙1.20 mmol/L.心电图示:窦性心律、Q-T间期延长、Ⅰ度房室传导阻滞.
烧伤并发腹型过敏性紫癜一例
刘美玲, 张友来, 曾元临, 邹立津, 辛国华
2014, 30(3): 284-284.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4.03.026
摘要:
患儿男,1岁3个月,热豆浆烫伤全身多处后4h送入笔者单位治疗,入院前未作任何处理.患儿既往身体健康,无药物与食物过敏史.体格检查:体温36.O℃,脉搏160次/min,呼吸36次/min,血压80/55 mmHg(1 mmHg =0.133 kPa),患儿意识清楚、精神差,口唇紫绀,四肢厥冷,创面主要分布于双上肢、前后躯干,可见大小不等的水疱,部分腐皮破脱,部分创面基底红白相间或苍白,渗出较多.入院诊断:(1)烧伤总面积为40% TBSA,其中深Ⅱ度25%、Ⅲ度15% TBSA.
救治老年特大面积烧伤患者一例
叶胜捷, 方庆伟
2014, 30(3): 285-286.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4.03.027
摘要:
患者男,65岁,因煤气火焰烧伤全身多处1h入院.入院时意识清楚,心率92次/min,呼吸18次/min,鼻毛烧焦,口咽部充血发红,创面分布于面颈部、前后躯干、四肢等处,其中双下肢创面呈焦痂状、部分有树枝状栓塞血管.入院诊断:(1)烧伤总面积91%,其中浅Ⅱ度12% TBSA、深Ⅱ度18% TBSA、Ⅲ度61% TBSA.(2)中度吸入性损伤.根据参考文献[1]计算,该患者Baux指数为156,改良Baux指数为173,简明烧伤严重度指数(ABSI)评分为17分.
负压封闭引流结合植皮治疗腹壁电烧伤合并肠穿孔一例
文大江, 陈永新, 潘文东, 毛钰婷, 刘秀峰, 敖洁, 田忠
2014, 30(3): 286-287.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4.03.028
摘要:
患儿男,12岁,2012年7月30日因高压电击伤并从高空坠落,伤后7h入院.入院时检查示脉搏132次/min,呼吸32次/min,烦躁不安,反复诉口渴、腹胀,肠鸣音弱,血尿.全身可见约23% TBSA烧伤创面,分布于左胸背部、左腰腹部、左臀部、右腕屈尺侧、左足拇趾、右下肢.20% TBSA的创面呈褐色质硬焦痂,其中左腹部约20 cm×8 cm面积的腹壁洞穿,见肠管外露.右下肢短缩约2 cm,右大腿中下段反常活动,右小腿胫骨外露,左足拇趾末端缺失伴骨外露.X线片检查提示:右股骨中段骨折并重叠畸形,左足舟状骨撕脱骨折.入院诊断:(1)电击伤总面积23%,其中深Ⅱ度3% TBSA、Ⅲ度15% TBSA、Ⅳ度5% TBSA.(2)低血容量性休克.(3)肠管外露.(4)右股骨骨折.(5)左足舟状骨撕脱骨折.
救治双下肢Ⅲ度热压伤一例
涂家金, 龙丽芸, 宋茂林, 周孝亮, 徐泽华, 罗文跃
2014, 30(3): 287-288.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4.03.029
摘要:
患者男,45岁,2012年4月13日不慎被400℃水泥原浆埋压双下肢20 min,致双下肢热压伤伴酱红色尿近5h转入笔者单位.体格检查:体温36.4℃,脉搏65次/min,呼吸22次/min,血压195/121 mmHg(1 mmHg=0.133 kPa),双下肢皮肤呈皮革状,可见树枝状栓塞血管,环形焦痂形成,无痛觉,趾端苍白,末梢血运极差,呈中度肿胀.白细胞计数40.1×10^9/L,中性粒细胞0.925,Hb 164 g/L,ALT 296.8 U/L,AST 974.5 U/L,白蛋白29.72 g/L,尿蛋白++,尿隐血++.入院诊断:(1)双下肢Ⅲ度热压伤,面积38% TBSA.(2)低血容量性休克.
第1及2趾蹼间复合组织瓣修复第4及5趾背电击伤软组织缺损一例
赵力, 闫厚军, 马志国, 马斌
2014, 30(3): 289-289.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4.03.030
摘要:
患者男,30岁,双手及左足电击伤后2h入院.检查示: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楚,心肺腹未见异常;双手掌多处米粒大小焦黄点状烧伤创面,左足第4、5趾背皮肤表皮结黄痂,痂周皮肤红肿、伴水疱.入院诊断:双手电击伤深Ⅱ度,左足电击伤Ⅲ度. 患者入院后监测心肌酶谱、肝肾功能等生化指标,给予补液及保护心、肾功能治疗.体积分数为0.1%的苯扎溴铵溶液消毒足部水疱创面,碘伏纱条湿敷,每日换药2次,伤后3~5d左足第4、5趾背软组织结痂处界限逐渐清晰,周围软组织红肿,静脉滴注头孢曲松(每天2次,每次2 g)抗感染3 d.
论著
血液净化对烧伤脓毒症患者的作用
胡高中, 彭毅志, 王凡, 朱明华, 龚雅利
2014, 30(3): 213-218.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4.03.008
摘要:
目的 观察血液净化对烧伤脓毒症的临床治疗效果,为其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笔者单位2012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入院且符合入组标准的27例烧伤脓毒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15例和血液净化组12例.自确诊脓毒症时,常规治疗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血液净化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模式进行治疗,持续48 h.分别于治疗前(确诊脓毒症时)及治疗24、48 h,采用血气分析仪测定2组患者血乳酸含量和PaO2,并计算氧合指数(OI);检测血钠、血糖、尿素氮、肌酐、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CT)浓度;记录体温、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PaO2、血pH值等相关指标,计算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Ⅱ(APACHE Ⅱ)评分值;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TNF-α、IL-8、IL-6水平.对数据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t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LSD-£检验、LSD检验. 结果 (1)2组患者乳酸含量比较,治疗24、48 h血液净化组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值分别为1.62、2.44,P值均小于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血液净化组治疗48 h乳酸含量明显降低(P<0.05).2组患者OI比较,治疗24、48 h血液净化组分别为(247±30)、(288±41)mmHg(1 mmHg=0.133 kPa),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的(211±32)、(212±30)mmHg(t值分别为3.02、5.63,P值均小于0.01).与组内治疗前比较,血液净化组治疗24、48 h OI明显升高(P值均小于0.01).(2)血液净化组患者治疗24、48 h,血钠、尿素氮、肌酐水平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t值为1.74 ~ 6.75,P<0.05或P<0.01),血糖水平接近(t值分别为-0.92、-0.38,P值均大于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血液净化组治疗24、48 h血钠、尿素氮、肌酐水平均明显降低(P< 0.05或P<0.01).(3)血液净化组患者治疗24、48 h,WBC和PCT浓度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t值为2.11 ~6.63,P<0.05或P<0.01).与组内治疗前比较,血液净化组治疗24、48 h,WBC和PCT浓度明显降低(P<0.05或P<0.01).(4)治疗24、48 h,血液净化组APACHEⅡ评分分别为(18.7±2.6)、(16.7±3.0)分,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的(23.1±1.6)、(25.5±1.6)分(£值分别为5.44、9.87,P值均小于0.01).与组内治疗前比较,治疗24、48 h常规治疗组评分明显升高(P <0.05或P<0.01),血液净化组评分明显降低(P<0.05或P<0.01).(5)血液净化组患者治疗24、48 h,血清TNF-α、IL-6、IL-8浓度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值为6.12 ~19.78,P值均小于0.01).与组内治疗前比较,血液净化组治疗24、48 h血清TNF-α、IL-6、IL-8浓度均明显降低(P值均小于0.01). 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血液净化治疗,能有效改善脏器功能,纠正内环境紊乱,减轻炎症反应,该方法是治疗烧伤脓毒症的重要措施之一.
改良肩胛皮瓣修复难愈性创面效果观察
李钢, 李小兵, 刘子健, 张静琦, 刘光晶
2014, 30(3): 219-222.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4.03.009
摘要:
目的 观察并评价改良肩胛皮瓣修复难愈性创面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08年2月-2013年2月,笔者单位收治10例交通伤、烧伤、糖尿病足所致面部及四肢软组织缺损伴骨、肌腱外露难愈性创面患者,创面面积11 cm×7 cm~16 cm×15 cm.采用面积为12 cm×8 cm~ 17 cm×16 cm的改良肩胛皮瓣修复创面,其中6例直接移植、4例桥接移植.操作中将皮瓣血管游离至肩胛下血管及其胸背分支,与旋肩胛血管形成T形血管蒂,与受区血管行两侧端端吻合.供区移植自体中厚皮或直接缝合. 结果 术后9例皮瓣成活,创面愈合;1例皮瓣远端出现少许水疱、渗液,换药2周后创面愈合.桥式皮瓣断蒂时间为术后4~6周.随访6~12个月,2例皮瓣稍臃肿,其余8例外形质地较佳,活动功能恢复;背部供区未见明显瘢痕增生,肩关节功能正常,供区知名血管搏动正常. 结论 改良肩胛皮瓣游离移植修复难愈性创面后,其外形、质地、功能恢复达预期效果,适合在临床推广应用.
血清降钙素原对烧伤脓毒症患者预后的意义
王凡, 胡高中, 陈婧, 龚雅利, 袁志强, 彭毅志
2014, 30(3): 223-226.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4.03.010
摘要:
目的 统计血清降钙素原(PCT)在烧伤脓毒症患者中的变化,探讨其对预后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单位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符合烧伤脓毒症诊断标准的28例大面积烧伤患者,根据患者预后状况分为脓毒症死亡组12例和脓毒症生存组16例,2组患者一般情况水平接近.比较2组患者烧伤脓毒症确诊时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计数、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Ⅱ(APACHE Ⅱ)评分及脏器功能指标ALT、AST、总胆汁酸(TBA)、肌酐、血钠水平,于烧伤脓毒症确诊时及确诊后1~4、5~8d记录2组患者血清PCT值.对数据行£检验、x 2检验、非参数秩和检验(Kruskal-Wallis),于烧伤脓毒症确诊时绘制28例患者血清PCT值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对死亡的预测效果. 结果 2组患者烧伤脓毒症确诊时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计数、APACHEⅡ评分及脏器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为-0.601 ~1.726,P值均大于0.05).烧伤脓毒症确诊时及确诊后1~4、5~8d,脓毒症死亡组患者血清PCT值分别为(38.5±41.3)、(26.8±38.5)、(19.3±16.3) ng/mL,均明显高于脓毒症生存组[(6.1±2.3)、(5.4±2.9)、(4.9±3.6) ng/mL,Z值为-4.364~-2.955,P值均小于0.01].对28例烧伤脓毒症患者死亡预测的血清PCT值的ROC曲线下总面积为0.990,10.9 ng/mL为血清PCT的最佳阈值,其对死亡预测的敏感度为91.7%、特异度为100.0%. 结论 血清PCT值可作为烧伤脓毒症患者预后判断指标,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为后期治疗提供依据,降低患者病死率.
股直肌岛状肌皮瓣修复瘫痪患者股骨大转子压疮效果
赵遵江, 张保德, 刘勇, 章荣涛, 粱其国, 胡育栋, 徐良媛, 王修坤
2014, 30(3): 227-230.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4.03.011
摘要:
目的 观察用股直肌岛状肌皮瓣修复瘫痪患者股骨大转子Ⅲ~Ⅳ期压疮的效果.方法 2009年7月-2013年6月,笔者单位收治13例股骨大转子Ⅲ~Ⅳ期压疮瘫痪患者,压疮面积为4.5 cm ×4.0 cm~10.0 cm ×9.0 cm,扩创后缺损面积为5.0 cm ×4.5 cm~10.5 cm ×10.0 cm.采用股直肌岛状肌皮瓣修复创面,肌皮瓣面积为5.0 cm ×5.0 cm~11.0 cm×10.0 cm,肌蒂长8~12 cm.肌蒂切取区直接拉拢缝合固定,肌皮瓣切取区行自体大腿皮移植封闭. 结果 12例肌皮瓣全部成活;1例肌皮瓣的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愈合.随访2 ~30个月,13例患者均未见压疮复发.结论 股直肌岛状肌皮瓣具有设计合理、切取面积大、旋转角度大、修复后增加局部耐磨耐压度等优点,是修复瘫痪患者股骨大转子Ⅲ~Ⅳ期压疮的较佳选择.
不同时间低氧处理对人表皮细胞株HaCaT运动和增殖的影响
闫甜甜, 张东霞, 江旭品, 张琼, 黄跃生
2014, 30(3): 231-236.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4.03.012
摘要:
目的 探讨低氧处理人表皮细胞株HaCaT不同时间对其运动和增殖的影响. 方法 (1)取对数生长期HaCaT细胞,用含体积分数10% FBS的RPMI 1640培养液(培养方法下同)培养,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方法下同)分为正常对照组(常规培养,下同)以及低氧1、3、6h组,每组6孔,后3组细胞于含体积分数5%二氧化碳、2%氧气、93%氮气的环境中(低氧培养条件下同)分别培养相应时间.活细胞工作站下观察各组细胞在3h内的运动范围,计算细胞曲线运动速度及直线运动速度.(2)取对数生长期HaCaT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以及低氧1、3、6、9、12、24 h组,每组20孔,后6组细胞分别行相应时间低氧培养.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与酶标仪检测细胞增殖情况(以吸光度值表示).(3)取对数生长期HaCaT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以及低氧1、3、6、24 h组,每组5孔,后4组细胞分别行相应时间低氧培养.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水平.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Dunnett-t检验. 结果 (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低氧1、3、6h组细胞的运动范围明显增大,低氧培养时间越长,增加幅度越大.低氧1、3、6h组细胞在观察1、2、3h的曲线运动速度分别为(43±18)、(44±17)、(43±16) μm/h,(44±16)、(44±14)、(45±14) μm/h,(55±19)、(54±17)、(56±18) μm/h,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33±13)、(33±12)、(33±10) μm/h(t值为2.840~9.330,P<0.05或P<0.01);低氧6h组细胞曲线运动速度显著高于低氧1、3 h组(t值为3.474~ 4.545,P<0.05或P<0.01).各组内各观察时相点间细胞曲线运动速度相近(F值为0.012~0.195,P值大于0.05).低氧1h组观察1h细胞直线运动速度为(22±11) μm/h,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5±10)μm/h(t=2.697,P<0.01);观察1、2、3h,低氧3、6 h组细胞直线运动速度分别为(19±14)、(12±8)、(10±6)μm/h,(32±19)、(21±13)、(17±12) μm/h,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观察2、3h分别为(9±7)、(6±5) μm/h,t值为1.990 ~8.231,P<0.05或P<0.01];低氧6h组细胞直线运动速度显著高于低氧1、3h组(t值为3.394~6.008,P<0.05或P<0.01).与观察1h比较,各组观察2、3h细胞直线运动速度均显著降低(t值为-8.208 ~-4.232,P值均小于0.01);正常对照组观察2、3h细胞直线运动速度差异明显(t=-1.967,P<0.05).(2)正常对照组以及低氧1、3、6、9、12、24 h组细胞增殖水平分别为1.11±0.08、1.36±0.10、1.39±0.05、1.38±0.05、1.10±0.14、1.06±0.09、0.99±0.06(F=39.19,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低氧1、3、6h组细胞增殖水平显著升高(t值分别为6.639、7.403、7.195,P值均小于0.01),低氧24 h组细胞的增殖水平显著降低(t=-3.136,P<0.05);与低氧1、3、6h组比较,低氧9、12、24 h组细胞的增殖水平均显著降低(t值为-10.538~-6.775,P值均小于0.01).(3)正常对照组以及低氧1、3、6、24 h组细胞PCNA蛋白水平分别为0.93±0.12、0.97±0.14、1.62±0.18、0.95±0.09、0.66±0.21(F=20.11,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低氧1、3、6h组细胞PCNA蛋白水平显著升高(t值分别为2.339、5.783、2.235,P<0.05或P<0.01),低氧24 h组细胞PCNA蛋白水平显著降低(t=-1.998,P<0.05).低氧3h组细胞PCNA蛋白水平显著高于低氧1、6h组(£值分别为4.312、3.947,P值均小于0.01),该3组细胞PCNA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低氧24 h组(£值分别为2.011、6.193、3.287,P<0.05或P<0.01).结论 短时(1、3、6h)低氧处理可对HaCaT细胞的运动及增殖发挥促进作用,处理6h后细胞运动能力提高幅度最大,处理3、6 h对细胞增殖能力的促进作用更明湿.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通路在电烧伤大鼠血清诱导单核-内皮细胞黏附中的作用
阮琼芳, 赵超莉, 叶子青, 张卫东, 谢琼慧, 谢卫国
2014, 30(3): 237-242.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4.03.013
摘要:
目的 观察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 K/Akt)通路在电烧伤大鼠血清诱导的单核细胞中的变化,探讨其在单核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黏附中的作用. 方法 取64只清洁级SD大鼠制作电烧伤模型,制备电烧伤大鼠血清;取24只大鼠不作处理,制备正常大鼠血清.(1)常规培养人单核细胞株THP-1细胞,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对数生长期细胞分为正常血清组(将细胞重新悬浮于含体积分数20%正常大鼠血清的RPMI 1640培养液中)和烧伤血清组(将细胞重新悬浮于含体积分数20%电烧伤大鼠血清的RPMI 1640培养液中),每组设6个复孔.正常血清组于培养24 h,烧伤血清组于培养3、6、24 h,观察THP-1细胞形态,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2组细胞上清液中TNF-α含量.2组均于培养3、6、24 h收集细胞,蛋白质印迹法检测Akt活化状态.(2)另取THP-1细胞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正常血清组、烧伤血清组,2组各自培养方法同前;正常血清+阻断剂组、烧伤血清+阻断剂组,在正常血清组、烧伤血清组的培养液中加入渥曼青霉素100 nmol/L,余培养方法同前.每组设6个复孔.取培养3、6h的THP-1细胞,加入单层人血管内皮细胞株EA.hy926细胞,行单核-内皮细胞黏附检测.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检验. 结果 (1)正常血清组培养24 h,THP-1细胞呈悬浮生长、形态一致.烧伤血清组培养3h,细胞膜完整,细胞形态不规则;培养6h细胞大小不一,细胞膜与细胞质膨胀;培养24 h细胞膜破裂,细胞死亡.正常血清组培养24 h和烧伤血清组培养3、6、24 h,THP-1细胞上清液中TNF-α含量分别为(38.5±1.4)、(75.1±1.5)、(91.5±1.8)、(117.0±1.4)pg/mL,总体比较差异明显(F=1 415.306,P<0.01).烧伤血清组培养3、6、24 h THP-1细胞上清液中TNF-α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血清组培养24 h(£值分别为29.614、42.852、63.485,P值均小于0.01).烧伤血清组培养3、6、24 h,THP-1细胞中磷酸化蛋白激酶B/Akt比值分别是正常血清组培养同时相点的2.66、3.69、1.17倍.(2)正常血清组、正常血清+阻断剂组、烧伤血清组、烧伤血清+阻断剂组培养3、6h,每100倍视野下黏附EA.hy926细胞的THP-1细胞数量分别为(231 ±45)、(280 ±47)、(703±169)、(335±85)个,(219±49)、(235±21)、(562±123)、(226±29)个,总体比较均差异明显(F值分别为25.630、18.975,P值均小于0.01).与正常血清组比较,烧伤血清组黏附EA.hy926细胞的THP-1细胞数在培养3、6h均明显增多(£值分别为6.189、6.601,P值均小于0.01);烧伤血清+阻断剂组黏附EA.hy926细胞的THP-1细胞数在培养3、6h较烧伤血清组均明显减少(t值分别为6.821、6.465,P值均小于0.01). 结论 电烧伤大鼠血清可诱导单核细胞分泌TNF-α,促进单核-内皮细胞黏附.而阻断PI3K/Akt信号通路,可有效抑制单核-内皮细胞的黏附.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糖尿病大鼠创面愈合及微小RNA表达的影响
刘移峰, 刘德伍, 郭光华, 毛远桂, 汪显林
2014, 30(3): 243-250.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4.03.014
摘要:
目的 探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凝胶对糖尿病大鼠创面愈合及创面组织中微小RNA表达的影响. 方法 取18只雄性清洁级SD大鼠建立糖尿病模型.4周后取稳定成模的16只糖尿病大鼠,于背部两侧制作4个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共64个创面.采用配对设计以脊柱两侧对称的创面配对,采用盲法(用红蓝两色标识rhGM-CSF或凝胶基质)及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2个创面;A组采用红色标签药剂、B组采用蓝色标签药剂.2组大鼠均每日涂抹药膏1次,厚度为3 mm,至伤后14d.伤后3、7、14d,大体观察各组创面愈合情况;计算伤后3、7d创面愈合率.伤后3、7、14d,每组分别采集2、4、8个创面标本行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创面CD31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数据以吸光度值表示).伤后7d每组另采集6个创面组织样本行芯片检测,筛选差异表达明显的微小RNA,经实时荧光定量RT-PCR验证后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功能富集分析.对数据行配对样本t检验或两样本t检验. 结果 (1)伤后3d,2组创面面积均明显缩小,肉芽组织增生明显.伤后7d,2组创面均进一步缩小,创腔基本被肉芽组织填平;A组创面缩小更明显,肉芽组织量多.伤后14d,A组创面基本愈合;B组部分创面仍存在少许创腔及结痂.伤后3、7d,A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41±5)%和(75±4)%,明显高于B组的(31±9)%和(71±4)%(t值分别为10.13、8.06,P值均小于0.001).(2)伤后3d,2组创面表皮细胞、内皮细胞、Fb均排列稀疏,炎性细胞大量浸润.其中A组创面上述表现优于B组.伤后7d,A组创面表皮细胞、内皮细胞、Fb排列渐致密,炎性细胞浸润稍多于B组.伤后14 d,A组表皮完全覆盖创面,B组部分创面仍有炎性浸润.(3)伤后3、7、14 d,A组创面CD31和PCNA阳性表达(0.275 ±0.018、0.345±0.034、0.305±0.023,0.406±0.063、0.223±0.011、0.045±0.022)均较B组(0.222±0.020、0.229 ±0.018、0.197 ±0.015,0.324 ±0.039、0.162±0.012、0.018 ±0.020)明显(t值为2.281~9.652,P<0.05或P<0.01).(4)微小RNA芯片检测筛选,与B组比较,A组创面组织中上调的微小RNA有18个、下调的有13个.(5)实时荧光定量RT-PCR的验证结果与芯片检测结果较一致.(6)KEGG信号通路功能富集分析显示31个差异表达明显的微小RNA中有4个参与MAPK信号途径,3个参与Wnt信号途径,1个参与TGF-β信号途径,3个参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信号途径,2个参与细胞周期途径,5个参与轴突导向信号途径,6个参与黏着斑途径,3个参与肌动蛋白细胞骨架途径,1个参与细胞外基质受体途径,3个参与黏着连接途径,1个参与细胞黏附分子途径.经揭肓,A组采用红色标签药剂为rhGM-CSF凝胶、B组采用蓝色标签药剂为凝胶基质. 结论 rhGM-CSF凝胶可促进糖尿病大鼠创面愈合,引起皮肤组织中微小RNA明显差异性表达,这可能是其促进创面愈合在基因转录后水平上的靶点.
读者·作者·编者
本刊可直接使用英文缩写的常用词汇
2014, 30(3): 222-222.
摘要:
已被公知公认的缩略语如CT、DNA、HBsAg、Ig、PCR、RNA,可不加注释直接使用。对本刊常用的以下词汇,也允许直接使用英文缩写(按首字母排序)。
持续氧化应激通过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及蛋白激酶B磷酸化双重调节诱导严重烧伤大鼠的迟发急性肾功能衰竭
2014, 30(3): 226-226.
摘要:
临床证据显示严重烧伤患者并发的迟发急性肾功能衰竭可导致高病死率,而其中的病理生理机制仍不清楚。此研究利用大鼠严重烧伤模型,验证持续氧化应激诱导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假说,并探讨其信号转导机制。将大鼠浸于100℃热水15s,制备40%TBSA严重烧伤模型。伤后72h内,检测大鼠肾功能、活性氧产生、肾小管坏死及凋亡,同时观察MAPK及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改变。
医学论文写作中的注意事项
2014, 30(3): 236-236.
摘要:
论文的前言主要概述研究的背景、目的、思路、理论依据等。有些研究还应说明该研究开始的具体时间。前言必须开门见山、简要、清楚,切忌套话、空话、牵涉面过宽、详述历史过程或复习文献过多等,不要涉及本研究中的数据或结论,不要与摘要雷同。未经检索,前言中不可写“国内外未曾报道”等字样,也不可自我评价达到“××水平”或“填补××空白”等。前言通常不需要标题。论著文稿的前言一般不超过250字;比较短的论文可以只用小段文字起引言作用。
文献类型和电子文献载体标志代码
2014, 30(3): 280-280.
摘要: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要求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从2014年开始,文后参考文献著录,须于文献题名项后增加标注文献类型标志项目,在方括号“[]”中列出。以下为文献类型和电子文献载体标志代码(按代码首字母排序)。
首届宁夏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委员会成立
邓兴旺
2014, 30(3): 283-283.
摘要:
宁夏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第一届委员会于2014年4月11日在宁夏医科大学附属石嘴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隆重召开,宁夏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蒋兴国、副秘书长陈曙敏女士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特邀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全军烧伤研究所,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华烧伤杂志》主编黄跃生教授做《从烧伤后心肌迅即损害的发现到新的抗休克方案建立》的专题报告。
综述
棕色脂肪与烧/创伤代谢关系的研究进展
庄淑波, 柴家科, 段红杰
2014, 30(3): 251-253.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4.03.015
摘要:
人体内存在棕色脂肪组织(BAT)和白色脂肪组织(WAT)。BAT因其细胞内含有大量Hb和血卟啉,使细胞呈棕褐色而得名。很多学者认为BAT只存在于小型哺乳动物体内和人体婴幼儿时期,近年来证实其在成年人体内也普遍存在,并且在机体调节能量代谢和内分泌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
活性氧介导环氧合酶2-前列腺素E2对创伤愈合的影响
胡逸萍, 张一帆, 张云松, 姚敏
2014, 30(3): 254-257.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4.03.016
摘要:
炎症反应是创伤修复的重要过程,活性氧在调节创伤后早期炎症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作为第2信使参与调节信号传导及基因表达,活性氧依赖的氧化还原系统是启动创伤修复级联反应必不可缺的环节。
蓝光杀菌效果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王川, 杨鹏高, 王宁, 姚敏
2014, 30(3): 258-261.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4.03.017
摘要:
细菌感染已成为全球性问题,且细菌耐药情况越来越严重,因此,我们需要寻找一种新的、不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的杀菌方法,这一探索应该属于高度优先的研究和开发项^[1]。
炎症小体及其在烧伤早期免疫炎症反应中的作用
张放, 郦佳慧, 夏照帆
2014, 30(3): 261-264.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4.03.018
摘要:
炎症小体是由多种蛋白组成的复合体,可以激活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aspase-1),活化的caspase-1进一步诱导促炎细胞因子IL-1β和IL—18的成熟和释放,促进细胞炎性坏死(pyroptosis)^[1]。
巨噬细胞功能障碍与糖尿病慢性难愈创面的关系
崔胜勇, 刘琰, 章雄
2014, 30(3): 264-269.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4.03.019
摘要:
创面愈合包括凝血和炎症反应、组织形成以及组织成熟和重塑3个连续、重叠的阶段^[1],巨噬细胞在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2],调控表皮的KC、Fb等创面修复细胞功能的有序发挥^[3-6]。
短篇论著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床旁快速检测烧伤创面铜绿假单胞菌的效果
孙济宇, 罗晓庆, 白光锐, 吴艳敏, 官杰, 王琪, 刘丽
2014, 30(3): 270-272.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4.03.020
摘要:
目的 与传统细菌培养法相比较,探讨胶体金免疫层析(GICA)法检测烧伤创面铜绿假单胞菌(PA)的可行性. 方法 2012年1-12月,采集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烧伤科收治的96例烧伤患者创面分泌物,应用传统细菌培养法鉴定为31例阳性(31株PA)、65例阴性.(1)将2株杂交瘤细胞分别接种于5只BALB/c小鼠腹腔制备抗OprH单克隆抗体,斑点印迹法检测抗体特异性,ELISA法检测抗体型别,间接ELISA法检测抗体效价,菲竞争ELISA法检测抗体亲和力.(2)取1株判定为AmpC β内酰胺酶(简称AmpC酶)阳性的PA,提取酶提取物,单独或与弗氏完全佐剂、弗氏不完全佐剂免疫10只BALB/c小鼠制备抗AmpC酶多克隆抗体,间接ELISA法测定抗体效价.(3)制作GICA试纸条.用1 mL胶体金(1 mg/mL)分别标记20 μg抗OprH单克隆抗体、抗AmpC酶多克隆抗体,将二者喷涂于玻璃纤维膜上并划于硝酸纤维素膜上,将1.5 mg/mL羊抗鼠IgG划于距OprH检测线1 cm处.取传统细菌培养法鉴定的31株PA及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鲍氏不动杆菌、奇异变形杆菌标准菌株各1株,检测试纸条特异性;采用1×105、5×105、1×106、1 ×107、1×108 CFU/mL PA标准菌株检测试纸条敏感性;将试纸条在4、37℃分别存放10、20、30 d后,观察其检测浓度为1×106、1 ×107、1×108 CFU/mL的PA标准菌株的稳定性.(4)用GICA试纸条检测96例患者临床样本,计算与传统细菌培养法鉴定PA结果的阳性符合率. 结果 (1)制备的抗体与PA重组外膜蛋白OprH有较好的结合性,经鉴定确认为抗OprH单克隆抗体.2株杂交瘤细胞分泌的抗OprH单克隆抗体均为IgG2a亚类,效价分别为1∶2.02×106、1∶1.83×10 7,亲和常数值分别为7.3×107、3.6×108.(2)抗AmpC酶多克隆抗体效价为1∶3.05×106.(3)经GICA试纸条检测,31株传统细菌培养法鉴定的PA中29株阳性、2株阴性,AmpC酶为阴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鲍氏不动杆菌、奇异变形杆菌均为PA、AmpC酶阴性.PA标准菌株浓度为1×106、1×107、1×108 CFU/mL时,为PA阳性、AmpC酶阴性;PA标准菌株浓度为5×105 CFU/mL时,为PA弱阳性、AmpC酶阴性;PA标准菌株浓度为1×105 CFU/mL时,为PA、AmpC酶阴性.除37℃放置30 d的GICA试纸条检测1 × 106 CFU/mL的PA标准菌株结果为弱阳性外,4、37℃放置各时相点GICA试纸条对1×106、1×107、1×108 CFU/mL的PA标准菌株检测结果均为阳性;AmpC酶均为阴性.(4)GICA试纸条与传统细菌培养法鉴定PA的阳性符合率为93.55% (29/31). 结论 GICA法检测PA的灵敏度高、特异性好、需时短,且可鉴定其是否产AmpC酶.
烧伤病房三年间病原菌耐药性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陈雪观, 蔡泳, 陈国强, 方立曦, 杨澎
2014, 30(3): 273-276.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4.03.021
摘要:
目的 了解烧伤病房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变迁及常用抗菌药物使用的变化趋势. 方法 采集2010年1月-2012年12月,嘉兴市第二医院烧伤整形科1 451例烧伤患者临床标本行细菌学培养,共分离出616株病原菌.应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进行鉴定;采用K-B纸片扩散法,选择环丙沙星、阿米卡星等共17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统计每年常用抗菌药物的每百住院日消耗的规定日剂量频数作为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采用WHONET 5.4软件统计分析各年度病原菌检出及分布情况,主要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烧伤病区各类AUD变化. 结果 2010-2012年,烧伤病区送检标本病原菌检出率逐年下降;革兰阳性球菌检出比例逐年增加,从2010年的25.26% (72/285)增加到2012年的50.67% (76/150);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比例较高.2011年起铜绿假单胞菌对环丙沙星、庆大霉素、氨曲南、亚胺培南等耐药率大幅度下降,大肠埃希菌对头孢曲松、头孢他啶等耐药率下降明显,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环丙沙星等耐药率大幅度下降.2011年起碳青酶烯类、第三代头孢菌素、头霉素类、硝基咪唑类AUD明显下降,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AUD略下降. 结论 嘉兴市第二医院烧伤病房2010年耐药情况较严重,与AUD有关;2011年起经过专项整治,病原菌逐渐恢复对部分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政策宣教对工伤烧伤患者心理康复的影响
易先锋, 黄琼, 宋春红, 纪雪亮, 蓝蔚
2014, 30(3): 276-278.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4.03.022
摘要:
目的 探讨政策宣教对工伤烧伤患者心理康复的影响. 方法 2009年12月-2013年3月,选择笔者单位烧伤整形与烧伤康复科收治符合入选标准的213例工伤烧伤患者,从入院第3天开始,采取每周2次面对面交谈的方式,由烧伤医师和社会心理康复工作者对患者进行工伤相关政策宣教和解释.政策宣教前和出院前1周,由心理治疗师采用笔者自制工伤康复患者压力源问卷与宗氏焦虑自评量表,调查患者与工伤政策相关压力源和焦虑状况.对数据行配对£检验. 结果 政策宣教前,213例患者对工伤残疾评定、工伤赔偿、能否与原单位维持劳动关系的担心程度评分分别为(4.5±0.5)、(4.1±0.3)、(4.12±0.37)分,显著高于出院前1周的(1.6±0.7)、(1.6±0.6)、(2.01 ±0.11)分(t值分别为48.59、50.38、43.32,P值均小于0.05).政策宣教前213例患者焦虑状况评分为(47±5)分,显著高于出院前1周的(32 ±4)分(t=2.50,P<0.05). 结论 工伤烧伤患者康复期间,对其进行相关政策宣教,有助于减轻心理负担、缓解焦虑情绪.
居家患者压疮危险因素分析
来光华, 张骁, 李瀛, 韩春茂
2014, 30(3): 278-280.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4.03.023
摘要:
目的 回顾性分析居家压疮患者的危险因素,以减少居家患者压疮的发生. 方法 收集2011年2月-2012年3月杭州市中医院收治的174例患者资料,均为入院时即患有Ⅱ期及以上压疮者.统计患者入院当日或次日的血清白蛋白水平、入院后前3d的空腹血糖值并计算平均值.采用Braden量表评估患者压疮的危险度.根据Braden评分结果将患者按照性别、年龄、血清白蛋白水平、空腹血糖值分类,年龄划分为小于70岁、大于或等于70岁且小于80岁、大于或等于80岁且小于90岁、大于或等于90岁,血清白蛋白划分为小于20.0 g/L、20.1 ~29.9 g/L、大于或等于30.0 g/L,空腹血糖值划分为小于4.0 mmol/L、4.1 ~6.0 mmol/L、6.1 ~11.0 mmol/L、大于或等于11.1 mmol/L.分析4种因素各个分段与压疮发生的关系.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Braden评分与性别、年龄、血清白蛋白水平和空腹血糖值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1)本组174例患者中有133例(76.4%)入院时Braden评分提示高度或极度危险,41例(23.6%)提示中度或轻度危险.男女患者均以10~ 12分居多.Braden评分9分及以下、10~ 12分者中均以大于或等于80岁且小于90岁居多,13或14分和15分以上者中均以大于或等于70岁且小于80岁居多.9分及以下、13或14分者中均以血清白蛋白水平在20.1 ~29.9 g/L居多,10 ~12分者中以血清白蛋白水平大于或等于30.0 g/L居多.Braden评分各段者中均以空腹血糖值在4.1 ~ 6.0 mmol/L为主.(2)Braden评分与血清白蛋白水平和空腹血糖值呈正相关(比值比分别为1.205、1.189,95%置信区间分别位于1.103~1.317、1.045~1.353,P值均小于0.01),即血清白蛋白、空腹血糖值越低评分越低,危险度越高;年龄与Braden评分呈负相关(比值比为0.918,95%置信区间为0.883~ 0.954,P<0.001),即年龄越大评分越低,危险度越高.Wald值大小显示,对Braden评分结果影响程度从高到低为年龄、血清白蛋白水平、空腹血糖值. 结论 年龄是居家患者压疮发生的首要危险因素,血清白蛋白水平和空腹血糖值为次要危险因素.
经验交流
电瓶致28例儿童手电弧烧伤的流行病学分析
吴杭庆, 王良喜, 孙勇, 王静, 毛学飞, 潘晓峰, 崔庆伟
2014, 30(3): 281-281.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4.03.024
摘要:
近年来电动车电瓶致儿童烧伤时有发生,但鲜见相关报道.笔者回顾性调查了近4年本单位收治的28例电动车电瓶导致手部皮肤烧伤的患儿,就其流行病学特点等情况进行分析,为防治类似烧伤提供参考. 1 统计资料收集2010年1月-2013年1月笔者单位收治的28例烧伤患儿的病历资料,统计性别、年龄、受伤时间及地点、受伤原因、致伤部位及深度、就诊时间、创面处理及转归情况.
足底内侧动脉皮瓣修复足跟部严重冻伤创面15例
蔺海龙, 田宝祥, 刘凤彬, 杨雄, 刘洋, 樊华, 魏纯琳
2014, 30(3): 282-283.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4.03.025
摘要:
由于人体足跟部软组织少且组织伸缩性差,严重冻伤后常导致软组织缺损、骨质外露,创面难以愈合,临床处理棘手[1].2005年5月-2013年5月,笔者单位采用足底内侧动脉皮瓣修复了15例患者足跟部严重冻伤创面,获得预期疗效. 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中男12例、女3例,年龄18~61岁.患处位于左足5例、右足6例、双足4例.足跟部创面面积:4 cm×3 cm~9 cm×7 cm.冻伤程度[2]:Ⅲ度4例5足、Ⅳ度11例14足.伤后2h~1周入院.
海外发表论文选读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烧伤小鼠创面愈合的作用
薛亮, 徐盈斌, 谢举临, 唐锦明, 舒斌, 陈蕾, 祁少海, 刘旭盛
2014, 30(3): 290-290. doi: 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4.03.031
摘要:
近年来随着组织工程学的发展,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因免疫原性小,易于体外分离、培养、扩增,且在体外长期培养的过程中仍能保持多向分化的潜能被应用于如重度烧伤患者、终末期肝硬化及脊髓损伤患者等的治疗,但是其促进创面愈合的机制仍处于探索阶段.本文采用人BMSC作用于烧伤小鼠创面,并进行相关研究.